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寄托天下
查看: 16051|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20:07: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怡红快绿

◎辛 然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简介:

中国对美女的评价自古就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环肥燕瘦,说白了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据说,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长得很胖,可谓是“丰乳肥臀”,但人家照样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足以使“六宫粉黛无颜色”。而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美女赵飞燕,却是生得瘦骨嶙峋,体态轻盈,犹如惊鸿照水,轻盈得能作“掌上舞”。当然,此二人之美只不过说明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封建帝王的喜好罢了,我们不妨再看看宝、钗、黛之间的感情纠葛。贾宝玉其实就是一个十足的叛逆青年,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最时尚,最前卫的代表......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沙发
发表于 2006-6-8 20:09:02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叫我如何不想她(1)(图)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张先
  叫我如何不想她
  中国对美女的评价自古就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环肥燕瘦,说白了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据说,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长得很胖,可谓是“丰乳肥臀”,但人家照样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足以使“六宫粉黛无颜色”。而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美女赵飞燕,却是生得瘦骨嶙峋,体态轻盈,犹如惊鸿照水,轻盈得能作“掌上舞”。当然,此二人之美只不过说明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封建帝王的喜好罢了,我们不妨再看看宝、钗、黛之间的感情纠葛。贾宝玉其实就是一个十足的叛逆青年,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最时尚,最前卫的代表。他对“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怜爱有加,却对“脸若银盘”的薛宝钗也钟情不已;以至于见了林妹妹就忘了宝姐姐,见了宝姐姐又忘了林妹妹。而最终选择林妹妹倒不是因为宝姐姐长得太胖,而是因为人家“林妹妹从来不说那些混帐话。”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关于女性的美,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美,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看着舒服,想着开心;说得理论一点,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说得实际一点,就是五官端正;说得夸张一点,就是沉鱼落燕;说得唯物一点,就是生活的本原;说得唯心一点,就是闭月羞花;说得远一点,就是断发文身;说得近一点,就是新新人类……
  在宋代,文人有狎妓的爱好,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吗,所以也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是赠妓之作,张先的《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词人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一位美丽的妓女。她身着彩绣双蝶的罗裙,步态轻盈曼妙,罗裙飘飘,双蝶活灵活现,好似在花间翩然飞舞。这就是词人对这位妓女的第一印象,也突出描写了她的服饰、步态特征。“朱粉”二句描绘出她的容颜:略施朱粉,淡妆素雅,仿佛是淡淡春意中绽放的一朵小花,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随着人物的走近,此妓的美态、神韵都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看”二句写词人与众宾客对此妓的美态交口称赞:人人赞美她“柳腰身”,则赞她“诸处好”,前者强调她腰身的柔婉、曼妙,而后者则强调她浑身上下都显得那么和谐、优美,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吧。此妓的舞姿、神韵如何呢?从“人人道”的间接反应和词人的主观感受中不难看出她舞姿的美妙。“昨日”两句似乎是离题横出之笔,但却是词人对此妓优美舞容的强烈印象:“乱山昏”是形容她在舞蹈时,眼前的景象似乎是从群山中腾起缭乱、迷濛的云霞,让人眼花缭乱。
  全词表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狎妓的诗酒风流生活。此词的意境之妙就在于亦真亦幻的情境。如“昨日”两句,很明显是脱胎于宋玉《高唐赋》,而从主人公所着的云衣生发,使人看了产生一种真中有幻的感觉,觉得她更加飘然若仙了。筵前赠妓之作,题材本属无聊。但是词人笔下的这幅美人素描还是相当动人的。妙处如“闲花”一句的以一胜多,“昨日”两句的真幻莫辩等。上片的“闲花”意象,是出于客观的比较,是静态写意;而下片的“乱云”意象,则是出于主观的感受,是动态传神。特别是“昨日”二句意象高妙,想象出奇,亦真亦幻,耐人寻味。这正是张先小令“韵高”的典型。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柳腰:形容腰肢的苗条。
  我们初次相见是在东池的酒宴上,她穿着一件绣有一对蝴蝶的罗裙。淡妆素抹,如同一朵颜色淡雅的小花,在春光中显得十分消闲。
  仔细端详一番,才发觉她浑身上下都是那么和谐美好,让人不由得产生出爱怜之心,并非只是因为那柔细匀称的腰身,衣服上的图案则是更加动人,仿佛是黄昏时笼罩在云雾中的群山,烟云袅袅,犹如在衣服上平添了一片云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板凳
发表于 2006-6-8 20:09:47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叫我如何不想她(2)(图)



  宋代的文人与妓女
  提到宋朝,就不得不说宋词,谈到宋词就不得不说宋朝的文人,说到宋词和宋朝的文人就不能回避宋朝的妓女,因为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妓女的身影随处可见。瑰丽的宋朝以其妩媚的魅力超越了汉唐,然而在这个皇朝建立之初,从赵匡胤开始就受制于北方的强敌。宋朝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160万军队)然而这却只是一个摆设,除了经常性地大溃败以外,还要为辽、西夏和极其残暴的金、元进贡惊人的巨额岁贡以乞求和购买和平。结果是宋朝开创了华夏首次被异族整体灭亡的先例,更以改变民族血性的国策成为中国文化的分水岭。在赵匡胤崇尚文人治国的国策指引下,宋朝浪漫萎靡的文风,犹如杨梅大疮般泛滥成灾,形成了宋朝表面发达文盛实衰的国风。宋词的浪漫华丽举世瞩目,风靡全球。可这浪漫的国风却使武将们提不动刀、上不得马,一个个酥筋软骨,听到敌情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随后就是继而望风而逃。而文人们则一个个卿卿我我,男欢女爱,投怀送抱,在自我陶醉中做着精粹的描写。这种文风,除了促进高度发达的妓院经济,引发人们做无病的呻吟外,对民族的进步发展毫无用处。
  宋代是“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时代,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的一种最保守的哲学思想。从宋朝开始兴起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压抑人性,既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也违反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虽然借助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向全社会强制推行,而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其实却是另外一副嘴脸,就拿程颐、程颢来说,一次,他们同赴宴会,程颐一看座中有两个妓女,便拂袖而去,而程颢却与主客尽欢而散。第二天程颐和程颢谈到这件事情,很不满意。程颢却强辩说:“某当时在彼与饮,座中有妓,心中原无妓;吾弟今日处斋头,斋中本无妓,心中却还有妓。”这种厚颜无耻的狡辩在以后的岁月中就成为不少人为自己的淫行作为进行辩解的辩护词。
  宋朝是一个市民社会,娱乐业十分发达,而且分工明确,按照政府计划与市场的需求将妓女分为了“官妓”、“市妓”、“私妓”。按类别分为“艺妓”、“色妓”等。宋朝“妓女“大部分是卖艺不卖身的。她们大抵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者。她们一般都是才貌双全,而且有的人对琴、棋、歌、诗、书、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某一方面的艺术家了。“官妓”是最为人们所仰慕的。她们不只是相貌出众,而且还非常有才华。她们的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非常出众。现在的演员明星、或从事文艺工作的女性恐怕都难以与之相比,因为以前的红楼女子是从小培养、不断熏陶出来的,而现在的一些演艺界女性,只要长得漂亮点即使是只上了两年学就有可能成为明星。
  宋朝民营的妓女业也是十分发达与活跃的。一是生活的富裕与社会的相对安定,有市场条件。二是人们开放的思想。宋朝有民间组织的“妓女”选美比赛,叫“评花榜”。评委由风流才子、失意文人或鄙视功名的隐于市者担任。反正不能是国家官员,也就没有了行政的干预,这和现代的选美比赛还是有所区别的。当时人们把妓女当成参加科考的秀才。评选出来的第一名为状元,其次为探花、榜眼等荣誉头衔。选美活动就是一次民间娱乐界的科举考试。这也反映了宋朝人思想的开放与灵活。
  不管北宋还是南宋的文人雅士,只要能填词,那就说明他家里起码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最不济也当过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那么他与妓女就一定有过关系,但他们所填的与妓女有关的词,不外是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真正从妓女的生存处境考虑的几乎没有,说的难听点,他们都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妓女们的苦痛之上,晏欧等人的作品,大抵都是以其君子之心度妓女之腹,看多了难免让人恶心,即便是柳永、晏几道、周邦彦这样一些人所作的哀悯妓女的作品,那也是他们自伤身世,借妓女之悲抒己身之痛,在妓女弱小堪怜的背影里寻找自己的影子,一句话,兔死狐悲罢了。
  在大宋朝,即使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纵然拥有三宫六院,也难以抵挡花街柳巷的诱惑。风流天子宋徽宗听说京师名妓李师师色艺双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化名赵乙,带了重礼,前往烟花聚集的地方镇安坊。老鸨李姥见来客出手阔绰,立即安排李师师来见。但李师师却摆谱,等了许久才出来,而且出来后,她也淡妆不施脂粉,对客人不屑一顾。过了好一会儿才拿出古琴,弹了一曲《平沙落雁》。徽宗顿时为之倾倒,但李师师却始终冷面相向。第二次造访,皇帝亮出了真实身份,这一回李师师一笑百媚生,弹了一曲《梅花三弄》。徽宗自此以后便不时派人送去厚赐,为了幽会方便,他还命人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达镇安坊。皇帝的荒淫无度,宋代妓女的品味素质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大宋帝国日薄西山,国将不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大宋朝可谓是文风销魂铄骨,民风萎靡浮华。即使是富丽堂皇的宋词也难以掩盖整个社会的骄奢淫逸,靡烂透顶,更难以抵挡辽、西夏、金、蒙元对宋的杀戳与灭亡。当徽宗皇帝放着三宫六院的嫔妃不用,却偏要频频从狗洞巡幸妓院去品尝李师师这道地方小菜时,就在他把玩着李师师的三寸金莲沉思不已时,国防部长高太尉则亲自在门口站岗放哨……边关的警报已千百次的警告这个糜烂透顶的王朝,金国铁骑就要血洗汴梁了。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 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地板
发表于 2006-6-8 20:10:48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难寻的旧梦:声声慢(1)(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难寻的旧梦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她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呵成,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之下连续用了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出词人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漂流在大海中的人想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所笼罩,使自己感到凄凉。于是紧接着再写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就定下了一种愁苦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是描写秋天的,但是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的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的清晨,朝阳初出,所以说“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刺骨,因此是“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没有区别了。“最难将息”一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说明从早晨开始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早晨一般在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的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词人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的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是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然正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等到花凋零了,那么想摘也不能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出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写出了词人独坐无聊,内心苦闷的状态,比“寻寻觅觅”三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来说,好象是上天有意不肯暗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把两种内容融为一体,笔真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全词,是独辟蹊径。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是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的精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词人凄苦悲愁的境域,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将息:将养休息。
  怎生:怎样,怎么。
  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如同是丢了什么似的,我在苦苦寻觅。只看见一切景物都是那么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和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但却仍然无法抵挡傍晚时分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似乎是旧时的相识。地上堆满了落花,菊花已经枯黄殒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呢?独坐窗前,孤苦伶仃,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在这黄昏时节,又下起了细雨,水滴落在梧桐叶片,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概括的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5
发表于 2006-6-8 20:12:04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难寻的旧梦:声声慢(2)(图)



  婉约如许李清照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而声名远播的。全词表现的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可谓是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能够望其项背。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烟尘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够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但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成长途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潇洒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座桥梁,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也会再迸发新的活力。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能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其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顷刻间化为乌有,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深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在听到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时,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暴病而亡。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中进行的一种极其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数的人第一次便获得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进行了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情高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让她不忧愁呢?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宋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清 顾太真《早春怨·春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6
发表于 2006-6-8 20:13:11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深闺难留春光伫:蝶恋花(1)(图)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深闺难留春光伫
  1969年,言情小说教母琼瑶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庭院深深》。 这部小说的创作完成和获得成功,无疑使得琼瑶更为自信,更为成熟。和琼瑶的许多小说一样,她的书名和灵感,都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古典诗词。《庭院深深》一书的书名,出典于宋朝著名词人欧阳修的那首《蝶恋花》。
  这首词是描写暮春闺怨的,“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阴森、幽遂的环境中,人的身心受到了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了其与外界隔绝,形同囚居的处境,不但暗示了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境遇,而且还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显然,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是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一个“堆”字和“帘幕无重数”聊聊数字,写出了庭院的无比幽深。那么,在杨柳茂密堆积如烟如同重重帘幕的空旷大院子里,有哪些人呢?词人没有让你看到人物,笔锋一宕,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再说“楼高不见章台路”来铺写人物的出场,从景深写到情深。词中写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空空的庭院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女子,期盼的人哪里去了?在“玉勒雕鞍游冶处”寻欢作乐。一方在院中苦苦期盼,伤心流泪,一方却在烟花楼中醉生梦死。在深深的庭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对比当中感受到的是女主人公的“怨恨”之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就在景物的描写里,抒写了女主人公的抑郁情怀。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是无情的,留春不住,只觉无奈,仅能将情感寄予与之同命的花上。“感时花溅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慨。一个孤零零的女子在这春色将逝的夜晚,思念外出未归的丈夫,眼前只有那暴风雨中横遭摧残的花,联想起自己愁苦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女子的愁苦、伤痛无处倾诉,满怀疑问叩问花儿。花却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花不解人,还是花不肯给予同情?令人感慨良多。花不语,就象是故意和女子作对,抛弃了她纷纷飞过空荡荡的秋千。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怎能不痛苦呢?三月暮春的傍晚,深锁的庭院,层层叠叠的杨柳,飘过秋千的落花,苦苦等待的女子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怀的春怨图。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语浅而意入,情感层层推进,景与情就这样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
  很多评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写了一个独居庭院的女子,她的愁、怨、伤、悲。其实可以更深入的进行理解。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鲁迅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赏析诗词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知人论诗(词)。欧阳修四岁而孤,生于贫寒之家的他,历经挫折,却始终坚忍不拔,最终成为朝廷重臣,可以一展抱负。他需要有多大的胸襟,承受多少艰难困苦啊。然而他却命运多舛,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当了一个小官。所以,我们在他的《醉翁亭记》里,看见他饮酒行令,投壶对弈,陶醉在山光水色之中,他难道忘记自己的志向了吗?而他的《伶官传序》,在他“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痛切总结中,有他“兼济天下”的抱负。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忧天下的人,然而他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空余惆怅和伤痛。我想历经变动,壮志难酬的他肯定有怨、有恨、有苦,有悲,那种孤独、伤感和文中寂寞的女主人公神韵相合。所以,与其说这首词写的是闺怨,倒不如说是词人以一首《蝶恋花》借独居深院的女子来表达自己被统治者抛弃的怨、恨、伤、悲。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几许:多少。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7
发表于 2006-6-8 20:17:23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深闺难留春光伫:蝶恋花(2)(图)




  乱红:落花。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如同升腾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道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去往章台的道路。春天将要过去,三月里狂风暴雨,重重院门将黄昏的景色掩闭,却无法留住春光。泪眼汪汪,问花是否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男子为何作闺音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宫怨和闺怨题材。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的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写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这两类诗都起源于周代,到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闺怨诗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唐代,这两类诗与田园、山水、行旅、游侠、边塞等题材的诗歌一道步入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杰作,层见迭出。
  从内容上看,这两类诗都在围绕一个“怨”字做文章,集中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和古代女性对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态。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 “春怨”这几类题材为何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能够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呢?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在中国文人的骨子里有一种奴颜媚骨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开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司马迁曾经说过: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士者死。良禽择木而栖,猛兽择穴而居。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皇权与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与沉,自己都无法掌握。于是,也就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还是要向权贵韩朝宗求乞道:“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也。”
  当然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不乏具有铮铮铁骨的“士”,但总体上来说这样的“硬汉”是稀缺资源,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使是被世人目为不苟同不屈服的“硬汉”,大多也不过是“节妇”“烈妇”的变种而已。如明朝的方孝孺,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但是他所殉的“义”,不过是忠于建文帝这个老主子罢了。方孝孺在被视为“篡位”的明成祖面前刚直不阿,但在建文帝面前却仍然是“俯首贴耳”,只不过是换了个主子罢了。
  唐太宗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正是看到了中国文人的软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有过类似的话语:“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立俯行,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对中国文人的性格刻划可谓入木三分,与唐太宗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沽之哉,沽之哉,吾待价而沽”,如果能够卖一个好价钱,也就是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重用,那么就欣欣然;如果没能卖一个好价钱,或者卖不出去,不被赏识重用,则怨恨忧伤。明白这些道理,那么就不难读懂中国文人的宫怨诗和闺怨诗了,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古时的文人在文学创作中男子做闺音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唐 王昌龄《闺怨》)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唐 刘长卿《长门怨》)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汉乐府歌辞《怨歌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8
发表于 2006-6-8 20:18:32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水调歌头(1)(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王菲以缥缈空灵的声音演绎了一首《明月几时有》,将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诸多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这首歌的歌词词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苏轼,他是我国北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才华全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
  《明月几时有》的歌词就是来自于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此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1076)。那年,苏轼四十一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中秋节那天,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整夜的酒,直到天亮。在酩酊大醉中,他写了这首词,既是遣怀,又用这首词来表达他对弟弟苏辙的想念。因为他们兄弟俩已多年没见了。词以望月开始,既怀逸兴壮思,高接苍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如同屈原的《天问》,起调奇逸。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有乘风归去的想法。但是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希望能够立足现实,因为他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更加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在尘世间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词的下片主旨是怀人,改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词人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徒增“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却是怀念亲人的心事,借见月而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词人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深情。苏轼兄弟之间情谊甚笃。他与苏辙在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没有相见了。苏轼原来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任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是人生的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是执着人生,下片则是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词人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词人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词人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倦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这首词的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此词在宋元时代就已经流传很广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婵娟:月色美好。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到第二天清晨,一直喝到酩酊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却又怕经受不住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的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于天上,哪里象是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耀着华美的楼阁,夜深的时候,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已经圆了,便不应该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变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有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够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9
发表于 2006-6-8 20:20:07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水调歌头(2)(图)



  诗人与月亮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吟咏山川景物、花鸟虫鱼、风土民情、悲欢离合及评古吊今、怀念伤别的文章数不胜数。可以说人类与自然界有着天生的亲缘关系,特别是艺术家们,他们善感的心灵最容易被自然所感动。他们以天生的触角感受和描绘着这个世界,因此,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风花雪月,都成为他们描写的对象。
  翻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史,不难发现从人类发出的第一声吟唱,经过艰难的蜕变,直到今天的文学作品,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哦的对象,并且长久不衰。唐诗和宋词,以描写月亮为主题的诗词竟然占到四分之一,可见人们对她的关注程度之高。
  在中国的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是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的,负载着深刻而又深沉的文化内容,从而也就有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月亮”。
  在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其轻妙,极其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时常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地拨响。一切的烦恼和郁闷,一切的欢欣和愉快,一切人世间的忧患,一切生离死别,仿佛都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的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得到。淡淡的月光世界不仅仅反映出中国人的审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
  咏月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一个意象。古诗中的“月”表现为以下几种象征:首先是象征团圆,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次是象征思念,月亮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是把月亮当成美好的象征,爱的象征,比如张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按照闻一多的解释,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第四是把月亮作为纯洁无瑕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类心灵的纯洁,比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里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中国人的人生观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观,月亮作为一种物我两忘契合天机的神秘启示物,也参与了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只有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的宝藏也。当士大夫经历了人生波折顿悟了人生的禅机,便自然而然地走向那澄澈晶莹的月光世界,希冀着“抱明月而长终”,吟风啸月成为士大夫努力追求的人格化身。一轮明月缺圆盈亏,历时邈远,汇聚着历史的烟尘,而中国人心灵中那轮艺术的明月却永远是皎洁宁静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唐 许浑《秋霁寄远》)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宋 寇准《阳关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10
发表于 2006-6-8 20:21:07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相见不如怀念:鹊桥仙(1)(图)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相见不如怀念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汉魏以来一直吟唱不绝。《鹊桥仙》原是为歌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而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也正是吟咏这一神话的。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都曾吟咏过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的这首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能够另辟蹊径,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迥出前人之上。
  这首词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为依托,想像超出天外,而意境落在人间,构思极为巧妙。上阕重点叙写两星相会。“纤云弄巧”的美景与七夕良辰彼此衬托。星流如飞,可以看出相会心情的迫切,毕竟一年一次,等待太久,因此疾飞之中,恨意未消。歇拍以二星秋夕相逢与人间长相厮守作为对比,揭示出二星七夕相会的意义其实远在人间之上。上阕的境界轻柔超逸,写爱写恨都非常贴切到位。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的情节。“金风玉露”二句则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出词人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仍然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互诉衷肠,倾吐心声,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两星的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就变得更为曲折。“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了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下面接着写相会。“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二句,不但对仗精工,而且体物细微,极写相会时的缱绻情态,让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忍顾”句意思急下。“忍顾”实是“不忍顾”,旧恨刚消,新恨又生,来路转成旧路,佳期翻成记忆,故其惆怅如此,怨叹如此。煞拍两句复又振起,提出爱情的质量是以两情相悦的长久来衡量的,而并非是以朝暮相守的形式为依据的。显然,词人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全词写了牛郎织女的孤独寂寞,但在寂寞中有提升;写了牛郎织女的忧伤,但忧伤中又有超脱。这种有入有出的抒情方式明显是受到苏轼等人的影响。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说:“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确实,古往今来涉及此题材的作品,大多哀怨满纸,鲜有达观之辞,或以七夕一会胜却人间无数的,辗转相承便成俗套。从这个角度说,沈际飞以“化臭腐为神奇”之语评说秦观此词,并非虚誉。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织云:织薄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纤细的彩云在卖弄她的聪明才智,精巧的双手编织出绚丽的图案;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在等待着相见,暗暗传递着长期分别的愁怨。银河啊,尽管你迢迢万里邈无边际,今夜,他们踏着鹊桥在你河边会面。金色的秋风,珍珠般的甘露,一旦闪电似的相互撞击便也会情意绵绵:哪怕每年只有这可怜的一次,也抵得上人间的千遍万遍!摄魂夺魄的蜜意柔情,秋水般澄澈,长河般滔滔不断;千盼万盼盼来这难得的佳期,火一般炽热却又梦一般空幻。啊,怎能忍心回头把归路偷看——真希望喜鹊搭成的长桥又长又远。只要两个人心心相印——太阳般长久,宇宙般无限;尽管一年一度相聚,也胜过那朝朝欢会,夜夜相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11
发表于 2006-6-8 20:22:37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相见不如怀念:鹊桥仙(2)(图)



  牛郎与织女
  传说在很久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只剩下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肠狠毒,总想独占老人留下的家业。她找了个借口,要和老二分家。老二是个有骨气的人,就说:“分家可以,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父母留下的那条老黄牛!”嫂嫂听了很高兴。于是,第二天,老二就赶着牛离开了家。
  走到一座山下,天色已经很晚了。老二想,干脆就在这住下吧!他砍了好多树枝,在山坡搭了个棚子,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户了,他和老黄牛相依为命,靠种地养活自己,于是大家都叫他“牛郎”。
  一天夜里老黄牛给牛郎托了个梦,梦里对牛郎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之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等到七月七日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你就能够上天了。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那天她们都会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的媳妇。你千万不要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绿色的衣裳就往回跑,她一定会去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牛郎醒来看见老黄牛死了,十分伤心,按照梦里的嘱托剥下牛皮,把牛的尸体掩埋起来。
  到了七月初七,牛郎按照老黄牛的交代来到天河边,果然看见七仙女们在天河沐浴。他抓起绿色的衣服,一口气跑回家。那个穿绿衣的仙女也跟着追到了他家。绿衣仙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三个女儿,她看到牛郎虽然家里很贫困,却心地很好,也很勤劳,就决定留下来和他一起生活。她织布的技术很好,就每天织布,大家都叫她“织女”。牛郎和织女一个种地,一个织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几年以后,他们有了一对儿女。
  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就趁牛郎不在把织女抓走了。牛郎回家不见了妻子,就知道是王母娘娘来过了。他立刻把儿女装进篮筐,挑上担子,披上牛皮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转过身,用头上的簪子在身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大河,牛郎和孩子无法过去了。一家人隔着天河痛哭流涕。
  王母娘娘看到这种场面,心也软了,就准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见一次面。据说到了那一天,所有的喜鹊都会衔来树枝,帮他们在天河上搭起一座桥,牛郎和织女就在“鹊桥”上相会。
  “七夕节”就是这么来的。现在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女孩在“七夕”那天祭花神“乞巧”的习俗,希望天神能够让她们找到如意郎君。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流传最广的关于星星的故事。南北朝时期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关于织女,古书里还有几处提到她。《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天河就是我们在夜里看到的那条横贯天空的光带;我国古人也把它叫做“银汉”、“星河”、“天杭”、“银潢”、“明河”、“高寒”等等。现在天文学家叫它“银河”。织女星在银河的东边,它的西名是Vega。历史上我国的劳动人民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现在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个“星座”。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附近的银河里有五个几乎一样亮的恒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五个星属于天鹅座。银河的西边稍为靠近南边一点有三个星排得很近,中间那个比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我国古称“河鼓”、“何鼓”、“黄姑”。牛郎星是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它和两旁那两个亮度小一点的星,有时被人们合起来称为“扁担星”。神话里说旁边那两个星是牛郎和织女所生的孩子。天鹅在银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织布,对岸有一个牧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放牛。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图画。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其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唐 曹唐《织女怀牵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12
发表于 2006-6-8 20:23:25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爱美人不爱江山:宴山亭(1)(图)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赵佶
  爱美人不爱江山
  这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的词,是词人悲惨身世、遭遇的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抒发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词的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杏花的外形和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然后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形态、颜色的具体形容。杏花的花瓣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轻轻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们的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的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的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随后词人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过不了多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的时候,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在怜惜杏花,同时也是在自怜。试想词人以帝王之尊,沦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容易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个“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的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转衰暗示词人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前三句写一路走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是除此以外又将凭谁来传递音讯呢?词人在这里借着询问燕子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遥”两句是徽宗叹息自己父子同时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走去,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的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
  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的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都不可能望见,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安慰。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的最后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的《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的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就是虚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了,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以说是哀痛已极,肝肠寸断之音。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冰绡:洁白的绸。
  蕊珠宫女:指仙女。
  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无据:不可靠。
  和:连。
  杏花的花瓣就像是用洁白透明的丝绸裁剪的,杏花如同淡妆的仙女。可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又有那么多凄风苦雨,无意也无情。这情景实在令人生出许多愁苦之情,不知经过多少时间,院落中只剩上一片凄清。我被拘押着向北方走去,谁能够体会这重重的离恨?这双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经走过了万水千山,哪里还能看到故宫的影子?细细思量,却只能在梦里相逢。可又不知是何缘故,近来竟连梦也没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13
发表于 2006-6-8 20:25:52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难寻的旧梦


爱美人不爱江山:宴山亭(2)(图)



  青楼天子 艺术皇帝——宋徽宗
  北宋徽宗赵佶,曾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皇帝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生活极其奢侈,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还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被称为“花石纲”,运送到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就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谁家只要有一花一石被看中了,官员们就带领差役闯入民宅,用黄纸一盖,标明这是皇上所爱之物,不得损坏,然后就拆门毁墙地搬运花石,用船队运送到汴京。有一次用船运一块四丈高的太湖石,一路上强征了几千民夫摇船拉纤,遇到桥梁太低或城墙水门太小,负责押运的人就下令拆桥毁门。有的花石体积太大,河道不能运,官员就下令由海道运送,常常造成船翻人亡的惨剧。人民在此残害之下,痛苦不堪,爆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赵佶又派兵进行了血腥镇压。
  赵佶还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成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赵佶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但是他在艺术上却造诣颇深,还是一位才华卓著的书画家,他创造了一种书体被称为“瘦金体”,而且他还最擅长工笔花鸟画。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赵佶接到报告,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然而此时金兵已经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急又怕,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儿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将赵佶与其子赵桓废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文武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徽宗赵佶被金国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 僧志安《绝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14
发表于 2006-6-8 20:26:42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将思念寄江水


巍巍高楼望不尽绵绵的乡愁:苏幕遮(图)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巍巍高楼望不尽绵绵的乡愁
  乡思、乡愁永远是诗人笔下不老的主题,远离故乡和亲人就会带来绵延不尽的思念,异地生活的不适,风俗习惯的差异,旅途的艰难困苦,都为诗人思乡的情绪提供了最好的酵母和发酵的环境。即使如范仲淹这样宣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在羁旅途中也难免会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秋天到来的时候,天高云淡,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了河水,水面腾起一层薄雾。满山的黄叶映衬着夕阳,倒映在河水之中;已经干枯的野草,一直绵延到遥远的天边。完全是一幅肃杀悲凉的塞外秋景图。“夕阳”与“秋色”相映,暖去寒来、生气渐弱,最容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但是稀疏的野草点缀在荒原上,却令人产生出无限的依恋。芳草延伸到斜阳之外遥远的地方,好像在芳草的尽头就是魂牵梦绕的家乡;野草枯萎了,明年还会变绿,而岁月的流逝,却让人一年年的老去,谁知道下一次春草萌发的时候,在外征战人是否还能够看得见呢?诗人很好的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合在一起,景物从目之所及的地方一直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短短的三句景物描写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而根源所在就是一个“情”字。李贺有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
  塞上的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让征人的乡思更加缠绵,心绪也变得黯然起来,回忆起故旧和亲人,想一想未知的明天,漫漫长夜难以入眠,只要一合上眼睛,便会梦见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夜半时分大梦方醒,更加感到格外的凄凉和痛苦。算了吧,算了吧,任它月色溶溶,楼高望远,还是不要登高纵目,观赏月色了吧;不如借酒消愁,来排遣这漫长孤寂的秋夜吧。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触动着心中的离愁,化作点点相思之泪,幽幽地滴落在胸前。词的最后,写到因为夜不能寐,所以只能借酒浇愁,但酒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泪,欲遣相思反而徒增相思之苦。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了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游子的秋思意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苏幕遮》词,是范仲淹的名作。他当时被朝廷委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的防务前线,当秋寒肃杀之际,将士们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于是就有了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千古绝唱。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黯”:黯然失色,指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而感到消沉悲切。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怅。“思(sì)”,意念。“黯乡魂”与“追旅思”是下片的中心,是一种心绪的两个方面:怀乡思亲,令人心魂不安;伤别念远,令人忧思怅惘。“黯乡魂”,是对内地的怀想;“追旅思”,是对边愁的体味。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倒映在江上的碧波之中,水波之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寒烟更显出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芳草似乎是无情的,而思绪则早已飘到夕阳之外。
  身处他乡黯然感伤,旅居异地的愁思时时席卷心头,每天夜里只有美梦才能伴人入睡。当明月朗照高楼的时候不能独自倚栏而坐。本想用酒来洗涤愁肠,可是却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98
寄托币
39160
注册时间
2005-3-10
精华
50
帖子
201

中秋勋章 Cancer巨蟹座 荣誉版主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15
发表于 2006-6-8 20:27:42 |只看该作者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将思念寄江水


巍巍高楼望不尽绵绵的乡愁:文人悲秋(图)



  文人自古多悲秋
  自然界的秋天是一个百花凋零、众芳摇落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骚客都喜欢把秋天描绘成一幅萧瑟、凄凉和悲哀的景象!在文学上,萧瑟肃杀的秋天可以视作具有隐喻意义的意象。它象征着一种繁华的消逝并预示着一个更加残酷的未来,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
  古典文学中的某些传统题材很能反映这种精神上的继承性。伤春悲秋是古典文学中表现得最多也最丰富的情感,而文人似乎更偏爱悲秋这种情绪。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使这种感伤情绪从一开始进入诗歌就带上了文人特有的忧患和失落情绪,在艺术上也呈现出惊人的早熟。奇怪的是,这种艺术上的早熟似乎并没有对后世文人的创作构成压力,他们不厌其烦地心摹手追,冒着蹈袭的危险一遍遍地抒写着宋玉式的悲凉。这种靡然风从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种共有的心态。
  失落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身上触发这种失落感的因素是不同的。汉末文人在“回风动地起,秋草萋以绿”的萧瑟中哀叹岁月的流逝。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清秋幕府井梧寒,暮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的秋夜里,感到的是“乾坤含创虞,忧痍何时毕”、“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深重的负疚感。经历挫折却始终达观的苏东坡在秋夜的赤壁之下,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空明中,感到地是无法排遣的孤独。更有多少怀着报国之志的英雄,在这个沙场点兵的季节,因报国无门而抚剑沉吟。凡此种种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的深层矛盾。
  汉代以后,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虽然儒家思想的入世色彩是极为强烈地,但是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在现实的残酷映照下仍然不失为温文尔雅,甚至是带有学者式天真的哲学思想。后世将儒家思想悬之于日月,但是在现实中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貌合神离的背叛。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人生理想地热烈追求几乎全部是建立在儒家的信条之上的,因而他们的人生哲学总与现实不尽协调,从而也就不可能完全实现。他们常常是一厢情愿地为人欢乐替人愁,因而也就难免会被对方的冷淡弄得不知所措。理想的失落触发了他们对许多事物的怀疑和伤感,而这种伤感又会渗透到许多事件、许多细节中去。悲秋情绪尽管有点剪不断,理还乱,但追本溯源,总可以归结到上述这种理想面对现实时的失落。
  从历史的角度看,悲秋情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词人生活的时代与个人经历的统一,但它从根本上还是人的自然性与对象世界的自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地说,往往就是一个处于秋季的独特主体与处于秋季的诸多自然存在之间的感应,是天人合一地表现。
  人有悲,人可以咏其悲;历史的盛衰兴亡不断循环也有悲。悲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秋是自然界的基本季节之一,亡是历史循环的基本阶段之一,三者在功能上是交集的、互感的。人之所以能伤情、诉情、融情于历史的兴亡和自然的春秋,在于天人合一的文化基础,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秋与人生、历史的统一,使古代文人坎坷不遇的命运与自然、历史、社会交织在一起。在古代文化心态中以秋为悲的思维定势,不仅以建功立业为实现生命价值、追求生命永恒的重要内容,而且包含着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忧时患世的思想。悲秋文学中的生命意识既具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短暂的生命觉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秋天作为一种文学意象似乎也更适合传达道家的自然之旨和禅理中的空谈意境。它刊落五彩,洗尽繁华,已经作为一种哲学象征进入文学的表现领域,成为特定的精神载体。秋,丰收的季节,萧瑟的季节,也是给予文人最多灵感,寄寓文人最多感情的季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 李煜的《清平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使用道具 举报

RE: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https://bbs.gter.net/thread-476154-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关闭

站长推荐

寄托24周年庆,发祝福送寄托币!
寄托24岁生日,邀请寄托的小伙伴在本命年周年庆发出你对寄托的祝福, 可以是简单的一句“生日快乐”, 送出祝福小伙伴将会有寄托币奖励!

查看 »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