lmz599196217 发表于 2018-11-9 15:31:15

新加坡与纽伦港三地比较+新国立NUS MFE介绍

      提起新加坡,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想起“花园城市”,“亚洲四小龙”甚至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光耀”这些字眼。然而,新加坡太小,人口面积均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新加坡太远,地处赤道,即使从香港或深圳坐飞机南下,也需3小时才可抵达。因此,人们对于这个地图上的小红点有着太多太多的误解。当我第一次提出要去新加坡留学时,我爸问我:“在新加坡留学是不是等于没有出国?”我在加州的美国同学问我:“新加坡是不是和香港一样,是中国的一部分?”

        我在决定来新加坡之前,在上海、香港和美国学习工作过,也去过加拿大和欧洲,但没有到过新加坡。拿到新国立的录取时,我也收到了牛津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数学项目录取,但在美国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华人在西方社会的边缘化和发展桎梏。英美两国虽有顶尖的教育和职业机会,但对亚洲人的打压尤甚,绝不是适合我长期发展之地。同时,国内的高等教育和职场环境又差强人意。我的一位中学好友在新加坡工作,他说,“为何不来这里看看?”转眼,在新国大的第一个学期都要结束了。我想说,来到新加坡,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学习商科,特别是金融领域,留学的地点非常重要。我们谈论亚洲金融中心时,常常把香港新加坡一同提起。确实,香港与新加坡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是华人为主体的地区,有着英属殖民地的历史,都是亚洲四小龙、贸易中心和旅游胜地。但是结合我在星港两地的生活经验,我认为无论在职业发展还是生活上,新加坡和香港都有鲜明的区别。

    有人说香港是“好脏好乱好快活”,新加坡是“好山好水好无聊”,虽然有点夸张,但我觉得确实道出了两地的生活体验的精髓。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新加坡的自然环境、生活的舒适度确实远胜香港。大草坪、大公园、大房子,相比起香港处处都很宽敞,并且非常干净安全。我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房租相似,但在香港只是一个10平不到的单间,而在新加坡则是20平的主人房还带有独浴,而且没有台风,不用隔三岔五为了迎接八号风球在家屯粮。走在新加坡的路上,总觉得这里的生活节奏比起香港要悠闲自在不少,人均的支配空间也大的多,地铁常常有座位,住宅小区也有大片的绿化和配套的运动设施,以及无处不在的食阁真是物美价廉。实际上,新加坡的人口密度高于香港,但同样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感觉新加坡的规划显得很大气,而在香港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压抑。不过,香港对于我而言还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城市, 尽管制度被侵蚀,但是那种狮子山下的精神依然扎根。我身边的英国同学喜欢香港的程度就多于新加坡,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文化的开放和多元,他觉得新加坡规矩森严,香港才是自由的乐土。

      另一方面,从职业发展来说,香港与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工作机会大不相同,香港背靠中国内地,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业务,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有普通话的天然优势,许多就业机会都在非技术类岗位,比如投资银行、销售交易、私人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等,这些岗位并不要求编程和数学建模,一个金融学本科生或是CFA持有人已经足以胜任这些岗位。以投行里的销售交易部门为例,员工平日接触的主要是绘制幻灯片、操作电子表格、完善交易簿册以及与客户的联系接洽,几乎完全接触不到计算机程序或是数学公式。

      而新加坡身处东南亚,投行业务较少,对于中国人来说,非技术岗位可能只有私人银行和销售交易部门需求较多。绝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会进入银行或基金的量化研究或是风险管理等岗位,编程能力和对数学基础则成为了求职的一大门槛。相比于投资银行这类需要找客户的业务,对于交易员来说,无论是衍生品交易还是大宗商品交易,新加坡都是亚洲第一,可以做的产品更多更丰富。许多大陆华人在新加坡的银行做交易员都非常出色。所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本科时身边英语较好,偏文科的同学很多去了香港发展,而数学计算机比较好的同学有不少则来了新加坡工作。

      香港虽然也是国际化的大城市,工作上还是华人居多,我在香港实习时,虽然公司里也有加拿大、美国、法国长大的同事,但基本都是华人,而在新加坡的公司里,身边就有日本人、法国人、印度和马来人。这一点就我个人而言,香港的好处是更容易交到深入的朋友,工作上相似背景的同事很多,可以建立很好的私人友谊。但坏处就是相比于新加坡,在香港把自己差异化会更难。在新加坡,很多时候大陆背景和流利的普通话就已经可以进入面试的筛选名单,而这在香港不过就是最基本的技能。

因此,香港的求职环境远比新加坡激烈。每年香港的金融机构都会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国学生的简历,英国G5名校,美国常青藤,还有国内清华北大以及香港本地的三所学府应聘者。而且新加坡的就业市场相比香港更加“封闭”,即是说新加坡更青睐本地的毕业生。以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硕士为例,每年毕业的中国人有大量前往香港投行工作,但是来到新加坡的就寥寥无几。因为新加坡当地的公司不愿意花大成本从海外招聘员工,除非是国际性投行或是咨询公司。在领英(LinkedIn)上就不难发现,新加坡和香港类似的金融岗位,可能在新加坡就是NUS或者SMU的毕业生,而香港招的则是芝加哥或者帝国理工的毕业生。用风险投资的术语来说,新加坡是金融就业的一片“价值洼地”。所以无论是从长期生活还是积累工作经验的角度来说,新加坡都是性价比远胜香港的选择。

在我选择了新国立之后,又有无数人问过我,为什么不去伦敦或者纽约?我还要说,硕士留学而言,也许新加坡不是最顶尖的去处,但就算与纽伦两地相比,新加坡也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接下来我会一一分析这两个城市。

    纽约:对于量化类的金融技术岗位来说,纽约无论从工作机会还是待遇都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以我的高中同学为例,她毕业于纽约大学金融数学项目,在纽约的花旗银行做信用风险研究,第一年的税前年薪就达13万美元。而且纽约的量化岗位远远多于星港两地。因此,最顶级的金融工程项目也基本都在纽约,卡耐基梅隆、哥大、纽约大学、康奈尔等名校均在曼哈顿开设量化金融课程。

    正因如此,纽约的金融工程项目申请极其激烈,以我申请的哥大金融数学为例,每年录取约100人,近些年申请者超过1600人,录取率只有7%左右。同时,位于纽约的硕士项目学费均极其高昂,许多项目都超过40万人民币,享有盛名的卡耐基梅隆的计算金融项目学费更是超过50万人民币,再考虑到曼哈顿的物价和房租,在纽约学习的成本往往是新加坡的两倍。此外,华人由于语言上和文化上的一些障碍,在纽约的金融职场上的发展十分受限,再考虑到美国目前极其严苛的移民政策,绝大多数毕业生会选择在纽约工作两三年后回国发展。所以从投资的角度讲,选择纽约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是一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高昂的成本和激烈的竞争,但又有顶级的量化岗位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作为回报。

事实上,我认为对于真正顶尖的同学而言,金融工程硕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前往美国攻读数学、金融、统计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的博士才是最有优势的道路。美国的博士教育冠绝全球,而且优厚的奖学金基本可以覆盖日常生活开支,出色的博士毕业生正是量化岗位招聘的首选对象。事实上,顶级对冲基金Citadel的CEO赵鹏就是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统计学博士,他毕业后即是作为高级量化研究员开始了职业生涯。

伦敦:英国脱欧以后,伦敦的就业形势极不乐观,就我录取的牛津大学的金融数学硕士项目而言,由于英国硕士学制极短(9-10个月),即使是牛剑这样的顶级学府,中国同学也有一半左右回国求职,专注于量化技术岗位的学生或许能在伦敦谋得一职,但伦敦高昂的物价和税率让人望而却步,无论从性价比还是积累工作经验而言,都不如纽约与新加坡。因此,前往英国留学往往是看重学校名声和较短的学习时间,就业往往集中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地,而不是在伦敦。如果计划毕业立刻回国发展,英国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但海归的日趋增多使得国内企业在招聘时愈发挑剔,往往更看重在海外的工作经验,以及在本科出身(也叫第一学历),而不是那张硕士文凭。从这个角度分析,前往英国留学的性价比并不高。

我想,在选择了新加坡以后,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完全成了一个必然。或许在新加坡当地三所公立大学(NUS、NTU、SMU)在职场上可以是分庭抗礼、难分轩轾。但在大中华区甚至日韩,新国立的名气远超其他学校,毕竟官网上大大的“First in Asia”(亚洲第一学府)并不是浪得虚名。

事实上,行走在新国立崭新的摩登校园里,我时常会发现各种惊喜。课余时间,我们最喜欢聚集于University Town看书、运动、同小伙伴聚餐。我本人是最喜欢UTown一个满是隔间的自习室,一个个隔间为我提供了可以高度专注学习的空间,夜晚拉亮台灯,整个自习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翻书页的声音,可以让我独坐到凌晨。

也有朋友喜欢在略微嘈杂带些人声的环境中自习,于是UTown的星巴克也成为了自习的好去处。顶上的南洋吊扇悠悠地转着,底下的学生看看书、讨论讨论课题,累了抬头看一眼邻座不相识的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疲惫了就眺望远处的大草坪放松身心。读书时课业繁重,吃喝从简,大抵是在学校的各个食堂解决一日三餐。可别小看国大的食堂, 这里汇聚了日韩、印度、马来西亚等各地料理,一餐只需5新币左右,实属美味实惠。再或者,我们常常在结束课业讨论后,在一个川菜摊位点一个麻辣香锅,饱食一顿,一解对国内美食的相思之苦。

新国立的校园还有两个十分值得夸赞的地方,一是安全性极高,从来不用担心校园暴力或者美国校园的枪击事件。好几次我的同学把钱包、手机、笔记本电脑往自习桌一放,出去操场跑上十圈,回来时各项物品依然不偏不倚地摆在桌上,完好无损,这是我在复旦时再也不敢做的。另外,新国立是一个特别适合运动健身的校园,到处都是健身房和运动场,走在路上常常看到各色穿着短裤T恤身材健美的男女学生,下意识地让你想要加入健身行列。

说了这么多,我似乎绝口不提新国立的金融工程究竟教了什么内容,开了什么课程。事实上,我觉得对硕士留学来说,短短一年里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在香港的老板说,他在哥大读书时,很多教授都是顶级学者,但那些最优化的模型方法他早就忘了很多,现在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些教授在课堂上分享的人生经历还有周围出色的同学,现在想起来,那些才是他在哥大最大的收获。

我也经常和朋友讨论,硕士留学的本质是什么?对学习金融学的同学们来说,我想答案很明确,硕士学位就是一笔对自己的长期投资。这笔投资的成本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将22岁这样精力最充沛、人生中最好的时光,花在异国他乡念一些课程,我们想要收获的是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工作经验、朋友、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在海外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写到这,我也要说一说项目可爱的同学们。从官网上的录取数据就可以看到,托福均分104,GRE均分324+3.6,我们项目无疑是新加坡录取要求最高的金融项目之一。项目中厉害的同学也很多,我们有来自北大、复旦、港中大、UCLA的小伙伴,也有在高盛、渣打、GIC工作的在职同学们。但当我开始写这篇体验时,我想到这个项目最好的一点居然是,这里的每个同学都很友善和热情。不同于在复旦时的剑拔弩张和白热化竞争,每个人都想着要胜人一筹。在这里我的心境也平和了许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不用再想着prove myself(证明我自己),而可以专注improve myself(提升我自己)。

最后我还想大大表扬一下项目的就业服务。在我看来,有价值的研究生项目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必要的技术及本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许多从其它途径更难获得的职业机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学院老师会积极为学生从各个渠道争取不同的实习、全职机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向学院老师投递简历申请职位,文笔超棒的Ivy老师还会为大家修改简历。同时,已经毕业的项目校友也常常会向学弟学妹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很耐心地解答很多问题。校友也会给学院提供许多内部推荐的机会;学院也常常积极搭桥,举办各种活动,邀请校友与在读的项目学生做交流。我的第一份实习也是在学院的帮助下才搞定的。

新加坡是一个实在太过特殊的城邦国家,全世界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类似的地方。它虽只有五百万人口,面积还不及浦东新区,却是亚洲唯一人均GDP超过五万美金的发达国家,也是全球最为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有趣的是,新加坡超过七成的人口均是华人,但新加坡年轻人大多以英语为母语,读英语小说,看英文电视剧。正因如此,新加坡成为了连接东方和西方的“亚洲桥头堡”,人民币国际化的海外第一站便是新加坡,大量英美企业进军亚洲,也将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英语作为通用语,实在是每个立志学贯中西的华人青年一展宏图之地。我总认为,当我们在选择一个学校或者项目时,其实是在选择人。在喜欢的地方,和一群喜欢的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实现梦想实在是一件太过幸福的事了,我可以说,选择这个项目,我真的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一丝遗憾。

setsuna571 发表于 2018-12-3 15:19:15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加坡与纽伦港三地比较+新国立NUS MFE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