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小丁 发表于 2024-3-17 16:59:12

一些感悟和申请之外的思绪飞扬,小红书号:1031590968,欢迎联系我

个人感悟

1、标化成绩宜早不宜迟:虽然英国申请可以暂时无语言成绩,但是将限制很多其他区域的选择空间,例如东京大学的MPP与ITASIA项目,都是强烈推荐或直接要求GRE成绩,北美学校更是如此

2、过关的GPA会扫清很多障碍:虽然大学四年是很不错的试错期,但千万不要像我,为了追求所谓的自主独立,思政类等靠背能提分的公共课考得一塌糊涂,导致低于90连申请牛剑Polisci与IR主干项目的资格都没有,过程不那么重要,一切为目的服务

3、区域 > 学校 >=项目:尽早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是最重要的事情,区域为需求服务。想考公考编进体制,就选择QS排名高的学校,港新最好;想读phd,美国、欧陆与英国有着不同的学制、平台资源和培养模式;想润或者当地就业,加拿大和欧陆都是不错的选择,再一味关注排名就没必要了。没有完美的项目,学校也只是提供一个平台

4、不被目标所绑架:眼界的增长和兴趣的变化当然会产生新的目标偏好,及时调整,自由探索,不要为什么而去做什么


申请之外的思绪飞扬

从23年到24年的春天,在这漫长的一年申请季中,有幸通过小红书、寄托天下、offer holder群、Linkedin和Gradcafe等平台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非常优秀的伙伴。陆本中的大部分人早在入学前或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为留学申请默默付出和准备;港本海本的同学更是志在四方,行遍天下,直叩博士大门的不胜枚举。作为大四下考研失利,不得不转换赛道,在去年,连鲁汶大学到底是在比利时还是荷兰都分不清楚的我来说,真的是感到无地自容。时至今日,我仍然对我的选择心存疑虑,也不清楚在这条路上还能继续走多远,学术界的寒冬非一日而成,大形势的诡谲非一夕之间,新世代的变量非一令可止

在大学过去的三年多当中,受限于封控导致国际线下交流中断、人文社科氛围相对淡薄的校园环境以及保研者为王的内卷洪流,我曾经向家人和朋友无数次表达过对现状的遗憾与内卷氛围的不满,殊不知我自己也被这股洪流所裹挟,缺乏清晰规划,没有备选方案,带着做题家的思维如同飞蛾扑火般撞向那个其实并不适合我的地方。去年6月本科毕业,收拾好情绪,回到家乡,正式开启我的GAP申请季

我不会忘记,在石柱黄水的山区小镇上,发现ETH有如此对口的政治学国关项目后心中燃起的熊熊火焰;

我不会忘记,在和巴政学长的交谈后对授课制和研究型项目更加透彻的认识,以及区域和学制的重要性;

我不会忘记,在寄托天下的朋友推荐下开启加区申研,这一对我而言是未经发现的处女地;

我更不会忘记,在这一年能够陪伴家人,这是一段特殊且又难得的时光,将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在如今的环境下本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或许今年我才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吧

如今申请季已然落下帷幕,最终的录取与个体的选择到底是柳暗花明还是命中注定呢?这份激昂与困惑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我只知道,虽然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申请者,最终的结局或许无论反悔与否,选A选B与否都会导向同样的方向,但勇敢地质疑周围人的价值观,包括他们自己或希望灌输的。内卷的方向是看不见结果的,而生命真的应该继续在毫无目的,没有结局的情况下进行下去吗

我只知道,我将再度收拾行囊,向着格林尼治子午线无限逼近,在大陆西海岸的日落前,看见托克维尔、布罗代尔、阿隆、加缪和布迪厄壮丽的招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4Fall 陆本政治学国关 全球混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