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pt45 发表于 2006-7-31 18:04:58

我眼中的香港(精)

转自博客:http://yilin0702.blog.tom.com,科大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

我眼中的香港(一)初始香港印象记

    记得初到香港时,每次从罗湖关口进入香港,都给我一种十分异样的感觉。这里的空气似乎很稀薄,坐在往九龙的火车上就能感觉得到,让人呼吸困难,身边的人们神情都十分紧张,来去匆忙,这是一个快节奏的都市,每个市民的神精都绷得紧紧的。

  记得有次去山顶道的路上截了辆计程车,开车的司机是一位体态稍胖的中年妇女,一位很热情的香港人,听我的口间知道是从大陆过来的,就很主动的要practice一下她的国语,指着前方的建筑物说:"看看,呢边是董建华住的地方罗,等下我们会经过周星驰住的地方。呢度里都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住咭,全是上亿的房子,象我们打工的一辈子是住不起的……"

    香港是一个奇怪的城市,地球上不会有第二个这样的城市,我甚至无法从从字典里找出确切地形容这个城市的词语。这是一个被英国人殖民了一百多年的华人城市,到最后这里的市民却以被殖民而感到骄傲和幸运。对于一部分香港人来说,既不愿意承认他们是Chinese,也不会承认他们是British,他们更多的是说他们是HKers。生活在香港的人们是无耐的,也许他们厌倦了这个城市,但他们却离不开这个城市……

    香港人说话喜欢每句话都会夹着一两个英语单词,也许这样比较 fashional,或者显得比较有文化,于是,在香港生活久了,慢慢地,不知不觉中,我也习惯每句话中都放上一两个英语……


我眼中的香港(二)---是什么改变了我的看法

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从大陆来的同学都会考虑着毕业后是留在香港还是回去,而这其中考虑的主要是自己是否适应香港这个城市。而要在香港这个高消费、竞争激烈的城市立足,前面几年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我,已习惯了在北京生活或者说已经适应了北方的豪迈,开始是不太适应香港的高节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隔阂,总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和沉闷。感谢轩的支持,让我最后选择留在了香港。

出来工作后,慢慢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也开始喜欢上这个城市。

香港是一个自由、平等、注重人权与言论自由的城市,这里每年的“七一”游行的主题和规模体现了一种香港精神,也成了一种文化,可以让香港人表达争取自由平等的愿望。每年的6月4日晚,维多利亚港几万人汇聚成“烛光之夜”,纪念那些年轻的灵魂,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唯一可以纪念六四运动的地方。

香港是一个和谐的社会,香港在70年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对教育的投入,二是公平的社会制度。同大陆的复杂的关系网络形成巨大反差,香港很多东西都靠制度去约束。


我眼中的香港(三)---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

HKUST,这是一所最年轻的国际知名大学,以短短10多年的历史在学术上创造了一个个神话。香港科大是在香港回归大局已定的形势下,香港政府全力资助的在本港建立一所世界级的科技及工商管理为特色的知名大学。教授清一色来自北美的名校,与港大和中大的英式教育不同,科大是美式教育模式,而且是全英文教学。

在这所亚洲排名NO. 1 的科大商学院里完成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坦诚地讲,在学术上我并没有什么建树,只是也许心早已过于浮躁。对于我来说,科大商学院除了给我master degree  之外,给我最大的意义在于,从电信行业转为金融行业,并开始融入到香港社会,开始了我全新的生活。

科大以其严谨的教学体制,清一色的北美知名大学归港博士及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而备受学者的推崇。而其依山靠海的迷人的自然风景更是学者向往的圣地。



我眼中的香港(四)---香港人为何说不好普通话

想起那天看香港首富李嘉诚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第一次听他讲普通话,潮州口音极重,还好我是潮州人,大概能听懂。不过假如没有字幕,我相信大半个中国听不懂。

      李嘉诚的粤语一样有很浓的潮州腔,当然他粤语要比普通话好得多,至少流利得多。

      其实名人乡音重的不止李嘉诚一人,我听过香港最有名的作家金庸先生讲话,满腹诗书的金庸讲的是宁波粤语,真是难为了听众的耳朵。


      香港的媒体太发达,语言长期没有受到普通话规范的约束,香港的报刊长年累月都不考虑汉语规范问题。事实上有很多受欢迎的专栏是夹杂许多广东口语来写的。

       因为那样,就写得更生动好看,因为好看就有更多人看,影响自然就更大。此外,香港六七十年代开始,电影工业大起飞,包揽了许多人材。很多非常聪明而且有创意的文化人都去拍电影和电视,电影里的精警对白都是活生生热辣辣的时尚粤语。

      香港的学校教育长年以粤语和英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97年回归后部分学校开始将普通话作为选修课程,但是实际上香港学生的普通话能力仍然很差,原因是极其少用。当然,2003年开放自由行之后,来香港旅游购物的内地有钱人越来越多,看看现在旺角的街头,可以听到参差不齐的普通话。。。。。。


我眼中的香港(五)---香港人,今天你快乐了吗?

      一位大陆的朋友说:“看那些香港人还是很快乐的。”
      问她:“何以见得?”

      她说:“元旦晚上,我先去了尖沙嘴维多利亚港湾畔看焰花。数十万人随着焰花一阵阵怒放,狂欢的声涛此起彼伏。接着我又去了兰桂坊,午夜的酒吧区,依然人山人海,那么多人拿着酒瓶,在酒吧前的小街嚷嚷。”

     “就凭这些能断定人的快乐?错了,这是热闹,热闹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受如此氛围的影响,情绪有了反应,但这还不能算是内心的快乐。一旦氛围化解了,消逝了,情绪反而会失落而惆怅。”

有一项调查显示,亚洲人中,香港人每周与伴侣能在一起的时间比例最低。这说明香港人的生活压力最大,快乐感最低。

       越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快乐感知度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明显多了,即穷人反而比富人更容易快乐,农村人比城市人更容易快乐。

      那些在贵州山沟里忙着农活还唱山歌的农民兄弟脸上的快乐表情,肯定比香港中环高楼里操弄着计算机的白领们多得多,也灿烂得多。

      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境界,是内心平安平和的一种境界。这一境界是自足的,不需环境的烘托,不需外在的回应,是内心的一种悠然自得,源源不息。

      知足常乐登高是人快乐的来源,而到达了顶峰会感到迷茫。不知自己将往何处。而看见后来的正在往上攀的人是羡慕是不屑都是正常的羡慕的是后来者还在享受着登高的快乐,不屑的是他们还没自己站得高,高峰还是在增长的,只是他是在以自然的速度在增长,以前跨一不的距离,现在要等上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重要的是要适应自然的速度。以前是在登高现在是在创造高度。


我眼中的香港(六)--对大陆客的矛盾心态

      今天同我的同事Maurice 谈起working visa 一事,他是伦敦大学毕业硕士毕业的,之后选择来香港工作。我同他一样拿的都是工作签证,只是性质不同,他在西方呆过几年,现在拿的工作签证是以外国人的身份在香港工作,而我是在香港本地取得学位后按香港特区引进内地人才计划留在香港工作的。根据香港入境处的一项规定是,在西文国家呆够一年的中国大陆人可以在香港取得工作签证,而直接从大陆过来香港取得工作签证却是很难的(商务签证除外)。相反,美国人、日本人、台湾人在香港是很容易拿到工作签证的,而引进内地人才计划却要求是学士学位以上,从事工作是所学专业相关,必须是香港本地所缺乏之人才,公司要出示财务证明,说明为什么要这个人等等,谈到这,感觉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对自己的同胞倒是这么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上面谈到的是政策上的不公平,而从2003年开放自由行之后,来香港旅行和购买的大陆客是越来越多,许多店铺中的伙计听到来客讲普通话,就会抢着去做生意,甚至把讲广东话的本地客冷落在旁边。
      但香港人仍然有一种强烈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知道香港经济以及自己的生计都要靠大陆和大陆游客支撑,另一方面他们内心仍然看不起大陆来客。迪斯尼开张期间香港媒体的作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仔细分析,这也不能完全怪香港人。人要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身为一个从大陆来的人,我想我们不必数落什么香港人势利啦,歧视大陆人啦... 为什么日本人在国外有很好的声誉, 而中国人正好相反? 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日本比我们富有吧!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们更重视一些相比之下次要的缺陷. 人们更容易接受一个外貌上彬彬有礼的伪君子, 而不是一个乱扔垃圾,高声喧哗却心底善良的人.



我眼中的香港(七)----七一游行,香港精神

如果你去问一个只看中央电视台、只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人:香港在七一期间有什么新闻,他会告诉你七一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接待了数万港人参观游览,并为参观者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与游人联欢。

好一派军民鱼水情谊的景象,这确实是七一期间中国媒体报道最多的与香港有关的新闻。

只关注国内媒体的人是无从知道去年04年七一和05年七一香港的街道上发生了怎样的事情。2004年历史性的50万人大规模游行示威,主题是“倒董”,要求董建华下台,现在,香港人的这个目的达到了,董建华以“身体问题”向中央辞职;2005年的“七一”游行包括三个主题目:一是反对性倾向歧视立法,同志团体带头,要求给予同性恋者权益;二是要求07、08年普选;三是要求制定最低工资线。

当香港人民要求政治改革,要求自由民主时,人们会说香港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有的已经够多了。在主权移交之前,香港人怎么不向他们的英国老板娘要求全民直选港督呢?

生母与游子

中国政府这样以为,由于历史原因香港这个孩子很久以来就寄人篱下,一百年后才回到生母的怀抱,为了补偿母亲的失职,也为了另外两个有着类似命运的孩子,今后也能顺利地回来,所以才给了香港这个孩子特别的溺爱,然而溺爱难免会让孩子变得任性。去年七一的二十三条事件便是例子。

所以有必要让孩子明白生母的爱不是无节制的纵容。你比起你的三十几个兄弟姐妹来,已经拥有得够多的了。不要试探妈妈的耐心,不要热妈妈不高兴,妈妈已经板起面孔来了。

香港则可能这样认为,我寄养在英国养母的百年里受到了不同于其他三十几个兄弟姐妹的教育,已养成自己的个性,所以不喜欢生母象管其他兄弟姐妹那样来管自己,要求个性独立,生活自由,这是自己的权利。再说自己不是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这样的承诺下回来的吗?

  
笔者真心希望母亲和孩子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起沟通的渠道,不要形成代沟,不要让一国两制的道路通向死胡同。不要忘了,那边角落里,还有一个嘴角挂着一丝冷笑,在那里冷眼旁观的陈水扁呢。 当然,只要台湾问题一日不解决,香港永远是中央的宠儿,因为中央要让世人知道,他们才是真心爱护他们久别的孩子的。


我眼中的香港(八)——“边缘化”的争议

香港人的心理越来越脆弱了,不知谁开的头,一下子人人都在问香港会不会被“边缘化”,好像大难就要临头了。

香港从来就是受惠于“边缘化”

说人“边缘化”,自己所站立场一定是“中央”或“中心”,没有“中心”,何来“边缘”?但说实话,不管港府如何说自己是“亚洲国际城市”,恐怕没有多少香港人会真正把香港当成亚洲或中国的“中心”。
  
自古以来,对中国大陆来说,香港一直都是边缘--地理上偏处南海一隅,广州方言与国语南辕北辙,文化上受到欧洲主要是英国的熏陶,从前大陆人到香港来,感受上差不多就像到了异国。

就这样被“边缘化”了一个多世纪,没有一个香港人觉得有什么不妥。退一步想,香港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受惠于“边缘化”之处甚多。
  
自晚清、民国以至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受到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因祸得福,可以成为动荡不安的中国大地“边缘”上的一块小小的福地,无论中原如何天翻地覆,香港始终无风无浪得保平安。山高皇帝远,坐“江山”当权的是哪一位,对香港人来说都“比较遥远”。
  
不仅如此,香港甚至提供给不见容于祖国的异见分子一个逃避灾难的容身之所--当年的孙中山及其辛亥革命志士,稍后的共产党人,还有国民党打败后大陆易帜时南逃至此的国民党官员、挟巨资的资本家以至身无分文的平民百姓;当然更多的是六十年代中国大饥荒年代“难民潮”数十万的中国公民,他们来到这块边缘之地,为的是谋生以及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
  
香港人的奋斗
  
这么多“自我边缘化”的炎黄子孙,大概都没有对他们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吧?因为这块小小的边陲之地的确给了他们安身立命之所,使他们不必为政局的变幻而诚惶诚恐无所适从,更不会遭受政治迫害。
  
他们中间的一些人,靠自己的刻苦奋斗和机会际遇,更是走上了成功之路。然后,他们跟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起,推动了香港的经济起飞。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这边缘之地,更为中国的经济贡献了难以估计的资金人才技术与视野,在全世界对中国的开放将信将疑之际,香港人敢于率先投资,若然没有这些勇敢的先行者,中国的改革可能艰难得多吧?
  
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香港人忽然并发雄心壮志,不甘于"边缘"的位置,老是梦想着要把香港变成这样或者那样的“中心”。于是粉饰门面好大喜功的钱花了不少,结果是每个"中心"都无疾而终。偶然遇到一些小波折,比如上海有哪方面超越了香港或是听到外国有机构降低了对香港的评级,便告惶惶然不可终日。
  
其实历史上香港遇到的风浪岂在少数?战后香港人口激增百业凋零,五十年代的贫困、六十年代的暴乱、七十年代的世界金融危机、八十年代的经济转型和信心危机……几乎每一次都有人认为香港气数已尽,但是每一次,香港都能转危为机更上层楼。
  
当年的港英政府"无为而治",既没有变香港为什么"中心"的雄图伟略,也没有扶助这样鼓励那样的高尚情操,只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港人自己各为前程努力。就是靠着几百万人的求生意志,把香港这个"边缘"之地建设成人均收入为大中华之冠甚至超英超意的大都会。
  
你可以说香港是块福地,但把香港变成福地的,是几百万努力为自己奋斗的香港人,而非要把香港变成什么"中心"的"政治家"。

hadrian80 发表于 2006-7-31 18:23:57

现在流行手动加精啊...

kitina 发表于 2006-7-31 18:28:40

这么好的文章,赞一下~

rabby 发表于 2006-7-31 18:29:56

香港是个让我又爱又讨厌的城市。。

生活节奏真是挺快的,怪不得报道说香港男人的X能力全球最低。。= =

jay2933 发表于 2006-7-31 18:31:45

博客写得不错啊。

SuperShirley 发表于 2006-7-31 19:21:19

写得很好啊。。。
惊奇发现,lz是bupt的?

forHERE 发表于 2006-7-31 19:30:17

这文章挺好看的~~

nobuts 发表于 2006-7-31 19:53:18

原帖由 hadrian80 于 2006-7-31 18:23 发表
现在流行手动加精啊...
;P

nobuts 发表于 2006-7-31 19:53:56

这个文章是一个网友在blog上写的,以前看过,不错的。

袜子自己洗 发表于 2006-7-31 20:29:27

Zephyr_su 发表于 2006-7-31 20:53:13

只能说楼主很牛x

bunnyloop123 发表于 2006-8-1 11:46:59

lz真是有心人啊。用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你眼中的香港,8错8错。

港版就需要多些这样的例子。呵呵

dragon105 发表于 2006-8-1 23:24:47

好文

阿姨来了@-@ 发表于 2006-8-2 05:26:25

不错

版主劳动一下,给LZ个精华如何?

newbreed 发表于 2006-8-2 09:09:28

不错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眼中的香港(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