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商科留学申请总结汇总之四:PhD申请 [打印本页]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15:11     标题: 商科留学申请总结汇总之四:PhD申请

以下均为转贴,并稍作结构编辑,出处及作者已标明' k) d4 L9 ?3 |) x6 O. J5 Z
, Q+ a0 E0 o) n* |* N7 y

/ Y/ c% O$ x, V8 E1 u5 I: l. OForum: Chase Dream! G+ [3 p; l3 {% n* U
ID: cello826 z; K. J; r! D

# f% n, n' r3 T9 I招PhD的学校不多,100个撑死了,不少前50名的商学院也不招phd (比如dartmouth,ND似乎也没有)。每个系招人不多,很多program都是只要2个人, finance可能招得多一点,一般招3-4个到7,8个不等。还有就是很多学校没有waiting list,只管发offer,这样造成实际录取的PhD远远少于实际计划招生数量,比如cornell marketing,去年发了2个offer,结果没人去。Duke marketing发了12个offer,最后只有2个 人去了(他们肯定有经验了,实际上容不下这么多吧)。一旦有几个极牛的人把牛校申请个 遍,其他比较牛的人拿offer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及其faint。如果是国际学生,只要招了你,基本上会提供全奖。学制一般4-5年,不过还也有读6-7年没毕业的。跟MBA完全不是一会事。很多人对商学院有误解,认为商学院就要结合实际,做些实际的研究,实际上,在顶级的商学院,做的工作都是非常理论的。如果做实际的工作,拿到tenure的可能性很小。给MBA上课的有两类教授,一类是纯理论的,另外一类是从industry请来的兼职教授(这种都是临时请的)。
% f) m' N  y; Y( G; t! F
0 B$ p, i( S& C申请商学院PhD的竞争对手首先当然是美国土著,他们的优势没得说,毕竟商学院很大的一个因素是要看语言和交流能力的。而且很多土著读本科的时候就给商学院的教授做TA,RA,所以他们一旦申请,都有极牛的推荐。其次是在美国读书的中国人,太多了,不说了。他们的优势是语言和美国的文凭。还有是阿三们,他们的优势也很明显,语言先天比我们强,而且商学院的faculty中阿三极多,中国人很少。你想,一个阿三和一个中国人差不多的申请材料摆在那里,阿三教授会要谁。所以你跟国内的人比没什么大的意义,第一也不能保证offer。商学院录取有个特点,每个学校的标准千差万别,任何一方面的突出成绩不能保证教授欣赏,所以只要你有特别的亮点,你就有希望。
7 @5 w2 W3 X! T
7 n! O9 k+ i1 A. r7 w8 W; h申请 , u% W5 p7 ]1 X$ \( t. P  p: D
是否要申请商学院PhD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如果你希望以后去industry工作,那么不要申请,浪费时间,工作几年申请MBA要好得多;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还是先工作几年吧,反正申请成功的希望也不大。
# g0 [% b" d( i2 S% |* X
- b% }9 m! z% k5 @" F( ], M然后看自己的背景:
5 _+ K7 }2 q% D5 k8 R* f1)有没有3.8以上的本科GPA,top学校毕业,rankings top 5%
( A% I. ^7 M5 g- x. L, S" T2)有没有很牛的推荐,国内背景的基本上没用 1 R5 Q' L1 f. V4 [2 ~' N- m
3)很牛的英文论文,国内的没用,除非你发了10篇20篇,看list人家可能感觉你很牛了这个有点难,经管类能够在serious的英文刊物上发paper的实在太少,博导们也没几个有吧。 5 J) k" W' z& e; C9 _. @. k: A$ L
4)有没有很牛的工作背景。 8 v) d- I- U6 q& I4 C. {
如果一条都没有,不要申请。有也不可沾沾自喜,还早得很。我这里没有提scores,这些都是很次要的东西,gre2100,gmat 680, toefl 620只是基本要求而已。再说了,都接近满分也没多大用处。
. D  L0 s% M* @  B$ i, G
+ N1 Y: q$ ]9 e. d, K) q4 G最后要看自己的信心和期望。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自己的背景在一堆堆名校毕业gpa3.8,scores 95%以上的学生中standout,让看材料的教授眼睛一亮,那就申请吧。如果不是,那么请往下看是不是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 ]0 e2 v  d1 R# E, [1)不care申请费 0 L% L. n% b# o9 F2 U
2)不一定要申请成功 2 S7 K7 B* p9 o6 B$ F8 L: {
3)没别的专业可申请了
9 [' H8 C0 ~) I2 Y+ t) i6 m: ]7 ^; q
如果是那就试一试吧。其实如果学经管类的,不申请商学院PhD,还有很多专业可以申请,经济学、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社会科学各专业。
1 s9 E3 u3 v5 {3 c/ t
: H' p7 u2 Y) a( ~9 S* M$ F9 M! v通过以上分析,如果你觉得还是应该申请,那么下面的工作就是开始定位选校。因为商学院招人少,基本策略是广种薄收,申请20-30所很正常,不管你背景多牛,一般能够拿到1-2个就很成功了。5 Q$ g* l8 c4 j4 S

- {( a3 j3 d6 E选专业
3 r0 @7 w, \0 V" ]% K9 j+ h其实这个有点可笑,如果申请的时候专业方向还没定,那还申请什么劲啊。不过感
( {3 J3 ~' c2 S觉国内很多申请的人申请的时候,真的还没有专业(包括很多硕士)。商学院从大陆直接招人最多的是OM,基本上大陆直接拿到的offer大部分都是这个专业。其他专业寥寥几个。
2 r/ x7 E/ I/ J1 o$ |4 |: _: r2 k! P( ?; k; z$ z; F; l
如果以前的背景是学经济学的,可以申请OM,MIS或者商学院的business economics或者managerial economics,今年北大就有直接拿到northwestern的business economics的,去年有拿到stanford的poliy analysis的(这些其实是经济学了)。中国人一般数学比较好,所以申请的时候申请需要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专业或者方向有点优势,而behavioral的就比较吃亏了。上面提到的OM, MIS或者BE都是要求数学功底的,而象Organizationa ehavior这样的专业尽管不是热门,但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申请也不是很容易,当然不排除正好有教授想做中国的OB研究,或者X-cultural的研究。再说说MIS这个专业,国内的人都认为是计算机相关,但这似乎只说对了一小半。MIS是做信息系统的,但是绝对不是信息技术,它由三大块组成,一块是数学建模,一块是行为分析,还有一块才是信息技术(application,方案)。每个学校的MIS专业有偏重,如果是技术背景,可能申请GIT,RPI这种工科背景的学校好一点。 Finance的难度可想而知,作为商学院最热门的专业,竞争可谓激烈,不过中国人数学好世人皆知,所以每年还是有些人能够拿到的。不过finance这两年的job market(academic)有饱和的趋势。Finance背景的人最好申请accounting,竞争相对小,工作也好找。Marketing在商学院也比较热门,如果想申请,没有特别的背景,建议申请quantitative方向。分析自己的背景,选择跟背景相符的专业,多浏览学校网站,了解faculty的研究方向。 7 O0 Y  \4 J  Y

. y0 N8 s/ V0 E( X% O( }选好学校后,不急着申请,可以跟系里的教授(或者chair或者coordinator,或者其他感兴趣的教授)联系联系,商学院陶瓷套上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没有哪个教授特别需要劳工。但是至少可以增加印象,还有就是了解招生情况。因为很多系根本就不招人,或者已经有意向了(你想想,如果只招1-2个人,某个教授本校的RA要申请,你还有希望么?)。这样至少可以不无谓的浪费钱财。 0 q3 A9 p2 F0 B8 y3 z3 M$ a3 P
: B% p! N6 D3 \+ L* g7 O% j
定位 / C; Z  R' ]& v) O9 d5 f
顶级的学校(Harvard, stanford, Wharton, northwestern, Chicago,mit)的传统专业 % C5 k3 o' I3 k4 K
(finance, marketing, accounting, OB),如果你没有离奇的背景就不要申请了,选一两个试试运气也行。重点放在15-50位的学校,50以后的学校也少申请,留着钱申请其他专业吧。越差的学校招的人越少,很多可能都只招1个人,老早定了本校的本科生了。OM比较牛的学校倒是都要中国人的,michigan,purdue,cmu之类每年都有大陆offer。大概最友善的要数michigan了,商学院每年都从大陆直接招人,清华,北大,中央财经,交大,上海财大都有,好像今年michigan OM要了两个大陆的。还有MIS, austin, Uarizona这些前5的学校也是经常招中国人的。推荐几个排名50以后但是PhD还不错的学校u of houston,有钱,招的人也不少,上升的学校(不过他们申请费150刀,他们老早就给我面试,不过考虑到申请费,最后还是没有申请。。。), u of Missouri Columbia, 中国人不少。
! p$ m" n3 ^2 _5 ?1 i
) N/ L& F1 c* O8 r/ ~7 ~5 r  C申请的过程中,多联系,如果能够电话联系最好(这一招我没试过,谁叫我口语烂呢)。从那么多学生中挑几个人对教授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为什么不充分展示自己,简化他们的任务呢?绝大部分商学院会面试,口语不好的话肯定没戏,越是顶尖的商学院,对口语的要求越高。
- p: h* c. a9 j6 {* u1 M: I( \7 w7 X8 S2 M1 {- A
寄完材料后可以准备准备面试,想些新的点子,跟教授聊天的时候乏味的陈述自己的精力有什么意思,这一点可以跟story探讨探讨。其实申请商学院运气太重要了,教授看学生的材料对成绩已经很麻木了,往往制胜的因素是一些细微的特征,比如MM们照片是不是顺眼,P.S.的字体是不是看上去很爽,教授看材料那天是不是在街上陶刀bargain,哈哈。。。
7 G/ g6 a' o2 N2 M. [7 d! w. z; U. @6 s, ?# G
实际操作中,很多人都是申请一部分economics或IE再加上一部分B-school。这种策略是对的,建议主申economics或者IE,适当的试试商学院。再来讲讲推荐信,很多人认为搞到美国教授的推荐信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其实不然,推荐信还是要看推荐人跟你的关系的,如果是泛泛之交,基本没什么好处,万一信里面有点什么不好的就彻底玩完。如果你能够找到一起工作过的教授写,那就很有说服力了,比如,你在中欧给xx教授做RA,然后让她写推荐。今年北大有个小本本,GPA3.87,TG都不错,TSE50,2篇国际会议论文,还参加了Tufts大学的一个项目,看看她的推荐信吧:一份MIT商学院著名教授的,一份法国toulouse大学拉丰的得意门生的(也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还有一份财政部副部长的,申请了一些商学院都被拒(其中就有insead的DS,拿到这个offer的朋友成绩应当没她好,但是人家有国际背景)。我就问她,这些人跟你什么关系?她说都是泛泛之交而已。我找不出其他的原因。当然她还是拿到economics不错的offer,不过凭她的成绩应当就能拿到。
- h4 x3 ^0 G" b# m0 s) p% ]$ D: Z! _! e6 k+ U# I- Y9 L
最后点评一下我自己申请的情况   y) q& f9 x2 _; m& h6 ?
一共申请了11个学校(谁叫我没银子呢),2个social psychology,因为这个很早感觉没什么问题,所以本来想多申请一些商学院的,后来想想都不是很牛的商学院,也就罢了。商学院我申请的是behavior方向,有management(decision making)和marketing(consumer behavior)两个专业' `' a: i* C, w2 [

: @8 }" A2 [( _Marketing:Florida,INSEAD, Austin,U of Colorado-boulder, Penn state, University of Georg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i0 w1 n# s$ w, O' @0 ?

- S; G5 r- d" F3 [+ C$ t8 L- y- z9 x+ QManagement: Duke,university of Arizona
2 J( @0 M. r# Y; b( P2 ^' a( t0 j; E" z4 C' k3 ^8 c
最开始重点放在duke,austin,florida。 % n& }$ F( A- J) H
florida是consumer behavior中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老巢,都是牛人,要求极高, - b2 }' }8 n6 ?: @
每个申请者都要提交一片指定的journal paper review,我偷懒了,而且我的背景
: l9 ~2 y. Z3 ?# X# m- t1 P(behavioral decisiong making)跟他们不是一个学派,轻松被拒。他们大概会招3个人,consumer behavior方向应当有2个以上。Florida有几个中国学生。系里有一个中国教授,做new product development之类的,中国学生大概是他招的,方向基本上都是这个。
0 z8 ~! m: U2 I6 B8 s. M4 S2 ~' J/ ?" O: r, g! w
austin在marketing应当算前10吧,里面的教授大部分都做consumer behavior,florida的学生很多,掌握大权,也轻松被拒。招2-4个人。里面没有中国教授,好像没有招中国人。
) H' z3 t( @% a# F9 _
- y1 w: g  E! I) t5 F# {! H1 u0 KUCBoulder一直联系不上,根本就不知道Y要不要人。本来不想申请,可是方向很match。最后冷冷的来封拒信,听人说B-SCHOOL MIS就不招人,也不知道MARKETING最后招了人没有。 8 G, v6 H- U8 V: t

; J( \' u' F: `# d$ ePenn state强的是marketing model, consumer behavior一般般,因为跟里面一个最牛的教授吃过一顿饭,就申请了,最后被拒。招2-3个人。不过这个学校我老早知道他们有意招个中国人,去年一个交大的MBA本来希望很大,一些细节没搞好被拒。今年招了一个大陆的,复旦小硕。pennstate有个复旦生物毕业的校友faculty。SC和UGA纯粹是为了保底,没联系过,感觉一点希望都没有,没有中国教授,应当没有招中国人。INSEAD我倒是一直没有联系,结果没有面试给了我offer。后来听说是打电话给我一个推荐人了。方向很match,在会议上碰到个一个里面的教授,但是没有交流过。应当是招了3个人。 * ~7 U- H4 f3 w3 s8 r
( X4 q7 S$ t1 ^, w( H) V9 o# G* x
Duke在behavior方面应当是最强的了。结果duke发了10个左右的offer(他们没有waitinglist,10个到最后去的能有3个就不错了),尽管见过他们的coordinator,他也给我提过很好的意见,最后还是没要我,伤心。他们似乎不从大陆直接招人。系里没有中国教授。 : {0 L" S' }1 c0 A' d
. F1 @8 M9 J& z* _$ R* |& V! d& z3 z
Uarizona应当是属于很match的那种,人也比较熟悉。他们给我打过2个电话,最后INSEAD给我offer了他们才说决定给我offer, 直接就拒了。似乎顶多招2个人。如果看综合排名的话,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MBA排名INSEAD在所有申请的学校中是最高的,PhD的话,INSEAD应当仅次于Duke。但是毕竟不在美国。遗憾。Florida给我offer的话,我会屁颠屁颠就去了,呵呵。 3 f$ P& M5 s8 r* z6 v6 s5 Y7 D5 v. t

( C6 p- k" K8 l2 K其他没有申请的marketing系consumer behavior比较强的学校有牛:northwestern, , o) E' Q! U( s% z
Wharton, Chicago, Stanford,UCLA (有个中国教授这个方向)其他:, USC, 1 `$ y. E/ p4 h2 N5 S
Pittsburgh, HKUST, Utah,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大陆申请到marketing PhD offer的只知道一个insead和psu,还有个人说拿到drexel marketing PhD的offer,呵呵,都不知道他们有PhD。还有就是清华的一个毕业生,港科大硕士毕业拿到了Ucberkeley和Chicago
" @8 J) ?* j8 H$ Dmarketing的offer,无数牛。Insurance清华有个本科拿到wharton的offer,据说亮点是参加了北美精算师考试,过了几门。北大的一个拿到kellogg,Finance大概有几个不是特别好的学校,OM比较多,michigan, austin。。。
5 Q4 {% f2 U4 N4 M9 T& `: B4 Z! n/ D7 Q- ^$ O1 c  U, ]
其他请补充。今年交大还可以,拿到CMU accounting, UBC finance…复旦好像是PSU
6 ?* f9 R- q: ]. n  p0 Q& p% d( F, tmarketing和temple的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7 T: Q, ], A3 y' Z: K4 E8 a  s2 Y% Q/ P4 V2 a+ W
[ 本帖最后由 kevinhrm 于 2006-5-26 08:49 编辑 ]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25:00

Forum: Chase Dream
3 @! O+ d3 o& KID: daxia3454 y7 H& Z9 w; {+ M
5 t5 f+ Z/ e' e6 g1 z
我的申请总结(一)
+ M/ E8 w1 r; v4 O/ D9 f' t4 H" _4 k1 f& u
随着Wharton offer的到来,我的申请也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可以说,这次的申请算是比较成功的。申的都是PhD in Management/Strategy。拿到offer的有Wharton, Cornell, Berkeley,还有INSEAD的准offer。面试邀请的有Northwestern, U Mich,Maryland,都withdraw了。拒我的学校有Stanford, MIT, Duke,LBS。总结,2年前就想写了,只不过那时的我,对申请的认识远不及今天。希望我写的总结会对今后申请商科phd的同学有所帮助。
9 C( \) v& y& [6 C0 s8 R
0 A8 ?8 W: ~4 R% W1 G我是清华经管00级金融本科,第一次申请04 Fall Entry的。就先摆一下当时的各项条件吧。TOEFL: 633/4.5, GRE: 2280(V/M/A: 780/800/700), GMAT: 700/5.0
0 h3 @' x$ y" @/ ]学分积:85.4/100, 排名:13/58, 客观分析了一下自己的优劣势,我的劣势,就是我的数学不行,这也是我的排名不是很高的直接原因,对于那些证明推导,实在是让我很头疼。而偏偏无论是金融还是经济,对数学的要求都很高。既然自己的特长不在这边,申金融或者经济不占优势,即便申到了,读起来也很痛苦,那么只能申别的了。
+ Z4 |" K4 ?0 {/ J% H7 `; }( z$ K' @8 u$ S- b2 ~3 T
正好我的SRT项目做的是FDI(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的,还在国内核心发表了一篇文章(不过质量不高)。于是,就以此为中心进行申请。FDI属于international business领域,一般在商学院的management department里面,但不是很主流,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老师在研究这个的。
; Z, @7 b8 ]* G2 u5 U7 |& T
' H- h  ^# `- [* w4 l9月份的时候,找经管一些海归的老师了解情况,上网查资料,准备各种申请材料,那段时间真的挺忙的,选校,改PS,填表,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就业信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是不错的。就这样,到了年底,我的材料基本准备完毕,工作方面找到了一家四大之一的事务所,也算有了着落。& F; K( f. t1 j$ U) T: b

  W2 F- [- i" `这时我的想法又发生了改变。本来我对申请的期望是能够申到LSE这样的学校,自费去读一年也就行了,见识一下,然后再继续申请。但是后来又了解到LSE的毕业生再申请的情况也不是那么乐观。再加上现在又有了还可以的一个工作保底,我决定只申请Top 20的Ph.D.,否则的话,去读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学校也没什么意思,因为那样即使毕业回清华也比较困难。Top的申请到了是运气,不行就工作。为了适当分散风险,就又申了几个硕士,新加坡和加拿大的。
- l7 R1 `6 A: d0 J1 j1 Q* D* k7 r( {2 z* d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段,觉得自己当时的申请真的是在碰运气。没有好paper,没有陶瓷,没有好的推荐,当时所谓的研究经历,现在看来真的很na?ve。在PS里面,仅仅强调了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却没有domenstrate自己的研究能力(当然,当时也没有什么呢,不过也是应该强调potential的),为什么可以在今后的phd生活中survive。. {  j. g6 U% |" r5 U2 e# V7 k( U
4 ~; O8 |, F, ~' u9 ^
寄完材料,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等待的过程实在是不好受。早就知道美国商学院要招人一定会有面试,所以整个2月一直希望能得到面试的机会。遗憾的是,竟然没有一个美国学校认为有面试我的必要。唯一值得安慰的是,LSE给我发来了admission,但并不是我报的第一志愿,而是第二志愿。不过在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打算去那里了,但无论如何,也算是结束了我的三无生涯。
/ w2 z# L" ^- ^% V) v# K9 A! p6 L$ Z2 l% U
3月的时候,据信像雪花般飞来,好在我也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就是那时候训练出来的吧,一天拿几封拒信也都挺过来了,基本也在意料之中吧。夹杂在据信中的就是新加坡国立的面试通知,他们专门到北京来进行face to face的面试,这是我的一个机会,由于在找工作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面试经验,所以整个面试过程我还是比较从容的。面试在3月中旬一个周日的下午,贵宾楼,在面试之前有笔试,大约40分钟吧,两部分,一个是summarize,一个是命题作文,反正我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然后是面试,由于是整个商学院一起面试,来的老师不是我所申请的business policy,因此没有什么具体的学术问题,只是很general的,why phd? Why nus? Plan after graduation? Any U.S. schools?
) T0 V5 S; H4 w: u: V( Y" E: ?* y& V6 h1 B" h' I" r( b
面试后又是漫长的等待,有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据信依然源源不断,我也守着最后的希望,但也作好了工作的准备,甚至报考了CPA,买了一大堆书,结果最后也只能放在书架里当摆设。终于,在4月5号,我拿到了国立Master的offer,巧的是,在同一天,加拿大的Queen's也给了我Master的半奖,这时我又面临抉择了。
; G6 O# ~. h: T4 z, _7 i& }) W& Q  E0 u7 W3 m. C
首先,这两个虽然都是master,但国立是两年,Queen's是一年。由于我是要继续申请的,所以,一年的时间恐怕很难有什么big change,估计到了那里又要马上开始准备申请了,两年的时间准备会更为充分一些。这最终也成为我选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4 A' u: r+ B4 P/ d4 N6 c) a0 g0 U8 y+ O7 n- u
第二,从地理位置和国际声誉上讲,Queen's无疑要优于国立,这是很多人考虑的因素。但国立在亚洲也是数一数二的,在加上新加坡本身也是金融中心,毕业后即便申请失败,留在本地工作的几率也要大些。
8 V8 W3 x; q% @7 ]0 ~/ p' D% n" q; a1 G. g
第三,金钱方面的考虑。国立的奖学金绰绰有余(1500新币/月),而Queen's只是一年给6000加元。虽然家里有能力支付,但我还是不希望花家里的钱。: t6 `7 {1 w7 v
& ]; v6 m+ Z8 `, H) ]% W. a
最后,新加坡离家较近,而且文化差异不是很大,对我这样没有离开过家的学生,作为迈出国门后的第一步,也是比较好适应的。事实证明,这一点很重要,基本没什么不适应,而且经常能回家:)5 Q9 O# n' V" }  G" V  Z
! q3 T3 k- l* u4 m% s! ~* u
于是,我选择了新加坡,我的第一次申请也就此告一段落。
+ C- S, m+ o0 @- f1 H0 L* F* K- S( Q' s$ \% C
这次的申请,不能算是很成功,但基本也是我力所能及的水平了。现在看来,对于本科直接申Top 20的商学院PhD ,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或者有出色的研究经历(至少要familiar with the current literature in your area);或者有牛人推荐(最好是在国外有些知名度的教授);再或者是和那边的教授联系紧密,留下良好印象;要不就是,rp好,运气佳,offer从天而降。不然的话,仅仅凭清华经管的本科直接申PhD,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但是比较可行的是,申请master,命中率会比较高。一个新加坡或香港的master by research,会为再次申请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26:18

Forum: Chase Dream* J7 G5 `6 p1 F( g) }
ID: daxia345- r% S- o$ L5 l' Q- h0 T
4 E  A( G- k. D0 M; e8 u
我的申请总结(二)
% g0 S8 L' g) g" D: F0 ^' H' [$ v1 Q- m4 C! y' L- _1 m3 `4 z
2004年7月24日,离开生活了22年的北京,来到新加坡。在来之前,我就已经确定了导师,后来证明,这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可以比其他人更早地开始research。至于导师的选择,就是看他的简历,做了不少FDI相关的东西,就选他了,Andrew。来了以后,才意识到Andrew还是很牛的,刚刚做了Department Head。Andrew是加拿大人,为人随和,还挺幽默,还娶了个中国老婆(我又开始八卦了。。。): b8 u& m/ U/ A
; N! W( \6 a& p0 H- B3 e5 ~- d1 u
初来乍到,当然要从最低级的活儿做起,我记得我是颇做了一阵子不用动脑子的体力劳动,什么拿一本书划名字啊,两个文件进行比对啊之类的。虽然都是什么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但是还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给Andrew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基本上我干活是以快著称,质量也还过得去。
$ {+ {5 p+ m  K6 @% R  a* _2 w) J1 `. j* O6 s2 D. k- o
在干活儿的同时,还要上课,master一共要修6门课,因为不用上英语课了,我第一学期选了4门。那段时间还是有点忙的,不过也很充实。适应上倒没什么大问题,吃的方面,食堂有很多中餐,学习上,也没什么太大的困难。同学里面,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大家交流起来十分方便。. h, I3 O3 c( e9 s, p

' }' _" o4 K+ i  ?9 e( T2 [/ }我从一开始就和Andrew表达了继续申请的愿望,难得的是,他也十分支持。在大约10月的时候吧,Andrew终于让我开始做research了,是关于中国上市公司的diversification strategy的。更难得的是,Andrew还给了我数据,建议了模型。这样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量,有了数据,我只需要literature review, develop hypotheses,再test就可以了。有了大方向,有了数据,剩下的过程也比较顺利了,虽然在这过程中也有过一些小困难,但也都克服了。到了12月的时候,初稿已经完成了。  g$ k  \. T. i6 H

2 Q9 l+ I- Z% G8 w3 G1月是AOM(Academy of Management)和AIB(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的年会截稿日期。在截稿之前,Andrew帮我把论文改了一遍。投出去以后,就又是漫长的等待了。心里隐隐觉得,这论文被接受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下一次申请。AOM和AIB分别是management和international business领域顶尖的会议了,能有这样一篇conference paper,无疑是申请中一个很大的砝码。) a6 I2 N2 @8 w3 O) \( ]+ F$ b
% ~! {% m  |: s& b
到了3月和4月,消息传来,两个会议都被accepted,当时还是颇为兴奋了一下的。虽然系里只support一个conference的钱,但我还是决定两个都参加。毕竟,如果能有机会在会议期间认识几个教授,对申请会更有帮助。会议分别于7月和8月在魁北克和夏威夷开,从4月到7月,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我决定再考一次GMAT。原来的成绩只是勉强说得过去,如果能到750就比较好了。然后我就借准备GMAT之机于6月初又回到了北京。考试定在6月底,差不多有3个星期full-time的时间复习,Andrew也很好,在这期间没给我什么其他的活儿。我就在家里逍遥地复习,其间还成功地赶上潮流,在成都赛区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超级女声了,呵呵,也开始了我的玉米+凉粉生涯。。。/ V( L/ H% u& i. b9 |- N+ b- G4 Y

, X" B" E3 ~$ W0 M6月底考完,成绩基本达到预期,750/6.0,唯一美中不足不足的就是verbal只有89%,没达到90%的目标,不过也可以了。在这期间,又酝酿了一下第二篇论文,IB的。因为Andrew的expertise是在IB,我的第一篇论文和IB没什么关系,是social network和neo-institutional theory的,所以觉得还是再有一篇IB的论文比较好。但是那会儿也没酝酿出什么来。。。
. {) m$ Y( s$ [5 @% h
* O0 v6 q% m' }! O  y: J到了7月初,就要去开会了,先是AIB,Quebec City,Canada。到了魁北克,感觉有些失望,看了一下来的老师,好学校的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学校的老师。这让我对IB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非主流啊非主流,而且IB这个方向本身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基本上都是从别的学科借来一些理论来进行研究,如果以这个为大方向学习的话,会让自己的background不够solid。基本上,在AIB以后,我就决定再次申请的时候要以我的第一篇文章为主,方向是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d neo-institutional theory into organization analyses. ) t  u# H" V! G

/ [2 y" @7 \' x$ F& A. s. q6 [& H& f8月的AOM,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比AIB要强很多。在去之前,做了一些工作,看了看各个学校的老师,有没有和自己方向相近的,然后发email联系,看看人家是不是也要来开会。到了开会的时候,大约见了五六个教授吧,还是有些收获的。先和一个CMU的教授聊了聊我的论文,他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虽然他主要在public policy school,并不在我想去的biz school,但他还是十分好心地为我介绍了一下social network领域各学校的情况。还有一个network的大牛,我也厚着脸皮和人家搭了搭话,大牛还是挺不错的,也给了我一些建议。和Wharton的一个教授也简单谈了谈,由于他认识Andrew,对我也还算热情,不过没谈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基本上是大致地说了说申请的事情。最有成效的应该就是和Maryland的联系了。他们一个去年负责招生的教授和我谈了谈,感觉有点像面试。谈完以后觉得去那里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准备把Maryland当作保底的学校了。2 Y/ \. N1 c" A& M8 X
8 T3 A$ ^' F" R
从AOM回来,8月中了,然后准备了2周的TOEFL,8月底考了,290/6.0,还算令人满意。从9月开始,就专心准备申请材料了。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27:41

Forum: Chase Dream
! ]+ q1 z- K3 m+ g) q+ _ID: daxia345/ t6 L0 ?0 `# X+ _% ?

6 g( q% A! K1 ~$ A, ^! ?& P我的申请总结(三)
- N. h- R1 h4 }7 z6 D
" k9 E( Q: D8 P9 q( K+ y选校是申请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选校的基础是定位。以往的经验,比我早两年的师兄,有去Stanford的,不过不是同一个系,而且他导师是Stanford的,还有申到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Andrew是UWO毕业的),他和我是一个老板,他只申了Harvard, Wharton, MIT, Stanford, INSEAD和UWO,最后他没去UWO,而是选择了工作,还有也是一个Andrew的学生,去了UIUC。
; f, V% S0 B% d3 h% M' b, Z5 q- I! g) {4 J
觉得还是本系的师兄/姐更有参考性一点,决定保守一些,多申一些学校,最后加加减减地申了14所。后来证明,这是过于保守了,不过也从另一侧面反应了不自信,10所左右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数量。以前看的总结里,有对各个学校的介绍,觉得很好,这里也试图把我所了解的告诉大家,尽量从general的角度看,不过大部分还是针对management/strategy的。$ D9 }# p7 V  d* p* @
% I8 _) I" i) z6 U" r; W
Harvard: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申。名气自然不必说了,Harvard is Harvard。商学院整体的reputation也很好,但具体到博士项目,不是太好,没办法,老师们都是超级大牛,太忙了,没什么功夫管学生,所以基本上要自力更生了。比较特别的一点是,HBS的博士分两种,PhD和DBA。一直有种说法,在学术界,DBA不如PhD,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太了解。我没申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什么太合适的教授。这个方向想申的话,可以考虑PhD in Business Economics和DBA in Strategy,前者就是经济学的气息比较浓,后者是前1年才新开的。
7 M0 r( ?: M1 z" W* n3 G% ]2 `0 Z* b9 H; h
Stanford:整体的reputation也很好。我申的是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Organization Behavior。OB分micro OB和macro OB,前者主要研究individual,像什么emotion, trust之类的,我不是很熟。我的方向是macro OB,或者叫OT (Organization Theory),和strategy靠的就比较近了。Stanford的macro OB,sociology的气息比较浓一些,population ecology的开山鼻祖之一的Hannan就在Stanford,还有neo-institutional的鼻祖之一的Powell,在sociology department。而且,加州的天气也很好,呵呵。有点特别的地方是,OB只要GRE成绩,这一点在其它商学院是罕见的,一般是2个都行,prefer GMAT。
& `, p/ R8 y, _& U: ], Q  Y* t( A! a
Wharton:Wharton的规模很大,不仅系很全,甚至Statistics,Health care system, Real estate,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这样在其它商学院不常见的系,Wharton也是一应俱全。这一风格也延续到了Management Department,光是faculty就有40人!与此对应的,phd学生也不少,每年大概招5人吧。当然,management里面也是包罗万象,研究涵盖的领域非常广,OB, OT, Strategy,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比较好的一点是,有IB这一块,很多其它management department里根本没有这个方向的。这样我之前IB的基础,也可以派得上一点用场。
& h& X( I6 |- T- |
+ ^2 ?, k( a5 f: t, o" eMIT:Sloan的优势在于technology这块,entrepreneurship之类的。有一个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的program,大概有10个教授吧,应该说是个很好的地方,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散,就是教授之间研究的方向差别还是挺大的。Westney是IB方面的大牛,Zuckerman主要研究social network。这两个和我研究的还比较相关。' z7 N8 |# h; k& g6 d5 d/ Q

1 N; a- B4 z. x: @% B6 _/ n4 QColumbia:Management department里也是sociology的气息很浓。有好几个教授都是sociology背景的,Stuart, Ingram, Reagans都是social network expert。还有Haveman,是研究neo-institutional和diffusion of diversification的。应该说,这里和我算是比较对口的了。但不知为何,Andrew对这里似乎印象不好,争取了一下才拿到给这里的推荐。
2 N$ U$ [( U' @4 ^. P7 m/ E
: S, W* y4 c0 m9 o3 i0 ?Chicago:更是sociology的天下。那个系的名字叫Market & Organization,有个social network的大牛,Ron Burt。不过好像除了他,我这方面没什么太牛的。Chicago有个好处就是读完前两年,可以拿到一个MBA的degree。不过,好像毕业挺难的。Andrew同样对此无甚好感,我也就没再争取,这里反正不如Columbia对口。
; J2 T8 X0 b4 s
% ?# x+ b2 g- t0 [, ECornell:Management的特点就是小,一共faculty就不到10个,还包括OB的,具体到OT的人,也就2-3个。而且management的强项在于OB,特别是HRM,整个OT在那里就算minority了。本来都不打算申请这里了,就写信问了问,没想到那边的老师十分热情,在11月的时候就通过skype和他聊了聊,既然都进展到这里了,没有理由不申请啊。另外,Cornell还有一个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 School,很多研究OT, Strategy的人都在这里,像Tolbert。如果在Cornell读的话,基本上要游离于这两个school之间。/ N5 \; h8 @3 a

- {- \' c5 ~/ AU Mich:PhD的reputation很好,是个研究气氛很浓的地方。Corporate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partment虽说是一个系,但是分2个方向,CS或者IB。代表人物是Ahuja,印度大牛啊。听说那里对PhD很重视,受到的训练很好,出来的placement也很好。而且只从Ross捐了一大笔钱以后,U Mich立马阔气了,貌似奖学金也很高啊。。。% u0 H) K/ e" Y& Y

2 s4 L/ J: {9 I6 i* P" l4 WBerkeley:和MIT比较相似。有两个相关的专业,Business and Public Policy,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BPP更多是economics-based,OBIR是sociology-based的,我申的就是OBIR。这里的OT group人也不是很多,Audia算是比较活跃的一个了,还有John Freeman, population ecology的另一个奠基人。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中国教授,Waverley Ding。她04年从Chicago毕业,来Haas做Assistant Professor,榜样啊!
8 Y9 s' F- u0 |" N6 e: Y1 g% A7 G9 I$ `$ Y+ X, X1 T" [
Northwestern:Kellogg的整体还是很强的,特别是Marketing,当然其它的也不差。也是有2个相关的专业,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和Berkeley的2个相似,前者是economics-based,后者sociology-based的。MO有不少牛人,Gulati, Zajac, Uzzi,各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且,貌似也很钱的样子,Kellogg也是个好去处。. v1 Z1 o& N. A. l- w& B# l

5 _- [; W/ z- R( N+ TDuke:感觉从前几年开始Fuqua就开始扩展,group也越来越大。Management department规模也不小,Will Mitchell从U Mich过去了,增强了一些实力。但不知为什么,placement总不是太好(那里的学生自己说的)。) E/ U' Z8 j; B$ f
+ z7 p. W: L/ t9 {: t7 s' _
Maryland:MO的领军人物是Gupta,是个牛人,我当初读了一篇他的文章,觉得写得很好,颇为崇拜了一下。他还有个中国女学生,Cao Qing,貌似也挺牛的,今年on the market,不知道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t8 D+ R4 B$ z4 l5 [

5 W2 J0 D4 `/ Q2 q3 }6 \NYU:Stern的finance最牛。它的IB是很偏重economics的,所以也就没申。Bernard Young是IB这边的大牛,在各种jouranl上都有publication。
( d+ Y( c, u( W% J* F: i! k* @  M* p3 ~- ?) p7 \! T) V; }
INSEAD:美国以外最好的商学院之一了。Strategy group有不少牛人,Gimeno, Doz, Kogut。学生的placement也都很好。它的缺点在于不在美国,而且只是一个商学院,并不是一个university。这里的老师欧洲人比较多,还在Singapore有campus。由于不要申请费,我也就申了。
( }! m# i0 i, s6 g, N, v, i
! R' a/ v8 q$ D( D, uLBS:和INSEAD性质差不多。但是给我的感觉是,LBS的研究气氛不如INSEAD浓,它还是更重视practical的东西的。置身于伦敦这样的金融中心,多关注些实际的东西,也是正常的。7 U* J+ ~( _2 B/ D
9 ]* F* a. Y; j& e" o+ i2 A
Toronto:它的strategy department还是挺强的。特别是ecology和social network这块,像Baum这样的大牛,还有一些年轻一点的Assistant Prof,像Rowley。感觉这里确实有这么一群人在做这个东西,很有group的感觉。2 G) `6 s& B6 D( E8 m& J

+ |( B' a" y) gUWO:Ivey的MBA更有名一些。General Management以international business闻名,特别是Japanese MNE的跨国投资,因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关于这个的数据库,然后出了一大批人,Beamish是这里的头,他也是Andrew的导师。应该说,Ivey的这个community在IB这块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 I' \' v$ L) Z/ G" f
6 Z# s2 n* p2 Q/ ~$ P. h
Yale:Yale的PhD项目只有3个系,accounting, finance, marketing,所以就无从申请了,不过从这点也可以看出Yale对PhD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
0 N9 y/ M; I4 F7 I: O! A4 m3 Y6 m# ^3 y: {
Princeton:人家根本没有商学院这个东东。。。做finance的一般都在economics department里。2 I& z2 r' F* v" o# S
/ u) v- v: @* I  A% W
还有几个不错的商学院,可惜没有PhD项目,像Dartmouth, IMD(我对瑞士的印象还是很好地。。。)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29:04

Forum: Chase Dream1 }1 D  k  M( @; p/ Q; Z8 V
ID: daxia345
$ e, Z, Z/ P" b( u/ R" q7 Q( s& k3 l# Y) {# x# X+ w) e: v
我的申请总结(四)
; f1 m- a. B3 E/ K8 r, u! a( V
; t, p8 n: z' o. z" }: s, e6 P1 p学校选好以后,剩下的大头就是PS了。由于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经历,写起来也算得心应手多了。PS的主体就是阐述了一下自己的研究经历,很朴实,没什么花哨的东西,最后1/3写了写为什么要申请这个学校的这一项目,这一点比较花时间,要上网看老师的paper,写出来怎么match。3 I& D$ z7 x, q6 }  V/ B

8 B& I: R9 Z# F: e( y) t推荐信,1封清华时毕业论文的导师,1封Andrew的,有的学校还要第3封,这颇费了些周章。由于我一心一意跟着Andrew做,和其他老师没什么太深的接触,所以最后只好找program coordinator写了,基本上没什么实质内容,算凑个数吧。剩下的就是比较route的工作了,填表,牟牧稀?2月20号把所有的学校都寄完了,就回来北京等消息了。
1 m( {/ w2 @- b6 E! Y/ H5 v: R: K# x# \  j+ J0 }6 ^. C
整个1月,没消息,也逐渐习惯了每天早上收信的日子。到1月底的时候,心里稍微有点着急,看着别的系的offer已经开始出来了,也有一点小羡慕。与此同时,看到网上有说Stanford已经发campus-visit的invitation了,心里还是感到很失落的。Stanford,还是我很想去的地方,而且一直也有招中国人,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拒了。还好,我的失望和焦虑没有持续多久,2月2号收到了Berkeley的offer,当时真有点儿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因为以为都会有面试才会发offer的,没想到offer就这么来了!Program coordinator还特意打电话来祝贺,真让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到现在还是很感激berkeley这么早就给我offer,免去了我以后的焦虑。还有一段小插曲,这个offer是我妈去白云观帮我烧香以后第二天来的,嗯,我是不相信这些的,不过是陈述这样一个事实。: P% V: B8 q$ W% ]/ B) `5 ^
! [. j$ B1 f2 L- x( e6 {
然后的一个礼拜出去旅游,为了保证收信,我还特意搞了一个手机上网,不过什么消息都没有:(到了14号,收到了Kellogg的on-campus interview invitation,如果不能去,就video conference。当时犹豫了一下,又问了一下Andrew的意见,还是决定去了,因为手里正好也有签证,开会时签的,1年多次,而且对方还提供$500。再加上Berkeley也有admit day,给$350。既然决定去,那么就顺便把其它学校都问一遍吧,看看有没有再能给点钱邀请我的。发信问了一溜儿够,得知Columbia我在waiting list上,MIT说看了我的材料,很优秀,但是遗憾的是他们今年由于faculty会有大幅度的turn-over,所以就不准备招人了,Wharton说他们再过2-3周才会审材料,Duke也差不多这个意思,Maryland说电面,没有campus-visit的先例。Cornell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去,也给500,当时就觉得这个offer也差不多了。U Mich更阔气,给600。我也顺便把Maryland withdraw了,算攒人品了。
6 }' K  c. M) W7 z2 |
6 |; S; u9 i- b9 ]& m( g, o" y最后确定下来去4个学校,Kellogg,Cornell, U Mich,Berkeley,说实话,让我在这几个里面选,真的还挺困难,在我看来,Harvard, Stanford, Wharton是top 3,剩下的差别也没那么大了。
% w4 C1 _7 R4 b. U9 G; @( r5 j6 V' T! U# u! \8 p* s1 Q
计划是3月4号走,15号回,每个学校待3天左右,于是在2月的剩下两周,我的重心都是在安排这次行程。说实话,这时我等的也就是Wharton了。2月28号,Cornell的offer来了,意料之中。同一天晚上,Duke的拒信,说实话,当时也没什么太大感觉了,还挺高兴,少一个学校惦记了。% x; z( i% e* ^* J. i

* f1 x/ F, b' w& G4 }, z: J3月1号,收到Wharton program coordinator的来信,说要和我电话5分钟。当时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马上又开始琢磨为什么是5分钟的电话啊,面试?时间太短了吧,offer?干嘛不直接email告诉我啊,还打什么电话?难道告诉我要据我?觉得我还不错,正式地据一下以示重视?真是思绪万千啊。。。
* g5 t1 t& K  `7 A. ?
2 F* P, C' B) m+ ~不管怎么样,都是要面对的,马上回了email。3月2日,却没有回信,心中更加忐忑。这时INSEAD又来信了,说要面试我,我现在还哪有心情搞这个啊,直接回信说了说我的情况,但也没把话说绝,毕竟INSEAD也是很不错的。然后和INSEAD的program coordinator用skype聊了1小时吧,和我介绍了一下INSEAD,还一个劲儿地问我Berkeley和INSEAD怎么选,他的意思是只要我决定去就给offer。我确实也给不了他答案,只能说等我从美国看完了再决定,其实这么拖着人家我也挺过意不去的。8 f  m" v, t- G" p

* C6 F! P6 l* w: a+ d2 Q3月3号,终于通上电话了,offer!当时还是很高兴的,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一共高兴了2回,1次是berkeley的第一个offer,一次就是wharton的。
* V1 T0 i% H3 T& K0 f
8 k2 K6 ]5 w3 X5 j% N2 v4 f# n; `: M这样一切都明朗了,不用再考虑选学校了。然后决定取消4号开始的美国之行,毕竟,拿了人家的钱去逛一圈然后再据人家确实很不好,倒不如早早说明情况。美国之行是为了帮助选校,既然已经选定了,再去也没什么意义了。只是已经买了机票,损失了一些钱。。。* q* b) L( Q3 N  C
1 U& S3 p5 _" e' q) C
然后就是写信和那些学校说明情况,这时尤为感到难受,特别是对berkeley和cornell,那边的教授真的对我很好。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this is way of life。有意思的是,就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又来了Toronto的offer,忘记withdraw了。。。
0 ^4 D! I4 Q% C) Q+ H2 q  n5 x9 U6 Z* S! v& m1 V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决定过于仓促,毕竟,其它的几个学校也都是很好的。但怎么说呢?我应该是有一种Wharton情结吧,最初的梦想始于Wharton,以Wharton作为申请的终结,也应该是个圆满的结局吧。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30:04

Forum: Chase Dream
# l4 d; q& u" L. ~2 y  M' D8 jID: daxia345# G: j* C) T: }5 i* o

3 ~* \- E, ~3 F" l: D我的申请总结(五)* K( [- v; R( S( Q, l6 T0 c
5 o" M4 `0 j- J
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超女的口号,想唱就唱。- n' I5 e- P  T) g3 N
% m: G# `2 d4 L/ A; Z
推开夜的窗
% F9 k6 B/ P6 Q( V/ t, X& m对流星说愿望
5 r& R# \$ ~4 K) O* e8 W0 T给我一双翅膀5 \9 x3 c0 O2 z& l  K* v
能够接近太阳2 D3 U+ m8 V: W& R* q2 i  r# a$ y6 c
* w! m+ z; F) U5 {. b9 K" y
我学着一个人成长
( E% |3 _3 V0 m  ]& F- Z$ z. X爱给我能量
- f4 d; c2 _! N' q0 I梦想是神奇的营养
$ s9 ]1 Z& v, R  o6 a+ X催促我开放" T. Q. k0 G' \' Y4 f
8 \# o1 Y5 {, {0 o8 V5 X
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 _& P, D. U2 }
就算没人有为我鼓掌5 B* k( s9 `; ?8 I- N
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
. S6 Y/ @9 j8 Y, O$ o
/ `  Y$ L" A$ w8 m3 Y# B1 k  X) [2 k+ j5 o7 i2 C
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
3 X+ N/ L5 p& T8 D2 I就算这舞台多空旷: p3 U. k& Y0 ~! c
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 L! I% ]8 l2 d3 h1 V% v8 ^/ o
3 a* O2 x& [4 b, [2 D1 H; Z7 e3 R# ~
想唱就唱,是一种洒脱,一种自由,一种年轻人的特权。的确,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很多时候,错过了那个可以追梦的时节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随着岁月的流逝,能想做就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 R  |7 B! k1 o8 D: S  C  J! V2 H0 G3 V8 }8 y& G# h9 N# D+ w
所以说,能够想做就做是一种幸福,是老天给予年轻人的特权。有机会追梦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追求的过程、付出的过程都是幸福的。; ~( z; K; v; g! N5 b

5 m( L3 {7 f( M不断实现梦想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只是,当你追求许久的梦想终于实现的时候,会在短时间内,有一点点空虚。这时,就会想起某次和大牛的对话,what's my fire in the belly?7 O7 c- O& j# G8 u& P- B  Z) N
/ \  J8 o8 X4 m0 x, q$ d0 b5 V
读了phd,就意味着真正要把学术作为career来对待了。而对于career,一定要真正喜欢才能够干好,否则的话,将很痛苦。现在,我对于学术,只能说 I can do it. 还不能说 I like it。真正的且最持久的fire in the belly应当是喜欢。光喜欢professor的life style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在学术中找到真正能吸引你,打动你的地方。这也算是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吧。
) }2 {. a, ^( i) w. f: Q4 ^0 U) J5 [. u/ h) |% ~8 W* K
这份总结,也洋洋洒洒地写了1万多字了。写的目的,一是对自己这几年的历程作一个回顾,也算告一段落;二是真的希望可以对以后的申请者有所帮助,毕竟,商科PhD申请的人不多,这方面的经验也是少之又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来,将来为国内商学院的发展出力,这两年的经历,更让我认识到国内商学院在研究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这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6 v$ f0 x) S0 X1 Y  J
! K4 x% B' d, u4 `1 B# \5 M: Q我从来都不觉得Wharton的offer可以改变什么,也不去考虑自己牛不牛这些问题,我需要做的就是,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去实现梦想,不去考虑别人怎么说。一直以来,都深感自己是幸运的,有权利也有能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7 w/ x! {/ o1 _3 J3 R$ [
+ ~% V2 C1 U7 E0 B( M4 W  O
在这里,还是要不能免俗地谢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决定给予支持;谢谢Andrew,把我带进了学术的殿堂;感谢所有的同学朋友们,让我的生活充满色彩。Bow!
8 t; a, M; D8 I6 \$ b
, T( U" v& K1 ?( |! C$ ^" r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才刚刚开始。。。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32:42

Forum: Chase Dream
, _% B! {% R- [2 L6 C1 cID: georgeqian
3 G( J+ O. _( U, q) ]" N! @
1 `* ?4 k6 b& b" [+ O6 d1 @2 P申请情况:全部是finance in ph.d.,起先申请了15所美国的(除cuny外,全部是top 50的)后来补了1所新加坡(NTU)的(在3月31日补的)。申请结果,interivews: 5, offer 2, rejections: 14. Interviewed by PSU, Vanderbilt, Emory, CUNY and NTU. Admitted by CUNY and NTU.
: b3 V+ G- y, Z3 \
  ^  ~- b5 _4 E  oBackground: - |0 ~9 T4 x- R- Y: f& D  K
education.北大光华本,GPA不高,但也可圈可点(数学好,Year1 year2 GPA很高),总体马虎吧。香港by course 硕士。GPA也不高,但也可圈可点 (RA etc.)" [2 e$ N: |) ~& }; L* Q. S

. E6 q" {9 V7 n: K0 h) K) e9 DGT: 7xx; 2XX 属于average吧。2 U2 M6 C5 ]& a2 f; F
5 K4 f9 V# ?+ O+ o9 U
No academic papers...
& s( Z! m; `! B- R
" @2 {! M* ^) WWork exp. 3 years in mutual fund.
3 c7 h" E# s# V( E/ ^  E* I% h6 L! u4 w, t7 J1 C& J
序言,去年10月份才开始被师兄鼓动念phd在商学院,一点概念都没有当时,也不知道申请啥,就想金融吧,属于匆忙上阵。 属于当时从没看过 paper,不知道phd干啥的那一类盲。1 }: y2 T# q  K+ B4 q( Z# G- _

0 S' J. N! C2 `+ R2 d, [0 k# ?材料准备,我自己觉得的重要性排列如下:1。papers (我是说真的学术上的,乱七八糟的不算,如果written sample的话,那就不是很重要,written sample 人家就看看你一般英文写作水平)2。推荐信(没有学术上过硬的paper,这个就是最重要的,对我而言至少);3。统计数理训练;4。本科、硕士毕业学校;5。Gmat or gre, GMAT. 5。P.S.其他。6。GPA。,还有其他嘛?呵呵,我都没想到就应该不是很重要了。' v& }( n& {; I% d6 H

* i% U5 p0 R# A9 Z; _. d1 ~9 }以上因素决定你进不进入面试(决定了你是否有academic potential),进入面试后最最最重要的,对一个中国申请者,就是口语。一般是挑选8个面试选2-3个admit。我碰到的情况。
0 s% b6 k" s5 I! G- Y/ G* `5 V
9 S# [# S; X' M3 r/ N: {1 ~接下来说说我对上边的几个因素分析。, }1 ~1 h: A- y- W8 O1 f, l
* C% U- Z* ~3 G, h
条件一二三非常重要。& w1 D$ L1 P: ]* G( b  o, L
8 C2 |" X+ W0 @1 L8 }% M
1。你要有牛papers(国际公认的).那不用说了。或者你有非常好的idea针对某个topic,我想能做到这点的人也基本上很少。对papers, 国内一班人都拿不出手象样的。以我看到的国内的发表的金融硕士论文,那个叫什么金融研究期刊的。水平实在太低。。。运用的模型和技巧叫人汗颜。基本上说,国内论文基本用处不大。2。推荐信:牛推荐基本决定你能进面试。我的一封推荐来自本校(香港)finance dept. head. 他是亚洲金融领域属top的大牛。我的5个面试基本都是靠他我觉得。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这个圈子很小,如果推荐人人家彼此认识又很有quality,那自然你就很轻松入围。面试我的教授都认识他并且和我提了他interview时。国内都很难拿象样的和qualified的推荐信,这个是一个问题3。统计是金融ph.d.的必修课。尤其你要做emperical finance.那么你必须学好统计。top学校招的finance ph.d.好像很多有数理背景。今年就有清华的从美国一个统计phd跳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finance ph.d. 如果你有什么奥数金牌物理金牌的,那就快拿出来show吧,比较管用。嗯。如果你还年轻,去读个统计硕士或博士吧,你的录取几率大大提高。
3 m2 K) x2 e3 D/ c" e; g
; n, H  Q1 s3 ^+ x9 w' |0 }; x3 g5 a条件四,五,六,都是属于能锦上添花,但是不能雪中送炭的那一类(就是不是充分条件)。这些条件不好的话,除非你有好的explanation,能让你出局,但是这些条件好,却不见得让你入围面试。尤其象GPA,一般没什么可比性。附带,GMAT over 750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R7 [! L% B+ D, T/ r1 V
. s1 M  k: D9 {, f6 p9 \+ i
最后,还是把这些条件综合起来看你一个人的整体能力。
# m8 V2 i% J0 W2 g$ u4 R) [
+ R, I' P% y  ^入围了?恭喜你,要面试了(现在对国际学生好像finance不面试的少吧。。。)。成功失败,在此一举。好好准备,当然运气发挥也很重要。总体来说,很少很少有top学校的finance ph.d直接来之中国或者,say 香港,台湾啥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在英语国家的经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英语口语。这个是我在面试中失利的原因。其实你也蛮难和人家已经在美国的人竞争的。sigh. 这方面我没啥经验,就是练吧。练好口语,不是一日之功。
2 V9 I5 R& h" g# G$ }5 d
, g. r$ A2 [8 B5 d! f6 Xinterview with vanderbilt: 15 mins around. 随便聊。感觉还好。结果把我据了后来。不过那个professor 对我还是很好。告诉我去美国提高口语,然后就有戏了。笑。其实我觉得我口语还凑活,我不服,让推荐人又给他写了封信,他们很熟的,然后就说去美国提高口语。
( V- l5 k; V: j! O3 ]/ Q$ k
& l# G5 E; `, F+ ]interview with PSU. around 1 hours. 累。我很困,状态不好,晚上12点多到1点多啊。。。很多学术问题。据我理由,也是口语,那时真是困啊。有点结巴。所以interview时请一定要状态好。他时我师兄啊。据我。唉唉。
4 J' d1 E) ?$ d% f6 L6 Q: C$ s4 _
% Q9 Y. U! M" y" z: vinterview with emory, around 15 mins. 随便聊,据了我。教授告诉我原因是口语。。。
$ _& r& N- S4 X# h- a
3 V4 j2 ?* v! D# N# |& Minterview with CUNY, around 45 mins. 随便聊,后来email 问我去不去,决定去他就让 committee admit我,我回信据了他。主要考虑placement的问题。/ T( H: q: J# }$ S% q3 k: t

. z: r) w. z" r' w) E8 qinterview with NTU. around 10 mins. 这个比较有意思。呵呵,他就说XXX(我一个推荐人)是他朋友。嗯,就这一句话,然后让我问问题。最后告诉我录取了。我汗。我觉得他口语没好。。
1 |& h5 J. y1 k! E4 ?; L
- c/ g4 C( [6 d$ v+ M0 C' ]总体而言,口语对中国申请者是个问题,(我指finance, 可能其他专业要求不是很严,但口语真的对finance要求比较严)。女生相对好点。。。
! E7 k/ a* o7 T) O8 v
  N0 [; N9 I$ q申请学校:我准备时间比较短,基本就是看了usnews选的。没看什么academic排名。基本选在15-49;定位还马虎吧。前20除非有我说得条件一二三非常突出的,一般是没戏的,不要浪费金钱。当然你可以试试。。。在各个梯次都合理安排吧。嗯,别浪费钱去申请你根本不打算去的学校。象我申请的cuny....
( `0 N8 e! q. w8 ]8 E8 g, c/ a- |, V/ J$ d
嗯,我打算明年来过吧。预祝大家成功。
9 J# u' p. P1 u/ N9 h: |5 ?
, C+ e- d% r8 P, V$ e, ]9 a[ 本帖最后由 kevinhrm 于 2006-5-24 20:36 编辑 ]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33:54

Forum: Chase Dream/ M+ ^, M: K/ K* }( [) i2 a
ID: zenger) K/ L+ o) Y' }/ }! g4 h/ t6 w8 w

( c6 C0 D2 \0 L% B2 d# s7 w: v4 j
我是个已经工作多年的大龄青年(对大多数PhD申请者来说);没有北美学历;没有象样的学术论文;甚至GPA也不高。我的工作经历可以帮助我获得顶级MBA的录取,但却可能成为学术方向申请的最大障碍(来自于Queen's某教授的说法)。我希望说明这些弱点能够励很多CD的准PhD申请人。更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有些许参考价值。* d  b- P- F+ V

) A4 m+ C, k: \" Z  ?* ~1 t+ b. q背景及申请简述:
" E6 _. E: K, p4 ]( @
5 R% V3 w+ w- Y2 w: \a) GT:TOEFL 587+5.5(05年5月) 650+4.0(05年11月),GMAT 770(51,44)+5.0(05年10月);
7 U! q& A" A; q6 F' A% c$ ?4 [1 z" Db) 学历:西交大技术经济本科,武汉大学MBA,GPA一般(80-85),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关于物流方面的;/ T$ l! J, n4 R& |
c) 工作经历:约12年:曾担任某中型外资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负责营运和物流事业部)及其国内几家合资公司董事、监事职务;发起并组建公司,从事金融配套服务,公司基本理顺后便不再参与公司管理,专心准备PhD申请事宜;
: q) b3 ^& s0 m2 }! D- y3 td) 推荐信:四封,分别来自——西交大管院院长(原来我本科专业教研室主任);武大商院副院长;武大金融系教授(我MBA论文导师);公司合伙人;- x7 |+ X$ n4 S8 a$ D; b. V
e) 其它:移民身份,05年底开始居住在加拿大——事实上,对申请本身没什么意义。4 u( V. K0 F# O
- f: t7 z; r  V( H9 o* b
申请加拿大5所学校:UBC(Sauder);UT(Rotman);Queen's;UWO(Ivey);York(Schulich),申请项目全部都是PhD in Finance。12月份发出材料,2月份UBC拒信;3月初Queen's电话面试,被拒,经我要求后同意转审MSc;3月中旬York收到ETS补寄的TOEFL成绩,正式受理申请;3月下旬,被Queen's MSc拒,两天后收到UT拒信,同日收到Ivey通知;4月初,确定接受Ivey的offer,并通知York取消申请;4月中旬,仍然收到York的拒信 :)。
6 [! v4 N) j" S$ P; M6 J9 b
( R+ F' [* e& y; s/ A2 D7 Y
* K( S% F+ k' `, j. ~5 t经验及教训:$ y: e- s  U( A/ V. z
3 ^2 l3 B4 _3 s* v4 {) k
1、材料准备  L/ x4 O6 g6 a5 W: M
* H7 P- O/ ~% Q% D  V
GT:对一般申请人而言,没有特别强的学术背景,还是建议将GT考高点,毕竟可以引起教授的兴趣,来看申请材料。个人认为,Queen's之所以还和我有几次联系,其主要原因就来自于我的GMAT分数。& v+ K9 j! y, B- X. x4 ^* c1 P. U4 E
" u8 m0 t+ }4 W0 T
推荐信:其实只有一个学校要4封,既然准备了,干脆就都提供了4封。推荐人是需要精心选择的,需要组合成一个完整结构,能全面反映自己过去。不必局限在学校要求的推荐信数量,不论作用大小,总会有点用的:以UT为例,它的网申只提供了3个推荐人的填写,但在收到我全部申请材料后,主动发信通知我,已经修改了我的网申清单,将第4个推荐人资料列入其中。+ D7 X% e0 ]! v
& o6 O$ R9 d& y# x5 U
PS:唯一可以不断更新的个人材料。建议在申请材料提交前2个月开始完成第一稿,之后可以不断修改。要用2-3页的文章来打动教授,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任务。不论是强调学术还是其它,最重要的是符合个人的特点。
' N$ X5 T3 |* d+ u
& r+ q: h( u9 P2、自我定位: h# |6 A* ~/ y, f- i& e

# I0 P* o1 a  |) d4 y+ W9 Q个人的自我定位一定要清晰,不要盲目选择,包括学校和研究领域。以本人为例,其实我的目标只是想通过PHD学习,把自己的生活转到学术界,将来做研究或教书,过平平静静的学者生活。因此对我来说,任何研究方向都不排斥。不过开始请教授写推荐信时,只简单地想了这一个方向,因此后来就全部都申请了FINANCE方向。如果可以重新来,我会申请UBC的Management Science(内部也叫Operations Research)甚至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一个cross-field program);UT仍然是FINANCE,但是具体学术方向会更具体和有针对性;UWO会考虑GM方向(在不知道FINANCE方向会录取我的情况下,详细情况见下文);Queen's的OB方向;以及MCGILL的Multidisciplinary Topics方向。除了考虑到各学校的特点、强项以及教授因素外,更考虑自身的背景和上述方向的匹配。
9 S+ K# s$ D6 e. J/ f
) i) w& r$ E$ I; K3 _3、选校分析4 ~% }. w4 N8 p  D" [5 n: w% y
* m% F& D; ]9 ~6 F8 [
“知己知彼”- ^' u9 f7 b1 s8 t( W$ k

  D6 P3 r, Z3 j) G% w这一点是我要反复强调的教训:我得到finance的offer现在看来实在是侥幸。IVEY的GM方向是传统强项,每年招6-7个新人,而FINANCE通常为1人:01,02,03年各1人,04年招了3人,05年招0人(估计没有名额),大家估计今年招1人。我在向在校的师兄打听到这些信息时,已经是3月中了。可想而知当时我的心情。幸运的是:今年FINANCE方向共招了3人,另两人分别是美国背景和欧洲背景(LSE),如果只有一个名额,我今年一定会多收一封拒信。而我过去的工作经历,包括工作中现成的研究分析报告和一些演讲材料,都可以有力的支持我在GM方向的申请。换句话说:如果申请GM方向,我有丰富的“陶瓷”材料。(当然,这也是后话)9 b$ P" |+ K9 h
8 G( u7 S; S. p$ N& y+ T
除了上面所说的内容外,在选择学校中,更要强调对学校和项目方向的调查分析。每个学校,甚至不同项目,在选择申请人时都是有喜好的,这一点通常可以通过分析教授的简历和在校学生的背景得到。比如:Ivey就是一个接受长工作经历的学校,而Queen's则不是很喜欢这一点,UT在相似背景下,愿意选择“白纸”来培养。又比如:MCGILL的MT方向的教授对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会有倾向(人大的会更好)。这些信息,对申请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和仔细分析。2 t% }9 G9 s, M# A, r
" k$ q, o  p* N+ H/ ^
4、关于“陶瓷”
6 C/ L# ~7 Y. H/ c5 o2 d. F% f2 }5 t" U: S! s9 L# \
在申请前,我也根本没有“陶瓷”的概念和想法,主要是不知道怎样做,也不太相信会有什么效果。但在申请中,特别是收到UBC的拒信和Queen's的面试后,我开始“陶瓷”,其实也就是厚着脸皮给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授写信,把自己认为可以补充的材料和说明发给他/她,虽然我的录取和与教授的“陶瓷”没有关系,但我相信教授即便不回信,也还是会看“陶瓷”信的——当然,会看多仔细就不知道了。例如:和York的研究生录取委员会的某教授“陶瓷”中虽然没有任何回信,但在后来我给她写感谢信并告之我决定去IVEY后,她很快回信,表示了祝贺。个人分析,在学校正式决定出来之前,教授是很难回信给申请人的,但只要内容合适,他们应该会看的,至于能否打动他们(或是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就要看各人的思考和写作本领了。2 N' o5 l9 C+ `6 q
# m; ?; t3 f& i
5、在读学生资源3 n6 s" W8 k, ^* _; C5 `/ p

/ L8 k* _5 v: d" _- K0 h这是很有效但容易被忽视的资源。通常情况下,在校的中国学生会很友好的回复你的咨询。我的申请在这点上,受益非浅,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在校的准师兄/师姐请教,会得到很多内部的信息和帮助。1 f$ i$ M7 T* h
( i- \; r) p- a1 U( e$ V4 A( |
6、一点个人观点# l+ W, z& @3 G6 H1 Y% p; x
申请人的某一方面的单一背景,如:GT分数,GPA分数等等,和是否获得OFFER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虽然肯定都有影响),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如何利用自己的特点,把它变成独特的有利之处,是申请过程的着眼点。# o7 c# [: a% w+ M0 q

" D$ d2 s( M1 b' ^: J. a, \2 S最后,希望在这里能够公开向对我的申请起到重要帮助作用的朋友、亲人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虽然你们中很多人不会看到这个帖子)!
& {/ y# H) d6 o  o6 ]5 i0 h" D$ O& c. ~/ G' x
[ 本帖最后由 kevinhrm 于 2006-5-24 20:38 编辑 ]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4 20:34:57

Forum: Chase Dream7 c$ w! ~  R7 F
ID: timothylu3 t" [" O- q* M: {

# R1 H# x! f; ~* N! `- w几周前拿到了Wharton的phd i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offer, 当时说过要写申请总结的.因为这一阵比较忙,一直拖到现在.偶的经历比较曲折,可能跟多数同修的情况差别很大.姑且作一家之言,望勿见笑.
4 n" s: U  m  N/ |2 A1 ?3 q% N2 J/ t% b7 Z
先报一下偶的基本情况:Computer Science第一本科,国内某名校,GPA 2.75/4.0; Actuarial Science第二本科,加拿大某二流学校,GPA折算约为3.9/4.0; 三年IT业民工经验; 一个暑假的Research经验,有一篇co-authored paper submitted,方向为biostatistics; 数学及统计背景较强,修过几门纯数学课,参加过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未获奖; 经济学背景尚可,有中级宏/微观,计量,及博弈论; Pass了三门精算师考试; GRE 2240.
# a& f- ]. v3 l6 z( a; E* H* ?6 U' J( o' J- A2 C  [' I3 P  p" r
偶九十年代中期高中毕业以后进了某江南名校,主修计算机科学.因为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不大,而且当时年幼无知,完全没有想过出国深造这码事,所以四年时间一直是混个得过且过,到毕业时虽然没有挂过一门课,不过GPA算下来只有可怜的2.75.毕业时正值IT业高潮,于是厕身其中,当了几年编程序的民工,觉得自己实在是没兴趣拿这个作终身饭碗.因为那时申请加拿大移民很方便,所以就办了一个,也准备出来以后换个行当.& L8 F1 P; O0 v1 _: M: {8 {: Q
5 H! v" w) i  i6 P6 A
当时中国的保险业刚刚开始与国际接轨,精算师这个名词开始见诸报端.特别是友邦保险招募了大陆第一个FSA,在新闻里很是热炒了一番,也让偶了解了这个职业,并且对此产生兴趣,于是偶到了加拿大以后就决定转精算方向.因为加拿大对跨专业申请研究生卡得特别严,所以偶只得申请读第二本科,又因为偶当年在中国的成绩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只能去了一个二流学校., E! s+ Y, _9 `8 N: d7 T. w3 l

1 d  S1 q# u3 i7 q2 i+ Z1 g: d原本偶的打算是两年时间拿下第二本科,再读个一年的MS就去工作的,结果静下心来读书才重新发现了读书的乐趣.偶对自己感兴趣的东东还是颇有钻研精神的,便开始考虑申请PHD.于是偶将毕业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以便多修些课,另外在去年暑假申请到了一个research program,跟着系里的一个老师做了个research project.虽然那个老师是搞biostatistics方向的,跟偶申请的方向并不吻合,但是偶想有研究经验总好过没有,而且也可以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结果这个项目完成得颇为成功,偶还跟导师co-author了一篇paper,投给了一个挺有名的journal.
! N3 K  w4 s. f! _9 D5 a- g% g8 v. _  E1 q$ e
这样到去年下半年,偶开始正式投入轰轰烈烈的申请工作中来.当时偶对自己的条件究竟能申请到怎样级别的学校毫无把握,因为偶的情况实在很特殊:读了两次本科,两个专业没有多少相关性;第一次GPA非常糟糕,第二次则非常好;工作经验与申请方向无关;研究经验与申请方向只有很勉强的相关性(偶中意的是商学院有IRM专业的或者经济系有Social Insurance方向的,勉强可以说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偶把自己的情况贴到CD和其他的一些论坛上去征求意见,也不是很得要领.总结下来似乎是申请二三流学校机会不小,一流牛校难度较大,如何陈述第一个本科的GPA是个课题.
8 J/ U3 S: W% s9 n0 x* g1 D2 g- h
& r0 G  a+ V) O. R" b3 L挣扎了一段时日以后,偶仔细权衡利弊,最后决定只申请美国的top tier phd program和加拿大的master program.偶的判断是以偶当时的条件,录取加拿大的硕士可算十拿九稳.由于加拿大的硕士学位只需一年,所以即使今年申请不到任何美国牛校,明年也还可以继续申请,而且竞争力会更强.况且每个program都有不同特点,如果要对每个program都写出有针对性的personal statement是很费时费力的事情,故而申请面不宜太宽.
- b5 }$ g9 U/ L. D8 ^* Y2 [2 y. |2 G$ J, m0 }. D
这样经过筛选以后,偶最后决定申请4个phd program: IRM at Wharton and Georgia State; Economics at Yale and Michigan.前两个学校是直接专业对口,后两个都有比较强的Social Insurance/Welfare方向的faculty.其中Georgia State虽然不算牛校,但这个方向的faculty人数众多而且实力很强,研究方向非常齐全.开IRM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其他两个实力较强的Wisconsin和University of Georgia都偏好有保险业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我觉得希望很小就放弃申请了.3 y7 s7 `: T3 I0 E

; ]6 s1 W4 V% b: B8 @5 c接下来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写personal statement了.个人认为,PS应当做到三点:show your passion to do research;show your ability to do research;show you are a good match to the specific program.具体如何体现这三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从偶的情况而言,偶把PS分为以下几段:第一段阐述偶为什么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第二段描述偶的学业准备情况.这一段对大多数同修来说可能不是很重要,毕竟成绩单上修过哪些课程一目了然,但是偶则必须在这里解释偶的GPA.偶选择了不找任何借口,承认自己当时不够认真,但是使用一种positive的口吻,强调自己take it as a good lesson,并且以前后成绩的差别对比来表现之.现在看来,这样写还是成功的.第三段着重强调了偶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并且说明这段经验如何对未来PHD阶段的工作有帮助;最后是陈述为什么偶跟学校是good match,除了简短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外,偶还专门点了几个教授的名字,表示对他们的研究方向有特别的兴趣.这一点可能也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不过如果确实自己对某个方向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那个方向教授的研究动态,并且在PS里提一下,可能会有帮助.
, P% a; L% E* n. `9 c- [" N5 H/ _% {8 H* U$ H# |8 B7 \
最后就是搞推荐信了.除了做研究的导师的一封之外,另外两封都是教过我课的老师,一个教了我一年精算,跟我很熟;另一个教了我三门经济学的课,不是很熟,但我在那三门课上都拿了97分以上.三个老师里,两个是assistant prof, 一个是associate prof,都不是有名的大牛.由此看来,写推荐信不需要非找牛人,但一定要了解你并且能给你很高评价的.
8 h! m8 l8 [* g9 A" c  H& b8 e: g
2 A- ^6 J% F3 w% s* P' @% F. {材料投出去以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不过心情并不很紧张.两月底和三月初的时候,yale和michigan的锯信相继来到,倒也并不出乎意料.毕竟准备材料的时候就觉得专业不同,不是那么match.三月中旬Wharton phone interview,接着加拿大各校先后来了offer.又等了漫长的一个多礼拜后,终于收到了Wharton的offer.这条申请之路也算暂时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四五年PHD的苦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 m0 A& J: g* N1 d1 f8 u. x1 u+ \; R/ r- s" n
最后说一点个人见证吧.来到CD的都是为了chase dream,最后总有人成功,有人受挫折,有人申请到所谓牛校,有人只能就读"烂校".这些其实都如过眼云烟,到末了时并不重要.来加拿大三年,对偶来说人生的最大成就不是申请到Wharton,而是认识了神,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地上的事都要过去,我所要做的,只是努力去做我能做到的,向着标竿前进,等候神的美意.今天是复活节,我心中的盼望,是CD上的同修们都能认识主,能努力向前,活出绚烂的人生,而将所有对前程事业的烦恼忧惧,都交托在主的手中.主必使你得安慰,必有美好的宴席为你预备.愿一切颂赞荣耀归于我主耶稣基督.阿门.
作者: vincent1980    时间: 2006-5-26 09:24:46

大顶一下!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5-27 19:56:44

等有空了,我把自己申请PhD直到录取的经历写出来
作者: yxjessie    时间: 2006-6-9 20:50:28

期待楼上的早日把你的申请经历贴出来
作者: 阿道克船长    时间: 2006-6-9 23:37:26

不顶不行啊
作者: nova-hf    时间: 2006-6-16 11:26:39

up
2 T6 q1 F; j; n9 T期待中
作者: wangjialei1985    时间: 2006-6-16 19:27:44

chase dream,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 f4 I  W, B$ a  M6 \4 d. i- d9 ^7 V6 R4 f# n
看看人家的背景,不是清华经管就是北大光华,还有去加拿大的,想想就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的人。生活啊,就是很让人无奈。; Q( \8 t! _6 t. d& U
* S4 G9 [+ ?9 k% b! I' X3 ~1 [
我只是有梦的平民,什么时候我也能fulfill my dream呢?1 l8 n5 R0 a; y7 v1 ~- m! V2 q
; M2 B1 _% r# V- X- ~
但是,不管怎样,勇气+头脑+胸怀+毅力=成功,我一直很相信这句话。
; C. R, d: K) d% g  W
- W3 X; C. `, Z' ]0 }, ^最后,我也要顶!呵呵
作者: kevinhrm    时间: 2006-6-17 22:29:52

作者: kevinhrm(就是本人)
3 e1 {  Z% W. f8 T/ P6 [$ a
  g: s# I$ j5 i背景简介:6 b& v3 {; g# y1 z+ [
- X* q1 M& o5 ]6 u' J/ A" W- @. \
Graduation:  2005年南京某大学本科
/ x% ^2 q! H! q2 cMajor: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  Z- b: [4 o
Overall GPA:  3.17 (学校打分太严)' O" K3 u- g+ @# d: \/ q
Major GPA:  3.40
8 X, W) x1 ?- O4 XRanking:  7th out of 103 (Overall),  2nd out of 103 (Major)
: ^! o) @0 [( d  n1 ]; e3 fGMAT:  730, 97% ---- Q 50, 95% ; V 38, 85%) m$ t" R& u6 [3 b, e6 O1 M
TOEFL:  617
2 k# L# N+ r; g$ C# z6 T3 o) `Paper:  3篇专业论文(其中一篇是学位论文),均为独立作者,国内核心期刊
  u( U1 h* f* \- F0 \Results:  3 offers (两个全奖,一个75%), 1 rejection1 a* `9 b; a% L  e5 G0 p
! ^7 O1 e, S3 p( t$ Y0 M
我的GPA对于申PhD来说是硬伤,虽然排名高,但是毕竟低了。我在申请之初,都是极力跟教授和PhD program的coordinator说我的GPA低是因为学校打分严,可是,有的买帐,有的就不买帐。有两所我很欣赏的牛校,因为我的GPA问题,我最后都没申请,免得浪费银子了。至于GMAT,只能说刚刚达到以往录取学生的平均水平,竞争力不强。托福,那大家都知道,只是敲门砖而已,老美现在对中国学生的托福也是很感冒,知道大家都是考试专家级别的。个人认为,对于申PhD来说,达到600以上即可,没有必要非得考个640,650的。其实考617和考657,对于录取委员会做出最后决定,没什么影响。论成绩,还是GPA和GMAT有说服力。
' p1 q4 b; S* I% L1 |3 t7 z. o, [1 m
我的优势是在专业研究能力上,3篇发表的paper显示出的我个人的现阶段研究能力和今后的研究潜力,对我最后拿到offer起了关键性作用。在几位教授的建议下,我把研究方向定位于Organizatinal Change(Compensation & Performance Reengineering)和Staffing相结合,非常符合未来几十年咨询业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需求。% T6 r& @% m( p( H2 i
0 o5 {& w* w. k6 X# f$ c

0 ~  E3 R* b; \8 N2 v3 F选校事宜:& g0 e+ ]8 _, a7 X  _

/ j! F. Y% w& D9 v2 m/ EHR PhD大致分三种(OB方向不算在内):4 a. \+ t: B4 R4 V5 T8 |4 |
1. HR PhD。只有几所牛校开设这样的program,如: Cornell, U Minnesota, UIUC, Rutgers, Michigan State U等/ c4 J( j. v# ?0 f: O. f  X
2. PhD in Management/Business/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下设HR方向。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开设的学校有大约30所,如:UPenn, UMich, U Florida, SUNY Buffalo, U Missouri, Virginia Tech, U Pittsburgh, U Iowa等
6 S0 |5 @, M8 H, a3. PhD in OB/OS/OBHR,下设HR的concentration。开设的学校也比较多,如:UC Berkeley, UCLA, Harvard等等
/ D) V7 ?3 t0 ^5 e1 U1 q- @$ e0 x* p7 N+ U1 l. C
当初的学校信息搜集是很艰苦的一个阶段,由于网上没有任何HR PhD详细的整理信息,所以我花了大约2周的时间搜索并整理了开设HR方向PhD的学校及项目信息,途径主要有三:一是通过petersons的搜索引擎;二是通过朋友的推荐;三是根据US News的学校排名,一所一所的找。0 ^8 d/ O9 V4 c+ J3 z

1 q1 G4 _! o$ j7 N4 L5 XCornell, Michigan State U, UC Berkeley 这三所,在众多HR牛校中,是研究方向最全的,涵盖了Compensation, Staffing, Labor Relations, Work Diversity,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Change等等方面。尤其是UC Berkeley,个人认为在HR方向的PhD项目中,Berkeley的应该是最强的,Research Group的组合很灵活,也经常给PhD学生结合企业case进行实践分析的机会,大师级的人物也多。MSU的大师级人物虽然也有几位,但由于学校的综合排名不是很top,所以在人为的印象上多少有点影响。. d# ?8 u9 {# L6 L2 j+ L
3 X  o+ K; |# x, i& q
U Minnesota, Harvard, UMich是典型的偏向于数量分析研究的,在人力资本、企业薪酬改制规划方面比较强。Harvard比较BT一点,招生时就极其偏爱理工背景(尤其是数学、物理专业出身的,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也是靠边站)。和Harvard的教授联系过几次,对我似乎不屑一顾,居高临下的那种气势有点让人不爽。相比较而言,UMich和U Minnesota还是很人性化的,不断的和你沟通,提供的建议对你个人的申请也是很有帮助。
" V0 J+ _+ T7 _# O
& D' _" |. }3 i. S. _. ^UIUC, Rutgers在Labor Relations的研究方面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UIUC,有多位professor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级人物。不过如果考虑到今后回国发展的话,选择UIUC的意义不大,毕竟在Labor Relations方面,中国几十年内还很难和美国接轨。那些有J.D.头衔的faculty说起labor law来头头是道,但是听完后,感觉中国半个世纪以后也不可能应用的到,毕竟国体是有区别的。 $ x& h! L1 [" F* C9 w) w
8 N. t( L, o) H: n( q
" N9 l8 T2 q, p% e1 \
申请及面试:
2 _, a; p. ]5 ]' A; [/ S- d4 o3 m
- Z. J+ v0 i; Y7 F' ?& [7 }由于我同时申了HR的master program,所以在PhD program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当时初步选了5所学校进行申请材料准备和套瓷。不过即便这样,也是很累的,建议以后的xdjm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重点主攻2-3所即可,既然申,就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不要把面铺得太散。1 x$ _' M% Q7 ~, j/ K

  x0 {, B" ^9 R- \% n: h0 G4 ^套瓷前,在选校的同时,我首先给自己做了三个form:一是针对自己的背景做的SWOT分析,二是具体针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潜力所做的3W2H(what, why, when, how, how long)分析,三是未来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分析。这三个分析可能比较土,但是很实用,进一步帮助自己理清了思路。耗时大约1周左右。* f! I5 E( m1 a+ D4 ^! M
: P; x8 O7 S( @# i8 w
接着有选择地研读了那5所学校和我研究方向match的教授近2年来的Publications,这是最痛苦的阶段,不过对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写论文却是有益的。在基本确定选择主攻哪位教授后,开始e-mail骚扰,并积极探讨研究方向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教授甚至主动发来了他们以前发表的论文的PDF版本供我查阅。在这个阶段,我放弃了这5所预申学校中的一所,最终确定了4所申请。
! |4 t9 Z: q9 X' R& E) j9 [2 _0 G/ W7 a4 g4 Q0 p/ j
不可否认,一时间,大脑有些转不过来,教授们的文章不说晦涩难懂,但对于本科阶段的我来说,起码也是相当于小学4年级的学生读“河塘月色”那般。随即主动发信给众教授们说我对×××内容看不懂,但是在×××方面有所感悟,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是蛮关键的,在这个阶段不要不懂装懂。有几位教授在我申请结束后表示,对我那时的态度很赞赏,知道我是真正的去读了这些内容,并且做了思考,而且实事求是地指出自己的不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实事求是,这些都是PhD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 _2 L3 D1 {% V2 a7 _
7 T+ F. G/ w/ W$ l1 O' X: N; Q在接下来的PS和Essay写作阶段,倒没有觉得有太大的困难,因为之前自己所做的form已经提纲挈领似的引领了我的思路,只是在那基础上分层分类,进一步细化充实而已。我的PS写作,基本原则有三:一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之处,并指出未来在此方面如何拓展;二是强调自己的潜力对今后发展的支撑;三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至于essay,各校要求不同,自己写作的侧重点也就有所差别。个人建议,在写essay之前,先和教授沟通一下,谈一下自己大概的写作思路,对方或许会给你些很有帮助的建议。如果没有paper发表,建议提交sample of written work,要写得规范一点,选定一个topic,通过细致的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分析,确定研究意义,分析研究现状,再展开主线来谈。
& ?4 {# i" N% g- @* W& R9 m! I7 z! V, S# p
申请材料提交2个月后,陆续接到面试通知。其实我的面试过程非常轻松,该谈的,在邮件里已经谈的差不多了,电话里无非就是看看我口语怎么样,进一步询问我的研究规划,以及对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比如对现在中国企业重组过程中薪酬和企业文化方面如何改进的看法。
/ @' O7 F, r, `6 K6 r0 Z
1 P/ H' s7 p. K1 e9 @5 {% s. p
虽然我最终因个人原因放弃了所有的offer转而选择了master program,但是PhD的申请过程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升华。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还会继续PhD的申请之路。在此也祝愿大家PhD申请之路顺利!
作者: maylsm    时间: 2006-7-9 12:01:05     标题: 强烈支持

太感谢版主了!
作者: rainkoal    时间: 2006-8-11 18:48:58

好文章,值得一读!
作者: 婉约    时间: 2006-8-12 03:02:01

偶来支持一下kevin,嘿嘿
作者: benbenbaba    时间: 2007-1-1 17:26:17     标题: dingding

hapi new year 2007:loveliness: :loveliness:
作者: 鸭鸭的蟆蟆    时间: 2007-3-13 11:44:09     标题: WOW...

很棒啊。我也打算申hr master
作者: LizKwan    时间: 2007-3-24 17:58:06

useful. thanks, Kevin
作者: 胖胖龙    时间: 2007-3-24 20:29:51

很有启发,顶!顶!顶!
作者: 6abcd    时间: 2007-5-11 16:22:50

many thanks to all the efforts0 R9 b8 P+ ]7 }/ d6 |
they are so valuable!
作者: julian_zhu    时间: 2007-5-15 16:28:11

顶!
作者: ce-dementor    时间: 2007-5-16 09:13:29     标题: 我也来顶一下 LZ是好人 精华帖子好多


作者: bosuke    时间: 2009-5-10 14:02:10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作者: addison123    时间: 2009-7-22 01:07:50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sharing!
作者: Ontheway07    时间: 2010-5-30 23:45:06

原来自己荒废这么多年轻时光。。。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