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169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加拿大] 美国法学院留学谈——读LL.M.如何平衡社交和学习|总法律顾问手记82# [复制链接]

Rank: 4

声望
149
寄托币
903
注册时间
2017-4-10
精华
1
帖子
151

法学offer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0:11: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tonightlily 于 2019-9-26 10:16 编辑

第二篇回报贴

《总法律顾问手记——律政职场胜经》、《总法律顾问手记——百战归来再读书》作者,任跨国公司中国区总法律顾问多年。纽约大学法学院公司法法学硕士(Corporate LL.M.)、四川大学法律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事前授权。
————————————————————————————————————————————


在美国读法学院,不仅有大量的reading天天在你身后紧追不舍,还有大量的社交活动向你招手,令人应接不暇、分身乏术。去,还是不去?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来做出选择。

难得来海外学习体验,作为一个心态开放、好奇心十足、学习认真严肃的中年人,面对这么多花样的选择,就显得很无力了,只能痛苦的做取舍!我只恨时间不够用、体能跟不上,想如果能年纪轻的时候来念LL.M.该多好呀!

今天我们就来和读LL.M.相关的时间和体能管理上的话题,读LL.M.的时机、Reading怎么做合适、社交和学习如何平衡。


(一)什么时候出去读LL.M.最合适?



如果时光能倒转,我希望我能和来NYU读书的小同学一样,一路读书读上来;哪怕经济上困难一点,甚至需要用贷款去读书,只要那是你认定必须要走的一步,那是值得的。

一路读上来,好处是成本小、起点高、体力吃得消、有同伴未来可以一起成长发展;缺点是经济压力大,面临未来不确定,小同学不一定敢冒险。而我年纪一把来读书的,虽然目标明确、经济压力不大;但是我错过了最好的读书和发展时间窗,面临体力记忆力双双下降、思维相对定型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比较落单、少有属于我的聊得来的同龄同学。

这个道理我起初不明白。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见我很想出国留学,平时读书也刻苦,曾提议他可以推荐我去美国一个州立大学读JD,能不能拿全奖不好说,但半奖估计能有。当时我家里有事,经济情况受到很大影响,虽然考LAST会有难度,学校也不是特别理想,但影响我做决定的最关键因素是经济考虑。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想研究生毕业赶紧挣钱养家,以后经济条件好了再去留学。

时隔多年,即便是我做成了同龄人没有做成的事,成了同龄人心中的榜样;即便是我在事业的风口上踩点踩得格外准确、抓住了机遇有一些小成绩;即便是我运气好到想做什么事、什么事就做成了;但我依然后悔我来晚了,早二十年该多好!

一个对的时间窗做一件方向对的事情,对一个人的发展太关键了!所谓的时运,指的就是这个。我后悔当初没听研究生导师的话,国内研究生一毕业就一鼓作气地来美国读JD。年轻的时候读,回来起点高,加上自己的奋斗和运气,很多人生方向上的事就完全改变了。

当我等了二十年后再来美国读LL.M.时,我成为了2019届NYU法学院毕业生中年龄第二大的学生,仅次于比我大两岁来读LL.M.的韩国某大学法学院教授。但他是学校保留了教职来的,我是辞职来的,为了这个决定我付出的经济代价是昂贵的!当你已经站在一个小山顶时,你下山归零、重新开始的成本,自然比那些还在山脚、或者半山腰的小同学,下山成本高许多。

人生没有万全之策,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辛苦。年轻时留学为经济能力操心,而年长时则为体力和记忆力烦愁;但如果人生能够再给我一次选择,我愿早点来美国读书,毕竟年轻人的经济能力大多数是走上坡路的,虽然不确定性存在;但年纪大的人的体力和记忆力是走下坡路的。两者之间一比较,胜负一目了然!


(二)如何有效做Reading?



美国的法学院众所周知reading很多。和我一起在团队里工作过的两位律师比我早两年从NYU Law 毕业,所以我对学校的reading量在来之前就有耳闻,知道一般读不完。但来了以后还是觉得吃惊,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举个例子说,正常一次课程一般为一小时五十分钟,如果只有50页的reading,那就要偷笑了,说明教授很厚道;很多不是太“厚道”的教授会布置100多页的reading让学生每次上课前读。正常一天四到六小时的课程,你自行计算下就能知道一天得读多少reading。

刚开始读Reading的时候速度慢就不说了,我大概一个小时也就7-10页之间的教科书阅读速度;而且我不认识的单词不少,需要时不时的查字典,被打断后的阅读效果不是很好,容易读完了后抓不住要点。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左边一个阅读书架、右边打开电脑的电子词典,左右开弓的读,但效果不是很好。有一段时间还尝试用IRAC方式把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案例一个一个的分析下来,这速度就更慢了;而速度慢,牺牲的就是睡眠时间,所以第一个学期我很少能凑够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的。70后的体力和90后的体力相比毫无优势可言,我慢慢的就琢磨怎么能抓住要点有效率的读?那就要想想读的目的是什么。

与我而言读reading是为了:(1)上课时候能跟上教授的思路;(2)提前熟悉可能在下节课中会出现的陌生法律词汇,避免出现某单词卡壳后,很多内容跟不上的情况,提高课堂听的吸收效率;(3)确认课堂重点,做好outline,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于是我就根据这个思路在第二学期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单词不认识要查,但是当天查的单词当天背完不过夜。法律是个严谨的学科,不像读小说那样,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自己估摸着猜猜意思就过,这可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遇到不认识单词就老老实实地查字典,但当天查的词当天背诵记住,这样避免一个单词你反反复复的查了无数次还没记住的情形出现。渐渐的陌生的单词少了,阅读速度自然会上来,阅读的中断现象有效减少,就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了。

其次,案例读仔细,其他概略的读。写书的人局限于自己的思路或者约定成俗的著作发表习惯,有时候介绍了不少理论在课本中,有用、没用的写了一堆;但读的时候挑精华来读就可以。英美法是案例法体系,案例就是核心。老师上课问的多数也是要同学介绍下案例的事实,法官怎么说的,有几种说法。如果你能把案例读得相对仔细,那么应付上课教授提问也好、cold call也好,就问题不大。

再次,放弃边阅读边做IRAC式案例分析,阅读时改用事实—规则—争议点方式来记录。这点是NYU法学院同学陈岚的学习方法,她的事实-规则-争议点摘要的课前阅读记录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不仅阅读的时候方便做记录方便抓重点,也很好的覆盖了课堂上老师会重点讲的内容,毕竟老师启发或者教你一个规则的应用,也是围绕着争议点讲授的。

最后,阅读前先看往届同学的outline,边阅读边做课前书面小摘要。之所以建议阅读前先看往届的outline,主要是帮助你提炼上课的重点,这样做阅读的重点就会更突出;但也不可以全部依赖上届的outline,需要自己边读边抓重点做记录,法学院毕竟归纳总结和分析应用一样,是基本功,平时需要多练习,考试时才不会慌。

我比较老派,一般会随手根据上述方法手写一张便条,但如果你能把阅读的重点在阅读结束后用word文档捋一捋,整个上课思路就会更清晰。而且书面记录方式,有利于上课考察自己阅读时摘要的重点是否正确,如果你记录的争议点和老师强调的点基本一致,你做课堂笔记时只要在下面记录老师展开的不同规则应用方向就好了,考试复习时重点更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所有课程reading是全部做完了,为此付出了牺牲睡眠的代价,效果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逐步提高的过程。

作为LL.M.的我们,建议不要纠结于一个学期的学习表现,而要看到自己整个LL.M.生涯的学习进步曲线。在美国法学院读书,对我们而言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快速掌握学习方法;我们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习上遇到小挫折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更不要封闭自己;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后,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我身边的同学第二学期的成绩直线上升的不少,我亦如此。

要相信能来美国top law school读书的同学原来的GPA都是不错的。即便是我这样的70年代的学渣,国内读法学院GPA也很不错的,读国内法学院时也是一等奖学金、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要相信美国学校挑选学生的眼光,相信自己的智商是在线的,缺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遗憾的是,我们刚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毕业了,也希望过来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经验会对后来者会有帮助。


(三)学习之余如何有效社交?




美国法学院的社交安排太丰富了,这是他们的一个特色,缺少自制力的人,很容易花了大量的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外活动之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办不到的。而且学校还拨经费给各类学生组织搞各种活动,从喝酒聊天到工具学习,各类讲座天天不断,社交活动丰富多彩。但我是个主次分明的人。来美国是来读书的,在体力有限的情况下,读书属于最高优先级,务必要保证效果;其他事情都放放,包括社交和旅游。

人和人的想法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同学学有富余,社交学习不耽误的也有;但大多数同学还是和我一样,光完成学习任务就已经将自己折磨得非常疲惫了,没有什么时间社交。遇到社交邀请,去,或者不去?是一个需要做的选择。

我经常问自己,去参加这个活动真的有帮助吗?能获取什么?就为工作机会社交而言,我认为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弱关系)最有可能获得的是信息,一两句让你铭记一辈子的话;并非是很多人传说中的内部推荐的可能性。

说到内部推荐,如果用我的名誉做背书的推荐,前提是我必须和你一起工作过或学习过不短的时间,且对你的印象是正面的。我自己这么想,估计大多数资深的前辈也是如此想的。基于这个常识,我认为内部推荐的可能性来自熟人(强关系),来自陌生人的推荐可能性不大。

当然,如果是和陌生人社交,你输出许多信息,你也接收到许多信息;如果你情商够高,善于从信息中提取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社交就对你有用。反之,你就需要在学习和社交的时间分配比中做平衡。于是我把讲座、陌生人(校友业内人士)coffee talk和一对一同学、群体交流做了区分,做了不同的时间分配配比。

关于讲座,我以目标导向为主做取舍。从一开始我就不参加绝大多数讲座,我参加的讲座比例不到学校组织的5%。我只参加以下几种讲座:(1)我对那个话题真正感兴趣的,比如反垄断、并购、合规系列;(2)嘉宾是我仰慕已久的;(3)输出某种必要学习就业技能的;比如如何在法学院应对考试、学校介绍如何在美国找工作的讲座。对于参观律所我兴趣不大。在过去的交易中我参观过不少知名律所,将来估计也有很多机会参观,所以就先放一放。在时间不够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我直奔更重要的目标而去了。

关于同学的一对一聊天,我是比较愿意花时间探索的。NYU法学院也算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法律精英,我对人有好奇心,也愿意去探索那些出众的法律人的想法,NYU法学院就提供了很好的这方面社交平台。我不太在乎对方的年龄,关键是三观是否有类似之处,是否能求同存异的交流。每周我会留下2-3个小时的喝咖啡交流时间,另加一顿中餐或者晚餐,预留大约5个小时时间用来结交青年朋友的。

朋友在精不在于多,在于能否互相理解和支持。我选什么样的人聊,就完全凭彼此的缘分和个人喜好了。如果初步接触后我觉得对方还不错的,就会过一段时间后继续相邀;二个学期下来,也慢慢的积累了一些朋友。有时候几个人之间相处很融洽,我们也会成一个小组定期聚会,比如我们就有个四人组,保持每月一聚会的节奏,彼此成了能很坦诚的交换观点的朋友,毕业后保持联系。

有些人只和外国同学交朋友的,也有些人只和中国同学抱团。可能我的工作环境中外国人很多,对我而言,国籍和出处是已经淡化到不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我没有只和外国同学交朋友的偏好。后者我理解可能是和中国同学在一起更有安全感一些,不妨可以更大胆一些。毕竟这一年是来体验的,体验包含了社交中的多元化和开放心态。

关于和业内校友或者陌生人的coffee talk,我觉得是一种新鲜的尝试。一开始我来纽约后国内法律界朋友介绍了不少纽约法律界朋友和我相识,加上我在过往的交易中也有一些还不错的外国律师朋友在纽约工作,来了以后我先和她们约出来彼此更新下近况和一些想法,用江浙话讲“领世面”。

对coffee talk的尝试从第二学期,在一位美国JD毕业的律师朋友热心经验传授后开始尝试的。一般是从LinkedIn上自己找的校友和专业相关的人士,简短的发个邮件介绍下自己,问问能否一起约个咖啡。这种尝试主要是练胆量的,不要担心失败,有意外收获的可能性。我时间有限,最多一个月也就能约两个业内人士或校友一起喝杯咖啡,帮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美国法律行业或某个细分的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我常常收到陌生人类似邀请,我拒绝的多。但因为这段留学美国的经历,尝试过coffee talk后,我想我今后会一个月留出固定的时间,有选择地接受我有兴趣见的人的邀请。这种见面要提醒的是注意安全,一般约在中午、公共空间就好了;如果聊得很开心,有所收获,我会写信去表示感谢,并在对方有兴趣的情况下继续约下一次的聊天。

关于和教授的的社交,我没开展。主要是美国的教授在上课期间一般都为了避免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不会接受学生的邀请,教授本身是主动避嫌的;当然课程结束后是另外一件事情。课程结束后,有教过我的教授请我一起吃饭的,聊挺开心的,那主要看教授是否欣赏你,我在此一笔带过。


(四)总  结



我刚到美国留学时,有个关于体力的小故事。

有同学入学时见我比较苗条、年过四十,猜测我可能体力不太好,就想和我抱团搭个伴学习;孰料时间一长,发现我熬夜看书是家常便饭,就不再来找我玩了。我问常一起玩的男同学,男同学就道出原委,我解释道:在高节奏、高压力的会议车轮战中能存活下来的高管,没有一个是病怏怏的!

但即便以我这久经大企业考验的体能,这一年在NYU法学院学业太重,把我弄得疲惫不堪。尤其是复习考bar那个阶段,天天复习12-13小时,到了我这个七零后的体能、记忆力的双极限。一点不夸张的说,为管理时间控制节奏,我就在学生公寓学习,这样省了路上的步行到图书馆时间、节约体能消耗;学习累了就设置一个闹钟在公寓里小睡一会,十二分钟为限,2分钟用来入睡,十分钟用来给休息,一分钟也不能多。这种艰苦也是终生难忘!但和经常睡图书馆的同学比起来,和看书看到因为睡眠不足而腰痛的同学比起来,我这又算什么呢?

经过这一年,我通过取舍和时间管理手段,最终体能经受住了学习和社交的考验。尤其是经历过了艰苦的考NY Bar的几个月,我有信心去承受更严峻的工作压力和体能考验。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吧!



李熠
2019年9月13日中秋夜于杭州


PS.:如您需要法律职业辅导,请通过 “在行”APP搜索“李熠Lily”进行法律职业发展一对一辅导预约;关注我新书的朋友可直接上京东、当当搜索书名线上购买。有意愿参加“律政职场先锋私董会”的,请关注公众号“律政职场先锋”的活动预告(电子邮箱:legalclass@126.com;微信:lilyforwork,注明姓名、单位)
回应
6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声望
50
寄托币
1028
注册时间
2016-8-1
精华
0
帖子
216
沙发
发表于 2019-11-9 10:20:09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12
注册时间
2019-11-3
精华
0
帖子
1
板凳
发表于 2020-3-27 09:15:54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帮助很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声望
60
寄托币
409
注册时间
2019-12-5
精华
0
帖子
156
地板
发表于 2020-3-28 03:57:46 |只看该作者
膜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70
寄托币
104
注册时间
2019-3-26
精华
0
帖子
16

法学offer勋章 美国offer勋章

5
发表于 2020-5-21 11:37:09 |只看该作者
你我有相同的经历,我也是70后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E: 美国法学院留学谈——读LL.M.如何平衡社交和学习|总法律顾问手记82#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美国法学院留学谈——读LL.M.如何平衡社交和学习|总法律顾问手记82#
https://bbs.gter.net/thread-2294846-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