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游学美国之三:我看歧视 [打印本页]

作者: ljforblog    时间: 2005-6-18 20:03:20     标题: 游学美国之三:我看歧视

作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歧视的话题是避免不了的;同时,和国内的朋友聊起天的时候,“你在美国受不受歧视”这样的问题总被问起。虽然说一个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就可以满足对方的好奇心;但是,总感觉这个问题不是那么清晰。

歧视(discriminate / discrimination)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1)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 2) treat ones worse/better than others; 3) good judgment and perception。虽然解释多多,不过最根本的宗旨就是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比如在微观经济学里就有这么一个概念:price discrimination,指的是根据目标客户的不同而charge不同的价格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外价值观念上的一些差异:在国内,这样的做法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在美国,由于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了最道德的事情,不道德的事情反而就变成了天经地义了;甚至说在和政府打交道,如申请某种执照的时候,如果你愿意多交一笔加急费,你的申请就可以优先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就是一种以经济实力为标准的歧视;在中国自然是不合适的,而在这里却是合法的。

呵呵,话题有些扯得太远了;还是回过头来看看美国的歧视吧。

在美国,歧视是否有道理是依据法律来的:法律规定不允许歧视的,大家就至少表面上予以尊重;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那就极尽歧视之能事。比如在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EEO)的一个法律里(Title VII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明文规定五大类受保护的classes: 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national origin;而在另一个EEO法律里(The American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就明确规定残疾人在就业时不允许受到歧视,同时要求employer为残疾员工做出“reasonable accomodations”。

像我们这一类的国际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求职上就受到很强烈的歧视。比方说,在很多公司的employment广告里,明确指出不要国际学生;反过来,如果任何公司胆敢在这类广告里写出:近视眼不要,肝炎不要,残疾人不要,亚裔或者非裔不要。。。。。。呵呵,那它就惨了:随便一个律师就可以通过“class action suit”来要求该公司赔偿几百万美元。

通过多年的立法和enforcement,现在美国的明目张胆的歧视已经不多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现实中歧视就不存在了。例如在很多大公司里,或多或少都有对非白人人种和女性的隐形歧视;这经常的反映在高级管理人员中很少有黑人,拉丁裔,或者亚裔;或者说同工,但是女性雇员的工资就要低一些。

中国学生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工作场合中,是普遍受到歧视的;这至少是我自己的感觉。很多中国学生在校园里被不自觉的定位为“academically good”学生,而在社交场合则被认为impolite或者incompetent。

两方面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看法。一方面,自然的,是因为美国人普遍过于骄傲,缺乏对其他文化和习俗进行了解的兴趣。一旦缺乏了解,自然就会带来误解,从误解就慢慢的升级到歧视。

另外一方面,是中国留学生同样的缺乏对美国文化和习俗进行了解的兴趣。和美国人不一样的是,中国学生的缺乏兴趣,倒不是源自于骄傲,而是源自于一种假设:美国人就是歧视中国学生;而由于有了这样的假设,中国学生普遍只和中国学生来往;毕竟,用中文交流,吃中国饭,聊国内的话题,大家一起骂骂学校里变态的教授是容易一些的。慢慢的,中国学生在美国人眼中就变得神秘和与世隔离起来;借用经济学的一个概念self-fulfillment:既然与众不同,那就会招来歧视和区别对待—isolation tends to be self-sufficient: the more people feel themselves separated from their communities, the more they will be in the reality.”

我的个人感觉是,如果要打破这种受歧视和隔离感,中国学生就应当主动出击,加强和美国人的交流,了解美国的文化和习俗;刚开始肯定是要受到歧视的,甚至是受到两方面的歧视:一方是别的中国学生认为这样的中国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国,是个崇洋媚外的家伙;另一方面美国人会认为这样的中国人不值得信赖,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当地的习俗,却想来模仿。不过,坚持下来,一方面不断地适应当地的文化,一方面加强对老美的中国教育,还是能为自己和别的中国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的。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强调中美文化和道德准则的一些差异,有助于帮助美国人理解Chinese culture,同时大家对我所犯的一些“innocent mistakes”不太追究。

呵呵,这些都是大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歧视例子:

当了商学院学生会的主席之后,经常在一些会议上公开发言,也就不断地犯一些“innocent mistakes”:在一次学生会的会议上,我说“相比较于男生,女生更注重细节”。这句话如果放在国内,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我发言时的环境不是在国内;于是马上的,美国女生开始大声的抗议:”…it is very rude to say things like these…you are a sexist!”。。。。。。

。。。我倒。。。
作者: nysabrina    时间: 2005-6-19 11:24:32

不错,支持原创.
作者: snowcat    时间: 2005-6-20 06:36:46

写得不错!我也顶一下
作者: trouses    时间: 2005-8-7 15:10:53

不错耶
作者: jiangsj771    时间: 2005-8-8 18:08:33

很不错
作者: faceup    时间: 2005-8-8 22:41:22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看法律条文,美国的确没有歧视

就像一个美国人去到中国,他也可能相信孙志刚之后中国没有遣反制度一样


建议作者真正地去了解一下歧视的定义。反歧视是反对任何人在根据个人行为,背景,肤色,宗教信仰而对一个人作出区别对待。真正的反歧视是要让主流社会改变对弱势群体的看法和声音,而绝非去改变而适应别人的看法。


按照作者的观点,所有的MINORITY的群体,都应该积极向MAJORITY靠拢,主动出击模仿。打比方来说,作者肯定会认为同性恋不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原因肯定出在同性恋自己身上,而他们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性取向,从而获得别人的接受。

我可以相信若所有的人都如同作者这样主动,模仿,那么美国所有的MINORITY的声音很快都会消失。

[ Last edited by faceup on 2005-8-8 at 22:47 ]
作者: tchunyee    时间: 2006-2-21 08:58:50

ding
作者: 鬼冢    时间: 2006-2-21 19:12:09

在美国生活过一年。完全不觉得。。。
作者: yovo    时间: 2006-2-21 19:36:52


作者: knobhill18    时间: 2006-2-22 02:49:22

所谓入境随俗,不是叫你忘本,但是最少也要融入当地的文化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