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糊 发表于 2003-2-18 23:50:33

我版内几个帖子,有点意思,转过来

http://www.sirenisland.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5374


猪狗不如[转帖]
1.

 本人林风,wx日报住w市记者站站长,年方23,成人大专中文专业毕业。我有个同胞弟弟,林雨,在w市的j大学,大四。

当年高考,家里困难,只供得起一个人上大学,弟弟工科好,而我文科见长,权衡之下,父亲还是决定让弟弟上。我可从没嫉恨过家里,父亲的决定很对,毕竟搞我们这行的一支笔在手比什么烂文凭都强。没几年我也混的不错,外派到w市,还给了一套房子,弟弟就和我住到了一起,差不多快一年。

 弟弟是很争气的,在j大学的王牌系计算机系里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年年都是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绝对的模范学生。再加上如我一般的身形,也算是个玉树临风了。

这两年我的工资也加了上来,弟弟的学费生活费改由我来承担,所以虽然弟弟出类拔萃,我这做哥哥的心里却也很平衡,嘿嘿,毕竟是我养他。





2.

2002年9月,弟弟开始了他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年头。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大学生都选择了继续学习以避开困难的局面。j大学有个规定,每年有10%的本科生可以直接保送研究生,以弟弟的成绩系里的保送名额必定有他一个。大三期末考试后,弟弟估计了一下,大概又是top5的样子,所以暑假也没去参加名目繁多的考研复习班,在家帮我打了40天的稿子。

9月中旬,j校保送研究生的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弟弟交了申请,一切理所当然。9月18日晚,一个电话打断了我们的晚餐。

“喂,你好。”

“是林雨吗?我是学办的张老师。”

“是我,张老师什么事?”

“林雨啊,你保送的材料系里今天审查了一下,你怎么有一个红灯笼啊,这可是不够保送的资格的。”

“张老师,您不会搞错了吧,我怎么可能有不及格。”

“是啊,我们也觉得奇怪,但教务处拿来的单子上就这么写着,是大一上的体育。”

“啊??”弟弟一下楞在了那里,半晌没说出话来。

“哎呀,这个就可惜了,学校里这次抓的很严。你先不要急,我们再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以你的表现还是很优秀的。退一步,即便是自己考也应该是没有问题,作好两手准备。好吧,再见。”

“哦,再见。”一下坠入深渊,弟弟满脸阴云。

弟弟是个极要强的人,有时有点偏执。也许是从小家里条件不好,弟弟特别渴望出人头地,这点上我就不同于他,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父亲当初才让他上大学。这下弟弟三年来的努力一下成了泡影。

说到大一上的体育,真也被弟弟,包括我彻底的遗忘了。弟弟刚进大学已是184的个头,就是胖了些,但也不算臃肿。可能是大脑发达的缘故,弟弟的运动神经极差,竟然第一学期的体育没有及格,这事当时被我拿来好好嘲笑了他一翻。后来带他的体育老师说是下海了,他的补考也就一拖再拖,被人忘了,被他自己也忘了。

其实,关键的原因是弟弟的改变。从第二学期开始,弟弟突然迷上篮球。也许运动这东西真有开窍这回说法,否则练武之人也不用拼命打开任督二脉。弟弟好似被醍醐灌顶,变得异常活跃。一年后在大学二年级时他成了系队的主力小前锋,那年他们拿了冠军,弟弟长相帅气自然成了那些小女生心里的偶像。又有谁会想到这个篮球男孩体育曾经不及格?

看着弟弟坐着一声不吭,我这个做哥哥的心里真不好受,说什么呢,也许这就叫天妒英才吧。我默默的收拾着桌子,突然电话铃又想了起来。

“喂喂,哪位?”弟弟急忙强起电话。

“林雨吗,是秦婉”

“哦,什么事。”刚爬上弟弟脸上的太阳一下又沉了下去。

“……”





3.

说到这个秦婉,那是弟弟的私事。

2002年7月初,弟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期末考试。为了节省电费,弟弟白天总去图书馆看书,那的冷气虽比不上家里,但面对着同样如火如荼的老天,也算不错的享受。

为了占到冷气口下的位子,弟弟每天7.00准时等图书馆开门,把书堆在桌子上划定自己的地盘——这就是j大学闻名全国的占位传统。这也没办法,僧多粥少,人口问题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学校里爱学习的学生挺多,爱学习而肯早起跑去占位子的却很少,所以每天总是那么几张固定的面孔在固定的位子上,日子久了位子上似乎刻了各自的名字,早去的也不会占别人的。

可偏偏怪事就被弟弟撞上了。考最后一门《编译原理》前一天,弟弟依旧7点准时进图书馆找自己的专座,可这回让一个陌生女孩捷足先登。弟弟气不打一处来,嘿嘿,我的位子怎么你给占了。弟弟走到女孩旁边,可又无法开口,毕竟位子上又没刻他的名字。于是,弟弟故意大声把书砸在一边的书桌上,气势汹汹的坐下。女孩没理他,继续专注自己手里的活。那天的图书馆可乱了套,因为这个女孩,所有那些老面孔都不在自己老位子上。

女孩就是秦婉。后来发生的故事比较俗套,就是弟弟发现她在看《离散数学》进而知道她学的也是计算机,再进而看到学号,知道她竟然是比自己小一届的师妹。于是,当然因为秦婉长的虽不是特别出挑但也算是一介美女,弟弟便找机会搭讪。再后来便是两相情愿的事情,由冷变热,再变得扑朔迷离。

其实弟弟并不是花心的男孩,倒是非常清高,也不知学校里的哪位女侠给弟弟起了个绰号——清水蛙。这名字一是会意弟弟自持清高,目中无人——当然是女人——二呢,弟弟确实眼睛大,有青蛙之势。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弟弟的朋友们就去了前面的“清水”二字,称他“大蛙”。喊得人多了弟弟只能默认,其实很可爱,至少我这么觉得。

弟弟和秦婉搭讪完全是因为以前从没见过这个女孩。弟弟也算是系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做学生会的工作使他认识了不少学生,虽然系里千把人不可能个个熟悉,但像这样的珍惜品种——计算机系是全校女生质量最差的单位——从没听说过实在有些没面子,于是怎么也要表现一下学长的风度了。谁知这个秦婉外冷内热,逮上弟弟这个大青蛙怎肯放下。暑假开始,家里的电话就热闹开了。

当然,女孩还是很不错的,身材高挑,味道十足,颇有大家闺秀的味道。据女孩自己说,那天以前也从没见过弟弟,原因嘛,因为她是w市人,家就在学校附近,上完课就回去,当然大家不相见到了。至于那天是因为家里冷气坏了,只能来图书馆避暑。

系里的女生不认识弟弟,这个我也不好说其真伪,不过弟弟不是很明确和对方的关系,或者说现在和秦婉很暧昧,我却是很看不惯。

“秦婉很不错,你小子别玩人家。”我总是这么说。

“哥,我的事我自己知道,你别管。”他也总是这么不耐烦。

我想,他一定还是在想着卡菲吧。



4.

9月20日,学办张老师又找了弟弟。

“林雨啊,你的不及格问题很麻烦,直接推免研恐怕不可能了。”

“恩,”弟弟这两天为这事郁闷极了,这回被提起来心情跌到了谷地。

“你也知道,每年我们学校总要留下一批助教。先要为学校服务两年,条件可以宽一点,你看你是不是考虑考虑。”

“啊?”弟弟被这话一震,“每年这不都是主席的名额吗?卡菲不想要吗?”

所谓助教就是先留校做新生辅导员,两年后再免试读研究生。每年每个系一般只留一个,所以基本都是学生会主席的名额,毕竟工作熟门熟路。而卡菲正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会主席。

“今年情况有些变化,竞争上岗。全校14个院系各推荐一名学生,然后由学生处负责考核,挑选8名优秀的留校。系里考虑你的条件要比卡菲好的多,竞争力强,所以准备推荐你,你意见如何?”

“哦,我考虑一下。”弟弟有些犹豫。

“行,你想一下。23号给我答复。”

“好,那我走了,张老师,”弟弟转身“那卡菲怎么办?”

“我会和她解释的,毕竟竞争是很残酷的事情。”

弟弟出了学办大门,徘徊在学校。毕竟浪费两年的时间做学生工作对一个立志干专业的男孩来说是很值得斟酌的事情,想在计算机领域里出头靠的就是年轻时的创新意识;况且以自己的实力,考也不是考不上,更何况自己要占去的是卡菲的名额——这个她苦苦努力了三年而争取来的机会。

卡菲是弟弟的初恋,也是到现在一直在乎着的女孩。卡菲是个尤物,美丽,能力强,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系里,她凭着自己的才干成为了历年来第一位女学生会主席。弟弟对她的爱恋从大一就开始了,只是,她从没给过他机会,不管弟弟多努力,进篮球队、拿奖学金、进学生会、做副主席……其实她同样从没给过任何男孩机会,在他们面前她总以友谊包罗自己。

以前,无数次我对弟弟说卡菲这样的女孩,她要的东西你给不了,弟弟总是不听,甚至瞒着家里花费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奖学金买贵重的礼物取悦她,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后来传出她被一老板包了,弟弟才慢慢走出迷恋的旋涡,找了一个文学院的女孩做女友,但还是因为对方和卡菲有些神似。在一个女孩的身上去找寻另一个女孩的影子,这段感情很快便结束了。

直到现在,每每有人提起卡菲这个名字,弟弟还是心神不安。这回和心爱的女孩争这块鸡肋,弟弟当然犹豫不决。



5.

果然,卡菲来找弟弟了。

9月21日,星期六,也是中秋节。弟弟在家漫无目的的游荡了一天,一个电话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林雨吗?我是卡菲。”

“恩。”弟弟知道,以她的性格一定会来找自己的。

“今晚有空吗?中秋节请你吃晚饭,如何?”卡菲顿了一下,“我想,你也知道为什么事吧,我们该好好聊聊了。”

“好。”

“晚上5.00在校门口等我,我开车来接你。”

“恩。”

车,弟弟挂上电话心里便是一阵酸楚。看来传言是真的。

黄昏的太阳有些死气,坐在帕萨特里,弟弟的胃像被一只屎壳郎当成了舞场,想吐。另一边的卡菲总是美丽的,无论在什么妆容下。只是,这黑黑的汽车,让一切都蒙着阴影。

车开进了月牙湖畔的别墅区。

进门时,弟弟被这精心装修的房子压的有些透不过气。一桌西式餐点已经陈在大厅中央的桌子上。

“进来啊,别客气。”卡菲的动作好象这就像她自己的家,“别误会,车子和房子都是一个朋友的,他去澳洲办事了,我帮他看家。”

弟弟一直保持着沉默,从上车开始。接下去的晚餐依然是沉闷的。音乐,红酒,蜡烛,弟弟总觉得盘子里的食物脏,面前的这个女孩更脏,脏的让他想要逃离。

晚饭后在宽大的沙发里弟弟第一次和卡菲靠的这么近。她身上气味已经充满了世俗的痕迹,可是,就像第一次见到她时,依然传神的眼睛,让弟弟无法抗拒。

“我知道,”她先开口了,“知道你很,喜欢我。”

“恩。”

“可是,我,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我是我自己的,不管你信不信!”

“恩。”

“你很优秀,所以也许你不在乎,可我在乎!”

“恩。”

“我想要的,我一定要得到!”

说到这,卡菲的嘴唇已经封闭了弟弟所有呼吸的通道。

……

那晚,弟弟是自己打车回来的,7.30,然后足足对着马桶吐了半个小时。我被这突然其来的呕吐搞的不知所措,弟弟泪流满面,却也一声不吭。

“吐吧,妈妈说过,把脏东西吐完了,就不难受了。”我只能在背后帮他顺着气。

9.00,看着弟弟昏昏的睡去,我想,爱的潮水退去后,裸露的就只剩憎恨了。

6.

9月23日早晨。

经过一天的休整,弟弟精神好了许多,但像每个大病初愈的人一样,眼底总残留着一丝迷茫。

“你说的很对,她不适合我,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里。”一天多来弟弟第一次开口。

“你知道就好。”

“她已经迷失了。”弟弟还是有些在乎,“还有,我决定要助教的名额。”

弟弟说的很坚定,似乎是要去完成某个大人物的遗愿,或者说他更像是一个上帝赋予了神圣使命的救世主。

下午,弟弟找到了张老师,不过这次,救世主少了些上帝的照顾。

“林雨啊,我正要找你呢。”张老师先开了口,“那个助教的事,哦……”

“怎么,我也正想找您说这事呢。”

“是这样的,你知道,这么说吧,上面的领导对这个事情很关心,你看,你考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说到这,弟弟大概也知道了下面的结局:“是不是系里不准备推荐我了?”

“林雨啊,你知道现在很复杂,很多事我们在基层工作的老师也是没办法,我和你说实话吧,学校古尹书记点名要推卡菲。”

弟弟一楞,冥冥中一股火焰在心底蔓延。

“别多想了,林雨。很多事我们无法把握,但至少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好好看书,你能成功的!”

张老师安慰的话弟弟一句都听不进。无语,无知无觉,只有火焰在身体里燃烧。

当晚,弟弟什么都没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唯一留了我一句话:“她在我这前门走不通竟然去开后门,她太过分了!”这世界本来便如此,只可惜弟弟到现在还不明白,也只好随他去了。

这两天秦婉到是每晚打电话来找弟弟,我总推脱说他不在。电话铃又响了,总不能说弟弟晚上老不在家,这回托辞不过,只好把今天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想必秦婉会很同情弟弟的遭遇。

“他也真够傻的,和一个根本不值得自己去怄气的对象怄气,呵呵,笨蛋一个。替我骂他一句:有种的就自己考!”

出乎意料的反映,现在的女孩都挺个性的。不过,至少当时的我也想这么说:弟弟,有种的就该自己去考!





7.

秦婉的话起了作用,弟弟没两天就斗志高昂,开始自己的考研征程。每天机械式的复习,很辛苦。J 大学有句校园民谣——保研的是猪,工作的是狗,考研的猪狗不如——这也算是对大四学生的真实写照,弟弟现在这样也许就是所谓的猪狗不如。

弟弟不怕吃苦,这点我很清楚,但从没像这次这般沉闷,即便是在高考前,总还和我有些打闹。十几天过去了,和我说的话除了“哦”“是”“好的”,剩下的掐着指头也能数过来。幸好还有秦婉,一来电话便是和弟弟斗嘴,也给这沉闷的生活添了些气色。

接着就是10月10日的事了。晚饭时弟弟兴冲冲的跑进家门。

“哥,看!”弟弟挥舞着手中的一份表格。

“什么?”我接过那表格,“不是没名额了吗?怎么你又有了申请表。”

“呵呵,这次研究生扩招,免试生扩招100%,原来助教全校只有8个,现在变成14个!”

“哦,那你就上了?好啊!”

“明天交表,我马上就去填!”弟弟看来很兴奋。

9.00.老时间,秦婉的电话过来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却有异议。

“你有没有考虑卡菲?”

“她?和她有什么关系?!”提到卡菲,弟弟的脸一下变的阴沉沉的。

“真笨!她能走关系把名额搞到,也就可以留下来。”

“你才笨呢!名额是一个人说了算,留不留可是要经过考核的。”

“霍霍,考核??”

“是啊,考核分两部分:面试是由学校学生处和宣传部一起组织的,成绩占总成绩的40%;另60%是由学生的历年学习成绩决定,教务处负责。她面试即使占了些先又怎么样,成绩太差了,还有几门没及格,总成绩肯定比我低!”

“呵呵,你太天真了吧。我看这样,我让我爸给你到上面去打个招呼?”

“你爸??你爸是干什么的?”

“这你管的着吗?”

“哼!不要!我就是要她看看有些东西不是关系、钱可以换到的!”

“那你就让她看去吧!懒得管你!”

弟弟义愤填膺,电话那头却酸溜溜的。挂上电话,弟弟便啃起刚借来的《J大学教师守则》。我想,对于得过校际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的弟弟来说,面试应该不成问题。





8.

这几天,同行间盛传J大学里有腐败问题,省纪委要派工作组下去。凭着一个记者的职业敏感,我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毕竟十六大即将开幕,这个节骨眼上出这种事,一定是具有爆炸性。

10月12日,纪委内部传出消息,工作组已经进驻J大学,这次出问题的可能正是J大学党委书记古尹。另有传闻,说工作组已经秘密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外围调查,这次进驻已有充足证据。

10月17日下午2.00,弟弟面试。

“怎么样?”下班后到家我最关心的还是弟弟。

“没问题。就问了一些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还有就是‘三个代表’,都准备到了。”弟弟信心十足,“哥,我的面试实力,你还不相信啊。”

“那就好。你知道省纪委工作组到你们学校了,古尹有问题,好象是那个14层的科技馆和江圆分校区的10栋宿舍楼两个工程。”

“啊?好!他肯定有问题,抓起来才好!”

6.30,电话响了。

“喂,你好。”

“林雨啊,我是张老师。”

“恩。”

“林雨啊,我帮你打电话到学生处李立处长那问了今天面试的情况……”

“哦,我感觉还好,老师,什么时候会出结果?”

“结果,哦……已经出来了,你被刷下来了。”

弟弟的脸一下变的僵僵的:“不可能!那卡菲肯定也不行!”

“林雨,你的面试成绩28人里只有23。卡菲上了。很遗恨,”

“不可能,卡菲她怎么可能,她那么多课都没过,不可能!”

“我也觉得很奇怪,不过你上网查查她的成绩单你就明白了,她的面试成绩是第3名。林雨,听我说,老师们都觉得你不错,还是那句话,我们至少可以把握自己……”

弟弟哪还听的进去,挂上电话就拨号上网。卡菲的成绩单让弟弟傻了眼,所有的红灯一下全灭了,竟然还有两个90多的分数。弟弟一阵苦笑,黯淡的关上电脑,进了房间,没了动静。这个家里似乎不再会有阳光进来了。

秦婉还是准时打电话来,弟弟不愿接,我只得把情况和她说了。

“欺人太甚!”电话那头火气也不小。

“好了,我看你这两天也别打电话来了,让他好好静静吧。”

“这事不能这么就完,太过分了!”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却也无可奈何,至少我也习惯了这般的现实。弟弟经受些打击未尝不是好事,也算增加些社会经验吧。回完了秦婉的电话,我写了8个字贴在弟弟房门上,算是安慰和鼓励: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9.

10.月22日晚,头儿——报社主编——打来电话。头在省里的眼线发来消息,说J大学的事已经接近尾声,古尹贪污事实确凿,死到临头。头特意安排了一个对这次纪委工作组组长的专访,时间就在明天,记者当然是我了。今晚又得敖通宵,我可是连人家组长姓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也好,自从面试被刷后弟弟一直没去上学,发烧,昨天才刚好点,可能是感冒了吧,正好明天也去给他请个假。

第二天的专访毫无意义。工作组组长姓秦,是省纪委的副书记。典型的老古董,一点内幕消息都撬不出来,说道关键的时候就是一句:“涉及党政要秘,暂时不便公开。”其实也没多大的事,不就和所有的贪污一样,学校要建房子,书记出面把工程交给了一个叫立欣实业的公司,公司的老板朱建国是书记的亲戚,然后呢,亲戚嘛当然也是要意思意思的,这一意思就是房子车子300多万。情节简单,只是数额很大,至少在高校界是很严重的问题了。省纪委这么做也是杀一儆百,遏止近两年日渐弥漫的教育黑幕。

采访完了,我径直去计算机系学办给弟弟请假。办公室里只有张老师一个。

“嘿,兄弟俩可真像,我还以为是林雨呢。”

“张老师,呵呵。林雨他这两天病了,我是特意来给他请假的。”

“哎呀,怎么病了。哎,那事情……”

“行了,张老师,我们也都明白,过去的就过去了,不提,不提。”

“呵呵,你看看这个吧,今天早晨刚到的。“顺手张老师递给我两份J大学的红头文件。

第一份是对古尹的一些处分。

“这个我知道,刚才我就在采访这事。”

“你再看下面的。”

第二份内容如下:

     经查实,在2002-2003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中,我校教务处处长关国华,副处长王建斌;学生处处长李立,副处长贾庆茂;宣传部部长刘源,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之便舞弊。现校纪委决定对其作出如下处分:

    ……

  同时,以下学生免试资格取消:

1.    王清 01099801

2.    卡菲 02099608

……

读到这,心里不是滋味,也只能用一阵苦笑来掩饰。只是,不知道这一张纸能不能让弟弟的高烧退去。





10.

一个月后。

仲秋有了一些凉意,不过太阳着实让人觉得可爱。弟弟的助研已经定了,今天去办理最后的一点手续。

学办门口的公告栏里贴了一张白单,是对卡菲的开除通告,原因是她已经旷课一月有余。其实卡菲已是在大英帝国的领土上了。她的那位“朋友”就是朱建国,事发后朱总带着妻儿一起飞了加拿大。卡菲也算积了一点钱,学校当然是不想也不敢再去了,于是便走了中介去英国。走之前还给弟弟打了电话说要再见一面,弟弟拒绝了。

办完手续,弟弟在门口撞上了来等他的秦婉。

“走吧,中午一起吃饭。”

“你说走就走啊,你当本小姐什么人?”

“走吧。”弟弟一把把故意撒娇的女孩拉进怀里。

搂着女朋友走在这灿烂的阳光里,确是让人觉得舒畅。

“哎,我说你找导师的事怎么样?”

“就这样吧。”

“我让我爸爸给你打个招呼去。”

“你爸到底干什么的?”

“嘿嘿,我爸啊,省纪委副书记。”

“霍霍!这和这学校有什么关系。”

“笨!我爸是这次古尹事件工作组组长,学校里可是很多人欠他人情啊。”

“哦……”

“说你苯吗,明白了吧,没我爸,这次完蛋人更多!不过你的事是我和我爸说的,当时才特别‘关照’了那几个混蛋!还不快谢谢我。”

“呵呵。”弟弟鬼鬼一笑,“那导师的事就麻烦你爸了。”

“没问题啦。”秦婉一下靠紧了弟弟,“哎,你可爽了,保研的是猪,工作的是狗,考研的猪狗不如,我成绩又没那么好,下面该轮到猪狗不如了。”

“傻瓜,不会的,还有我呢。”

弟弟吻了一下女孩的脸颊,抬头看了看天,长叹一口。不做过猪狗,又怎知何为猪狗不如。

                         完

,,真的事情哦~~

a糊 发表于 2003-2-18 23:51:06

http://www.sirenisland.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ID=5384

我的读书札记[转帖]
我的读书札记——写在寂寞山庄最寂寞时     
作者: 说什么一万年 发表日期: 2003-02-16 10:33:59  xici.net

最近读了一些书。是以为记。
我发现美好文字所带给我的抚慰远远多于爱情。而书也是最可靠的情人。:)

祝勇的《废墟》和《凤凰——草鞋下的故乡》,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我很久以来就喜欢他的作品,作为青年作家,他和李辉的风格相近。他的文字华丽,干脆,又有些面对岁月流逝的淡淡的忧郁,是我欣赏的调子。是的,我发疯的迷恋这样华丽而忧郁的文字。尤其是《凤凰》一书,他只身探访沈从文的故乡,将文本阅读与大地阅读、文字与行走结合,并辅之以三联书店的金牌摄影师李玉祥的照片,我无法形容自己掩卷之后的愉悦。这里还不得不提沈从文先生,我在大学时读过他的《从文家书》,他对夫人张兆和的脉脉温情令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沈先生的作品描述乡野的纯朴与原始,在本质上,是与描述都市的浮华与骚动的张爱玲相通的。正如张所说:我喜欢朴素,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朴素的底子。
李修文的《滴泪痣》和《捆绑上天堂》,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花火一只画眉,一丛石竹,一朵烟花,它们,都是有来生的吗?”前一本书与《挪威的森林》有“恍惚的神似之处”,阿树写到“当这个城市中到处迷漫着利欲、红色、**、宿命的时候,我开始寻找一种良剂,能够让人摆脱世间的庸俗、丑陋,哪怕一丝的不真实的感动,我也极其的渴求。”
在此我借用阿树对这部书的描述:“ 在人潮汹涌的东京,一个伤心的男人手捧着一个骨灰盒走在热闹的人群中,不停地上站下站,再上站再下站,目的只是为了那个名叫蓝扣子的女孩子找一个安置的地方,他知道他再也听不到扣子的笑声,再也不能在看恐怖片的时候看到她放着冰块,再也不能望见她脸上的痣,所有的声音都成了泡影,消失在东京,只是男人的思念却如潮水一样翻滚。往事点点滴滴的浮现,每到一个地方,总会想起蓝扣子的身影。她眼睛下的那颗痣,一颗细小而微红的痣,东京、日光江户村、北海道的熏衣场、梅雨庄、鬼怒川的电车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男人的面前。
一个去日本读书的青年男子,在偶然中认识了一个叫做蓝扣子的女孩——一个他知道曾经做过应招女郎的女子。不久,两个别被同样长着陆滴泪痣的年轻人相依为命地走到了一起,在孤独的城市,在悲凉里世界里。他们深深地相爱,只是这样的爱情最终却没有结局。蓝扣子的耳朵因青霉素沉淀物过多的针剂而失聪,为了不拖累对方,带着些许自卑心理的蓝扣子终于离开了男子。男子四处寻找这个让他深爱着的女子,最终只寻到了扣子车祸死亡的消息。 故事中透露出来的凄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一种巨大的悲情、孤寂冷清充斥其中。一个悲伤不已的男子试图在东京的街头再去早回失去的扣子,只是带给他的只有更大的落寞和无奈。 在小说结束的地方,青年男子找到了为女孩子下葬的地方——挖开一个同样流落到日本的昭和时代朝鲜妓女的坟墓后,他不仅为女孩子找到了容身之地,也为她找到了在那个阴冷世界里和她作伴的人。”

徐兆寿的《非常日记》,敦煌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这部书号称是“第一部中国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小说”,看完后很自然的想到那部意大利的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个小男孩的性启蒙阶段,我也回忆起自己在饥渴的青春期独自在房间里对着《大众电影》的想入非非以及种种不可言说的隐暗。或许每个正常的人都曾经历过吧(一笑)。

石康的《晃晃悠悠》                                                  这部畅销小说我是无用多言的,只是在毕业半年之后才读到平添了我对大学时代和集体宿舍的追忆。还有他直白的语言以及很吊的个性。

陈彤的《我们都是木头人》。                                          该书收录了作者的十几部中篇或短篇,描写的都是都市生活,他们的感情,他们的情绪,种种物是人非的惋惜与遗憾,种种或放肆或麻木的生活状态。——我读来有几份亲近,有的已经经历,有的还没有到来。——我不知道如何去避免,我只能学会如何去承受。

迟宇宙的《别看我,看路》,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关注他是从那本辉煌的《北大往事》,他是北大五四文学社的社长,自然有着自命不凡的文采,98年毕业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南方周末》,现在还有文章散见于《南方周末》与《南方体育》。这本书收录了他在《南方都市报》一个关于城市专栏上的文字。又是城市,又是行走——我喜欢的话题与状态。提到迟宇宙我总会想到许知远,那个早在99年就常常在《书城》上发表文章的北大计算机系的现在《经济观察报》担任主笔的家伙。《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收录了许多他在《书城》上发的文章。对于70年代作家,我只喜欢他们俩。

刘志钊的《物质生活》和张欣的《浮华背后》。                         我为此还特意在除夕前写了一个帖子:“一个一度不食人间烟火的校园诗人为了得到身为教授的岳父的认可和为了让自己的爱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经过十年的社会的“砺炼”终于成为了暴戾冷酷猜忌的富商。而当年清淡清贫的幸福生活也因此不复。当然其中还有许多关于爱的纠葛已经他人的变化。——这样的时代既然不允许我成为一个诗人我只有成为一个商人。这样的时代物质大于诗意。我们终究逃不过世俗,诗意已是点点的年青记忆了。——我不知道我或我们会被物质生活商品时代强奸的怎样面目全非。现在的确痛苦,但一年后呢,或者三五年后呢?——闭上眼睛,享受些许的快感罢。只有穷人才愤世嫉俗。”

我把最后那篇名为《物质生活》是诗抄下来,来纪念这个时代诗人的死去:       什么时候才会融化?/让我象糖一样融化,坍倒在你白玉的脚下?              什么时候才能打开?让幸福象门一样打开,所有喜悦的飞鸟不请自来?         啊,究竟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能将世上所有你喜欢的东西都买回家?                            什么时候能让你真的无所惧怕?                                       什么时候能天天看你微笑,                                            什么时候我也会泪如雨下

a糊 发表于 2003-2-18 23:53:41

[讨论]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

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
南方周末    2003-02-13 14:58:24

□本报记者夏榆

  崔卫平:所谓知识分子的“独立”,不应该理解为个人的某种突出作用,在中国,尤其是应推动整个社会走向进步和文明

  人物档案:
  崔卫平,江苏盐城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电影和文学理论、先锋诗歌,包括当代中-东欧政治文化及其电影、诗歌,著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我见过美丽的景象》,译著有《布拉格精神》,编著《不死的海子》等。

    1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倾听者
  夏:我看到有传媒在介绍你的个人履历时说:著名学者、文化和思想批评家、翻译家。媒体在评述你的时候用“犀利”和“尖锐”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你给我们描述一下自己,你真实的状态什么样?
  崔:我想自己是“敏于思,拙于言”的那种人。在生活中一般我是一个倾听者,并不激烈抗辩。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和别人谈话时,我会眼睁睁盯着别人看,脑子却不知道想到什么地方去了。可能头脑在抗辩,嘴上却说不出来,结果就写成了文章。细想起来,好像我有这样的感觉:生活是一个需要加以保护、呵护的东西,它是一个有机体,一个活物,有一层翳,不能随便破坏这个“翳”,否则会伤害了这个有机体。即使用言词长驱直入,大加鞭鞑,也是不合适的。我尊重和生活的这种距离。
  夏:那么思想呢?就你而言思想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思想为何物,而有的人思想的价值大于生活的价值。
  崔:至于思想,那不是别的,那是生活赠与我们的一份礼物。思想的活动使得我们拥有双份的生活:你经历了很多,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碰撞、各种甜酸苦辣的体验,当它们降临时,都是不经意的、偶然的;但如果你把它们在头脑中“回放”一遍,就如同追加了一份,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求得某种理解,你生存的疆界就扩大了一倍。这个过程也是治疗和恢复自己伤痛的过程,有许多本来是裂缝、皱褶的东西,在你回过头来沉思、反省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抚平了。我没有想到过自己所写的东西是“犀利”的,但也许我选择站立的那个位置是一个比较大的裂缝,一个更多的人都感到的痛点,所以看上去有点尖锐。

  2  双刃的言词之剑
  夏:要是说思想家的思想是一把锋刃的话,现在我们就借助这把利刃来切割和剖析一下什么东西。我看到你说“良知战胜黑暗”,请问你说的良知是什么,黑暗是什么?你能具体指出吗?
  崔:在说到“良知”的时候让我们谨慎点,这不是一个大声嚷嚷的话题。“良知”是我们身上最微弱的力量,它通常不出声,不大声喧哗,不指手画脚,更不盛气凌人。它像影子一样忠实于我们,保守我们的秘密和隐痛。有时我们感到什么地方不对劲,感到不习惯和不自然,正是良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提醒我们:有什么地方失掉了正当的比例,忽视了应有的分寸。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将良知称为“内在的神告之声”,我们也不知道从哪儿就拥有了这种本能。“黑暗”的问题有点复杂。我使用这个词更多地涉及到我们自身人性的缺陷,盲目,尤其是历史或环境的混乱和不公正对于人们精神上心理上所造成的伤害,即所谓“我们自身的黑暗”。如果我们批评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却对自身的“黑暗”毫无知觉毫无反省,结果还是会通向你所反对的那个东西。比如我们刚才讲的,如果现在存在一种“笑的暴力”,不笑则死笑则活,那么在它背后,仍然拖着一条浓重的遗留的阴影。我想健康的笑是将自己也包含在内,健康的思想是包含对自身的反省在内。
  夏:你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是:“知识分子和生活”,你认为我们有知识分子吗?知识分子用萨义德给出的定义是:思想独立不屈不移。
  崔: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那么你说我们有自己的工人、农民吗?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指的是知识分子要起到某个作用。我相信不同的环境中知识分子的作用不一样。我觉得当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西方知识分子不一样在于,中国知识分子要维护和帮助建立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维护人类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不是像法国知识分子一味地出奇,萨特就是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对中国来说,我们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一些基本的尺度、界限还有待建立,如果社会有走向无序和解体的倾向,那么知识分子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建立秩序和整合。所谓知识分子的“独立”,不应该理解为个人的某种突出作用,在中国,尤其是应推动整个社会走向进步和文明。
  夏:我有一个发现,就是中国很多年轻的有创造力的作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知识分子。好像“知识分子”是一个令人羞辱的身份。余华就说:不喜欢中国的知识分子。
  崔:你认为中国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有创造力的作家”么?我不这样认为。我认识一个优秀的小说编辑,他不喜欢余杰的原因在于,许多年轻人本来应该是他的服务对象,是他编辑的那些小说的“理想读者”,但不知怎么就成了余杰的读者。你看许多人的小说写不过余杰的文章,这里有一些需要细想的东西,不能简单地埋怨读者。我不知道余华说那句话的具体语境是什么,但是反过来任何人都可以说“不喜欢中国的小说家”。如果现在知识分子的确是个“令人羞辱的身份”,那么我要说,我就是一名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我以为只有等自己死了以后才可以这样说。

  3  文学及个人经验
  夏:你关注当下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吗?文学在你的经验里是什么?为什么在公众那里文学越来越不重要了。你觉得哪儿出了问题呢?
  崔:举一个例子来回答你的问题。不久前看电视,看到介绍一位北大生物学教授(对不起,记不得他的名字了),他是我国研究大熊猫以及白叶猴的专家,他说自己研究的动物都是“黑白的”,他克服重重困难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地的工作令人钦佩。他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走上了这条道路,是因为看了杰克·伦敦的小说,看了《荒野的呼唤》。时隔几十年,他居然十分动情地对着摄影机复述《荒野的呼唤》中的情节。我想这就是小说在不写小说的人们当中取得的最大成功。
  夏:你是想说,文学不仅仅是语词的迷宫,不仅仅是写作者自恋或自虐的宣泄。
  崔:文学是我们行动和生活意义的一个源泉。当然,对于从事文学的人来说,文学还有别的意义或者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我想说的是,搞文学的人,不要把文学对于他个人的意义,看作文学所拥有的意义的全部。换句话来说,文学不是建立在其他的文学作品和其他的文学作者的基础之上,小说不是写给那些也写小说的人看的。小说要返回到不写小说的人们之中,返回到这些人的生活和阅读之中。对于我本人来说,文学几乎给了我一切,正是文学教会了我关注自己以外的人与事,教会我用惊讶的眼光看这世界,让我知道不同的世纪、时代、民族中的宽容和信念。

  4  东欧文学、哈维尔与我们共同的底线
  夏:关于东欧文学其实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在东欧的捷克,我们知道有卡夫卡,有昆德拉,现在又有哈维尔。卡夫卡在中国的作家中处于文学的正席,昆德拉是毁誉参半,哈维尔则干脆处于隐匿的位置,只在文学和思想的沙龙里出现。
  崔:卡夫卡当然很精彩。他的“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个我”的决然态度,对于正在面临某种“不可阻挡”的大潮裹挟的个人来说,永远具有支持意义。昆德拉的拒绝签名也是如此。哈维尔的情况不一样。我借用一个古典的区分来指出他们的区别,那就是“被诗人歌颂的英雄”和“歌颂英雄的诗人”。这两种人分别处于行动的世界和言词的世界。当哈维尔是一个荒诞派剧作家时,他和卡夫卡一样属于后者,是一个诗人;而当他签名、呼吁、受难时,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采取行动的人,他是英雄。他所写下的那些文字,是需要自己行动在后面作为支持和担保的。比如拒绝谎言、“生活在真实中”;比如倡导社会良知、呼吁从良心出发的政治,不仅说而且要这么去做。这样的行动能力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人们把大量的聪明才智、时间精力都花在“能指”的无限滑动上面,但愿不要看到那么一天,我们身边许多同胞淹死在自己的唾沫之中。
  夏:就文学的品质而言,卡夫卡是令我们尊敬的。昆德拉给我们丰富繁杂的感觉。哈维尔则让我们内心亲近,他的文学、他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就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力量的人。
  崔:说得好!与我们内心相接近,是与我们内在的责任感相接近,正是这种责任感使人们获得力量。一个人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他在内心深处总是对某些事情抱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感。在这种责任感中,他感觉自己像一个人而不是小丑。哈维尔说过,一个人的秘密是他责任感的秘密。
  夏:我觉得引进和翻译哈维尔是你对中国知识界的贡献。作为捷克作家的哈维尔和作为总统的哈维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关于哈维尔,你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崔:哈维尔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他相信头顶上有一个更大的秩序,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天道”,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事情,都在看不见的天上某处永远地被记录下来,永远地给予评价,每一件事情都不会被遗漏,没有东西被遗忘,每一个人都要平等地接受天道的审判,因此,对于那些蒙受羞辱和失败的人们来说,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尘世岁月并不能抹去人间的失败招致的尖锐痛苦;并非我们自己才意识到这些失败”;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为恶的人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抹不去的记载,他要是认为“死后哪怕洪水滔天”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浩浩荡荡的天道面前,个人都是渺小的、脆弱的。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情负完全责任。而另外一些人,那些手中掌握更大权力的人,他们则要为民族的命运和明天担负更大的责任。
  夏:哈维尔即将卸任,结束他的政治生涯。我最近看了你译的哈维尔在美国大学的演讲《向政治告别》,看到他说:我们的世界、人性和我们的文明正处于历史以来最重要的转折点上。我们比先前更有机会去理解我们的处境和我们前方的困惑,并且朝向理性、和平和公正而不是导向我们的毁灭。我觉得这样的声音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到。
  崔:我最近正在读波兰知识分子米奇尼克的著作,这个人被称为“波兰的甘地”、“波兰的路德”,他前前后后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只有一个波兰”。他强调不管什么时候,波兰社会的各种力量不要互相为敌,波兰是所有波兰人的波兰,不要把其中的一部分人划分和隔离出去。那么,我想说的也是———“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在这片大地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所有人的命运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伤害其中一部分人,哪怕只是为数不多的一小部分,就是伤害这个民族的手指或者脚趾,就会波及整个民族有机的整体生活。
  夏:你的译著《布拉格精神》也是能够给我们精神养分的一部书,以前我们只知道东欧的捷克有米兰·昆德拉,现在我们除了知道哈维尔,还知道克里玛,作为有良知和道义感的作家,他们更应该成为我们精神的财富。
  崔:据我所知,国内要出版捷克另外一位小说家赫拉伯尔的一系列作品,先是他的一部《我给国王当侍者》,捷克人对这个赫拉伯尔推崇不已,超过昆德拉。这个人更多地继承了布拉格精神中哈谢克的传统而不是卡夫卡。《世界文学》上发表过他的一个中篇译本《过于喧嚣的孤寂》。去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一位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国内也有人积极准备出版他的著作。他的授奖词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说他不仅描写了暴行的残忍,同时还有“暴行被实施时的轻率”。如果是这样,这个作家很有穿透力,许多人类的暴力并非是以可怕的面貌出现,它更多就是轻率的、轻浮的行为,结果对他人、社会、历史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5  幸福是一道宽广的风景
  夏:除了哈维尔,你还研究波伏娃,伍尔芙,这些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你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锋芒深受她们影响吗?
  崔:伍尔芙是我心仪的作家,我曾经大段背诵过她的段落。那些长长的变化起伏的句子,用她自己形容别人的话来说,能够“悬浮起最脆弱的微粒,包容起最模糊不定的形体”。在复杂周折的句式背后,是她率直的头脑,率直的性情,率直的目光。对于波伏娃我有很大的保留。她写作方面的抱负当然是令人赞叹的,但是她在各方面太模仿萨特了,简直就像一个女萨特,女性并不是要模仿男性才找到自己位置的。我记得第一次读《第二性》那种失望的感觉,我觉得她在东拼西凑。
  夏:你有一篇《为阿伦特一辩》的文章广受瞩目,阿伦特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侣,海德格尔因为在二战中为纳粹效力受到知识界的道德指控,你要为阿伦特辩护什么呢?
  崔:阿伦特和海德格尔好的时候才18岁。四年之后,海德格尔打发她离去。我喜欢阿伦特的宽广无私:在离开男人之后,她不会细数自己在哪儿受了损失,列出自己的伤痛,把它们当作自我炫耀的东西,要不就是变得愤世嫉俗。她把损失限制在不失去自己的尊严和完整性的界限之内。我也喜欢她能够面对自己忠直无欺:尽管海德格尔做了那样不光彩的事情,她承认是海德格尔最早开启了她的灵性,赋予了她看待世界的宽广眼光。她身上有一种今天非常难得的忠诚的品格,同时具有一种无可遏制的生长性,在离开海德格尔之后,她自己走了漫长、艰辛的道路,她把生活中消极负面的东西经过提炼,转变为积极正面的东西,转变为对于世界的爱和积极参与。中文版译作《人的条件》的那本书,她本来给它起的名字叫作《热爱世界》,它的德文版就叫作《积极生活》。
-----------------------------------------------------------------------------------------------
demi      
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
可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在说我们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太早吗?
--------------------------------------------------------------------------------------------------
卖血上网   

说句实话,自己是个土人,书看的不多,决不敢妄自比较卡夫卡,昆的拉和哈维尔乃至于讨论这个话题。当然很喜欢昆的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确实有些时候“轻”比”重“更让人无法承受。至于这个主题,没什么独到的见解。中国的大环境对知识分子就很不利,而且当代的知识分子经历”文革“的洗礼越来越实际,文学的影响力渐微,要肩负起大的历史责任目前来看几乎不可能。不过正如原文所说,知识分子起码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社会良知,以实际行动表现真善美的作用。李远哲先生就被称为”台湾的良心“,大陆也应该出现一帮这样的知识分子。这需要共同的努力。
-----------------------------------------------------------------------------------------------------
a糊   
看完了,,看得很吃力,本来我就不是一个很深刻的人,尤其这两年,很少看新近的小说,评论,文章,对于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异常模糊

先回答楼主,就我自己而言,我不是知识分子,最多,我只是一个技工,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奔波的一类人,至少目前是这样,因为这是我首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只能在衣食饭饱之后.
刚才看文章的时候,我想到大二的时候 ,我曾经把<相约星期二>给老爸看,因为我觉得那个很经典,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无尽探索,可是老爸听我说完,根本就没看.他只是说,中国的现状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有着完整的保障制度,这个我相信,因为西方的艺术家们就是因为这种制度,而可以在艺术上面有着更大的空间,至少我这么认为,而中国的艺术家在创作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

扯远了,回头谈帖子的问题

第一段作者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 思考是一种发现,沉积,总结,再发现....的这么一个过程????
反正看得不是很清楚,讨厌用繁琐的词汇

大概看了最后一句话,有一个问题,就是,思考的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我想思考的初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完善,而思考必定或多或少让我们有了更宽广的眼界去面对社会上的事务, 其中看到的也必定也包含着弊端,因此有人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善,其中包括文学,可是老实说,我自己都很汗颜.....我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放就是几年,一来看不大懂,二来讨厌很晦涩的语言,可能是自己变得越来越浮躁的关系,,不过能不能说明,那些"知识分子???"与一般人之间的代沟呢???在我看来,或多或少是有的

作者在第三,第四,第五段里提到一些书籍,说得都怎么怎么好,可是看起来会不会枯燥无味就不知道了,嘿嘿,反正一般情况下,就现在的状况,我不大会看,其次,看这些书,至少需要一些基础或者是经历上的沉积吧,觉得国内在基础普及上面做得还不到位.....

至于第二段的谈到知识分子,不说了,知识分子是什么冬冬我都没弄清,^^

最后,总观文章,觉得有些东西还是有用的,至少让人有想法就算是好东西的了,我觉得,欢迎反驳

想听听大家的看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版内几个帖子,有点意思,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