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Ursa 发表于 2009-8-15 15:11:02

560+800+4教训谈

本人今年三月机考,六月笔考,最后成绩为560+800+4。这个分数本来没有资格来谈经验,只好当作教训警示一下。首先介绍一下背景,本人平时湮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来自于一所国内的二至三流高校的工科,四六级五百刚刚出头,成绩也只能算是普通,是典型的人群中的众数,应该教训对大家有一点的警醒作用。
首先谈一下AW,或许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老实说,对于这个成绩我自己也不太满意,当时Issue是碰到了排名在41的高频。写了大概七百字。估计是错别字和句式的模板化把自己坑掉了。
  个人以为,AW最重要的思想性,通过官方范文和ETS的要求可以看出,AW极端强调文章能体现作者的思辨性,并且明确规定ETS不预设立场,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自小我们只是在口号上培养了所谓的思辨性,真正分析问题的时候还是得和命题者所期望的思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想各位在高考前,老师反反复复教育的不要偏题恐怕还萦绕心中吧。如果把ETS的官方范文翻译成中文,估计高考上得团灭。就像韩寒说的,以后改作文的时候评语只要四种:“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走远了,回到AW上,虽然很多人觉得官方范文思路吊诡,但是文章的思路确实是体现了西方的主流思维。举一个例子,我当时碰到的Issue是一个和艺术相关的题目。大家想到艺术,脑子里面都会出现什么了。祖国多年的栽培没有白费,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艺术的教育效果。我国的官方思路中,艺术的主要作用群众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尚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推广一些,马克思说艺术是上层建筑,由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结构直接决定,是统治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这些是我国的标准思路,那么以上的可以写吗?可以,要知道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很时髦的货色,很多人都以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为荣。但是有一点千万注意,上面这些只是艺术的一方面,如果将其理解为艺术的主要方面,改考卷的老师恐怕就要怀疑你的立场了,虽然ETS没有预设立场,但是考官万一仇视马克思怎么办?他真的指责你是思想片面的话,恐怕也没有什么争议。个人以为,为了高分,还是应该按照西方的主流思想来写,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了,从心理上来分析,在如此短的阅卷时间里,看得顺心的文章自然容易得到好评。那么西方人认为艺术的主要属性是什么呢?可以参照了Wiki和大英百科,我是这样准备的,艺术的核心是美,是善(不妨引用一下亚里士多德的原话,反正原文是古希腊文,写错一点也没关系),可以帮助人认识自己的内心,可以实现人类存在的最高意义(请大家想象一下日本动漫里某些主角如是说的场景)。请大家注意这句话,我所准备的所有材料核心就是这个问题。准确说这也是西方哲学绕了两千年也没绕出来的问题:我们人类是为了什么而活着。Socrates says: know thyself. 苏格拉底在被老婆虐待的百忙之余,得出了终极的结论--既然老婆太丑在家看不下去,带出去丢脸,还是老老实实认清自己为好。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是不是觉得电视剧,电影里这句话说得有点滥情?主角们往往被怪狂虐之后,生死边缘之际,突然某个白胡子老头或是情人们之一突然出现大喝这句话。随后怪物或是邪恶科学家会立刻停下即将毁灭世界顺带主角们以及NPC老头和主角情人们的手,等待主角们回忆往事,感慨人生。最后主角小宇宙立刻就能燃烧到极致,把Boss打成原子。每当看着好莱坞或是秋叶原又编造了这样的故事,没准苏格拉底还在炼狱里偷着呢。又扯远了,在AW中,反正我是坚持认为人生的究极意义就在于认清自我。
  谈到这里那么大家应该敏感地注意到了,所谓人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一个标尺。我们无论讨论什么问题,只要涉及到应该怎么样,就必须提出某些criteria来判断。对企业来说,是生产A产品还是B产品取决于哪个更赚钱,那么这时候企业的经济收益就是企业判断的criteria。再用ETS喜欢地思路说,企业的收益应该不止是financial上的,应该还有reputation上的,那么好的Reputation显然有助于企业的Financial benefits,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往往还有social responsibility所在。就像大企业往往会宣称自己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想想ETS)。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析是否应该生产A产品或是B产品不但需要考虑在Financial benefits这个criterion上能给公司赚多少钱,更需要考虑是否实现了公司的social responsibility,比如是否污染了环境啊之类。举个例子,虽然公司生产A产品需要花很多钱研发,而且做出来很容易被人家模仿,总之生产A产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SB选择。但是ETS要求我们分析事物需要全面,准确说需要凑满字数。于是我们在分析完生产B产品怎么赚钱怎么省事之后,另起一段,指出虽然生产A产品虽然从Financial benefits上看是个基本错误,但是考虑到人家模仿的话也能推进社会进步(经济学上所谓搭便车效应)云云,这个决定有利于本公司实现自己的social responsibility,可以推动全人类乃至全宇宙的繁荣和谐。那么生产A又是正确的,并且可以In addition,这样做可以公司带来声誉,或许M78星云的某些生物被这个公司的SB行为感动之后,决定多买这个公司的产品,于是反而有利于Financial benefits(去年的王老吉就是一例reputation刺激经济收入的典型例子,虽然我们较常看到的是反方向的实例)。最后总结出,既然生产A在两个标准上都有赚头,或许还是应该生产A。
  最后让我回扣一下主题,Issue往往不是简单分析应该生产A还是生产B,而是问做了哪一种选择更好,这时候的评判标准选择就至关重要了。我的标准思路是,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在苟活之余人类还应该实现自己的人生究极意义,就是前文所指出:认清自己。可以说我的整个材料都是围绕着这一句话展开。准确说,逻辑关系是Issue大部分的题目都是传统的哲学命题,比如经典的选择无处不在,就来自于Kant, Laplace等人的决定论,欣慰的是大家争了几百年都没争出了结果,随便找双方的一些论点出来就可以组织出一篇很好的Issue了。而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是最为经典的命题之一,自然围绕此产生了大量的Issue题目。我为此专门在Wiki上和大英百科上找了很多关于人生意义有关的内容,写作时直接替换关键词,最后指出某某行为最终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人生(到这里特意挑了一首很煽情的诗句,妄想感动阅卷者)。遗憾的是,机关算计最后还是被4分深深打击了一把。不过仔细想想平时写作时候,一篇500字的Issue,word可以报出20个错。最后700字左右的Issue估计已经不忍卒读了。想想看,应该最后停手好好检查检查的。
  笔考部分一共集中准备了一个月,当然之前一直在过单词,首先介绍一下阅读的经验。记得在GTER上曾经看到有人问自己阅读No题做出来全对应该怎么办。澄清一下自己不是发帖者,但是确实是真实感受。做No5-No8的阅读时,一个Section11-15分钟前提下,平均错误率是四个Section错2-3道,只要错就是争议题,实在是手顺无比,甚至读不懂的文章照样靠强制定位,也能获得准确答案。遗憾的是,从国内题开始,水平稳步下滑,到98-99时甚至有时沦落到一个Section错2个的程度。记得当时和上海新东方郑马骏讨论的时候,他就说过阅读有个曲线,随着练习量增大可以达到最高峰,之后就会下降,做阅读需要将这个最高峰调整到考前。所以自己是特意到最后一个月才开始集中做题,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还是失足与此。特意属文以记之,提醒大家这个问题。
  阅读的话,含泪推荐39+3以及版子上出的No题精解。特别是后者,提到这里不得不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努力,如果不是被各位精神的激励,像我这样的普通的分数绝对不会有心情和勇气写这篇文章的,如果不嫌弃的话,这篇文章是专门献给这几位作者。阅读No题的详细解答,虽然前面有花儿的阅读笔记,但是限于讨论贴的形式,失于凌乱和不能系统等弊端。而这里的No题详细解答确实是继承了39+3的阅读体系,而且无论是定位,标记还是对正解的改写分析以及错误解的错误源流的指出,具有极高价值。个人以为这是目前为止阅读中最高水平,帮助最大的材料(个人意见)。总之这套材料值得花精力研究。
  就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就是严格按照39+3的方法来阅读,这里拎出一些重点来阐述。个人认为阅读按照39+3的方法做标记很有必要,但是原因却略有不同。39+3指出的略读技巧或许过于高深,至少就本人愚钝的智商,一直到最后也没能体会到。但是确实39+3上分析的一些经典出题点很有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以为做记号不只是为了从题目定位方便,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这点很重要。考虑到阅读时候ETS刻意制造的紧张感,做记号有助于强制自己集中注意力,增加理解深度。实际上考试时间非常紧张,必须人为控制对文意的理解深度,这是做记号的话就可以帮助自己进行控制。同时39+3提出的一个思想非常具有核心价值,也就是阅读不只是被动地阅读,更是不停思考的过程。做记号的时候标记TS以及SE,123以及+-等时候,可以帮助自己不断地思考,这段话在文章中地位如何,是主题句还是承上启下,是否用来列举证明,或仅仅是表明作者的态度之类。这样,一篇文章读下来,基本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已经熟记于心,遇到题目也可以很好地定位回去。
个人以为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阅读深度。有些句子基本不可能一遍读懂,(大牛请自觉绕开),这是前面提到的思考过程就体现出重要性了,首先是大胆承认自己没有读懂,但是联系到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等等诸多因素,这时就能迅速评估出这些没读懂的内容对于整篇文章理解的贡献如何。如果判断出模糊部分不影响全篇文章的话,就快速略过,继续阅读,否则仔细研读,反正基本上花的时间越多,读懂的几率越大,但是做其他题目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时候就需要自己评价边际成本和收益。说得玄乎点,就是文章读完,心中已经有了文章脉络图中,但是这张图不只有文章的内容论点等等,还要有包括了很多模糊的部分。实际上正常中文阅读的时候,我们也注意到,一部分文章读不懂并不影响全文的理解。个人以为ETS刻意在考察这种能力。通过紧张的时间和文章的压力感,测试出阅读者对于这项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填空中也考察了这项能力,或者说这项技能就是所谓的逻辑吧。总之,阅读的时候必须不断思考,特别是思考认识模糊的那些部分到底有什么具体作用,是否影响到当前文意的理解,甚至是否影响到这道题。这种思考对于一些经典的费解文章来说,往往有奇效。记得妇女劳工运动这篇文章,就是在完全不解的情况下做出全对。这里又必须引入以下的概念。
  定位,这是阅读的绝对王道,至少个人经验是,坚持每道题目都能定位回文章。特别是后期错误率大幅度上升的时候,往往出于松懈,轻敌或是仅仅体能不做,非争议题的错误基本上都发生在凭感觉做而没定位的题目上。ETS阴险之处就在于,很多时候由于题目中体现了太多逼真的细节,于是凭着记忆大笔一挥,酿成惨剧。我们方言里描述为做题做疲掉或者做油掉了。我想或许可以部分解释阅读曲线的下滑。正因为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缺少了刚开始的谨慎小心的态度,最终成功跳入ETS的陷阱。这就是往往新手不容易出车祸,反而是有一定经验的司机容易出各类事故。  请大家千万以此为鉴。
  填空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觉得就是和阅读一样。反正当时就是把陈圣元的填空做了两遍。
  类反,中国人的传统强项。每次想到这点,就惭愧地想剖腹。模考的时候,扣分基本来自于类反,当然这完全得怪自己了,记得有人说,背单词必须靠短时间突击。我用自己惨痛的教训完全证实了这一点,之前是每天松散地过红宝书。一直到临考前三周,红宝书过了快30遍,逆序也快十遍,单词还是只有5成,反映到类反上自然也是团灭了。一直到倒数第三周,发现这样下去,非崩盘不可,于是横下一条心,牢记毛主席战士的本色,进行了非人的特训。考虑到红宝实在是遍数太多,已经形成了过强的位置记忆。我直接用寄托蓝宝书,定下目标在五天内全部过完,凡是不认识的词全部抄到纸上,这一点最为艰难,不但耗时间,更是折磨自己的信心,但是后来证明确实是最有效的方法。第一遍过,大概抄了快1500个单词,对于这1500单词就集中精力反复背,同时第二遍过蓝宝书,这时发现除了之前的单词不认识以外,又添了很多新面孔。反正大概最后抄了半本蓝宝下来。这时精力就主要放在抄的单词上,同时按照新东方课上所说,自己总结型近词,义近词,反义词,同词根等等。终于天不负,有心人。考前最后一周把单词成功突破。这时随意提一个单词,不但能迅速认出来,而且同时脑中迅速浮现形近词之类一大类词汇。可惜时间太迟,很多类反的技巧还没来及训练出来就匆匆忙忙迎接考试了。
  6月6号是在上外考场进行的笔考,很多人是看中了这里松懈的管理,考试当天也确实没人管跨区。但是混乱地管理也是把双刃剑。当时那个考场的老师不清楚规则,以为八点半入场就是八点半考,一直催我们快。八点四十几分的时候,老师一看大部分已经就位,但是还有不少人在抄誓词,居然就开始宣布考试了。当场就傻掉了,之后就在乱糟糟的心情里考试了。平时模考都是九点开始,而且特别是阅读,更是读秒来做的,老师的实际行动成功地把时间节奏整个打乱,而且整个考试也一直没能集中精力。最后连跨区的心情都没了。
  结局自然很是惨剧,十次模考V没下过640,当然也没上过700,最后居然是这个结局。所以这里特意提醒大家,考试时心态很重要,平时模考时也应该准备一下这种突发情况。
  回首过去,确实有不少血的教训,首先是单词突破的太晚。背单词不能指望添油战术,必须靠短时间突击。其次是没有背巅峰词汇,虽然之前听说这是好东西,而且是600+必备单词,想想看最后考出这个成绩也并不意外。而且阅读曲线调整出现了错误,或许少做一半的阅读练习反而可以保持好阅读状态。AW也应该好好检查检查。不过反过来想想,考G前一个月,做梦都在分析文章,找对应。就算让我纠正这些错误,也不想再来一次了。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人生本身就不完美,更何况区区一个G。
  最后祝各位G友好运,取得心目中的好成绩。

skeletonx 发表于 2009-8-15 15:18:36

大湿我来捧场了

grekokomo 发表于 2009-8-15 15:32:27

THX~
写的不错~

MrUrsa 发表于 2009-8-15 16:38:20

含泪感谢Doctor 2# skeletonx

kiralovely 发表于 2009-8-15 16:48:48

大牛。。。。

Hellbound 发表于 2009-8-15 17:18:22

赞LZ,很有感触啊,与我的很多想法都不谋而合。上的上海XDF印象最深的就是郑马骏的课。
P.S.从文中看出LZ的心理期盼应该是1400+,5+的吧。

姥姥的好孩子 发表于 2009-8-15 17:44:33

很好得分数

armstrongggggg 发表于 2009-8-15 17:51:38

大师太牛了,非尔等闲人能够领悟的.大师快去考CFA,这样我就可以参考独门秘级了.再次膜拜!Orz

Stefana 发表于 2009-8-15 22:37:45

熊还是很厉害的,赞个~待我慢慢研究~

翔彻天际 发表于 2009-8-16 09:21:23

楼主写的真棒!小弟收藏了!

glamorousky 发表于 2009-8-16 12:49:56

写的非常好的一篇文~

fanqian2002 发表于 2009-8-17 16:21:52

谢谢分享,写的很好~~学习~

米饭袜子 发表于 2009-8-18 00:34:52

写的很好!!!谢谢LZ分享!!

wan56 发表于 2009-8-20 14:24:08

我的背景和楼主很相像,不知楼主现在出国进展如何?很关心。希望常能见到你。

elsiefan 发表于 2009-8-22 17:47:11

很有用~赞!:)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560+800+4教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