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lanny 发表于 2005-1-18 04:06:39

不知放到哪里好,只是想跟大家聊聊这个现象

汉语在中国咋成了第二阶级语言?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2月29日 00:00:00  来源:人民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一方面是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同时有四成人看不懂繁体字;另一方面,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累计37万人次参加国内外近200个考点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这种学习汉语“外热内冷”的新闻,笔者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记得好像是8、9月份的时候,一起有关“汉语保卫战”的讨论,就大大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媒体报道说,王蒙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作的《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发言中指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面对母语危机,他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云云。但随后王蒙对此即予否认,说他没说过“汉语保卫战”这样的话。



    其实,不管王蒙否认不否认,“母语有了危机”、“母语遭到伤害”,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目前,英文正用它特殊的方式挤占“汉语”的地位。在今年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黄皮肤黑头发的学界精英出席大会。然而,这次大会上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甚至有学者申请用汉语作报告竟然没有获得大会主办方的同意。只有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坚持以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这些有着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在自己的国土上竟然不能讲“母语”,这种现象可谓“天下奇闻”。难怪一位武汉大学的教授在一次讲演中不无感慨地说:汉语现在中国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了。



    事实上,与其说是英语的“入侵”,倒不如说是“中华母语”的悲哀。是中国人自己不把自己的语言当一回事,自己看低了自己的“母语”。在有些场合就连“中国”二字也懒的说了,只用“CHINA”来代替了。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服上除了“CHINA”和国旗以外,“中国”这两个最具“母语”代表的汉字却无处看到。雅典奥运会时,岳母就曾好奇地问我:比赛场上哪方是中国队呀!好在我还认识“ CHINA”这个英文单词和国旗这个标志,不然还真以为参加的都是外国人呢。



    在古代历史上,推动一个民族的语言在国际间扩张的主要因素与其说是各地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所致,还不如说是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所致。二千多年前,中东地区的国际交流语言是希腊语,建立这种希腊语霸权的与其说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倒不如说是亚力山大大帝统率的军队挥动着的剑与矛。为什么拉丁语曾在欧洲各地使用?原因在于罗马帝国的军团。公元八世纪,摩尔人的军队一手挥舞刀剑,一手捧着古兰经,将阿拉伯语带到北非和中东。后来,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又借助武力将他们的语言扩张到非洲,美洲和远东。他们的这些语言是跟着手持刀枪的士兵和极富冒险精神的水手的足迹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可见,语言的传播、语言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强盛具有不可割舍的因缘。



    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也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护育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母语卓然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随着国际交往步伐的加快,英语固然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然而,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国际交往怎样频繁,母语绝不能丢,因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齿相依、鱼水共存的关系。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我们的母语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延续着五千年的文化命脉,是中华文化永远不可丢弃的家园。丢弃了母语、冷落了母语,就会让中华民族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都将会愧对列祖列宗,成为千古罪人。



    中华母语的强盛就是中华民族的强盛,中华母语的发展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人,请讲母语吧!不要让她再忧伤!再“悲哀”下去了!(作者:李嘉全)

rainlanny 发表于 2005-1-18 04:07:03

汉语会否在故乡“沦陷”?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2月19日 00:00:34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当汉语高调向世界扩张的时候,这种古老而优雅的语言,是否会在她的故乡沦陷?

    加拿大留学生詹姆斯感到很不理解:因为喜欢形式简洁意蕴深远的中文,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可是当他想和中国同学谈谈古诗词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和他练练英语口语。

    “我的中国同学讲话时经常夹杂着英文单词,有些成语他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很多人的中国字写得不好看。”詹姆斯有点失望。

    当汉语高调向世界扩张的时候,这种古老而优雅的语言,在自己的故乡却多少有些处境尴尬。

    喜欢流行音乐的公司职员张乐明,对英文RAP特别着迷,“中文歌曲里加上一段英文RAP,即使听不清唱的是什么,感觉也很酷。”

    在一所中学教语文的徐晓敏,陪孩子参加过一次“疯狂英语”的讲座。谈起数万人拥挤在体育馆,手舞足蹈地呐喊出英文单词的场面,她觉得兴奋又有些不可思议:大家怎么学起英语来都那么有激情?那种激情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在我的课堂上要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怎么就那么难?

    一位网友这样在留言板上大声疾呼:“全球化”的浪潮中,汉语已经黯然失色。

    “我们的华语世界,已经到了濒临失落与拯救的边缘!”数月前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论坛上,海峡两岸的多位著名作家——余光中、莫言、苏童、马原等都做出这样的表达。

    余光中不无痛心地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汉语危机

    初中生王凡很自然地把一堆网上聊天中的常用语移植到周记和作文中:“200”(公园)、“GG”(哥哥)、“GF”(女朋友)、“PMP”(拍马屁)、“酱紫”(这样子)、“偶(我)”、“KPM”(肯德基、披萨饼、麦当劳)……这些让家长和老师一头雾水的词汇,对于王凡和他的同学来说,却显得“活泼可爱,不死板”。

    “汉语危机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被不少学界人士视为原因之一。

    高级教师王辛铭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也有老师认为,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阅卷老师一般都不会买账,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网络语言”真的要“革”现代汉语的“命”吗?

    对此,也有专家认为,语文教师看重的是语言的规范性,旨在保证语言的纯洁性,但这种规范性要有弹性,是动态的不应是僵死的规范。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语文教育有问题”

    “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在两个月前举行的“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上,200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知名作家这样表示。

    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日俱减——承载着传统教化功能的语文教学,却被报以如此评价。

    著名作家王蒙,面对小孙子的语文题“傻了眼”。这是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与“窗外有棵杨树”意思最接近的一句话,给出的三个选择是:一棵杨树长在窗外;窗外有一棵树,是杨树;从窗内看出去有棵杨树。“我觉得都差不多,确实不会做了。”

    他说:“我对语文教育持批评态度,是我从自己后辈当中碰到了呆板的教育带来的问题。”

    专家这样总结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肢解”语文,考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识,过分强调标准答案,不重视综合性;语法教学让人厌倦,过于理性、专业,耗时多而收效小,有的学生还可能被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语文阅读脱离语言环境,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曲解文本内容,伤害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小学语文教学应摆脱“工具化”倾向,把人文精神的培育作为根本使命,让学生对人生和世界形成一种审美关照,唤醒青少年的心灵,维护民族的语言,也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拆除信息世界藩篱

    信息时代,网络的无国界传播让中文面临新的挑战:在电脑网络中,中文信息只占不到总量1%。有学者警告,中国在信息领域几乎丢掉了汉语的发言权,失去了汉语文化的空间。

    研究者称,拥有成千上万个基本字符的汉字跟只有几十个按键的计算机键盘本质上是不相容的。从计算机技术上来说,中文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以英文操作系统为基础而开发,或者干脆就是挂在英文的操作系统上,往往不够稳定,相互之间也不总是能够兼容。技术细节方面的问题给计算机网络上的中文传递带来不少麻烦。

    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soc.culture.)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这位学者质疑:如果为用计算机学英文,上了计算机就丢中文,那么以后计算机日益普及了,还要中文做什么呢?

    事实上,中国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已展开大规模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与开发工作。从汉字属性研究到汉字输入技术、输出技术、汉字字型技术、中西文兼容技术以及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信息系统等,取得大量成果。目前从汉字特征的不同角度提出的键盘输入方案多达数百种,手写输入、语音输入也已实现,数以千万字计的大规模汉语语料库已经建立。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已成为中国计算机信息产业领先世界的重要部分。

    改良汉字的呼声近年来日益强烈,有学者建议借鉴日本汉字与拼音文字双轨制的经验,创建第二套以表音为主、字母形式的语文,弥补汉字传输信息的不足;在书写方法上分词书写,方便检索。

    一个世纪前中文的巨大变革如今屡被提及,当年教科书和报纸开始采用白话文写作,同时引进西式标点,这些中国语文进化史上翻天覆地的伟大事件,使中文有了今天的面貌。“为了汉语的推广,为了提升汉语的竞争力,今天的改革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学者们说。

rainlanny 发表于 2005-1-18 04:07:22

汉语和汉语浅薄的快感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2月29日 08:39:08  来源:江南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最近,关于汉语的话题似乎又热了起来。不久前,厦门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他的话音刚落,就有旅美学者薛涌进行反驳: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即无视现实)。他认为,网络语言这一经验的载体,早晚要大规模侵入我们常规的汉语,并增加汉语的表现力。我们的语言学家应该把网络语言当成一个尖端课题进行研究,逐渐厘清其语法结构和文化意义,与常规的汉语进行比较。

    网络语言在它表现形式是汉字时,大概是不能不算汉语的。但是,别忘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汉语还是充满了交流障碍带来的阻力。笔者忧虑的不是李如龙和薛涌谁压倒谁,而是汉语的交流阻断力很顽强地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但仍然有相当大的势力拥护这种别具“匠心”的信息梗阻。看看,一些人士爱不释“口”的另类语言:“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这还算正常人说的话吗?
此类语言的出现,难道也是文明进化的标志吗﹖

    不,这纯属游戏汉语,游戏这举世惟一无障碍流传至今的古老文明。看看这一条新闻,就会明白这种态度的产生并非偶然。“中国能用普通话交际的人口比例约为53%,能用汉语方言交际的人口比例约为86%。”———这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6日在京公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新闻中对人们学说普通话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约占49%,“不好改口音”也约占43%。这说明,与上述伪进化相对的是,语言上的抱残守缺还很有市场。

    这条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也就是说,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机制,乃至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隐蔽,以至于我们会为微不足道的“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

    今年9月,作家王蒙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出现了母语危机的事实。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因为相比于前者,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危机不成为危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危机大到让我们产生“危机是繁荣”幻觉的地步,一种是我们霸占了危机,以使它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喜欢“偶稀饭粗稀饭”所创造的浅薄的快感。(南京 五十步)

rainlanny 发表于 2005-1-18 04:12:55

关于英语在中国的地位,至少是职场的地位,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不夸张地说,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只要会英语,只要有关系,就任何地方都能去。

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我们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稳重王蒙举的例子,以及将“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杨树,另一棵还是杨树”奉为经典,我辈无话可说。

关于“酱紫”、“偶”“稀饭”和“虾米”的故事,听过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当这些和rpwt有关系的表述,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以至于变为主流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景象……

Rittub 发表于 2005-1-18 05:04:05

米国的很多大学也要求掌握一门外语的。。。

chusuifeng 发表于 2005-1-18 05:18:09

我们必须会另外一门外语。。。。

Rittub 发表于 2005-1-18 06:19:00

最初由 chusuifeng 发布
我们必须会另外一门外语。。。。

留学生不能免的?

chusuifeng 发表于 2005-1-18 06:25:40

我这个专业学生不能免得.......

chusuifeng 发表于 2005-1-18 06:26:19

其实鬼子会三四们外语的多了去了

加拿大人都多多少少会些法语的 他们的小学必修课.....

异域风笛 发表于 2005-1-18 08:14:09

法语西班牙语这些比较通的语言好多外国人都同时会

sharonxh916 发表于 2005-1-18 08:31:10

中国方言比较难学~~~

异域风笛 发表于 2005-1-18 15:07:10

chinglish比较好学

sharonxh916 发表于 2005-1-18 15:26:53

认识个外教居然会说沈阳话

俺们亚美利加南部土银
叫ninglish

coffeegirl 发表于 2005-1-19 15:01:49

那广东话算不算外语?

jorge 发表于 2005-1-19 18:28:30

好文章.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不知放到哪里好,只是想跟大家聊聊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