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留学美国故事合集
[打印本页]
作者:
加菲熊
时间:
2004-4-18 05:12:32
标题:
出国: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
发信人: gargg (ds), 信区: Gowest
标 题: 出国: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Mar 5 23:00:36 2004) WWW-POST
出国: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
20年前,出国刷盘子两小时的收入,相当于国内职工一个月的工资;
20年后,“海龟”带回的钱重新装备了中关村;
20年中,出国主题,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高玉宝有句名言:我要读书。短短四个字,表达了穷苦人不甘穷困、摆脱苦难的强烈
愿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自始至终被中国人视为改变自己
命运的惟一途径。直至20世纪80年代,读书的外延无限扩展开来,使“我要读书”衍生出
另一主题:行者无疆。
1978年,我上初二,有两件事印象深刻。当年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行程中安排到一
普通日本人家访问,电视台播放了实况,我第一次见到吸尘器。当年还播放了一部美国电
视片《大西洋海底来的人》,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戴的茶色太阳镜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后
来北京人把它叫作“麦克镜”,流行了好长一段时间。
15年后,我留学去了日本,我的初恋留学去了美国。
20多年的出国主题,每过5年,流行的内容大约就会有变化。
■嫁出去
80年代前期,限于开放的程度和政府的财力,国家派出去的留学生很少,以其他方式
出国的人也很少,“嫁出去”成为出国的主流。
“嫁出去”的人一般来自京沪这样的大城市,目的与“农转非”大同小异。北京的老
职工一定还记得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涨工资,大部分人调了一级,7块钱,收入从40多块变
为50多块,感觉宽裕了不少。北京最早开出租车的司机也一定有“上山”的经历,拉老美
去八达岭长城,往返200元。普通美国人,在本国月收入约2000多美元,按当时兑换价1∶
1.87计算,合人民币4000元。而北京的普通职工,月收入才几十元。收入如此悬殊,“嫁
出去”的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嫁出去”不光嫁老美,是老外就嫁,日本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
还有一大批嫁到港台跟中国人过日子,挣得再少也比内地多,穷则思变。
“嫁出去”以上海为最多,据上海涉外婚姻统计数字,97%是“嫁出去”,只有3%
是“娶进来”,以致形成“上海女婿遍天下”的说法。在上海,与洋老公出双入对被认为
是最体面的事,那种成就感比过去中举人要高,比中进士稍低。
■派出去
80年代后期,“派出去”取代了“嫁出去”,政府行为取代了自由市场。“派出去”
的主要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公派留学,一种是出国考察。公派留学的去向主要是美国、日
本等发达国家,派出去留学的人,命运由此改变。
公派留学生原则上不许打工,但出国后很少有人遵守,这群人很快就致富了。对留学
生来说,发达国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国外,只要你想干活,就能有收入;在国内
,你想干活,不一定有收入。在美国刷盘子,1小时6美元,在日本刷,1小时700日元。由
于美元比价已由80年代前期的1∶1.87变为80年代后期的1∶3.8外汇券,而外汇券与人民
币又有1∶1.8的黑市价格,所以美元对人民币的黑市比价实际为1∶6或1∶7左右。换句话
说,在美国刷两个小时的盘子,其收入抵得上国内一个月的收入。派出去考察的人,属于
短期出国,公费“开眼”,附带买“大件”,虽说挣不了多少钱,但可以买“大件”,可
视作福利分配。当年日本夏普777录音机,差不多有单人床那么宽,茶几那么高,组合音
响进入之前,777威风八面,中国市场售价1840元,难得有人问津。但出国回来的人,有
免税买大件电器的指标,只花半价左右就能拿下。
公派留学也好、考察也好,经济上的收益十分明显,争取公派便趋之若鹜了。80年代
,出国形式完成了情与财的角色转换。
■带出去
90年代前期,出国的人大多是被带出去的。同学出去了,在外面帮助联系奖学金、联
系学校,国内的人再办出去;老乡出去了,干上劳务输出,有机会就把国内老乡介绍出去
。考察一如即往,只是买大件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了,观光成分居多。嫁老外更为普及,不
再大惊小怪。
“带出去”的人因缺乏有效的选择机制,人员素质鱼龙混杂。先去的哥哥在名校公费
读硕士,后去的弟弟可能只初中毕业,做份假材料就走了,至于学什么就不重要了,先打
几年工再说。很多“带出去”的后来“黑”了下来,成为所在国的社会负担。时至今日,
来自中国内地“黑”在美国的人接近10万,“黑”在日本的超过3万。由于出国被认为是
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所以很多在国外不死不活的人“打死也不回国”。
以出国为诱饵,国内也发生了几起出境大案。澳大利亚某学校招募中国留学生诈骗案
件,上千人受骗。日本某语言学校招生案件,上千人受骗。吉林某地招赴韩国劳务输出案
件,上万人受骗。另有多起偷渡案,死伤十几人、几十人的事情年年发生。随着出国人数
增多,出国问题渐趋复杂化,方方面面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国外方面,那些不守法的中国人的所做所为,使一些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有所抬头
,甚至因限制不法滞留的中国人,实行了较为偏激的做法。比如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旅游
者的严格限制,对留学签证的无理拒签等等,受害范围已远远超过了“黑”的领域。国内
方面,媒体造势炒作,猎奇并幸灾乐祸,找出一些另类素材,把国外描绘成地狱,什么在
美国红灯区陪酒,在日本背死人,不一而足。同是这帮记者和影视制作人,5年后又围在
“海龟”周围,“扎”上了“风险投资”。
■走出去
90年代后期,出国的途径增设了新渠道:移民。传统的留学渠道也发生了变化,由过
去的公派为主,转变为自费为主,完成了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转换。这一时期大批的出
国者,是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去的。以移民咨询服务业为例,1996年办理一名加拿大技术移
民,移民公司收费6000美元,1998年5000美元,2000年4000美元,2002年已低于3000美元
。现在,加拿大每年计划接收移民20万左右,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每年维持在两万左右,
成为现在加拿大海外第一移民来源地。再以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近年留学签证率为例,19
97年学生签证申请案1921个,获签率35%;1998年申请案3361个,获签率55%;1999年申
请案9319个,获签率59%;2000年申请案12000多个,获签率59%。不但申请案数目大幅
增加,获签率也逐年递增。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
国的机会已不再是改变命运的绝对方式,已不再是幸运女神的光顾,更多的人,可以通过
自己的实力,自主地设计人生。
留学出国,不能不说美国。近年美国使馆的学生签证率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难以摸
到脉搏,不便说三道四。但在整个90年代,还是大致有规律可循的,拒签率在50%上下。
有很多人认为远不至此,耳闻目睹的事例足以证明赴美的艰辛,但实际情况确实是50%。
因为人们听到的大多是没走成的故事,走成的人早已愉快地打点行装了。
围绕着留学、移民的主题,兴起了一项以英语培训为核心的出国服务产业,新东方就
是最成功的例子,现在校长俞敏洪身价上亿,副校长徐小平激情四射,在成为富豪的同时
,他们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挤出去
新世纪,出国仅仅作为一种选择,不再被神话。出国因素的多元化,使其引领和先导
作用不那么明显了,失去了往日的阳刚气,出国变得疲软了,被动了。孩子在国内考大学
不太有把握,家里攒些钱送出去读高中吧;国内大学毕业没寻到好职业,出去再学个专业
,充充电吧;工作多年没混到好位置,看不到前途,移民国外养老吧。出国的人好像是被
迫出去的,被“挤出去”了。还有绝的,“灰色”收入太多,自己出去或把孩子送出去,
以备将来有朝一日“说得清”,洗得干干净净。
加拿大某大城市的一位房地产商对中国内地移民的某些做法很不理解,几十万、几百
万的现金购房,让房地产商很伤脑筋。房地产商不希望客户一次性购买,希望客户分期付
款,这样房地产商可少交销售税款。可中国客户真有气派,比北美人还“北美”。
国外的教育机构看到中国的留学市场有利可图,也来切蛋糕了。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明
确提出,英国的英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应更充分的开发。英国教育的大门对中
国是敞开的。布莱尔不仅是这样说的,英国也是这样做的。近年英国使馆学生签证拒签率
始终维持在20%至30%的低水平,甚至低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移民、留学热点国家
。就连瑞士这样的小国,也发出某种暗示。某年(距今并不久远,具体年份不便列出),瑞
士驻北京大使馆全年收到800份学生签证申请,拒签的只有十几人。同年,负责中国上海
、浙江等出国热点省市签证工作的瑞士驻上海领事馆,共收到650份学生签证申请,拒签
的不到10人。
在国外教育机构争夺中国生源的同时,中国留学生也面临着竞争。一位从美国归来的
女生说,在美国,与中国学生争夺奖学金的最强劲的对手同样来自亚洲国家,比如印度、
巴基斯坦的学生,他们有英语优势,尽管本国贫富差距大,但留学的人一般并不富有,学
习用功。他们有些像以前的中国留学生,希望通过留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特别强烈。
有些人真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近年印度的软件行业和IT产业就显得生机勃勃。
出国感受
为什么出国,对于我们来说,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问题。
■收获:
一、排在首位的应该就是眼界的开阔、视野的拓展,俗称长见识。
在国内时,我也看了无数的美国大片、也经常上网窥视国外的新闻,但出国后发现,
原来自己过去对国外的了解是那么有限。
出国后,我没有文化震撼的体验,对这里的现代化、物质上的富庶更没有感到惊诧(
相反,我最初倒是很奇怪这里怎么不像我想像的那样“西方”,那样“资本主义”)。但
是,这里的很多软件类的东西,比如社会的运行机制、人们的价值观和集体性格以及思维
方式生活方式、各个民族所经历过的历史路程,乃至全球的变化多端的心态、思潮和格局
,这些,都是我不置身其中就难以领会得到的。
在这里,对世界其他文化的认识,不见得就是更正确,但起码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
的,有时也是更直接更快速更丰富的。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了一个反观的
再认识,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学识不够渊博、思想不够成熟的人来说,很重要。
二、工作上的收获。我想如果出国后能够继续深造的话,那你还会在专业领域内有提
高和进步。并且,这些会对你今后的事业发展(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很有好处——
假如你能够一直矢志不移地从事本行的话。
三、金钱上的收获,这个很难说。现在的新移民,很多人都会带来自己在国内的积蓄
,然后等读完了一个学位并且找到了一份固定些的工作,这时,才能扭亏为盈。有了工作
,假如能勤俭持家,那也会攒下一些钱。但是这个数目也绝对不是你在国内做生意就挣不
到的。
还有人会想到关于孩子的收获。能生两三个孩子,这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至于说能让
孩子接受外国教育在国外环境里长大,在这一点上我的观点会引起很多人的驳斥。所以这
些我都不觉得是收获。
四、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收获。让我们看看许多人回国后觉得有哪些是不习惯的、
难以忍受的,那就是国外生活的好处了。
■损失:
一、出国或者是在国外生活,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一项损失就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些环节
的断裂。比如,有的人可能在婚姻、生孩子、工作事业等方面错过一些机会,错过恰当的
时机,或者干脆就是整个地错过去了。当然这些都是事在人为、可以尽量去避免的。但是
要知道,谁最初也都是这么打算的,可实际上一路走下来,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竟是那么的
身不由己。
二、另外,跟家人的分离。在国内,我们也不一定就是在父母身边,但如果是离开十
年八年,那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三、错过了解国内发展进程的损失。看到过一条美国中文报纸上的报道,说在哈佛召
开了一个关于中国网络发展的展示会,会上很多中国留学生的提问说明他们对今天的国内
太缺乏了解。有留学生问国内住宅房里的电压容量那么小,用一个电饭锅就不能用别的大
电器,怎么能普及电脑。
四、心态上的损失。有人说出国了那自由的不像到家了一样,也有人觉得在国外不用
受人际关系上的累和气(谁说就真的不用),这些我都没有体会到。
最初,语言上的迟钝、经济上的拮据、社会地位的降低、想家都会影响心态。然后,
当你能跟普通外国人“同样”工作生活时,会有两样东西影响你的心态:一是二等公民的
感觉——就算你不把自己当外人,种族偏见和歧视也不是绝对不存在;二是空虚感,就是
觉得周围的一切似乎跟你的关系都不大。在国内的年轻人会觉得什么都瞧不起、都看不顺
眼、都不值得一做,而这里,假如你不是土生土长的话,你会觉得一切热闹都只是别人的
热闹。
也许这都有道理,但是在感觉上你就真的那么个感觉。
作者:
加菲熊
时间:
2004-4-18 05:14:45
标题:
我看我身边的中国人
发信人: gargg (ds), 信区: Gowest
标 题: 我看我身边的中国人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Mar 5 22:29:17 2004) WWW-POST
我看我身边的中国人
前几天,不小心把中文输入给删掉了,结果一直也没有安上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电脑的中文输入一下子浮现了出来。
说实话,真怀念可以输入中文的日子。似乎,英语永远无法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真正意思。
前几天,看文学城的一篇文章,上边说有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三强国,20
50年汉语将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
我的导师问我,相信吗?
我说,不知道,希望了。
导师说,如果那样的话,到时候我就退休回中国去。
其实,远离中国的留学生,抑或已经加入其他国籍的华人们,内心真的很希望,自己的
祖国也可以强大了
默默希望
刚刚做完试验,闲下来,突然很想写写自己周围的中国人。他们都很普通,可是却也代表
了国外中国人的一部分吧。 当然希望,他们不要看到了
(一)
其实,我接触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医学院的,因为我是医学院的。
医学院的中国人虽然不及中国人大户诸如工程系、数学系和教育系那么密集,但是也属于
中等密集程度了,更由于医学院的女生备受其他系的男生的关注(因为很多人认为找个学
医的女生做老婆,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而且联姻的很多,所以虽然我足不出户,可是
整个学校的中国人新闻却在中国人喜好的“东家唱西家短”中源源不断的涌进我的脑袋,
估计现在他们在我大脑中的占位程度仅次于我要看的书和paper 的程度了。
人,一旦被某些东西长时间占据,就必须找个途径把他发泄出来,这也许是人的共性吧。
而我,就是这样,因此我选择了写下来,在一个也许没有人认识的角落,虽然也许其他人
宁可选择在把他们告诉另一个人。
(二)40~50岁的中国人
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说实话,我认识的很少,除了我的导师,还有另外3个中国faculty
,再加上一个女访问学者,和一个女博士后。
女博士后,有45岁左右了。是中国顶级医科大学毕业的,之后留校结婚生孩子,在然后由
于竞争激烈,他去了日本读博士,结果没想到一读就是8年,自己的女儿从不懂事的孩子
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每每丈夫打电话给他,都会说“有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吧
,女儿说,他已经记不清你的样子了”。于是,8年后,他回到了中国,又重新回到了他
顶级大学的职位上,重新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丈夫和女儿。
相聚的日子,谁也不会闲长。就像美妙的梦,谁也不愿意醒来一样。
但也许由于是顶级大学的缘故吧,所以竞争是必然的也是异常残酷的。日本的博士已经不
是很希奇的事情了,因为太多世界顶级大学的人物回来了。
不到5年,他决定再次出国去做博士后。虽然丈夫和女儿都露出了不幸福的笑脸。
恰好这时候,他大学的同学也是他最好的一个朋友成为了加拿大一所学校的副教授,在这
个朋友的帮助下,他来到了加拿大做起了博士后,(虽然我认为就是实验室里的劳动力而
已)
女博士后的性格很内向,至少我这样认为。虽然已经40多岁了,可是声音很年轻,细声细
气的,对于像我这样的后辈,常常关心的问“住得怎么样啊?生活的还习惯吗?”之类的
,很像妈妈。
但他的性格真的很内向,他很少让别人帮忙,所以常常是自己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去商店,
或者自己一个人拎着很重的米面,虽然他实验室的中国人和他的那个faculty的朋友,不
止一次地说,有事说话,用车吱声。但是她来了一年多了,却从来没有求过别人一件事。
总是一个人,忙忙碌碌。
上班下班。
偶尔碰见的时候,她会说很想女儿,女儿今年就要高考了。
但是每每问及打算什么时候回去时,他总是说,现在的项目进展的不是很好,想多发一些
paper ,然后再回去。而且,她的签证签的是一次往返,不知道如果回去看看的话,到时
候回来签证还是否顺利。
所以她,一直没有回国。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回国。虽然我知道,很多他这个岁数的中国教授,现在在国内应
该过得很滋润了。
女访问学者,刚刚40岁吧。因为每天都画着妆,所以无法简单的判断出她的实际年龄。而
每每问及她的年龄,她都会笑着说“ it is a secret!"
她是国内一个一般医学院的副教授,由于学校里年轻人少,所以这个公派出国的机会就给
了她。
她来这里比我玩了一个月,所以他刚来的时候,我还是他的向导呢。尤其的电脑和上网,
她几乎不会用,每每到我的实验室来问我。
记得他刚来一个月后的一天。他问我是否知道如何报考托福。
我问他,谁要考托福啊?
他说,她有点想考,所以随便问问。
我奇怪的问他,你怎么还考托福?访问学者还需要考托福吗?
他笑笑说,因为现在的老板和房东都是中国人,所以没有机会说英语,只能通过学学托福
来增强英语能力了。
我毫无顾忌的说,哦,这样啊,那你应该学雅思,因为雅思更注重实用能力。
之后的有一个月,一天,她问我如何申请这个学校的硕士?
我问他,你要申请?
他说,不是,是一个朋友。
我说,哦,然后向她示范了一下网上的申请过程
在然后的一个月,有一天,她兴奋得来找我,
我问他,怎么了,你这么兴奋?
他说,我要在这里念研究生了!
我愕然。
他看我的样子,笑了:哦,我打算留在这里,不打算回国了。我到这里才发现我的外语这
么差,所以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像我一样,我儿子现在上小学,我要留在这里,然后让他
到这里来年高中和大学,这样他就不会像我现在这样,英语一点也不好了。
我问他,那,那你的副教授也不要了?
他笑了,副教授,就是个名字,挣钱一点也不多。你看我在这里,奖学金,省这点用,就
能攒够我在国内挣的钱了
我又一次愕然
他笑着又说,你瞧你多幸福,这么小,就已经在国外念研究生,多幸福啊!其实这里挺好
的,你看,厕所都准备了手纸和洗手液,餐厅里什么都有,微波炉烤箱,多方便啊。是比
国内好
然后她兴奋得走了
虽然前几天,她还因为和房东的关系处得不好委屈得哭了;虽然前几天她去了教堂吃到了
很多好吃的蛋糕,然后对我说,“以前在超市里看见了,但是没舍得买,这下子,吃上了
”(她平时很省,只买些面包,火腿肠之类的吃);虽然前几天,她还抱怨,她现在的老
板太苛刻,对他不好,尤其是他老板的妻子还是同一个实验室的实验员,成天看着他。
但现在,当他已经知道他已经确定可以在访问学者的身份结束后继续在这里上学,然后移
民然后就可以接自己的儿子出来时,她兴奋得笑了。
虽然知道现在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她能放下国内副教授的身份不要,而愿意在加拿大的一
个不是很好的学校里当一个给人家干活的研究生?
她是医学院中国faculty 中唯一的一个女性。
据说,她年轻的时候,是中国一家顶级医学院的校花;据说,当年和丈夫一起出来念博士
的时候,在那个世界顶级的大学里,博士的综合考试经常让一个美国或者加拿大本地人也
头疼的,常常一场口试要耗上7-8个小时,而中国人就更是如此了,常常到后来连汉语都
急得蹦出来了,而她却轻松的两个小时搞定;据说我们整个医学院里,只有她一个人是博
士毕业了没用做博士后,就直接找到这里的工作了;据说只有她一个人,在这个医学院里
,敢和外国人对着干,而那些外国人即使心里不高兴还得和她笑呵呵的说话;据说他给这
里的人上课的时候,这里的学生都喜欢她,也都喜欢她的课,所以他每年都使学生们选出
来的最佳老师;据说-----
在我没有见过他之前,她是一个神话。
而且她是这里中国协会的主席,常常周旋于企业家,商人们中间。
他有两个孩子,大的已经16岁了
他喜欢穿裙子
他就是女博士后的大学同学,和朋友
这个神话,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就这样在我的耳中周旋
有一天,已经是我在这里4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楼梯里,碰到了一个中国女人。
个子很高,虽然长得不是特别漂亮,但看着比较年轻,因为脸上几乎看不到皱纹。
他看见我,笑着问我:是这里的学生吗?
我说,嗯
他又问,研究生?
我说,是啊
他问,谁的学生?
我说,--
他笑了,哦,听说她来了一个新学生,但一直没见到,哦,原来就是你啊!嗬嗬,怎么样
,在这里还习惯吗?试验不累吧。你的老师是出名的好老师,不是slave driver ,哈哈
。对了,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华人协会有晚会,还有吃的,对学生优惠,你可以来啊,会
遇到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哦,对了,你是住在---家吧,我正要给他们发email 呢,这下
你就帮我转告一下吧。华人协会还给孩子准备了晚会,有好多红包法的,这个特别便宜,
才3元每个人,告诉你的房东,让他们带着孩子去玩吧。好了,这里挺好的,你慢慢就会
适应了。以后有事情,找我。
然后,她笑着走了。
虽然当时,我甚至还不知道她是谁。
后来我知道,原来她就是那个女faculty.
在那个圣诞节的晚会上,我再次见到了他。
他招呼我和师姐,“买票了吗?
“还没有!”
他带我们到了一个人面前,“他们就是上次我跟你说的,让你留两张票给他们。”然后他
又转过身对我们说,“你们就在这里买票吧,我先去忙别的事情了。你们好好照顾自己。
我跟他们说了,你们是学生,所以便宜5元钱,我们都要30元钱呢。而且给你们安排了一
个好座位,就在舞台前,而且同桌的都是你们这么大的年轻人,你们会喜欢的“
之后,我们买了票,做到了我们就在舞台前的桌子前,这是唯一一张和主席团的桌子挨着
的桌子,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们的桌子也就沾光,是第二批就去拿吃的桌子。
他确实很忙,一直和各种人打着招呼,和各种人交谈着。
那天,差不多有400人去了,除了我们10个学生以外,其它都是商人了,银行家了,医生
了之类的。或者是对中国感兴趣的中国人,还有居住在很久的中国人。
师姐告诉我,女 faculty 已经连续3年当选华人协会的主席了,以前一般都是香港人台湾
人或者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人当,因为这里大多数的商人都是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人。
他不是很漂亮,但是很多人都说他气质很好。所以虽然在我第一刻知道他就是那个当年的
校花时,很失望,但是当我看到他游刃有余的在人群中周旋,看他操着流利的英语作为华
协会主席讲话的时候,我明白为什么当年他会是校花了!
她的丈夫很帅,也是一个faculty 。
所以每当我们谈到他们两个的时候,女孩子都会露出羡慕的表情,而男孩子则也点头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一个这样的妻子?”
然后我们都大笑。
(三)40~50岁的中国男人
写着这些,自己突然在想,不知道是否在某一个角落,也同样有人正在评论着我呢?
世界真奇妙!
我的导师,应该是我接触最多的人了,因为每天都见,而且我的实验台和老师的办公室仅
隔了一个落地窗,呵呵
不过还好,他并不像最近风靡各个论坛的“跟老板处到了这步田地,怎么办?”中的那个
中国老板那样苛刻。
第一次见我的老板,是在网页的照片上,看着很年轻,似乎才20多岁的样子,还像个学生
,所以没来加拿大的时候,自己常常在想不知道和这么年轻的老板该如何打交道了
真正见到我的老板,是在机场里,老师开着车去接我。猛然在机场里看见他,自己有些不
跟认,因为看着比照片老了很多,宛然是两个人。后来听别的人提起,我的老板刚到这个
学校当教授的时候,经常被秘书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误以为是学生,结果闹过很多笑话;不
过经过磨练的几年后,老板的工作和研究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再加上生活幸福,所以身
体也渐渐开始发福了。也许这是很多中国中年男人的通病吧。
他今年才40出头,当年也是中国一个顶尖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中科院系统,可是由
于不允许他随便在医院挑科(他想当外科医生),所以他就选择了中科院的基础科室作基
础研究。
那时候,中国很时兴公派出国,但是需要考试。老师也加入了这个阵营。当时他考中科院
系统的第一名,可是由于别人有关系,所以到最后真正公布出国名单时,他被挤了下来。
老师说,当时他年轻,所以很不服气。于是就开始自己联系,由于他很强的专业背景,所
以很快,他就去了剑桥做博士。
老师是很聪明的那种人,智商很高,当年以村里第一的成绩考上大学,之后有三年半拿到
了剑桥博士的学位。但是他似乎有些淡泊名利,所以只是到现在的学校做了一名普通的副
教授,虽然有很多公司和学校请她去做faculty.
老师说,他喜欢加拿大,因为在这里他不用担负亲情的负担,如果在国内,他是医院的亲
戚朋友总是找他看病了开药了,有时候他会负担不起,而在这里她的亲戚朋友找他它就寄
些钱回去,省了很多麻烦的事情;而如果他在国内,由于她的同学已经有当市长省长的了
,所以总是有很多人找他让他帮忙和她的当官的朋友联系联系,可是他又不喜欢这些官场
的事情,所以如今他到了外国,那些人也就无法找他了。
老师常常和我讨论中国的教育制度,常常问我为什么中国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学外语,但
是孩子出国了还是什么都听不懂也说不明白;老师常常说,如果她是中国的教育部长,他
会取消现在孩子的负担,就学数学和语文,其他的课都是选修课,以孩子的兴趣来选。
老师常常说,他呆在外国的时间越长,他越体会到,其实各个国家制度的根本都是一样的
,无论她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当真正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即使再好的朋友也会
成为敌人。
老师说,中国老百姓的想法总是有些问题。外国人到了中国就备受尊重,工资也高待遇也
好,但是如果一个中国人从海外回去了就总是说人家是在国外混不下去才回去的。
老师讲,又一次他到中国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北京海关的地方,有两排队,一个是给
外宾的,一个是给中国公民的。外宾那头人特别少,而且效率也高,工作人员态度也特别
吻合;而中国公民那头,队伍老厂,速度极慢,工作人员还常常喝喽喝喽排队的人。于是
老师就排到了外宾的队伍(她已经是加拿大公民了),可是没想到他刚到哪里,一个工作
人员就对他喊“中国人,那边去”。老师说,在加拿大或者其他国家,你会看到,入关时
都是自己国家的人有快速通道,优先通过,其他国家的人要派很长的队伍接受效率很低的
待遇,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最好的;而中国却恰恰相反,给外国人放行,而对自己
的国民百般刁难。
中国海关的区别对待体现在很多地方,所以很多在外国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往往为了省却
这些补办护照签证的麻烦,都转成别国的公民。不知这是不是中国的一种损失呢?
其实坦率地讲,和我的老板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里很多的中国人都很羡慕我。他
会关心我住得是否太远,这样下雪的时候会很难走;他会关心最近我的营养是否跟得上,
所以看到我和现在的房东处得很好,而且他们有很照顾我,他很高兴;他会经常鼓励我,
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科研上就更是如此,他鼓励我能自己有新的想法和新的突破;
我和诗歌师姐可以毫无顾忌的用她的漂亮的苹果机在实验室放歌听,而她看见就会笑眯眯
的说“孩子们,玩得很快活啊!”他会无条件的给师哥师姐们延签证和钱,因为他觉得中
国人在外国都很不容易,所以他会帮师哥师姐们找博士后的地方,给他们提建议,甚至在
他们一时没有去处的情况下,他愿意收留他们,还给他们暂时生活的钱,只因为他们都是
中国人。
他会帮我们搬家,不管我们搬了几次;他会帮我们搬很重的箱子,即使师哥也嫌重偷懒躲
在后面;他会站着和我们聊天或者指导我们的论文或者试验,而我们则堂而皇之的翘着脚
坐在椅子上------
他会因为她的孩子们,而放弃他几乎无法戒掉的烟,虽然当年他在剑桥的时候为了吸烟情
愿去打工;他会为了她的孩子们,小心的爱护自己的生命,他常常说,每当他开车开得快
时,他就会想,不行,自己绝对不能出问题,还要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儿子长大呢!
---------
这就是我的老板!
一个让人尊敬却又可爱的老板
有时,自己常常觉得是幸运的,否则,研究背景不强的我也许真的无法像现在这样在加拿
大幸福的生活着。
Faculty A 是从日本来的,所以虽然是中国人,却具有很强的日本人风格。做事干脆利落
,经常早来晚走,
据前人们说,他的一个中国学生,因为他常常让学生做反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而甩袖
走掉了。
所以他之后再也没有找过中国学生,虽然她是中国人。
而即使她在楼道里见到你,他也是讲着外语,而且速度齐快。不知是不是害怕别人会把它
当作中国人看待,所以一再划清界限。
而他更是愿意招那些不用花钱的学生,所以她是大家公认的“stuff" 老板。
也因此之后这里的中国人,再也没有人去找他当导师了。
faculty b 使我意外认识的,因为我的一个朋友让我帮他联系一个导师。我以前听说过他
,据说还比较有名气,所以就是着去找他了。
“你找我吗?”握手,“请坐请坐!你在这里念书?“
“是啊,硕士”
“噢,跟谁啊?”
“----”
“噢,你老师我们很熟阿,怎么没听他提起过你的一个朋友要联系老师?"
"o ,因为我想让老师联系比较麻烦,所以我想自己找。”
“噢,这样啊,简历献给我看看吧,你知道,我这里申请的人特别多,有协和的博士,也
有在欧洲毕业的,不好办啊。我现在还有几个学生,但是你看,我这里的位置就这么多。
你怎么不早说啊,我最近刚答应了一个人,让她来做博士,真不巧。但你也别着急,可以
先把简历留在这里,如果5月份你还没有替你的朋友找到导师的话,可以再来找我,到时
候我看看我还有没有额外的位置给他。你看怎么样?--好很高兴认识你,希望你成功!”
--
之后的一次医学院的晚会上,我又见到了他,我刚说了一声“---好!”他却装作没有看
见我一样,转身和一个外国老板笑着聊起天来。
后来朋友告诉我,他几乎不是很和中国人打交道,所以每当你碰见她的时候,都会看见她
在和外国人说话,而装作没有看见你一样走过去。而他选择学生也很苛刻,虽然他很喜欢
要中国学生,因为中国学生常常因为签证生活金钱的缘故,老老实实的干活,不像外国学
生那样时不时的抗议一下什么的,但是每次他要一个学生前,他都会给国内打电话,托人
调查这个学生的背景。
之后,我知道了她的原则,所以每次见到他,也就学他一样,笑着转过身去。
我想,这样免除了她的尴尬吧(如果他有尴尬的话)
(四)30~40岁的中国人
我以前的房东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他们夫妇也是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的。男房东喜欢
安静自由的生活,所以他来到了这里念博士,之后女方东就办了探亲然后到了这里现找了
一个老板也开始年起了博士。
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常常吵架,但吵过过一会儿就又好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一般夫妇的每
天的家庭作业。我当时统计了一下,平均一天吵架10次,三次因为男房东在房间里抽烟了
,二次因为男房东和我说话了,一次因为他和我说话,而男房东插嘴了;四次因为抱怨自
己放弃了国内的优厚待遇而跑到这里荒无人烟的地方陪男房东受苦的时候,男房东起身倒
水没有专心听他说话了;还有一次是因为男房东没有经他允许就做了一个不好吃的菜给他
。
男房东的脾气却极好,高大的个头,帅气的面庞,但是性情却极温和,每当女方东煤田定
势的大吵大嚷的时候,他都是耐心的低着头,笑眯眯的一生也不吱。而每天更是回家按时
给女房东做饭吃,虽然自己的奖学金很高可是自己却每每不舍得买东西而却仅这给女房东
买化妆品和各式的衣服。他还总是对我说,女房东是他一生最爱的人,瞧,是不是她很漂
亮?(虽然我一直认为女房东是在可以算恐龙的人物,可是在我的男房东眼里,却是一只
金丝雀)
所以刚来的时候,我常常想,是不是男人到了国外就多变得如此好了?如果那样,看来真
的应该在外国找男朋友或者丈夫了。
住了不到一个月,自己是在不堪享受他们吵架的生活,所以自己逃离了那里。
看到男房东却仍然乐此不疲的享受着,自己真的不知是笑还是哭好。
看来,真的应了那句老话,什么样的人都有属于你的人去爱你,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认为
幸福而别人也许非议的生活。
于是换了一对房东。嗬嗬,也是一对夫妇。
我不知道是否又要感受一下“中国模范夫妇”的生活了,我心里一阵阵寒颤。
“这里是你的房间,地毯我刚刚吸过,床我帮你整理过了,你看看舒服不舒服?“女房东
一边帮我整理行李,一边对我说。
我受宠若惊的躺在自己的床上试了试。
“今天为了迎接你,我和你女房东,包饺子给你接风。到加拿大还没有吃过饺子吧,今天
让你吃个够。”男房东接着说。
于是,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渐渐的混熟了,知道男女房东当年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男房东报送年了研究生搞了
基础,女房东则在一家著名的医院当医生。男房东硕士毕业后,也申请了出国,由于当时
美国的学校拒签了,所以就来到了这里。他们是在男房东临走前半年结婚的。男房东到这
里7个月,女房东办了探亲然后也留在这里念书了。
男房东到了这里以后,有很多很好的机会可以到美国去读书,可是由于他觉得他现在的老
板当时受他做学生所以他应该对老板负责,不能半道到别的学校去,所以他也就一直念了
下来。女房东,其实很留恋中国医院的生活,因为它更喜欢当医生的日子,但是他从来不
在男房东面前提起,只是偶尔和我聊天时,会神往的讲一些当年自己作主治的故事,或者
趁男房东没有回来的时候,悄悄的给以前的同事打打电话聊聊天,每每知道自己的同事都
晋职到副教授或者主任了,他会神伤一会儿,但是抬头看看表,就赶紧卢起袖子开始做饭
,当男房东回来的时候,女房东总是笑呵呵的问“试验怎么样?别着急,慢慢来。”
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举案齐眉,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女房东和我聊天时,常常说,其实两个人在一起,注定有一个人要付出多一点,要牺牲多
一点,这是婚姻必然的结果,但是重要的平衡,而且一旦有一个决定自己牺牲了,决不能
动不动就重提旧事,说什么"你看当时怎么就嫁给你了呢?你看,我为你牺牲了那么多,
可是你却---"这样的话,这些事会伤及感情的,而这样的话说多了,伤痕就会越多,而当
有一天,这块伤痕已经无法遮掩时,你们的感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而他也总是对我说,想好自己的活法,然后去这样活,无论结果如何,绝对不要后悔。
男女房东是烹饪的好手,常常做好吃的,于是慢慢的,我的思乡之情(可能更多的是思念
中国的饭菜把)也渐渐的淡了。
他们总会说,“快,叫我们叔叔和阿姨,这样我们照顾你也方便一些。”“快,带点包子
,又不吃饭,这怎么行?”“你现在是我们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了”
其实他们也才30出头而已。
写到这里,我只有默默的祝福他们,可以顺利的毕业,然后找到一个自己中意的实验室去
做博士后。
我以前常常自诩,自己是可以和各式人交往的融洽的人。但是现在我才知道,真的,有时
候,有些人的性格,真的很让你舒服。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财富呢?
哦,谁说过来者,性格决定命运,我想,他是正确的。
大师姐,大概已经35岁了吧。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毕业回家后在家人的帮助
下,相亲,然后就结婚了。之后丈夫出国,自己也就跟着探亲出来了,后来为了两人的经
济负担能够轻一些,所以也找了一个老师念起了书。
刚见大师姐的时候,是很亲切的感觉。
然而不久,我就发现我错了,所以她很像典型的日本女子,似乎可以安静的相夫教子。
那天,使我第一次作 seminar ,自己很紧张,因为害怕自己听不懂问题,害怕自己说得
大家听不懂,害怕外国人对我的印象不好(外国里,也注重第一印象)。所以师哥师姐们
都百般安慰,而他则不知为什么悄悄的离开了。
当我成功地把我第一次seminar 作完的时候,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跑过来祝贺我
,而我看到他,起身看了看我,就又一次悄悄的走了
说实话,我很想问她的意见,因为我知道,他的经验是丰富的。
之后的日子里,我很难见到他,即使见到他,他也总是匆匆的走过,来不及跟我说上一句
话。
我一直疑惑着
有一天,老板严肃的问我说“你最近是不是抄袭---(我大师姐的名字)的结果了?“我
愕然地说”什么?!抄袭!”“对啊,我最近看了你的结果,怎么和---给我的结果一样
。我问了---,他说上次我们实验室碰头的时候,他之所以没有来,就是因为他发现你抄
袭了她的结果,而且还像模像样的讲给我们听,所以他不想当面揭穿你,因此没有来。我
真想不到,你怎么小小年纪,不学好偏学这些。不要把在国内那些劣质的做法,带到这里
来。你知道在国外,如果你被发现抄袭的,你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道路就彻底被自己搞砸了
,不会再有人让你当学生更不会有人请你。你好好回去想想,如果你还想搞科学的话,明
天在我们实验室的会议上,自己做个检讨。”老板说完,就气呼呼的转身走了。
而我则呆呆的愣在了那里
“抄袭?我抄袭结果?”
我突然间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汉语系统出现了问题,把刚才导师的话听错了。
整整十分钟,我才明白刚才导师的话。
怎么会呢?
我的实验记录就摆在那里,我的实验结果都记在那里,怎么会是抄袭呢?难道是我和师姐
同时作出了一样的结果,所以他误以为我抄袭她的?
在我在加拿大度过美好生活三个月的一天,我真的被导师的话击懵了。
真相其实有时候很容易发现,有时候又很难。不过还好,于我,真相是公平的。
原来大师姐由于着急毕业好计划生孩子,所以盗用了我的结果,而据为己用,但还怕事情
会被发现,所以采取了先入为主的战略,抢先向我的导师说我盗用了她的结果。
但是,他真的很傻,如果他和我说,我会把结果给她的;而他并不知道,我们的实验数据
其实电脑里都作了备份,所以很容易就会查出来究竟是谁的结果。
真相浮出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发脾气的导师震怒了,他开除了我的大师姐。
大师姐收拾办公室的东西的时候,我们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忙着自己的事情。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去说些什么,但是,最终我也没有去。我想,在这一辈子里,大
师姐都会恨我吧。
会吗?
(五)20~
电话铃又响了
“你再做什么呢?怎么不在线?明天有空吗?请你去打乒乓球?哦,又没空啊,自从和我
打过一次乒乓球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你。你真的很忙吗?和男朋友聊天?不是吧,现在
也这么忙啊,你再忙什么呢?好吧,记得,有空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可以陪你去跑步。
--------“
唉!
小王,是加拿大公民,但是是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的加拿大,所以还会说汉语,虽然
有时候说的不是很好。
据说,他小的时候,只和鬼子玩,也从来不承认自己来自于大陆。但是长大了,就突然间
,一反常态,只和中国人玩,不在和白人们玩了,而且一直在MATCH 他的梦中情人。
但也许他从小就生活在海外的缘故吧,虽然也是比较腼腆的,但是却又开放很多。
他去 MATCH 所有他喜欢的女孩子,请他们去看电影,做运动,去游泳。所以这里几乎很
多女孩子都是他热情邀请的对象。
即使对方告诉他,自己有男朋友,他也总是说,感情就是 MATCH 的过程,你怎么知道她
是最适合你的人,而我不是呢?
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国人组织的活动,他都会出现,在她的手机上拚命的敲着他喜欢的女
孩子的号码。
不过,大家都知道,他喜欢的女孩子太多了。
但至今,却不知道是否有女孩子喜欢她,虽然她的车里总是载着一批有一批的女孩子。
小林,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女孩子。
她很时尚,也很外向,可以活泼的和你聊很多事情。他说,他的男朋友在中国,他很爱她
的男朋友,他的男朋友就要出来了。
不久后的一个晚上,恰好我们医学院搞活动,所以去了酒吧。在路上,看见他被一个中国
男学生扶着,摇摇晃晃的在路上趔趄着。他和那个男生的样子很暧昧,所以我笑了笑装作
没看见她。
“咦,---,是你吗?怎么不和我打招呼?嗬嗬,有点喝多了。来,跟你照张相。见你一
次,真是不容易,知道你总是很忙,大忙人吗?”他摇摇晃晃的对我说。
于是在她的半推半搡下,我们和照了一张相。后来,我看那张照片的时候,发现,那时候
,他的脸却是很红。
这时候,有过来了两个中国人,冲他们喊“你们跑到哪里去了?大家都等你们呢!”
他对我说,“我得走了,到时把照片传给你!”
我看看了扶着她的那个男生,他们两个几乎都要贴上了,于是问他"你和他们走,还是和
我走,要不然我送你回去吧。“
他笑了,“他们都适合我住在一个房子里的,呵呵,没事。你好好玩吧,我走了。”
她在那个男生的搀扶下,摇摇晃晃的走了。
当时,我有些担心。虽然它比我他,算是我的姐姐,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
下个星期,偶然在校园里见到他
“最近怎么样?”他问我
“还好了,就是太忙了。明天要到一个老师那里去包饺子,你怎么样?“
“哎,没有你的生活丰富,就是上课考试。一个人真没有意思。”
“找点事情干就好了,反正你的男朋友就要来了。这里可以当志愿者,什么工作都有,这
样生活就丰富了,还可以锻炼英语,挺好的。我现在就是,很有意思。”
“噢,我不感兴趣。好了,不说了,你忙你的吧。”
之后,就很久没有再见到他。不知道她在忙什么,即使有时候在网上看见她,他也总是一
闪就下了。
我想,他应该是忙着考试吧。
前几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周六有空吗?到我的新家来玩,让你认识一些新朋友。”
“好啊,你搬新家了?”
“是啊,上个星期般的,一直想给你打电话,可是---说等到时候给你一个惊喜。”
“噢,--,你的男朋友来了?恭喜恭喜!”
“什么和什么啊。哦,国内的那个男朋友啊,分手了,他的签证拒签了。我有先交了一个
男朋友,你见过的,就是上次在路上的那个。记得吗?她在念博士,不过是工程的,在靠
工程师执照呢。别多说了,明天就能见找了,呵呵,不能和我抢阿!“
他电话里的声音很兴奋,我想他现在的日子应该终于有点起色,高兴起来了吧。
两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的电话又响了
”是---吗?”一个男人的声音。
“是啊。你是---“
“----”噢,是小林的新男朋友,“你能来一下吗,小林现在在医院呢,要做手术,可是
我,哎,我不知道这个该怎么办,你是学医的,能过来看看吗?”
“啊?手术?小林怎么了?"
"你赶紧来把“
我跑到了急诊室。看到了苍白的小林。
她是宫外孕导致的大出血,由于去医院比较晚,耽误了病情,所以他做了卵巢一侧切除术
,而又由于他另一侧卵巢也水肿,所以一生不能保证他今后一定可以生育。
手术后我去看她时,小林哭了。
“我一直很喜欢小孩子的,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总和男朋友说,将来给她生一个女孩在生一
个男孩。可是现在---”她哭得更厉害了
我赶紧说”没事的,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谁说你不能生孩子了?“
“对,你是学医的,你说我还能生孩子吗?”
“当然可以了,如果好好保护另一侧的卵巢,应该不成问题的。而且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
,实在不行可以人工授精的。不过你也太不小心了,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啊。”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也许是年轻吧,他很快就出院了。
没过几天,我的电话就又响了。当电话响起的时候,自己真有些害怕,担心他是不是把另
一侧卵巢也搞坏了。
他电话里的口气很兴奋
“告诉你一个消息,我要结婚了!”
“啊?”
“----(她现在的男朋友)说,看我因为它不能生育了,所以他要让我做他的妻子。我已
经答应了。我们这个礼拜就去办手续。你当我的伴娘吧。“
“这么快!”
“不快。记得来啊!”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就是办了一下手续,然后请这里的几个朋友吃了顿饭。国内的父母和
亲友,也就是电话通知的。
他们很高兴,天天都在一起,很甜蜜的样子。
也常常打电话给我,常常对我说,出国出对了,找到了一个好老公。
而这时候,她的老公就会在电话的那头,傻傻的笑。
祝福他们!
但我常常想,不知道在她的心理,他究竟是爱她的丈夫多一点,还是爱她以前的那个国内
的男朋友多一点呢?
也不知道国内的那个男朋友又在做些什么?是不是现在也出来了呢?又是否已经有了新的
女朋友?
小于,是82年生的,和我年龄相仿,是一次活动的时候偶然认识的。因为恰好比我小了10
天,所以他跟我叫十天姐姐,因此我也很喜欢这个弟弟,便也很照顾他。
但和我不同,他已经在国外呆了4年了,是高中毕业就出来的,在这里念本科。
他先是在一所语言学校学语言,然后转到了这所大学开始念本科课程。
本来打算学商科,但是后来发现加拿大工程师比较赚钱,所以转到了工程系。
她是本科生中不多的那种比较深沉的人,外语很好,几乎不是经常和中国人玩,大多数朋
友都是外国人。
因为他说,中国人的圈子太复杂,不向外国人的圈子那么简单。
她的生活不像其他本科生那么奢侈,因为它的父母也只不过是国内的工薪阶层。所以只找
了一个不是很贵的房子住,教材也常常是在信息版上找的拍卖的旧书。
她很刻苦,常常自己泡在实验室里,
所以性格有些内向也有些外向。无事的时候,就总是在网上挂着,在各个聊天室来来往往
。但每到周末,就跟着一帮外国朋友,到酒吧里去喝酒和跳舞。
他又一次和她的一个实验课 ta 关系闹得很僵,我跟他说,你应该找他谈谈,就像你和其
他外国人聊天一样,沟通比较重要。
他就会说,外国人和中国人不一样(她的 TA 是个中国人)
他经常抽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手指上已经有黄色的烟渍了。我跟他说,应该戒烟,尼
古丁害处太大。
他就会说,烟代表着成熟,十天姐姐不吸烟是因为还没有成熟到该成熟的地步,有一天你
也会喜欢烟的。那是一种轻松的感觉。
他虽然没有女朋友,但是却经常和不同的女孩子住在一起,但是却不承认他们是他的女朋
友。而且常常变换不同的女孩子。我跟他说,如果喜欢,就应该认真;如果不喜欢,就不
要去尝试。
他就会说,我是80年代生的,但是思想却是70年代的。
他经常会自己一个人不说话,我跟他说,他应该找个女朋友,是着去真正的谈场恋爱。
他就会说,他受了伤,还没有恢复。
每每想起以前的男朋友我神情暗伤,
他就会说,你像我的妈妈,新时代新青年怎么还是在一段感情里纠缠不清。
---------
今天是周末,他打来电话,又去酒吧了,让我帮他照顾他家里的猫。
我跟他说,我是你的姐姐,不要总是找事情麻烦我,要记得孝顺。
他就会说,你是连我妈妈都认可的姐姐,当然要照顾我了。没关系,大不了以后你有了丈
夫或者男朋友,出去约会时,我帮你照顾你得鱼好了
-------
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认识这个之比我小十天的弟弟,使自己的不幸还是幸运。
也许也算是国外生活的一种消遣吧。
(六)该结束了
外面的天色已经很晚了
想来,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另一天的开始了吧。
海外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
开始这个题目的时候,还是雄心勃勃的打算把自己周围所有的中国人的故事都写出来,
但是写着写着,自己的笔和手指就变得慵懒了。
其实,我写的中国人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而每写一个对象时,也常常因为某些人的个性,而把他们写了出来。
但实际上,平凡而普通的中国人是更大的一部分比列。
就像不能因为一个中国留学生被暗杀了,就下结论说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心态都不好一样。
最近,我一直在想,出国对我来说,究竟是对还是错?
我想,年轻的本身,就应该经历,然后才能成长吧。
所以直到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并不为我的选择后悔。
虽然海外的学生生活,并不像国内想象得那么束缚,换而言之,可能更多的压力和负担,
因为你要同时面对学业经济的压力。
但是不出国,永远也不相信前辈们说的,其实中国的月亮和外国一样圆?
不出国,永远也不知道,其实外国人也和中国人一样,喜欢评论和胡侃别人?
不出国,永远也不知道,原来中国真的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又太多的制度需要完善,又有
太多的事情需要提高?
不出国,永远也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是可以那么爱国的?原来自己是那么的不喜欢外国人
说中国不好,即使我们自己可以抱怨?
我爱我的祖国,也爱我身边每一个可爱而又富有个性的中国人。
希望他们过得都好。
我爱现在的生活,虽然我知道他并不是我的理想。
但我仍然希望自己可以快乐!
我爱寄托天下,也爱寄托天下友善和理性而又感性的人们,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再是成天抱
着托夫听力磨练意志的寄托一族了,
但我仍然祝福所有无论是什么理由出国的人,一切顺利;祝福所有愿意享受生活的人,一
辈子幸福;祝福所以还相信爱情的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者:
加菲熊
时间:
2004-4-18 05:15:04
标题:
大众话题:出国留学学什么?
发信人: gargg (ds), 信区: Gowest
标 题: 大众话题:出国留学学什么?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Mar 5 22:47:43 2004) WWW-POST
大众话题:出国留学学什么?
人们常说,找到一个正确的目标,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留学究竟学什么,就是要解决确定
目标的问题。选择的对与错,对于今后事业的成败,影响至关重要。
二十年前,留学之潮方兴,许多人把出国作为唯一目的,只要能出去,管他学什么
。那时国人富有的标准是“万元户”,有幸达标者倾其所有,还不够支付往返旅费(机票
打折之说当时闻所未闻),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自己承担留学费用。向国外学校申请留学
者无不要求全额奖学金外加国际旅费,因此在申请时着重分析对方的哪些专业可能对中国
人感兴趣,继而曲意逢迎,务求达到获得资助的目的。在那种情况下,许多学子难免身不
由己地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方向。
现在的留学生以自费为主,确定专业方向实际上与选购商品无异,尽可以从容选择,
务必达到物有所值且适合自己的目的。然而,笔者耳闻目睹选错了方向的人依然不在少数
,实在令人扼腕!
注重自身特点避免追逐热门
时下在国内最热门的专业非MBA莫属,其情形有如70年代末的理论物理,80年代的外
贸,90年代的法律。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因为追求热门而真正成材了呢?
我的一位朋友1978年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后就被李政道博士选中,
作为少数杰出学生直接派往法国名校就读本科。毕业后他又考入美国一所大学,一直读到
取得博士学位,再作为博士后留校数年。90年代初他突然回国,从销售图书做起,几年后
小有积累,又开始开发房地产,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我曾不解地问他,研究了十几年的专
业就这么放弃了不后悔吗?他坦然地回答,正是因为研究了那么长时间,才使他认识到一
个事实:理论物理以人类现有的智力水平和实验手段来说,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他在这一
行中注定已经无所作为了。本人对理论物理一无所知,对于此公关于这个专业的结论是否
正确无从判断。但他对于自身的认识以及做出的调整,无疑是正确的。起码他在付出了几
乎整个青春之后,有勇气自我否定,重新开始。但这多少也带有几分无奈,大概是由于理
论物理过于高深、过于抽象所致吧。其实绝大多数人在生活道路上是可以不必付出这么大
代价的,在选择专业时完全有可能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笔者所在的投资公司招聘员工,报名者中具有海外MBA学历的为数甚众,与公司的需
求正相符合。可是将每个人的简历稍加研究,十之七八就已经纳入淘汰的范围了。原因无
他,全在于他们都是从本科直接就读MBA,并无任何从事管理的经历,想必对于实际的管
理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了。正因为如此,国外有些著名学校明确规定,报考MB
A者必须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不能从本科直升。确实,如果没有任何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
,选择MBA就可以说是个错误。国内很多单位录用MBA的标准是,首选本科学习非经济管理
专业,毕业后有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然后才就读MBA的人。
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与人交流,而有些人的性格特征就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这
样的人恐怕也应慎选就读MBA。我在公司曾面试过一位毕业自英国名校的MBA,此君言辞甚
为木讷而个性相当固执,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给所有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反复强调自己的学历背景,询问公司准备如何根据他的特长安排职务,待遇如何。其实这
些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取决于面试结果。在没有得到令他满意的答复后,他一出会议室,就
把那份打印了戴着硕士帽的彩色照片的简历,随手丢弃了。不难想象,以这样的性格,即
使在管理岗位上,起码处理人际关系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专业冷热内外有别
现在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受到鼓励,留在国外也能得到充分理解,对于留学者而言,自
由选择的空间更大了,但选择的难度同样也增加了,毕业后是准备回国还是留在国外发展
,在选择专业时就必须考虑周全。因为不同专业在国内外的就业机会,差别是很大的。
笔者大学时的一位密友,专业是新闻,毕业后留校教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
被欧洲一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学成后留在了欧洲。前几年回国探亲,相谈之下,发现他
现在过得并不如意。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人在欧洲的新闻机构谋求到一份专业工作的机
会简直是微乎其微,于是只有改行,做些自己并不在行的事情。
与之相反,我的另一位也是学新闻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当了几年记者,因
其眼光出众,文笔犀利,渐渐受到社会重视,后被一家国际机构选中,与从世界各地遴选
出的优秀报人一起,获得赴美国著名学府深造一年的机会。开课未久,她便感到学校教授
的知识对她这个有经验的记者来说过于肤浅,继续学下去无疑是浪费时间。于是,她向提
供赞助的机构提出,终止在学校的学习,把奖学金交给她,由她自己联系美国有代表性的
新闻机构,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研究其运作模式。获得同意后,她利用一年的时间,先后进
入多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收获颇丰,并借此结交了不少
国外同行。回国后她致力于探索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模式加以运用,历时数年
,倍尝艰辛,几经失败,终于创办出一份在国内财经界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刊物。可以想象
,如果她学有所成后留在国外,那么充其量也就是在当地非主流媒体当个能工巧匠而已,
根本不会有什么创造性的机会。
有些在国内相当热门的专业,在国外却恰恰相反,因此准备将来准备到国外发展的学
子,一定要对此有充分的了解。笔者得知,一位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建筑师,可能觉
得发展空间有限吧,移居了美国,并攻读城市规划专业。及至毕业,才发现这一行就职无
门,人家的大小城市早已规划得规规矩矩,根本无需你一个移民来画蛇添足了!这种例子
我时有所闻,似乎特别集中在医生、建筑师以及艺术类国内热门的专业方面。
越人藩篱另辟捷径
笔者大学时的专业是中文,常自嘲凡写中国字的差使——从文学创作、教小孩识字,
以至皓首穷经——都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大有专业不专、身无长技的感慨!然而,一件
发生在外国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红楼梦》是国人必读的典籍,更不用说学
中文的人了。也许是生性愚钝的缘故,我觉得这部书除了文学手法运用独到,实在读不出
更多的东西了,至于那么多被称为红学家的人何以对一部虚构的作品考证了上百年,更是
百思不得其解。对于这部作品前80回与后40回是曹雪芹一人所著,还是他与高鹗分别写作
的,红学家们也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可是到了80年代中期,这个旷世难题却在美国被
现代技术轻易破解了。一所大学的学者将该书全部输入计算机,对前后两部分的语言进行
比较,发现作者运用语言的方式完全一样,因而得出结论:该书出自一人之手。自此以后
,作者之争烟消云散,由此可见现代技术的作用。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考古。当学生时,考古专业的同学以“挖坟掘土”自嘲为体力劳动
者。对于文物的鉴定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缺乏科技手段和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持。曾有过这
样的报道:我国对于古代字画之类文物鉴定的最高权威机构,是一个由7名文史知识丰富
且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的小组。一次在对某件文物的真伪进行鉴定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
意见,不得已而投票表决,结果出现了三比三、一票弃权的尴尬局面。而一些价值连城的
瓷器,也常常真伪难辨,权威们各说不一,莫衷一是。每每看了这类报道,不免使人想到
,以现代科技之昌明,不是已经具有了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精确测定来确定文物年代的
技术了吗,难道真会对此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还是由于“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观念影响
,许多已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不能得到充分运用所致?不管是哪种情况,正好都说明这个领
域在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与此相反,我国夏商周历史断代的问题,曾经是长久困扰学术界的难题,因而被列为
国家级的研究课题,成立了阵容强大的专家组。在这个组中,自然少不了历史、考古、文
物等方面的权威人士,还包括了若干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将旁
征博引的文史知识与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最后产生了权威结论。
两相对照,在这些传统上主要依靠权威学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判断的领域,无疑需要
大大增加科技含量,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幸的是,国内院校在文史与理工的专业划
分上壁垒森严,虽然培养复合型知识人才的呼声日甚一日,但实际操作中却迄无进展。
在选择留学的专业时,不妨突破国内普遍的思维定势,利用发达国家宽松的专业设置
和先进的实验手段,大胆越人藩篱,将冷门与热门相结合。学成之后无论是否回国,都会
有独到的用武之地。
作者:
加菲熊
时间:
2004-4-18 05:15:22
标题:
找寻完美天堂--留学美国 如何选择目的地
发信人: gargg (ds), 信区: Gowest
标 题: 找寻完美天堂--留学美国 如何选择目的地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Mar 5 22:55:25 2004) WWW-POST
找寻完美天堂--留学美国 如何选择目的地
美国地域辽阔,共有50个州,每个州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有意留学美国的中国
学生来说,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留学城市,着实不是件容易事。下面,笔者就自己的
经验,来聊一聊美国的留学环境。
一般来说,名牌高校大多集中在美国的东部地区,因此供留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大,而
越往西去,好学校就越少。
如果从生活方面考虑,肯定是大城市好过小城市,商店云集,交通便利,但消费水平
较高。小城市环境幽静,治安情况相对较好,但娱乐设施少很多,在吃的方面异常单调乏
味。特别是美国西部犹他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等地,地广人稀,风景很美,但高
速公路沿途百公里范围内也看不到一家麦当劳店。而在美国的其它地区,麦当劳店几乎是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如果从打工方面考虑,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定。如今,美国的企业为节约用人
成本,一些零时性工作大多喜欢找当地的大学生,而不会千里迢迢跨州招聘。因此,如果
你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那么应该去硅谷的“大本营”加利福尼亚州;如果你是学财经的,
华尔街附近地区肯定是“近水楼台”;如果学的是工程专业,则不妨考虑选择“汽车之城
”底特律;但如果你是搞科研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就相对小些,因为打工机会大多来自校
内,而非企业。
从气候方面来看,如果你怕热,最好不要去美国南部地区,如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萨
斯州等,这些地方是著名的“火炉”。西南地区的亚利桑那州,夏天干热气候,骄阳一直
从早上7点烤到晚上6点多。北部的几个山地州,如蒙大那州等也要避免,每年有一半时间
都是高温天气。而对居住在国内南方的学生来说,则要回避美国北部的几个州,如明尼苏
达州等,一年中有6个月的时间是白雪皑皑的严冬。
如果综合自然条件、生活环境、打工环境等因素来看,全美国要首推加利福尼亚州,
特别是洛杉矶地区,较为适合中国学生。洛杉矶除了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区保留着国内的“
大城市”概念,周围都是“自给自足”的卫星城市。因此,选择洛杉矶,能享受大城市交
通便利、商业发达的优势,又有小城市的舒适和宁静,整体消费水平又相对较低,而且是
全美国华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相比之下,加州的三藩市附近,因为是硅谷的关系,住
宿费用明显要高出许多;而旧金山则多了城市的喧嚣,少了小镇的安宁。加州虽然在很多
方面得天独厚,但是人口膨胀过速造成交通堵塞严重,据说加州人每天在路上耽搁的时间
,如果换算成经济效益,则是上亿美元的损失。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天
堂。
作者:
加菲熊
时间:
2004-4-18 05:15:47
标题:
留学生温暖的家 海外大学的中国学生组织
发信人: gargg (ds), 信区: Gowest
标 题: 留学生温暖的家 海外大学的中国学生组织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Mar 5 22:55:50 2004) WWW-POST
留学生温暖的家 海外大学的中国学生组织
留学生远离祖国,初到异国他乡,他们最需要的什么?是帮助,是朋友的热情之手。
留学生在陌生的国度遇到困难,遭到挫折,甚至天灾人祸,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是帮助,是亲人般的呵护。
亲朋好友鞭长莫及,有人却充当了这一角色,那就是形式各异的中国留学生组织。
近25年来,我国共有60多万人出国留学,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
多、分布之广,都是史无前例。
据人事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持续多年的出国留学热潮势头依然不减
,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万人。初到异国他乡,留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来自生活
、学习等方面的难题,怎么办?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不要忘记,还有我们留学生自
己的组织。有时候,寻求中国学生组织的帮助,你所面临的难题会迎刃而解。
初到异国他乡,先找学生组织
在国内的时候,许多学生习惯于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人安排好,而来到异国则要靠自己
。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马上需要解决在哪里住,解决一日三餐,了解学校有什么教学
设施,办理图书证,接下来还有怎样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
意义。所有这些事情,从何开始?怎样处理?新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学生中心或其他学生组
织去求助,因为这些组织的成员在处理事情时比较有经验,他们会给予新学生耐心的解答
。有的学校还有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办公室,可以给他们提供特别帮助。对于存在语言障
碍的中国学生,遇到困难找学校的中国学生联谊会当然是最方便的,虽然同是学生,但“
老”的要比“新”的熟悉更多情况,求得他们的帮助,也许可以使新来者少走许多弯路。
小H初到美国一所大学学习,两眼一摸黑,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她在大学中心网
站上查询到了一个联络电话。拨通电话后,对方告知,该中心主要提供校园设施的一般信
息,并且表示,这可以作为新学生来了解学校情况的第一站,比如这里可以向新学生介绍
学校专门负责住房和餐饮部门的联系办法,从而由此顺藤摸瓜,最终解决问题。
留学生通常还会遇上怎样合理开支的问题。留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因此节俭度日,
精打细算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活本领。刚到欧美国家,情况不熟悉,看着什么都贵,怎样花
钱心里没底。这个时候不要随意乱花钱,要理清日常生活花销的重点,先抓主要矛盾。第
一件要琢磨的事情是住房,找到一个价钱能够接受、位置和条件适合的住房十分重要。
寻找住房,首要的是找信息,然后就要靠自己动脑子从各种信息中做出判断,找出适
合自己的房屋。找信息可以到学生组织去询问,他们至少可以提供应当到哪里了解情况的
信息,他们还可能会提供有关的报纸或其他住房信息,材料上面会介绍房东的地址、电话
、交通状况、住房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包含什么设施,比如能不能做饭。学生一般都需要
自己做饭,因为这样能够明显减少开支。
可以多找一找跟自己文化背景相同的中国同学,向他们了解怎样购买生活用品,如果
能有一个有经验的中国同学带着去采购一趟就最好不过。因为已经安顿下来的中国同学一
定会知道,附近有哪一家合适的超市,哪些商品价格合适。对于新来的同学,应当把紧要
的东西先买下来,比如米、面条、油、盐、酱油、鸡蛋、牛奶等等。新来的同学在校园里
面可能结识到这样的老同学,也可以向学生会组织去询问,请求提供线索,很多学生组织
都有老同学的名录。
另外,学生组织往往都有网站,具有上网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事先对学生组织
及其工作有更好的了解,更清楚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具体帮助。
学生组织还可以提供更多帮助,包括组织各种活动等,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艺术办公
室,帮助学生参与形式不同的多种艺术活动,与专业艺术家接触,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
维。另外,很多学生组织都欢迎学生多提建议,所以有什么具体困难或者新的想法,学生
也可以提出来,不断改善学生组织的服务,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在留学期间度过一段有收获
,而且比较轻松的时光。
美国的“中国学生联谊会”
在中国留学生集中的美国各大学,一般都有中国留学生自己的组织,或叫“学生联谊
会”,或叫“俱乐部”,名称不同,但作用差不多:相互沟通,互相帮助。
夏威夷大学是一所中国学生比较多的大学。这里的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就十分活跃。逢
年过节,学生会都要组织学生集体联欢或看电影,特别是国庆节和春节等传统的中国节日
,留学生都会去参加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在海外与国人同欢同乐。由于学生会是民
间组织,所以一般没有经费支持,“party”常常是大家自己做菜,每人带一个,大家聚
在一处享用。新来的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找到学生会,就会得到尽可能的帮助。比如有一
次,一位来自上海的学生刚到美国半年,就得知,他在上海的3岁女儿不幸患上了白血病
,治疗需要很多钱。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学生会,中国学生会负责人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募
捐活动。还帮助他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份业余工作,让他有一些收入。
“9·11”事件后,美国加强了对外籍人进入美国的控制。美国2001年通过的联邦安
全法要求所有大学采用新的电脑登记系统,没有登记的外国学生将面临严格的审查,之后
才能延长签证。在此期间,许多中国留学生因他们的名字没有正式登记而得不到签证,有
的甚至面临失去奖学金或中断学业的危险。在这严峻时刻,美国最活跃的中国学生组织—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纽约学联,与其他学校学生组织华人团体共同成立
“全美中国学生学者签证安全检查促进委员会”,在全美范围关注这个问题。纽约学联于
2003年3月10日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反映了这个问题。学生组织联合大家集体签名并把美
国各校滞留未归的同学的名字、校名和滞留时间、拒签地点,都刊登出来,上书美国官方
,希望重视并解决。后来,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领事司司长马拉·哈蒂就中国留学生
、学者返美签证受阻问题亲自致函纽约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总主席。在信中美助理国
务卿对中国学生、学者的签证问题表示关注,并且就中国留学生、学者返美签证问题作出
承诺:“把签证审核及安检控制在30天以内。”
在2003年春季中国抗击“非典”时期,美国留学生组织还举行了大规模的捐款活动,
并购买了口罩等物资,寄回祖国,表达了海外学子对祖国人民的热忱关注。
全法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海外留学生组织是留学人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帮助、增进联系和友谊的学生组织。
法国最大的留学生组织是“全法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成立于1986年底。按留学生分布
和活动情况,全法学联在首都巴黎设立两个分会,在其他留学生聚集的城市设有43个分会
。
此外,已经取得一定专业成就、在法国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老留学人员还成立有专业协
会。目前在法国较为活跃的有全法科技工作者协会(由教授和研究员组成)、工程师协会、
法律经济协会、生物医学会、农学会等。专业协会以学术交流为主,通过讲座、研讨会等
形式进行中国学者间的横向交流和与法国同行间的纵向交流。
据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白章德参赞介绍,学联和专业协会是教育处联系留学生和旅
法学者的纽带,双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学联国庆节、春节等节日组织的联谊活动和
讲座等学术活动都得到教育处的大力支持。教育处组织的西部扶贫计划和留学人才招聘活
动等也得到了学联组织的通力合作。
教育处给学联提出的目标是:“代表学人、激励学人、服务学人”希望他们走在学生
前列,做出榜样,鼓励留学生们积极向上。学联每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学联干部都是业
务能力强、热心留学生事业的学生。他们不计报酬、义务服务,对所负责的工作认真投入
,在学联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每年的学联大会是学联骨干交流工作经验的好机会,学生们在自我教育中提高很快。
通过安排和组织留学生开展有声有色的学联活动,学生干部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自己的
组织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联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新学年到来前,学联为初来乍到的新生着想,主动给他们办讲座,指导新生如何办理
居留证、医疗保险和学校注册,如何找住房,选择交通工具,给他们解答一些具体问题。
外地的留学生还可以从当地学联拿到表格,通过学联组织在教育处注册登记。
这些都使新来的学生感受到温暖,帮助他们很快度过来法最初的不适应期。
平时,学联组织大家外出游览、看电影。学生临近毕业时举办讲座,请拿到学位的学
生讲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医学会会员利用自己的专长搞义诊,为留学生服务。工程师
协会的人员每年都到国内西部讲学,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法律经济协会为国内法律界
与法国同行的交流牵线搭桥,促成双方的有益合作。
学联设立有自己的网站,由一些热心的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主持,内容丰富,深得留学
人员的喜爱,网站的日点击率已经达到近万次。教育处和学联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在网上发
布,吸引留学人员参加。留学生在法国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站咨询得到解答。全法学
联还通过自己的杂志《巴黎学人》宣传和扩大影响,为留学人员服务的同时,也给他们提
供一个发表言论和见解的阵地。全法学联在使馆教育处设立一间办公室,每周六3点到5点
半由学联干部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的学生。
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学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曾有
一个中国留学生出了车祸,由于距离遥远,教育处委托当地学联处理此事。学联的学生干
部四处奔走,与警方联系取证、进行法律咨询、请律师并照顾出事学生,使事故得到了及
时、妥善的解决。
有个留学生来到法国后辗转了几个地方,和国内家人失去了联系,焦急万分的家人向
教育处求援。教育处利用各种线索协助查找,发现该学生有可能在西南部城市图卢兹。于
是,教育处通知了该市的学联组织。学联发动学生到各个有中国留学生的学校去查找,很
快与这个留学生取得了联系,有关情况反馈国内后,这个学生的家人安下心来,非常感激
教育处和学联的同学的协助。
白参赞介绍说,学联为留学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团结留学人员,感人的事
例不胜枚举,起到了教育处的助手作用。他同时强调,留学生要自立自强,利用出国留学
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自理和独立的能力,生活和学习都要积极向上。如果遇到解决不了
的困难,要及时和学联及教育处联系,他们愿意向每个留学人员伸出援助之手。
全英学者学生联谊会
英国生活着10万左右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而全英学联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国游子心目
中的家。
全英学者学生联谊会是由70多个地方学联组成的,英国大部分大学中都有全英学联的
分部。作为一个群众团体,全英学联的宗旨是维护当地中国学生学者的利益,为成员服务
,并努力促成成员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及当地政府、大学组织和华人团体的交流和合
作。
只要登陆全英学联的网站,留学生便能与学联取得联系,并通过网络加入学联。学联
的网站上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信息,你既能读到“清华紫光斥资5000万元冒险杀入国内PC市
场”和“摩托罗拉要在中国造彩电”这样的新闻资讯,也能找到关于在英生活、通信、交
通、保健、旅游、移民、就业等各种方面的信息。总之,不论是初来乍到者,还是在英生
活过一段时间的留学生只要点击学联的网站就能获取各种资讯。
全英学联是一个实在的组织,日常工作由各分部独立进行。全英学联主席洪天阳介绍
说,各地方学联的活动基本上都包括迎接新生、联欢晚会和郊游购物等活动。但是,每个
学联又会结合本身的特色,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曼城学联邀请在当地学习的前“中国
足球先生”宿茂臻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联里的足球爱好者到公园进行体能和球技的训练,
还定期组织足球比赛。诺丁汉大学中国学者云集,学联每年都要举办开放式的学术交流会
议,无论是研究流体力学的、还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凡是有所建树的学人都可以在会议上
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济济一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乐融融。2003年,伯明翰大学
学联与深圳政府取得联系,介绍深圳高交会的信息,在学者和国内的发展项目之间搭建桥
梁。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联则定期向会员宣传国家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各种政策,为志向回
国效力的学人提供各种资讯。
学联不仅组织各类活动,更重要的是为学联成员的日常生活服务。帝国理工大学的中
国学联同附近的中餐馆建立联系,为留学生争取到了就餐打折卡。生活在剑桥镇的华侨李
炳南先生自1997年开始,就为剑桥中国学联无偿捐出了一间活动室,作为固定的学联文化
中心,为会员开放,收藏有中文杂志,音像制品,多种棋具,并有电视、音响和录象、DV
D播放设备。
在危急时刻,学联会立刻向学子伸出援助之手。去年9月底,剑桥学联的一位会员不
幸车祸遇难,新成立的学联和上届学联一起,迅速做出反应,紧急募捐千余英镑,并协助
料理了后事。今年7月,该学联另一位会员因车祸受伤,学联委员闻讯后当即赶往医院看
望,并募集钱物百余英镑,在关键时刻送去了温暖和帮助。这位会员伤势痊愈后说,是学
联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剑桥大学学联的建立早于全英学联,也可能是地方学联中建立最早的,目前已经是第
20届。20年的经验使其成为全英学联各分部中的佼佼者。今年,学联执行委员会成员间通
过内部电子邮件及时交流信息,通过网站和会员电子邮件发布学联的信息,不定期出版的
学联通讯记录了学联重大活动。同时,还建立了会员电子邮件档案以供查寻。学联秘书处
和网络部对求助信件尽可能给与答复。
从2003年夏天开始,学联组织了4次“中国论坛”,分别以“英国小说”和“诸子百
家”等为主题,汇聚了诸多在英学者,各抒己见。从7月到9月的学术节则串联了10场自然
科学系列学术报告,讲座者既有访问学者,在读博士生,又有在剑桥的资深学者和教授。
目前,该学联还计划成立专业学术委员会,今后每年都举行年会。
剑桥学联同剑桥中文学校建立联系,介绍在剑桥学习生活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将自己
的子女送到学校进修中文,让这些身处异乡的中国孩子继续学习祖国的文化。《剑河风》
是剑桥学联创办的剑桥中国学人自己的中文杂志,旨在发扬剑桥由徐志摩、萧乾、叶君健
等著名文学家开创的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展示当代剑桥中国学人的风采与才识。学子既
可在这块论坛上抒发生活感受,又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
就像剑桥学联前主席董华所说,无论何时,学联都尽最大的努力为会员服务,让会员
有“家”的感觉。全英各地的70多个中国学联组织都在尽自己所能,为所有在英的中国学
子排忧解难。
加拿大的中国同学会、校友会
在加拿大各大学,十分活跃的中国学生组织往往是以同学会、校友会的形式出现。比
如渥太华大学的清华大学校友会和卡尔顿大学的中国同学会等。前者甚至还有自己的网站
:coming from China,进行联络十分方便。
这些中国学生组织都是自发的,其主要任务一是向中国同学提供帮助,二是沟通同学
之间以及中国同学与当地社会之间的往来,例如向学生提供移民、找工作等方面的信息等
。当然,这些服务都是业余的、无偿的。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化国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每到节日,中国留学生联谊会或同学
会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party”,或组织同学参加当地多元文化活动,如龙舟赛和沙滩
排球比赛等,还有的组织中国特色的文艺演出,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参与。
中国同学会还同使馆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进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由于有了
及时的联络,在留学生出了车祸、生病或遇到什么危难情况时,使馆常常都能及时伸出援
手进行必要的救助。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大陆一些地方“非典”疫情比较严重时,中国留
学生还自发组织义演和捐款,帮助祖国人民战胜灾难。一些中国学者还组织了专门的研讨
会,献言献计,商讨对策。
现在,民间海外留学生组织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凡是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地方
,就有自己的组织活动,师哥师姐一批批毕业,又迎来一批批师弟师妹,有困难,找组织
,成为许多单枪匹马的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打拼时的精神支柱。
作者:
加菲熊
时间:
2004-4-18 05:16:06
标题:
到美国,才知什么叫拼搏
发信人: gargg (ds), 信区: Gowest
标 题: 到美国,才知什么叫拼搏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Mar 5 22:56:55 2004) WWW-POST
到美国,才知什么叫拼搏
一个学舞蹈的女孩子在20岁那年只身一人踏上了美利坚国土,数理化仅是初中水平的
她凭着顽强的意志用四年时间读完了美国休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编程课程,并两次获得休斯
顿大学为优等生颁发的优秀荣誉奖章,这是该大学的最高荣誉,获得该奖章的学生必须每
门功课都是A再由学校评选出来,每年只有五个名额,而赵箐是获此奖章唯一的华人。
考上艺校的我看不清自己的前途
1985年,我从报名的6000多名考生中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以不俗的成绩考进了市艺校
的舞蹈班。既然费了那么大的劲才考上舞蹈学校,总想干出点名堂,而且刚进校时,我还
排名第二,是班上的重点培养对象。可是临到最后一年,身体有些微微发胖的我受到老师
的轻视和同学的排挤。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困惑。
一次,学校组织与美国四方舞团联欢演出,演出之后,老外激动地握住我们的手说了
一大堆英语,而我们个个除了傻傻地笑之外一句也听不懂,当时我的心情极度悲哀。
此事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决心自学英语,从最简单的A、B、C开始学起。
那时,上舞蹈课非常辛苦,下课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抓紧时间休息,只有我拎着书包
在文化课教室中夜读,每学一课,我的心里会觉得充实了许多,踏实了许多。但我的行为
受到一些同学的冷嘲热讽,在她们眼里,我成了“另类一族”。可我不管那么多,我一定
要学好英语。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市歌舞团,平时团里的演出都在晚上,上午的基训课我常常旷课,
反正我已是配角中的配角了,上台就是往角落里一站,难得舞两下。于是,我把寄托全放
在学英语上了,白天干脆报一外院英语强化班。一年后,我辞了职。
由于我面容气质出众,不久就应聘到西安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前台,我如此选择是为了
更快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半年后,由于我出色的口语,被特聘为酒店的翻译。
我以为自己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谁知命运让我遇到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改变了我的
一生。
捡来的生命奇遇
一天黄昏,我在大雁塔下面“捡到”一个和旅行团失散了的美国老太太,老太太急得
满脸是汗,却没人听懂她要说什么,当时的西北并不开化,懂英语的人很少。于是我上前
问她:“may I help you?”她一听见我说话,立即转过头来像遇见了救星似地抓住我。
我问清了她所住的宾馆后,决定送她回去。一路上我们闲聊起来。到了宾馆后,她坚
持让我写下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她说她非常喜欢我,她决定不跟团回北京了,想去敦煌走
走,问我是否愿意用三天的时间做她的私人导游。
一趟旅游下来,我才知道这位老太太竟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校长。在旅途中,她劝
我去外国上学继续深造,她说会帮助我。
本来我也有过出国深造的念头,可是我一没海外关系,二没经济基础,出国对我来说
似乎成了水中月。现在,命运却让我结识了AMANDA夫人,这位热衷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好心
人临走前留给我学校的地址和电话,她说申请学校的事由她来办,其它的包括通过TEL考
试和国内手续要靠你自己了。本来,我以为她只是随便说说的,没想到一个月后果真收到
她从美国寄来的学校资料和申请表格,这时,我感到机会向我走来了。
我辞去了酒店的工作,报名参加了外语学院TEL强化班。
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我竟奇迹般地通过了TEL考试。
我开始办理出国手续,申请护照遭到两次拒签。这时幸而AMANDA夫人为我寄来了美国
学校全额奖学金的担保证明。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来之不易的签证。人生就
是这样,在你不经意时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
我以为自己已经走向成功的大门,谁知,更艰苦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差点上不了美国的大学
飞机经过十几个小时飞行终于准时到达加州机场。我拖着沉重的行李在偌大的机场孤
零零地不知所措时,银发雍容的AMANDA太太走到了我的面前,AMANDA太太微笑地对我说:
“小姑娘,来到这里后的一切要靠你自己了,加油吧。”说完就将我交给了另一位老师转
身走了。
我来美国申请的是教育学专业,在美国的大学里,头两年都要上基础课,基础课包括
英文写作、高数、历史、地理等,这是我在中国从未接触过的。本以为满口流利英语的我
在语言不上会存在太大障碍,可谁知一上课我就傻眼了,教师的英语说得非常快,且大都
是用学堂用语,和日常口语有很大差别。我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
一天上英文写作课,老师将上堂课考试的卷子发下来,每位同学的卷子上都有分数,
唯独我的没有。我正纳闷,老师Mr.Lida说道:“ANGELA,下课后,你来一下我的办公室
。”
下课后我带着不安的心情来到Mr.Lida办公室,Mr.Lida亲切地说:“ANGELA,我知道
你刚从中国来,相信你的英语口语能力是不错的,但是英语写作不同于日常会话。”说着
,她指着我写的作文:“你的这篇作文,我不明白你要写什么,我想,你对英语写作的语
法还很生疏,所以我有个建议。”老师顿了顿:“你是否可以考虑先去预科班。”
我的手一滑,险些从桌子旁溜下去,我坐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说:“Mr.Lida,能
不能给我点时间,我一定会很努力学习的。”
“可是,你的程度在这里,同学们在这。”Mr.Lida用手势比划了我和同学们间的差
距。
我的泪水在眼中打着转险些就掉下来,我近乎哀求道:“我会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同学
们,请您让我留在班里,求您了。”
Mr.Lida沉默了一会儿才缓慢地说:“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希望你在三个月后能留在
班上。”
我松了口气,用百分之二百的真诚说了声:“谢谢!”。
接下来的日子非常艰苦。我从书店买来一大堆中学的教材从头自学。白天上课,我总
是带着录音机把教师讲的课全部录下来,每晚,我将录音翻来覆去地听,直到后半夜才算
弄懂老师讲的内容,之后我还要自学中学课程,通常都是两三时才睡,第二天早上6时又
会爬起来看书。一到周末,同学们都会结伴出去玩,而我却把自己埋在书海里,没办法,
谁让我基础那么差呢!
三个月下来,我的体重速减5公斤多。当Mr.Lida满意地在我的作文上打上80分的时候
,我知道瘦的这5公斤值了。
在中餐馆打工,泪往肚里流
转眼到了寒假,同学们大部分开始计划归家的日程,而我却抱来大叠报纸开始找工作
。
我不能再伸手向父母要钱了,我的出国几乎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积蓄。所以在这个假期
,我一定要挣够下学期的费用。
在美国,即使是一般的小公司也很难会聘用像我们这样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黑
户”留学生,这是我出国前没有预料到的。打了几十家电话才有一家在唐人街的中餐馆同
意面试我。
中餐馆的老板是广东人,他用英文和中文问了我近半小时的问题后,同意聘用我做侍
应生。
想想当初在西安的时候,我连做五星级酒店前台都感觉委屈,而现在美国却只能做一
名端盘子的侍应生,心里像堵了块石头真想大哭一场,但我没有哭,只是微笑地告诉老板
我接受这份工作。
我的假期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这份工作是按钟点算的,干得越长收入越多。所以,我
平均每天都力争干足16个小时。
想当初百般磨难才来到美国,可来到这里又怎么样呢,反而成了社会底层的人。满腔
热情在现实面前变得如此脆弱。越想越伤心,我不禁肆无忌惮哭出了声音,我下意识地将
手伸进满是花边的围裙口袋里抓出一把花花绿绿的零钞。这是我一天下来的小费,我抹着
眼泪将它们一一叠齐,还真不少,有三十几美金呢,再加上一天的工钱,今天我可赚了五
十多美金,哗!心头掠过一丝喜悦,“你就是为这几十美金来美国的吗?”一个声音突然
从心底窜了出来,我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下。是啊,我怎能甘心在这里工作,我还年轻,我
还有很多的希望,只要我不放弃对学业的追求,我就一定能体面地坐在对面的休斯顿豪华
的大厦中办公,而不是在这里做社会最底层的人。这么一想,立即感到有一种力量从心底
升起,今天的辛苦是为了明天,我深吸了一口气抹干了眼泪,挺直肩膀走了出去。
我将面对一次新的挑战
开学后,我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不过我仍然利用晚上6时到9时到餐馆打工,9时
回宿舍后又继续看书到三四点才睡。
长期的疲劳战使体质本来就很差的我得了重感冒,一个多月了还没好,我只好拖着头
重脚轻的身体挣扎着来到校医疗室。校医对我做了简单的检查后劝我,最好到医院好好检
查一下。可我知道医院的费用非常昂贵,我笑着对校医说没什么大事不用去医院,只是请
求校医给我打吊针。校医无奈地摇摇头。
一天下午正在上英语语法课,我只觉得黑板上的字越来越模糊,我昏昏沉沉地趴在桌
子上,一会儿就没了知觉。
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看到我醒来后,站在我周围的几个同学
高兴地欢呼道:“上帝保佑你。你已经昏迷了两天。”
原来我得了急性肺炎,两天来一直高烧不退处于半昏迷状。
我在医院住了近一个月,快出院的时候,医生再三叮嘱我不要疏忽自己的身体。
进入第二学年,我的学习不再那么吃力了,有几科成绩已由原来的C提到了A的水平,
本以为总算能松口气了,谁知RAMON的一句话又让我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追赶自己。
我和RAMON是在一次华人联谊会上认识的。RAMON是休斯顿大学计算机系三年级的学生
,母亲是新加坡人,父亲是美国人,RAMON从小在美国长大,早已成为地道的美国人。RAM
ON常打电话到学校和我聊天,渐渐地,我们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你不介意我问你一个问题吧?”一天,RAMON在电话中颇为正式地问我。得到我的
默许后,他说:“你为什么选学教育学?这种专业学出来很难找工作,尤其像你这样的外
国人,没有一门实在的技术,你很难在美国发展。”
改专业的问题的确是我从未考虑过的。近一年来的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令我焦头烂额,
加上对美国社会的不了解,我似乎别无选择。而RAMON的一句话如石破天惊,不得不引起
我慎重的思考。
经过一个月的权衡,再三地考虑,我决定改学计算机专业。与此同时,在RAMON的支
持和帮助下,我告别了AMANDA夫人,从密西比大学转到了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大学就
读。
我将面对人生又一次新的挑战,我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改学计算机专业后的头一年非常吃力和辛苦,但通
过不懈的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从第三学年开始,我的成绩走到全
班同学的前面,并两次获得了大学颁发的荣誉奖章。
丢掉了依赖男人生存的幻想
大三下半学期,我和RAMON住在了一起。每天早上,我们一起去学校学习,到下午4时
左右才到他的车子那碰面一起去吃晚饭,6时至晚上10时我仍去一些快餐厅打工,而RAMON
就先回家了。
我和RAMON在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尽管我们的经济状况差距甚远。一开始,我总会有
些心理不平衡,每当夜晚,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这个健壮的男孩正坐在地毯上
津津有味看着电视时,我就委屈地想掉泪。有些时候,我会无缘无故发他的脾气,他总是
迷茫地睁着大眼睛看着我。后来,当他终于弄明白为什么我总为一点小事发脾气的原因时
,便诧异地问我:“我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看法,而且都有各自
的工作和学习,各自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去奋斗,这跟爱是两回事。为什么你会认为我的
行为是表示我不爱你呢?”
这就是我见到的美国社会的两性关系,两人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互不相欠,少了中
国人的依附,却多了个人的空间和自由。后来我认识了从台湾来的AMAY,她对我讲述了她
的遭遇后,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独立对个人生活的深远影响。
AMAY是三年前到的美国,学的是大众传媒专业,在大二那年她认识了POLU,一个地道
的美国人。AMAY为了尽快摆脱生活的压力,很快投向POLU的怀抱。渐渐地,AMAY无心向学
,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POLU身上,最后干脆不再去学校了。
两人同居了一年后,常足不出户的AMAY与事业蒸蒸日上的POLU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生
活变得平淡而毫无激情。终于有一天,POLU向AMAY提出了分手,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
爱AMAY了。一年来由于AMAY的不独立使POLU厌倦了她,AMAY没有了爱情也没有了学业。
认识AMAY的时候,她又回到了学校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她对我说:“女人还是独立好
。”
AMAY的故事使我丢掉了依赖男人而生存的幻想,在美国生存,只有靠自己才是最实际
的。
1998年7月,赵箐获取了休斯顿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位。当然,她今后还要不断面对
压力和挑战,但她已获得了足够的信心。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