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u 发表于 2004-4-19 15:22:44

ISSUE 30材料: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

告别疲于奔命的生活
http://www.blogbus.com/blogbus/blog/diary.php?diaryid=143426

看到了这篇文章
感觉和ISSUE 30 有关
30、"The primary goal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should be to increase people's efficiency so that everyone has more leisure time."


大家参考一下吧

海洋 发表于 2004-4-19 15:27:12

BOW!!
谢谢啦

sabu 发表于 2004-4-19 22:49:47

issue 30又出现了啊

imong 发表于 2004-4-19 23:29:15

http://www.blogbus.com/blogbus/blog/diary.php?diaryid=143426

告别疲于奔命的生活

作者:王战华

早在1928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曾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的生活。“这位经济大师还预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渐渐会转变为睿智地去休闲,追求美好生活。

  如今,恐怕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快乐往往来自于放弃而不是拥有

  曾任英国工党政府物价委员会主席的英国著名银行家和金融问题专家查尔斯威廉斯勋爵这样表述他的金钱观:“相对来说,我的生活方式只需要一些有限的金钱,我对金钱本身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我不需要更多的钱。假如有人对我说:‘嗨,我给你一个工作,虽然不太有劲,可你每年能得到300万英镑。’那我一定会回答他说,‘非常感谢,但我不干!’人们也不能将拥有金钱的多少来作为衡量个人自我价值的唯一尺度。”出身于南非的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实业家罗伯特霍姆斯阿考特,拥有电视台、报社、轮胎制造公司、运输公司、矿山和石油公司等大型企业,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富豪。他这样认为,当然,金钱是一种尺度,就好比进行体育运动比赛时的记分牌,它是对你干得好坏的一种衡量标准。但是,金钱绝不是目的。对于一个人来说,金钱只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许多人都在为挣更多的钱而朝思暮想,因为他们想拥有比现在更多的物质上的东西,这不算什么错误。但我认为,拥有许多金钱并不是成功本身,而只是成功的副产品。

  正是由于这种背景,美国社会兴起了一种被称为“钱少又何妨,只要能轻松———少赚钱、少消费、少紧张”的“返璞归真”运动。据美国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贯以崇尚金钱和成功著称于世的美国人,目前的生活观正发生某种奇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或曰“自愿简朴”、“减少奔波”,或称“简朴生活”。其特点是对过去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厌倦,不少人甚至宁可放弃高收入和为事业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少赚钱、少消费和求得快速成功,而换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过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

  ■返璞归真的消费市场

  在一项对全美各地不同阶层人士做的抽样调查显示,28%的人在过去5年中已主动减少了工作量,“自愿”减少收入。这样的结果表明:当今美国人在考虑金钱与自由轻松的生活孰重孰轻时,越来越看重后者。对此,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说,那些减少工作量的人多是压缩消费开支而削减工作时间做父母的人,他们想借此多留给孩子们一点时间。但是也有一些人纯粹是跟随潮流,响应“减少紧张,过更加平衡、健全生活”的号召。

纽约州莱茵贝克“超势研究所”把这种“返璞归真”运动列为美国十大趋势之一。它预测,美国7700万“婴儿潮”时期出生者之中,将有15%或为这一潮流的追随者,他们将不会为了高薪而忘我地工作,他们会选择花钱较少、不太需要保养的草坪;选购不计较时髦和地位象征的廉价、朴实的家庭用品。从而形成一个所谓“返璞归真消费市场”。该研究所所长希兰说,现在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将来也会投身到这种趋势中去。他因此说:“他们将会接受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已经消费过度了。”

  在德国,为了在职业上飞黄腾达而与家庭生活隔绝,与自己孩子疏远的这一陈旧的向上攀登模式已经受到了冲击。人们曾经把51岁的威斯巴登市长、老政治家阿希姆艾恩纳尔比喻为“极乐鸟”。当艾恩纳尔的女儿瓦伦蒂娜于1991年出生后,他公然收拾起所有的办公文件,把政府日常事务交给其他官员,宁可失去50%的工资收入,而告半年假在家照管新生儿和家庭。

  6岁男孩的母亲,法兰克福社会民主党主管法律、体育和妇女的女官员聚拉维阿申克,为了儿子迈克而规定自己每星期有一天呆在家里与迈克在一起,并宁可扣除20%的工资。她的这一举动,还受到女市长彼特拉罗丝的赞赏。其他还有社会民主党主管家庭、妇女和艺术部的部长,46岁的翁格尔索雅,作为有3个孩子的母亲,她公然声明,她需要每天下午4点到家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宁肯取消事前安排的公事,她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受到冷落……

  美国的“返璞归真”运动刚刚兴起时,一些社会学家曾认为,这种趋势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其进一步发展将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经济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另有一些学者却指出,“返璞归真”运动实际上是人们对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造成的生活负担不断加重的一种反抗。

  事实上,追求夸张与奢华已成为全球的一股风潮。日本曾经上演过一部电影《意外与单身女子》,其中有一段是女主角深夜12点仍在高级大饭店打网球,之后与友人一起到俱乐部饮酒作乐,清晨又回到饭店游泳池晨泳的情节。从这样的角色身上,可以看到许多现代人的缩影。

  有人将上世纪80年代过度崇拜个人消费的物质主义,同17世纪欧洲的“巴洛克时期”相联系。其时社会上普遍推行的价值观就是“宫廷式的享乐”。国王与贵族们通宵达旦、日复一日地在宫廷中举行庆典,恣情挥霍,追逐感官的刺激和欢愉。在历史学家雅各布布鲁克哈特眼中,巴洛克时期是道德偏离的年代,令人倒尽胃口,不论是生活、艺术,甚至是男女爱情,所有事物都表现有“过度”倾向。其实,巴洛克时期的贵族们追求的华美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


自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所有的商品都变成了规模化,大工业刺激了规模化的商品生产,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又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这种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追赶着人们不断榨取自己的精力去换取消费———挣钱为了消费,进一步的消费又需要进一步的榨取自己的精力,人就在成为消费的奴隶时丧失了自由。今天,我们每日摄取的食物热量实际至少比基本需求量超过了38%,人们已无法摆脱消费的控制。

  摆脱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应该说是人类寻求新的文明,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再思考。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身享受?英国经济学家及哲学家米尔认为,人类的时间胜过金钱,美好的生活应该是充分自由,从事有兴趣的活动,不为满足基本需求的责任所限制的生活。人类应该用有限的时间来思考有价值的问题,阅读有价值的书籍,写诗,唱歌,欣赏艺术,学习新语言,到公园散步,去大海游泳,观看日出及日落,或去听小鸟唱歌。




Posted by celavi @ 2004-04-17 17:46

imong 发表于 2004-4-19 23:30:18

谢谢楼主的分享!也希望大家都来动手发掘身边的资料呢!

apolloxp 发表于 2004-4-19 23:32:48

恩。有所启发

paisley 发表于 2004-8-5 09:43:18

这个对大家有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issue30素材:告别疲于奔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