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社工在读生开楼分享This American Life每期内容(1/22更新How I Got Into College) [打印本页] 作者: 冬菇猫 时间: 2016-1-4 10:32:47 标题: 社工在读生开楼分享This American Life每期内容(1/22更新How I Got Into College)
本帖最后由 冬菇猫 于 2016-1-22 21:53 编辑
This American Life是美国NPR旗下最热门的Podcast节目,Ira Glass主持,每期都有几个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涉及政治、公共政策、教育、生活、心理、环保等等。每周有1个小时,目前已经有500多期了。网站在此:http://www.thisamericanlife.org/
简要介绍自己和开楼的目的:楼主目前是华大(西雅图)的社工研一学生,之前做了三年多留学培训师(可以问申请问题,但很可能没时间答。。),半个LGBT活动家(写书中。。),未来目标是成为Psychiatrist,在美国读了一个quarter期间,听了不少This American Life,觉得对于提高英语口语、听力,以及增加写作业时的灵感和话题都非常有帮助。对于美帝即将和在读人文社科的学生来说,我认为TAL是非常好的听力材料。我在第一个quarter中,TAL还被老师作为过课前材料。楼主自己之前默默在豆瓣小组连载过这个题目,但是读者略少,这次在寄托建楼,一方面真心觉得对大家准备美帝学习很有帮助,二也是想认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推荐听过的节目。
Act ONE
讲述90年代日本爆红真人秀《進ぬ!電波少年》的一个故事。这个真人秀会把人放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一项特别大的生存挑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Nasubi。
早期参加这个节目的日本喜剧演员Nasubi,在通过甄选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带到了一个房间,并且脱光了衣服,被关在房间里面,旁边放着一大堆杂志,表示说要赢得1百万日币(1万美金)的Sweepstakes(奖券)和用来写给杂志社的明信片。还给了他一个摄影机拍摄视频。然而他不知道自己全程被录像了。他的小弟弟处被打了一个茄子马赛克。
他时而有米饭吃,时而只能吃狗粮(因为只赢了狗粮,他吃了6星期的狗粮)。他从来也没有赢得过衣服。后来赢得了一些玩具,就开始跟玩具说话。后来他终于花了一年赢得1百万日币的奖券,然而又被带到韩国去,要赢得回去的钱。在他的强烈抗议后,他还是从了。。最终这个可怜的家伙完成了任务,被带到东京的摄影棚。摄影棚被打造成和房间完全一样的样子,然后墙面突然坍塌了,把茄子君吓了一跳,他面对了一大群观众对他说“恭喜”,被说“お邪魔します”。
这个节目因为茄子君的可怜样非常搞笑而爆红,收视率很高,有1千6百万收视率,是权利的游戏的两倍以上。很多人又同情他,又觉得很搞笑。他在这段时间写的日记也成为了畅销书。
他被记者问到,房间门没有锁,为什么你不逃?
他说,这就是日本人的精神。不论事情难还是简单,你都会忍受下来,别人要求的事你就会遵照意思做完。
"the Japanese spirit," which is just that you sort of stick through. You endure things. When you're given something, whether it's easy or whether it's hard, you just really do. You're obliged to follow it through.
Act One
讲述者说的是自己的外婆——一个90岁的老太太Vickie,半聋的意大利移民,言论中总能透出racism(种族主义)的人,住在疗养院(nursing home)里认识了自己的男朋友Frank——一个62岁的已瞎的,只剩半条腿的黑人。
他外婆本来是个很鄙视(despise)男人的人,因为她在很早以前意外发现外公出轨,并要求离婚,但外公就是不愿意承认他having an affair(有外遇),最后外婆没有钱离婚后独自搬出去养大四个孩子,因而后来他们还住在一起(但外婆已经和他在不同房间住了多年,以至于她孙子,也就是这个讲故事的人一直以为他外公是个房客lol)。最后她把外公赶出去了,后来外公死于心脏病,但她听到也完全没有伤心(no emotion)。曾经有两个男人,非常努力地追求过他外婆(court her),但是他外婆已经没有对男人的信任了。
后来她进了养老院,变成了一个特别封闭的人,整天呆在房间里,不喜欢和周围的人交流。直到她遇到了Frank,她发现Frank是个盲人,她很想帮助他,然后Frank就让她帮忙。后来她知道Frank之前也有一个心碎的婚姻。但他们现在觉得互相在一起很快乐~现在他们结婚了。Its a huge transformation.
Act Two
讲述一个阿富汗难民M,因为在国内受到暴力和迫害(persecution)威胁,寻求庇护,搬到了美国。这样的人需要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改变,于是有一个组织叫Freedom House,教他们如何在美国生活。这个故事讲的是这个组织的志愿者会带领他们一起去坐公车,于是主持人Ira Glass这次和M一起去学坐公车。对于这个大学毕业,之前在做humanitarian relief(人道主义救援)的人来说,学习下车前拉绳子(pull the cord)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让她一个人在美国这个新地方生存却是非常难的,她有三个孩子,但她不能回国。她也没有工作,每天在家闲呆着。这样政治庇护过来的难民,美国目前有6000万人。
Act Three
讲述一个犯人Rich,过去30年28次因为arsons(纵火)被抓,明年有机会被释放。他加入了一个叫Toastmasters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帮助监狱里的犯人学习演讲,或者怎么去面试,等等。他平时和人沟通会觉得非常不安,甚至觉得呼吸困难。后来他参加这个俱乐部,用几周时间准备了一个公开演讲的幽默故事。最后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Act Four
讲述一个男生向家长出柜,结果后来发现她妈妈其实也是同性恋的故事。他说,因为这件事,发现原来家长也不是“墙上的壁画”,而是会有变化,有自己想法的人。最后是个好结局。作者: 冬菇猫 时间: 2016-1-4 10:36:13
本帖最后由 冬菇猫 于 2016-1-4 10:44 编辑
|575| Poetry of Propaganda
这一集讲述的是“如诗的宣传”。内容就是很有点妙了。
开头就讲了他们的记者坐飞机去Mexico的时候,发现那些飞机上杂志广告把墨西哥的犯罪毒品温床(hotbed)如Vera Cruz美化成了快乐农庄,加利福利亚一样美好的地方。但因为这样的地方本来就恶贯满盈,使得这样的政府宣传变成了一个joke。这个记者进一步和Ira Glass开始探讨为啥会这样宣传,记者觉得这个甚至都不是为了招徕游客的,Ira说那可能是为了给那些商人和本地人看看,嘿,一切都很好都在掌控中吧。结果记者说,可能 it's a way for the politicians to signal to their bosses。当地做这个宣传,就是为了向上级表示,我们把这边的问题都掩盖得很好,人民都不惹麻烦,一切无恙。有木有一点耳熟?!你看其实外国人也玩这套。
后来记者又开始谈,他其实还去过古巴,和墨西哥一比,政府宣传都有些 subtle meanings contained inside government messages,但这微妙的差别(nuance)你要是明白人才听得懂。我听到这里已经忍不住呵呵呵了。然后记者又说,在这里同样的信息,有人看得出第一层意思,有人看出第二层意思,有人看得出最深层的意思,这个意思可能和第一层意思是完全相反地。这里有个叫Granma,是古巴主要的政府喉舌(main state organ),有人通过微妙的语言能看出国家关系是否与美国回暖了,即使表面看上去好像是恶化了。
后来宣传逼格做得更高了,开始搞圣诞campaign。政府花起钱来果然是大手笔……主题就是这些FARC游击成员想在圣诞节回家。有点劝人过年回家打亲情牌家停牌的意思。于是他们做了Christmas light的活动,他们把丛林里的大树(75 feet high)上挂满了蓝色彩灯(whitish blue lights)。第二年变本加厉,找居民们写了很多话,收集了一些小玩意,塞在透明的球里,再把无数这些亮闪闪的球摆在湖面,整个湖就跟银河一般,而且游击队员也看的到里面的东西。
再后来怕这些队员没脸回家,又请了一些前队员的母亲,拿着孩子小时候的照片讲自己对孩子的感情(Mother's Voice)。口号是: "Before you were a guerrilla, you were my child." 最后还说了个浪漫的爱情故事:FARC里面不允许谈恋爱,所以两个相爱的队员被迫分开了。找到爱情的女孩觉得因此待在FARC没有意义,就退出了。偶然知道消息的男孩,因此也逃出了FARC,和女孩在一起了。
讲的是三藩市的一个家庭,爸爸去女儿的公立小学看她参加的一个after school program,是一个音乐剧的排演。结果这个爸爸意外发现剧情是讲三藩市的邪恶IT公司老板会晤一个贪腐的三藩市市长。他们正在酝酿一个project,是为了掩盖三藩日益严重地贫富差距的。然后这个爹强调了一下,自己女儿在里面演一个小角色,她才六岁,刚幼儿园毕业。
这个项目是Children's After School Arts这个NGO搞的,虽然这个爹明白他们的好心,但他又很担心这样的剧目让年幼的孩子担心。这个剧还出现了如Summer of Love,Google bus,FOMO(fear of missing out,字面意思是担心错失良机,这边尤其指的是三藩太多social media event,所以会有FOMO的情绪)。整个剧空前地“早熟”,还有各色人等饰演活动家的。
讲了EPA(美国环境保护局)推广了一个新的rule,是为了阻止水污染的,并在社交媒体上说,如果你们支持这个rule,就转发这条tweet。但这条tweet里面因为两个单词的使用而“不小心”成为了一个EPA宣传。EPA的这条是“I support EPA's efforts for clean water”。转发的人大多考虑的是“I support efforts for clean water”,然而因为遣词造句,这些人免费成了EPA机构的宣传工具。
Act Four. Party On!
Ira在片头第一个就说这次会讲到中国,然而别有用心地放了压轴,哈哈。这次讲的是89某事之后,中国Gov威信受到重创,因此政府想出新的宣传模式来增加控制,这个新花招用美国记者的话来说就是:“勿忘国耻”。【说来也是巧,我近来正好在本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勿忘国耻的中文书,还嘲笑美国图书馆来着,以为他们无意中进了一本“宣传册”,听完这期节目,想来大概是有目的地购买了!】后面的剧情中国人都再熟悉不过了,政府开始拿百年侵略史大做文章,课本上相关内容人人都要学,日本人做的坏事谁都不能忘,东亚病夫的屈辱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为国富强我们要努力,要为中华崛起读书,烈士的牺牲之崇高我们要学习(不管是不是真死了),春游秋游免不了要去红色教育基地……他们提到了1991年开始推行一本课本叫做The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Patriotic Education,一共有335页中国屈辱史,其实我还真的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书。为此TAL记者也特意采访了一个曾在Duke读书的中国高材生,面对记者的求证,这个女生滔滔不绝地讲出了我们都异常熟悉的内容……美国人还不忘给我吐个大槽,说中国本来想搞个“国耻日”(英文听起来也羞羞的,叫National Humiliation Day。。。),结果争论了半天,说是918好呢(日军入侵),还是9月7好呢(英军入侵),还是6月呢(我怀疑他们其实想指的是5月31日的五卅惨案),最后争论不休没定下来。
结尾我摘录一下transcript,是这么说的:In 2008, when the Olympics were coming to Beijing, there were demonstrations in China again-- lots of young people, like there were a lot of young people at Tiananmen.
But in 2008, what the demonstrators were outraged about was foreigners-- foreigners criticizing China in the run up to the Olympics. These protests were in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ct1,讲述了一个因为疾病有四个月没有分泌睾丸素的男人,世界是变得如何得incredible的。简要说,这个人就是变成了一个complete dispassionate和objective的人,看什么都觉得"That is beautiful."
Act2,最喜欢的故事,坦白说听的时候觉得人生观被颠覆了。。先是stunned,然后只能sigh。讲述名校Bryan Marr的一个非常hip和popular的dyke(lesbian),butch,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给自己注射了超过男性平均水准的睾丸素,然后世界就变了。。TA除了生理上的appearance变成了男性,思考模式也变成了男性,非常erotic,走在大街上看到美女就忍不住性冲动(libido),看到Xerox machine(复印机)和convertible(敞篷车)都觉得drive me crazy。 他不得不重新学着与女性沟通的方式,还很忧伤地觉得自己已经不cool了,没法自在与女性交朋友。(想下辈子做男人的T你们慎重)而且由于自己变性了,找工作的时候不能说自己是Bryan Marr毕业的,只好委屈自己说隔壁Haverford毕业的,同事们都不知道自己其实以前是女的,觉得自己不再fascinating,笑死了。唯一觉得开心的是,别人开始叫他sir了。他说,现在他变得既懂女人也懂男人,如果开个网上专栏"Ask a Guy Who Used to Be a Girl." 一定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故事要听才知道有多有趣。
Act3,TAL的工作人员都来测睾丸素指标,用spit(saliva)来测,结果一个做过演员的基佬和一个很pushy很bossy的女人最高,表示指标最低的人很不高兴。“What scientific studies can tell us is that in general, more testosterone does not mean you're a more successful person. In fact, blue-collar workers tend to have more testosterone than white collar workers, and unemployed men have more than either group. Actors and trial lawyers, people who basically go onstage in one way or another, tend to have very high testosterone levels.Higher testosterone correlates with baldness and with bigger muscles. And researchers say that people with lots of testosterone have a wolfish smile. And people with less testosterone have a kinder smile, and they smile more often, as if to say, "Don't hurt me." Testosterone goes up when you score a victory at something. It goes down when you suffer a defeat. In one study of World Cup soccer fans watching a match on television, testosterone dropped in fans of the losing team and rose in the fans of the winning team.”
Act4,一个妈妈养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看上去很开朗能说,但儿子的少言寡语却让妈妈担忧。她一开始不能理解,想方设法了解儿子,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交流方式”。最让我动容的其实是这段:
-Mum:Is there anything about girls that you envy?
-Son:No, nothing, nothing.
-What about their, it seems, their ability to talk about how they feel about things easier?
-Sure, yeah.
-You envy that?
-I definitely envy that. 作者: 冬菇猫 时间: 2016-1-4 10:38:56
Act One提到的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个关于Tissue Box的故事,讲述一个穷人家孩子,妹妹和姐姐圣诞节收到了tissue box,妹妹看到这个ugly的盒子都快哭了,姐姐说这个盒子painted by trained monkeys。妹妹如何相信了十年,最后又了解到真相的。
后面提到:She had always been jealous of her sister, always wanted to be the big sister. But reading her sister's story that day made her realize how responsible her sister felt for her, and for their entire family, and how there were benefits to being the baby. It was good to learn all that.
“I changed my mind. Why? You and dad have to stay together forever. We will, I said. We love each other and always will. DJ sat up on the couch and looked me in the eye. I want you and Daddy to promise, to pinky promise, to seriously and forever promise, and no breaking your promise. You want us to get married then, I said. Yes. And there it was, my reward for a sleepless night. My son was giving me his blessing to marry. I'll tell Terry, I said. We'll see what Daddy says.”
“I think it would be a huge blow to his ego. It wouldn't change anything for me, as far as how I feel about him. He'd still be Bob, and he'd still be the man I love, and I'd still be in love with him. You have got to love him, man. It's either you love him or hate them. It's like he can be an arrogant son of a bitch. You live with the good and the bad. There's so much more to him than that, than that uncombed and unkempt hair, and the fact that he doesn't keep doctors' appointments, or make them, which makes me the nagging, bitching wife, but that's OK. It's part of the package.”
这期讲述的是关于老师管教(discipline)misbehaving kids的事情。但重点不在这些小孩是怎么捣乱的,而是这些老师是如何管教的。且,这些管教真的有用吗?
开头记者问了好几个老师,如果你要一个学生摘掉帽子,但是他不摘,你会怎么做?有的老师说即使打断上课也要跟这个学生理论(“Lets have a conversation");有的老师说若无其事地警告他会被扣分,然后继续上课;有的老师说如果她穿了clog(是美国一种木质的凉鞋或皮鞋),会拿鞋去敲(chuck)那个学生的头,她说她曾经也扔过好几双鞋,而学生们喜欢这样……记者说目前有19个州还是允许老师打学生的,而当问到这些人参加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时对他们discipline学生有帮助吗?他们都说没有。
Elizabeth Green出过一本关于培训教师的书(可能是这本:Building a Better Teacher: How Teaching Works and How to Teach It to Everyone ),她发现管教学生并不在培训的教学课程(curriculum)里面,而当问到这些老师如何学习管教学生的,他们通常都会给你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个学生,教了你很多。
这个妈妈后来写了篇文章登在当地一个讲育儿的blog上,名字叫"Is My Black Preschooler Just Another Statistic?"引来了很多共鸣。她发现黑人和拉丁裔的孩子特别容易被停学,而这个问题不只是停学这么简单,这里有一个问题,叫"the school-to-prison pipeline",意思是说,小时候这些有色人种的孩子更容易被学校过度处罚(excessive punishment),这些记录会一直跟着学生,也会导致后来更容易犯罪和进监狱。他们引用了德州的调查,83%的黑人学生都曾经被停过学。教育部也发布数据说,上preschool的学生只有18%是黑人,但是其中将近半数都至少被停学过一次。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受害者”之一,他进入了一个宪章学校读书,然后在他上学的第二天就被停学了——因为他大声喧哗庆祝自己数学考了满分。当时学校的口号是“no excuses, zero tolerance for misbehavior”,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行为端正。结果其实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待到毕业就离开学校了。
记者在采访中,正好看到校长在跟一个女老师聊怎么教导一个总是骂她 "Suck my dick" 的学生。后来女老师她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很为他们难过,为什么他们没办法控制自己说出这样的脏话。她说她never taken it personally 。一个男老师说自己大概听过上百次这样的话了吧,他不觉得这个是针对他的。然后这些老师会忍受很长时间听学生不停讲 "Suck my dick" ,然后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跟学生讨论、跟学生家长讨论,跟学生one-on-one聊,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这些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这些特别容易发怒的孩子能够表达自己。他们把这个变化(transformation)称为being Lyonized。当学校的这个副校长(assistant principal,一般是处理学校管理工作的)跟记者解释的时候,有个叫Nelson的学生,正好跟他们坐在一起,于是老师就说,六年级时这个Nelson会一直讲话打断课堂,一直扔东西,被老师赶出教室……Nelson听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局促(squirm)或不高兴(grimace),整个画面更像是一个有爱的家长在讲已经长大的孩子年幼时犯过的坏事。后来有个Dean(高中的dean和大学的不一样,是管理学生生活和纪律的,有点像教导主任的感觉,校长通常叫headmaster或principal) 回忆起六年级的Nelson也是颇有感触,因为他曾经也被Nelson“攻击”过,但经过努力,现在九年级的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他和Nelson已经可以互相亲昵地说“I love you”了。
这一期讲的是美国的网络暴民,或者说键盘侠(对我来说都差不多)。开头Ira Grass比了个例子,说咱们不讲那些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或Taylor Swift和Katy Perry粉丝的口水战,我们来说个大家都认同的东西——有天网上有个图片,是一个MIT教授创造的错视图片(optical illusion),图片是有两个灰色相同的盒子,一个在明亮的背景下看上去暗些,另一个在深色背景看上去亮些。这就是个事实。然后你拉下去(scroll down)看评论栏,人们还是找到耍性子的理由。有人回复说,what a load of SXXT,还有人说not the same Fuxxxx shade。后来有人开始提意见,有人说自己把这张图放在PS里去验证了,是一样的灰度。有人说,我还是觉得第二张灰度brighter to me,另一个人就开始说it's definitely brighter than you,然后就开始互相说stupid互相人身攻击了……
讲述的是This American Life节目组的年轻女播音员们(也是记者)经常收到邮件投诉说她们的声音让人无法忍受,让人想去自杀,让人觉得很annoying....原因是一个叫vocal fry的东西,意思是在讲话的过程中,有时会发出低低的颤音(节目里用的是creak),有让很很不适的感觉,想象标准美国人发音-pipeline,这个节目里拿这个词做例子后,我忍不住也觉得不自在了。。然而这个现象其实是单指年轻女性的声音的,虽然男性也会有vocal fry。这个词来源于2011长岛大学做的一项研究,说2/3的大学生都有这个现象,这个研究的报道一时特别火,还成为了Science近15年来最火的文章(还挺意外的)。
一个美国人吃饱了撑着的例子。讲的是美国有些野生动物保护区会有一些cam(摄像头),会连线到网上,供一些动物爱好者在网上看“直播”。这个故事里就讲了一种叫osprey的鸟,在一个保护区,它的鸟巢也被cam观测。有天鸟巢里鸟妈妈生了三只小宝宝,逐渐引起了网上的关注。但慢慢地,网友发现鸟妈妈的举止很“不正常”,她不是一个“好妈妈”,不给小鸟喂食,还攻击鸟宝宝,后来网友们就开始留言说这个不正常,要饲养员把鸟妈妈移开。饲养员不移,网友还开始骂饲养员“没人性”。最后饲养员去请教了野生动物专家,专家说,大自然并不是残忍,残忍意味着intent(意图),大自然是严酷的(harsh),不宽仁的(unforgiving),是随机的(random)。回来后饲养员在网站上发言说,“osprey是野生鸟,它们不是宠物,这也不是迪士尼动画片,平均50% to 60%的osprey是不能在第一年存活下来的。”后来其实三只鸟宝宝全存活下来了,但还是有评论说,“我们是人,我们有人性的同情。”其实我听完蛮想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