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an 发表于 2012-6-15 18:28:23

5.4报分,报一点考试经验


{注:本帖原作者为dalezhong,为toefl版精华贴。在2012年6月论坛升级过程中,原帖丢失。所以本人代发此新帖,便于网友继续分享原帖作者的无私分享。也一并于此向原帖作者道歉并致敬。 原帖查看: 3200|回复: 15,并获得hyacinth网友的1次评分,于此一并记录,感谢以上各位对此贴曾经的参与和贡献)

今天拿到了5.4的iBT分数。30_29_22_27_108,总分108。自己觉得还满意。之前在gter得到了很好的资料,但是从来没发过言,所以现在来报个道:)里头分散讲了一些经验,希望有帮助

===开头===
俺目前是研三,准备时间不多,是硬着头皮顶着毕业论文的压力复习的。复习的过程里有得有失,分数也并不完美。但是俺打到了战略目的,就是“够用”,不让英语影响申请。俺的复习从4月中开始,只有3周时间。做的第一套Kaplan:阅读25,听力22,口语没开口(约15),写作没敢写(约20)。感觉很挫败。想想时间紧张,俺决定壮士断腕,放弃帮助不大的方面。第一个是单词。俺明白试题里有不会的词,但是生词对分数的影响不超过2分。第二个放弃的是gter(勿拍),就是不看机经,不大量看别人的总结和经验,只看小技巧;因为上网太费时间。第三,不准求题量,不写全部作文提纲,注重总结,注重重做,主观题注重锻炼反应能力而不是一味攒经验。

===参考资料===
俺复习的工具只有OG,kaplan和barron,没有用书,没有报班。
OG:其重要性前面的经验里都有提到。但是好像没有人提到“写作手册”。这个在OG靠后的部分,俺觉得很好用。写作手册很详细地说了作文的手段和技巧,而且读下来只用两三个小时。在写作文的过程里,可以时时参考。
Kaplan:阅读挺好。听力简单。口语带一个录音机,能提醒考生注意自己存在的问题
Barron:阅读一般。听力很好。口语和写作有范文(!),而且质量很高。俺把范文挖出来带在身上看,努力吸收作文范文里的长处,并对着口语范例练习复述。这些对俺的帮助最大。不推荐新东方的满分作文和高分作文。同样的材料,利用到不同程度,会有不同的效果。

===复习过程===
训练围绕着模拟题,开始的几套找感觉。因为主客观题目对能力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把“阅读-听力”和“口语-写作”分开复习。
俺对客观题的总结比一般人多,每个错题都要回去看原文,争取一套题有一套的进步。新托强调综合英语能力,而俺底子还好。做了四五套题目以后,阅读和听力稳定在满分或稍低。这时候就把重点转移到主观题上去了。
俺口语一向不大好,不光这个,平时说话也不利索。但是,根据OG,口语部分主要还是考察观点的组织和演进,所以俺还是没有专门练习发音和口语(又“回收”了一大块时间),只是每次追随barron模范的语速,磨磨嘴皮子。重点放在反应能力上,就是防止冷场,能有话说,而且语意连贯,谈话不空洞。为此,俺把barron的多数题目做了三五遍,找了个mp3,录音听自己说的话。而且超时的部分就不算。没有建立和使用模板,俺觉得故意拖延时间反而容易紧张。考试的时候,坐俺旁边的一个哈尔滨女同学说的语音语调都比俺好,但是每个部分都是说了大段模板,只说完一点就戛然而止,俺不知道得分怎样,但是从语言组织上是失败的。
作文不比口语轻松多少。俺从高中以后就很少写完整的文章了,开始有点手足无措。看了OG包含的写作手册和几篇范文,开始有感觉了。题目都是议论文,所以最重要的是观点是否强,有没有足够的支撑。俺的方法是反复重写同一篇文章,有的达到三遍。开始一遍需要完整总结,包括速度、字数、结构、语法、表达等。后面的小总结。以下是俺的第一篇正式练习。就是OG的范文。因为这个题目不会出现,一些同学不喜欢写这个。但是俺觉得应该做,因为毕竟有详细的范文和评分标准。
http://docs.google.com/Doc?id=ddrqpsgg_29fz7qgtft

===考试过程===
5.3乘车赶到济南,看了考场。一个哥们给了个加试题的机经,后来果然用到了。差点因为不上网损失分数。当天晚上喝多了......浑身放松。考前注意饮食,切记。俺第二天起来,果然不大舒服。总体状态是:做阅读和听力的时候难受,冷汗直冒。山大考点服务不错,俺叫关了空调。后两门的时候调整过来了。
阅读有个很郁闷的地方,就是字特别大。人看书的时候都是跳着看的,并不注视每个单词,字小的时候看得反而快。但是考场是800*600的分辨率,感觉是四号或者小三的字号,非常痛苦,不让你跳。有时一句话要看多遍。为此,平时模考还是换成大的字号比较好。
听力还好。俺进场早,俺做听力的时候没有人做口语。但是俺注意力还是没有平时集中。但是,听漏了段落或者看到不会的问题,俺也不大紧张。因为错一个两个不大扣分。
口语方面,俺觉得自己语速太快了。俺平时说话就快。结果第一个题俺说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后还有15秒钟...就又补上一点。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两个点都没发育完全。
作文比平时紧张多了。小作文还好说。大作文上,俺平时是“开头-点1-点2-小点-结尾”这样的结构,但考试的时候来不及展开。开头写了一段背景,主干写了两点,估计400词不到。还有1分多钟的时候写了个很烂的结尾,什么附加信息也没有。俺稍犹豫一下,给删掉了,用这个时间改了个把错误。

===考试经验===

阅读要平衡时间和正确率

听力要平衡笔记和细节

口语要平衡速度和连续性,注意语法语音

写作要平衡速度和连续性,注意语法拼写



===阅读===

开始的一分钟:看归纳题提示的主要内容;读文章的第一段

三种分类:说明文;议论文;历史传记

写作手法:分类;对比/类比;原因/结果;问题/方法

注意代词的指代

即使题干比较短,也稍仔细扫一眼,避免审题错误

没看完一段,看看左右没有相关问题,更重要的是,稍微总结一下这一段

前两分失误可能不计分。但不是前两题。所以要重视大题



-时间问题-

阅读题目里要面对的一对矛盾,是速度和正确率。由于时间不多,所以有做不完题目的情况;由于有些题目难,所以做了的可能错。综合来说,分这么几种情况:

1. 做不完,做了的不对

2a. 能做完,做了的不对            

2b. 做不完,做了的都对

3. 能做完,做了的都对

做练习题的目的就是完成1-2-3的转变。考试时采用什么策略,取决于所处的阶段。如果处在1,建议缓考。多数人经过练习,可以达到2a和2b的混合状态。这时候考试可以考虑抓大放小,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为目标,再保证会做的题目的准确率。如果是接近3的理想状态,则建议在拿不准的题目上多花时间,以拿到接近满分。



===听力===

开头:要非常仔细听,否则后面缺乏背景,可能有整段不会的情况

听的过程中:做笔记,但是只记录关键词,人名的首字母等等

笔记不应该包含:你觉得好不容易才听到的词

结尾:注意最后几句话,回答“他接下来要干什么”的问题



-笔记问题-

听力的答题时间充裕。不够的是什么呢?是听的时间,是做笔记的时间。听力语速连贯,决定做笔记的人只能边听边写,和中文课堂上一样。问题发生在考生想不起一个词怎么写,或想不出刚听到的某个表达的时候。这时,思维似乎对感觉有种掩蔽效应;可以说耳朵听不见,也可以说脑袋对声音没有反应了。这个会造成细节上的丢分。所以,不要为了做笔记而放弃关键词后的细节。何况,真正重要的出题点往往就隐藏在关键语句后!

所以,建议笔记不写结构,只写关键词,或者你能无意识地记上个把词也好。也可以图为主。能画的时候,画个东西表示。





===写作===

-听写次序-

看文稿

听力并做笔记——记下关键词就好

化两三分钟粗略整理笔记

化15分钟写作正文

检查逻辑



-听写注意-

听力部分比文稿重要

尽量引用听力稿里的例子,用according to the lecturer...

不掺杂个人观点,不做结论

检查逻辑!!!(即使平时练习没有问题,考试时也有可能出逻辑错误)

不检查拼写



-写作次序-

审题,包括可能跑题的地方

在纸上写自己能想到的所有相关词

在电脑上写两个大段的提纲

写开头,介绍一下背景,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写大段落

每写完一段,在逻辑上审视一下,不更正拼写错误

看有没有时间写个结尾



-写作注意-

不再纸上写详细的提纲或草稿

碰到正反观点题目,只就一个观点来说,不要模糊

观点要有重量,有充足的支撑

三个weak的点不如两个strong的点,当然,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在2点后面加入一个weak的点

检查逻辑,检查结构。说理是不是到位?

不看拼写错误,看到也不用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4报分,报一点考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