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习小组从最开始的4人发展到后来的7人,其中3人是纯粹的老美,2人是ABC,还有我们两个从中国大陆来的中国学生。学到累了两个ABC还会说几句他们所知道得不多的中文,竟然还有一个纯粹老美能听懂。五个美国人中两个是从事宇宙学/引力实验的,另三个好像两个是基本粒子实验,一个则是原子物理实验。他们几个大概把基本粒子原子核以及相对论都包了。中国科大来的同学做超导实验,凝聚态大概是没有问题的。而我是凝聚态背景做生物物理的,后来成为这些人中擅长“其他物理”的人,总算没有给北大丢脸。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所有题型每个人都能做一些。科大同学Lu率先把相对论(Schutz, First Course in General Relativity)看完,然后又去啃基本粒子(Griffiths,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particles)和原子核物理(Krane, Introductory Nuclear Physics)。伯克利来的Judy倒是把凝聚态(Ashcroft &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看得仔细。我是准备得比较糟糕的,等到他们把相对论题都快讨论完了我还对相对论没概念,他们又准备讨论基本粒子了,我赶紧看Griffiths。题目讨论掉了一半才看完,对基本粒子有一点认识。凝聚态题目一开始也总要翻书,我看的阎守胜和黄昆的。第二次讨论相对论之间看完了俞允强的广义相对论引论,再补一点宇宙学的东东,也差不多了。更多的东西还是在讨论中学到的。有一回一个老美在黑板上演算一道凝聚态题,是一个电子的一维扩散,本来写出方程这个题就可以得出答案,但是他一直把方程解出来又算了一个很复杂的积分,搞得很郁闷。后来复习的时候看着这个题,终于对一维扩散,无规行走以及delta函数傅立叶分解大彻大悟,并把这些在“其他物理”中发扬光大。液晶散射也是在一次次的讨论中逐渐明朗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