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keyk 发表于 2013-4-19 21:07:14

经济学做学术ideas最重要?


“21世纪什么最值钱?”顺着黎叔这句经典的发问,如果我们来思考个人的学术事业的话,也许很多人在本科高年级/硕士阶段得到的建议都是:idea最重要。有好的idea,没有很多fancy数学的文章一样发的好;没有好的idea,有很多数学的文章一样发不好。此外,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章都是以idea胜出的(貌似一个常用的例子就是Fama&French)。

从我个人读博和做研究的这几年来看,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是“对,也不对”。我觉得没有人可以否认经济学前进的脚步主要是由伟人的灵光一现或厚积薄发的一个idea推动的。但对于初级研究者而言,我觉得这句话可能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其原因在于:

1、idea作为一种资源,其实并没有稀缺性,我最近看到一个北美就业市场的中国star的微博说,他和他知道很多大牛都有一些work in progress或者idea库的文件夹,其中有很多都是做了一些发现缺乏发good journal的潜力就停下来了,之后有些被用作学生的习题,有些就留着带学生的时候用。我自己没到那个程度,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角色的转变和任务的增加,也越发感觉到自己idea的增长总是比可用时间的增长快,所以时间才是相对稀缺的资源。正好这两天也有一个版友问我,如果想找老师做coauthor,是不是自己有idea最重要。我就在这里顺便回答一下:我觉得恰恰相反,你要体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把最好的idea留给自己的job market paper,你要找senior的coauthor的话,他们都不缺idea,他们缺的是动手的时间,所以更看重你把idea转换成paper的能力,譬如独到的解模型的能力,作计量或者作实验的能力。同样,学术圈偶尔会出现用idea找合作者,同时将idea作为自己唯一的投入,还藐视别人的贡献的人。希望大家注意甄别/避免这样的人,也最好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2、相对于idea,或者“听上去激动人心的idea”的集合,“听上去不错并且能做出来的idea”和“听上去不错,能做出来并且能卖出去(发表到好期刊上)的idea”的集合只是前者的很小部分。很多听上去不错的idea落实到模型上要么太简单,要么不像一个经济学模型,要么根本无法求解,所以做不出来。很多能做出来的idea因为之前没有文献基础,所以到了期刊那里会因为找不到有兴趣的审稿人或者听众被冷落,或者与之相反,因为太热门所以被别人抢先做出来也有可能。因此,一个客观的现实是,除了少数有惊人创造力同时有惊人解决问题能力的天才,对于大多数要以靠填现有文献的空白发文章的学者,我们的寻找好idea(有趣,不太难做,又好发的idea)的能力是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增长的。也就是说,由于你的idea的生产函数在以后比现在的边际产出更高,你现在花过多的时间期待“憋”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好idea并不经济。

3、另一个客观,并且可能更加令人失望的现实是,靠idea发好文章需要一定的“光环”,记得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学者来我们学校做暑假讲座的时候和同学说,作为不是top10的学生或者老师,一般来说作实证问题比做理论问题更容易发好文章,因为实证问题是客观的,你做出来就没人能否定你的贡献,但理论问题,特别是像凯恩斯vs新古典这样的难以分清楚对错,有时只是立场或者观点不同的争论,你就不能责怪大众更愿意按照名气决定应该相信谁。我这里要说的,不是劝大家放弃对有思想性的idea的追求,但只是希望和我一样非top学校毕业的初级学者可以理解:如果你得到一个很好很新的idea,单纯寄希望于用这个idea就打动所有人,你可能会失望。因此,你可能需要一些“标准动作”(采用不新奇但是受众广的idea体现写作基本功)的文章作为备用,以免找工作的时候面临“曲高和寡”的窘境。

总之,其实每个人都相信idea的重要性,而且每个学者都追求在学术生涯中最终发表一个或者若干个以思想对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论文。但对于初级研究者,我建议还是不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冥想或者特意读报纸找idea,没有特别新奇idea的人无需特别慌张,有了也切忌沾沾自喜。入行早期,还是以练好自己解决问题的一技之长,保证以不新奇的idea也能有稳定发文的记录为主。先求把自己这枚锥子放进学术圈的袋子里不掉出来,再安心等待露出锋芒的一天~

feng10793 发表于 2013-4-19 21:57:52

好贴,顶起!

Ben.C 发表于 2013-4-19 22:45:24

去年讀書的時候,我就總是刻意地去找一些IDEA,完了趕緊去找老師討論,後來老師有點不耐煩了,跟我說最好是組織個學習小組,同學們內部先討論一下。
現在回想一下,以前確實很浮躁很嫩。
後來看到许成钢的一段話,感覺很有啟發,可以理解為如何去發現IDEA:

“要培养出观察能力,其核心就是要透彻理解经济学理论基准。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理论中提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个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么地方并不是疑问。。。。。。。。有这样一个基准在脑子里,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就能依据它来判断什么问题是原有的基准解释得了的,什么是解释不了的。解释不了的问题,就可能成为好的问题。这就是好的经济学家所要做的事。”

所以感覺,做研究,理論功底要紮實,做人不能浮躁。

Jordi 发表于 2013-4-20 00:11:49

建议投给茶座

zerostuck 发表于 2013-4-20 00:11:54

加一,最近跟一个老师互动比较多。最深的感触就是自己解模型的能力太差了

tr071 发表于 2013-4-20 00:25:25

实在是经验之谈啊!虽然现在读下来是一知半解,但能理解了的部分都说到我心里去了。

建议永久加精,希望每次重看都能体会到新东西.

turkeyk 发表于 2013-4-20 00:36:39

Jordi 发表于 2013-4-19 17: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议投给茶座

我最新一期已经投过了,是我之前写过的讲诸子百家的博文:p

CJackieD 发表于 2013-4-20 01:39:45

见解深刻,厉害~

que 发表于 2013-4-20 03:30:06

认真学习!!

jumpersdu 发表于 2013-4-28 13:26:17

自己是做实证的。个人感觉idea和proposal中间还有很大距离,其中data是相当困难的部分。

MaxFeburarybird 发表于 2013-4-29 00:14:58

好贴收藏

rainandskyfan 发表于 2013-4-30 20:54:18

very good thanks

Igoon 发表于 2013-5-1 16:01:24

好帖!学习!老老实实做实证。。。

羊羊喜_Chiara 发表于 2013-5-9 09:58:43

拜读了!很多时候感觉自己被模型牵着走了,似乎思想只是服务于模型。“21世纪什么最值钱?”顺着楼主抛出的问题,也反思了该怎么重建idea~

Tiffany_Joyce 发表于 2013-5-10 22:34:23

虽然一知半解,但是晓得楼主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做学术ideas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