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2013寄托访谈之人类学申请总结:PhD Offer@Harvard, Michigan and Duke(代友转发) [打印本页]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3-27 21:17:01     标题: 2013寄托访谈之人类学申请总结:PhD Offer@Harvard, Michigan and Duke(代友转发)

本帖最后由 arcyoung 于 2013-3-27 08:42 编辑

注:这是我的好朋友shuang的人类学申请总结,因她没有寄托账号,特委托我在这里转发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以下是原文:

马上就要结束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两年的项目,上个学期做了人类学博士的申请,结果还算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收集摸索了一些关于博士申请已经硕士期间做小型研究的经验,在这里分享给需要申请人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博士/硕士的同学。前几天跟一个本科同学通电话,她感慨我的学术历程十分励志,于是也触动我想把这个励志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让国内对人文社科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可以到你想到的地方。

一般写长篇大论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就先从最简单的一些申请注意事项讲起吧。我在这里就不完整的梳理申请过程了,就几个比较容易改进的点稍微题一下。

1)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的长度,长度,长度。
稍微了解一些申请工作的同学都知道SOP是整个申请中最重要的东西。很多学校申请的网站上都有对SOP长度的要求,什么1000字,1500字,两页 double-spaced,各种要求层出不穷。但是这里请注意,写SOP时,请忽略那些要求的长度。这个不是我自己发明的,是我们系PhD Workshop的时候指导老师自己说的,对于申请博士的SOP,长度一般是3页,single-spaced.我的SOP长度是2000字左右,正文3页多一些,加上reference是4页。大多数网站是上传word/pdf文档的形式提交SOP,所以有多少页根本没关系。即使是需要复制黏贴的网站,就我申请的几个学校,也没有长度的限制。

长度对一篇好的SOP非常重要。成功的proposal里面要有你最复杂,最原创,最思辨的想法。复杂 ---- 哥大文理学院副院长原话:“要把你最complicated东西写到statement里”(知道她的人都知道,Darice Birge说话特别直接);思辨 ---- 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如是说:“在fieldwork能力与analytical thinking中,我们更重视后者,因为我们觉得前者更容易培养”;原创----这个是很多人赞赏我的project的地方,因为之前的一个暑假在上海做了两个多月的fieldwork, 而且我个人比较喜欢跨学科的研究,所以我的statement结合了人类学与architecture, physics, computer science的一些内容,可能跟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不同,所以大家觉得比较original and refreshing.

SOP其实是非常学术的一篇文章。我们导师一直非常反对有人把它叫做personal statement,因为她觉得不应该写personal的东西。如果说个人经历完全不能写有些武断,如果能很好的融入自己的论述,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如果你把SOP写成一篇类似于grant proposal一样的文章,全学术没有一点个人经历,也是非常可行的,我自己的statement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所以SOP后面一般要有reference,中间要提一些影响你的著述。但是不是需要一个正式的literary review,这样反而显得呆板,而且会占用很多你可以表达自己见解的空间。

2)如何选择并且发展一个Project.   
身边硕士班里申请博士的朋友不少,最近参加了两个学校的Campus Visit (学校录取之后一般有组织活动让申请者熟悉科系,吸引他们进来)碰到了很多申请比较成功的同学,我自己一直在暗暗揣摩申请成功/失败的关键究竟在哪里。手头的信息有限,我也很难进行全盘的分析,但是目前我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好的project. 什么是一个好的project?

探索你的领域比较fundamental的问题。学术研究区别于新闻、市场调研等的区别就在于,学者需要对自己的领域有深入、哲学的思考。经常碰到许多人问我“什么是人类学”,其实如果要总结,人类学就是研究 “what makes us human”的一个学科,从生物、语言、社会、文化、历史各个方面。于是我们有生物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社会文化人类学。所以我们尽量要用自己的研究去试探最根本的那个问题“什么是人类”。

抓住热点。在学术界说追随热点似乎有些俗气,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在学校看你的SOP的时候,他们会展望三年之后你的grant proposal能不能拿到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funding.虽然大家都明白进入博士之后project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这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展示你有没有抓住你的领域热点的眼光。

Project的丰富性,多变性,延展性。很多人会问需不需要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特点来cater自己的project/SOP. 我个人建议是最好不要。因为一个project不是一拍脑袋出来的,它需要很长时间的思考探索。比如说我是从硕士第二学期一开始就开始思考自己的project,它基本上建筑在之前的研究兴趣之上。学期中间读了一些相关文献。暑假的时候回上海做了fieldwork,然后回来之后开始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找老师讨论,写材料。田野中间有好几次推到重建的过程,比较完整的形状是田野回来之后几个月才建立起来的,这个探索的过程还是很艰难。另外一点,学校的心思其实很难猜,你觉得你cater他们的想法了,其实不一定。老师一般已经出书出文章的是他们已经做完的想法,有很多新的想法你不一定知道,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投其所好,不如把自己的东西做好。当然一般申请博士都要申八九个学校以上,如何让自己specific的project有最大的打击面?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多写点!从各个角度来阐释自己的project,有哲学的思辨,有engaged fieldwork,有人类学的角度,有跨学科的角度。让各个program各取所需。

3)关于套磁的很多问题
到底要不要联系教授?这个问题被问了无数次,我每次都吐出it depends这种说了等于没说的结论。这次我豁出去了,现身说法一下。就说这次申请的几个学校来说。

Harvard University, 电邮联系了老师,还去波士顿与研究中国的老师面谈了。录取了。
Michigan University, 电邮联系了老师,回复相当冷淡,研究中国的老师没回我。录取了。
Duke University, 电邮也没有发,因为申请这个学校的决定做得有点晚。录取了。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电邮联系了老师,回复还凑合。录取了。
UC Berkeley, 电邮联系了老师,回复还不错。拒了。
Chicago University, 电邮联系了老师,回复还不错。拒了。
NYU, 电邮联系了老师,去办公室见了研究中国的老师,聊得很开心。拒了。
Rutgers University, 去了Open House, 和speed-dating 一样见了各位老师。Waiting list了。

我差不多把套磁中可以遇到的各种情况都遇到了一遍,由此可见效果各异。所以如果有人再要问我套磁效果,我还是只能说it depends. 哈佛的录取跟我积极联系相关教授绝对关系很大,因为她告诉我去年秋天几乎没有见其他想要申请的学生,我们聊得异常开心,她对我的SOP大为褒奖。密歇根大学的话对待学生的申请书非常认真仔细,上周去了他们的recruiting weekend,得知最后一轮入选的学生,每个人的申请书都被主要委员会成员看过三遍,而且老师之间还有SOP debate环节。在跟几个老师单独详聊的过程中,也惊异于他们对我的project的了解程度,每个细节都牢记于心。所以可能对这样的学校来讲,他们不会太多在意与老师联系这件事情,单个老师的意见也不会有决定性因素。

对于申请人文社科类专业,我觉得联系教授首先要广泛,每个系至少联系3-4个老师。因为你进入一个科系是跟科系的很多老师对话,而不是一个。在密歇根,学生第二年有个review环节,他/她提出的申请书至少要得到五个老师的首肯才能继续第三年学习。(五个!少一个的话学生就被扫地出门了,每年都有2-3个学生退学。)其次,有机会与老师见面,一定要见面。与老师见面能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决定是电邮无法比拟的,但是,印象也不一定是正面的哦,就相当于一个小型面试,见面有风险。不过很多学校也有面试环节啦,anyway.

4)关于学术背景
好吧,难道总算要开始讲我的屌丝故事了么。我本科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大三之前从来没听说过人类学这三个字。虽然我非常为我们的母校自豪(每次去会议做presentation我自我介绍下面第一行都会赫然注明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对我影响最大的导师也是在上外遇到的),但是确实的说上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滋养学术研究的土壤。大学是一个人生追求养成的时期,虽然有不少同学有不错的学术素养以及涉足学术的想法,但是身处商业大赛,模拟招聘以及500强宣讲会充斥的大学校园,不把商业精英作为自己楷模也真的很难。在这里上外可能不是一个特例,许多的研究型大学也日渐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寻找自己的学术潜力,以及培养与美国本科生比肩的学术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有几个简单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去参加一次海外交流:
美国,欧洲,香港,澳洲,只要是严肃的研究型大学,都可以。一个正式的学期或者一年最好,暑期的交流效果如何我不大清楚。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养老院”(我真的很爱松江,但是这里的课业负担简直是,除了考试前的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天天看闲书和搞各种课余活动啊),去一个学术范式比较认真,选课面比较广,以及能遇到各种学者的地方,会受益不少。我在大三上半学期去了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去之前的确也有些疑虑,因为城大不是那种特别人尽皆知的著名大学,不知道学术水平究竟如何。但是得知张陇溪和朱纯深都在我要去的翻译系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去了。虽然城大的课业现在看来也实在是非常轻松,但是当时确实给在上外待了两年的我敲响了警钟。每节课都有阅读,时不时有各种作业,城大的整个学术训练还是非常认真的。在那里我第一次听说了列维斯特劳斯,福柯,以及人类学,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

此处往后翻有许多香港交流心得,当时so young so naïve 写的多是流水账,请见谅。http://lushuangmaggie.blog.163.c ... 680200972611953393/

寻找校外的学术资源:
回到上外的我基本上对人类学还是七窍通了六窍,这时我碰到一个BBY的一个免费咨询,那个咨询师居然是从挪威读人类学硕士回来的一个女生(上帝真是非得把我带上这条不归路),一场咨询下来她基本上告诉我两件事:你这个学术背景要是想申人类学博士还是免了吧;如果你非得这么干,那就赶紧增强学术背景。几天后她带我去听了一个陈映芳老师的读书会,陈映芳老师告诉我想读人类学就去找吴旭老师。我愣头愣脑地就这么跟她拜拜了,结果上网一搜,坑爹的华师大网站上连吴老师的邮箱都没有。于是我借助于万能的人人网,加了一堆华师大社会学的同学,结果有两个人理我了,其中一个女生居然给了我吴老师的手机号(虽然后来因为得寸进尺被骂了一通)。善良的吴老师接待了素不相识的我,还鼓励了我申请人类学博士。通过他我认识了阎云翔老师(虽然我propose的几个暑期项目几乎全被他否定了),参加了Melissa Brown的暑期研究,认识了老王(Nicholas Tapp)等等。

另外我发动老爸兜兜转转在复旦找到一个人类学老师,他带我去了Helen Siu的field trip,几个慈祥的Yale教授,认识了两个他的博士生,居然都是上外本科毕业的学姐,工作数年之后回来读博,倍受鼓励。在那次field trip前后我也发展了自己的一个project, 写了一个writing sample. 于是一个夏天下来,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学术小屌丝成长成为 --- (虽然还是很屌丝)有一次跟Stanford人类学教授的RA并拿了她的推荐信;一个自己的小project;认识一些人类学者也让他们认识了我,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社科小圈子。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继续跑复旦听了两节潘天舒老师,朱剑锋老师的课,通过BBY认识了另外一个申请人类的战友(有战友实在是太重要了)。

虽然有的学校某个科系不是很强,但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可以利用很多其他学校的好资源。比如说华师大现在引进了好几个海外归来的年轻人类学者,还有不少优秀的社会学者可以对话;复旦有我刚才提到的两个;上海大学也有不错的社会学系,去年暑假回去我还碰到两个NYU-Shanghai的社会学者,等等。

独立做一个研究:
本科大三的暑假我做了一个非常蹩脚的独立研究,fieldwork时间前后不到两周,最后也没有能帮助我进入一个人类学博士项目,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它对我意义很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小的研究也能让你有一点做一个真正人类学研究的感觉。从前期的构想,到找田野地点,找暂住的地方,寻找提供信息的人,被拒绝,被冷遇,在寄宿处感受寄人篱下的感觉,站在“田野里”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自己的想法被各种质疑,实在忍不下去了打包回家。痛苦还远没结束----回到家之后开始真正思考研究的主题,因为要开始动笔写论文。于是开始探索各种可能性,疯狂地看各种文献,经过几次推倒重建终于找到一个勉强可以写的点,慢慢探索,有时有夹缝见光的欣喜,有时又质疑自己的判断。硕士的时候做的田野也几乎如此,我坚信博士的田野也是,只是各种挣扎继续放大而已。

当然做一个自己的独立研究的意义不仅仅是先把这些痛苦经历一遍(虽然也很重要,如果实在不喜欢可以先行告退,也是好事),更加是为了在学术上有点自己的东西。而这,比任何华丽的实习经历,交流经历,甚至RA经历,更有用。这么说吧,如果你有一张华丽的CV,但是没有一个好的project,你基本上不会被博士项目录取;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很出色的project,有一张平庸的简历,你很有可能被博士录取。怎么样制造出一个出色的project,是需要时间摸索的。所以不如赶个早吧~

(此处几篇是本科做RA以及自己做田野的心得,多为田野中的痛苦扭曲,请见谅:http://lushuangmaggie.blog.163.c ... 680201062405930288/
此处几篇是硕士期间暑期田野调查的心得:http://lushuangmaggie.blog.163.c ... 068020125383144583/

5)关于选校
刚才唠叨了很多如何在国内大学建立自己的学术背景。前景是广阔的,现实也是残酷的。就我知道的情况来看,从国内本科直接申请到美国(比较优秀的)人类学博士项目的几率,是渺茫的。目前我只认识两个,都来自北大社会学本科。所以大家不如一试,但是同时再申几个不错的硕士项目也是明智的选择。有一些社科硕士项目是有奖学金的,比如我的好朋友yuhao(寄托号:synchronization)刚申请到了芝加哥MAPSS(社会科学硕士)学费全免,大家可以咨询他。有一部分博士项目是允许转一部分硕士学分的,所以硕士的修课也不浪费。据我知道的哈佛,芝加哥可以,密歇根,杜克不可以,其他未知。从战略上来讲,先读个硕士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大大增加申到优秀博士项目的几率,但是这事根本没有保证。

关于各个学校的特色我实在难以妄加评论,大致情况可参照排名,其实还是蛮准的,总体来说Michigan, Chicago, Harvard, Berkeley一直是排名前几名,几十年没变过了。我在前段时间选学校做决定的时候,做了一个小的市场调查。看了大概排名前二十的人类学系的junior faculty都是哪些学校毕业的,大家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一下这样的调查,基本上能对自己的领域近十几年的情况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关于各个系的风格,就我所在的哥大和访问过的几个学校简单说一下。哥大是美国人类学发源地,也是传统名校。更由于地处纽约黄金宝地,大多知名学者都喜欢在此驻扎/到此一游,所以系里群星云集。很多学术争锋其实与学生无太大关系,但是跟学生有切身关系的是,这里的老师没有很多时间照顾你。如果你想要那种传说中去老师家party,课后跟老师吃饭喝咖啡畅聊学术的生活,那还是别来哥大了。我见过有老师两个小时的office hour有十几个人排队的(我后来跟学姐抱怨这件事,她的反应居然是“你竟然约到那个老师的时间了!她竟然答应见你了!”我瞬间昏倒),有老师一学期下来居然有三次让我们在上课时间去听她的会议发言的,每学期还有许许多多老师是on leave的。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Duke,在阳光灿烂的北卡小镇,老师和学生都格外热情。Michigan也差不多如此,学生老师都经常在家搞party,请整个系的人过来。但是密歇根由于天才老师众多,难免有几个性格比较奇葩,所以还需要担待一下。要是要严肃的比较各个系的情况,篇幅实在是太长,以上这点是我觉得除了学术兴趣合适之外也很重要的一点。我自己是比较喜欢放羊风格的,对“手把手”风格反而有点抵触,所以还比较适应哥大的情况。但是在这样的系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抗压力很大,没什么太大的人情味。

6)好好学英语
好好学英语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我要列出一个section来写。我从小爱好英语,高中在上海读的,大学读的又是上外,新东方学了很多种:口语班,高口,托福,GRE,在上外好歹也读了些英美文学,自我感觉英语在中国学生中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哥大还是遭受打击,当自己的阅读速度,写作质量,上课抢着发言的水平与一群学文科的美国学生较量,还是觉得有些疲软啊。

比较容易提高的是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在我们项目一个星期的阅读量----四本书以上吧。比如说一学期选3-4门课,一般level略低的课老师会选chapter和文章,统共加起来能有2/3本书那么多,level略高的课,老师一般眼镜都不眨就是一本书+几篇文章,有时候还有两本书。所以平均一下就是三四本书。另外还得写期中期末论文吧,一篇research paper起码得看20+本书的量吧。于是,如果不练就至少一天看一本书的速度真得有点吃力啊。去密歇根访问的时候一个学长提到看一本书的时间最好控制在6个小时,再加上上课与写response,一周花在一门课routine上的时间一共大概10个小时。想当年我看一本英文书可以拖沓一个学期(还是为了要写宋柯的书评),到来哥大第二学期的时候硬把自己训练成每天看一本,还真是费了好大劲,所以同学们多看点英文书吧~

但是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国际学生我们也不用气馁。有人说什么英语水平永远不能超过native speaker,这点我是不相信的。只要肯花功夫,不仅阅读,我觉得写作也是可以超过美国人的,而且是做学术的美国人。学术阅读与学术写作是一种能力,有许多方面是超越语言的。

7)最后关于申请一些七七八八的贴士
推荐信:
很多人也问我推荐信要问谁要,效果怎么样啥的,我能给的回答也是it depends. 我的推荐人里的确有一个教授是“地球人都知道”那个级别的,我跟她上过课,写了一篇不错的research paper,在office hour交流过几次。对于争取好的推荐信,要稍微strategic一些。我跟几个在美国的学妹说过,硕士第二学期的课很重要,因为一般这个学期的老师都是给你写重要推荐信的。第一学期一般刚来学术都比较弱,很难留下好印象,第三学期晚了一点。所以选课的时候可以多做点功课,不仅看看课的兴趣是否符合,也可以问问学长学姐老师是不是比较热心帮忙的类型。刚才我说的推荐老师是做伊斯兰女性研究的,跟我的兴趣八竿子打不着,但是还是可以进行很好的学术讨论。所以不用一定被relevance困住。

另外一个关于推荐信的贴士,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有备胎!特别是在美国读书的同学们。有些美国人,就是做事有点不靠谱。我原先说好的三封推荐信,除了那个大牛老师,其他两个老师都中途消失在人海了。发邮件不回,打电话不接,堵教室门口也不管用。这两人老师之前跟我都关系甚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这学期还开课呢。结果我只能紧急找了两个老师,一个是哥大博士后,一个是国内老师。所以要问推荐信有多重要,应该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  =

关于GPA:
能高则高吧。其实来了美国才发现有些学校的GPA比中国有些学校的要高,特别是研究生院。除了一些比较严格的学校,一般研究生期间B+就要捏鼻子了,B最好去跟老师negotiate一下。A-是一般成绩,所以总绩点最好比A-略微高一点。所以对于一心想申博士的同学,挑战上课难度似乎不是一件特别明智的事情。如果特别喜欢那个老师,可以做individual study,下课去找他/她,选特别advance的课既占用自己很多时间,用不利于GPA。

关于修课:
我个人是没有把修课看得很重要的,我觉得我自学得到的东西比上课多得多。可能这只是我个人的学习习惯,但是我觉得作为研究生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再把自己当一个单纯的学生,学分修完就能毕业,而是要把自己当做一个independent scholar. 有一些没有人会来给你评分的功课到最后才是对自己的研究最重要的:比如说定期浏览自己领域的重要期刊;去找不给你上课的老师,博士后(这个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资源,研究型大学往往有一大把博士后在做很有意思的研究),学长学姐等交流研究想法;有空去听听博士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比起大的conference,以及大牛教授的seminar,我最喜欢这类讨论会,因为最有可借鉴性。大家有什么有效学习方法也跟我分享下哈!

关于选课我自己的策略是尽量较少自己的workload,选少而精的课,不够的学分可以选一些不是太重的课(比如说我有两个学期都选了museum anthropology的课,阅读很少还很有意思,在我在每周被各种理论轰炸的时候有一些愉悦有益的调剂)和independent study。有时候课太重会有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我自己第一学期的时候就是,每周都赶着deadline交各种各样的作业,但是结果就是读完reading根本来不及消化,能产生的最多只是response,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主动的思考。这点我一直觉得是美国研究生教育很大的弊端,课业把研究生压得很累,大家每天都气喘嘘嘘,做完一大堆事之后自己觉得完成了很多事情很有成就感,结果根本没有philosophical thinking的空间,大多数研究都只是RE-search!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好几个朋友跟我说,在课业压力大的时候,感觉自己都变愚钝了,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做学术,其实是大脑没精力去思考罢了。

另外减少工作量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健康很重要啊!要努力地学习,更要聪明地学习。我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还得用蛮力,每天少睡两个小时的确能多看好几个chapter =  = 但是经常通宵熬夜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尽量少干吧,比较忙的时候我一般睡6个小时,不忙的时候7,8个小时,这辈子都没通宵过……反正废话不多说,好好安排时间,以后多活五年十年,也能干好多事情呢~

希望以上这些乱七八糟的tips能给大家一些帮助,祝大家都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3-27 23:40:19

这是非常强大的帖子
永久加精!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3-27 23:47:20

谢谢版主审核!大家如果有任何想问的问题可以在帖子下留言,我会在和原作者shuang交流后尽量回复,或者大家可以去原作者的人人主页联系她:http://www.renren.com/230168994/profile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3-27 23:51:26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3-3-27 08:47
谢谢版主审核!大家如果有任何想问的问题可以在帖子下留言,我会在和原作者shuang交流后尽量回复,或者大家 ...

还要再给你多加一些分
作者: Fayeliuxian    时间: 2013-3-28 16:36:11

好强大!好励志
作者: ylhchd    时间: 2013-3-28 17:36:14

谢谢分享!
作者: maggiexia    时间: 2013-3-28 18:17:40

好励志的感觉!赞!
作者: easywyz    时间: 2013-3-28 20:59:53

必须先收藏了!
膜拜!
谢谢!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3-28 21:53:29

这帖子要顶起来 大家都看到
作者: 猫叔    时间: 2013-3-28 22:55:56

太励志了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3-29 01:45:00

关于gpa一点是很真实的。以北大为例,多于18人的课就有强制的正态分布,卡优秀率,很多人本来考试得了90分,但因为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同学考到90分以上,就自动降为84。还有一年,一门公共外语课我们有些人考了满分,结果北大历史系(外语课某些算历史系的)不允许登分,必须降。最终强制每个人降了七分。
总体而言,在哈佛考4.00比在北大考4.00容易太多了(北大4.00对应的是99分及以上,也就是99、100)。总体是在北大觉得88以上都算不错的成绩,在这边不得A基本就是给自己以后找麻烦。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3-29 09:43:30

顶起来 人人都要看到
作者: 夏夕    时间: 2013-3-29 11:03:11

虽然不是人类学专业,但看完受益匪浅啊~!顶一个~!
作者: 灰来灰去    时间: 2013-3-29 14:00:00

从上外毕业的学术牛人不多啊!赞一个
作者: hoxford    时间: 2013-3-29 15:56:02

very useful and interesting post! 共勉
作者: coco3263    时间: 2013-3-29 16:40:05

jagichik 发表于 2013-3-29 01:45
关于gpa一点是很真实的。以北大为例,多于18人的课就有强制的正态分布,卡优秀率,很多人本来考试得了90分, ...

北大的学生竞争激烈。
作者: coco3263    时间: 2013-3-29 16:49:50

“SOP其实是非常学术的一篇文章。我们导师一直非常反对有人把它叫做personal statement,因为她觉得不应该写personal的东西。如果说个人经历完全不能写有些武断,如果能很好的融入自己的论述,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如果你把SOP写成一篇类似于grant proposal一样的文章,全学术没有一点个人经历,也是非常可行的,我自己的statement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所以SOP后面一般要有reference,中间要提一些影响你的著述。但是不是需要一个正式的literary review,这样反而显得呆板,而且会占用很多你可以表达自己见解的空间。


这一段印象深。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3-29 22:38:37

本帖最后由 jagichik 于 2013-3-29 22:39 编辑
coco3263 发表于 2013-3-29 16:49
“SOP其实是非常学术的一篇文章。我们导师一直非常反对有人把它叫做personal statement,因为她觉得不应该写 ...


这一点我觉得因人而异,恐怕不同学科不一样吧。而且最好提前问问老师的个人喜好。

我目前的硕士advisor(总觉得在硕士阶段翻译成导师有些不大合适,和我国系统有些区别的样子)、同时也是我博士申请的主要对象,曾多次强调:statement of purpose一定要个人化,是书的前言而不是导论那种风格。还强调切勿写得太细——并多次讲解欧洲系统和美国系统的差异——他说:“我希望透过这篇文章看到的是你是一个有热忱的学生,同时对本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我问何谓足够了解,他说:“that you are a scholar in the making”。我想就是说有一定的本领域学术思维能力,了解本领域的问题所在,但与此同时,他也提到,切忌写成research proposal。
总体,以我的专业为例,他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人说,我的兴趣是the bible, i love the bible, i want to see how we can prove the exodus narrative with archaeology,那么这个人可能没准备好,或许永远也准备不好(这里他可能是反对宗教信仰掺入历史研究),另一方面,如果这个人写i'm interested in Genesis 1:1-2:4,然后进行学术综述,那么这个人可能不应该申请我们,而应该申请牛津或德国的学校。“

这个老师以及另一位主管招生的老师是都强调:我们希望看见的是一个”人“,同时,希望你到这五年后学到新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在已有的兴趣领域越挖越深。

——————

我的意思是,这两种情况,对于美国学校的申请,都未必是绝对正确的。楼主朋友的经验可贵,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个人的建议是,申请前同目标学校的教授就此事开诚布公地询问、探讨。否则,按照楼主或我自己的经验写,可能就犯了忌。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3-29 22:40:22

coco3263 发表于 2013-3-29 16:40
北大的学生竞争激烈。

没有感受到,这只是学校行政部门的强制要求。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3-29 22:47:57

jagichik 发表于 2013-3-29 07:40
没有感受到,这只是学校行政部门的强制要求。

哈哈
作者: orchidbird    时间: 2013-3-30 17:28:37

jagichik 发表于 2013-3-29 01:45
关于gpa一点是很真实的。以北大为例,多于18人的课就有强制的正态分布,卡优秀率,很多人本来考试得了90分, ...

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有优秀率限制这么一说,而且也限制不及格率。老师有的时候也无可奈何。我有的时候替老板查邮件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小孩儿跟老师来argu成绩,得了80几分的都恨不得要死要活,还有要求老师重新查试卷的。有的时候看他们也挺可怜的。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3-30 22:58:52

orchidbird 发表于 2013-3-30 17:28
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有优秀率限制这么一说,而且也限制不及格率。老师有的时候也无可奈何。我有的时候替老 ...

80几分的确得要啊,这在美国经常对应的可能是3.0左右的成绩,一学期的努力随随便便换个3.0在美国恐怕没那么轻易。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4-1 12:10:24

jagichik 发表于 2013-3-29 22:38
这一点我觉得因人而异,恐怕不同学科不一样吧。而且最好提前问问老师的个人喜好。

我目前的硕士advi ...

你说的很对,不仅是学科间(或者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存在对applicant评估的差异,不同学校也会有不同的偏好。唯一能做的是多收集目标学校的信息并做出自己的权衡。不得不说,这一点上本文原作者做的很棒。
作者: 秋江暝泊    时间: 2013-4-2 12:49:44

jagichik 发表于 2013-3-29 22:38
这一点我觉得因人而异,恐怕不同学科不一样吧。而且最好提前问问老师的个人喜好。

我目前的硕士advi ...

我觉得你和lz写的不矛盾,都有道理。本质上都是committee想要看到你对这个事业的commitment。当然,lz所说的方式可能更加适合硕士申请博士。本科申请博士可能还不一定要这样,毕竟一般而言project不会那么成熟。
作者: coco3263    时间: 2013-4-2 15:47:02

jagichik 发表于 2013-3-29 22:38
这一点我觉得因人而异,恐怕不同学科不一样吧。而且最好提前问问老师的个人喜好。

我目前的硕士advi ...

说得很具体,是的。各个学校的招生标准和去向也不一样。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3 06:15:42

coco3263 发表于 2013-4-2 00:47
说得很具体,是的。各个学校的招生标准和去向也不一样。

同意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4-3 07:12:29

秋江暝泊 发表于 2013-4-2 12:49
我觉得你和lz写的不矛盾,都有道理。本质上都是committee想要看到你对这个事业的commitment。当然,lz所说 ...

本科申请博士与有硕士申请博士我觉得没有本质的区别吧,从评审的角度而言。
最后我觉得我和楼主说的不矛盾,请看我当时写的最后一句。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3 07:46:56

jagichik 发表于 2013-4-2 16:12
本科申请博士与有硕士申请博士我觉得没有本质的区别吧,从评审的角度而言。
最后我觉得我和楼主说的不矛 ...

这几天怎么样呀?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4-3 12:20:20

arcyoung 发表于 2013-4-3 07:46
这几天怎么样呀?

快期末了。。很多论文和其他琐事。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3 12:58:38

jagichik 发表于 2013-4-2 21:20
快期末了。。很多论文和其他琐事。

哦 接着忙吧
作者: 冰糖sweeticy    时间: 2013-4-3 22:15:17

好贴!
作者: zzzjy    时间: 2013-4-6 13:45:57

发帖者好像没怎么在帖子里强调GT,不知道她对于GT在申请中的作用是怎样看待的。楼主可以帮忙问问吗?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4-6 17:06:58

本帖最后由 synchronization 于 2013-4-6 17:08 编辑
zzzjy 发表于 2013-4-6 13:45
发帖者好像没怎么在帖子里强调GT,不知道她对于GT在申请中的作用是怎样看待的。楼主可以帮忙问问吗?


哦是这样的,她的G分数放在大陆文科申请者的pool中应该算较低的(verbal是50%左右的水平,写作也不高),T是115+(得益于研究生阶段的英文训练)。所以说在她这个申请例子中,G的作用可能并不显著。她给出的建议是,对于在大陆获得本科/硕士学位的博士申请者,GT指标上最好能高则高,提升自己整个package的背景;而对于拥有一个美国advanced degree的申请者来说,在陶瓷/研究计划上的亮点可以比GT等硬指标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T的话,很多学校是有死线的,那个还是要尽量达到。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6 21:21:47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3-4-6 02:06
哦是这样的,她的G分数放在大陆文科申请者的pool中应该算较低的(verbal是50%左右的水平,写作也不高) ...

这个的确是比较出人意料的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3-4-7 01:24:38

zzzjy 发表于 2013-4-6 13:45
发帖者好像没怎么在帖子里强调GT,不知道她对于GT在申请中的作用是怎样看待的。楼主可以帮忙问问吗?

我个人听到的某些文科的GRE要求就是:别太低就行。当然不同的系不一样。
耶鲁宗教系只录98%百分比以上的,而近东系则表示差不多即可,高了没坏处。但那位近东系老教授出于偏见,表示中国人不想要高分的,如果中国人95%以上甚至满分,他会觉得那个人作弊什么的——不管学问在某方面多牛,人脑也都有短路的时候,特别是有些美国人某些时候的傲慢与偏见是难以靠几十年的楔形文字训练消除的,这种有罪推论令人反胃。
此外他还表示不喜欢有些东亚人花一年半年去学gre,反映不出真实实力。我当时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我们的“真实”能力是不说英语,使用跟你们英语不属一个语系连字母都不用的语言、文字;我们为了求学学你们的语言,你们却高傲地表示不应该花那么大功夫——也好,如果你耶鲁的老师都会中文授课,接受中文论文,恐怕我也就不费那个劲了。可能因为英文地位太过“中心”了,他觉得外国人和美国人应该花一样的时间准备。

最后他表示喜欢数学分高的,因为美国有些统计表明,gre数学分数高在研究生院更成功——嗯,我们中国也有统计表明,gre数学分数高在初二年级更成功——这种略微怪异的说法还是不足为训的。

另外芝加哥某些院系表示非母语者的gre分数在整体申请材料中的重要性会相应降低。

闲话少叙,我想说的是每个项目都不一样,这恐怕与在美国上没上过学关系不大。也别忘了所有人都难免被偏见左右。其实我觉得如果有什么申请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恐怕即使积极、礼貌而主动分门别类地询问老师、学校。如果能访问校园也不是坏事。我只听过美国学生说过斯坦福的有些项目探访校园反而惹人讨厌,这种视学生时间热忱如无物的项目不申也罢。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7 05:20:27

jagichik 发表于 2013-4-6 10:24
我个人听到的某些文科的GRE要求就是:别太低就行。当然不同的系不一样。
耶鲁宗教系只录98%百分比以上的 ...

他反对花长时间准备考试恐怕是一个推论 因为他已经不满意GRE的准确性
所以就不鼓励学生太过准备这考试 同理 东亚学生也不应该太过准备这考试
故当他知道东亚学生花这么多时间准备考试的时候就高度不认同 这只能说
他不太了解外国学生的情况 有时候倒也不是什么高傲 一般情况下持这种观点的人
是反对标准化考试的 但是这位又很是认同数学的考试成绩 有点奇怪 可能
是太过相信那篇研究报告了
作者: zlh21st    时间: 2013-4-22 10:41:12

好好学习~~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22 23:56:04

zlh21st 发表于 2013-4-21 19:41
好好学习~~

我们这儿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哦:lol
作者: zlh21st    时间: 2013-4-23 14:00:53

arcyoung 发表于 2013-4-22 23:56
我们这儿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哦

:D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24 00:14:59

zlh21st 发表于 2013-4-22 23:00


作者: alice8023fab    时间: 2013-4-25 21:45:34

深受鼓舞~~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25 23:57:50

alice8023fab 发表于 2013-4-25 06:45
深受鼓舞~~

加油加油
作者: keode    时间: 2013-4-26 19:27:07

謝謝,,Mark下來以後看
作者: renyan0201    时间: 2013-4-27 10:11:55

恐怖啊,一天一本书的速度。
作者: legendario    时间: 2013-4-27 14:42:56

留名!頂一個!!!
作者: sammyhu    时间: 2013-4-27 22:10:08

写的很好。GPA一节很正确。在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B-相当於不及格,B相当於及格。必须是A-以上才有正面的效果。当然,由此可见教授的评分是比较松的。

英语好很重要,对学科要从西方学术背景整体把握,脱离中国的理论框架。

其实按照楼主的经历追随,自己对学术有兴趣,大家都是可以成为有所作为的学者的。
作者: agneslu    时间: 2013-4-28 10:32:55

sammyhu 发表于 2013-4-27 22:10
写的很好。GPA一节很正确。在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B-相当於不及格,B相当於及格。必须是A-以上才有正面的效 ...

对的 最重要是有那一份决心和理想
作者: n001des    时间: 2013-4-28 18:04:58

我感概家庭经济条件和老爸的背景都很强大啊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29 00:04:33

n001des 发表于 2013-4-28 03:04
我感概家庭经济条件和老爸的背景都很强大啊

你这个其实也讲到点子上去了
作者: n001des    时间: 2013-4-29 09:49:55

arcyoung 发表于 2013-4-29 00:04
你这个其实也讲到点子上去了

对啊
有资源差好多啊.........

不过也要结合本身的努力
恭喜了............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29 10:23:06

n001des 发表于 2013-4-28 18:49
对啊
有资源差好多啊.........

嗯 大家加油吧
作者: taotaole    时间: 2013-4-29 20:47:39

很励志的故事,也很佩服申请人!
要好好学习啊!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4-29 21:32:12

taotaole 发表于 2013-4-29 05:47
很励志的故事,也很佩服申请人!
要好好学习啊!


作者: rainandskyfan    时间: 2013-4-30 20:49:02

:handshake
作者: trees    时间: 2013-5-1 23:50:28

恭喜,已发2013OFFER达人勋章

请问能不能送给后来人一句在整个备考申请过程中,对你最重要的一句话:)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5-2 03:36:50

trees 发表于 2013-5-1 08:50
恭喜,已发2013OFFER达人勋章

请问能不能送给后来人一句在整个备考申请过程中,对你最重要的一句话:)

帮顶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5-2 10:03:04

本帖最后由 synchronization 于 2013-5-2 10:07 编辑
trees 发表于 2013-5-1 23:50
恭喜,已发2013OFFER达人勋章

请问能不能送给后来人一句在整个备考申请过程中,对你最重要的一句话:)


原作者shuang的寄托等级不够,不能回帖,还是我再替她回复一下:)

她说,“Don't do it if you like it, do it if you love it.”



PS:谢谢管理员的勋章:)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5-2 10:05:27

n001des 发表于 2013-4-29 09:49
对啊
有资源差好多啊.........

hi,原作者shuang对于你这个观点也挺有感触的,回复如下:

“社会阶层在每条道路上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做学术也不例外。不仅是在申请过程中,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后盾,能减少很多后顾之忧。比如说公立大学奖学金不理想家里可以补贴;博士延期期间也需要经济过度;拿到终生教职之前买房子,送孩子上好学校什么的都需要另一半比较好的经济能力;等等。所以如果选择这条道路,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3-5-2 10:06:49

本帖最后由 synchronization 于 2013-5-2 10:10 编辑


还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留言,我再转达~代表shuang再次感谢大家的所有评论,留言和回复:)
作者: n001des    时间: 2013-5-2 11:09:15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3-5-2 10:05
hi,原作者shuang对于你这个观点也挺有感触的,回复如下:

“社会阶层在每条道路上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 ...


有强大的后盾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真选择了学术的道路的话,有没有强大的后盾都无所谓,只是时间问题,贵在坚持

我就是选择了学术的道路,没有强大的后盾,自己一步一步来的,经历的东西也很多,很宝贵的经验。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5-2 11:15:21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3-5-1 19:05
hi,原作者shuang对于你这个观点也挺有感触的,回复如下:

“社会阶层在每条道路上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 ...

好踏实的一个回答
作者: 毋意    时间: 2013-5-3 19:10:45

强大的资料  关于看书那一章节很有收获
作者: ChrisSong    时间: 2013-5-5 19:09:24

膜拜哦
作者: kristinly    时间: 2013-5-21 17:54:42

顶一下~~~
作者: 剪子布    时间: 2013-5-27 19:21:56

Respect!
作者: mahak    时间: 2013-5-28 22:49:30

太强大了,激励啊!!!
作者: i-Aspirin    时间: 2013-6-7 23:25:07

谢分享哦~~
作者: arcyoung    时间: 2013-6-8 10:19:55

mahak 发表于 2013-5-28 07:49
太强大了,激励啊!!!

嗯 确实是很好的帖子
作者: csun1    时间: 2013-7-14 02:34:37

作为人类学的一员,觉得很赞。
作者: betruetoapril    时间: 2013-8-2 13:58:23

写的很好 收获很多
我知道sop 和rp应该如何把握了
作者: dula55    时间: 2013-10-27 13:20:43

写得很好
作者: tomandkimi    时间: 2013-11-29 09:51:19

感谢楼主 很受用
作者: zxynew    时间: 2014-1-15 16:33:38

谢谢分享~
作者: jeffreyha    时间: 2014-1-17 03:05:33

太强拉~~~
作者: punbi    时间: 2014-1-17 08:39:46

Harvard跟Michigan的人類學都非常出名,樓主太厲害了!
作者: 落得满身月    时间: 2014-2-1 11:32:43

赞个!
作者: leaven    时间: 2014-2-4 15:22:11

楼主太强了,这执行力……
作者: -壳中人不舍夜-    时间: 2014-3-5 23:11:18

学术入门的好文章,顶起~
作者: 沐雪    时间: 2014-3-21 09:16:44

一天一本英语书的节奏~~啊啊啊~~我一周都看不完一本~~好有压力呀~~
作者: sheenaliu    时间: 2014-5-16 17:57:55

谢谢分享,mark!
作者: jagichik    时间: 2014-5-17 22:09:58

才发现其实见过楼主。呵呵。
作者: viso33    时间: 2014-7-20 18:17:11

LZ甚牛 膜拜~ 感谢分享经验~
作者: 大觉包    时间: 2014-7-21 11:04:51

看完很是激动~~
作者: 晴幺    时间: 2014-9-2 14:42:34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3-3-27 23:47
谢谢版主审核!大家如果有任何想问的问题可以在帖子下留言,我会在和原作者shuang交流后尽量回复,或者大家 ...

希望看到如何提高英文阅读速度的经验,这个非常困扰我。。。帖子大赞!!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4-9-3 00:58:44

回复LS,我们觉得还是要把自己沉入于英语的阅读环境中,要能有效率地阅读英文paper和英文社交媒体上的文章(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单词量支撑),并能有快速总结大意和行文逻辑的能力。在大量阅读量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的时候,阅读速度和效率自然就上升了。
作者: 布丁的爱恋    时间: 2014-9-3 01:24:06

想不到时隔一年半,LZ还在~~
看完这个帖子和后面的回复之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
1. 关于SOP, 我发现我打算申请的十来所学校都是说需要SOP,而没有使用PS。那么我估计admission committee更倾向于看到的应该是在专业上的能力和研究经历,并不是偏个人的东西。但是如果要写成grant proposal的话,我又不知道会不会让主题太狭隘了。

2.原来SOP真可以附reference的啊~~我还担心我假如附上reference会觉得怪怪的~~

3. 所处的社会阶层很多时候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成功难以复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4-9-4 01:27:18

布丁的爱恋 发表于 2014-9-3 01:24
想不到时隔一年半,LZ还在~~
看完这个帖子和后面的回复之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
1. 关于SOP, 我发现 ...


hi,我们觉得如果你申请的是PhD或者是学术类MA的话,SOP大概就是非常接近proposal的形式,也不需要太多的个人化的东西。committee对你学术能力的关注远高于对你个人信息和个人史的兴趣。

如果这篇帖子对你有帮助是再好不过。PS:我不是LZ,只是代为转发代为回帖。我今年也要申请PhD,共勉:)
作者: 布丁的爱恋    时间: 2014-9-4 04:40:41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4-9-4 01:27
hi,我们觉得如果你申请的是PhD或者是学术类MA的话,SOP大概就是非常接近proposal的形式,也不需要太多 ...

恩~~我知道你不是作者本人~~谢谢~~

你申请人类学?
作者: synchronization    时间: 2014-9-4 08:20:48

恩~~我知道你不是作者本人~~谢谢~~

你申请人类学?


应该会申社会学。我本硕也都是社会学。
作者: 布丁的爱恋    时间: 2014-9-4 10:49:54

synchronization 发表于 2014-9-4 08:20
应该会申社会学。我本硕也都是社会学。

我最最佩服的就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这类的申请人了。。超厉害啊!!
作者: 娇子之舟    时间: 2014-10-22 10:33:21

谢谢分享~~
作者: vic.garvey    时间: 2015-3-15 21:43:15

很不错的文章!
作者: Samois    时间: 2015-4-17 08:45:01

谢谢
作者: 月星芒    时间: 2015-4-21 13:51:07


作者: erinong    时间: 2015-10-20 16:12:12

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好贴!
作者: 冥叟    时间: 2015-12-31 11:36:21

好帖
作者: phiThomas    时间: 2016-2-26 11:25:11

干货满满~马上要去香港读社会学,对社会学的了解还停留在几个名字上......希望一年以后能有所提升,像楼主一样优秀
作者: 苏铮    时间: 2017-2-16 19:36:15

谢谢!马克
作者: Jessicao    时间: 2017-2-20 06:30:49

谢谢!我真的觉得这篇经验分享很精彩有用!
我之前看过的经验分享很多是强调申请这个过程,怎么刷分,怎么写文书……那些都很好,但是楼主的经验对我而言谈到了很重要的研究生学习准备部分,还有真正做学术的过程。我很喜欢楼主和人类学“命中注定”的感觉,特别理解那种突然感觉自己属于一个学科的感觉,也很欣赏敬佩热心学术的人。
棒棒!快四年过去了,我猜楼主快毕业了……祝好!
作者: Darlinlinlin    时间: 2017-3-6 15:02:50

佩服!!!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