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UK的PHD方面,FUNDING主要用来招聘LOCAL或者EU的学生,很少有面向国际生的奖学金招聘,UK的PHD可以通过FIND A PHD网站找到,算是信息的最大集散点,但通常来讲UK的PHD 自费或者CSC是很重要的一条渠道,最近CSC似乎也在削减,但不申请,不做评价。因此,申请UK PHD请做好不带奖的准备,请认真判断自己是否能接受
日本各大学修士(硕士)留学的项目主要分为两种渠道,分别是修士考试,以及类似欧美申请制度的英文项目。前者是主要招生渠道,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入学方式。后者则是应日本政府的“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项目的呼吁,以各帝大为首开设的面向海外学生且不需要日语能力的申请制项目(因其日语读音为Super Global University,这类英文项目也往往称之为SGU项目)。此类项目往往不需要申请人前往日本参加考试,仅通过材料和面试,以及教授私下测试来进行筛选。SGU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前身Global-30 (G30)项目,加上此类英文项目在各大学往往没有统一的命名,所以还有一些大学里老英文项目会保留G30的原名,例如东京大学的G30-IBP,名古屋大学的G30等。
而对于CS的SGU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IIP G30 IME IGPC IGPA 京都社情 大阪ITSCE 早稻田AO(这个题主套了个老板,但最后没申,主要是个人未来要回国,QS得好看点,因此不多介绍,总的来说和MSC差不多,交材料审核,套磁最好,不用套磁也行)。
IIP(UTOKYO)
IIP(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是东大情报院(IST)开设的英文项目,东大最难英文项目之一,这里借用官网的话:We aim to select excellent students from top universities of the world. Good scholarships are available.
一般在十月中开申请,申请窗口期极短,语言倒是无所谓,雅思只要5.5托福只要72,啥都没有还可以参加内测,但是其他方面卷度爆炸。今年书类淘汰了很多有内诺(交材料的基础条件)且来自优秀院校,绩点不错也有论文的选手。该项目极其小众且名额少,需要有极强的背景和研究计划书才能打动教授,但是日本来说,考学是正统,东大IST更不愿意接受考学以外的学生,部分原因是该项目之前面对东南亚学生,平均质量较差(没有攻击的意思,教授原话),另外一部分只能理解为日本人对于做题谜一样的执着了。而由于该项目是东大正统CS院(情报理工)开设的项目,且不用笔试(虽然面试的强度比笔试哈人些),因此有着大把的CS人愿意不辞辛苦冲一把。在本年度的出愿者中,
部分录取者来自北大,上交,东南,IC,NUS,墨尔本。
部分被淘汰的则来自北大,西交,武大,KAIST 多伦多等
在IIP的录取中TOP院校已经不能作为录取的优势看待,顶刊顶会外的论文也不可以,除去绝对高绩点(3.9+)以外的绩点也不能,卷度爆炸。就题主所知今年的部分录取者同时有着来自英美TOP院校的全奖PHD,甚至有本科就已经两位数引用(非AI方向)的人物在。因此申请者需要认真考虑。
题主在申请时得到了K教授无比积极的反馈,面试完后当场给了内诺的签字,回邮件奇快,有问必答,RP是后来才补的,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因此虽然预感到自己很难成功,但是毕竟拿着内诺,教授特别积极,自己还复习了很久结果书类都没过,有点难绷。以上。
ITSCE(OSAKA)
大阪大学SGU英文授课信息技术英语特别课程ITSCE的英文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 Course in English,下属于大阪大学的情报科学技术研究科,是计算机专业英文授课的教育与研究项目。没有直博,但是可以选择硕士或者博士,既有4月入学,也有10月入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申请。是大阪大学CS学院下的几个系面对国际生推出的项目,首先需要套磁取得教授内诺,之后提交研究计划并进行面试,10月入学的四月份开始出愿。面试后出结果,该项目招生人数也不多,但教授话语权很重,套磁需要加油。
体验的话,体验极差,主要是OSAKA的老师,个人感觉研究方向奇奇怪怪的,看不懂(,和我主要研究方向(DL,HCI)相关的有三位教授,其中纯CV的那个LAB不收国际生,只要考试。超级大爹Y教授只要MEXT,所以只剩下H教授,H教授首先问我愿不愿意读博,钱从哪儿来。得到肯定答复和钱的规划后发了面试,一个小时拷打,体验极差。拷打完我去详细看了H教授的组,四个Prof,十三个PHD(十个中国人),搞CV和HCI两年还是三年一篇顶会,我大受震撼并且不能理解,感觉是打工地狱,连夜跑路,ITSCE到此为止。
IGP(TITECH)
东京工业大学sgu项目IGP项目,全称: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是2007年10月启动国际研究生课程,目的是为国际学生提供了通过全英文来攻读东京工业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课程并继续深造的机会。主要分我IGPC(硕士或者博士),IGPA(硕博连读)。只要IGPA有概率爆MEXT给中国人,想爆学校金币的可以试试IGPA,秋季入学的IGPC一月中开网申,四月初截止,窗口期较长,但是套磁建议提前很久开始套。热门教授满的特别早。一般来讲流程是,套磁,私人面,RP,内诺,书类,教务笔试(部分系有),教务面试,发放OFFER(六月),流程很长很多教授事儿特别多,但总的来说属于流程和录取最透明的项目,是日本申请中难得的良心项目,除了太晚了没什么问题。
体验方面,贴主申请IGPC过程很抽象,CS系无比高冷发了一堆不回,第一封回的内容是”I WILL NOT ACCEPT YOU" ,全大写的心态炸弹。之后转系,套到了K教授,但交流几封邮件后K教授突然表示希望完成一个开发和测试任务做为测试,之后看情况决定给不给内诺,不想打白工,润了。开始套别的教授,很多石沉大海,W教授隔了四个半月回邮件问我还去不去,沟通后要RP,但W教授组里做的东西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而且此时拿了不少OFFER,RP不想从头学费力写了,润了。之后去套M教授,M教授第一封回信很积极,之后要了排名和推荐信,思考三天后发了拒信,迷惑.jpg。但楼主有了不少别的OFFER,不想继续套IGP了,润了。
申请季最终的总结,除了开篇所讲的xxx日本人之外,还有一个很深刻的道理,Lucky is even more important. 好的BG并不能保证什么东西,硬三维往往能够在MSC中取得还不错的优势,但并不一定能,而在PHD/MPHIL的申请中,MATCH则是比三维更重要的东西。
贴主从去年十月开始接各种各样的面试和笔试,面试超过十次而笔试大概有三次,发出了一百多封邮件,收件箱则躺着大概三百封邮件(包括广告),从完全不会写PS,CV RL,RP和套磁信到成为专业人士,从发一封陶瓷邮件或者询问邮件就会很慌到能面不改色的一天十几封对线,从完全不会面试到掌握各种技巧甚至猜出老师们会问的点。有了很大的成长,但与之相伴的,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与折磨,目的地几经变更去到了申请开始时绝不想去的香港,在这段日子里精神状态坦率地说一直堪忧,总是很难过,一直在各种打击中怀疑自身,一天可能会刷几百次邮箱,性格上则远比之前容易慌乱,暴躁,易怒。而每次面试过后又会出现很长的不应期,除了躺着什么都不想做,坦率地说实在是糟糕到了极点的体验,诚然,这得有一大部分是怪题主自己申的太多,套的太海了。但无论如何,这样的体验还是不要再有第二次的好。DIY很锻炼人,特别锻炼人,但也是真的特别折磨人,按一句话讲:“那么,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另外一个我学到的很重要的点在于LOVE & PEACE以及DO NOT JUDGE。在留学申请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从专升本到清华,海本,从GAP党到工作党,从粉红到润人,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变成朋友,都是可以聊得来的,只是大家的选择不同,造成了所谓各种各样的划分。我申请了各种类型的硕士/博士,并最终拿了工资去搞研究,但并不认为做研究真的高人一等,申MSC可能是条件所限可能是职业规划不同,有的只是选择,仅此而已。而同样的,面对国内保研的机会和留学,贴主还是选了留学,主要是想出去玩儿一玩儿看一看,国内保研固然是王道路子,之后可以在所谓的鄙视链上站的很高,但同样的,保研巨大的时间成本和可能跟上奇怪导师的风险也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的。同时,三年也没有好PUB的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因此,每个人受自己的条件所限,受未来所希望道路的不同的影响,受当下所期望的生活的影响。所选择的道路与生活注定天差地别。这些道路的尽头确实有好坏之分,但选择的开始是没有的,有的只是选择本身。重要的是,确实明白自己想要的,理解自己的条件所局限的和所能获得的,然后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出发,保持自己的节奏,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