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寄托天下
楼主: zhangheng10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 我的非专业阅读收集下载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16
发表于 2009-6-16 02:02:31 |只看该作者

儿童阅读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1 11:33 编辑

笑话搞笑





传统故事的连环画









漫画
机器猫












三毛流浪记




其他儿童轻松阅读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17
发表于 2009-7-29 08:19: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7-29 06:03 编辑

《藏地密码》
http://www.zhaishu.com/zangdimima.shtml

何马照片

    何马,生于中国四川省藏区。内向,不喜说话,好读书,涉猎极为广泛,尤其对军事、汽车、枪械、天文、地理、历史等有着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同时痴迷一切极限运动,曾一人独自穿越可可西里腹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

    他的《藏地密码》,以120万字的宏大架构,讲述了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一个全球大探险故事,其中涉及到西藏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以及世界上众多著名文化遗迹。

    这是一本你可能在很多地方见过但未必喜欢的书,一本确实畅销但在网络与现实中遭遇了无数“板砖”的书——《藏地密码》。

    而此书作者何马,就在本月初,曾以440万稿酬登上所谓“中国作家富豪榜”,一跃而成黑马。此位自称出生于四川内江的男子,似乎善弄“神秘”,一直不以真面示人,甚至当初签合同时,《藏地密码》的出版人也未见到作者真容。

    记者颇为费劲地读完《藏地密码5》样书之后,怀着对《藏地密码》前4部竟能畅销的莫大疑问,对此位颇有争议的“神秘”作者做了电邮采访,而这似乎也是何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面对各界对其“真身”是否存在的质疑,出版方传来了一张何马在西藏的照片,只是帽子与墨镜遮挡了“真容”。另悉,何马也是笔名,“何”是作者母亲的姓氏。

    以平视的心态感受藏地

    记者:何先生你好!在网络蹿红的书很多,《藏地密码》给人印象似乎也是一夜成名,但据了解,这本书去年就挂在网上了,然而当时点击寥寥。

    何马:《藏地密码》最早出现在2007年初,开始叫《战獒传说》,后又改名为《强巴历险记之最后的神庙》,我当时网名叫“飘逸的马”,小说确实点击量并不高。2007年底,我应编辑要求做了大量修改,改到我都不好意思承认以前的旧作是我写的。今年1月15日,我用笔名何马在网上挂出了《藏地密码》,5天后即点击过百万,50多家出版机构争抢出版权,4月在重庆出版社出版后首印20万册被一抢而空。

    记者:《藏地密码》确已获得商业成功,但很多人认为此书的“书外功夫”远胜小说本身。另外,一些网友认为书中大段有关西藏以及玛雅文化的东西,不过是“百度”资料的堆砌,这些内容对一部小说利弊如何?

    何马:我所要做的,就是把《藏地密码》写出来,其他的事情,我都不管,呵呵。

    我相信《藏地密码》是一本这样的书,很多人都可以读懂,因为它是用最朴素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来的,但有人,会读得很深很深。他们会在书中,看到我内心深处的西藏。

    记者:不管宣传上如何以“百科全书式”等来推介《藏地密码》,你自己认为此书在多大程度上展示了西藏?你通过哪些渠道认识西藏?

    答:“百科全书式”小说只是出版社的说法。我个人更倾向于《藏地密码》是一部关于西藏以及藏传佛教的千年秘史。我更多讲述的是那些关于西藏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关于西藏独特的风景以及习俗,都是作为西藏秘史的背景出现的。

    我看西藏是平视。所谓的平视,就是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当然更不是斜视。很多时候我们对西藏的理解,是俯视,觉得西藏很落后;或者是仰视,觉得西藏很神秘。当你用平常心去平视西藏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看见真实的西藏。

    有缘人会从中读出他心中的西藏

    记者:同一个题材挖掘下去,可能会日益精深,但也可能会资源枯竭,会面临读者阅读疲劳等诸多困境,《藏地密码》是否也会如此?如何避免?

    何马:《藏地密码》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字,完全是因为,西藏有太多的神秘的故事,这些神秘的故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可能会打动他。我必须把每一个故事都讲述出来,才能表达出我心中真实的西藏。我想真正对西藏感兴趣的朋友,是不会产生阅读疲劳的。因为,只有把所有的故事读完,你才知道西藏真正不为人知的那一面有多么的动人。真正意图就是我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藏地密码》这样一种途径了解真实的西藏。《藏地密码》中表达了我对西藏的所有感情,有缘人会从中读出他心中的西藏。

    记者:如何看待阿来、马原、马丽华等同样关注西藏题材的作家作品?你对自己的写作特色与预期何在?

    何马:对西藏题材,我希望我一辈子写的东西,都围绕这个地方。阿来他们写的都很好,都从不同的角度让人们了解了西藏。我只是希望通过对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的叙述,让人们了解到,西藏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如果有人因为看了《藏地密码》,而喜欢上西藏或是对西藏感兴趣,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也是我对自己写作的最大期待。

    对小说的“学术成分”并未考虑

    记者:你认为西藏文化最神秘或最有吸引力的是什么?小说中学术成分比重如何?

    何马:西藏千年隐秘历史,是我最感兴趣的。《藏地密码》120万字,写的就是我最感兴趣的这一点。因为我不是学者,所以对于学术的成分,我不会考虑。我只能说,小说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出自我通过各种途径对西藏的了解,比如出自我曾经读过的那600本与西藏有关的书。我读那些书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写《藏地密码》,但等我要写《藏地密码》的时候,我已经读了那么多书,所以它们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藏地密码》的一部分。

    记者:这本书是否真的“仅仅是讲一个好故事”?

    何马:西藏是一个很神秘、不容易了解的地方。很多人对西藏的一丁点了解就是“她很遥远、很荒凉、很多背包族都想去那儿”。我最近看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主任廉湘民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对于西藏的理解,就像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理解。要么俯视,要么仰视,惟独缺乏平视。”我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藏地密码》里确实有很多探险故事,但我们也不能仅把西藏和“探险”联系在一起,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只有从文化上了解了,我们的血液才能真正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写作《藏地密码》的真正目的,虽说以我的能力,很难轻易达到。

    记者:有人认为“藏宝寻宝”式的写作思路已进入程式化,西藏文化其实远非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藏所能概括。

    何马:对,您应该也看到了,到目前为止,这个小说关涉到了西藏的风俗人情、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如您所言,我想在小说里展现的绝对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藏,应该说,寻宝或探险,都只是这个小说的一个噱头,是支撑故事的线索,是让普通读者可以阅读下去的必要手段,但我真正想展现的,还是西藏文化,尤其是那部分埋藏在历史里的,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文化。在我们的脑海中,西藏一直都是一个符号,神秘,神圣,即便现今已经开放为全球化的旅游胜地,也仍然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想要展现的就是这部分秘密。我的出发点就是通过这个小说,竭我所能地让更多人更加了解西藏和西藏文化,只有真正了解了,才可能完全接纳,融为一体。本报记者王锋

    记者旁白

    必须要说出的一些话

    应该说,这是一期特殊的“重点”人物,在看惯了声名甚隆的文坛耆宿、知识大家,与风口浪尖上的新锐、热点、潮流人物之后,我们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故作神秘、充满争议的作者。何马,这是一个像昔日歌手刀郎一样隐藏真容、故作神秘的作者,他带来了一本虽然畅销但在阅读反应与大众口碑上并不完全讨好的书。

    坦言之,记者拿到最新的《藏地密码》第5部,对这样的书能够畅销,确实也有一些不理解,说一句唐突作者的话,我真是“硬着头皮”通读完了这本书,因为这是采访每期“重点”前的必修功课。

    一部在很多人眼里“故事差、文笔差”的“绝对的烂书”,为什么会一路畅销?为什么会出现在诸多排行榜上?一部因充满了“百度”出的军械使用、汽车改装、医学以及西藏相关知识而被批为“拼凑”成的一本读物,却事实上扯动了一条畅销链,原因何在?它是很好读,但这样口水式的阅读究竟利弊如何?对于这部书的风行,整个书业、阅读圈或许值得反思,我们的阅读水准是不是下降了呢?我们的阅读价值是否浅陋化了呢?我们的媒介是否集体也曾参与了一次次“忽悠大合唱”?

    通过此书,也许人们可以深长思之,一本畅销书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幕后推手到底在如何操盘?有多少书赢了一把市场却输光了人气,在艺术与口碑上千疮百孔、一败涂地?还记得那本弱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否?薄薄一册,疯狂印行,而热潮过后,所余为何?奶酪或许已凝结为废渣,奶腥气也飘散无存。在全国各地一本本所谓畅销书从书店走向垃圾站、化浆池之前,愿意“傍”着这个特殊的人物,说一些这样的话。王锋

    ■关联读本

    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送来的信封,信封里装着两张照片,照片上惊现的远古神兽,促使卓木强巴及导师、世界犬类学专家方新教授亲赴西藏。他们在调查过程中震惊地发现,照片上的动物竟然和帕巴拉神庙有关……不久之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从西藏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全球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编者手记

  传说,大约在公元5世纪的某一天,吐蕃王室的祖先拉托多聂赞在雍布拉康屋顶上休息,忽然天上掉下来几件佛教宝物,国王不懂它们的用途,只听见空中有声音说:在你五代以后,将有一个懂得这些东西的赞普(吐蕃王朝的国王)出现……从此,佛教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藏传佛教的历史,也成为西藏历史中最隐秘的一面。

  《藏地密码》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追寻藏传佛教与藏地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长篇巨著。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今天西藏已开放为全球旅游胜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我们依然对她的历史知之甚少。如果没有《藏地密码》这本书,我们也许永远不会触摸到这个神圣地域最不为人知的古老机密。所以要感谢这本姗姗来迟的史诗般的探险小说,它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这一千年来最隐秘的故事。

  本书作者何马先生,研究西藏历史多年,对西藏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如数家珍。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那些隐藏在西藏各种古籍、佛经、史诗以及人们口头传诵中的秘密线索,那些状如蛛网的线索被他串联起来后,整个藏地隐秘千年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

  希特勒为什么曾于1938年和1943年两次下令,派他的最佳助手希姆莱亲自组建两只探险队深入西藏?苏联专家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一支特殊的专家团前后五次深入西藏?隐藏在美洲密林深处的玛雅遗迹是否与遥远的西藏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为什么丛林中原始部落的祭祀方式与西藏民间的祭祀方式如此神似?通往圣地香巴拉的秘密通道是否就在布达拉宫的下面?在西藏的大量历史文献中隐藏着的那座帕巴拉神庙是否真的存在?比藏獒更凶狠的动物是什么?一系列复杂的谜团纠结在一起。《藏地密码》这部百万余字的恢弘巨著,将为我们揭开隐藏在重重历史迷雾背后的惊世谜底。

  本书围绕西藏的无数史诗传说和民间故事展开,视野开阔,书中那些主人公的足迹并不局限于西藏,为了追寻线索,他们穿越了全球最人际罕至的生死禁地--可可西里冰川、喜马拉雅雪山、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魔鬼山、美洲亚马逊丛林……在这惊心动魄的"长征"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物,历尽生死,终于慢慢接近藏地古老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世人隐瞒了什么?那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球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

专业书评

    在我眼里,《藏地密码》是一部奇书,一部以探险的视角追寻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的长篇著作。藏传佛教、藏獒、西藏传说、民间传诵的隐秘历史、史诗、藏族地区神奇和无限美景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的聚合。可以说,西藏历史文化和雪域风光的魅力,在这部120万字的恢弘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何马把精彩、刺激和文化品位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为那些对西藏充满兴趣和向往的读者,奉献了一场阅读的饕餮盛宴。我也希望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有机会能亲自到西藏来看一看、走一走,亲自体验一下西藏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听一听关于西藏神秘的民间传说,品一品藏族人民香甜的酥油茶。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

    《藏地密码》的作者依托于至今仍有神秘感的西藏文化与西藏地理,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叙述的自由,使这个故事有了心理基础,使这个故事的铺排具备了成功的可能。《藏地密码》中至少关涉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藏传佛教的历史与传说;藏獒的知识与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及探险。似是而非?是的,小说中提供的知识系统是这样的,这是小说特殊的需要。如果一切都在已经定论的知识范围内展开,那样的探险小说就失去让人想入非非的能力了。从这点来看,作者何马已然掌握了类型小说写作的神秘配方。

    ——著名藏族作家阿来

    再没有比《藏地密码》更为玄怪的关于藏地的现代传奇了,它给读者呈现的秘密,特别是作者的那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想象驰骋,已经足以令人怦然心动了。这部小说对西藏文化,特别是对藏传佛教的描述是基本正确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有关西藏的民族、宗教政策;作者在进行描述时,也对西藏文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对藏民族文化心理表达了尊重和某种程度的认同。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位比较严肃的创作者。总的来说,《藏地密码》情节跌宕起伏,构思精巧,环环相扣,是一个非常值得阅读的好故事。

    ——《中国西藏》英文版执行主编、藏族文化学博士周爱明



    按照出版方的说法,《藏地密码》今年1月15日惊现网上5天后点击过百万,50多家出版机构争抢出版权,4月在重庆出版社出版后首印20万册,被一抢而空。《藏地密码》似乎是一夜成名,但据记者了解,《藏地密码》最早出现在2007年年初,开始叫《战獒传说》,后又改名为《强巴历险记之最后的神庙》,作者的网名为“飘逸的马”,但小说并没有达到轰动的效果。在2007年年底,“飘逸的马”在声明中说:“应编辑要求做了大量修改。”这次的修改显然非常重要,因为此后作者说,“那个旧版我都不好意思承认是我写的”。但至今外界仍不知道,在背后指点他修改的是哪位高人。今年1月,“飘逸的马”以何马为笔名在网上发表《藏地密码》,于是有了后来的火爆。

    坊间有传言,《藏地密码》的编辑今年因为这本小说大赚了一笔,现在已经买了一辆宝马。而吴又也透露,这部系列小说给公司带来了超过千万元的收益,至于440万元的版税,这对何马来说并不是太大的一笔钱。“我觉得他的资产有上亿元吧。”吴又这样告诉记者。

    揭秘何马

    作品密码:《藏地密码》之前写文案

    记者:《藏地密码》是一个突然的写作,还是一个循序渐进写作的爆发?

    何马:说它突然,也不突然,因为这个有关西藏的隐秘故事已经在我脑海里存在了十年。说不突然,也很突然,因为我之前从来没有任何正式的写作经历。在《藏地密码》之前,我写得最多的是产品文案和企业战略。一个几百字的文案,我会写几百遍,最初的构思成为我现在呈现出来的小说中的核心情节。我不仅想过出版成书,还想过,有一天有人能够将《藏地密码》拍成电影、做成网络游戏、漫画等。

    人生密码:13家公司交别人管理

    记者:听说你现在在美国,是写作还是生意上的事情?

    何马:到美国除了一些生意事务,最主要是休息。刚刚交稿的《藏地密码5》耗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加上工作也忙,期间因为身体原因还住了一次院,来美国主要是放松一下身心,回去后全力修改《藏地密码6》。这次金融危机对我的公司确实产生了影响,但目前公司运转还是比较良性。我近几年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于投资,不在于管理,我今后的生活会和现在一样,相对比较自由。

    记者:生意上的事是否会占据你太多的时间,你的写作习惯是怎样的?你的员工知道你写了这么一部畅销书么?

    何马:我的13家公司已全部交给别人去管理,我主要是看一下报表以及对公司的战略层面进行一些思考。我的写作习惯是,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飞机上,马桶上,都是我的写作时间。我要对喜欢《藏地密码》的读者负责,毕竟公司可以让别人管理,《藏地密码》却只能由我来写。在我的生活圈子中,只有不超过5个人知道我是何马。

    财富密码:写书赚钱纯属意外

    记者:你统计过自己的财富么?财富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是喜欢简单还是奢侈?

    何马:统计过。基本每年都会统计一次,因为每年都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包括我的家人。财富对于我,意味着理想和自由。比如,我捐助盖了一些学校,还在沙漠中种了一些树。包括去探险,这都是我的理想,我想做的事。个人生活,我崇尚简单,不过我从不吝惜金钱。

    记者:按照《藏地密码》的销量,你能拿到超过440万元以上的版税,写书赚钱和开公司赚钱的感觉如何?

    何马:写书赚钱是意外,我只是想写一本书,从来没有想过靠它赚钱;而开公司的目的,就是赚钱。(蒋庆)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18
发表于 2009-7-29 08:24: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7-30 07:01 编辑

艺术类

现代艺术

这个很没有质量,图片搜集于网络,仅仅上传备份。
讲得很浅,对现代艺术感兴趣的人可以很快翻阅一下,好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作为现代艺术家,她的画还是不错的。备份后用
试过泥塑,顺手搜集一点中国元素,备份后用
现代艺术的创始者,挺不容易的人,备份后用
我见过这个老汉两个真迹,阿维尼翁少女和梦
超现实主义,作品收集较全,早中期的作品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风格的逐渐成熟。他的神曲系列简直是让我无法评述。经典的时间让人一眼就可以记住这个作者的名字,达立。老实说,我最先记住的是他的胡子而不是他的画

作品收录较少

艺术欣赏
这个评价现代艺术的,写得还不错
沈从文写的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http://www.amazon.cn/%E8%89%BA%E6%9C%AF%E7%9A%84%E6%95%85%E4%BA%8B-%E8%B4%A1%E5%B8%83%E9%87%8C%E5%B8%8C/dp/B001DHI8X0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708120/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作者简介
E.H.贡布里希(sirE.H.Gombrich)(1909—2001)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沃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理想与偶像》、《象征的图像》、《木马沉思录》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者能轻松学习。

《艺术哲学》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76
寄托币
51866
注册时间
2004-12-7
精华
25
帖子
586

Golden Apple

19
发表于 2009-7-29 21:12:48 |只看该作者
顶阿恒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0
发表于 2009-7-30 20:09: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7-30 08:12 编辑

丹·布朗 Dan Brown
他的作品中逻辑硬伤太致命了。这个在《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中尤为明显。但是文章里面的背景艺术文化知识介绍还是不错的。相对于他的第4本达芬奇密码”书,我倒是觉得他的“天使与恶魔”写的更好一些。起码作者内心的那种宗教与科学的交锋理念啰嗦清楚了。“The Da Vinci Code”?那逻辑顺序和思路简直是差到让我觉得悲壮~~~此外他早期的两个作品我也放进来了,但是自己并没有看过,就不评论了。新书《消失的符号》(The Lost Symbol)将于今年9月15日发售。

另,他很有特点,娶了一个大他12岁的女人做老婆。我喜欢!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1
发表于 2009-7-30 20:26:05 |只看该作者
刘文扬
http://www.dxyer.cn/killure/article/i27853.ht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2
发表于 2009-7-30 21:40: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2 09:45 编辑

蔡志忠漫画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72
注册时间
2009-7-30
精华
0
帖子
3
23
发表于 2009-7-31 21:53:08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70
注册时间
2009-7-30
精华
0
帖子
1
24
发表于 2009-7-31 22:10:59 |只看该作者
都是好东西啊,收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1
寄托币
75
注册时间
2009-7-31
精华
0
帖子
2
25
发表于 2009-7-31 23:51:30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6
发表于 2009-8-2 21:55: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2 10:23 编辑

暮光之城
最近刚好在研究吸血鬼
http://www.dxyer.cn/killure/article/i28051.htm
作家Stephenie Meyer是摩门教徒,所以她的作品才会有那样隐讳却吸引人的爱情。中英文双语的
暮光之城1-5部合集.rar(2.2 M)

          由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所著的扣人心弦的《暮光之城》(Twilight )惊险小说。故事描写的是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的浪漫爱情故事。仅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列的销量就已超过200万册。在世界许多国家,它也是名列榜首的畅销书。
  

         “暮光之城”系列由《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午夜阳光》组成,他们是以日月光华盈亏命名,非常贴切地吻合了主人公跌荡起伏的命运变迁和复杂多变的心情故事:从日夜交会的《暮色》,经历过《新月》的心碎和《月食》的神伤之后,读者心中的疑团会在《破晓》时分逐一破解,而错综复杂的真相也终将在《午夜阳光》中拨云见日!!

【详细介绍】

《暮色》


  贝拉将自己流放到了福克斯这个偏僻且终年阴雨的小镇上。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抉择,让她与他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幸福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互相倾心的两人,在爱情与危险间摆荡,一起度过新鲜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违的阳光一样,洒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既然他拥有迷人的外表、超人的身体,又有看透人心的本领,那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而她只是一个天生运动神经差、皮肤苍白得像生病一样的普通女孩。相遇那年,他们都是十七岁。时间的轮盘对他是凝固的,对她却是飞速转动的。他的青春将永驻,她的青春终将腐朽,他们两人的世界,真的存在着交集吗?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开始,面对爱恨交织的欲望旋涡,人类总是无所适从。


  幸福缓慢地前进,波澜伺机而动。当一个脆弱的少女要融入一个非常人世界时,她所面对的危险,远比与善良的魔鬼接吻艰难得多。在经历了白天美好之后的暮色时分,这段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此时才刚刚拉开序幕。


  作者将主人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与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刻画得真切细腻,丝丝入扣的描写与洗练优雅的文字唤起了读者的无尽想象,亦真亦幻的故事和曲折诡异的情节激起了读者持续不断的阅读冲动。在沁人心脾的温存与缠绵之中,读者见证了青春的璀璨,初恋的美好,也见证了理智与情感的搏斗、灵魂与肉体的挣扎……


  补充:《暮光之城》讲述了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故事,17岁的女主角贝拉·斯旺是一位机智甜美,广受欢迎的少女,自从搬到一个小城镇与父亲同住后,结识了一个神秘的同班男同学爱德华·卡伦,而这个男同学来自一个嗜血的吸血鬼家族,贝拉最能吸引他的地方是她身上的特殊香气——他一闻到就想吃她,可又为了爱而拼命压抑自己的食欲,还要和别的同样想吃她的吸血鬼争斗,想尽办法保护她。 请不要把它仅仅当成一场不可思议的非现实爱情历险,当你曾经、正在、或者将来在自己爱情的旅途中触动到类似些许感觉的话,它更是一段为你谱写真实爱情乐章的暮光传奇。相遇那年,他们同样17岁;她出生几个月就被妈妈抱着逃离小镇那年,他已经17岁;而有一天她终落得垂垂暮年,他却将仍然保持17岁的青春容颜……生命时间轮盘的运转,对他而言是凝固的,而对她却是飞速流动的。他的青春永驻,而她的青春终将腐朽。


  《新月》


  爱德华深深迷上贝拉,也喜欢上了她身上独特的香味。无奈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她十八岁生日派对上,贝拉不慎割伤了胳膊,流淌的鲜血勾起了爱德华家人嗜血的本性。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爱德华和他的家族离开了福克斯小镇。


  爱德华走后,贝拉的世界彻底坍塌了,她开始尝试各种冒险的行径,因为她发现,只要她一做危险的事情,爱德华的声音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贝拉自虐式的疯狂举动并没有让爱德华回心转意,这时,年少不羁的雅各布出现在她苍白的世界里,他虽知贝拉心中另有他人,还是深情地陪伴、保护着她。一个是坚如磐石的冰冷异类,一个是热情似火的炙热狼人,贝拉将如何抉择……爱德华误认为贝拉已跳海身亡,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他决定将一切作一个了断。暮色渐渐隐退,等待他们的是天边昭示着最漆黑的夜的一弯新月,贝拉和爱德华会坠入这万劫不复的黑暗世界吗?他们能够在生命终点前抢回比自己还珍贵的对方,一起拯救这世间最令人心动的爱情吗?


  领略斩不断、理还乱的生死奇缘,《新月》将读者带进比普通青春类小说更加神奇多元的世界,读者与其说是陪伴贝拉度过了她人生中第一段最黑暗的时期,不如说是借助梅尔的妙笔在魔幻世界里经历了一次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爱情体验。爱德华的挣扎、贝拉对爱情的诉求以及雅各布对真爱的渴望三种张力贯穿小说始终,很好地诠释了爱情永恒的主题。梅尔以她独特的笔法和天才的能力掌控着读者的心跳,多情的读者难免和贝拉一起,或是凝神屏息,或是潸然泪下。


  《月食》


  即将中学毕业的贝拉陷入两难的境地:她要在爱德华和雅各布中选择一个恋人,而这个选择极有可能引发卡伦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间的一场血腥战争……热血沸腾的贝拉宁愿选择死亡以便与爱德华长相厮守,但是在他们结婚之前,爱德华不允许她这样做。另一方面,雅各布的介入让他们两人的感情亮起红灯,贝拉在探望受伤的雅各布时,雅各布竞将她带到自己家中,乘机向她表白爱意,并不顾她的意愿强吻了她。这被逼的一吻深印在贝拉心中,对于雅各布的感情,贝拉已经理不清了。


  当贝拉为选择恋人而备受痛苦煎熬的时候,她发现有人从她的房间偷了东西,目的是要循着上面的气味嗅出她的所在之处。贝拉将过去种种意外联系起来,终于明白来自传说中克兰家族的维多利亚正是操控一切的幕后主脑。为了替死去的詹姆斯复仇,维多利亚正纠集一伙帮凶匆匆赶往福克斯,对爱德华和贝拉的生命造成了莫大的威胁,卡伦家族决定联合狼人族群去应对共同的敌人。冰与火的矛盾不可调和,在爱与牺牲的天平上,贝拉发现她所要奉献的不只是灵魂……


  当你可以永生不死,你该为什么而活?《月食》揭开那漆黑的面纱,展现出灵与肉的挣扎。势不两立的卡伦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问的矛盾该如何解决?是天使般善良的爱德华与玻璃般易碎的贝拉步上了婚姻的神坛,携手走进伊甸园,还是与贝拉青梅竹马的雅各布和她过上了平凡的人间生活?从日夜交替的《暮色》,经历过《新月》的心碎和《月食》的神伤之后,读者心中的疑团会在《破晓》时分逐一破解,而错综复杂的真相也终将在《午夜阳光》中拨云见日。


  《破晓》
        

  当生命是你所能给予自己挚爱的人的一切时,你怎么可能不把生命献给他呢?对于贝拉来说,无可救药地爱上爱德华之后,生活既像是充满甜蜜的幻想,又像是深不可测的可怕梦魇。不管她作出什么样的抉择,都将牵动着两个族群的命运。从两人第一次牵手的那一刻起,贝拉和爱德华就明白对方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爱情就像雨后的阳光一样温润着他们的灵魂。幸福让人觉得温暖,却又让人如履薄冰。来自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的禁忌之爱,像狂躁的风暴蹂躏折磨着两颗脆弱的心。既然贝拉勇敢地作出决定,一连串空前的惊人事件便随之展开,在这动荡的一年,诱惑与冲突将带领她走向最后的关键时刻。贝拉飘舞的心绪终将情归何处?她与爱德华、雅各布三人的最后命运又将会如何?有如漫漫长夜之后的破晓,这段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罗曼史最终迎来了令人惊讶、屏息的结局。



       《午夜阳光》

          破晓,是按照贝拉的角度来描述!

         而 午夜阳光是按照爱德华的角度来阐述第一部暮色里的剧情。超级推荐!中英文版都是到第十二章!中文部分为网友翻译整理~质量不错!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7
发表于 2009-8-2 22:37:38 |只看该作者

沙丘系列小说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2 11:07 编辑

沙丘系列小说
dune,it is fu~~cking good~~~~
作者 弗兰克·赫伯特
《沙丘》(Dune,1965年)
《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1969年)
《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1976年)
《沙丘帝王》(The God Emperor of Dune,1981年)
《沙丘异端》(Heretics of Dune,1984年)
《沙丘终结篇》(Chapter House:Dune,1985年)

美国作家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原创的“沙丘”科幻小说共六部,第一部《沙丘》出版于1965年,赫伯特45岁那年;最后一部《沙丘终结篇》完成于1985年,赫伯特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说,在他的写作生涯里,有三分之二的岁月是在清贫中默默无闻地度过的;最后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功,一半应归功于他执著的个性,另一半则应该归功于贝弗丽的支持。

沙丘第一部出版倍受欢迎,当年获得星云奖,下一年又并列获得雨果奖。沙丘系列已经被改为电影,电视剧和很多计算机游戏[1],以及一系列前传,由作者的儿子布赖恩·赫伯特和凯文·J·安德森合著。《沙丘》常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也经常被称为最畅销的科幻小说[1]。

《沙丘》背景设置在遥远的未来,处于一个封建星系帝国,其行星封邑由贵族统治,贵族向皇室克力诺家族效忠。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年轻的保罗·阿崔迪的故事,他是公爵李特·阿崔迪的继承人和阿崔迪家族的传人,他和他的家庭搬迁到行星阿拉基斯,宇宙中生产香料美兰极的唯一的行星。故事涉及政治、宗教、生态学、技术、和人类感情的复杂互动,保罗、他的家族、他的新行星和他的原住民的命运,以及帕迪沙皇帝、强大的空间航行公会、和秘密的女性团体Bene Gesserit,全部被拉入到一个将改变人类的进程的交汇中。

小说最初从1963年到1965年分期发表在杂志《 模拟》上,并分成两部更短的小说《沙丘世界》和《沙丘的先知》。赫伯特扉页致辞为, “献给致力于超出了‘实际材料’的领域的思想的人-献给干地生态学家,无论他们身在何方,无论何时,这个预言谨献给他们。”

不仅仅是科幻
———读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
/严锋

  这世上能让我们惊叹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能让我们惊叹的书则更少。当真的有这么一本书放在我的面前,那种久违了的感觉实在是难以言表。如果我再告诉你这部令我震撼惊叹的书是一部通俗畅销作品,一部科幻小说,你能相信吗?
  这本书名叫《沙丘》,是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的第一部。“沙丘系列”的故事发生在极为遥远的未来,那时人类已经进化到把电脑都废弃了,跨星系的旅行可以通过心灵感应在瞬间完成,人类的足迹遍布整个宇宙。人类的文明由帝国、星际运输行会、杰斯特姐妹会和各大星球家族共同支撑。帝国元首沙丹四世把亚崔迪家族的领主李托公爵派遣到宇宙边际一个非常孤寂荒凉的行星——阿拉吉斯,又名沙丘。这个小小的星球几乎滴水不存,表面遍布岩石黄沙,气候极为恶劣,人要在上面生存非常困难,但它却是整个宇宙中最为令人瞩目的一个地方,因为它出产一种神秘的香料,人服用这种香料可以开启心智,延长生命,甚至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因此沙丘成为宇宙间各大权力集团的角逐之地,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控制了宇宙。李托公爵被派往沙丘其实是个阴谋,亚崔迪家族的世仇哈肯能家族勾结沙丹四世发起袭击,杀害了李托公爵。公爵的儿子保罗和他母亲杰西卡逃往沙漠深处,得到了沙丘的土著弗瑞曼人的保护。弗瑞曼人长期被哈肯能人剥削和压迫,他们认为保罗就是沙丘的弥赛亚——弗瑞曼人传说中的救世主。于是保罗开始领导弗瑞曼人同星际各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荒诞吗?《沙丘》里面所有的人和事比我的简述还要荒诞得多。但是你如果把全书好好读一遍,就一定不会发出那样的抱怨,因为那里面所有的细节都真实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地步。比如说,小说里会漫不经心地提到奇异的未来世界里的一些奇异物品,像沙虫、啸刃刀、个人防护屏、扑翼机等等,这些物品都极其自然地镶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来历,所有人和事的要素都相互交织、相互指涉,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在小说原著的最后有许多附录,其中一篇是对沙丘的整个生态环境的系统研究,涉及到阿拉吉斯的地理、动植物、气象、矿产等等,光是这篇“论文”的“学术性”就够令我大吃一惊了。另一个附录就像一部词典,收录了几百个词条,对整个沙丘世界中的物品和人物进行描述和说明。还有一个附录也令我非常着迷,那是一篇整个人类历史的大事年表,从人类的起源、基督的诞生这样一路记下去,一直记到几万年以后。时间横跨几万年的小说,不多见吧。要把几万年里面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这种能力同上帝创造世界的能力应该可以比一比了。
  从前我把金庸看成是我们这个世界通俗小说的第一高手,并且很为西方出不了金庸而心中窃喜。读了《沙丘》以后,我才开始领会金庸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精神,那就是千万别说谁谁是什么什么的第一高手,武林中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小说界料也不例外。《沙丘》背景宏大壮阔,情节极为细致复杂,往往是一个大阴谋套着无数小阴谋,而小阴谋又指向大阴谋,悬念与突转层出不穷。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得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如此大作,国内学术界和文学界却一直罕有人知,恐怕也是囿于某种偏见吧。但是非常有趣的是,这部作品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却是知名度极高,因为《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2代》,由此衍生出的《红色警戒》、《命令与征服》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不过,对于《沙丘》的原著,玩游戏的朋友也大都只闻其名而已。今年这部杰作终于有了中译本。这是我这几年看到的外国科幻小说中翻译得最好的一部。我这里“翻译得最好”的意思是说,文字还比较通顺,可以看得懂。我看过一些近年科幻小说的译本,恕我直言,大都胡乱翻译,令人不知所云,非常难受。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描写网络的科幻小说,翻译过来以后,几乎没有一句可以让人看懂。现在这部《沙丘》翻译成这样,已经让我喜出望外了,惟一的遗憾是删掉了书尾的一些附录。原作的文字非常艰深,更有大量作者自创的名词。我在亚马逊买过8卷“沙丘系列”,以我对《沙丘》系列如此的热爱和敬服,读到现在,也才硬着头皮啃到第3卷《沙丘的儿女》。《沙丘》我倒是读过好几遍,也希望第一遍读了不感兴趣的朋友能反复阅读,直到喜欢为止。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8
发表于 2009-8-3 03:21: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2 15:46 编辑

lord of rings

it is also a fu*king good sys

魔戒  相关资料
 
   
目录
    
   
·魔戒之王 背景中的诸神简介

·在神话的国度中漫游——英国画家艾兰·李

·关于精灵的死亡和转生

·魔戒~五位巫師

·托爾金的神話世界(一)

·托爾金的神話世界(二)

·異族通婚

·魔戒~岡多爾與羅汗的盟約(1)

·魔戒~岡多爾與羅汗的盟約(2)


魔戒前传  哈比人历险记

魔戒起源  精灵宝石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29
发表于 2009-8-3 08:35: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6 18:02 编辑

群星,我的归宿
f~u~~cking good book
http://www.dxyer.cn/killure/article/i27838.htm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声望
157
寄托币
11554
注册时间
2005-8-20
精华
7
帖子
120

Golden Apple

30
发表于 2009-8-7 22:10: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heng1020 于 2009-8-7 10:14 编辑

《冰与火之歌》导读
    《冰与火之歌》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于1996年刚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书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从写作上说,本书与莎翁的《哈姆雷特》颇有共通之处。从中,读者便能与之产生呼应,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那么《冰与火之歌》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在阅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呢?首先,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翻开本书可看到,每章节的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本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尤为重要的是,它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于,相对于采取这一写法的同类作品常出现的时间线索混乱,叙事搅成一团等弊端,本书经过精心梳理后,每个章节的时间互不交叉,而是呈现精巧的上下承接的关系,虽然视点人物不同,但故事却在不断前进。
    其次,本书每个章节张弛有度,节奏感非常强烈,能吸引人连续地阅读。作者在写作《冰与火之歌》之前,已获得多次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等,并在好莱坞担任编剧长达十年之久,丰富的经历,使本书成为了他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总括和升华之作。在本书每个章节,读者都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其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本书的每一卷,也形成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乃至在由整个七卷组成的《冰与火之歌》,也呈现出这样完整的结构。不仅互相串联,其中更包含了无数的情节兴奋点。作者曾经说,担任编剧,最痛苦的是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在四十五分钟一集的时间内释放出来,而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对自身抱负的一种实现。
    第三,这本书,诚如上面已提及的,其核心在于"人"本身。由是,它没有简单的答案,并不是一本可以懒洋洋浏览的书。它不仅包括无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实人生中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东西。因为人本身是最复杂的。看过本卷《权力的游戏》的读者朋友,不妨在下列问题上作深入的思考,如琼恩·艾林死亡的真相,行刺布兰的真相,乃至琼恩的父母等等,相信作者最后会让你大吃一惊。同时,相对于其他的奇幻作品,习惯于主角落地百尺毫发无伤,或危机时刻总能化险为夷的读者,本书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惊愕。在作者笔下,每个角色均以其真实的轨迹在运行,有成功,也有痛苦,甚至死亡,本书正是通过这样的构架翻动着读者的情绪。
    第四,本书是典型的西方史诗奇幻文学。既然是史诗,其落脚点就是整个书中呈现的世界,关注的问题宏伟,全书的格局庞大。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交织在一起,展示出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或许会有读者认为,本书更像一本历史小说,这种论断有其合理之处。马丁本人曾在采访中言道:"我喜欢历史小说,但历史小说最大的局限是结局已经基本注定,不论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悬念点和高潮处-结尾。"所以,他选择了《冰与火之歌》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奇幻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魔法"的处理上,作者马丁秉承托尔金的精神,运用得非常谨慎,着意刻画神秘感。读者或许记得,《魔戒之王》虽是一部典型的奇幻作品,且出现大量的神灵和超自然现象,乃至伟大的法师甘道夫等等,但书中却没有具体描述一种魔法。针对这一特点,马丁曾经说"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调料,不用则无以凸现奇幻氛围,滥用则会串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相对于无数火球满天飞的"奇幻"作品,《冰与火之歌》之中的魔法显得非常精细、神秘和巧妙。
    一直以来,国内的奇幻文坛苦于少有优秀奇幻文学作品的引进。少量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使得文学界将在西方百花齐放,无比兴旺的幻想文学归入了少儿读物和幼稚作品一类。纵然在关注奇幻文学的读者群中,参差不齐的玄幻文学,也蒙蔽了人们的视线。透过本书的出版,阅读一本真正的奇幻作品,感受一下奇幻小说无穷的魅力,让她真正地扎下根来!可以想见,本书的成功,必将推动新一轮奇幻文学作品引进和阅读的风潮!

人的史诗--冰与火之歌(1)
缘起"如果这世界真有神灵存在,为什么还充满了苦痛和不公?""因为世上有像你这样的人。""没人能像我。这世上只有一个我。"----詹姆·兰尼斯特曾几何时,渴望着那么一些作品的出现,能释放出儿时的幻想,印证自己改变生活的愿望。渴望着有那么一批作家、那么一批同好,能拔开思维的牢笼,跳跃进无垠的汪洋。于是找到了《银河英雄传说》,于是找到了《魔戒之王》,直到如今俯瞰着史诗奇幻这无尽的宝藏。
    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着那么一颗明珠,她曾三次进入世界奇幻奖的决选,三次成为权威杂志《轨迹》的年度最佳作品,她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成为了读者心目中近五十年来奇幻作品的颠峰之作,而她还在蓬勃发展中,她的名字就是《冰与火之歌》。(至今已出版三部,总计约六至七部,第四部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舞台"我以大地和河流的名义起誓。""我以青铜和钢铁的名义起誓。""我们以冰与火的名义起誓。"----梅拉和艽建史诗奇幻潮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仍是奇幻图书中的主流。它们的存续得源于人类内心对科学霸权世界的叛逆,得源于人类对这个喧嚣越来越多,生活范围越来越小的世界的厌倦和反思。它们在精神上给人类重建了一幅往昔的生活,更自然、更朴素和更富于幻想。
    既然是重建,那么就必须构架出一个完整、丰富而又真实的世界,这是史诗类奇幻不成文的铁律。这个世界,首先必须是丰韵的,能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其次,它又必须拥有或体现着人类往昔的文化或文明精神。对于读者来说,这就好比一把引领你进入这个世界的钥匙。这个世界印证了你对生活的渴望,你欣喜地接受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它不能缺少想象和创造。幻想既是作家的无价之宝,却又是他的大敌,在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发挥余地的同时,也把一个无底深渊摆在了他面前。如果作品太接近报道事实,无疑便扼杀了想象力,人们会抱怨找不到应有的朦胧感;可如果在想的方面走的太远,以致于无法让人进入,那么作品就被封闭了。一般说来,奇幻作家们都在这条细线上舞蹈。作家的理想是,用他的想象和创造做读者的向导,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他的世界,直至读者最终能独力前进,忘我地在作家所呈现的世界中探索,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成功的奇幻作品同平庸之作之间最大的分野。
    现代史诗类奇幻在近四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已经由少年期步入了成年期,随着一个又一个丰富多采的奇幻世界的呈现,世界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个框架主要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背景元素,例如世界的创世神话,当前的政治格局等等,这是描勒史诗的基本线条。另一个是细节元素,例如婚礼的方式,马匹的种类等等,这是留给读者探索用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正是在这两大层次上,不仅承继了前人的传统,而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冰与火之歌》的整个世界大小与我们的地球几乎相当,主要分为两片大陆,位于西面的是"日落国度"维斯特洛(westeros,英文原意为西方大陆),面积约等于南美洲,位于东面的是一块面积、形状近似于亚欧大陆的陆地。故事的主线便发生在西方的维斯特洛大陆上。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魔法与精灵(森林之子),神与龙都曾经存在,但如今他们只生活在传说之中,这是凡人的时代,无数奇迹只是静卧在地一任万古的凭吊。谁也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时代之风将再度吹拂,在无知的人们眼前再现敬畏的力量;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繁衍存续。有着英格兰古风的维斯特洛,有着希腊风范的七大自由城邦,有着宏伟金字塔的阿斯塔波和有着雄浑奔马的多斯拉克牧民齐聚一堂,交织出一幅波澜的织锦;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醉人的盛夏已持续十余年,而如今,夏日将尽,严冬将至,长夏意味着绵冬,貌似平稳的水面下暗战汹涌,平衡即将被打破。维斯特洛高贵的七大家族,前朝的王女,各怀鬼胎的庭臣纷纷落入了时代的旋涡中。冰与火的纠缠,永无止境。
    普通读者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年内描写和架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单就人物而论,在冰与火之歌前三部中出现了353个贵族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成员和历史。迄今为止,在网上非官方的冰火人物辞典中的辞条已超过两千条!当你在翻过一千页之后,发现作者竟能准确地点出在那一千页之前匆匆提到的少妇的发型或母马的肤色,你会觉得多么惊喜!这意味着,你看到的每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不是信手拈来烘托他物而后弃如草芥的棋子,而是一幅严整的镶嵌画中的分子。独特的婚俗和无畏的战奴,勇攀冰城与月夜航海,这一切细节,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了凄美的冰与火之歌。你不得不为作者的预谋而击节感叹,在书中他留下了那样多的悬案、预言和传说,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网上激烈的争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人们相信,这些都确实存在于冰与火之歌的时空中,总有一天,它们会在作者的笔下自沉睡而苏醒。


    人的史诗--冰与火之歌(2)
    精神
    命中注定你将燃起三团火焰一团为生一团为死一团为爱命中注定你将骑乘三匹坐骑一匹床第一匹恐怖一匹为爱命中注定你将经历三次背叛一次为血一次为财一次为爱----佚名僧我为什么要拿起一本奇幻小说?
    我得说,因为它是一个好故事。那他为什么不原意读这本小说呢?因为他不相信这会是个好故事。事实上,在中国,奇幻文学作为一种非主流、方兴未艾的文学形式,她的读者和非读者之间的鸿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命题。
    我敢说,早已泛滥于市的纪实文学,历史文学,情色文学,乃至各种政坛内幕、国际冲突,林林种种各式作品中的"幻想"成分肯定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能占内容的90%以上。之所以这些流俗之作能顽固的占据人们的视野,基于人们这样一种惯性认识:因为它们的背景资料多半逼真,那么它们的内容也必当具有"真实性"尤其是"严肃性"。中国的成年人可以极其热烈的讨论江青的风流韵事,可以互相争辩台湾投放SARS病毒攻击大陆的"新闻"--无论其内容有多么荒谬--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幻想",而是认为自己在说"大事"。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还不丰富,造成人们精神生活面很窄,依然停留在很现实的物质性上,更说明,历史文化各种原因所形成的桎梏不容忽视。我们奇幻从业者无力改变这两点,但我们却能够企望通过我们的梳理和呈现,让人们能有归属,愉悦地释放出自己的想象,更好地享受人生。
    有人问:小说为什么非建构在幻想上呢?
    我可以简单地告诉你这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与人类文化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比如甲和乙同写一本基于东汉王朝的小说,甲决定以"纪实"的方式写而乙决定以"奇幻"的方式写,那么问题是:东汉就那么几个皇帝,就那么几件大事,乃至部队就只能叫"御林军"而不能叫"近卫军"。而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虽然历史潮流的大趋势,如封建王朝必将衰亡,奴隶制必会解体等等是不可逆转,但具体的种种事件,却往往是偶然的结果。对一篇"纪实"作品来说,无论构思出多么离奇的情节,这些"狸猫换太子"的事件都必须象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绕着"史实"打转。而"奇幻"作品给予你的是一种机制,解释的机制,你可以用这一整个文化、社会的体系去自行发展已有的现实中不存在而又可能发生的情景。它还给了你两大自由:你可以把不同的文化溶入到一个世界,进行地理上的重组;你也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渗透进作品的运行里,这是价值观上的重组。对一般人而言,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成为通才比成为专才要容易得多,广博+领悟+想象,便足以供你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奇幻作品。
    历史类作品如是,其他种种作品也一样。
    让我们具体到《冰与火之歌》所属的史诗类奇幻作品中来。一直以来,当我们打开一本史诗大作,我们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魔戒之王》当作模版。事实上,吸引你的是一个矛盾和一条中心线。
    这个矛盾,是勇士与魔王的矛盾,是正义与邪恶的矛盾,简言之,即善与恶的矛盾。传统的史诗作品,贯穿着这样一个矛盾。其间,善的一方也会有坏人,会有恶人的帮凶(如《魔戒之王》中的巧言),恶的一方会有善类,同时善恶也在不同的人心底挣扎。随着故事的进行拓展,矛盾在发展,他们将不断蜕变、转化,直到高潮时化为纯粹的善恶之争。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预先把一个强大的"恶"放在舞台中,"恶"强而"善"弱。"恶"在明处而"善"在暗处,整个故事便始终处于斗争消长中。作者要让"善"的一方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最终由弱变强,压倒"恶",读者就从这过程中获得神秘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条中心线从属于这个矛盾之下,这条线是善良人物的成长路线(由于矛盾的结果早已注定,绝少有作家会尝试黑暗人物的成长路线!),他总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内心挣扎无助到坚毅不屈,最终成为显赫的或平凡的英雄。作家的功力高下判别于,这个(些)人物的成长,那种心路历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经历了千百次的重复旅程后,我们能否尝试另一种方式?我们能否把复数的人物放入场景中,任其自由而真实地碰撞,交织出独特的图案呢?《冰与火之歌》向大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她成功地引入了POV(point on view视点人物,作者以视点的角度进行述说)的写法,使我们得以通过身份迥异的人物的目光去观察。常有人说:读《冰与火之歌》的感觉是复杂的,在这一刻你还情不自禁地为书中的角色喝彩,在下一刻你却恨不得把书撕掉。因为她"黑暗",因为她"残酷",或者说是"真实"。在这里,你再也看不到预定的结果,而只能像买了彩票等待开奖的彩民一般急迫地期待那份撼动,你甚至不能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迷失在这缤纷的世界中,正如你迷失于现实的世界,只因为她运行的规则就是现实生活的法则。
    《冰与火之歌》与传统史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她没有讲述任何大道理,没有进行任何说教。对于传统作品所歌颂的种种精神,如兄弟之情,坚贞爱恋,战天斗海的勇气等等,她都有所包含,但又难以体现。事实上,她歌唱的是一种无奈,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人性。
    人的史诗--冰与火之歌(3)
    人是最复杂的,而人是人化世界的核心。《冰与火之歌》通过不断呈现人的行为,呼唤着人们重视自我本身,而非思虑其他外物。她要求人们认清自身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随着书的进行,所有人,书中的主角和读者都在成长,这是反思自身的成长。透过对自身的反思,能让人最终统一到一个世界--爱的王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冰与火之歌》体现了宗教的精神。我相信,她不仅是《魔戒》以降的旧史诗时代的最后一部辉煌之作,也将是揭开新史诗时代的开山鼻祖。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killure
to kill and to cure

使用道具 举报

RE: 我的非专业阅读收集下载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我的非专业阅读收集下载
https://bbs.gter.net/thread-475478-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