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major 专贴 [打印本页]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6 13:41:34     标题: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major 专贴

我个人希望能够开个置顶的专贴
一是了解到这个专业的申请者比较多,去读的人也比较多,所以希望能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来,利于后人的参考;
二是,避免同一问题分散导致水贴多了,影响一些朋友的浏览和搜寻;
希望各位提出一些意见来!

[ Last edited by 深蓝深圳 on 2005-12-24 at 06:06 ]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6 14:22:26     标题: 读mba你准备好了吗???

Hi,Steven:

从一个去美国的朋友那儿知道了你的联系方式,所以就比较冒昧地给你写了这封信,我知道你在MBA申请方面比较有经验,所以想特别地跟你来探讨这个问题。我是199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原来的上海铁道学院),专业是计算机,目前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项目经理,月薪在5位数。现在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就是看着很多同学和同事去读MBA,我一直也有这个想法,但我知道MBA的学习非常昂贵,而且MBA非常看排名,需要准备GMAT和TOFEL,所以需要我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做。所以我就面临着一个如果决定去读MBA就需要放弃我现在的工作,而且两年时间还要花去近10万美元,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想请您给我规划一下,第一值不值得?第二应该申请什么样档次的学校?

Michael

答Michael和所有准备去读MBA的朋友:

像和Michael一样的朋友有很多,在咨询处我几乎天天可以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都已经在国内有一定的事业,有稳定的收入,有幸福的家庭,他们是目前国内职业经理人的中坚。他们毕业于国内的名牌大学,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的成长而成长,成为猎头公司争相挖掘的对象。我有许多同学都像Michael一样,目前在各自的公司做到senior的职位,但是面对竞争和“天花板”他们都有着非常迫切的“升值压力”,而出去读MBA似乎就成了唯一的上升通道。

我非常能够理解Michael的心情,在加盟新东方前我是一家500强企业的区域销售总监,在这个职位上过了两年只涨薪水不升职位的日子,公司的大中国区销售总监是一位毕业于加州伯克利的MBA,所以自己也选择了去读MBA,而当我读完这个学位时却发现自己反而丢掉了自己。我毕业的时候MBA还非常容易找工作,投行、咨询公司、证券公司或是自己创业,太多的选择。我是谁?我想做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反而变得不能回答了,我想这些都是Michael们所面临的困境。

我在这里不是说不要去读MBA,不要去留学,而是一个如何看待留学如何看待MBA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越发开放的中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留学,去看西方,去学习然后回来寻找自己的中国机会。因为今天留学的概念已经大大地突破了只是去拿学位,游学、短期课程、大公司的实习、中外合作办学等等都已经纳入了大留学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在“留学”。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来聊一下留学的价值,留学绝对不是目的,以留学作为目的的学生往往是领会不到真正的留学的意义的,留学也不是为了学位(Degree)。去年有一个学生来咨询我,我问他去美国做什么,他回答我去做PHD,这就是典型的留学学位论,似乎出去不拿学位就不是留学,所以才会有吴征的“巴雷登”故事的出现,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人拿了一个学位又拿一个学位,而拿学位的真正目的job offer却一个都没有。在新东方我们不止一次地说留学的价值是使自己获得就业竞争力,使自己获得行业领导力,更是使自己成为社会推动力。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会计,你大可不必去读一个什么MASTER,因为在西方社会会计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个学问,所以你需要的是职业资格证书,比如CPA、CA、CMA和CFA等。

去读MBA也是这样,我们绝对不是去拿一个学位。MBA的学习是通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习使自己获得Globe vision(全球视野)、language&communication skill(语言和交流的能力)、network(校友网络、教授和讲座)、presentation(表达自己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是通过MBA的学习真正能够使你终身受益的,因为全球化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职业经理人,而英语授课的环境大大地强化了你获得全球通用的语言的能力,MBA课堂的案例讨论使你熟悉了全世界的商业文化,并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而这方面是中国学生最需要的,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不鼓励学生自己来表达自己,所以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缺失是制约中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最后你的同学网络、校友网络和学院资源更是你的一个财富。所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实际MBA的学习更像是一个针对职业经理人的Tanning。芝加哥商学院院长在商学院的推广说明会上这样解释MBA学习,他说来芝加哥商学院读MBA不是来学知识的,因为知识并不能够用于实践,也不是来学管理经验的,因为经验不能够被复制,MBA的学习是与一大堆职业精英和未来的职业精英一起脑力激荡的过程,MBA是每一个人的职业助推器。

每一个人都需要去读MBA吗?读MBA能够改变我的职业吗?读一个什么样的MBA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首先要解决一个职业规划的前提。MBA学习并不是走向管理岗位的唯一通路。职业市场需要MBA(从美国和中国的企业个数和MBA数量来看,中国的MBA还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但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并不一定需要MBA学位。所以像Michael这样的MBA求学困惑者其本质是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或者成功的模式说MBA等于成功,但MBA至少只适合那些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人士就读,尽管有些商学院不需要工作经验,但从一个MBA毕业生和出国咨询的专业人员的角度我们比较反对没有经验的学生去读。因为MBA需要的是自己有相当的工作积累(行业或者专业的积累)?这也就是为什么TOPMBA入选者一般的工作经验在4—5年的原因。其次MBA适合有着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的人学?这也是顶级商学院录取时的重要评审标准。所以当你的规划是成为一个LEADER的时候你确实可以考虑一下MBA,因为MBA的学习至少可以给你带来一次职业规划的思考,而实际上大多数申请者在申请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似乎读完MBA以后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会产生前面我所说的MBA学完后的困惑。在咨询处我们遇到很多MBA学成回国后处于一种“飘”状态,因为两年的MBA学习成为一种巨大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或者投机心态导致MBA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处于一种只寻价却忽视本身职业规划的怪圈。所以如果去读以前就将自己定位准确那么你就需要去思考一下自己,我想要什么?然后再来问自己需要MBA吗?其实我看绝大多数申请者是不需要去花1—2年时间花30—100万元去读这个MBA,或者不需要出国去读。我有一个学生已经在GE工作多年,由于GE特别的企业文化,他已经在GE的很多岗位上有过提升,薪水已经超过3万元人民币/月,经过分析,他将自己定位在为中国供应商融入全球采购的咨询上,他就大可不必去学一个什么MBA,因为GE的几年工作实际上让他完成了一个MBA学习的所有过程。如果他需要一些提升则完全可以选择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EMBA不脱产学习(如中欧、复旦和华盛顿合作的EMBA),在这个环境里他可以接触到中国最具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家阶层,为他将来的事业积累“网络”,另外有一些工程背景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一些项目管理学位(如有一个学生在INTEL工作,他就选择了去南加大攻读计算机学院中的IC流程设计专业,这个专业是专门培养IC产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他读完以后回到张江,目前是一家著名IC厂家的技术管理经理),而像这样的学位有很多,如教育管理、卫生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在商学院中,MBA只是形形色色的专业中的一种,MBA并不是商学院的全部。

在咨询处我还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在索尼工作了两年以后却去了一家食品公司做市场,他的理由是因为在索尼的工作是技术,而自己想改变一下自己的职业,所以想去读MBA,而他听说MBA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他觉得自己的索尼的背景不算是管理,所以就改了行。这就是标准的职业规划紊乱症和把读MBA作为目标的典型案例。实际上在MBA的入选者中绝大多数是技术背景出身的学生,所以上面的这个学生显然是自己对管理本身都没有认识的过程中却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未来的管理者,而他又期望通过MBA学习来得到,这样的学生实际上最终会被MBA毁了,因为他会背负上巨大的MBA期望值,而自己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他的合理规划应该是在技术岗位上再做几年,然后设计一下自己的职业长期规划再做出决定。MBA是给了很多机会让他的毕业生改变自己的职业,但MBA更主流的是在自己已经具有的背景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在MBA开学典礼上告诫他的学生,MBA最佳的毕业去向是你原来的行业。

如果你已经决定去读MBA,那么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你的语言成绩(TOFEL和GMAT),你是否已经做好国家和学校的选择。一般的商学院都需要有一个学士学位,需要GMAT成绩,这就给大多数工作多年的专科学生带来了麻烦,这样的学生可以选择去英国或欧洲读一年制的MBA。大家都知道MBA的排名非常重要,所以会有很多学生会认为既然MBA是一种巨大的投资行为,那么就是排名越靠前越好。其实这还是没有考虑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根本原因,第一MBA的排名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唯一的评判标准;第二在美国其实除了Big Three(哈佛、斯坦福和沃顿)其他在TOP50的商学院的一些学院并没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所以美国人不会因为排名差一两名而作出选择,他会考虑更多的是投资回报率。在MBA的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商学院,而非排名好的商学院。有一个学生自己是学汽车动力的,在上海大众做了4年的零部件管理,在包括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学院中最终选择了给他全额奖学金的底特律大学,因为他的职业规划是继续在汽车产业寻找一个制造业经理的职位,而底特律大学MBA毕业生几乎都去了世界前10的汽车制造企业。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规划再作出决定。如果你原来并没有突出的工作背景,你确实需要一个排名好的商学院来提升你自己,如果你已经有世界500强工作的背景,你要明白未来的雇主一定会更看重你的的MBA前的背景,所以你大可选择一个性价比最优的学校,如果你希望通过MBA学习以后去投行或者咨询公司那么你确实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去上“Big Three”。

总之,想好你自己是谁将来又想做什么再来决定是否需要MBA,需要一个什么样的MBA,哈佛确实培养了很多CEO,但成功并不一定要上哈佛。

[ Last edited by 深蓝深圳 on 2005-12-24 at 06:06 ]
作者: Kyo    时间: 2005-4-6 21:09:21

非常感谢版主开了这么一个好帖子。我是一个新人,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进来交流一下申请大学的精练,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互相帮助才索王道。

我是读finance的,哈哈,也算是business 专业的拉。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在找大学的时候搜索道的信息,当然我自己也有一大堆问题需要大家帮助我,在这里先谢谢拉。

我目前在念本科, course是banking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想去加拿大念硕士,希望专业是朝finance方向发展的,或者是investment。不知道那所大学好一些。

我看了一些大学,发现加拿大的专业很不前卫,目前有finance这个专业的好点的大学只有waterloo,还有ubc, 更不要说会有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banking这样的专业了。 SFU 专业倒是特别前卫,但是都是MBA 课程,需要工作精练的---我没戏。 大多数学校都有economics, 可是我不喜欢econ, 而且凭我的本科课程还不一定能报得上了。所以想请大家说说自己觉得哪所大学好一点,好大学,不一定要排名好,只要是专业比较适合我,或者是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又或者是学费的性价比比较值得都可以的。

我相信在gter上肯定有很多和我有一样问题的朋友,---并不一定是学finance的,还有economics的,management,MBA的。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会一些自己在申请过程种的心得拉,如果大家能够在看完帖子之后留下一点点想说的话,那末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帮助的,这个好帖子也会有更多希望得到帮助的人看见的人。 希望大家进来之后不要只看不回哟,我作为一个新人,在这里先谢谢你们的宝贵意见拉---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6 21:45:07

谢谢kyo的跟贴,我记得好像回过你的贴子了。
不过再说些我所知道的吧。对于你的问题,我觉得你个人思路有点模糊,牵强。(恕我直言)
首先你出国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在加拿大工作?还是读个学位?还是出于个人兴趣?本身你的优势是在哪:钱不是问题?之前的研究经历不错?
我觉得个人能对自己的这样一些问题作些个回答,首先说服自己做选择是最难的,因为出国并不难,但是你的年龄是耽误不起的。
finance我觉得应该是ut最好,但竞争不亚于top20 in us的激烈。要做好思想准备。
如果对加拿大的学校不了解,那就从现在开始做功课,认真浏览每一个自己想了解的学校的网页,这样对你自己应该会有帮助。
如果要是想在毕业后找工作,建议改accounting.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7 04:03:26     标题: global mba ranking--top50

1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3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4   Stanford University GSB
5   London Business School
6   University of Chicago GSB
7   Dartmouth College: Tuck
8   Insead
9   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10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11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Kellogg
12  Iese Business School
13  IMD
14  MIT: Sloan
15  UC Berkeley: Haas
16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ss
17   University of N Carolina: Kenan-Flagler US
18Duke University: Fuqua
19Instituto de Empresa
20University of Virginia: Darden
21University of Toronto: Rotman
22Ceibs
23York University: Schulich
24Cornell University: Johnson
25University of Oxford: Said
26UCLA: Anderson
27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28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imon
29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
30University of Maryland: Smith
31Vanderbilt University: Owen
32Carnegie Mellon: Tepper
33Georgetown University: McDonough
34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Ivey
35Esade Business School
36University of Iowa: Tippie
37HEC Paris
38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US
39  Lancaster University Mgt School
40  McGill University
41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Mendoza
42SDA Bocconi
43University of Cambridge: Judge
44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gt
45Hong Kong UST Business School
46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
47Rice University: Jones
48Uni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49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Marriott
50Case Western Reserve: Weatherhead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7 04:10:03     标题: global mba ranking--top501-100(financial times)

51-55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roa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arlson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anaka
Warwick Business School
Pennsylvania State: Smeal
56-60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Saud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McCombs US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
Virginia Tech: Pamplin
City University: Cass
61-65
SMU: Cox
University of Arizona: Eller
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
Babson College: Ol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66-70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Carey
Thunderbird: Garvin
Washington University: Oli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Katz
71-75
Tulane University: Freeman
Wake Forest University: Babcock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Temple University: Fox
Queen抯 School of Business
76-80
Bradford School of Mgt/Nimba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oore
Ipade
Ohio State University: Fisher
81-85
Concordia University: Molson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University of Georgia: Terry
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gt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86-90
Coppead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Smurfit
Texas A & M University: Mays
Tec de Monterrey - Egade
Solvay Business School
91-95
University of Durham Business School
Pepperdine University: Graziadio
Birmingham Business School
Edinburgh University Mgt Schoo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us School
96-100
University of Bath School of Mgt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Trinity College Dublin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 Studies: Fisher USA
France ESCP-EAP

note:这是《金融时报》的第7次MBA排名。一如既往,今年的毕业生反馈率仍很高,共有7900人,占合格毕业生的35%。


第一阶段是与符合排行榜入选条件的147所商学院联系。其中127所入榜,20所因完成问卷的毕业生太少而落榜。为作出有效的数据分析,每班最少要有20%的人答覆问卷。如果商学院毕业生少于100人,则至少要有20人完成问卷。

数据的编撰有两大来源:商学院及其3年前毕业的学生。我们对两套不同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所获数据和排名依据的标准涉及3大领域:

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购买力

学校及其课程的多样性

各校的研究能力

在决定排名的20项标准中,从“加权薪资(美元)”到“毕业生推荐排名”的前8项标准,是以课程学习者的反馈为根据,并与上述3大领域的第一个有关。这8项标准所占权重为55%,其中又以薪资数据的比重最大。

薪资和加权薪资数据按世界银行(World Bank)估算的购买力平价(PPP)兑换成美元,以按统一标准进行对比。购买力平价反映各国标准商品的开销。将购买力平价应用于毕业生的薪资,就可以衡量答卷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在计算平均值之前,特别高的薪资、供职于非赢利部门的毕业生和学生的薪资数据均被省略。

然后计算各校毕业生的薪资加权值,以反映不同行业的薪资差异。计算毕业生目前所从事行业的具体比例,便可得出权数。以最新抽样而言,假设各校在金融或银行业就职的毕业生占29%、咨询业占14%、工业占12%、信息技术或电信占11%等。这些都体现在毕业生的反馈中。

如存在上两次调查所获得的薪资数,则这些数据也被纳入最后数字。

本次排名关注的第二大领域是商学院本身。从“女性教员(%)”到“语言”等9项标准,是以对商学院的调查为根据,衡量其学生、师资和理事会成员的多样性。

排行榜的第三部分由最后3项标准代表,衡量商学院的研究水平,所占权重为20%。

当问卷的相关数据整理成形后,每一项标准的数据得分被转化为z得分(z-scores)。z得分纳入各商学院间的差异,以及单个标准中首位与末位学校间的得分分布情况,从而在排行榜中精确定位一商学院相对于其他所有学校的排名。在得出最终排名所需的一系列步骤中,最后一步是对排行榜中各项分类进行加权计算。

问卷中的问题仍与前几年相同。不过,在排行榜中,今年“实现目标”一项的呈现方法有所改变,从排名变成了百分比,因为事实表明,最高与最低百分比得分的差异极小。今年,似乎大部分毕业生都实现了自己的多数目标,对其MBA课程以及母校也都感到满意。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7 04:13:50     标题: Business School in Canada (MBA Programs)

http://www.infozee.com/indiatime ... nada/mba-canada.htm
http://www.canadianbusiness.com/ ... lay.jsp?content=001
http://www.gradschools.com/listings/Canada/bus_admin_canada.html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7 04:20:06     标题: How Canada's MBAs fared in international rankings

http://www.canadianbusiness.com/ ... lay.jsp?content=004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7 04:21:29     标题: 加拿大院校从东看到西 (ca 大学大全+地图)

*鼠标停放在地图的号码上,可显示对应的学校。
*鼠标点击,开 查看相所属区域。
http://www.e-canada.com.cn/subpage_34_1.htm#5
作者: Titanic    时间: 2005-4-8 22:41:20

Merci...........
我也来凑凑热闹,我今年去mcgill读Finance本科
特此献上几个链接
金融通-自主理财第一站-银行-保险-股票-基金-期货...
http://www.jrt.net.cn/index.htm
经济时空 - 一组投资金融学方面的书籍
http://time.dufe.edu.cn/ym210/article.php?articleid=1202
文件列表 - 经济学资源下载系统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教材 讲义 软件 数据库 学术 期刊 书籍 笔记 图书 论文 课件)
http://down.cenet.org.cn/list.asp?id=61
中金在线 - 中国人的金融门户网站
http://www.cnfol.com/
金融论坛-金融学苑-帖子列表
http://www.hongxing163.com/list.asp?boardid=35
经济学阶梯教室—经济论坛-论坛首页
http://www.gjmy.com/bbs/index.asp

里面不乏很多经济金融方面基础知识,也有很多原版书籍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11 17:46:12

Titanic,thanks for your message.
mcgill is a great univeristy in the world and you have a promising future.
would you mind sharing more about mcgill application and finance?
作者: Titanic    时间: 2005-4-11 22:00:30

刚刚看完了蝴蝶效应,很受启发,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未来,也不能为自己做的事情所产生的结果而后悔,人生应该走一步算一步,只是要努力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以前说过,去年高中毕业后,人大变成了我心中的痛,天津大学的不守信用也让我没办法,在老师的鼓励下才决定要出国的,现在想起来还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没有想过要回到过去改变自己的选择。 于是去了北京新东方国际预科学校,收获最多的不是英语上的知识,而是交了一大堆朋友。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和小胖挑灯夜读,和qmp讨论留学申请。。。。。。
后来参加了两次toefl考试考了610+4.0&580+5.0。
我们几个人都梦想去mcgill,有个共同的目标后共同奋斗,共同勉励应该算是留学申请中很难忘的过程。对我来说,选择mcgill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mcgill在加拿大算是一流的学校,二是我自己也亲自问过美国人,他们只知道mcgill,三是可以学习被法国人自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法语。
当时选专业的时候也挺矛盾的,在金融,心理和精算之间捉摸不定,我是学理的,尤其喜欢数学,学得不错但也不能说是最好,偏偏又高中三年读了两年的经济观察报,又偏偏对哲学和宗教感兴趣。要做出选择真的很难,也许以后可以把这几者结合。后来想起了古典老师说的话,我们在为选择问题而犯难时,往往不是我们知道得多,而是我们知道得太少了。这可能是很多中国学生共同的毛病吧,反正自己要尽快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和擅长的,尽管很多时候这两者并不统一。
现在回想加拿大本科的申请既不是很难,但也不是简单的成绩过了就能进。总之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顶多是比较麻烦,绝对不会在根本上在对申请者是否申请成功产生太大的影响。申请加拿大本科的同学都应该看过子轩寒冰斑竹的一篇文章“给高中申请加拿大的同学几个建议”我很同意斑竹的建议,在它的基础上我再加上几条。
关于版主说的简历,要注意此简历非申请研究生使用的简历,我想版主的意思应该是Personal Statement,要么从一个方面介绍你的品质和特点,要么从各个方面显示出你的优势。还要注意的是,推荐信要和PS遥相呼应,仔细推敲两者的内容所产生的互补和强调的作用,使其浑然天成,混为一体,这样才能让录取的人信服。
还可以附送上高中学校的英文的booklet,重点中学尤其重要。
对于在一些特殊的教育制度下上高中的同学,一定要另写一份说明给对方解释清楚你那里的教育制度的特殊性以及具体内容(最好是由学校出),而且等对方收到以后,还要打电话确认,否则对方有可能不知道你这边的情况而产生误解。

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在mcgill收到我的材料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其中finance是录取了,但是心理却是decision pending,在捉摸不定时,遇上了Mercurywen,使劲说服了我让我不要等心理了,而且也因为还要申请CAQ+Study Permit,就没有等psychology,直接去签证了。现在正在等签证。
商科传说在mcgill并不是很好,但是传说总归是传说,都是感觉,没有个硬性的什么东西说明他不好,再说总归mcgill的MBA在世界上排40,都是faculty of management里面的,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作者: qmp    时间: 2005-4-12 17:45:55

看了你titanic上面的帖子,感触很多,无奈我现在在北京小胖家,没时间写东西。我们都是上海的外地生,有着差不多的经历,呵呵。真怀念那段日子,从迷茫到看到希望,都是一起一步步走过来的,一起备战toefl,一起弄申请,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
    如今我仍然在waiting我的ad,或许无法给进这个帖子想要finance资料的朋友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那时我跟titanic一样也是在psychology和finance之间徘徊,得到了gter很多前辈的热心帮助,对我影响真的很大,现在想清楚了,觉得自己不是做学术研究的料,也就开怀了很多,我也很喜欢古典那句话:我们在为选择问题而犯难时,往往不是我们知道得多,而是我们知道得太少了。在真正踏入这个领域之前,很多人对这样东西只是局限在道听途说上,不是自己的真正感受。很多朋友的父母跟我的父母一样或许知识层次不高,也没法给我们这方面有用的指点,但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自己摸索的机会,认识自己的机会,我觉得这是很宝贵的。我真得很感谢我的父母从来不会对我的选择进行干预,我觉得这已经够了。其实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不过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没有人总是能事事顺利的吧,所以我在这里告诉一些正在准备进入undergraduate学习也同样面临专业抉择的朋友,其实不用太在意,国外给你调整自己的机会很多,不过在每一次选择之前一定要慎重的考虑和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方面,就算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会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思想也会开阔很多。
    上面说的东西跟business的关系不大,不过如果以后在接触了finance的学习以后,我一定会把知道的东西跟大家share的~!
作者: qmp    时间: 2005-4-12 18:04:00

先占一个楼层,希望以后能给大家提供有用信息~~~!! :D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4-13 10:25:06

我现在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说起来,,,我本科不是学finance的,但是毕业后的第一个实习工作偏偏是finance。后来还读了在职的研,财务管理。现在在和GMAT做着艰苦的斗争。
先在这报个到:)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15 14:57:44

谢谢yukon,有时间跟大家说说你的投资公司的经历吧。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15 15:00:28     标题: 转:关于投行和咨询的评价

转:关于投行和咨询的评价
A:有机会和高盛的分析师和经理都打过交道。和麦肯锡的也是。整理点自己对投行和咨询
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投行钱多,但工作无聊。重复劳动。就是台机器,上级叫干啥就干,没有自己思考的
空间。
2、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
3、英语绝对要扎实,不然做不了。会很痛苦或很快走人。
4、很短就离开大公司,反而没人要。因为别人觉得你有问题,所以被大公司开了。
5、失业后找工作困难,因为你对薪水和待遇期望值高。
6、牺牲一切自己的生活。
7、咨询公司工作有意思得多。可以自己思考并讨论。学到很多东西。
8、钱比投行的少。对于分析员来说,一般刚出去咨询20万,投行30万--都是上限。(高盛的5万美金)
9、跳槽出去,咨询的分析师比投行的分析师更能干。因为基本功扎实。
所以个人以为咨询公司适合有些想法的人。投行适合贪婪的想钱的人。各有利弊。

虽然现在讨论这个没有多大意义
不过很多观点与我自己的感受相反,比如第九条,第一条和第七条似乎都有所偏颇,

大家怎么看?
B:不要以为咨询很风光,有很多情况下,一些大公司其实并不需要咨询公司的帮助,他们自己完全可以搞定,只是为了减少成本(给咨询公司的钱其实并不多),维护内部秩序(怕自己内部的人抢项目,破坏团结;有的情况也是为了防止内鬼),或者其他的非经济考虑。而且很多大公司的员工并不太看得起给他们做咨询的人,所以到这样的地方去做咨询业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投行也无非就是高级的骗钱手段。

C:关于你说的钱可不太对,我认识的一个人,耶鲁毕业,北京麦肯锡给他一年10-12万,没去,到香港小摩去年总共挣了100-110万。还是投行征得多。他回来就揶揄了一番麦肯锡。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15 15:01:45     标题: 在IB的一点点感触--ZZ

自己刚进IB 没多久. 原本期望可以跟着老板好好学习..

结果现在老板要被赶走了..他都自顾不睱了……更别说有任何对我的Develop plan…

感觉在这里面,

No one will take care of you nor hold your hands.

Just have to stand on my own feet….

But it’s kind of difficult since I just graduated from college…

.Don’t even have a clue about how to stand or where to go next…

Sometimes feel a bit depressed and disappointed….Maybe I am not tough enough….




Guess I just have to be INDEPENDENT .~~
作者: flashegg    时间: 2005-4-16 01:46:00

楼上的感觉才是真正读graduate的感觉!
其他一律在YY
作者: qmp    时间: 2005-4-16 13:00:49

推荐一个BSCHOOL的论坛,个人感觉很不错:
forum.chasedream.com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4-17 09:24:27

17楼关于投行的言论基本正确。
我原来在某著名欧洲投资银行实习过2个月,的确如此。
在投行最大的好处就是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缺点17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人体加速折旧。干个10年还没提升到associate的话,,,这辈子真失败,丢了前途又丢了身体。
外语能力在投行工作中的重要性强于个人能力,因为这个工种需要很强的交流能力,大家也可能已经发现:在外企中爬的最快的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却往往是和老板交流最好最顺畅的人。

国内投资公司的特点:资金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不正规,工序、分工不明确。优点:有的公司人少,可以大秤分金银;工作强度和压力没国外投行大。

我个人认为,选择什么行业,什么公司,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决定,有人喜欢闯荡,有人喜欢安逸,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不合适.
作者: estellazj    时间: 2005-4-18 16:23:35

hey luingor,

no idea whether you've got my message or not.

i just wanna a more dierect method of talk.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 come here from time to time coz it is the peak season of our firm.

i am now processing immigration to canada, and would like to have more detailed info about uni in canada, especiall in mba part. seems toronto, mcgill and ubc are nice, right?

do you msn? add me, estellazhao@hotmail.com

see you there.

cheers,

essy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19 14:23:05

estellazj mm is a nice girl and has a respectable personal character.
She has some years "big four" working experience.Welcome estellazj come here frequently and tell herself.
没经允许就发布信息,希望不要被骂
作者: lucy_zq2002    时间: 2005-4-21 00:19:57

信息共享:)
我觉得比较有深度的论坛
http://www.91facai.com/forum/index.asp
还有几个,以前收集的
http://www.econphd.net/
http://bbs.taisha.org/viewthread ... 2%26filter%3Ddigest
http://www.financewise.com/
http://www.cob.ohio-state.edu/fin/journal/jofsites.htm
至于国内的金融,老师比较推崇的,如搜狐财经,雅虎财经频道。

btw:想问问大家
1。加拿大的金融硕士,会存在说读的面太宽范以致不精,不好就业嘛?我本科的金融是中加合作,国外教材,什么都读了点,但只是略知一二。
2。象二楼说得,是否投资的专业不多?(可能我需要自己做点功课,希望这样提问不要被骂:)
希望知道更多金融就业的信息。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21 15:38:47

thanks,lucy mm.
谢谢你的分享.对于本科金融的学习,由于我的专业与金融有关系,所以本身学了一些,另外身边金融 的朋友不少,所以想说一些感受.真正在金融方面的学习应该分两个方面来看待,一个是职业应用型,一种是纯粹科研.前一种不在于你的学习背景和学历高低,在乎于你的工作经历\对这个行业的熟悉程度,也就是做投行,基金这些个行当,但靠理论知识是不太行的,所以你的NETWORK很重要,实际操作经验很有用.对于后者,可能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和许多数学知识来研究许多模型,进而把这些东西组织成文,工作经验起不了太大作用.
以上仅是个人分析,比较粗浅.请大家指正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4-22 11:38:15

感觉近两年申请金融的人很多! 好艰险啊!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22 12:37:28

虽然谈起来都说这个行当累,但确实payment是最高的
作者: Stephen_wl    时间: 2005-4-23 10:16:38

我是石油专业毕业的,在一家世界顶级的油田服务公司工作(世界500强)
想去美国读MBA 毕业后从事是石油行业咨询工作
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那些公司由石油咨询方面的业务?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4-23 12:01:36

最初由 Stephen_wl 发布
[B]我是石油专业毕业的,在一家世界顶级的油田服务公司工作(世界500强)
想去美国读MBA 毕业后从事是石油行业咨询工作
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那些公司由石油咨询方面的业务? [/B]

楼上,你是在哈里波顿或斯伦贝谢吗?工作多少年了?
美国的colorado school of mines不错,他的MBA和engineering在石油界都名声很好.A&M和Austin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其他的MBA想必你肯定也听说过了,比如北卡\斯坦福...
如果想去加拿大,calgary和alberta比较好,MUN也不错,这是一个加拿大人告诉我的,不过有同胞说MUN的oil&gas management是骗人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你是西南石大还是石大(北京\华东)?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23 12:55:47

很高兴看到这个贴子越来越长,阅读者和跟贴者越来越nice,感到高兴,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像Stephen_wl gg一样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或者学校选择有疑问的,可能在mba的申请中占有的比例比其他专业的要多很多,虽然以我的经历不能给大家很好很多的建议,但是我偶尔在整理自己电脑的资料时,整理出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共享。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23 13:03:06     标题: 金领之路追踪报道十五位归国MBA-多伦多大学林军

8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分配至外经贸部下属的一个香港公司工作。80年代末辞职到美国,攻读经济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便去了加拿大读MBA,工作了几年,觉得没有多大发展空间,于是再次回到香港,先是在日本的银行后到法国的银行工作至今。见到林军,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写MBA,你们知道什么是MBA吗?MBA不就是“Married But Available.”(结了婚但仍然自由。)嘛。要不就是“Mentality BelowAverage.”(智力低于常人)。林军,不喜欢严肃,但喜欢思考。林军的衣着十分简单,T恤、短裤,他解释说:“平时上班老是西装革履,下班后我们是绝对不会再穿那些东西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手机,竟然是Nokia已经很旧的版本6110。看到有些人没有钱还拼命借钱买好手机,而真正有钱的人却不在乎用什么类型的手机,我不觉有些感慨。林军一定是一个理智而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在谈他的经历时,基本上都被他自己总结成了一些观点告诉我们,事件不过是一些补充说明罢了,他的观点又时时让我感到新鲜。他说:我告诉你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采访当中一直觉得他与其他的MBA不同。他的语气中总透出对人世沧桑的无奈。或许是多年混迹国外的经历,又或许是一次婚姻失败带来的伤痛,使他在今日拥有着许多人艳羡的高薪时仍自诩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我是一个钻石王老五。” 他嘲弄地说。那时流行出国我这个人就是爱折腾。小学中学的不说了,就是玩,但也玩到了全校第一。那时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我从初中起就经常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并得奖了。平时最喜欢的是航模,自己亲手制作飞机模型。做实验在我看来也是玩。高中的时候我考到上海最好的复旦附中。附中的人强手很多,考回复旦是随随便便的事,但我这人就是好动。高考的时候,我不想再留在复旦了,就报考了上海交大,读的是精密仪器专业。
大学毕业以后,偶然的机会,香港华润公司通过国家经贸部来校招人,我就这样去了香港;在华润的精密仪器部做。但工作几年后我发现还是有进入学校继续学习的需要。加上那一阵子的“出国热”也弄得我心痒痒的,就去考TOEFL。我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在华润做得蛮不错的,工资又高。这可以说是一份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工作,很多人想去香港还去不了呢。还是因为骨子里天生的不安分因子在作怪吧。我抛下了这份工作,然后到了美国的Universit Akron念经济学硕土。那时流行出国,我高中的一班同学全都是出国迷。其实“去留学”是件最容易的事情,“留完学以后怎么办”倒是个问题。我们班里的同学想去留学没有留不成的,全班四十个人起码去了二十五六个,后来连同学聚会都是在瑞典搞的。有了绿卡又怎么样在美国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这里好大。我下了飞机,朋友没有接到我,我就自己打的去朋友家,高速公路都竟然走了40分钟。我倒不是担心钱的问题,而是感觉这个城市太大了,给我一种震撼!纽约,这个名词听起来跟“上海,的概念差不多,都是城币。但为什么上海坐40分钟车差不多可以从一个角到另一个角,纽约却不行?可见纽约的工业化程度比国内的城市大得多。在国内出门是骑自行车、步行,在这里根本没有这两个概念。这个城市,给了我一种广阔而迷茫的感觉。我来这里学习,感觉就像一个乡下的小孩子突然间来到了大城市。在中国被人管惯了,什么时候吃饭要管,什么时候回宿舍要管,谈不谈恋爱也要管。到了美国很自由啊,没人管你,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反而让人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好,很容易令人失去方向,走入迷途。一到国外你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问题。到美国的第一天,朋友对我说:“到了美国第一件事是搞绿卡,其他的事都好办。这样吧,假设我现在就发一个绿卡给你,那你以后怎么办?”我想了老半天,还真不知道干嘛!是啊,有了绿卡又怎么样?你靠什么技能生活?如果没有工作,你从哪里获得生活来源?有什么人可以帮你?没人帮你又怎么办?留学不是一件难事,但在外国你怎么活下来,这是一个问题。不是说去了就能活下来的。在国内你有个由亲戚、朋友、同学组成的社会网络,但出到国外,你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空白。什么事都必须得靠自己!即使有朋友,他们也在读书,都是穷学生;情感上也许可以交流一下,但经济上、生活上也帮不了你什么忙。在美国的生活经验我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生存,这是一个问题每个人到了国外要生存,都有三关必过不可。一是语言关。在美国那种全英文的环境中,不懂英语就像二等残废一样。刚出国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到了外国自动变成了聋哑人,听也听不懂,讲也不会讲,这不是跟聋哑人一样吗?在国内还可以跟人讲讲“How are you”之类的所谓英文,到了国外听到人家讲英文你却傻掉了。语速很快,语言习惯也跟平时学的不同。二是学习关。在外国学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理科的东西还好,我过去在国内的基础还算扎实,就是社会学科方面的东西对我来说很难。美国在我看来本来就是一个陌生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历史我根本不了解。美国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我都是真空;现在却要和别人一起学研究生的课程。我只有把所有能用上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有时一页书要看上半个小时。一开始觉得读书很难,因为国内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但苦了一两年一般都能熬过来。当然也不是说下死劲就一定能读好,也有人从中国这边过去考不及格回来的。三是生活关。生活关,听起来是最简单的,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嘛,但是不见得人人都过得了。来到国外,你要吃饭,要与人交往,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文化,这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经济上,除了奖学金以外,我还帮教授改作业,能挣点钱。加上以前在香港有一定的积蓄,吃饭问题是基本解决了。批作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也很简单,多数是些选择题。我没有出去外面打工。实在也没有时间打工。经济上问题不大了,但是文化上的冲击特别大。刚来到美国感觉很寂寞。东西方的文化相差太大,你在这里讲的话不是以前的话;吃的饭也不是以前的饭,做什么都不习惯。这就是所谓的“CllltUfe ShOCk”。我现在的胃是很厉害了,可以一个月不吃米饭。面包也好;土豆也好,牛排也好,鸡扒也好,什么都能吃,只要能保持身体所需能量就行了。刚去到的时候真的很“ShOCk”,感觉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就好像一个穿西装的人闯进了一个全穿牛仔裤的人群里,也会感觉自己很老士一样,文化观念不同。Akron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我所受的文化冲击还算少的了。我以前有个同学,在高中班里数学一直是前三名的,后来被复旦大学数学系保送去美国,一年以后被送回来了。为什么呢?他成绩上绝对没问题,原来的成绩一直是拔尖的,经济也不是问题,有奖学金,就是因为文化的冲击太大,接受不了。留学的误区许多人很奇怪我已经有了经济学的硕士学位,为什么还要跑去加拿大读MBA。我也是读完经济学的硕士才明白过来,这种学纯理论的专业在美国根本无法找工作。在Akron读经济学的时候给学校当助教有一份资助,后来我才知道,凡是学校给你这种资助的学科,大都是读出来找不到工作的学科!热门的学科,本地人都去读了,哪轮得到你们外国人来读!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教训,也不知道对不对。很多中国人在美国都只能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等纯理论的学科,这都是本地人不要读的学科,才给点奖学金让你们外国人去读。招点学生来帮教授做买验,既是廉价劳动力,也是为了让这门学科后继有人。感觉有点像在陪教授做游戏,是吧?读完了硕士,结果发现找不到工作,没有路走了,只好去读博士,读完博士,又读博士后。结果路越走越窄。
一代人就这样迷失了方向。这是很失落的一件事;特别是等你明白了这一点,年纪已经上去了的时候。我认识一个人就是这样,他是60年代的大学生,80年代出去留学,学的是纯数学,等他博士后拿回来以后已经是50岁快退休了。他的一主就耗费在读书、再读书的过程中。人选择走什么路很重要,这些在国内都没有人教我们,只好在社会中去学。以前在国内,每个人走什么路都是被设计好的,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大学出去以后又有分配,没有人给我们选择的机会。没有人知道国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世界。人如果一直在很幸福的环境中长大的话,他不会学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动乱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长大起来。人最好的学校还是社会!因为失败才读书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MBA的第一天,教授对我们说:“Youare fail.”不要以为来读 MBA就好像拿到了一个黄金学位。为什么来读书?是找不到出路才要读书!要是能赚到钱,能出人头地,就赚钱去了,还去读书?正常的人读到本科就够了,连硕士都不要去读,读博士的人则一般想去做教授。读完本科已经差不多把该学的事情都学了,剩下的你应该自己到社会中去学,不需要再找个老师教你三年。在某一个行业中去扑滚、磨练,慢慢才能成熟。比如你文学上有才华,高中或本科毕业以后就可以写文章,渐渐出名了就可以出书,到30岁以后就名声大振了。你再读几年,也无非是要老师帮你把饭再炒熟一点而已,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学的,何必呢?就是有个研究生的名声又怎么样?在社会上反而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丰富你的阅历。比尔" 盖茨不是连本科都没有读完嘛,人家现在是世界首富!我读MBA真的是因为没路走了。没有合适的工作可找;难道真的叫我去洗碗?MBA让我看到了一线曙光。于是把自己在家里关了三个月,跟所有人断绝关系,去考GMAT。考TOEFL的时候是跟中国人竞争,在美国考GMAT则还要同本地人竞争,人家读英语读了几十年了,你才读了几年,水平还是有点差距的。考题跟中国的Gmat差不多,主要考你的基本技能、逻辑、智商等,只是难度比较高,句子更长一点,逻辑更复杂一点。语言要求很高,一般人看都来不及看。四个小时下来,人都晕晕的。幸好我这决心还下得对,在一拼之下成绩还不算差,被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收了我。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读得起书的。现在国内很多父母勒紧裤袋供还在上中学的孩子到国外读书,每年十几万块,我觉得这是件大奢侈的事。我在加拿大过得很节俭,第一要交学费,第二要生活费,第三你又没机会赚钱。房租、电话费、吃饭……一大堆要用钱的事往你头上堆。打工的话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MBA的课程很紧,你哪有时间去打工!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读书,挣奖学金。很多MBA学校里都有企业资助的奖学金,给予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商学院毕业出去的学生前景一般都很好,很多当上了公司老总什么的就捐资给母校作奖学金,自己也可以留个名。但并不是外国学生到了那里就一定会有奖学金,人家又不是专门捐给你外国学生的,所以你必须要同当地的学生竞争,谁赢了,谁才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要拿奖学金首先成绩必须要好,再就要跟辅导员去磨,就说我是个穷学生啦,成绩又不错啦,很需要这份奖学金啦之类的,他耳根子一软就给你批了。我本来已经有个经济学的硕士学位,GMat的成绩又不错,跟辅导员关系也混得蛮好,一去到加拿大就拿到了奖学金。第二年开始,就要看你在学校的表现了,我读书比较用功,成绩也不算差,所以在加拿大读书期间是一直有奖学金的。生活上过得节俭一点,住差一点的地方,钱还是够用。我选择到加拿大读 MBA先是觉得到那里移民比较容易,而美国较难。结果后来在那里遇到了我的前妻。她也是在加拿大的留学生。两个人过日子总比一个人好,生活也没有在美国的时候苦了。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读书还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 MBA说到底是一种强化的训练。量太大了,有些人读不下去,只好被除名。而已成绩不好就无法拿奖学金。我还好,刚才讲的那三关在美国已经过了一次了,本身又比较用功,比较会读书,有些从大陆亘接过来读的人很难接受。MBA的课程本身难度就很大了,连贯性又很强。MBA主要培养的是策略。市场学、营销学、广告学、经济学、财务学等等,都是围绕着策略来进行的。课上教授会给你一些案例让你们去分析,讨论。比如一家公司它去年的经营情况是怎么样,按照分析它十年将会怎么样,会不会亏损等等。外国人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不同。外国学生讨论的时候非常活跃,大家争着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候争论得面红耳赤,尽管到最后通常还是没有结论。竞争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促进方式。每个学期总会有淘汰,淘汰的是谁呢?很有可能是你们外国人吧,因为你们基础差啊!对英文运用没人家熟悉,东西理解得没人家快,文章没人家写得好,讨论的时候又插不上嘴。那么要不被淘汰,你就得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努力去学。在国外读MBA,在同外国人的竞争中,你可以接触到同本国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没有错与对,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就好像有的人喜欢看鲁迅,说喜欢他的深刻,而有的人不喜欢,认为他写的东西太刁钻,太苛刻,不够轻松。别人有别人的道理,你不能认定人家就一定是错的。老师只是给你提供这一个案例,最后并不会给你标准答案。而中国的教育方式则是塞给你一些理论,告诉你这个是正确的,你只管接受就行了。北美的这种方式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实际的东西,还是很有用的。比如财务方面、金融方面的训练。我是读市场学专业的,市场方面的训练比较多。这一套对做生意很有用。外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了那么多年,有他们一套的管理经验,一些共性的东西搬到国内也照样有用的。西洋的生意经跟中国的生意经虽然有点不同,但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还有一些应用技能,是必须要学的,如怎么看报表之类的,不学就看不懂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这些数字的背后有些什么原因,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等等。还有市场分割、价值链这些知识,我到现在还在用。书是不能读死的。读书要读进去,还要会读出来,懂得怎么运用。读完了MBA,我的确感觉有飞跃性的变化。北美的MBA还是蛮不错的。读了MBA对找工作很有用。像我这样的中国人在外国,如果没读过什么书,就很难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看就只能去洗碗、打工什么的了。MBA给我一个启示就是: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可以找一条合适的路去走,一边走一边修正,但不能认为这就是一条最好的路。没有一个偶像指引的路是完全正确的,路只能自己去走,自己去摸索。第一份工作——失败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在加拿大枫叶银行。枫叶银行是加拿大的十大银行之一。我不是在前台做,而是在一个后台专门制订政策、计划的部门。制订政策这玩意儿其实不太好搞。我毕竟是中国人,不太懂外国人里面的这些政治斗争。看着他们在里面斗的一塌糊涂,我还稀里糊涂。比如写东西要写得很婉转,一个业务申请不批准,你不能就直接说它不行。你说不行?人家正好找不到出气的地方,好,你说不行,你凭什么说不行啊!你算老几?!有经验的人会先说这个计划很好,但先请考虑如下问题……其中包含一些无法解决的风险问题,这样才可以把计划否决掉。如果你就这样说不行,很容易就会为自己招来一些仇家。我的头儿是银行里相当高层的一个领导,日常的工作是签署文件、制订政策、条文等。我要帮上司先把东西写好,再给他签名。我的同事,也是师傅,在大学是英文系毕业的,也读过 MBA,你想想看,玩文字游戏我怎么跟他比?我自认为自己的英文写作已经不错了,但我写的东西定稿之前通常至少还要给他改上二十五次,内容也改、语法也改。他改完以后还要给我的上司改。一开始我还有点恼火,改到后来什么脾气都没有了。我实在做不下去了。中国的MBA在外国做这种文字方面的工作很难做,你英语运用得再熟悉,还是比不上人家本地人,人家用母语写作都用了几十年了。中国的留学生在外国一般比较多在电脑、财务等行业,一般都是做工程师,真正做管理人员的很少。你一个外来人,人家凭什么服你管?所以说读完MBA最好还是回国。这份工作我干了半年多,虽然很努力,还是觉得做不来,就辞职了。可以说,我第一份工作是份失败的工作。但它教会了我入行,这很重要。

五万美金和十万美金,哪个更好?

从第二份工作起,我开始做交易。这次是在美国幸福家银行(Bankers Trmast)加拿大分行的交易部门,那年我们50个人赚了6000万美金。工作是很辛苦,但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天包括星期六都要干十多个小时,通常是早上7点钟到晚上11点半。白天是做交易,晚上要清盘,清完盘以后还有程序要改,我们这些人全都是“工程师十MBA”型的,要自己编程序。大家都是推到极限在工作,连老板也是如此,你当然也不可能例外。这样的工作是对身体、精力、毅力的总体考验。我曾经在见一份工的时候老板问我:“人家给你5万美金的工资,我给你10万美金,是别人好呢,还是我这里好?”听起来当然是10万美金好,但比别人多拿了这5万美金,就意味着你要付出两倍甚至更多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别人每天工作8小时,你却要工作16小时,还很可能没有休息日。这种工作观念在北美是很正常的。因为竞争相当激烈,公司这样做是为了让你没有时间分心去想其他的事情,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这是美国等地流行的一种工作理念。95年银行因为与宝洁的一场官司开始走下坡路,于是我自动离职,回到了香港,在日本樱花银行找了份工作;也是在交易部门。香港是个好地方我最初留学国外是想着学好了以后回国的,留学嘛,也就是想进修,学点东西,但学成了以后我还是过了那么多年才回来。我现在走的路,以前也是完全没有想过的,人走什么样的路真的是很难说。中国的MBA,聪明一点的,学成以后还是应该回来。留在国外也不一定有多大意思,毕竟中国人在那边还是比较受歧视的,最苦的工作你做,好处又不是你拿。人在国外,天时、地利、人和,你一样也不占,要做出一番事业,很难。香港倒是个很好的地方,对于在国外留学过的MBA来说。香港跟我这样的专业人才不多,大家都争着到国外去了。我们这些受过外国教育的中国人,既熟悉中国本土文化;技术上又领先;要找工作很容易,要赚钱,也很容易。我做资本币场这个行业,人工是比较贵的,在香港算是高薪了。应该说我回来的选择是很对的。很多人出去了还不敢回来呢。选好专业很重要有种说法是美国人总是在不同的地方做同样的事情,即使不停换公司;还是回到同一个部门;日本人是在同样的地方做着不同的事情,一进公司就是终身制的,只是在各个不同部门中换来换去;中国人是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今天当交警,明天做卫生大队长。我在美国待的时间长,也接受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后来尽管换了几家银行,都还在交易部门做。这种想法的好处是,只要掌握了某种技能,在这个行业内就不愁找不到饭吃。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只要有能力,就不怕人家公司不要你呀,即使公司倒闭了你要找另外一份工作也很容易啊。这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吗?现在的人为什么怕下岗?是因为没有专长。你想具有竞争力,就得有一定的专长。那样只要这个行业还在,还有社会需求,你就不会失业。当然你要选对行业,如果一个纺织女工纱纺得很好,但到后来纺织行业都差不多不存在了你找谁请你呀!选好专业很重要;一旦选定了,就应该一直做下去,不要随便更改。你能做到顶层,就成了专业人才,没有什么人能代替你了。日本樱花银行本来是家很大的银行,但在金融风暴以后受到打击撤出了香港。于是我又到了现在的这家法国的银行,一亘做到现在。做得不开心我就走咯要说我人生当中的选择作得最好那一次应该是读案MBA了,这是一次转折。回香港的选择也不错;在香港的发展挺顺利的。在去美国我是带着一个疑问去的;为什么中国人干一个月赚1000元人民币而美国人一个月赚1000美金?后来明白症结在于外国的工业化程度高,中国科技的落后造成了人均的生产力低下。我当初有过这个理想,出去读书要为中国带来资金、技术,从这两个角度上为国家作一点贡献吧。但理想还是理想。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在外国一直感觉很失落。外国的路很难走。读书很辛苦,工作也很辛苦,我毕业正好是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但开心的事也总会有的。跟同学一起玩算是一件开心的事吧,很多人聚在一起烧烤、聊天,可以暂时忘掉繁忙的工作。还有旅游,在美国留学放假期间我经常开着车一个人到各地去旅游。那时有时间,用的钱又不会很多。特别是去美国大峡谷,看到那壮丽的景观,心胸很开阔。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工作以外,还炒炒股票。周末有时到深圳或者别的地方打打高尔夫。有时候会用一个周末专门飞去北京就为了打一场球。有点奢侈;是不是?有人说高尔夫是种“绿色鸦片”,这句话有点道理。我现在也有点瘾了,一个星期不打就会觉得心有点痒痒的。你想想看,连续 4个钟头在绿地上走过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啊!而且这项运动又没什么人数限制,一个人可以打,两个人可以打,三个人也可以打。运动中还可以跟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增进感情。何乐而不为?自己开公司?暂时还没有想过。开公司要操心的事太多,钱赚得又不是很多。每年公司能盈利50万100万的就偷笑了;要赚那么点钱我也用不着开公司啊。当然有个自己的公司感觉上还是不错的,比较自由。在现在单位的感觉还不错,比较稳定。但我这个人天生就喜欢折腾,不会做死一件事的。做得不开心我就走咯,反正我也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只要金融这个行业还在。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23 13:05:25     标题: 主人公背景介绍

姓名:林军
英文名:LIN JUN
出生年月日:1963年IO月3日
血型:0型
星座:天平座
爱好:经济分析
自认为的个性:开朗
最常做的运动:高尔夫球
最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
最难忘的书:鲁迅全集
最动听的歌:最敬仰的人:毛泽东
小时候最想从事的职业:商业
未来最想做到的事:商业
最开心的事:老朋友见面
最尴尬的事:买股票不赚钱
最讨厌的事:迟到
最震撼的一件事:亚洲金融风暴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自信
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跌倒后站起来会更坚强
作者: silina    时间: 2005-4-24 11:58:44

我是新手!一次托福也没考过呢,大学要毕业了,很想去加拿大读研,报了8月份托福考试。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读的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最重要的是想出国体验一下生活,吸收一些西方的东西,也可能是我非常喜欢加拿大的原因吧。我想读安大略省的大学,我本科是学工商管理的,比较喜欢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我应该念那所大学的研究生好呢?希望大家指点!谢谢!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4-25 09:09:01

安大略省的市场营销专业好象就queen's有,其他都是MBA.楼上不妨把面扩大点.或者先工作两年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4-26 19:07:18

我觉得其中有些误区或者是你忽略的地方:你的方向是professional(mba)还是academic(phd)方向?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会对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赞成yukon dd的说法,读商科研究生,如果你还没有工作经验,不然把面拓宽一些找个好点的学校,要么工作3年再去判断自己下面的路应该怎么走.
加拿大的好学校不多,数都数的过来,你要是目标是international top,估计就5-8所算是;要是ca top,估计10所,要是只要是研究生就可以,估计也不超过40所。所以可以先做做功课,把这些学校的网页仔细浏览一下。
何况,大家都不知道你的career goal和你的background到底怎么样?你的问题感觉就是我应该怎么办才能到加拿大,读个比较好的学校,其他无所谓。在仔细想想,有问题,贴出来,大家可以讨论,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4-28 08:28:52

想问问前辈们,学MSc in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的同学们毕业后都在做什么工作啊?
我希望申请一个MSc的学位,以后出来做咨询或者投行。MBA也考虑过,不过MBA是有钱人的游戏,学费越高越值钱。我不是有钱人,读个中、下游的MBA心里不甘。有的时候想的很烦很乱,干脆一下把它们丢到脑后,告诉自己先考好GMAT再说。
作者: xufan_dfdq    时间: 2005-5-3 08:37:33

各位大虾啊,我也想把我自己的问题说出来麻烦帮忙解答一下,我跟33楼的朋友情况差不多,我大三了,也准备考8T,我想去加拿大读商学院的硕士,毕业后最好可以留在加拿大发展,以后再去美国读MBA(因为我现在没有工作经验,就算现在能读我想效果也不会很好)。现在我很困惑加拿大的商学院除了MBA还有什么样的专业有硕士学位,而且不需要工作经验。看到上面的讨论感觉其他专业不多,而且也不是很多学校都有,能不能详细的告诉我都有什么样专业的硕士不需要工作经验呢,先谢谢大虾们了,我本科是学国贸的,所以想在Business和Management方面继续发展,最好是可以毕业就能去加拿大读硕士,如果没有合适的专业,我只有去工作积累经验,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不想,我还报有一线的希望,我的希望就是你们的答复了。^_^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5-5 16:15:40

Originally posted by yukon at 2005-4-28 08:28
想问问前辈们,学MSc in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的同学们毕业后都在做什么工作啊?
我希望申请一个MSc的学位,以后出来做咨询或者投行。MBA也考虑过,不过MBA是有钱人的游戏,学费越高越值钱。我不是有钱人, ...


据我了解,msc留在国外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mba比msc更有价值,对于公司。最好的出路就是phd.如果回国,会让你觉得落差太大,mba回国内的话,一般的公司不会去,大公司的话p&g,四大等等,居我所了解,年薪10万rmb应该是中上的了,跟国内的研究生待遇差不多。当然你很牛除外。
去咨询公司或投行的话,竞争之激烈是你所想不到的。待遇高,不争的事实,在上海,中银(算是国内最好的投行),analyst待遇大概是1.2-1.5万/月(税前),但是来应聘的大概也是全球的竞争对手,而且mba占绝对多数。国外的大的知名公司的话,us top50或是欧洲几家商学院,加拿大的也就那么几家。对于类似ml,citigroup类似的公司,美国的top15左右的商学院mba才有资格去申请。通常除了mba,phd才可能申请。
所以msc是个比较尴尬的学习,想好了。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5-6 14:18:37

谢谢luingor,留学真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
by the way,我的ADIDAS头像找回来了,庆贺一下
作者: froom    时间: 2005-5-7 12:57:40

好贴好贴,加我一个,哈哈
我可能八月份就去Uvic读mba了,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困难的,我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志愿者,都算不上是工作),所以想工作几年,再去个牌子比较硬一点的地方读MBA,最后还是决定先读吧,我知道我面对的未来17个月将会很辛苦,我也希望在这样的压力下,自己能够有个长足的进步。
只是一直在想,读出来之后自己做些什么?我还想到美国去感受一下,但如楼主所说,MBA属于professional,在它上面没有相应的PHd,但如果不是去美国读书,工作的话是难度很高的,又怎么去深入感受美国?这也是我让人生更完整的一个部分,到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去体验一把。总之很是伤脑筋,也许我应该放弃今年走,工作几年在出去,可毕竟不想在耽误时间了,而且手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也不容易。
先去拼这17个月吧,只能到时再看,实在不喜欢这种无计划的感觉。
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这个楼可以成为志同者互通有无的家园。
作者: leoxu1982    时间: 2005-5-7 20:05:33

to Froom
cong!
我去年毕业的,现在工作着,也有和你类似的想法。
只是不知道在国外留不留得住阿,不然花这么多money念完就被赶回来岂不是很不甘心??
顺便谈谈Uvic的mba怎样好吗?申请,就业。好像大家谈论得不是很多。
作者: froom    时间: 2005-5-7 22:44:05

我还没有去那,去了有机会一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想出去,可以申移民,也是有很多好处的,申下来后,情况就又不一样了,毕竟你有过去一年和未来一年2年的工作经验,离新一轮的申请还有一段时间,抓紧时间争取申个牛校。
我国内前20学校毕业,国贸专业,可惜是个理工大学,这就使我的本科背景很薄弱,托福610,4。GMAT超次,刚达Uvic的平均线,但这是申MBA必须有的东西。GPA85左右,都很平凡。我也主要是想趁这样一个机会,重新刷新一下我的academic background,国贸在国内属于经济类,国外学经济颇为鸡肋,申请时如果没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学术背景就很重要了,祝你一切顺利!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5-8 10:50:49

Originally posted by froom at 2005-5-7 22:44
我还没有去那,去了有机会一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想出去,可以申移民,也是有很多好处的,申下来后,情况就又不一样了,毕竟你有过去一年和未来一年2年的工作经验,离新一轮的申请还有一段时间,抓紧时 ...

去了之后别忘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介绍一下这所大学啊!谢谢!
祝你学业一帆风顺!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5-8 14:37:44

Originally posted by froom at 2005-5-7 12:57
好贴好贴,加我一个,哈哈
我可能八月份就去Uvic读mba了,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困难的,我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志愿者,都算不上是工作),所以想工作几年,再去个牌子比较硬一点的地方读MBA,最后还是决定先读吧, ...

congratulations first!
uvic 我之前也想申请,后来申美国的几所,最后是在没有时间了。不过我觉得17个月的学习应该丰富的,所以enjoy the uvic。
不过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去读书,不能放松自己,应该多跟国外的学生加强沟通。
uvic还是不错的学校,mba中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部分不错。而且有intern可以去做,时间只有不到一年半,很划算得。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中国,都还可以。
你有面试或是phone interview吗?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5-8 14:45:57

Originally posted by yukon at 2005-5-6 14:18
谢谢luingor,留学真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
by the way,我的ADIDAS头像找回来了,庆贺一下

是啊,这个工程真的是关系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慎重
作者: froom    时间: 2005-5-8 18:09:47

yukon ,多谢祝福,去了有机会一定给大家说说我的体会
luingor,我是phone interview的,感觉对方还是很好的,问了我如何克服工作经验不足,选哪个专业,为什么选这个学校,多会能启程之类的,电话打得很突然,搞得我也挺紧张的,好在一切还算顺利吧。
我原来并没有全力准备去这里的,也算是个机遇吧,SFU给的Admission不太满意,最后就选择了这里,UT的rodman MBA秘书也总说他那还有名额,让我申请他那里(我是考GMAT往他那免费寄了个成绩,是不是他给大家都发啊),无奈太贵了,只学费就7万加元,而且感觉很像是国内那种交钱买文凭的感觉,在做广告。
在加拿大读书,建立人际关系网在某种层面上重于学习本身,这也是MBA的优势,是甜是苦,自己体会过才知道,等我有了真实的体验后再跟大家交流,呼唤有体验的前辈过来指导一下大家!
也祝大家都能去自己的dream school!

[ Last edited by froom on 2005-5-15 at 02:39 ]
作者: liby    时间: 2005-5-19 19:56:25

建议出国前最好提前预习管理学、制造业、金融、销售、财会、社会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的课程。有家专门做商科或MBA预习的学校,可与它联系。网站是
http://www.ruidebj.com/course.php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5-19 21:12:58

liby谢谢你的提醒,不是广告吧:)
作者: mikichang    时间: 2005-5-27 23:37:26

各位前辈大家好,我是第一次来gter,仔细看了你们的讨论觉得颇受启发.

我现在正在读大三,打算明年毕业后就能去加拿大读硕士,但对于加拿大那边的情况却不怎么了解,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点帮助

我的本科学的是finance,GPA有87%,考了IELTS有7.0(其中听力有8.5,为此得到了培训机构的奖学金),G还在准备中.接触了一些中介之后,我打算自己做申请,但是我不太清楚我能学什么样的专业,查询了一些大学的网站,只有department of ecnomics的MA 或者 business school的 MBA 可以选择? 虽然我在citibank做intern,但我相信这样的experience是不够申请MBA的?但我又不怎么想学MA的理论学习,我到底该怎么决定呢?

我看了上面的贴里有一则提到了Queen's的Msc of management,这本来还是我比较中意的一个意向,但是我听前辈说似乎很难留下找到工作的,我又开始犹豫了......我是打算无论如何要留在Canada的.

我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我的未来方向呢,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指点.我虽然已经读了3年金融,但还只是皮毛,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提示!           十分感谢!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5-28 14:35:43

mikichang,are you from peking univ,tsinghua univ or fudan univ finance department?
I deem that your background is very competitive and the intern will help you greatly.
You must give up negative emotion about everything studying abroad if you think you must improve your career or future livng and career through studying abroad.
You can post any question about your choice and confusion here,many enthusiastic or experienced men will give your helpful or valuable answer or advice.
Welcome!
作者: 饭团    时间: 2005-7-1 12:02:10

各位 我的情况跟33.37.49楼的朋友非常像.我是上海的,今年大三,准备毕业后去canada念master degree. 我的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所以出去还是想念business这块的专业,因为其他的我也没有基础啊,但是我看大家讨论的最多的都是mba,可是我不想读mba,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选择呢?看过一些学校的网站,对于研究生专业也没有很详细的介绍.我以后的发展方向不是搞学术或者是研究的,而且打算读完后最终要回国的.(可能会在那里gain work experience).想请教,这样的话在专业的选择上,有哪些可以考虑呢?(特别是uwo) .目前我在准备gmat,考了ielt7.5,高级口译(不过这个对出国没用),有在pfizer(辉瑞,500强)和另外2家国有企业的实习经历.忘各位指点弥经哦!!!真的挺迷茫的~~~~谢拉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7-2 13:56:04

好久没来这个帖了,49楼的XD背景真强!能进citi的绝对是牛人。
exactly,这个帖子里几乎都是强强!

楼上的兄弟,我不太了解BBA,建议你找找和你本科课程比较吻合的MSc in management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7-5 12:37:29

”我以后的发展方向不是搞学术或者是研究的,而且打算读完后最终要回国的‘
There are many other programs aside from mba in businee schools in many univs.
If you plan to experience full time working overseas,MBA is good choice definitely.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8-7 14:05:52     标题: 50个有用的管理网站--转自gter.net/bbs

http://edu.gter.net/bbs/viewthre ... &extra=page%3D1
作者: 水果唐    时间: 2005-8-7 21:28:37

各位前辈, 我现在读大三,本科是学的会计,打算去加拿大读硕士,但是有很多问题都不明白...我打算去那边读会计硕士,我想问一下加拿大授予会计硕士的大学有多少所?因为我看网上说加拿大授予会计硕士的学校只有四所,后来在网上看见别人说mcgi还有其他学校也有会计硕士,我现在都一头雾水了..还有我需不需要考GRE或者GMAT?我现在在准备托福..请大家多多指教啊...

[ Last edited by 水果唐 on 2005-8-7 at 21:33 ]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8-8 09:20:52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果唐 at 2005-8-7 21:28
各位前辈, 我现在读大三,本科是学的会计,打算去加拿大读硕士,但是有很多问题都不明白...我打算去那边读会计硕士,我想问一下加拿大授予会计硕士的大学有多少所?因为我看网上说加拿大授予会计硕士的学校只有四所,后 ...

GMAT肯定是要的,除非你去Brock.好像加拿大的会计专业是挺少的。注意看清是Diploma还是Master degree
作者: jaojie    时间: 2005-8-8 14:28:09     标题: 保险专业该怎么办?

我学的是保险专业,但在统计系下,数学和统计背景还行,不知还想深造应该读什么?精算除外,我看到一个风险管理和保险的专业,但不知道出来以后到底做些什么。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8-8 14:37:44

风险管理和保险的专业毕业生通常在保险公司和银行里面就业。
作者: 水果唐    时间: 2005-8-8 15:18:00

Originally posted by yukon at 2005-8-8 09:20

GMAT肯定是要的,除非你去Brock.好像加拿大的会计专业是挺少的。注意看清是Diploma还是Master degree

      
   我去滑铁卢的网站看了,上面没有写硕士要求GMAT啊,只是要求TOFEL,TSE...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DIPLOMA和MASTER DEGREE有什么区别?是不是DIPLOMA拿到没有多大用处?
作者: yukon    时间: 2005-8-8 15:57:39

哦!Waterloo不要吗??
Diploma和degree有区别,前人比我说得更细,楼上可以搜索一下以前的帖子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8-9 21:30:02

Originally posted by 水果唐 at 2005-8-8 15:18

      
   我去滑铁卢的网站看了,上面没有写硕士要求GMAT啊,只是要求TOFEL,TSE...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DIPLOMA和MASTER DEGREE有什么区别?是不是DIPLOMA拿到没有多大用处?

应该到具体的某个master program的网页上去看,申请硕士的要求每个系都不同,甚至于系里的program都会有区别。而且,对于中国申请者, 本身语言上就有劣势,所以应该尽可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有个还可以的gmat分数可以增色不少;但是局我了解,很多好学校都会要求的,gmat在全球大部分学校里面是申请管理类研究生的必须条件。
好好再看看吧
作者: 1984jinjing    时间: 2005-8-11 22:46:34

Originally posted by luingor at 2005-7-5 12:37
”我以后的发展方向不是搞学术或者是研究的,而且打算读完后最终要回国的‘
There are many other programs aside from mba in businee schools in many univs.
If you plan to experience full time working ov ...



能看到这个帖子真好.看到许多同道中人,感觉倍为亲切:)
既然这是个单独列出来的置顶帖子,不妨有个建议:
但凡大家有这样情况的,都去商学院查一查,看看还有什么专业是可以学的,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MBA除外.
我觉得学国贸的大都很尴尬,如果你不想搞理论研究的.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人是真正想研究那个东西.
斑斑看能不能帮忙建议呢?
作者: luingor    时间: 2005-8-12 12:08:44

对于专业的选择,个人观点:如果没有工作经验,转业转起来有点麻烦,不好讲,但是总是能挖掘出其中的联系,case by case!;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就能吧转专业跟工作主要挂钩;所以我有个建议:对于本科毕业,出国选专业困难多多的朋友,不妨在国内工作一下,你会多很多选择,一毕业就出国未必是明智选择,尤其是商学院申请
作者: 上杉和也    时间: 2005-9-8 12:33:40

多谢,学了不少东西
我觉得本科是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到研究生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养家糊口问题了。
这时候学的应该是一门技巧,别人没有的专长。
作者: koba_0    时间: 2005-9-16 17:35:52

大虾们的发言,让小弟受益颇多...感谢!
作者: 水果唐    时间: 2005-10-2 00:11:48

Originally posted by luingor at 2005-8-9 21:30

应该到具体的某个master program的网页上去看,申请硕士的要求每个系都不同,甚至于系里的program都会有区别。而且,对于中国申请者, 本身语言上就有劣势,所以应该尽可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有个还可以的gmat分 ...

谢谢!~~:)
作者: spiritzy111    时间: 2005-10-25 21:31:27

Originally posted by yukon at 2005-8-8 09:20

GMAT肯定是要的,除非你去Brock.好像加拿大的会计专业是挺少的。注意看清是Diploma还是Master degree

BROCK的会计很不怎么样吗? 为什么别人要GMAT, 它不用?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