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ng 发表于 2004-3-20 13:02:46

28楼的提纲怕是有点问题

所有的论点都是表明“it is nice/favorable/beneficial/advisory for one to theorize with data”如何如何而不是“it is a grave mistake to theorize WITHOUT data”

正面好不等于反面坏,如果beg the question则很难交待。

菜丸子 发表于 2004-3-20 13:14:46

呵呵有道理,虚心接受

菜丸子 发表于 2004-3-20 13:29:35

针对前面的一个提纲,有必要澄清一下的是关于老孟的研究:
不管假设是不是THEORY的一种,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质疑而已,而不是假设。质疑和假设在本质上有区别,质疑是REPUTE以前的理论和看法,而假设是提出以前没人想到过的想法。
所以,不管怎么说,老孟作为一个驳斥原题的例子是不恰当的,反过来,他正好是一个优秀的证明例子,证明不通过数据收集得出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文中要我们论证的重点在于,是不是GRAVE MISTAKE,此时你可以援引其他相关例子,说明一些错误的THEORY带来的危害。

具体可参见我收集的资料:
1843年,年方21岁的格里戈尔·孟德尔(英文拼写为MENDEL)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而这段似乎是更加有力的证明了:
各位读者,关于遗传问题在孟德尔之前早有许多生物学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了,但是都没有实验根据。许多国家的科学院还专门为此特设悬赏奖金。到孟德尔着手这一问题时,达尔文已就物种起源做了较透彻的研究,但是都未能回答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的具体根据。于是孟德尔就决心站在达尔文的肩膀上,开始更上一层楼。


现在我寻找一些极端的例子——即孟德尔的理论未出来之前旧的观念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或冲击。
请大家驳斥和帮助,谢谢

鱼的宝贝 发表于 2004-3-20 14:01:27

“(3)一些错误的理论在数据积累后被推翻,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反之,该领域会被错误的理论统治而裹足不前。(举例说明撒~比如说遗传学和基因学方面的几个祖宗都可以揪出来说)”
我还以为你说的是老孟的理论被后人推翻了呢,呵呵

在Mendel之前就有了一些遗传的学说
Hippocrates: 子代之所以具有亲代的特性是因为精液或胚胎内聚集了来自于身体的微小代表元素
Aristotle:亲代残缺,下一代并不残缺,因此提出精液不是提供胚胎组成的元素,而是提供后代的蓝图。(正确的)
这些都是假说,没有实验证据,被后面的科学家用实验证实正确或者错误
但是当时人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这方面,而一些荒诞的推测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如长颈鹿是骆驼和豹子的杂种后代等。
Lamark,1809,用进为退的进化论---获得性性状是可遗传的(建立在data上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没有得出进一步的认识)
Darwin,1866,泛生论,身体的各部分细胞都存在着胚芽或者泛子,决定细胞的分化。可是血液中牙根没有什么泛子的存在(没有证据的胡说八道)
Weismann, 1883 连续作了22代剪断小鼠的尾巴的实验,有力的推翻了泛生论。得出了种质论。(多好的反证阿)
在蒙德尔之前有两位科学家得出了和蒙德尔理论极为相似的理论
Knight, 1797将灰色和白色的豌豆进行杂交,杂交一代是灰色,第二代确是灰色和白色,但是他明没有做统计学分析,只是发现了这一现象(很可惜,没有数据证明)
Nauding, 发表植物杂交论文并得到了法国国家科学奖。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这个人也是做了大量的实验的,千万别用到反例里面去,只能说他在数据面前没有老孟想的多)

然后就是老孟1865, 我就不说啥了,呵呵
累死我了,继续去啃提纲:)

happymichelle 发表于 2004-3-20 14:41:41

看了34楼的,真是兴奋~
你是不是是学医的?

happymichelle 发表于 2004-3-20 14:57:29

最初由 imong 发布

有DATA的那个叫做theorize,大家上面讨论了不少,例如先改N多作文然后出theory
没DATA的那个就不叫theorize啦,那个叫做hypothesize比较合适。题目非把这两个概念给错位联系,自然看上去别扭。同时,hypothesize难道是grave mistake吗?



按照imong的观点的确很明白,但是hypothesize真的不需要data么?
楼上也讨论了这个hypothesis的问题,不是说也需要统计的data?
不明白的说~

seeseafast 发表于 2004-3-20 18:12:19

我看33,34楼的都是学生物的

菜丸子 发表于 2004-3-20 18:33:47

作文写累了,灌点水咯。
呵呵我是学建筑学的,那些资料是网上找的,不是自己写的。:)

limaotou 发表于 2004-3-20 21:51:46

这篇文章是我能写得最好的,估计5分没问题,搞得好有5。5, 要是考试能碰上这个题目就好了

菜丸子 发表于 2004-3-20 22:03:23

最初由 limaotou 发布
这篇文章是我能写得最好的,估计5分没问题,搞得好有5。5, 要是考试能碰上这个题目就好了

那狸猫头我想看你的大作呀~~~~~~~~~~~呵呵,快哟~~~~~~~~~

limaotou 发表于 2004-3-20 22:05:25

我的issue 184提纲:
这各论点是片面的,甚至是危险的,它过分夸大数据的作用,而有削弱理论的作用的倾向。
1. 理论本身分为多种,一种是规范的,就是论者觉得应该是怎样的,这种理论以论者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为准则,根本就不需要数据。
2。有很多理论,虽然研究的是现实的东西,但是其中很多东西不能用数据来衡量。比如制度,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优越,但是怎么能用数据来衡量这种制度本身的优越性?而理论却能更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机理。
3。虽然如果能用数据来检验理论是更容易让人信服的。但是这确有两个不好的倾向:1。过分的依赖数据,即使理论不对,但数据吻合,则冒然就收理论(如太阳黑子和经济周期)2。数据的主观获取,甚至数据开采,(有经济学历史上的实例),来验证理论,而不顾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单独题目: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