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_chow 发表于 2008-11-24 23:40:38

终于到我写经验……

今天早上查的成绩……410(35%)+800(94%)+3.5(20%),我想大家的第一反映是:这家伙也敢上来报经验?!竟然还有不知丑的人……坦白说,我真的是厚着面皮来的,当然以后来寄托GRE版可能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也就不介意太多啦;况且这里有很多熟悉的ID名,都是老朋友了;一起走过的备考日子,也答应过Zeratel及corpuscle版主要来写的,我怕越拖就越不想来,所以还是趁今天写下吧!
如果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那就当我是反面教材,不要重蹈覆辙。


1、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1〉目标
管理学有条定律,叫不值得定律,就是不值得做好的事,那不值得我们花费努力,所以即使勉强去做也做不好。如果你觉得出国可出可不出,那你就不会全力以赴。为什么要出国?这个问题我不能帮你回答,但是出国可以增长你的眼界、让你感觉不同的文化环境及其人物,而且外国教育体制较为宽松,至少对于研究学术而言较国内环境好。当然这些都可能是其次的,还有很多人出国的目标是想日后找份薪水高的工作,或者自己有亲戚在国外方便日后移民,又或者自己的另一半出国了,因此自己也想出国……原因很多,你确定你的原因了吗?&lt;br /&gt;<br />

〈2〉自身条件
GRE以及任何考试都一样,需要大家的恒心与坚强的意志力才能战胜(当你真正去背红宝时,这句话就能有真切的体会,我在自己的墙头上写着这些话:If there is magic in success, it's the magic of risking everything for a dream that nobody sees but you. 我就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把激励的话写在身边随时都可以看到)如果还觉得不行,那就让自己休息一下,这个休息不是指看看电视或者打机什么的;而是到外面走走,最好是树木很多的地方,例如是公园;如果实在想看剧,那别看电视连续剧,那些会让人沉迷,看电影吧(不要太长,尤其是看激励型的,例如:million dollar baby;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这些办法自己可以去想,只要你觉得适合自己就可以了…………

<3>客观条件
我不想为自己的成绩找辩护的借口,因为我知道这完全是我的个人问题;与任何超自然原因无关。第一,准备工作不足,我报名10G是在五月中旬,当时还有一个学期五门课都没有看,但是却离考试只有一个月,我不得不把AW推迟到8月底,而且从6月20开始复习;两个月的时间准备AW,剩下两个月时间准备笔考。我认识有很多人时间准备比我还短,但成绩却高得吓人,那是因为第二个原因。第二,英语基础不好,从小没有认真对待英语,自然ETS也不会认真对待我了……这令我想起以前高三英语老师的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没有后悔的机会,也没有补偿的条件,只能选择接着走下去。
但是,我还有第三!这四个月我很认真地准备GRE,每一天都能保证8小时的投入量,再长自己也撑不住啦,会觉得强烈反叛情绪的。而且我觉得我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的成绩烂主要归罪于上面两个原因,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成绩也反映了我四个月的努力啦。没有超水准发挥,也没有失手;自然我也没有觉得兴高采烈,也没有觉得怅然若失。

<4>资料态度篇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很喜欢在论坛上逛,看看别人的经验帖;其实很多时候别人的经验对我们自己并不适用,仅供参考就是这个原因。在接下来对于笔考的分析中我再慢慢写。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很喜欢找不同的资料下载,有关GRE的全部资料,单词也找很多不同版本的、然后再找很多GMAT及LSAT的的阅读,再下载跟AW相关的不同的工具箱(包括提升背景的文章)……不是说这些资料没有用,但是要注意两点:第一,当然我们时间很少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看这么多不同的资料吗?这些资料很多都是重复的,甚至与考试不太相关的,或者这些资料只是锦上添花,但是我们却是需要雪中送炭!第二,这是一个心理的陷阱,很多时候我们把下载了资料与掌握了这些知识划上等号,以为自己有这么多的资料就很强了,可能一开始你并不相信,但是当你看完这些资源发布者论述自己的情况时,你就会加深这上印象。还记得你当初是怎样写ARGU的吗?多想一下自己现在情况,恐怕你也能找到几个攻击点出来……

<5>GRE真的只是出国考试那么简单吗?
可能很多人一辈子只跟GRE打一次交道,考完也就算了,或者觉得这个考试只是出国的必须品。其实不然,GRE作为一项逻辑的考试,对于国际学生而言还需要英语方面的功底。以下是对于GRE的部分简介(来自维基百科)

GRE(Graduate Record Exam)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1937年首次由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四所大学联合举办,它参考了SAT考试的内容和标准,在难度和范围上做了进一步拓展。GRE初期由卡耐基基金会Carnegic Foundation承办,1948年交由新成立的教育测试中心ETS负责。目前,SAT考试和GRE考试都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推出的重在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标准化考试,SAT考试虽然与GRE考试形式上很接近,但是内容上和要求的词汇量都比GRE考试要简单。GRE适用于除了法律(需参加LSAT考试)与商业(需参加GMAT考)以外的各种学科与专业的研究生考试。GRE考试分两种(平常所说GRE考试都是指General test):一般能力或称倾向性测验(General test或Aptitude Test);专业测验或称高级测验(Subject Test或Advanced Test)。

另外,还有一篇文章出自GTER,很遗憾我没有这篇文章的出处,只能全文摘录如下(若有人知道请跟帖提醒)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十分认同!
—如果你恨他,让他去学GRE,如果你爱他,让他去学GRE—

  如果没有GRE,就不会有黑狐狸。我想,地球上除了ETS的工作人员,最爱GRE的应该有我一个。通过学习GRE,我一个文科生,终于弄明白逻辑这个东西。而这个宝贝在我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我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对电视节目进行批评。会经常用到逻辑中驳斥的方法。过去,我在说服别人方面并不擅长,如今,我有了逻辑这个武器,写文章,说服别人变得特别有理有利有节。. ~- B! a# I# j; Z, r

  我的谈话对手,由于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往往被我说得瞠目结舌,我熟练的运用各种讲道理的方法,也不断地指出他说话时的思维漏洞。我一直认为,智商这东西来自天生,够用就行,而智慧这东西却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它的力量足以穿云破雾,直达彼岸。

  我们中国人,号称智商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我们究竟为人类贡献了多少新发明,新思想呢?我始终认为,西方人是比中国人更加智慧的民族,而逻辑,是他们的一大法宝。如果我不学习GRE,我可能在日常的读书中永远不会接触到这些东西,即使接触,也只是三段论这样幼儿园级的玩意。而GRE的妙处就在于,他有成百上千的具体案例,能够用这些包罗万象的具体案例将你的思维逐步引向严谨,细密。

  有段时间,我学GRE与其说是一种负担,不如说是一种享受。因为GRE考试里面,无论类比,填空,阅读,逻辑,都渗透着逻辑的影子。这一切都让我着迷得不得了。也许一些正在就读的大学生不能体会我的心情。我是工作三年后才开始接触GRE的,我在工作中的一个很大的苦恼就是不能说服别人。呵呵,如今,我接触到GRE,真的有一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

  通过学习GRE,我进一步领略到语言之美,思维之美。要知道,征服GRE词汇部分,对单词光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理解单词的精细含义。这个过程,就逼迫我们多看英文解释。我觉得我学习GRE的第二个享受,就是查阅webster,体会那种对词义的精妙解释。实际上,这个过程如同学习逻辑的过程一样,是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圆润的过程。

  我们的汉语,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使我们思考问题论述问题时会产生诸多歧义。很多时候,我们的论辩都是在自说自话,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很有道理,实际上,两个人在概念上都没有达成统一,那么,这样的谈话或者论辩还有什么意义?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学习GRE,我进一步领略了西方人思维之谨严,语言之优美。即使考过GRE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然对GRE依依不舍,时常拿出厚厚的逻辑书,读里面各种有趣的案例,这个过程,就象在做智慧体操。

  我也会经常拿出词汇书来,无限爱怜的看着那些熟悉的老朋友。呵呵,当年就是这些家伙曾让我痛苦不堪,食不甘味。一切都已成悠远的过去,然而,GRE这三个字将注定烙印我的一生,这是因为:GRE,将我的大脑重新格式化,我感谢他。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出国,也要去考GRE! 最后,祝2008年10月25日参加10G笔试的G友们马到成功

[ 本帖最后由 frank_chow 于 2008-11-24 23:59 编辑 ]

frank_chow 发表于 2008-11-24 23:41:23

AW篇
对于3.5这个分数,我承认有些许失望;因为自己对AW期望还算挺高的,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冤枉,因为AW的最后时间(我是8月21日考)我只能保证每天五个小时的投入量,其他时间去了看跳水、体操、篮球、女排的比赛。那时候也是我轻敌的开始……

ISSUE篇
这是我的弱项,实在没有太多建议能给大家,对不起啊;不过我也看了很多人写有关ISSUE方面的经验,也结合所看的XDF的书,也说说我的看法吧。我所用的ISSUE是李建林的《GRE写作5.5 ISSUE 篇》,其前两章对于ISSUE的写法很有见解;另外对于每篇文章都有分析。至于GRE作文大讲堂,我看了两天就没有看了,觉得帮助不大,而且当中的文章难于模仿,参考价值小。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找所有题目的范文,最好是北美范文,不求背诵当中的句子(也千万不要背,否则被判抄袭),主要是了解写作思路也就是文章的切入点。当你觉得看见文章不会无话可说时,这步就算是成功了。
我当初写ISSUE的时候,刚开始就放了一个星期;因为看见论坛的经验帖说ARGU好准备,建议先准备ARGU,我觉得这个方法有合理的地方。只是我却把这个当作回避ISSUE的借口,以至于把过多的时间花在ARGU上,也因此加剧了ISSUE的不足。这点希望后来人能谨记。
练习方面不需要不所有题目都写,这样做时间也不够,但至少把高频及各种题型都写过;这样就不至于遇到没写过的题目时太慌张……ISSUE还有一个选择的机会,至少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

ARGU篇
我真的想说:成也ARGU,败也ARGU。曾经我也模仿XDF对于ARGU的写法,直到在8月3日在寄托上看见有人介绍:imong空之追星剑(GTER的老前辈)特训,令我对ARGU的看法产生重大改变!建议大家无论如何也要看一看,XDF教导的ARGU写法撑了就写个3.5,如果希望ARGU能写得更好,真的要找来看一看。因此我ARGU也没有买什么书,基本上自己也可以分析了,但是下载一份提纲及范文还是有必要的,参考着来看就可以了。我发现自己掌握了真理,因此也兴奋了一段时间;同时我也有点飘飘然,因此花在ARGU的时间也少了,有时间却在论坛上找写ARGU的人,然后跟别人讨论,那时候很享受这种感觉,结果最后AW考试时ARGU是一篇我连提纲都没有看过的低频,没有丝毫的准备。虽然按照分析写了,但是自己也觉得没有经过很好的逻辑安排。现在仅摘录一篇我对别人ARGU的评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当经过这样几次之后,ARGU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ARGUMENT68,随便看看提点意见,周五就要考了

TOPIC: ARGUMENT68 - The following appeared in a memo from a budget planner for the City of Grandview.

"To avoid a budget deficit next year, the City of Grandview must eliminate its funding for the Grandview Symphony. Our citizens are well aware of the fact that while the Grandview Symphony Orchestra was struggling to succeed, our city government promised annual funding to help support its programs. Last year, however, private contributions to the Symphony increased by 200 percent, and attendance at the Symphony's concerts-in-the-park series doubled. The Symphony has also announced an increase in ticket prices for next year. Such developments indicate that the Symphony can now succeed without funding from city government and we can eliminate that expense from next year's budget. This action will surely prevent a budget deficit."
WORDS: 513          TIME: 0:32:39          DATE: 2008-8-13

In this memo,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city government do not need to fund for Grandview Symphony, and the action will surely prevent a budget deficit. The argument is logically sound at first glance. However, further scrutiny reveals that it suffers from several logical flaws as it stands.

The threshold problem with this memo is that attendance doubled and private contributions increased are not sufficient to show that Symphony can succeed without funding from city government. Firstly, the mere fact that private contributions increased by 200 percent is not adequate to demonstrate that private contributions are enough for Symphony. We are not informed the actual funding number of private contributions and city governments. It is high possible that ever though the private funding has increased 200 percent, its total money is also far less than government funding, and do so little contributions to the Symphony. Secondly, attendance at the Symphony's concert-in-the-park series doubled do not means the Symphony has got lucrative profits. Maybe because the series in located in a park, it is entirely funded by some companies or governments, and free for all attendances, while the concerts which are really hold by the Symphony have so few attendance, then there is not chance for them to get profits. Without considering and roll out these and other possible explanations, the author cannot confidently claim the Symphony can succeed without funding from city government.

Even granted that the Symphony can succeed without funding, the author unfairly suggest that city government should eliminate that expense from next year's budget. The author assumes that funding for the Symphony has not other merits. It is more likely that through funding from governments, the Symphony can produce more shows to the public and take more concerts-in-the-park series, then the Symphony will make much more lucrative profits, which is far more that the number of funding by governments. It will probably helpful to avoid a budget deficit. Lacking such evidence, the author cannot draw any firm conclusion.

Even if the government eliminates the expense for funding the Symphony, the author make a hasty claim this action will surely prevent a budget deficit. The author didn't provide any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rcentage of funding for the Symphony occupying in the whole budget. Perhaps, funding for the Symphony is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compared to other funding and help, for example, funding for research in the institution, funding for other form of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funding for city's basic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didn't make a fully comparison with these funding. Maybe, their number of funding is far more than funding for Symphony. Without accounting for these possibilities, the author cannot make a unsupported claim that it will prevent a budget deficit.

In sum, the author's suggestion is ill conceived and poorly supported. To strengthen the argume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re needed. We need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ymphony's current profits, and the funding number of private contributions. We also need to know the detailed use of whole budget to determine whether funding for Symphony is important.

我的评论:
楼主的文笔相当出色,行文流畅;而且513的字数也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超时2分钟;以本人的语言水平,在这方面恐怕只能说楼主的好话而给不了太多建议了,在逻辑方面,我觉得大家还可以讨论一下。

本题的逻辑:为了减少**赤字,建议取消对GSO(Grandview Symphony Orchestra )的财政资助;然后列举了GSO不需要财政资助的理由。

楼主的思路:第一段先反驳那些所谓的理由(相当详尽及到位的反驳);第二段我看得不是太明白,楼主想说:fund GSP有可能产生利益,进而减少**赤字?(我持保留意见,觉得有点牵强)第三段是说即使取消资助也不见得可以解决赤字。

首先有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会产生赤字?
第二,不资助GSP就能解决赤字问题吗?
第三,为什么**要资助GSP?
第四,GSP需要资助吗?

有三个问题楼主都解决了。其中第一段相当精彩,反驳了GSP不需要资助的理由。至于第三段就是针对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进行反驳,其实这两个问题实质是一至的,分开列出的原因在于第一点才是最值得强调,而第二点的论述是为辅助第一点的;而第一点也正是整篇ARGU的立足点!我觉得楼主在第三段的论述上应有所侧重,而且也应该把反驳主力放在这一点上。

至于第三个问题源于题目“Our citizens are well aware of the fact that while the Grandview Symphony Orchestra was struggling to succeed, our city government promised annual funding to help support its programs. ”也就是说市民认识到GSP争取成功的那份决心(用了strggling)以及**答应资助这一点。
有可能是以下这种情况:GSP在市民的心中是本市某种精神的代表,因而享有较高民望,所以**也决定每年拨款支持。就像广州人很支持歌手张敬轩一样……如果取消对GSP的支持,则可能使**失信,继而导致民众支持度下跌(这对**来说是个大问题!)。也就是资助GSP不仅有关钱的问题,还有人民情感的因素在里面,我认为这是另外一个需要在文章中点明的问题。

不知道楼主认不认同?

[ 本帖最后由 frank_chow 于 2008-11-25 00:29 编辑 ]

frank_chow 发表于 2008-11-24 23:41:54

笔试准备

单词篇——万里长城第一关
单词基本上占了笔试准备超过60%的时间,无疑是重中之重。首先大家必须明确背单词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类反单词的掌握程度最高,填空次之阅读又次之。我初背单词时采用17天法,但是异常痛苦,最后也是勉强坚持;只是到后来25天后就基本不看单词了,只成为最大的问题,单词量迅速折旧;这也与我将重心调整至做题有关。现在回想起来,希望大家能把足够的时间保证每天对单词的投入量,否则单词的折旧率比股票下跌得还要快。另外,我也看了很多人写有关背单词的心得;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1、如果本身词汇量太少,请谨慎使用17天法,否则太多单词不会既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每天的负担过重。
2、红宝书打星号的词要分配最多的精力,因为这些就是类反的词汇。其他单词大概知道中文意思就可以了……
3、刚开始背单词时建议只背星号,然后再背其他单词;背完星号单词后即开始做宋昊类反。

单词的最终成功方法就是过遍数,记得草木也知愁版主说的:把红宝背50遍就是王道。这个我自己没有做到,但是比较认同这种做法。

有以下资料是必须要有的:红宝书(现在出了新版啦),宋昊类反,韦氏电子版词典(当类反出现争执时,韦氏充当仲裁者的角色)
建议大家可以看的资料:鬼谷子及黑狐狸前辈对于单词的介绍及相关资料(两位都是GTER老前辈,抱歉我也忘记了原来的网址,大家GOOGLE一下吧);XDF陈琦老师的资料。


填空篇
我觉得填空是最能提高的一个版块,填空最关键是逻辑要对应(但假如连关键词也看不懂,那就别要谈逻辑)。方法我就不多描述,有以下资料建议大家一定要有的:陈圣元句子填空;然后是对于真题的分析。


阅读篇
阅读自刚学英语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由于中国现时英语教育的方针问题以及学生缺少训练,因此阅读能力基本上没有太大提高,可能连TOEFL阅读也会感到相关吃力,这样对于GRE高强度的阅读训练就更为觉得:GOD READ ENGLISH……
方法:假如你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至少要多于三个月),一开始请不要接触真题,因为真题是相当宝贵的资源(最重要是数量有限),假如一开始做真题阅读,将会迅速消耗。建议开始先从SCIAM(http://www.sciam.com/)及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index.html)的网站上看文章,这两个网站的文章与GRE文风相似,作为泛读的材料相当合适。
第二步还是先别做真题,从GMAT及LSAT的阅读题目做起,铁人三项(GRE,GMAT,LSAT)的阅读有相似的地方,适合作为前期锻炼。
第三步看39+3(清华大家出版的),先掌握一些套路;最后再开始做题……
第四步,做题后要及时积累(国外题对应花儿阅读39+3,国内则对应XDF杨继阅读翻译及解答),仔细找出自己的错误。


模考篇
大白本很有必要,但是印刷质量奇差无比……如果想有真实的模考感觉,建议大家把WORD文档下载打印,同时也要把答题卡打印,以保证模考的真实性。时间也要控制得当,不能给自己任何理由延时……最后如果有问题需要讨论,建议在论坛发帖……


考G后
如果是大四考的10G,那就尽快开始申请的工作,不要犹豫了!如果不是,那就赶紧投入到期末的考试中,把以前没有复习的内容补回来;等成绩出了后再考虑重考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frank_chow 于 2008-11-25 10:37 编辑 ]

frank_chow 发表于 2008-11-24 23:43:12

最后还得要感谢以下各位:

Zeratel及corpuscle版主,相信两位就是GRE版最为积极及辛勤的工作者,正因为两位的奉献,我才慢慢喜欢上寄托这个地方。

saavedro版主(仙四的头像,不过现在换了),草木也知愁 版主;
还有一位”火星人攻占地球委员会“的版主……哈哈~~~~

曾经的一段时间,在寄托上逛逛的日子……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即使是现在我仍然喜欢GRE这个考试,因为GRE使我获益良多;而这些学会的东西却会陪伴我走完接下来的人生!


由于有关GRE考试的资料太多,所以开了一个GMAIL的公共邮箱:bbsgter@gmail.com (密码:bbsgterbbsgter)&lt;br /&gt;<br />
如果因使用了bbsgter这个用户名不妥,请版主及时指出。



已放公共邮箱资料(当中资料请勿删除):

真题:GRE真题(电子版全部,逻辑部分已被我删除),包括2000年后的题目;0710G回忆题,0806G真题(类反填空全);

阅读资料:杨继阅读翻译及解答(PDF);花儿 - GRE阅读39+3全攻略(PDF);花儿NO题分析(网页版)
GMAT&GRE&LSAT所有阅读全真题及答案(WORD版);>

单词资料:《不擇手段背單詞》完整版;2008新东方英语词根词缀记忆大全(整理打印版)最有效的背单词方法;猴哥GRE类反大全4.3;黑狐狸类反新思维for六月考试;

数学资料:猴哥112难题;陈向东;

AW资料:追星剑特训;GRE 作文范文;通用Arguement题库;通用Issue题库;Argument(国外);Issue(国外);GRE作文电子书2.0;

[ 本帖最后由 frank_chow 于 2008-11-25 11:23 编辑 ]

Zeratel 发表于 2008-11-24 23:49:29

期待全文!
P.S.经常回来看看呀,顺便帮助一下后人;d:

nmrphd 发表于 2008-11-25 02:40:49

祝你aw考试顺利。
我也是3.5,  估计是那个永动机的例子不该举的。考完作文才想起来,郁闷死。

frank_chow 发表于 2008-11-25 11:00:02

终于写完了……哈哈~~~以后的日子不能保证天天来,但至少偶尔还要回来逛逛;如果对于GRE的知识还没有加速折旧至零,那还会继续帮后人的。

corpuscle 发表于 2008-11-25 12:11:23

啊..来晚了
申请加油啊;)

corpuscle 发表于 2008-11-25 12:27:15

回复 #4 frank_chow 的帖子

话说我就用gter0906开了个邮箱;d:

obietwice 发表于 2008-11-25 12:42:39

LZ~我也来顶你了 ~~~P.S.以后你别跟我说广东话了...我不懂的....
Anyway~飞跃加油~

frank_chow 发表于 2008-11-25 13:40:35

回复 #9 corpuscle 的帖子

既然版主已经开邮箱了,那我开的就当是后备吧……:handshake

版主和好朋友都来支持了,感谢各位啊!虽然只是一个ID名和头像,但觉得大家就像朋友一样……


至于广东话,其实USA的很多华人都说粤语的;如果obietwice 不介意,也尝试学一些吧;搞不好去USA后,学英语还没有学广东话来得快……:D

云山深处 发表于 2008-11-25 17:44:36

回复 #1 frank_chow 的帖子

这个帖子下的所有id都很熟悉,顶了~~~

firstsha 发表于 2008-11-25 18:42:59

嘿嘿, 师弟你不厚道哦, 被我发现了,
不过我现在寄托上恭喜你啦, 这下申请学校不用担心了哦
好帖子也不短信我, 让我错过了第一页

[ 本帖最后由 firstsha 于 2008-11-25 18:44 编辑 ]

fandigen 发表于 2008-11-25 19:12:52

申请加油加油!

dish_821 发表于 2008-11-25 21:42:58

顶你啊 写的很实在啊 过来了再看感觉真不一样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终于到我写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