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3-9
- 在线时间
- 17 小时
- 寄托币
- 87
- 声望
- 77
- 注册时间
- 2016-3-4
- 阅读权限
- 15
- 帖子
- 9
- 精华
- 1
- 积分
- 144
- UID
- 3698139

- 声望
- 77
- 寄托币
- 87
- 注册时间
- 2016-3-4
- 精华
- 1
- 帖子
- 9
|
本帖最后由 KevinGeng 于 2016-3-4 15:54 编辑
1. 综述
2015年杜克大学法学院LLM项目共招收来自全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同学,其中录取并就读中国同学共计14人(均为大陆同学)。从录取总人数来看,杜克法学院在录取过程中一如既往地遵循了少而精原则,始终将LLM项目全球录取总人数控制在100人左右,其中中国学生人数(含港澳台)也始终保持稳定。以下是2015年杜克法学院录取并最终就读的14位同学的背景解析,笔者将从男女比例、工作背景、毕业院校、GPA、托福以及推荐信等方面对这14名同学的数据进行了相应分析,希望此文能为今后申请杜克法学院LLM项目的的同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另外,本文数据仅限于2015年度录取情况,由于每年录取情况不完全一致,数据仅供参考。
本文数据均来源自2015级杜克法学院中国同学,再次感谢每一位参与问卷调查并提供背景资料的同学。此外,有关2014年录取情况请参照http://bbs.gter.net/forum.php?mo ... hlight=%B6%C5%BF%CB
(作者:KevinGeng,Fighting; 编辑: Beibei,MalcolmG, 案中人)
(版权所有,转载请征得原作者同意并载明出处,谢谢合作)
2. 背景分析
2.1 男女比例
杜克法学院录取的中国学生男女比例始终保持均衡,在去年就读的的11名同学由6位男生和5位女生组成;而今年就读的14名同学甚至实现了男女平均,这一点不同于其他一些法学院所面临的“阴盛阳衰”的局面。可见杜克法学院在录取工作中对性别均衡问题的重视。
2.2 工作背景
从录取者的背景来看,今年杜克法学院录取的14名中国同学中有10名同学无工作经历,其中本科生8人,研究生2人。这一数字占总体比例70%以上。而在4名非应届毕业生中,2名同学工作经验在三年或以下,其他2名同学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资深律师或合伙人。
可见,杜克法学院对来自中国的小本学生较为亲和。但据笔者了解,往年杜克录取情况中工作党所占比例仍然较大。此外,来自日本、韩国以及南美国家的同学均为工作党,甚至还能得到工作单位的资助。
2.3 毕业院校(最高学历)
由于存在小本与硕士同时录取的情况,笔者采用了最高学历毕业院校进行数据分析。首先,从院校来看,杜克法学院还是一如既往倾向传统名校,对于国内top法学院的青睐只增不减,与此同时兼顾了录取学生毕业院校的多样性。这也侧面反映出杜克法学院对于学历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其次,从地域来看,北京、上海两地生源占11人,可见京沪两地一直是杜克法学院在中国的主要生源地。其中北京地区更有7人被录取并就读,北大和人大的录取人数也始终保持前列。
2.4 工作性质
4名工作党的同学中有3人为在职律师,其中内资律所2人、外资律所1人,工作地点位于北京、上海两地。因此杜克法学院在非应届毕业生的录取方面还是对在职律师较为友好,且无内所外所之间的明显倾向,从而保证了录取学生背景的多样性。
2.5 GPA
作为申请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GPA一直是申请者的关注重点。在今年一共就读的14人中,13名同学GPA超过3.60,其中3.70及以上的更有8人,由此可见杜克法学院对于GPA的要求非常之高,即使是对工作党的同学。而小本如果没有3.60以上的GPA则必须努力提高这一指标。
2.6 托福
由于申请LLM不需要GRE或者LSAT成绩,托福分数成为录取委员会衡量申请者英语水平的核心指标。2015年杜克法学院录取的中国同学托福成绩均在100分及以上;其中110分及以上的更有3名同学。虽然坊间有关于托福成绩低于100分亦可以申请T14的说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杜克法学院对于100分的要求还是严格把控。而105+的托福成绩才能真正使申请者获得较强竞争力。
2.7 实习经历
对于非工作党而言,除GPA与托福成绩以外,越来越多的top法学院开始关注高质量的实习,因此笔者也统计了今年就读同学的实习情况。其中,具有Vault 30外所和顶级内所实习经历的占绝大多数,除此以外,具有大型国际组织或NGO、正部级中央机关、省市机关的高质量实习经历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志愿活动也不能忽略。高质量的志愿活动也可能提升申请者的软实力。
2.8 学术科研
除学习成绩外,LLM项目的申请越来越看重申请者的学术科研水平。在杜克今年录取的14名同学中,许多非工作党都有不同程度的学术论文著作或科研竞赛奖项。因此,有意申请的同学应该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法学领域,尝试撰写并发表论文著作;有机会还可以组队参与科研竞赛。这不仅是学术水平的体现,也是团队合作的锻炼机会,说不定会让录取委员会眼前一亮。
2.9是否通过司法考试
越来越多的中国同学选择在出国以前拿下国内司法考试。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杜克录取的14人中有10名同学拿下了司法考试。在出国前通过中国司法考试,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在NY Bar复习考试过程中及回国后的压力,也能使其在Job Fair中更具有竞争力。
2.10港澳台或海外交流交换
法学出国申请很多时候并非心血来潮,申请者必须在衡量自己各方面条件后做出最终决定,因此很多同学选择在申请前通过海外交流或交换来检验自己的水平,一个高质量的海外交换经历也会让大家的CV与众不同。今年14名同学中有8名同学具有海外交流或交换背景,其中5名同学有半年以上的交换经历。因此志在出国的同学应该尽可能抓住学院或学校提供的宝贵的交换机会丰富自己的经历。这对于未来的申请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11港澳台或海外推荐
根据笔者经验,很多法学申请者开始的第一步就是寻找推荐人并完成推荐信的撰写,一份有力的推荐往往能使得自己软实力有质的飞跃。随着越来越多录取经验的积累,top法学院已深知国内推荐信的状况,即相当数量国内推荐信的撰写系由申请者与推荐人共同完成。这使得国内推荐信的质量大打折扣。而海外(及港澳台)推荐人的推荐往往在真实性和说服力方面更胜一筹。今年14名中国同学中有8名同学得到海外(及港澳台)推荐人的推荐,可见这一指标的重要性。
2.12杜克大学校友推荐
根据以往的经验,杜克法学院在校友网络的关注程度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笔者自就读以来深有体会,频繁而深入的校友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与杜克大学优秀校友进行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由此反映出杜克对于校友的重视与依赖。今年14名同学中,更有4名同学具有杜克大学校友的推荐。
2.13奖学金及其他资助
由于攻读LLM项目所需要的较高开销,越来越多的申请者希望能在申请时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据笔者所知,杜克申请者获得奖学金的渠道主要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硕士生资助、杜克法学院资助以及上海交大与杜克法学院的合作资助,今年就读的14名中国同学中,共有6名同学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资助。同时,由于杜克大学所在地区低廉的生活成本及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得以更好地投入到高强度的学习当中。
3. 结语
通过以上指标的数据分析,相信读者们对杜克法学院在录取过程中的考量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杜克大学由于录取门槛高、录取人数少、国内宣传少等因素,一直以来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帮助国内LLM项目的申请者更好地了解杜克法学院,也希望更多的申请者能参考此文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定位。当然,以上调查仅针对一些方向明确的指标,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可以绝对量化的。录取委员会在审核申请者的条件时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并结合申请者的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决定。
此外,更多有关杜克法学院的内容请大家关注新浪微博“DukeLaw杜克大学法学院”,我们也将继续为大家奉献杜克法学院的全方位最新资讯,希望大家踊跃关注。最后,希望大家能在申请中收获最满意的结果。
|
-
总评分: 寄托币 + 30
声望 + 27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