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转:Tilburg金融学术帝的牛贴(长,慎入!) [打印本页]

作者: weiji05    时间: 2012-3-4 02:27:00     标题: 转:Tilburg金融学术帝的牛贴(长,慎入!)

本帖最后由 秋雨荆州 于 2013-2-13 14:09 编辑

秋雨荆州按:本帖内容为第一部分,原文第二三部分链接如下

(2)https://bbs.gter.net/forum.php?mo ... amp;fromuid=2903781
(3)https://bbs.gter.net/forum.php?mo ... amp;fromuid=2903781


也说荷兰,也说蒂尔堡(Tilburg),也说CentER金融系(1

最近我想写一点我所在的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研究所(Center for Economics Research,简称CentER)的情况。我2010年八月中旬来到荷兰的Tilburg至今,读金融学的MPhil项目。鉴于网上和人们口口相传太多关于留学申请、关于经管类的博士生活、关于荷兰和Tilburg的情况、关于某些学校有多少多少所谓的大牛教授的帖子,这些我统统不说,而且我也一直不太理解在一个互相不认识的网络平台上写这些信息的动机。我人人网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我日常生活里实实在在认识的,所以我说的话我自认为也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许多人会说,梁昊说的话不足信、不足鉴,因为我的情况是特例,虽然我觉得这种说辞真是可笑至极。那么我就不说那么大,我就只说我这一届(2010年)进入金融系项目的中国学生的情况,而我这一届金融学Mphil一共录取了6个人,中国人只有我一个,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我下面说的这些只适用于我一个人。

这里我要强调,我不想说我写的东西是正本清源,虽然我一直都不认同网络论坛上和大家口口相传的关于荷兰、关于Tilburg、以及关于如何读经管类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的说法,比如金融学、经济学就是数学中国学生在国外就是受欧盟、美国歧视不可能有太大出息中国学生只能互相拼GPA,并且系里专门有个list看谁的GPA高就留谁读博士某某GPA考了满分最后找工作也不行所以乖乖回国找个教授当当最实际。我以前跟别人提到我在Tilburg,别人或者没听说,或者说哦哦我听过你们学校,我有个同学的男朋友就是你们那里毕业的,现在在国内混工作呢之类的话,或者问我Tilburg跟牛津和剑桥比怎么样,跟什么英国LSE和法国图卢兹比怎么样,为什么不去美国而去了荷兰这么个小国家,之类的话。我一直都挺坚持一句话,虽然这句话相当得罪人:你去问一个跑赛跑在最后一圈的人这场比赛怎么样,他肯定告诉你两个字:不好。而且跑最后一圈的人也更有动机和时间去到网上、或者和别人发泄自己的抑郁情绪。然后大家就都听最后一圈的人的苦心相劝,并且也一届一届心安理得地成为跑在最后一圈的人,用自身来实践上面那些口口相传的话。

我也不想说我是跑在哪圈的人,我只希望说我从来都是拼命跑我自己的比赛。我上周刚刚在我们金融系做了一场午餐研讨会,大部分的教授和博士都去听了,在我有的记忆力这是我们这里金融系第一个硕士做研讨会演讲。另外我和导师的研究项目刚刚被蒂尔堡大学的校长(Rector)从三个学院的竞争唯一一个名额挑选出来,即将送到法国进行下一轮评审,邮件转发给了三个学院的院长副院长,所以我导师个人觉得比较有面子,与我聊天时难掩激动之情。当然他本人从来说话都是一幅激动之情,这个后面再说。另外我现在MPhil硕士二年级,目前我在做的论文大概五六篇,分别在哈佛大学演讲两次,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丹麦Cobenhagen Business School、意大利威尼斯CESifo Summer institute、德国某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我的本科学校,邀请的独立研讨会)等地各演讲一次,4月被伦敦SOAS邀请去演讲但我目前已经打算取消因为英国签证太麻烦,两篇已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其他在改或在投,当然也有被耶鲁大学、赫尔辛基经济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等学术会议或暑期学校拒绝的经历,喜忧参半。跟我一起参会演讲或主题演讲或讨论人的的不光是金融学领域的学者,还有经济学领域的比如魏尚进和Peter Egger,管理学领域的比如哈佛商学院的Louis Well。开会演讲的间隙我还认识了许多其他学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其中几位现在成为了我的合作者和经常交流的朋友。另外我有全额奖学金,住的也还不错,跟房东室友和欧洲同学的关系很融洽,吃的还行每周都还能吃到半熟的煎牛排,天气到冬天稍微差一点因为经常阴天。我个人是十分讨厌阴天十分喜欢阳光的,所以这点对我心情影响很大。另外我本科曾争取在新加坡管理大学(SMU)交换学习一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访问学习半年,康奈尔大学的机会是在新加坡学习时一位台湾教授推荐的,而我来到荷兰Tilburg读书是因为我在康奈尔时认识了位来自Tilburg交换的中国女生,为她的刻苦与乐观精神所深深感动,遂来到了这所我之前听都没听过的学校继续深造。以上是我个人的基本信息。

另外我想说一些基本的、宏观的、整体的事实:Tilburg CentER研究院成立20余年,成绩斐然,进步迅速,研究实力在欧洲和世界前列应该没有多少疑问。按照学校官方公布的排名——荷兰人对于排名的喜爱丝毫不亚于中国人,所以我也先拿排名说说话——经济学和商学的研究均长期排在欧洲前三,其中多年前欧洲经济学会期刊曾将这里的经济学排在欧洲第一,理论计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七,当然这些争议比较大的排名只听个乐就行了,学校更看重的排名就是经济学与商学分别欧洲前三。这里值得说的是,经济学欧洲前三和商学欧洲前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校(Economics: LSE, Oxford/UCL/Tolouse/..., Tilburg; Business: LBS, INSEAD, Tilburg),两项均在列的只有Tilburg。另外Tilburg的商学研究主要是在经管学院的CentER研究院,而不是独立的TiasNimbas商学院,TiasNimbas商学院在荷兰和欧洲也算是一流的商学院,在荷兰称为顶尖毫不为过,虽然荷兰一共也没有几家商学院(顶尖商学院云集的地方往往也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所以富人们才有更多挣钱的机会,比如法国和西班牙的几大商学院),教授大部分由经管学院教授兼任。CentER研究院下设两个分支,一个经济学分支,一个商学分支,商学分支又由6个系组成,我所在的金融系就是其中之一。金融系向来是学校里最活跃的系之一,无论从与美国和欧洲其他顶级商学院的联系上,还是从教授的研究成果上,还是从近些年的博士就业上。所以每周的全系seminar上经常会见到顶级期刊的编委、美国金融学会和美国经济学会的理事、以及许多以往只在论文和教科书里读到过的名字,当然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他们怎么样了,有时还挺失望的。根据我导师的信息,近几年毕业于Tilburg金融系的博士,比较好的去了如下地方就职(这边一般只把去大学或IMF一类的研究机构认为是比较好的就职,去业界公司工作的不算在内): We have placed our alumni at:  U. of Chicago, NYU, Oxford, Cambridge, Toronto, Texas A&M, Warwick, Toulouse, Erasmus, Amsterdam, HEC Paris, Bocconi, Washington Federal Reserve, etc.

其中我导师这两年毕业的学生分别去了剑桥大学商学院(Cambridge)和法国的巴黎高商(HEC Paris),研究方向分别是公司治理和艺术品投资。巴黎高商的职业教育项目连续多年被金融时报评为欧洲第一,商学院本身也财大气粗,所以去年给出的助理教授的薪资是年薪16万美元,每年差旅费用无限制报销,也就是说每年365天即使有200天全在外面坐飞机和住宾馆也全部报销。而且年薪16万美元已经高出我导师作为一个正教授的工资。当然一般来说商学院给出的薪资要远高于经济系或经济学院,有时差距甚至能达到2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经济学博士愿意选一个金融学的话题然后毕业后去商学院做金融学的教授。另外16万美元基本年薪在AP里其实并不算极高,很多地方给得出这个价格甚至更高。我前年在哈佛演讲时认识了一位沃顿商学院管理学中国博士,她博士毕业后去了莫斯科管理学院北京office,年薪是15万美元,而重要的是她是北京人,不用愁买房子。同样位于北京的李嘉诚基金会投资的长江商学院给金融学助理教授的工资最高可以达到25万美元,位于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要比这个低很多,但仍然是HEC的水平。新加坡和香港的各所大学也都可以给刚入职的助理教授以相当于人民币百万年薪。当然需要提的是,长江和中欧一类的商学院,他们的EMBA学生包括赵本山,包括马云,包括许许多多身价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中国企业家,所以我并不觉得英语说得磕磕绊绊、对商业社会缺乏了解、只知道跑回归和玩模型的金融经济学博士都能另他们感兴趣,除非这些商学院的院长疯了。

我导师今年还有一位临将毕业的博士生是匈牙利人,我美其名曰匈奴,因为我不喜欢他和我遇到的其他匈牙利人,但目前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之前拿到了北美Berkeley, Cornell, Washington U, Toronto等大学的flyouts,上周跟导师聊天时提到他,导师说目前比较有可能的是TorontoCornell,多伦多他在应聘者中排第一,这基本已经相当于给了录用了,Cornell他在应聘者中排第二,这要看排第一的人会不会拒掉Cornelloffer,因为康奈尔的Johnson管理学院金融系今年只招一个助理教授,而多伦多的职位在经济系而不在Rottman School,工资和职业前景可能都会大打折扣。我导师以前有个中国学生现在英国的Warwick当教授,华威的金融在英国还算是前列的,前不久也打电话过来说已经决定给这个匈奴人录用。

你一定会说,梁昊你说的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不好的呢?跑赛跑在最后一圈的你怎么不说呢?所以你的信息是有偏的。对,我说的都是好的,但我的信息一点偏差都没有,我说的都是我看到的,我不看跑在最后一圈的,我也不觉得别人应该总往最后一圈看。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业界,还是生活,我不明白为什么总要用跑最后一圈的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是为了在心理上找平衡还是为了给自己的懒惰和懦弱找借口?所以我觉得你要看就看好的,然后见贤思齐,争取做得更好,就这么简简单单,别的不用想,人有时候想得越多、活得越窝囊。

我在美国康奈尔时多多少少跟那边的博士生接触过,后来去各地开会也跟美国和欧洲其他大学的博士聊,因为刚来到荷兰的时候,我还是一门心思想申请去美国商学院读博士的,只是后来随着研究慢慢开展,越来越上轨道,我觉得这边的发展也许会更好,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总之通过跟这些博士接触聊天,我的一个体会是蒂尔堡大学金融系的教授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要比美国多得多,这也是我比较喜欢这边的一点。一般导师带学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的师徒制模式,导师手把手带学生;一种是美国式的放羊式模式,导师偶尔跟学生见见面讨论,但师生之间比较平等,导师比较少会特意扶植学生。当然具体的指导模式还是因人而异,蒂尔堡也有许多美国式的教授,而美国也有许多德国式的教授。目前看美国,可能公认的经管类博士教育最成功的就是位于波士顿剑桥地区的那两所:MIT和哈佛,依据是从他们历年博士生的placement和博士毕业若干年后在学界的影响力。其中MIT的经济系又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几乎垄断了每年的RES Europe tour(著名经济学期刊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每年会选出当年全世界经济学job market里面表现最好的7个博士参加这个欧洲巡回演讲,著名华人金融学教授王江和黄明都曾是当年的七武士之一),每两年的克拉克奖,以及各个学科的带头人。而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基础庞大,不单单是一个经济系或者金融系,而是由哈佛文理学院的经济系、哈佛商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经管相关的系共同组成。MIT和哈佛的教授都热切地与他们的博士生合作论文,所以他们的学生毕业的时候许多都有若干篇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而我刚刚说Tilburg教授对学生扶植也很大程度体现在与学生合作论文并且向顶级期刊发表,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研究艺术品投资的博士毕业前已经有了一篇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FE),而再早2-3年前毕业后去芝加哥任职的博士毕业前更是JFJFE各有发表,目前在芝加哥亦风生水起。

我承认有的时候认识些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或学科领军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在这一点上Tilburg极少有,而金融系几乎可以说没有。但Tilburg金融系的教授许多都很高产,也很努力,所以这里是一个平均水平的高,不会因为哪个著名教授的离职而大大降低了平均水平。我导师本人是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editor之一,在金融、经济、法律、管理等各领域的顶级期刊都有过论文发表,可以说是公司治理方向的权威人物,但跟那些本领域真正的大师级人物还相去甚远。从一定意义上说,Tilburg鲜有大师。但反过来说,你可能每周都上Duffie或者Fama或者Merton的课,给他们做助研助教,但最后能从导师身上得到的很少的话,那这种面子在我看来反倒成了丢脸的事情。诺奖得主们整天忙着世界各地演讲,或者几乎不屑于和学生交流,那你认识或不认识,没有丝毫区别。我在意大利演讲时遇到有PrincetonMIT经济系毕业的华人教授,一个回中国任教一个就职于美国一所三流大学,至此我并没看出他们的那些教授资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体现,他们可能跟KrugmanAcemoglu连话都没说过。相反,Tilburg的金融系(也包括经济系和商科其他系)在博士生期间会资助5000欧元供博士生去美国某顶级大学做访问学者,与那里的教授合作论文,并在上job market之前拿到一封那里教授的推荐信,Tilburg的教授会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极力促成这种自己博士生做访问学者的机会。目前金融系不占少数的博士生去了Yale, Stanford, Wharton, LBS, Columbia等北美顶级商学院做访问学者,有些人确确实实带着论文和数据回到Tilburg,而这些学校本校的博士可能都未有这样的跟自己教授合作的待遇。而我导师鉴于我跟哈佛经济系与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建立了一些初步联系、他本人与哈佛法学院有很强的联系,亦跟我提过多次希望博士期间送我去哈佛两次访问。有时两次访问同一个学校要比一次访问多个不同的学校效果更好,因为可以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对方在写job market推荐信时也更有力度。

再简单说点Tilburg金融系的研究资源。蒂尔堡在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学研究方面可谓执欧洲之牛耳,这里有欧洲银行学中心(European Banking Center),由世界银行欧洲首席经济学家thorsten beck领军,集合了金融系和宏观经济学的优秀学者资源,博士生也是金融系和经济系共招。另一个重量级单位是Netspar,全名叫什么我忘了,但是是全荷兰研究保险和养老金的机构,由众多大公司资助,研究中心设在Tilburg,金融系和计量系的许多教授都是这个研究中心的成员。由于主要由企业资助,Netspar财大气粗,有许多研究项目和经费供给博士,而且养老金这个研究话题(longevity risk/pension fund)可能出了荷兰就不那么吃香了,少有人关注,但在荷兰这种社会福利水平极高、人们普遍关注养老的国度却受到超乎寻常的关注。另外与金融系相关的还有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例如与法学院合办的Tilburg Law and Economics Center (TILEC),在经管学院内部与经济系合作的Tilburg Sustainability Center (TSC,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前年来接受了这个中心的荣誉博士学位),与社会学院合作的Tilburg Institute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 Research (Tiber)依托于蒂尔堡大学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盛名,等等,都有博士拿着这些机构的钱做着研究。另外关于跨学科交叉研究,这是欧洲各大学的长处之一,目前我导师辅导的一位俄罗斯女生,同时为她安排了苏黎世大学的一位神经科学家共同辅导(共同导师在这里很普遍,许多人有两个导师,有的学生甚至三个导师),现在在做脑神经金融学(neuro-finance)方面的突破研究,说是突破研究,因为目前这个领域几乎空白,而我也在游弋于这个脑神经金融团队的边缘,自从去年此时与Philippe Tobler教授见面后,偶尔继续邮件交流,并时时关注学界最新进展。

关于脑神经和实验金融,是我研究兴趣的一部分,我其他在做的领域包括制度与公司治理和公司金融、企业战略与国际商务、中国政治经济,总的来说是两条主线,一条是关于中国的,一条是关于跨国的,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今天很晚了先写到这儿,有空写(2)。
作者: jadeatnl    时间: 2012-3-29 04:26:02

感谢你的信息!朴实的信息!
我也在TILBURG,不过是本科,很期待你的(2)!
作者: zy1989518    时间: 2012-4-4 00:16:39

2# jadeatnl 你是IBA的?求交流……
作者: sherrygl    时间: 2012-9-11 16:07:08

想申请了!
作者: 伪摇滚爱好者    时间: 2012-12-19 20:36:01

好贴
作者: Basilisk    时间: 2012-12-20 11:35:22

tilburg也没有那么牛。牛的话会被米国挖去的。参见hanno, jules, ralph, lukas这几个欧洲帮的经历。

这位说的培养学生的方式的确是有差别。米国大部分学校不管学生,风气很差。
作者: taizhoucaoyang    时间: 2013-1-23 23:19:20

强烈支持
作者: 秋雨荆州    时间: 2013-2-13 14:10:10

原文二三部分已经添加进去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
作者: 小雨brenda    时间: 2015-4-3 05:19:28

秋雨荆州 发表于 2013-2-13 14:10
原文二三部分已经添加进去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

您好,原文第二三部分链接已经失效,请问是帖子被删了吗?谢谢
作者: liuye1992    时间: 2019-10-19 05:16:33

https://www.tilburguniversity.ed ... ter-business/career
这是Tilburg近十年的phd placement, 貌似好像没找到Cambridge/HEC Paris?...
作者: Cypheru5    时间: 2023-2-5 08:39:12

匈牙利人...Peter Cziraki哈哈哈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