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写一些语言学申请的吧-更新香港申请及部分选校和职业发展内容 [打印本页]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13:37:35     标题: 写一些语言学申请的吧-更新香港申请及部分选校和职业发展内容

《序》
我在申请开始前就一直期待有一天能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与人分享,尤其希望那些和我一样经历过许多彷徨和怀疑但依然坚守理想的人一些鼓励。申请理论语言学的人很少,总结更少,事实上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见到一篇完整的叙述语言学申请经历的帖子。所以虽然明知写出来的东西对大多数人用处不会太大,但是能给少数几个人鼓励也总比一点信息都没有强。

理论语言学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不但有所有理论学科的难处,还有不被外人理解的困扰。我想如果不是对这个学科有着很强的信念,很少人可以愉快的坚持下去。现在我遇到有志于此的同学,第一反应就是判断对方是否能够survive一个学生从申请到读PHD到找教职之间的种种艰难。如果感觉不确定的,我都比较倾向劝人转做其他更适合他们兴趣和能力的行业。但是国内很少学校的本科生有接触理论语言学(尤其是理论中的精华)的机会,这样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喜欢这个学科呢?这真是一个难题,我在两年前也是无数次的犹豫,最后的孤注一掷让我不得不说有时命运真的会为人干脆的做出选择(这一段本科申香港MPhil的经历我后面会写)。

所以对于在抉择要不要读理论语言学的同学(这已经presuppose你至少在考虑这个学科了),能给出的建议就是:
首先,你要对research有兴趣,所谓研究,很多时候答案是不会一天两天就呈现在你眼前的,research的动力就是不断更新的问题和不断改进的研究方法,还有对问题之间的关系和问题本质的一再探索。第二,很多人觉得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问题没有意义:( ,那你会怎么回答这样的质疑呢?我的答案是,你知道语言为什么会有"XXX"的现象么?你既然不知道那我为什么不能研究出来告诉你呢。至于直接应用价值,这需要一个学科整体进步到一个阶段才会大量展现出来,语言学现在还是很年轻。而且即便没有直接应用,有一小撮人在探索人类语言本质这样的问题,对社会永远是有益无害的吧。第三,语言学不到直接有应用的那天是发不了财的,但做的好的也饿不死。家庭负担太大或者对财富看的太重的人不适合做这个学科。还有第四,这个有一点残酷,语言学在美国竞争很激烈,永远有聪明又努力的人让你佩服(或者说是挫败)的没话说。我自己从小受教育的环境让我可以坦然接受人的智商有差别的事实,幸亏这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很少参与语言学,否则更多的人就要没的做了(当然,回国发展局面就不同了,但一样要面对国内科研系统的问题)。

说了些骇人的话,还是回归正题吧,下面会总结一下我申请的基本情况,回顾一下两年前申请香港的过程和我在香港的学习生活,再谈谈一些个人对美国学校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chloegu 于 2007-5-12 15:38 编辑 ]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13:39:16

个人背景和申请直接相关的总结

个人背景:
把背景写在前面也许会让人生畏,我也不讳言我的本科背景在当年申请香港时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得以从一个没有语言学功底的英语本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语言学系的研究生。但我还是觉得更重要的事是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只要尽力去做,自然会有收获。

研究生:CUHK, MPhil in Linguistics, GPA: 3.68/4.0, no rank

本科:THU, major: English, GPA: 89.8/100 (overall), 92.0/100 (major), Rank: 1/36, 荣誉和奖学金什么的有不少,但专业知识上的学习为零。

G:550/800/5.0          T(CBT):280/6.0

申请结果:
申请6所美国学校PHD,其中全奖4所:UMass, CUNY, SUNY-Stony Brook, U Maryland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准offer,在对方老师写email告诉我已经在finalist,问什么时候方便再打一次电话的时候据了)
waiting-list 2所:MIT,UCLA


个人优势分析:
1. 硕士期间一篇顶级会议(BUCLD)的poster(所有presentation和poster加起来只有5%是硕士第一作者)
-而我是在只有不到一年本学科经验的情况下独自完成的。还有数篇各档次会议论文不一一而论,事实上这些会都完全不能于BUCLD相比。

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八卦,发现很多名校的学生上博士前是什么论文都没有的,但这不说明有论文没用。事实上一些像样的会议经历是个很大的booster,能帮助人轻松通过第一轮筛选。毕竟很多学校一年收到100多份申请,最开始的挑选估计是通过CV进行的。而CV上有什么呢?不外乎是毕业学校、成绩、获得奖励和荣誉、会议论文(当然还可以写工作经历和会说的语言)。有一个亮眼元素应该足够,有好几个自然更加分啦。
还有很多老一派的语言学家都有把会的档次和人的档次联系在一起的习惯,如果一个很年轻的学生讲说他要在XXX会议上做presentation,这些语言学家们一般会立刻面露惊讶的表情,然后问你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见他们对人能力判断过程之迅速(当然也有些盲目啦)。


2. 和会议论文相应的,我的writing sample写的还算可以
-事实上12月写完后我2月里再看很不满意,但也没法再改了,只能说多给我两个月我一定能做的更好-但实际上我已经有了满意的学校,不再奢望据掉MIT offer这样的事在我身上发生了(事实上我也不一定有勇气据MIT,虽然单从校风来说我并不是特别喜欢那里,这是后话)。

writing sample我比较偏好短小精悍的,几十上百页的论文谁都没时间细看。我就写了一份1.5行距20页不到的论文,把自己那时最满意的一部分research的内容串的非常紧凑的写上去。主题是acquisition of xxx (syntax 方面的一个内容),所以在literature review里我又增添了一部分自己对某个syntax问题的想法,写了一些粗浅的分析(现在想来太后悔了,好多东西我今年2月突然才发现-但是写了就写了,安慰自己比没写可能还好一点)。acquisition这一部分内容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对data的分析可以说是严谨扎实,有逻辑漏洞的地方我都不会跳过去,一五一十的把漏洞说出来,再讲自己的data能说明哪些不能说明哪些。
我自己现在琢磨着,逻辑和组织可能是一个学生的writing sample最能说明他能力的地方了。当然还有发现新事物的眼光(比如说:XXX问题可以通过对YYY的分析得到新的答案之类),敢于冒一定风险的,可以把自己不是那么确定但是感觉正确的东西写上去。老师看文章思考的很快,如果他认同你的solution,你不需要写的特别完美他就会对你有兴趣了--这是个人与某位老师接触后的亲身体验。


3. personal statement
-这个我写的比较个人化,申请的时候烦的很,时间不够,最后就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就写什么了。

从一些学校招生网站上看来,除了专业上的能力,不少学校也很重视personal statement,因为这是检查你是否符合学校预期的最好办法。既然每个学校有不同的预期,ps也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写法。我的建议是,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就写什么样的ps,没有必要去迎合一些学校。首先我们并不能肯定某所学校到底要什么样的风格,其次迎合中了也是去了一个自己并不那么合适的地方。不过虽然风格可以不同,ps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就是 i)为什么对语言学有兴趣;  ii)自己做过什么,然后坚定了自己适合这个选择;  iii)博士打算研究什么,对自己有什么期望;  iv)为什么要去对方学校。只要清楚的写出这四点,ps的目的就达到了。不用太长,单行两页以内吧。

感觉有的学校希望在ps上看到更多对博士学习的计划(Maryland是这样),有的学校则是希望笼统一些的对语言学兴趣理解什么的内容。
我申请时希望保持对博士学习内容的open,所以只写了大的方向,侧重点还是对专业的热爱和理解。实际上如果现在让我重新写,我肯定会写的更好,这几个月又对research啊专业啊明白了很多,但是也无法重来了。人总是在进步的嘛,安慰自己一下。


4. 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是两位中大的老师和一位清华的老师写的。如果推荐人和对方不熟(我基本是这样的情况),那学校就完全要看推荐人写了些什么。如果写的东西说明你符合对方学校挑人的标准,那自然是大大的帮助,否则可能功能就不大。就语言学来说华人中能拿到最有用推荐信的肯定是台湾清华的学生啦,而国内就很吃亏,香港位于两者之间,这里虽然和美国也有联系,但频繁度和级别没有那么高。

我的推荐信都是老师自己写的,无从得知他们写了些什么,不过我的感觉是,是不是熟人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老师写了你什么。如果写你很独立、很有天赋、很刻苦、很有志向、是未来语言学家,就算是不熟的人对方学校也会另眼相看。还有,老师的笔吻和学生差别太大了,要是有老师让学生自己起草推荐信他们只签名的话估计明眼人一眼就看穿。


5. 本科成绩??
-这个我不确定,一般来说研究生申请不看研究生成绩但是会看本科成绩。我本科还是比较说的过去的,虽然成绩单上的课名基本都是什么英语听说写作,但这倒是突出了我们必修的高数、微积分和数理逻辑。我以后有机会问问是不是我那个特容易的高数得了100分打动了某些招生委员会的老师(UMASS还真有给学生开Mathematical Lingusitics)。

我研究生成绩真的比较一般,sign,也不知道其他人都是什么成绩。


6. G/T
-我的verbal估计只能用很一般(如果不是差)来形容了。没办法,没时间复习,而且我也不认为作为一个非native speaker,verbal考的生僻词和语言学的分析能力有什么关系,真的特别看重verbal的学校我干脆没申(自诩为理念不同)。实际上如果G改革,我的Verbal肯定会很高分,因为我的填空阅读什么基本都没错,所以GRE这个考试让我觉得很荒诞,不想在上面浪费时间。

10G的数学挺难,有很多绕的题,像小时候的奥赛,但是错3个之内都有800,所以细心一些不会有问题,记得要看看一些不熟的数学术语,尤其是统计类的。作文我没权力发言,自己的标准是不好不差就行了。

T还可以吧,反正我考试很难一题不错,没在上面浪费时间复习。我的感觉是美国学校对外国人的英语比较宽容。我接触过一些外国博士说英语真的好慢。所以到录取线可能就够了。


7. 套瓷
-我没有套瓷,那时候不确定要想跟哪个老师,不确定具体要做的题目,就干脆不套了。

我比较偏好允许学生和不同老师合作的学校,不想套了瓷然后就和一个老师绑定了。而且申请时心理负担已经很大了,1个月内要做出各种文书材料,真的不想再让自己加上套瓷的压力,就随性了一把。另外,我心底里觉着如果一个学校对套了和没套的学生区别对待,我会有些不舒服。

当然我见过MIT的wexler,在参加完BUCLD之后。他很坦诚的说他影响不了语言学系的决定(所谓所有非传统核心科目在MIT语言学都是peripheral的-这个有不同方面的消息证实了),还直接讲他自己觉得MIT不会招我这样只有acquisition背景的学生(%@&$!MIT自己还在PHD项目里设psycho-ling的方向,而且chomsky的思想难道不需要acquisition方面的发现来证实么,真是让人有些气愤)。Wexler想说我申请MIT的认知科学算了,我想这个不是更大的“玩笑”么,我生物好差而且不喜欢,另外认知科学基本没奖学金给外国人的。不过有了这样一段经历,后来收到waiting list时我还意外了一把,并不难过。

还有另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师,在中大机缘巧合遇到的,先是点拨我research帮我重新确立方向,还极力邀请我申请他们系,让我在申请前就已经吃了一颗定心丸,后来知道我有了UMASS的offer,又立刻不容置疑的告诉我去那里,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唉,真是命里遇到贵人。


申请具体有关的材料就是这些啦,我是12月12日左右DHL寄出去的,香港这边不错,1天都送到了。

Offer通知方面,waiting list和offer感觉是同一批次发的,我没有收到rejection所有没法比较时间。
2月10日左右收到UCLA的waiting list,然后过了几天是UMASS的offer,然后年三十早上回家上飞机前收到MIT的waiting list。有了这三个学校的消息,另外3个我基本就不考虑了(CUNY也是春节左右发的,Stony Brook和U Maryland都是3月初)。选校什么下一篇再讲吧。

[ 本帖最后由 chloegu 于 2007-5-9 16:04 编辑 ]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13:39:55

05年本科申请香港MPhil的总结

就像很多人担心的一样,国内的本科因为少有语言学训练,直接申请美国PHD全奖没什么优势,去美国顶尖的PHD program更是难上加难(当然,可能性-就像牛人-总是存在的)。所以有一个硕士学位是最好的过渡。
不但国内是这样,全世界也基本是这样,UMASS今年的新生2/3是硕士(本科的2个都是美国大学毕业的),MIT应该也是这个比例,其他学校我没有仔细看他们在读PHD的CV,但估计都是差不多的。而且有了硕士经历会多很多好处,有时间调整心态上从本科生到独立researcher的转变,做出点成果,仔细思考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和这个职业,这样进入PHD后心理会比较平稳(PHD读下来还是很痛苦的)。

我另一篇答疑贴里也提到了,有钱的,可以去美国念MA,手紧的,可以考虑香港或者国内。美国的MA一定要选有名师的学校念,这样不但收获多,眼界宽,也能拿到好的推荐信。但学费毕竟是一笔钱,既然是投资也就有风险。我04年进入大四时,一没GRE,二没冒这个险的勇气(那时也不肯定我真的这么喜欢或者适合这个专业),就选择申请香港。

申请香港要放弃保研,还好这个决定对我来说不痛苦,我是再也不愿意在那里继续念没有什么收获的书了。

香港和美国比较接轨的语言学系,我自己以为,是中大和城大(城大是在一个大系里面)
港大的approach不够generative,科大做历史语言学和语音,理工相对名额少师资也没有其他强。
但是不论是这些学校哪一家,都比国内大多数学校好一些,选哪所更多是个人喜好的问题。

城大给我感觉收内地学生做PHD比较多,内地的MPhil还没见到。中大不怎么收PHD,基本都是MPhil,但内地同学整体不多。

申请中大的材料和美国的差不多,区别是:这里不要G,但要一篇research proposal
research proposal就是讲你想在MPhil期间研究什么,其实不可怕,就是一些literature review加你发现的问题、想采取的研究方法什么就可以了。这个东西,关键是要写的很“专业”,能唬住人(所谓隔行如隔山,你写的内容其实不是每个老师都那么了解,多数人看的是大面上的东西,比如是不是theoretical,是不是懂得基本学术规范,是不是有逻辑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乱写)。

香港其他大学怎么招生我不能肯定,但我十分确定中大是严格打分制的,一个老师就算再想收一个学生也不能单独点名,也没有老师动用自己研究经费招过学生。所谓打分,就是给你的毕业学校、GPA、笔试、面试之类一项一项打分,然后加起来排出名次,当年有几个quota就收前几名。PHD和MPhil一起占用quota,系里偏好多招MPhil。

具体到打分的每一项,国内的硕士我不肯定他的本科学校会不会也被考虑(感觉是不会),他们会对国内学校有一个大体的排名,不同等的学校给不同的分。GPA高似乎很重要(>3.7就算高了,中大本科打分极为严格,只有5%能拿A)。英语成绩会不会也算入打分我不确定,但英语不好的他们不会优先考虑(这里对英语的要求远远超过美国老师对外国人英语的要求)。proposal会打分么?我也不知道,但至少也有印象分。

我上面提到这里老师不能单独决定要哪个学生,但是套瓷还是必要的,老师想招一个学生他一定会做出努力让别的老师知道。如果你面试表现不差,其他老师一般会给你高分,这样排名就上去了。面试自信是第一要素,可能被问很简单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XXX这个方向”,也有可能很难“你说说具体的研究打算”。但是不论哪种问题,都有答的好和答的不好的区别。简单的那一类问兴趣的,有人可能讲的陈词滥调,没什么说服力。难的问题,很多人估计都磕磕巴巴完全答不上来。

还有,中大的quota每年都不一样,稳定时能有4个,偶尔特别高能有6个以上,低的时候只有2个。quota这个事情算秘密,按理说除了老师没有人应该在正式发offer前知道。总之,这里申请不能算容易。另外,老师们对新生的期望变化非常大。至今为止这里应该只有我是从国内本科直接过来的。我不敢说我那时展示出了多少能力,应该还是学校牌子和GPA给了他们信心保证,当然到今天我也努力兑现了老师们的期待,呵呵。


我的感觉是,因为学校就这几所,名额又少,申香港可能跟申美国有奖普通学校PHD难度近似。这里发offer晚(4月1日),可以美国香港一起申,但是要是决定去美国,最好不要等签证都过了再拒香港的offer,毕竟排在waiting list上的人都在等这个位子。而且6月份据了这边,也不知道名额可不可以再重新给另一个新生了。

[ 本帖最后由 chloegu 于 2007-5-12 15:32 编辑 ]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13:40:39

对选校和发展职业生涯的看法

先写一些职业发展的再写选校的吧。这个争论也许很大,我只能尽量客观的评价每个学校,主观的一些想法就不写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对将来也有不同的设想。有人愿意活的随性一些,有人比较容易感到压力所以习惯未雨绸缪。
各种环境出来的人都有可能成功,这里给出的建议只是一个相对有把握的路线,而且完全基于我对syntax,semantics,phonology(也包括acquisition)这些传统学科在美国现状的理解。computational和psycho-lingusitics发展的很快,每个学校也有不同的侧重,我了解的不够,只能大概写一些我知道的学校。将来如果我有了更多的信息,再回来把这方面内容补上。<br />

首先是针对以syntax/semantics/phonology为主要研究兴趣的。选择了这三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基本就要做好只有faculty做的思想准备了。

近年来虽然一些公司也开始招聘懂语言学的员工(比如google有招一个UCLA毕业研究morphology的),但是这样的工作要求一般都非常细致,只适用于研究某些方向某些语言的phd,而且每一年的需求变化可能很大。另外,一个公司并不需要太多phd level的人,所以这些新工作的产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学科大多数phd只能去当教授的命运。事实上,大多数PHD program也是完全以做教职为培养目标,有时候会听到有些学校的学生抱怨老师完全不care他们想去工业界的愿望(which means,那些老师觉得工业界的职位是inferior的)。

我自己从一开始就没考虑去工业界,因为想做纯粹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怎么顺利从无背景的本科晋级为一个优秀的Master、再努力成为一个能做出有价值研究的PHD、最后顺利找到教职。我确实有些担心太多了,但是有压力就有动力,很多时候给自己制订一些明确的短期目标,人就不会再拖沓。而一点一点的提高目标,慢慢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我给自己的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申请博士前发一次一流会议-->博士不但要发超一流会GLOW,更要保证做的内容有价值而不是灌水;journal paper我现在还不敢奢望,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随之提高自己的目标。

美国语言学博士不好找教职的事情我早有耳闻。这个专业已经过了膨胀发展的时代,现在的大多数教职都是等老老师退休才空出来,近期phd找教职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据说五年到十年内随着大批老师退休会有改观),只有少数几个top-notch学校的学生基本每人都找得到教职,而这个专业post-doc位置也不多,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可能就需要去其他国家或者进入其他行业了。


所以回到选校上来,但就syntax/semantics/phonology这些传统方向来说,现在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早已不是MIT一家独大的局面了,但学术圈还是有口碑一说,所谓top-notch的几个学校是公认的PHD培养水平高,能力强,容易获得雇佣的学校。这些top-notch包括:MIT, Stanford, UCLA, UMASS--这几个是属于金字招牌型,校友覆盖了美国和海外很多大学。UPENN现在还是否属于最top的学校我不是很确定,可能要参考一下NRC年底出的新排名,或者问问美国的老师。
UCSC,Rutgers在理论方面也很接近最高的水平,尤其前者的semantics和后者的OT(Alan Prince在那里)。

其实除了这些学校之外很多其他学校都有水平非常非常高的老师(完全不亚于上面列的这些),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系里对PHD投入的不够、培养不尽心、学术交流机会少--他们的PHD program不能排到特别前面,但这些学校都是值得去的。U Texas, U Maryland, USC, NYU, UConn, CUNY, SUNY各分校, UC各分校, Harvard, Northwestern, U Michigan, U Washington, U Arizona, Cornell, MSU, OSU, U Hawaii, U Delaware ... 这个list太长了,也许漏了不少。美国的大学如果有一个语言学系并且有PHD项目的,一般不会差。去这一类学校关键是要有自己中意的老师,而且这些学校里气氛可能不如前面的那些competitive,所以个人要对自己不断施加一些压力。


选校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个人的研究兴趣是否和学校相符,老师是否活跃而不是所谓的水牛(灌水的“大牛”)。所谓兴趣,最好细化到具体的题目,比如句法类,是做elipsis,movement,argument structure,还是其他什么的。人的兴趣会变,但是至少要保证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会有老师和你讨论。如果同时有好几所都相符就可以考虑是否欣赏该校的校风,是否能跟老师融洽相处,是否愿意在该地区生活之类。这一类信息可以和该校学生打探,但是大多数人不会直接把不好的那方面告诉你(最多会说,跟YYY比,XXX很friendly之类的),所以另一个办法就是研究每个系的网站,网站上说话的语气,对自己PHD program的描述直接表达了一个系的态度。

另外,也要在网站上看该系现在有哪些老师(老师的方向、近年的成果),phd program的大致情况(学生数量-大约为学生总数/5,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学生的简历(个人网站上一般都有,看他们的论文数量-判断是否受到良好的训练,还有参考他们申请时的背景-比如本科学校成绩、申请时有无论文),尤其要仔细看的是学校关于招生的网页,上面一般都有详细的要求,比如希望学生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特点,又比如申请时要递交哪些材料,他们在这些材料中寻找什么样的能力,还有是否是全额资助学生5年的学习。

选校时要留心这样的情况:有些学校有很好的老师,但是感觉毕业的学生并不出色。这样的学校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那种老师不大关注学生、不及时给予反馈的学校。要申的话一定要找到了解该系的人咨询过再决定。

想要做generative approach的,可以优先考虑东岸的学校。东岸学校间学术活动十分频繁,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更多的新idea。而西岸很多学校一开始就抱着要与chomsky两立的态度,这种两立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们“想要超过MIT成为优秀的语言学系就一定要与之不同”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不谈本身的荒谬,也是不够科学求实的。当然要评价具体某一种approach的功过,不能这么简单的定论,这里只是陈述一下西岸整体上与东岸的不同。如果认同LFG, HPSG当然可以去stanford,认同cognitive lingusitics可以去UCSD。

实在决定不了时,可以运用第六感,“感觉”比较好的学校一般都是适合自己的。


我给自己选校的时候,基本就是看系大致排名+老师情况+第六感

没有申stanford,主要是approach上差别太大;没有申UPENN,主要是他们网页上说话口气太拽,又明确列出对GRE的要求;UCSC那时候我还不
甚了解,但是UCSC招博士的名额少(一年有3个么?),而且我考虑到没有任何acquisition的学校可能会把我的case忽略过去,就没有申。

MIT和UMASS对于我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syntax,semantics,acquisition都很强,也有马上能做的题目。UCLA虽然也有这三方面,但是老师的兴趣和我有一定差别。考虑到只申这3个学校没有一定中的把握,我又添了其他3个学校:CUNY acquistiion和human lg processing都很强(只是那里的学生给人感觉稍弱),Maryland有acquisition也有syntax,但是和我兴趣不够相符,Stony Brook只有syntax和semantics,但是兴趣比较符合。因为感到至少有一个地方能去,就没有再多申其他学校。而且有1st lg acquisition的系也算不多,实在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我没选但也有acquisition的语言学系还是有一些的,UConn,U Hawaii,etc.)。

如果不是被acquisition的背景所羁绊,我选校会自由一些,毕竟Syntax方面的强校还有很多。


neuro-, psycho-这方面的学校会接着写一些:

computational-/neuro-/psycho-linguistics在语言学系是比较新的方向。我还没有什么资格评价这方面学校的好坏。一般来说,能投钱建一个这方面lab的学校都是不错的,维持一个lab成本很高,老师也要尽力投入,跟着老师一般不会没的做。而且这些方向比较新,faculty需求大,找工作相对算容易的。

computational这方面很多人都会直接想到stanford,它在这方面也确实强,其他还有很多学校,最好找做这个的人问过在申请。

neuro方面我推荐NYU,因为marantz刚刚从MIT搬过去,NYU psychology还是其他系在神经语言学方面也有投入,整体实力应该算很强.
但是我不确定NYU语言学系会不会招主要方向为neuro的,申请前一定要先问过.
neuro方向还是最好去cognitive science念,能做neuro的一般都有心理或者生物方面的背景,虽然cognitive science很少给外国人奖学金,但是可能性总是有的.
现在不是很多大学有cognitive science系,我知道MIT有,John Hopkins有(Smolensky在那里,他主要招有数学和计算机背景的),其他的大家自己查一下吧.

psycho传统名校是CUNY,但现在很多其他学校也开始有processing的老师了。

总之,断言一个学校比另一个学校好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现在这个学科还在发展,新的方向带来新的变化。
自己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最重要。人家说好的学校不一定适合你,你喜欢的学校也不一定入别人的法眼。尤其语言学方向上的名校和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名校差别很大,有名校情节的人申请起来一定很难选择。我见过最一针见血的选校准则是:要以你毕业以后就职单位挑人的方式挑你PHD的学校。就职单位看重的也就是你应该看重的。

还有,忘记说每个学校每年招生的数字了。据我掌握的来看,很多学校全奖大概在6个左右,有时多有时少,UCLA和NYU这几年招的人可以达到10个。名校每年一般有120-160个人申请,收生里美国学生一般能有一半以上,亚洲学生一年可能都没有一个。普通一些的学校外国学生会多一些,亚洲学生也比较多。

[ 本帖最后由 chloegu 于 2007-5-16 01:05 编辑 ]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13:42:26

香港的学习生活(待填)
作者: echo3022    时间: 2007-5-9 13:48:50

支持下文,说得真好,顶!
作者: 4ever    时间: 2007-5-9 14:05:08

探询事物的本质+对特定领域的天赋和兴趣

非常赞!

记得以前写ISSUE的时候,一个NOBEL奖的题目,当时提纲中就有,NOBEL奖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是对主流社会趋势的一种有益补充,对在理论研究中获得重大进展和发现人们的一种支持.

支持有理想的人~
作者: Arikid    时间: 2007-5-9 14:39:17     标题: 这个帖子我一定要看

谢谢楼主!!等你的大作!!一定要看!!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14:55:27     标题: 回复 #7 4ever 的帖子

版主真是言简意赅啊,难怪我issue得不了高分,这么有深度的话我用中文都说不出来。
作者: liyane1130    时间: 2007-5-9 16:49:53

受益匪浅,期待楼主的选校篇!
作者: kk8605    时间: 2007-5-9 17:09:45

经典语言学的研究, 实在是佩服佩服
作者: 天涯人    时间: 2007-5-9 17:13:45     标题: 期待

谢谢lz,期待中:handshake
作者: 天涯人    时间: 2007-5-9 17:19:02     标题: 期待

谢谢lz,期待中:handshake
作者: zhixintx    时间: 2007-5-9 18:19:01

ding!
作者: lyfang    时间: 2007-5-9 19:44:46

support
作者: 4ever    时间: 2007-5-9 21:49:07

UP

楼主是牛人~~~
作者: jiyuanben    时间: 2007-5-9 22:14:07

哇,MIT的WL,羡慕啊……
对了,LZ,你是不是在我MSN上,我对不上号?
作者: smilesmile    时间: 2007-5-9 22:42:14

我早就料到楼主会把宝贵经验系统地与有志于语言学的gter一起分享!
You deserve all the offers!

年龄上,我是你的老老大姐,在语言学研究上,我还是新人,至少在美国是这样,希望以后我们多交流,尽管方向不同。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22:43:13     标题: 回复 #17 jiyuanben 的帖子

应该不在,你要我的MSN的话可以给我发站内消息。
作者: smilesmile    时间: 2007-5-9 22:48:01

楼主是男孩吧,几年后又会有一位James Huang崛起,咱们大陆的!:)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22:51:18     标题: 回复 #18 smilesmile 的帖子

唉,我估计马上就要发愁phonology了,要上两门课呢,天啊

你怎么样,定下来去哪里了么?不要觉得自己老啦,大多数人都经过好几次选择才找到自己的方向的。而且机会难的啊。我是比较幸运,本科毕业不想保研找工作又碰壁,就直接来了香港。但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还是要继续努力。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22:52:57     标题: 回复 #20 smilesmile 的帖子

:eek: 我是女的,而且也不想成为lisa cheng那样的形象,哈哈,说笑一下。女james huang是啥样我还想象不出。
作者: jiyuanben    时间: 2007-5-9 22:57:39     标题: 回复 #19 chloegu 的帖子


我MSN有一个Tsinghua本科,CUHK读硕士的哥哥……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22:59:15     标题: 回复 #23 jiyuanben 的帖子

他读什么的,如果是文科类我还真的不知道,理工的倒是很多
作者: smilesmile    时间: 2007-5-9 23:01:28

妹妹太牛了,这么严谨的思维,都让我误以为是男孩了。我们发站内消息联系吧!
作者: jiyuanben    时间: 2007-5-9 23:34:12     标题: 回复 #24 chloegu 的帖子


原来你是JJ啊……佩服佩服……
语言学还真少见女的。

那么那个肯定不是你了……
作者: 铂    时间: 2007-5-9 23:40:48

wow 谢谢楼主~~不过不知道你的研究兴趣在哪个领域? 一路好走!
作者: 4ever    时间: 2007-5-9 23:49:33

楼主真是很赞
期待楼主继续~~
作者: yanbogujue    时间: 2007-5-9 23:53:23

呵呵,我室友还有另外一个朋友现在在读语言学的ma~ 好像你们有个女教授是西外毕业的,后来拿了康乃尔的phd来中大教书?. 每次听我室友讲什么phonology还有什么morphology就头大,顶一下楼主~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23:54:07     标题: 回复 #27 铂 的帖子

我将来会做syntax+semantics的内容啦,主要是argument structure这方面,acquisition为辅,有题就做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9 23:58:50     标题: 回复 #26 jiyuanben 的帖子

我们系现在女生很多,不过美国PHD里可能最多一半吧,最后当faculty的可能都不到一半,sign。
还是有很多女语言学家的,尤其是semantics领域里,barbara partee,irene heim,angelika kratzer...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0 00:06:09     标题: 回复 #29 yanbogujue 的帖子

是啊,那个老师是她们的校友吧,所以会感觉亲切一些
她们够用功够热情,我从不跟室友或者外专业的人讲我们专业的内容呢,一般人都兴趣缺缺
作者: chen4433    时间: 2007-5-10 02:02:27

原帖由 chloegu 于 5/9/07 10:58 AM 发表
我们系现在女生很多,不过美国PHD里可能最多一半吧,最后当faculty的可能都不到一半,sign。
还是有很多女语言学家的,尤其是semantics领域里,barbara partee,irene heim,angelika kratzer...

在美国的华人语言学女教授也还是有一些的
像南加大做syntax的Audrey Li
当然也顺便宣传一下我们学校做phonology的Prof. Yen-Hwei Lin
不过一般都是长于研究中文
肯定是比不上barbara partee,irene heim这些大牛了

ps.
看来cholegu的这个帖定是要成为语言学申请的必读了
赶明儿我写个在美国读了一年语言学的感受好了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0 02:10:45     标题: 回复 #33 chen4433 的帖子

是啊,等你学期结束了赶紧写一个。我也挺想知道第一年的生活大概是啥样呢。
而且你做comp-ling的,也是很多人不怎么了解但会有兴趣的东西。
作者: floyo    时间: 2007-5-10 02:25:24

厉害,大牛啊!
作者: jojocute    时间: 2007-5-10 12:55:12

大受鼓舞阿,终于看到语言学的大牛们了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0 22:53:41

其实国内申请语言学PHD成功的不少啊,就是没人写总结
我知道的最近的有USC, Harvard, UTexas,还有很多其他学校网页上都能看到国内出去的人

UMASS倒是暂时没有中国人(历史上博士毕业了一个中国大陆和一个台湾的,好像也有香港名字,但不肯定是哪个国家上的本科)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系

原帖由 <i>jojocute</i> 于 2007-5-10 12:55 发表<br />
大受鼓舞阿,终于看到语言学的大牛们了
<br />
作者: 铂    时间: 2007-5-11 00:19:31

原帖由 chloegu 于 2007-5-9 23:54 发表
我将来会做syntax+semantics的内容啦,主要是argument structure这方面,acquisition为辅,有题就做


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卓有成果 谢谢前辈!
作者: 铂    时间: 2007-5-11 00:20:34

对了 问一下 不知道国内本科的背景申请语言学是不是太弱了?
毕竟国内的语言学发展现状和学科建设都十分不尽人意。。。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1 01:05:02

我觉得是,尤其是要全奖的,运气很好也许有可能

或者个人下很多功夫自学,能写出好的writing sample的

原帖由 <i>铂</i> 于 2007-5-11 00:20 发表<br />
对了 问一下 不知道国内本科的背景申请语言学是不是太弱了?<br />
毕竟国内的语言学发展现状和学科建设都十分不尽人意。。。
<br />
作者: chen4433    时间: 2007-5-11 01:46:14

原帖由 chloegu 于 5/10/07 12:05 PM 发表
这里只是陈述一下西岸整体上与东岸的不同。如果认同LFG, HDPSG当然可以去stanford,认同cognitive lingusitics可以去UCSD

应该是HPSG,
如果是LFG的话harvard也可以,HPSG的话OSU不比stanford差
对于comling来说东西部差别不太大
因为连教授们都是东西部乱窜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1 11:09:12

谢谢,确实是HPSG,(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我们这边都采用LFG或者HPSG的人太少了,弄的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们
我看到MIT opencourseware 上有一门句法课某一节批了LFG还是HPSG一通,大概是说他们理论体系上的问题还是什么的,还没仔细看过。

原帖由 <i>chen4433</i> 于 2007-5-11 01:46 发表<br />

<br />
应该是HPSG, <br />
如果是LFG的话harvard也可以,HPSG的话OSU不比stanford差<br />
对于comling来说东西部差别不太大<br />
因为连教授们都是东西部乱窜
<br />
作者: echo3022    时间: 2007-5-11 12:08:3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很感谢ls的指路,努力学习,向目标靠拢。
作者: chen4433    时间: 2007-5-11 19:31:17

原帖由 chloegu 于 5/10/07 10:09 PM 发表
谢谢,确实是HPSG,(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我们这边都采用LFG或者HPSG的人太少了,弄的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他们
我看到MIT opencourseware 上有一门句法课某一节批了LFG还是HPSG一通,大概 ...

LFG和HPSG都还是compling用的比较多
这学期我课上学了一下
自己感觉LFG还是不错的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2 13:54:22

话说回来,james huang更多是时代的产物,作为chomsky第一个研究中文的弟子,想不在华人圈里成为老大也难。
反正如今没有这样轻易成名的机会了吧(或许谁去拜alan prince为师一下?),膨胀发展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研究者都必须踏踏实实累积成果了。

原帖由 <i>smilesmile</i> 于 2007-5-9 22:48 发表<br />
楼主是男孩吧,几年后又会有一位James Huang崛起,咱们大陆的!<img src="images/smilies/smile.gif" smilieid="1" border="0" alt="" />

作者: chen4433    时间: 2007-5-12 19:17:00

原帖由 chloegu 于 5/9/07 12:39 AM 发表
05年本科申请香港MPhil的总结

就像很多人担心的一样,国内的本科因为少有语言学训练,直接申请美国PHD全奖没什么优势,去美国顶尖的PHD program更是难上加难(当然,可能性-就像牛人-总是存在的)。所以有 ...

当年,其实也就是05年底,我在申请美国的同时也申请了香港的两所Mphil。
一开始想申3所,我的推荐人有一位在香港做过访问学者,和港大,理工,浸会的教授都很熟,城大的教授是我自己很熟,因为一起开过会
后来港大说他们那一年没有合适的faculty,推荐我申城大
城大是我最认真申请的,和我看中的教授讨论我的RP很久,他人很好,帮我改了很多次
不过城大录取比较慢,我都被美国录取好久了终于差不多录取我,当然我也就算了,自己withdraw了,觉得还是蛮对不起那里的教授的
中文的话,我申的是他们的SEEM系,不是语言系,语言系没有compling,他们喊我去深圳面试,据说考一些数学啊,数据结构算法之类的东西,我那个时候刚刚拿到美国的录取,也自然就没有去。
理工的话,教授是我本科老板的朋友,他透露给我当年不招Mphil,提醒我不要浪费钱了

其实我很希望去香港的,如果当时去了城大,一定能打下很好的基础。现在直接来美国读PHD好累
不过以后读完可以去香港教书,哈哈

还有就是,新加坡国立也不错的,我在国内的师兄今年申到phd了。不过截至时间太早,要小心不要错过

[ 本帖最后由 chen4433 于 2007-5-12 08:57 编辑 ]
作者: 4ever    时间: 2007-5-12 20:17:45

...感谢楼上两位的分享~~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12 21:18:35

你能申到香港已经很厉害啦,没来也没什么遗憾。

还有就如你提到的,有认识的人介绍申请香港比较容易知道名额之类的消息,这样不会扑个空了。
没有人认识就只能指望套到老师然后从老师口里知道,每年面试前老师之间会大概分一下名额的去向(每一个方向招的人都不能太多)

我们系里念MPhil其实很磨人的意志,大多数人两年毕不了业,有些原来有志PHD的也被吓的不敢再念了。
功课和research压力都超大,我是靠着“当初也没有别的选择”和要申请PHD这样的信念撑过来的,现在终于快撑完了,正咬牙把thesis结尾中。

<br />
原帖由 &lt;i&gt;chen4433&lt;/i&gt; 于 2007-5-12 19:17 发表&lt;br /&gt;<br />
<br />
&lt;br /&gt;<br />
当年,其实也就是05年底,我在申请美国的同时也申请了香港的两所Mphil。&lt;br /&gt;<br />
一开始想申3所,我的推荐人有一位在香港做过访问学者,和港大,科大,浸会的教授都很熟,城大的教授是我自己很熟,因为一起开过会&lt;br /&gt;<br />
后 ...
&lt;br /&gt;

[ 本帖最后由 chloegu 于 2007-5-12 21:20 编辑 ]
作者: elvelv    时间: 2007-5-20 16:32:50

看了LZ的帖子,真是受益匪浅啊!~
作者: 铂    时间: 2007-5-20 23:56:40

原帖由 chloegu 于 2007-5-12 21:18 发表
你能申到香港已经很厉害啦,没来也没什么遗憾。

还有就如你提到的,有认识的人介绍申请香港比较容易知道名额之类的消息,这样不会扑个空了。
没有人认识就只能指望套到老师然后从老师口里知道,每年面试前老 ...


学术之路注定这样艰苦。。。咬牙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21 00:32:54

生活不容易啊,哪个行业都会有艰苦,只是对于具体每个人来说,愿意选择的受苦方式不一样,呵呵
当然也有很多幸福,看到自己在成长,还有当TA看到学生有收获的时候都很满足。

原帖由 <i>铂</i> 于 2007-5-20 23:56 发表<br />

<br />

<br />
学术之路注定这样艰苦。。。咬牙
<br />
作者: 铂    时间: 2007-5-21 01:13:52

原帖由 chloegu 于 2007-5-21 00:32 发表
生活不容易啊,哪个行业都会有艰苦,只是对于具体每个人来说,愿意选择的受苦方式不一样,呵呵
当然也有很多幸福,看到自己在成长,还有当TA看到学生有收获的时候都很满足。



前辈你引用的时候怎么总是有乱码 笑

是啊 只是找到一件能够托付终生的事业 和嫁人一样的 今后的幸福就指靠着他了
作者: chloegu    时间: 2007-5-21 22:24:25

苹果电脑,没办法,换行什么都会显示为<br/>,可以手动删,但太多了

原帖由 铂于 2007-5-21 01:13 发表<br />
前辈你引用的时候怎么总是有乱码 笑<br />
<br />
是啊 只是找到一件能够托付终生的事业 和嫁人一样的 今后的幸福就指靠着他了
<br />
作者: smilesmile    时间: 2007-5-22 00:22:59     标题: 回复 #45 chloegu 的帖子

不好意思,我还真给Alan Prince发过email,他也很客气的把我给据了,徒有一腔热情是不够,学术的确要靠一点一滴踏踏实实的积累。MM所言即是!
作者: almasy    时间: 2007-5-22 06:48:15     标题: 回复 #53 chloegu 的帖子

:handshake
我也是一模一样的问题,都不敢随便'引用'或是修改自己的帖子了
作者: 摊摊    时间: 2014-7-19 17:16:38

many thanks
作者: weijian629    时间: 2014-7-19 18:21:41

太详实了!
作者: 身高一米七    时间: 2016-2-24 21:14:30

赞:)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