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Top10 Econ PhD的申请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3 13:06:16     标题: Top10 Econ PhD的申请总结

本帖最后由 rejections 于 2021-3-3 14:18 编辑

今年的econ phd申请季基本结束,作为经历过这轮史上最残酷的申请季的申请者,有几点要分享给要申请econ phd的人:1. 现在的申请机制就是拼关系。但是关系这种东西,你有,别人也有,而且甚至远超乎你的想象。而且现在全职RA遍地都是,大家的connection都不差。如果没有大佬(well-connected people at top school) 愿意倾尽全力帮助你,top10就不要申了,浪费申请费。
2. 如果你的profile“看上去”很强,比如推荐人都来自top, 请做好被low rank的学校reject的准备。因为他们不会把offer浪费在不愿意来的申请者身上。
3. top10-20的学校也有自己的选人标准。如果你只是推荐人名气大,其他地方又不是很突出(比如没有working paper, 在所在的项目里排名很平庸),请做好被这些学校reject的准备。他们的申请竞争也非常非常的激烈。60个选1个的概率。
4. 综合1-3点,请做好全聚德的准备。当然你也可以海投申请并且再做几年RA,请做好来年被全聚德的准备。


还没有想好要不要读econ phd的同学,请认真思考自己读econ phd的动机。我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 不想找工作,觉得读phd会相对轻松。 这个想法绝对错误,phd的压力非常的大。前两年繁重的课业压力,三篇论文才能毕业的要求, 比申请季还残酷100倍的job market, 会让你的头发掉光(绝不是开玩笑)。如果你只是由于惯性惰性 不想面对找工作的压力,请不要来读phd。因为你即将受到的压力会是你本科/硕士毕业找工作的几百倍不止。
2. 觉得自己GPA, TOEFL, GRE好,不申请个好学校浪费了。有这个想法的同学,请去申请工作导向的硕士,硕士更看重三维,而且你申请到的学校绝对比申phd的要好。另外,phd申请不看三维。
3. 看到学长/学姐申请上了top school, 有了名校光环,也想复制他们的路径。几年前有些学长/学姐通过交换或者暑期科研拿到了很好的推荐信,并且去了很好的program,看了这些成功人士的申请经验,某些同学也想跃跃欲试。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首先,申请是一年比一年激烈,激烈程度呈指数级上升,前几年的情况可能都并不适用于今年。其次,申请非常看运气,每年的招生委员会都不同,并且有着不同的偏好。去年能进的申请者,换个招生委员会组,可能就进不了。第三,申请phd非常的私人化。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你的实力全体先在推荐信的各种细节上,这些都是表面的profile体现不出来的。
4. 我考试能力好,能在跳板硕士拿第一,申请phd轻轻松松。so what?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考试能力强。如果你只是会考试,也请做好被全聚德的准备。
5. 我想学有所成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幼稚。
6. 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phd很适合我。也是个愚蠢的想法。第一,学术界你的一切都是要被别人评价的。虽然说别人是对你的research进行评价,但是负面的评价也会让你很伤自尊。举个例子,有个AP来某个top school展示自己的working paper,途中被批评得当场落泪。第二,如果你处理不好和导师或者合作者的关系,你会过的非常难受,甚至可能会有轻生的念头(again, 绝对不是开玩笑)。第三,学术界的政治斗争绝对不比业界的小,比如期刊的editor决定接受哪篇paper, 系里决定招哪个phd过来当AP, 甚至于系里决定招什么phd, 都有可能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非常的黑暗。
7. 我想当professor,过着受人尊敬并且体面的生活。AP职位的竞争不仅激烈,而且要考量诸多要素,比如种族,性别,系里的老师是否喜欢你之类各种你无法决定的因素。如果你是抱着当professor的想法来读phd,注定会失败。如果想过这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办法多的是,每一条道路都比当professor轻松,而且赚的钱也更多。
8. 我喜欢探索和研究,非常享受写model, 推model, 想idea, 处理数据,并且把文章写出来的感觉。你很适合读phd. 你会很享受phd的生活,哪怕在low rank school你也会自得其乐。对于这些同学,我给的建议是:广泛地申请,原则上只要是某所学校有你在领域的senior faculty, 你就应该申请。在找学术工作的时候,只要有senior faculty支持你,你在学术界就能找到一席之地,哪怕学校很差。


投机分子(定义:以申请到top school为最高目标的申请者)请不要来申请phd。请别来打乱申请的market了!现在中国人内部已经够卷了。如果你想通过申请到top program来证明你的成功,那完全没必要。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更轻松 钱更多的途径。而且如果你没有上述第8的motivation,把PhD的生活当成高考备战,你会非常难受。而且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你也是做不出什么好的东西的。即使你通过RA各种connection进了top 10的program,又能怎么样呢?你还是得用自己的独立工作来证明你自己。是lemon早晚都会有暴露的一天。到时候,因为你在top program, 人家还会在某个匿名论坛议论你,你的心理落差会让你更加的难受。 again, 投机分子请迟早离开申请phd的队伍。




欢迎评论区讨论,我会继续更新这个贴。

建议版主置顶。












作者: rock9I    时间: 2021-3-3 13:46:53

本帖最后由 rock9I 于 2021-3-3 14:00 编辑

说得太对了!
我补充一点:既享受推公式写论文,也享受这种类似于entrepreneur的自由方式。虽然我知道这不是完全的自由——比如都会去追热点,都不会去跟大佬的idea对着干,都会为了tenure而或多或少的追求数量——但还是比去很多公司上班要自由。是一种脑力劳动的自由。

作者: swl007007    时间: 2021-3-3 14:03:31

除了第五点不敢苟同以外其他完全同意。这个帖子应该每年都顶上来让大家看看。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3 14:03:58

rock9I 发表于 2021-3-3 13:46
说得太对了!
我补充一点:既享受推公式写论文,也享受这种类似于entrepreneur的自由方式。虽然我知道这不 ...

freelancer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3 14:04:01

rock9I 发表于 2021-3-3 13:46
说得太对了!
我补充一点:既享受推公式写论文,也享受这种类似于entrepreneur的自由方式。虽然我知道这不 ...

我同意你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相对自由(flexible)的生活方式才应该是申请phd的动机。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作者: alansuyalun    时间: 2021-3-3 14:10:19

现在感觉提top10的已经很不现实,除了top 3~4,其他top 20学校的median placement都是一样的屎 (e.g. UPenn)。所以如果喜欢做研究,还是找个感觉适合自己的学校。有就业需求的可以考虑选择个有名气的学校。
作者: rock9I    时间: 2021-3-3 14:10:29

本帖最后由 rock9I 于 2021-3-5 00:48 编辑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3 14:04
我同意你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相对自由(flexible)的生活方式才应该是申请phd的动机。其他的一切都是浮 ...

是的。但我还想说的是,也要评估自己的客观情况能不能在追求自己喜欢的学术生活的时候,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你自己不在乎等到30多岁才能开始挣钱工作,不在乎在异国他乡求学可能会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etc.
作者: rock9I    时间: 2021-3-3 14:12:44

本帖最后由 rock9I 于 2021-3-5 00:47 编辑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3 14:03
freelancer

哈哈是的,这也是个好词!
作者: axias    时间: 2021-3-3 14:18:16

基本同意。
决定要不要读博应该(近乎)完全取决于有多喜欢研究以及研究为主的生活方式。如果有像张益唐先生对数学的那种热爱,当然无视一切条件都应该走这条路。如果根本就没多喜欢,那有再多其他理由都不应该走。
额外提一个很多人可能在申请之前搞不清楚的点:喜欢思考经济问题/喜欢上课学的经济学,和真正去做/能做的研究很大概率是不同的。最好搞搞清楚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及有多喜欢。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3 14:21:24

axias 发表于 2021-3-3 14:18
基本同意。
决定要不要读博应该(近乎)完全取决于有多喜欢研究以及研究为主的生活方式。如果有像张益唐先 ...

张益唐这样的人特别适合读博。但现实是像他这样的人,在当今的学术圈,是最混不开的那种。原因就是学术界充斥着大量的投机分子。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3 14:24:21

rock9I 发表于 2021-3-3 14:10
是的。但我还想说的是,也要评估自己的客观情况能不能在追求自己喜欢的学术生活的时候,承担相应的风险。 ...

物质生活绝对应该被纳入考虑之中。所以说,在没有其他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绝对是一种privilege。
作者: swl007007    时间: 2021-3-3 14:24:39

还有一个点就是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25岁可能觉得钱名利家庭不重要,30岁就不一定这么想了,for most people, preference is intertemporal elastic.
作者: axias    时间: 2021-3-3 14:27:50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3 14:21
张益唐这样的人特别适合读博。但现实是像他这样的人,在当今的学术圈,是最混不开的那种。原因就是学术界 ...

或许是这样吧。但是真要那么热爱,不管混不混得开进学术界依然是最好的选择,至少更可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喜爱是走学术这条路的充分必要条件,尽管对于能不能成功/混出头来说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而且我觉得吧,真要是很喜爱这个学科(不单指经济学),或许不应该过于介怀能不能混出头。
作者: xyzrst    时间: 2021-3-3 14:42:15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3 14:21
张益唐这样的人特别适合读博。但现实是像他这样的人,在当今的学术圈,是最混不开的那种。原因就是学术界 ...

主要是现在的申请机制就是充斥着投机和劣币驱逐良币,成功的通常不是像张之类有真才实学,而是能随规律变化策略,并且能根据能找到的牛推调整自己研究方向的投机者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3 14:45:57

xyzrst 发表于 2021-3-3 14:42
主要是现在的申请机制就是充斥着投机和劣币驱逐良币,成功的通常不是像张之类有真才实学,而是能随规律变 ...

确实。econ/fin的门槛低,所以投机者特别多。像其他门槛高的学科,比如math/physics, 这种投机现象会少一点。
作者: xyzrst    时间: 2021-3-3 14:47:43

不过话说回来发表也经常是基于圈子的,可能只能怪经济学并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并没有所谓的真理和标杆。就好比搞艺术的圈子,如果真的都充斥着二代和孤芳自赏的成功人士,没有合适的激励政策,也是没有办法蓬勃发展的。
作者: xyzrst    时间: 2021-3-3 14:53:57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3 14:45
确实。econ/fin的门槛低,所以投机者特别多。像其他门槛高的学科,比如math/physics, 这种投机现象会少一 ...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报酬过高,商学院econ/fin的ap二三十万美元的也不少见,这份工作又和医生/律师一样人为设置了准入门槛,保证了高工资的同时也促成了内卷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3 14:54:56

xyzrst 发表于 2021-3-3 14:47
不过话说回来发表也经常是基于圈子的,可能只能怪经济学并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并没有所谓的真理和标杆。就 ...

今天推特上有人控诉某发展经济学诺奖得主搞小圈子了。
作者: xyzrst    时间: 2021-3-3 14:58:32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3 14:54
今天推特上有人控诉某发展经济学诺奖得主搞小圈子了。

是的,这个圈子本身还是太扭曲了,如果自己不在顶尖的圈子,就只能以别人的主观而非客观标准来定义评价自己的研究,但是进入顶尖圈子的概率又很小,就很两难了
作者: luke_fun    时间: 2021-3-3 15:41:13

其他几点都同意。对于第五点动机我觉得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希望抱着这个动机的人严肃思考这个动机是否强烈到可以支撑自己渡过从准备申请到phd上市的这至少七八年时间。
目前来看top10已经是神仙打架了,其中美本和top5(10)的predoc是申请者中最有优势的,而这两个群体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对于非美本、top校predoc以及国内top2的绝大部分学生,top10直接当做真彩票就好了,不要放感情在上面。甚至几年以后很可以top20都可以划入彩票校行列。
而以目前的job market看,top20开外的学校一年大概也就1-2个学生可以拿到solid的美国教职(top30开外就是两三年出一个),所以申请的时候简直直接考虑好毕业之后拿不到美国tenure-track position的打算(不过这一点来说,econ phd的出路还是比较多的)。

作者: tmxk1234    时间: 2021-3-3 17:43:55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3 14:54
今天推特上有人控诉某发展经济学诺奖得主搞小圈子了。

求链接
作者: 红豆绿豆黄豆    时间: 2021-3-3 20:40:29

反手就是一百个赞
作者: 腐萤    时间: 2021-3-3 21:29:28

我感觉确认自己是真的喜欢research还是叶公好龙也是很重要的,说不定undergrad时期很感兴趣的东西到了后面发现根本不是那样
作者: wangqc0    时间: 2021-3-3 22:19:48

Agree except point 5
作者: hbkm    时间: 2021-3-4 03:07:49

楼主说了很多,各位层主也都是前辈大佬。我在这里分享一个学生视角?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发帖。对于您的第8点看法,我作为本科生的想法是:哇塞,课本里面的大神们太厉害了,各种理论,模型都能做出来,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样。
然后我开始思考,首先我要进入学术界,这就需要一个eco PhD作为起点,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深耕,分析数据,建模型,整理出理论,回答自己内心中最开始的问题。最后嘛,争取自己能挂在经济教科书上……
我想知道这种想法很危险吗?或许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投机分子?(或者说是一种学术追求?)
我的想法可能是很幼稚,前辈大佬,具是人中龙凤。我等菜鸡断不敢妄言top10(如果功夫到家运气爆棚当然会笑纳。)
理论上,每一个学术研究者都有成为大牛的资格。只不过是top校人本身智力能力资质就远超常人,成功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值更大?而其他在不是那么top的学校的人,也不用妄自菲薄,找到最match的方向,一样也不错。
可能这就是一个中二青年对eco学术界的幻想吧……
作者: axias    时间: 2021-3-4 03:26:30

hbkm 发表于 2021-3-4 03:07
楼主说了很多,各位层主也都是前辈大佬。我在这里分享一个学生视角?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发帖。对 ...

像我在你帖子里给你的回复那样,先多看看paper再想想是不是觉得经济学有趣吧。本科学了之后以为自己喜欢结果读了博大失所望的比比皆是,本科学的东西和博士学的,以及你之后会做的研究都是不一样的。
至于挂在教科书上...除非是顶级天才,不然还是别拿这个当动机吧。即便不是说完全没希望,但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去读博最后失望的多半是你自己。如果真喜欢就纯粹点。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3:26:41

本帖最后由 rejections 于 2021-3-5 05:51 编辑
--

作者: luke_fun    时间: 2021-3-4 03:33:41

hbkm 发表于 2021-3-4 03:07
楼主说了很多,各位层主也都是前辈大佬。我在这里分享一个学生视角?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发帖。对 ...

哪怕目标低一点,不求留在教科书里,只是写一篇decent的paper能被圈内人时不时提起,那也是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可以有这样的心态,但是建议一开始就做好大概率失败的心理准备
作者: xyzrst    时间: 2021-3-4 04:41:20

hbkm 发表于 2021-3-4 03:07
楼主说了很多,各位层主也都是前辈大佬。我在这里分享一个学生视角?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发帖。对 ...

这其实倒没错,现在top10的phd里头不少是ivy undergrad,对研究并没有什么体会,研究经历也有限,但是凭着ivy的牌子通常能申的不错。还有不少投机成功的人,借着t10的资源也能混的不错。真正有实力的人凤毛麟角,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大部分落在20-30这个区间。当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投机者,这就不是投机者的问题了,是制度的问题,没有必要怀疑是不是自己投机,不配申请
作者: JanetNa    时间: 2021-3-4 08:00:59

本帖最后由 JanetNa 于 2021-3-4 08:20 编辑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人说话口气都像掌握了学界游戏秘籍的insider 煞有介事地劝退 。关键指的路还不一定是对的。

具体这个motivation1-8 哪有问题我都不说了。劝学弟妹们有机会多和master的老师聊聊,获取一手信息。别被卷王们误导着真以为自己要靠爹是editor才能读Econ Phd。是有些老师不太友好,但是总是能聊上那么几个和你们志趣类似的老师的。大部分老师只是没时间和学生交流paper以外的事情的,但是多聊几次不就熟了么。

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迁移至今年的申请确实不完全恰当。可是我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规则,尽量不要成为顺应规则的人。当年我申请phd的时候,流行一个巨长的数学清单,仿佛自己不修完测度论就不配张嘴说喜欢经济学一样……而实际进了econ和econ的衍生领域,我发现大把的人还在做reduced form。大把领域还在关注idea和科研本身。当我们大多数同学还在疯狂刷数学课的时候,有哥们另辟蹊径进了我们自己系的phd。而我们的master当时的情况比知名跳板们更差,连自己系的老师都嫌弃,私下流行说不会从master招人。一味强调数学显然是被带歪了。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4 08:08:38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00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 ...

层主申的时候还没那么卷,那时候确实还有很多成功案例,duke mae还放placement,建议先了解下今年申请情况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8:19:38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00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 ...

1. 戾气是什么意思呢?和负能量是一个意思吗?如果真相就是负面的,那要不要告诉准备入坑的人呢?
2. "掌握了学界游戏秘籍的insider" -- 我只有第一大段是关于申请的所谓经验之谈,请问哪一个是biased的?
需要connection这不是公开的信息吗?
3. motivation1-7 哪一个可以单列作为申请phd的motivation?请指出。
4. “靠爹是editor才能读econ phd” 我有哪一个论断是说爹是editor才能申请phd? motivation第8条没看到吗?
5. 劝退是必须的。就算我不劝退,也会有残酷的事实劝退。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与强烈的决心,请不要随随便便地考虑申请phd, 无故地卷入申请的market,这样还阻挡了真正热爱学术的人的道路。
作者: JanetNa    时间: 2021-3-4 08:20:57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4 08:08
层主申的时候还没那么卷,那时候确实还有很多成功案例,duke mae还放placement,建议先了解下今年申请情况 ...

谢谢 我更新了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8:26:29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00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 ...

再者,我的通篇都没有介绍任何有关怎么进top program的经验。并不存在你说的“指的路还不一定对”。我只是劝准备申请的人仔细考虑自己申请phd的动机。如果只是为了名校光环,读书的惯性惰性,或者一些幼稚的想法就投入2-4年的时间准备phd的申请,这是得不偿失的。请问哪里有错了?
作者: JanetNa    时间: 2021-3-4 08:32:45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08:26
再者,我的通篇都没有介绍任何有关怎么进top program的经验。并不存在你说的“指的路还不一定对”。我只是 ...

只在lz的贴子底下这么说确实不太合适,因为不只针对lz。我是看了最近一溜跳板项目劝退的帖子和某medium有感而发。而lz的帖子确实也制造了焦虑。
自己重开一贴。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8:35:32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32
只在lz的贴子底下这么说确实不太合适,因为不只针对lz。我是看了最近一溜跳板项目劝退的帖子和斯嘉丽姐姐 ...

如果这个帖子能给你带来焦虑,说明你就是所谓的投机分子,要说的我已经写在主楼。

如果你真的热爱学术,你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在top10和在top30之后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 JanetNa    时间: 2021-3-4 08:43:46

本帖最后由 JanetNa 于 2021-3-4 08:53 编辑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08:35
如果这个帖子能给你带来焦虑,说明你就是所谓的投机分子,要说的我已经写在主楼。

如果你真的热爱学术 ...

非黑即白的事情太少了,投机怎么就等于不热爱学术了。相反我见过几个符合热爱学术定义的人被question,“去年我系才fire了俩做xx的,你做的东西可以被用在哪里?有多大的impact?” 而且,热爱学术也得有strategy呀,top30和top10的资源能一样么。但这就偏离我想说的重点了。
算了 我也不重新开帖子了。如果有人看完一水劝退贴后也能看到我说的另一面,就也挺好的。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8:46:12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32
只在lz的贴子底下这么说确实不太合适,因为不只针对lz。我是看了最近一溜跳板项目劝退的帖子和某medium有 ...

看你的背景贴,你是accounting phd吧。那么请问你是真的喜欢accounting吗?还是为了避开其他热门的学科比如econ和finance,策略化地申请?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8:52:01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43
非黑即白的事情太少了,投机怎么就等于不热爱学术了。相反我见过几个符合热爱学术定义的人被question,“ ...

请看主贴中我关于投机分子的定义。"以申请top program为最高目标",请问这和热爱学术是怎么划上等号的?
作者: Gablanmo    时间: 2021-3-4 08:53:34

这帖子很良心了,我觉得分析得很客观,戾气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现状。当然我觉得疫情的影响也不可否认,今年确实很多学校都缩招了,所以大家申请得不是很理想,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全部怪硕士项目和老师。
作者: catboss    时间: 2021-3-4 08:56:48

本帖最后由 catboss 于 2021-3-4 09:21 编辑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00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 ...

很多东西每年都不一样,戾气越来越重也是因为申请原来越难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8:57:58

catboss 发表于 2021-3-4 08:56
很多东西每年都不一样,连续5年可以 place到 top 10的老师,今年也会做不到,即便他说他 写了一封 letter ...

我通篇没有任何抱怨,或者指责学术界现状的意思。不知道“戾气”一词从何而来
作者: JanetNa    时间: 2021-3-4 08:58:08

本帖最后由 JanetNa 于 2021-3-4 09:37 编辑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08:46
看你的背景贴,你是accounting phd吧。那么请问你是真的喜欢accounting吗?还是为了避开其他热门的学科比 ...

我当年可以选policy, dev,acct,fin的ra,综合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的acct。主要觉得acct会cover更多公司的operational details, 而且研究相对focus。我觉得离开econ算是投机了,因为我定的目标必须得是top项目,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停止学术思考了。后来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想了想被指标(数学都不够了哪里会有ra和connection)劝退是多不划算一件事。热爱学术这事太主观了,热爱到可以放弃什么,学术的出发点又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界限。用这个作为要不要继续读phd的标准实在是太窄了。
作者: catboss    时间: 2021-3-4 08:59:54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08:57
我通篇没有任何抱怨,或者指责学术界现状的意思。不知道“戾气”一词从何而来

你还是老老实实承认吧,你这个 rejections的用户名没有 什么负面情绪,我是不相信的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9:01:58

catboss 发表于 2021-3-4 08:59
你还是老老实实承认吧,你这个 rejections的用户名没有 什么负面情绪,我是不相信的

rejections才是学术界常态。acceptance那叫中奖。有这样的心态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作者: 李中猫    时间: 2021-3-4 09:06:04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帖子,属于申请前须知的内容,并且很值得我们在把申请PhD和做研究两件事本末倒置的时候,和把心思功利性地花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而不是好好做自己的研究的时候反思一下
作者: JanetNa    时间: 2021-3-4 09:13:48

本帖最后由 JanetNa 于 2021-3-4 09:18 编辑
李中猫 发表于 2021-3-4 09:06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帖子,属于申请前须知的内容,并且很值得我们在把申请PhD和做研究两件事本末倒置的时候 ...

这是我想说的。我不高兴的是,有人想去读经济且想去读好学校(因为有资源),本来可以努把力接触老师做科研,结果被大量成绩,RA,connection指标引导到去刷指标,简直得不偿失。
作者: mamahuhu-educat    时间: 2021-3-4 09:15:40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00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 ...

這位小妹妹 不要在這裏 做什麽 聖母白蓮花了。

害怕焦慮 就壓根不要進入這一行,ejmr上再trash,那也代表了 廣大中底層人民的 真實想法。

不要用所謂的 戾氣,内捲 規避 真實存在的問題。

原po寫的十分中肯了

幫助大家 刺破 bubble和幻想,幫助大家從春秋大夢中醒來

醒一醒 大清亡了,樓主講的就是 對於陸本的現實,如果你接受不了,可以退出這個游戲,
或者做一個鴕鳥,裝作看不到就好了。

Again, there is no such thing called 跳板
作者: catboss    时间: 2021-3-4 09:20:11

本帖最后由 catboss 于 2021-3-4 09:39 编辑

=,=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09:31:04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9:13
这是我想说的。我不高兴的是,有人想去读经济且想去读好学校(因为有资源),本来可以努把力接触老师做科 ...

你说的是申请策略,我说的是申请动机。不是一件事情啊。而且你还是没有说我的主贴哪个信息有biased.
作者: 快乐的朱稚征    时间: 2021-3-4 10:26:29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朱稚征 于 2021-3-4 10:36 编辑

学长,想请教一下,如果我感兴趣的事的排序是

打游戏>学术>其他工作

符不符合8呢。。确实也喜欢推model想idea,但好像和打游戏比起来还是阻力更大点啊。。是不是适合读phd的人必须要对学术有高于其他娱乐活动的兴趣?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0:27:01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58
我当年可以选policy, dev,acct,fin的ra,综合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的acct。主要觉得acct会cover更 ...

“我定的目标必须得是top项目” 能解释下为什么吗?是觉得你在low rank school的话,靠自己完全发不了paper吗?还是你觉得在low rank school会让你没有面子?

是,你对学术是有思考。哪个投机分子没有对学术有思考?但问题是,你把研究,RA这些东西当成了你进入名校的工具,这就是本末倒置。

你再好好想想你是热爱学术还是更热爱名校title吧。毫不夸张的说,商学院是众多投机分子的聚集地。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0:28:42

快乐的朱稚征 发表于 2021-3-4 10:26
学长,想请教一下,如果我感兴趣的事的排序是

打游戏>学术>其他工作

做学术需要自制能力。
作者: xyzrst    时间: 2021-3-4 10:29:12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0:27
“我定的目标必须得是top项目” 能解释下为什么吗?是觉得你在low rank school的话,靠自己完全发不了pap ...

没办法,mechanism倒逼incentive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0:31:24

xyzrst 发表于 2021-3-4 10:29
没办法,mechanism倒逼incentive

所以才要不遗余力地把这些热爱名校title,假装自己热爱学术的潜在申请者劝退。也算是造福后来的申请者。
作者: luke_fun    时间: 2021-3-4 10:32:51

快乐的朱稚征 发表于 2021-3-4 10:26
学长,想请教一下,如果我感兴趣的事的排序是

打游戏>学术>其他工作

如果毕业以后不介意去业界或者去后面的学校teaching应该还好吧。主要是教职也很卷 ,想要拿到好的教职而且拿稳,那得进了phd还是得拼,一直到拿到tenure才有机会闲下来
作者: 快乐的朱稚征    时间: 2021-3-4 10:35:37

谢谢两位学长!
作者: TREEIANVOYAGER    时间: 2021-3-4 10:38:30

我觉得都可以理解lz和JaneNa的发言。个人经历感觉可能华人申请者普遍都有名校情结。。但top school的intellectual environment也会是真的很好,所以top校怎么都会成为投机者和热爱学术的人的optimal choice... 但是还是 - “mechanism倒逼incentive”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0:43:46

本帖最后由 rejections 于 2021-3-4 10:49 编辑
TREEIANVOYAGER 发表于 2021-3-4 10:38
我觉得都可以理解lz和JaneNa的发言。个人经历感觉可能华人申请者普遍都有名校情结。。但top school的intell ...

华人的名校情结真的是非常的有毒。像janetNa这样的名校爱好者,(万一)当年申请结果不好,也会愿意再花几年做个RA,直到申到名校为止。这样的例子是存在的。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4 10:49:37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0:43
华人的名校情结真的是非常的有毒。像janetNa这样的名校爱好者,(万一)当年申请结果不好,也会愿意再花几年 ...

不要逆向种族歧视了,中国人的卷是因为白人国家给亚裔的名额少人为导致的卷,同等条件的其他种族能去top school,亚裔包括美籍亚裔只能靠类似于抽签的机遇决定入学,还要被说是自己害得自己卷,真的笑了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4 10:51:54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0:43
华人的名校情结真的是非常的有毒。像janetNa这样的名校爱好者,(万一)当年申请结果不好,也会愿意再花几年 ...

非亚裔没有名校情结是因为进名校真的很容易,就算本科完全没名气后面努力点进前十的也很多,建议楼主了解下身边的美国人,就像越是有钱人越不会表现出对钱的在乎,但也不会舍得把钱留给别人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0:52:05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4 10:49
不要逆向种族歧视了,中国人的卷是因为白人国家给亚裔的名额少人为导致的卷,同等条件的其他种族能去top  ...

华人的名额是给定的,这些人涌入申请市场带来的内卷难道不是对华人的伤害?至于你说的种族平衡,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做讨论。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0:53:58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4 10:51
非亚裔没有名校情结是因为进名校真的很容易,就算本科完全没名气后面努力点进前十的也很多,建议楼主了解 ...

有名校情结完全没有问题啊。可以去申请master,MBA,都很容易进入名校啊。如果以申到top program为最高目标,那为什么要来读phd呢?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4 10:58:20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0:53
有名校情结完全没有问题啊。可以去申请master,MBA,都很容易进入名校啊。如果以申到top program为最高目 ...

那怎么不让非亚裔根本不想做学术的退出市场呢,这种人不要太多好伐,华人再怎么投机怎么拉胯比同项目的非亚裔还是称职多了。华人名额少也还是因为jm歧视导致进入committee的华人不够多,改善内卷情况的本质方法是玩策略玩进committee,从源头上改变,如果只是申请者变少,那华人名额也可以相应的变得更少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1:02:29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4 10:58
那怎么不让非亚裔根本不想做学术的退出市场呢,这种人不要太多好伐,华人再怎么投机怎么拉胯比同项目的非 ...

就算你说的都对,但你说的这些对于寄托论坛上潜在的phd申请者有什么帮助吗?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1:09:32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4 10:58
那怎么不让非亚裔根本不想做学术的退出市场呢,这种人不要太多好伐,华人再怎么投机怎么拉胯比同项目的非 ...

整个帖子的主题其实就是让真正热爱学术的人去申phd, 这样他们进了top program容易有intrinsic motivation, 才能更好地出结果,并且在job market上表现突出,这样华人在学术圈的地位不也提高了吗? 相反,有些名校爱好者进入top program之后表现得很差,利用名校身份转身去了业界。那么既然最后还是去业界,那为什么要占用别人的位子呢?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4 11:09:52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1:02
就算你说的都对,但你说的这些对于寄托论坛上潜在的phd申请者有什么帮助吗?

我觉得可以劝退但是不用站在moral high ground上说害群之马并且逆向种族歧视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4 11:18:17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1:09
整个帖子的主题其实就是让真正热爱学术的人去申phd, 这样他们进了top program容易有intrinsic motivation ...

get你意思了,但是也要考虑内生性,华人在jm多受歧视不多说了,去业界真不一定是不爱学术,更有可能努力了六七年还被所有不如自己的同学ko了,找不到教职心灰意冷才去了业界。而且说回来还是因为econ bschool为了保住自己的金饭碗人为设置high bar,劳动力不够就高价招predoc来凑,才造成了这种扭曲。要不然投机者付出五年劳动拿一个title,搞学术的更容易进top program皆大欢喜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1:20:32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4 11:09
我觉得可以劝退但是不用站在moral high ground上说害群之马并且逆向种族歧视

again 这不是本贴要讨论的内容 我们作为学生 对于种族平衡这种现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在给定现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内卷,所以每个潜在的申请者都需要仔细思考自己的动机。
作者: TREEIANVOYAGER    时间: 2021-3-4 11:24:40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3-4 10:43
华人的名校情结真的是非常的有毒。像janetNa这样的名校爱好者,(万一)当年申请结果不好,也会愿意再花几年 ...

其实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喜欢的老师多是在decent school。。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老师在decent/top school所以研究的信息被exposed比较多。
作者: Christophe123    时间: 2021-3-4 16:47:15

本来还感觉挺同意的……看完回复,看来lz申请结果不好所以开始怪内卷了,说几个点:
1. 没有谁,做任何事情之前,就能够全知全能。如果上了本科课想读博,去读就好了,努力做,感觉不适合了走就完了,就是个辞职而已没多大不了的事,还年轻也别考虑太多什么机会成本的事情,算不完的。
2. 虚荣是utility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econ这种学科来说,top意味的可是much more than虚荣。你感兴趣的方向搞不好去了排名差点的学校都没人做,圈子,资源,peer effect,培养,出路就算退出机制就更别说了。
3. 怎么开始的并不重要,事实上你说的投机者要是结果真的不错我也不会觉得有谁会后悔,做着做着爱上学术的也大有人在。只是竞争加强了大家都难受。没办法,那就受着,大可不必责怪申请人扰乱市场……能被扰乱的还叫市场吗,只能是市场扰乱申请人。在市场里寻求一个最优解并不丢人,也大可不必价值判断。这就是一个game,每个人都有strategy都有payoff,回报低于outside option了就退出。可以责怪这个game,有哪个policy suggestion是会责怪agent的呢?
最后,你这贴能劝退的只有真心想做学术的人,或者让他们心生胆怯。相反JanetNa的帖子告诉了大家她自己的optimal strategy,这个东西更能够给潜在的申请人帮助。
作者: mamahuhu-educat    时间: 2021-3-4 18:39:34

Christophe123 发表于 2021-3-4 16:47
本来还感觉挺同意的……看完回复,看来lz申请结果不好所以开始怪内卷了,说几个点:
1. 没有谁,做任何事情 ...

原po的帖子如果真的能  勸退真心熱愛的人 那麽 也算無上功德的一件事

熱愛 不等於 職業

尤其這一行, 真心的熱愛的人 會死的很慘, 把它當作職業的人 往往脫穎而出

再者,現在的申請 個人的因素 遠遠 小於 市場上整體的因素, 原po怪内捲無可厚非,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19:30:19

Christophe123 发表于 2021-3-4 16:47
本来还感觉挺同意的……看完回复,看来lz申请结果不好所以开始怪内卷了,说几个点:
1. 没有谁,做任何事情 ...

一条条反驳。

0.“因为申请结果不好所以开始怪内卷”:两个错误。一,我申请结果并没有不好,参见标题。二,我怪内卷是因为它带来的浮躁的风气:大家过分关注怎么比拼关系(RA教授的big name),没人关心手头上自己的研究。这个原因并不是你所谓的“lz申请结果不好”。

1. 你说得对,未来谁都无法预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未来的预测和准备。这也是所有经验总结的意义所在。总结经验为后人造福是一回事,后人听不听又是另一回事。像你所说,年轻任性辞个职whatever, 这都是后来人的自由选择。我做为经历者所做的就是提供经验这么一件事,仅此而已。

2. low rank school的faculty阵容远超你的想象。就算你是top school的phd, 很大可能同期你的发表是不如low rank school的faculty的。并不存在去了low rank school就做不了research的情况。而且我在motivation 8提到,申请所感兴趣领域有senior在的学校,并不是你所说的“排名差点的学校都没人做”。

“虚荣是utility很重要的一部分” -- 学术圈一直失败是很常见的事情,你去问问教授投搞期刊就知道。连环被拒非常正常。如果虚荣对你非常重要,你会一直失败到失去信心到退出学术圈。

3. 现在的拼推荐信申请机制非常noisy. 光靠机制肯定是无法识别投机者。所以这件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第一步就是要强调 投机者对申请者群体的危害。这也是我发这个帖子的意义所在。第二步就是通过日常交流识别出投机者,拒绝给他们任何的帮助。教大家一个识别投机者的方法,由于他们的最高目标是top program, 所以他们的动机是紧紧围绕这件事情的。常见的例子有:非top program不去;根据推荐人名气策略性调整研究兴趣;过分沉迷推荐人的big name; 会打听系里谁是管招生的老师之类的(欢迎补充)。对这些人,希望教授们能通过日常的交流中识别出来,并对其进行大力封杀。

4. “我的贴劝退的只有真心想做学术的人” 你错了,我是非常鼓励真心想做学术的人的,详见motivation 8. 我鼓励的方式并不是给他们所谓的终南捷径,而是告诉他们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足够了。另外,投机分子的optimal strategy不听也罢。我相信教授更喜欢真诚的人,只要你的research足够好,能力足够强,教授用尽全力推荐你,你的申请结果就一定不会差。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作者: 佩珀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    时间: 2021-3-4 20:22:59

本帖最后由 佩珀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 于 2021-3-5 09:21 编辑

11。

作者: 佩珀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    时间: 2021-3-4 20:25:09

本帖最后由 佩珀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 于 2021-3-5 09:20 编辑

11
作者: Christophe123    时间: 2021-3-4 21:36:58

rejections 发表于 2021-03-04 19:30

一条条反驳。

0.“因为申请结果不好所以开始怪内卷”:两个错误。一,我申请结果并没有不好,参见标题。二,我怪内卷是因为它带来的浮躁的风气:大家过分关注怎么比拼关系(RA教授的big name),没人关心手头上自己的研究。这个原因并不是你所谓的“lz申请结果不好”。

1. 你说得对,未来谁都无法预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未来的预测和准备。这也是所有经验总结的意义所在。总结经验为后人造福是一回事,后人听不听又是另一回事。像你所说,年轻任性辞个职whatever, 这都是后来人的自由选择。我做为经历者所做的就是提供经验这么一件事,仅此而已。

2. low rank school的faculty阵容远超你的想象。就算你是top school的phd, 很大可能同期你的发表是不如low rank school的faculty的。并不存在去了low rank school就做不了research的情况。而且我在motivation 8提到,申请所感兴趣领域有senior在的学校,并不是你所说的“排名差点的学校都没人做”。

“虚荣是utility很重要的一部分” -- 学术圈一直失败是很常见的事情,你去问问教授投搞期刊就知道。连环被拒非常正常。如果虚荣对你非常重要,你会一直失败到失去信心到退出学术圈。

3. 现在的拼推荐信申请机制非常noisy. 光靠机制肯定是无法识别投机者。所以这件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第一步就是要强调 投机者对申请者群体的危害。这也是我发这个帖子的意义所在。第二步就是通过日常交流识别出投机者,拒绝给他们任何的帮助。教大家一个识别投机者的方法,由于他们的最高目标是top program, 所以他们的动机是紧紧围绕这件事情的。常见的例子有:非top program不去;根据推荐人名气策略性调整研究兴趣;过分沉迷推荐人的big name; 会打听系里谁是管招生的老师之类的(欢迎补充)。对这些人,希望教授们能通过日常的交流中识别出来,并对其进行大力封杀。

4. “我的贴劝退的只有真心想做学术的人” 你错了,我是非常鼓励真心想做学术的人的,详见motivation 8. 我鼓励的方式并不是给他们所谓的终南捷径,而是告诉他们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足够了。另外,投机分子的optimal strategy不听也罢。我相信教授更喜欢真诚的人,只要你的research足够好,能力足够强,教授用尽全力推荐你,你的申请结果就一定不会差。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0. 我看到的更多情况是大家两者都关心。
1. 我就是说你这经验没有造福谁,我就是上的本科课感兴趣读了grad School,上了传说中无敌的phd课发现更喜欢了,我和一些faculty聊过大家的出发点大多数也就是本科课的intuition好玩,所以你用这个来说人欠考虑我觉得不对……谁本科看得进去phd的syllabus和论文啊?
2. 虚荣面对的群体主要是爸妈和之前的朋友,这些人很看学校排名,至于你发不发的了AER,nobody cares,出了学术圈也没谁认识AER。然后我没说Umich和Mich State,现在的形势是普通选手老老实实上课可能只能去U Houston,当然你要觉得他的faculty超过我的想象那行吧……然后你告诉这些人不要太看重RA和networking了……有一点何不食肉哈,谁不想靠自己的研究impress老师呢?你做的到说明你很厉害,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3. 机制从没想过识别投机者,机制促成了投机者的诞生。并且教授通常面对天赋同等的学生,会更愿意给reach out的人帮助,也就是花更多心思在networking的人,要不然你怎么有必要发这个帖子呢?
4. 对于star来说当然结果不会差,可是对于普通选手来说不太合适。普通选手不用strategy知道自己拼尽全力可能天花板也就是个70名的学校,光靠热爱就够了?没一点希望?那我还是找个班上吧
作者: mamahuhu-educat    时间: 2021-3-4 22:08:51

本帖最后由 mamahuhu-educated_23 于 2021-3-4 22:10 编辑


作者: mamahuhu-educat    时间: 2021-3-4 22:10:26

Christophe123 发表于 2021-3-4 21:36
0. 我看到的更多情况是大家两者都关心。
1. 我就是说你这经验没有造福谁,我就是上的本科课感兴趣读了grad ...

抬槓小能手你好啊

祝您上班愉快啊

走好不送
作者: yiqunrubish    时间: 2021-3-4 22:23:11

本帖最后由 yiqunrubish 于 2021-3-4 22:27 编辑
mamahuhu-educat 发表于 2021-3-4 22:10
抬槓小能手你好啊

祝您上班愉快啊

说的挺在理啊,没什么不对,你自己loser怪谁?
作者: mamahuhu-educat    时间: 2021-3-4 22:37:32

yiqunrubish 发表于 2021-3-4 22:23
说的挺在理啊,没什么不对,你自己loser怪谁?

哎呦

勞您大駕 特意注冊個馬甲來此地觀光打卡

好棒棒哦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4 22:37:48

本帖最后由 rejections 于 2021-3-5 18:40 编辑

---
作者: Christophe123    时间: 2021-3-4 23:03:27

mamahuhu-educat 发表于 2021-3-4 22:10
抬槓小能手你好啊

祝您上班愉快啊

。。。。我以为不带情绪的讨论是这个论坛有人乐意分享的基础,这种发言多了会让两边观点的人都不愿意表达的。你也不用走好不送,不是发给你看的,上这个论坛的人需要看到不同的观点。
作者: catboss    时间: 2021-3-4 23:28:52

mamahuhu-educat 发表于 2021-3-4 22:10
抬槓小能手你好啊

祝您上班愉快啊

你这样说起不到劝退的效果,你应该说 “祝您申请顺利,找工作顺利” 这样才能劝退
作者: CatherineForste    时间: 2021-3-5 03:14:33

但我有点好奇楼主既反对找ra又反对做ra是怎么申到top10的,总不能自己take advantage of strategy又说别人投机。当然楼主也可能是做thoery,但是theory和applied路径本来就不一样
作者: rejections    时间: 2021-3-5 03:20:28

CatherineForste 发表于 2021-3-5 03:14
但我有点好奇楼主既反对找ra又反对做ra是怎么申到top10的,总不能自己take advantage of strategy又说别人投 ...

我哪里说反对找RA做RA了?
作者: 猪头炸鸡    时间: 2021-3-19 19:26:34

本帖最后由 猪头炸鸡 于 2021-3-19 19:33 编辑
JanetNa 发表于 2021-3-4 08:00
不得不上来劝一句依旧有志于读phd的同学 少上gter 这地方现在有向ejmr靠近的趋势。戾气一年比一年重。一群群 ...

支持层主:p 我也是读acct的,咱们之前在cd加过好友聊过,谢谢你对我的帮助。
我申acct一开始是逃避fin的激烈竞争,但是上了好几个seminar发现对acct是真爱,所以申请了。我的兴趣也偏managerial一些。

作者: 猪头炸鸡    时间: 2021-3-19 19:35:20

楼主说的有一些是对的,让看帖的人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最后persuade投机分子能不能成功emm...  我觉得投机分子不一定会看到这个贴子
作者: 共由    时间: 2021-3-20 12:11:47

本帖最后由 共由 于 2021-3-20 12:30 编辑

手动撤回
作者: yxmsb    时间: 2021-3-20 12:47:02

希望您3年读两个硕士,2年ra,6年phd,2年post后发现美国找不到教职,中国评价标准变了,那个时候依然能感激自己这么多年来打下的所谓扎实的社会科学基本功,尽管业界可能丝毫没有兴趣
作者: Econ365    时间: 2021-3-21 13:13:46

yxmsb 发表于 2021-3-20 12:47
希望您3年读两个硕士,2年ra,6年phd,2年post后发现美国找不到教职,中国评价标准变了,那个时候依然能感激 ...

3年读2个硕士是什么鬼和梗==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