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标题: why can't delete? [打印本页]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8-5 16:10:02     标题: why can't delete?

本帖最后由 ncm12 于 2013-4-4 22:00 编辑

rt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8-5 16:47:16

LZ可参考waterdanny的回复。
https://bbs.gter.net/thread-1282550-1-2.html

TA那封推荐信,你可以让TA把他写的给教授,然后你把你那门课的作业、论文整理好一起给教授。我的一个同学用了类似方法拿了一位前APSA主席的推荐信。当然,前提是你是那门课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你感兴趣的方向文献都很多,可以参考Princeton,Yale PhD Field Exam的Reading List,先阅读重要的文献。

http://www.princeton.edu/politic ... eneral-examination/

http://www.yale.edu/polisci/gradprogram/readings.html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8-6 08:49:42

谢谢前辈!推荐的reading很好~我会找来看 链接过来的那篇帖子很强啊!大概也能解答我目前的问题了。 2# IluvatarMartin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8-7 07:43:17

直接申请phd是挺困难的,排名低一些的或许有希望,top的就困难了,但是读phd的conundrum就是top的难进一般的读了没意思。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以楼主目前对polisci的了解可能无法写出一篇有竞争力的statement of purpose. phd的SoP需要对某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有相对深入的了解,熟悉目前的literature, 了解将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有自己的切入点。

楼主感兴趣的话题跨度还是很大的,democratization,electoral system, social movement & conflit 目前都是需要有很强的量化背景才比较受欢迎,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formal modeling来处理这些问题。subject上来说也很少局限在亚洲,democratization和social conflict 一般比较关注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 state building如果不是做历史文献(欧洲)的话也偏向非洲国家post-colonial阶段,party system其实没什么意思,electoral system做的人比较多但是更多还是量化。楼主感兴趣的印度其实在IR界研究的比较多。

从申请的技术角度上来说,定位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问题上是有劣势的,比较好的方法是从理论出发,提出一到两个自己感兴趣又没有被做滥的问题,然后联系到某些自己感兴趣国家,这需要对theory和empirical evidence都比较了解。

不过还是很高兴看到楼主对这些话题感兴趣,大多中国人在美国都是做中国的political economy, 缺少对其他话题的兴趣和对中国以外国家的兴趣,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其实只是一个area specialist, 这和CP需要的general theorist其实是不太兼容的。 这样的人在job market上自然不会很抢手,你可以做area specialist 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phd阶段就这样定位的话那是会吃亏的。至于中国人找不到好工作,更多的还是自身能力的问题,特别是writing, 和hierarchy关系不大,top school有很多非美国人教授做的很好。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8-8 00:35:48

谢谢!你提出的技术性建议非常好,我感觉这样去申请top的学校肯定水到渠成。记得跟一个教授谈申请PhD学位时,她提到了一种“calling”,当时似懂非懂,现在看来就是这种状态。最近就在想着这该需要多久的积淀。不过要走学术这条路是急不来的,而且像你说的,果然academic statement of purpose让我觉得很难写,接着意识到如果这么辛苦,其实就说明PhD当前并不适合自己,不要强求,也没什么好着急的,反正做学术也是一辈子的“冷板凳”,目前只能正视自己的options,慢慢积累,不要很功利,这样想着我反而平静了许多。

能否向你请教两个跟申请无关的问题?关于读政治学那些著作:我习惯了读英文的,英文的source也更多,可是文字都不好懂,经常是一篇20多页的journal要读很久,尤其是你所说的那些general theorists写的东西 跨国研究 而且讨论很多方法论的文章需要读很多遍,而且以前读过的再看发现忘了很多”重要细节“。。。想问前辈最初用英文进行研究学习是怎么适应的呢?有没有好的经验?

我猜想前辈一定有在中国国内学习政治的经历,国内政治系课程和理念与国外的教育差别大吗?

4# waterdanny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8-9 09:25:09

读政治学的article还是基本只能读英文的,中文的东西太落后了,而且国内的journal article和美国的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和英国的文章也不尽相同。

美国的article虽多但是内在逻辑还是差不多的,最简单的格式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做一下literature review, 然后提出自己的论点,以及说明自己的论点对现有的literature有什么贡献。一篇文章的细节并不重要,关键要记住他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个论点,以及如何应对别人对自己的论点的批评的。定性研究的文章variation稍微大一些,定量研究的格式比较固定,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量化过程很重要,这样别人才能复制这个研究来加以评判。了解内在逻辑读起来就不困难了。词汇的问题只有靠积累,很多词汇在政治学文章里有特定的含义,读多了就知道了。

方法论很重要,如果方法不正确或者不合适那其他都是白搭,很容易就被批的一无是处。楼上可以先找简单的书看起来,比如King, Keohane,Verba的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8-20 10:15:58

6# waterdanny
今天听别人说政治学MA读出来如果不继续读到PhD是没有用的,好像很有道理。。。请问有没有一个能让我选很多political science的课但是学位又不是polisci department那么academic,读出来找工作限制不是很大的?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8-23 11:37:48

那就MPA/MPP吧
作者: com    时间: 2011-8-23 12:10:23

7# ncm12
MPA/MPP还有职业类国际关系项目这两年好像有点小火起来了。
这些program在好学校,好地理位置的也没有多少,选学校倒是方便。
不过这都是职业类学位,本科生去读,如果自身的求职目标不明确,之前实习不过硬,很容易lost。
有同学在新加坡那个李光耀学院,感觉项目很rigorous。也有同学在美国名校,说项目很水。哈哈,会不会亚洲的职业类项目更重视学习一些。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8-27 19:50:55

9# com
谢谢~MPP/MPA的课程设置我也看了,对数学和经济的要求挺高的吧;我主要是想上政治学的课,简单的统计还可以,但是经济和数学的东西我的基础不好,申请会非常劣势。好像大部分好一些的学校也不会答应先录取我再给我时间去补数学和经济。倒是你说的IR还挺合口味的,也没有academic的那么难申请。
一直很好奇如果去新加坡学政治和MPP跟美国比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那边就业情况又如何呢?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8-27 19:59:00

8# waterdanny 嗯,我可以都试试。看看哪些program比较fit我吧。

还想问问你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研究是哪些学者的什么书比较有名。我知道有Prof. Kellee Tsai,巴纳德的一个Prof. Yang Guobing,还有GWU的Bruce Dickson,还有些什么学者呢?Chinese middle class这个话题是从西方传统的modernization thesis里面扩展出来的吗?我是初学者,用academic language就很awkward,望不啬赐教~谢谢!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8-28 09:21:55

modernization theory的奠基性文献是Seymour Martin Lipset的"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他的中心论点是经济发展激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比如教育的普及,城市化,多元的沟通途径,中产阶级的壮大,社会公平和流动性的增加等),在这些社会变革的合力作用下民主制度就会得到发展和巩固以及良好的运作。

关于中产阶级,奠基性的文献是Barrington Moore的"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中心论点可以用modernization theory中经典的一句话概括,“no bourgeois, no democracy”. 研究中国的学者中与这个论点直接相关的是Bruce Dickson的一系列文章,他的"co-optation and corporatism in China: the logic of party adaptation"是最好的代表作。Kellee Tsai, Lily Tsai, Mary Gallagher, Huang Yasheng 等也都研究过中国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的dependent variable和Dickson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是研究中国的中产阶级对market economy, capitalism, rule of law,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等的影响。Barnard的 Guobin Yang和中产阶级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最进比较关心的的online activism. 倒是Barnard的Sheri Berman的一门课"political development" 会讲到modernization theory以及对她的critique. 这门课的syllabus可以在网上下载到。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9-22 08:54:51

12# waterdanny

看到这么多高人,还有很久不见的IluvatarMartin学长,想请教一下各位,前面提到一些methodology和basic reading list的问题。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美国政治学术基本上只认同它自己的那一套方法,和其他西方国家不太一样。
我的writing sample里面有两个theoretical frame work,政治方面是Dickson的理论,基本上就是楼上waterdanny说的那个,经济方面我用的是一个欧陆政治经济学家develop的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SSA)。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比mainstream的macro更好一些,但是现在突然担心如果美国教授觉得我这种approach在他们眼里算heterodox,那我肯定就没戏了,想请教一下waterdanny和IluvatarMartin,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处理?谢谢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9-22 08:59:38

2# IluvatarMartin

另外请教一下IluvatarMartin,你发的两个链接,我看了一下CP的,满眼看过去基本没几个读过的,还是读得太少学的不够。如果像你们MA毕业的时候,比如就这个reading list,一般能读到什么比例?
谢谢:)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1 02:29:10

美国的政治学的确非常忠于自己的那一套,但这也不是说其他西方国家的理论在美国就是heterodox. 政治学的很多奠基性的理论都来自其他的学科和其他国家的理论,社会科学总的看山去还是一脉相承的。CP相对来说发展还是比较快的,IR就显得很滞后,社会学里说滥的social theory90年代才被Wendt一帮人引入IR,但是Fearon还是觉得说这个没什么意思。至于writing sample, 学校看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做研究的能力,你使用什么理论,完全取决于是否适合你的研究目的。如果你能表现出你有很强的做research的能力,套用什么理论不重要。

comprehensive exams的reading list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但是熟悉一些最基本和最经典的文献对写ps会很有帮助。在这个基础上再阅读你感兴趣领域的最前沿的文献,知道这个领域现在是什么状态,今后的走向是什么,那么ps就会显得更饱满。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3 05:45:35

15# waterdanny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
还想再请教一下,CP方面我比较了解的method就是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Moore的social origins应该算这个范畴的典范。但那个主要是qualitative的,如果偏quant的话往往感觉就更像econ的东西,或者poli sci里的american。
我这方面了解得太少,能不能麻烦你介绍一些在CP领域比较前沿的method,然后我再有针对性地去看一些文章,这样就算没有深入运用过,但是起码能在ps里面体现出我有那个方向感和意愿

谢谢!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3 06:29:15

本帖最后由 waterdanny 于 2011-10-3 06:36 编辑

16# taxcollector

quant是社会科学的主流,比较容易出成绩,找工作也容易很多。政治学里其实除了political theory之外几乎都偏重quant, cp和ap比ir运用的可能更广泛。现在的量化方法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statistics (regression), 另一种是formal model, 前一种使用于generalization, 后一种适用于simulation. 研究中国的偏重定性研究是因为数据很少,官方的数据还不可靠,很多人只能通过survey (另一种quant方法)来得到数据。另外最新的方法当属experimentation了,把理科的基本方法嫁接到社会科学研究。

如果你对modernization, democratization感兴趣,可以看看adam przeworski的文章,他一直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如果喜欢经济学的解释,可以看看daron acemoglu和james robinson的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如果想系统的了解,可以去政治系的看看political methodology的相关课程。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3 06:30:50

当然还有game theory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5 12:11:14

18# waterdanny

谢谢你的回复Waterdanny,你提到那些prof和理论很重要,我会逐一去调查一下。想再请教一下你,现在PhD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你看来,一般比较靠谱的applicants在你所归纳的statsformal theory这两方面背景到什么程度了?game theory是不是也算formal theory的一种方法?


就我个人来说,最近一年一直在补stats方面的空缺,主要是从econ课程入手,比如statseconometricsmicro这些,但是还没有能把它们在writing sample中加以运用,最后两三个月希望加强一下,起码多一些统计图表和简单的causal relationship装点一下门面,不过不知道用处大不大;formal theory就更是0了,只希望能大概了解一下是什么方向。。。


你提到的methodology课程,有没有见到比较详细的course outline之类的可以推荐一下,我在很多graduate course页面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介绍,谢了:)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5 15:05:50

19# taxcollector 量化背景是个很tricky的问题,像stanford和rochester这种量化非常强的学校也会招没有量化背景的人,关键还是看你的研究兴趣,topic大概可以决定哪种方法会比较合适,当然如果上过量化的课程会更好,大多数学校的Phd只需要你明白基本的数学,他们会比较倾向于自己来培养自己的Phd. 很多学校在开学前都有math camp来给量化弱的人补补课。
methodology是政治系下的一个大方向,有很多的课程,一般在申请的时候只要了解stats,上过高等数学课,能看懂一个量化的paper在说什么,就已经不错了。至于怎么应用其实到了phd阶段在学习并不晚。writing sample里也不一定要出现量化研究。你有这些课程已经可以证明你可以使用数学。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5 23:40:54

20# waterdanny

谢了,听你讲一讲放心一点,你是不是也申2012cycle?以后碰到其他问题希望还能请教你:)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7 09:45:50

本帖最后由 IluvatarMartin 于 2011-10-7 09:54 编辑

waterdanny兄真是好榜样,此帖有营养!

taxcollector兄不好意思,我好久没来了。你的问题waterdanny已经回答得很好了,我也无须补充什么。我链接中reading list上的书和论文我看过的也很有限。PhD的Field Seminar会把你带入门的。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现阶段对quant method或者formal modelling不熟不是致命伤,不必过于担心。Cornell今年的新生好几个之前没学过统计学,这或许也和Cornell的传统有关,tenured professors中基本没有人做定量或者形式理论。

好的intuition加上靠谱的research design,纯定性或者案例研究一样可以写出牛文。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有些论文里的模型、用的统计手段都是基础课上就学过的。相反,使用了高超的技术、复杂的模型也可能是烂文。复旦的唐世平老师今年暑假在清华的一个会上告诫本科在清华读理工、现在读国关的两个学生,要注重本体而不光是方法,不要发展成本末倒置的情况。

如果想要全面了解方法论,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Methodology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另外,顺着waterdanny推荐的KKV,我再推荐一下Henry Brady和David Collier的Rethinking Social Inquiry,是基于对KKV的Critique编辑的书。如果想了解前沿的政治学方法论,Political Analysis是最好的选择。

Formal Modeling我没什么了解,接触到的主要是Game Theory。waterdanny提到的Economic Origins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算是典范了。

这里有一篇石之瑜写的Formal Modeling的介绍
http://www2.scu.edu.tw/politics/journal/doc/j17/1.pdf
以及Berkeley的Peter Lorentzen的一份Syllabus
http://www.ocf.berkeley.edu/~plo ... _Syllabus_2010S.pdf
Lorentzen用Formal Models研究Chinese Protests,可以搜Regularizing Rioting。

Experimentation可以看Don Green,Druckman,Kuklinski和Arthur Lupia编的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olitical Science,今年刚出。

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好好改PS和Writing Sample。Writing Sample不必刻意运用定量方法。

——————————————

另外请教waterdanny,申请本校的PhD项目概率会大很多吗?Columbia或Duke的有Master项目,外校学生申请这两所学校的PhD会不会难度非常大?不知你现在的同学中,有多少人是要继续读PhD的?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7 10:45:29

22# IluvatarMartin
好久不见Martin兄!

Lorentzen还真是蛮难得的学者,看到他是stanfrod GSB经济学的背景就不觉得惊讶了。

Duke我不知道,Columbia很少在自己的MA program招人读phd, 每年可能最多只招一到两个,很多年份是一个都不招的,系里的philosophy是希望学生不要一直留在自己系里,多出去换换地方。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7 13:41:56

22# IluvatarMartin

好久不见Martin兄,谢谢你回复这么详细!

关于Cornell的话,如果你说tenured professors还没有太多定量,那现在method课程都是junior scholar负责开么?我觉得如果年轻学者的数量和质量足够的话,去cornell做quant一点的CP也应该完全不成问题吧?我同意你说的,method毕竟只是method。

Lorentzen的文章我刚开始看几篇,另外想小补充一下的就是Shih,他也是用很多quant method的CP-China,这个人现在在Northwestern马上要去UCSD,我一个教授给我推荐过他,但是UCSD好像对international student的financial aid不怎么样,所以我就没考虑

如果可能的话,能否介绍一下Cornell这两年的录取情况,CP-China方面的prof有谁在take student,另外比如和lorentzen的UCB相比的话录取难度和侧重点怎么样?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7 21:40:49

多谢waterdanny,你说的情况和我了解的差不多。Columbia截止日期真早……

taxcollector,Cornell政治系Methods的课都是junior faculty开的,而且现在的课还很少,两门Stats,两门Game Theory,加Comp Methods in Int'l and Comp Politics,以及这学期刚来的Adam Levine(今年APSA美国政治方向最佳博士论文)开的Experiment and Survey Design。在Cornell学Methods,常见的做法是去Econ(或其他相关系)读Econometrics的Minor,直接选课也没什么问题。

UCSD网站上明明白白写着不给国际学生奖,只有放弃了~Victor Shih(Iain Johnston的学生)我只读过CCP Cadre那篇。向较之下,Lily Tsai和Pierre Landry更令我佩服。了解做中国政治的Methods,Carlson,Gallagher,Manion和Lieberthal编的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是当下最合适的书。

具体领域和理论你有倾向或者喜好吗?Cornell今年新生进了18人,招多了,3个做中国,2个CP,其中一人跟Andy Mertha,另一人不清楚。2012 Fall的情况现在看来不乐观。Cornell CP基本上每个地区都会有一两个人做。曾经以东南亚(因为Benedict Anderson)和社会运动(因为Sidney Tarrow)著称,但两人近几年都退休了。Mertha是政治系唯一一个做China CP的,研究IPR,Bureaucracy和Grassroot Protests。你如果做Labor的话,School of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也有教授。政治系IR方向研究中国的是Allen Carlson,做Security和Identity。另外,Cornell历史系有陈兼,不知你对冷战史有多大兴趣。

Top的项目哪个要你哪个不要你,不确定因素很多,基本无法比较个体被录取概率,一般认为Harvard和Stanford,或者再加上Princeton是最难进的项目。

Berkeley和Cornell比,前者不论是从总体还是中国方向都要更强。Lowell Dittmer年纪比较大了,Kevin O'Brian和Peter Lorentzen的研究你感兴趣否?总体说来,Berkeley的AP和CP非常强大而且很全,IR要弱不少。Cornell的话,CP如我上面所说,很全面,也都很牛。IR读Int'l Security和IPE都不是问题,有非常好的Faculty,但如果做Int'l Law and Organizations没有上佳人选。Cornell IR是建构主义重镇(因为Peter Katzenstein)。Cornell AP则深深地烙着Ted Lowi的影响。4个Senior Faculty在不同阶段做过他的学生。AP以做Political Development著称。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8 00:20:43

Berkeley的IR真是一蹶不振啊,各种level的faculty offer发了也被拒,现存的faculty做的方向也很小众。不过如果是想做CP和IR的intersection到也不失为一个option, Berkeley CP下本身就有很多跨界的学者。

taxcollector, 选校的时候除了China faculty还应该看看不是专注于中国但是做的东西和你的兴趣相似的学者,可以是theory层面的,也可以是substance层面的。 绝对不要只是为了一个教授而申请一个学校,after all phd training is a collective effort and you never know if and when a faculty leaves. 你能把自己的研究兴趣relate到越多的教授,这个学校对你的发展就越有帮助。好比Shin是Johnston的学生但是两人做的东西却完全不一样,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harvard有大把的教授和shin在理论上是统一层面的,Johnston只是提供一个area specialist的角色。同样的stanford常年只有Oi一个China faculty,但是却出了很多研究兴趣截然不同的学生。比较年轻的一代你看看Kay Shimizu, Yuen Yuen Ang, Taylor Fravel就会有明显的感觉。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8 13:04:36

本帖最后由 IluvatarMartin 于 2011-10-8 13:05 编辑

IR不大强的Top Program还要算上Yale。今年23个新生中竟只有个韩国MM做IR,半数是Comparativists。另一方面,Princeton的IR强到令人发指。

很赞同waterdanny的看法,看看Michigan毕业的China Scholars就知道了。Iain Johnston,Bruce Dickson,Elizabeth Economy,Susan Whiting,Mingming Shen,他们毕业的年份前后超不过5年。毕业晚些年的有Pierre Landry和Andrew Mertha,早些年的还有David Shambaugh,James Tong,Nina Halpern,Melanie Manion。璀璨啊璀璨!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9 00:35:40

谢谢两位提供的建议!

Martin你说Cornell今年不乐观,主要原因就是去年招的人比较多,我的方向应该在CP,按你的分析,Cornell今年CP-China大概会招1个人?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分享一下去年那三个人background大概到什么程度?

O’Brian我以前不知道,但是Lorentzen的研究我非常感兴趣。对我来说不管是Berkeley还是Cornell,难度都有点大,我今年抱着尽量的态度,不成的话过一两年再看。

Waterdanny你说那个我明白,还是要看整个subfield甚至department的实力,我现在看program,往往还是停留在查一下谁是做CP-China的层面,另外看一下graduate courses。
比如回到Martin提到的两个人,Lily Tsai和Pierre Landry,貌似都是assistance professor,如果SOP要提到他们,我可能会补充说一下他们各自program的course training很好,另外再找一个同program的其他CP教授,他的work很好,希望能把其中的method移植到China方面,是这个意思么?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9 03:28:15

Tsai已经是associate了,Landry去Pittsburgh之后也应该是associate.

你的注重点不是要去flatter谁家的training好谁的paper写的好,adcom都清楚这些,不需要你重复给他们听。你的注重点应该是谁的expertise可以帮助你发展你的兴趣,为你提供帮助。比如说你对authoritarianism感兴趣,那么Berkeley的Lorentzen, Ditmmer,  Collier, Fish, O'Brien都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帮助你发展完善你的研究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些学校即使没有China scholar也可以作为参考的对象,很多post-communist和Latin American的学者在理论层面和研究主体上是和中国有很大关联性的。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9 09:27:59

本帖最后由 IluvatarMartin 于 2011-10-9 09:30 编辑

to taxcollector

IR那位同学去年就录了,defer了一年。她在中国工作了好些年,Dartmouth本科,清华硕,当前兴趣在中非关系和能源政治。CP有一个人是台湾政大本科,LSE硕,当前兴趣是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和Inequality,地区还包括东南亚;另一人Georgetown本科,LSE硕,当前兴趣是央企、能源与环境政治,网络政治,及政治传播学。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帮助不大,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吧。录取委员会看重的资质与潜能或许更多的是在我们无法交流的一些方面得到体现的,如推荐信、SOP的内容。

如果今年申请不理想就再来过吧。我现在也一点底都没有,大家共勉。

waterdanny说得很对。我觉得换位思考一下或许能帮你想明白录取委员会更喜欢看什么样的SOP。我的理解是提到faculty的时候要和自己的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 research plan结合起来,一方面是教授对你未来学习、研究可能的帮助,另一方面是你的到来将给他们或者是系里带来什么。我的一个思路是(或许不太合适,待确认),你的兴趣和A教授的研究契合/重合,你希望从他那里学到更多某问题领域/理论的知识及其研究模式,接着可以指出这些理论/现有研究中不足的地方,你认为可以怎么改善、做了哪些准备,然后期望work with him/her,展开你的研究。

最后补充一下waterdanny说的,Lily Tsai不确定有没拿下tenure,Talyor Fravel今年刚拿下。Landry被Yale拒了tenure,据传Jim Scott等人说他的研究不大气。

Berkeley现在开authoritarianism这门课的是Jason Wittenberg,syllabus在他个人网站上能找到,同时推荐Cornell的Comparative Authoritarianism,Val Bunce和David Patel一起开,Bunce的页面上有09年的syllabus。
作者: wsasndqm    时间: 2011-10-10 15:53:08

本帖最后由 wsasndqm 于 2011-10-10 15:58 编辑

23# waterdanny 我在duke political master的项目,这个项目的master人非常少,今年就4个人。以往的经验是每年都会有一两个人留在duke继续读phd,但是大部分的phd还是从其他地方招来。duke还是以behavior见长,现在在发展methods, 史天健老师去世之后,中国政治方向的力量明显是不如以往。但是duke的phd项目好在他的跨学科的交叉,duke的人文科学还是非常有实力的,sociology,east aisa,public policy 以及economics 都和 political science有很多交叉的项目,所以我觉得虽然不及前几个学校那么outstanding,但是申请12fall的同学还是值得一试的。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1 02:14:15

23# waterdanny 我在duke political master的项目,这个项目的master人非常少,今年就4个人。以往的经验是每年都会有一两个人留在duke继续读phd,但是大部分的phd还是从其他地方招来。duke还是以behavior见长,现在在 ...
wsasndqm 发表于 2011-10-10 15:53


这位同学能否介绍一下Duke还有那些CP中国方面的老师,Fall2012会招人的?或者CP/IR相关领域的?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1 03:54:52

本帖最后由 taxcollector 于 2011-10-11 04:33 编辑

30# IluvatarMartin

Martin你这个思路我觉得非常完备。但是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个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接着可以指出这些理论/现有研究中不足的地方,你认为可以怎么改善、做了哪些准备接着可以指出这些理论/现有研究中不足的地方,你认为可以怎么改善、做了哪些准备”,这个如果不是特别有把握会不会有一点风险,当然了研究的足够深入的话肯定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申10个学校,每一个都准备到这个程度就有一定难度了。我如果apply widely的话,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几个最中意的几个学校,还是每一个都尽量深入,毕竟如果准备不足的话safe school也就不再safe了。
另外我上回跟你提过,我还有个兼申MA的问题,你认为MAPhDSOP需要有什么区别,直接用PhDSOPMA行不行?

刚才查了一下Cornell的Mertha,他的研究和经历都蛮有意思,但是他似乎是比较偏field work,和lorentzen那种感觉不太一样。我想如果跟了这样的学者,如果在quant方面希望加强也可以像你说的去econ修课等等,这样出来应该很全面。如果申Cornell,CP-China-Mertha,SOP里面如果强调quant方面的兴趣,会不会有不fit之嫌?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1 03:58:32

本帖最后由 taxcollector 于 2011-10-11 04:00 编辑

26# waterdanny

谢了Waterdanny!你说的那些人我以前很多都不了解,需要先好好看一下他们的东西。
想问你个SOP的小问题,我有几门大一的不相关课程成绩很低,这个问题是否需要特别在SOP里面解释一下,还是需要让某个referee在推荐信里说一下?如果需要,这个话一般是要怎么说?
另外这个贴里提到这几个学校,BerkeleyCornellMITColumbiaDuke,另外比如MadisonNYU,能否麻烦你说说自己的看法,把他们在录取难度和methodology方面横向对比一下,我现在还在考虑申请哪些。当然了就像Martin说的,录取充满不确定性,我想有个大概的感觉,根据目前听到的,这里面应该是Berkeley和Columbia最competitive,MIT和NYU偏quant?
作者: wsasndqm    时间: 2011-10-11 13:10:15

32# taxcollector 史老师去世之后,剩下的华人教授就只有Emerson Niou了,他的研究领域一方面是东亚关系包括中国政治,台湾政治,韩国和日本的区域关系等,另一方面是公共选择理论包括投票和选举政治,他是属于Rochester School的,他的导师是peter ordeshook,他也跟过McKelvey,rochester school主要的approach是formal modelling。
系里面还有John Aldrich,peter feaver也都是关注东亚关系的,史老师在世的时候,john还和史老师一起来中国做过调研。但是现在中国政治的研究已经不如以往。
Duke实际上都没有CP的subfield,如我之前所说,Duke还是强在behavior,比如public choice领域duke有michael munger这样在逐渐上升的明星,另外institution也有jack night。而IR基本上是以IPE为主,系里面都是比较年轻的教授在做IPE。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2 01:36:27

本帖最后由 taxcollector 于 2011-10-12 01:46 编辑

35# wsasndqm

谢谢!Niou的强项似乎在台湾政治和台海关系,另外两个一个是AP一个IR-Security方面,如果我SOP主要兴趣在CP,那样的话会不会不fit?我看了一下Duke的subfield设置,确实有他自己的特色,可能我比较合适的就是political economy,然后附加一个area concentration

另外你们学校网上有这么一句“applicants will have earned the BA or BS degree with at least twelve undergraduate semester hours in political science”。这个12undergraduate semester hours具体是指多少,我本科学校12个hours就是4门一个semester的课,每门3个学分,是一样的么?
作者: icedanceyang    时间: 2011-10-12 01:41:19

我也是今年申请 polisci PHD, Duke 还是蛮想去的,主要跟自己的研究兴趣有关。我对ethnic Politics比较有兴趣,而Duke的polisci现在改变了专业的subfiled设置,。想问一下 wsasndqm同学Duke 这两年Phd招中国人的情况如何?我知道2010fall录了我一个朋友,但她没去。但不知道,自从史教授走后,对中国学生录取这一块有没有什么变化。另外,奖学金的packageduke还行吗?我觉得美国太穷了,现在,公立的好多都不敢试,不想5年PhD过得太苦啊。


Thanks for all! This one is really awesome to give guidance.

35# wsasndqm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12 08:58:06

33# taxcollector
你提到的tradeoffs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看自己心中的平衡在哪里吧。只要同是academic program,申MA和申PhD的PS不会有本质区别。

是否影响我无法准确地回答你。直觉告诉我不会影响。

另,北美政治学系的优劣和各个sub-field的强弱,US News Ranking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你对项目的基本判断不错。
作者: wsasndqm    时间: 2011-10-14 06:42:17

35# wsasndqm

谢谢!Niou的强项似乎在台湾政治和台海关系,另外两个一个是AP一个IR-Security方面,如果我SOP主要兴趣在CP,那样的话会不会不fit?我看了一下Duke的subfield设置,确实有他自己的特色,可能我比较 ...
taxcollector 发表于 2011-10-12 01:36


我觉得fit与否不是大的问题,虽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或者说相对强的一方面,但是并不代表它不会招其他方向的人,只不过可能招的人稍微少一些而申请的时候竞争略微激烈一些。而且其实我个人感觉政治学之下的几个subfield联系还是很紧密的,要做CP,PE和IR是肯定要涉及到的,你的兴趣肯定不会把你的方向给孤立的,这点你不用太担心。另外关于课程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其实没有那么严格,我本科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课程大概只有2,3门,而且一点都不系统,但是还一样录取了。Duke还是很关注申请者的数学成绩的,不管是什么方向的,一进去就开始methods的训练,这也是现在政治系的大趋势了,大概我可能这一点上稍稍有一些优势,毕竟现在做paper,methodology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wsasndqm    时间: 2011-10-14 06:46:33

我也是今年申请 polisci PHD, Duke 还是蛮想去的,主要跟自己的研究兴趣有关。我对ethnic Politics比较有兴趣,而Duke的polisci现在改变了专业的subfiled设置,。想问一下 wsasndqm同学Duke 这两年Phd招中国人的情况 ...
icedanceyang 发表于 2011-10-12 01:41

我觉得招不招中国学生和史教授的去世并无太大关联。系里面的招生的philosophy是diversity,希望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这样才能够有更多新鲜的ideas冒出来。duke是私立学校,经济资助这点就不用担心了,据我了解,phd的package是9个月20000刀,在durham这个小镇上生活不知有多舒服了。今年duke招了好几个phd都同时申到了berkeley,但是berkeley的经济状况非常让人担忧,所以后来都选择了duke。现在要申请公立学校,确实比较悬,申请上了未必有经济资助上的保证,私立学校应该好很多。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4 07:42:43

40# wsasndqm

关于资金,Berkeley都这样还是挺令人吃惊的。你说Duke9个月2万,这个是什么形式,主要是TAship还是直接给你?
作者: icedanceyang    时间: 2011-10-14 08:06:07

谢谢wsasndqm童鞋的回复。这个钱还是很多的~~~是啊,UC我是一个都不敢试了~~
我主要发现,好像Duke 这两年没怎么进新的中国学生,都是09年之前招的,所以有点小担心了一下。当然也有可能给了offer, 但去了别的地方吧。谢谢~~

40# wsasndqm
作者: 秋江暝泊    时间: 2011-10-14 11:41:44

这个帖非常不错。我是社会学的,也今年申请,长久来说想做比较历史社会学,关注的点也和democracy, social movements相关。

我很同意前面说的要从理论的关照,而不是从具体的经验问题出发,事实上我的PS和WS也会涉及到中印比较的内容。不过当我看教授写的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不同的经验领域导致他们在讲同一个理论概念时,通常指的是不同的东西。(比如social movements在中国是国家社会的含义;在印度更容易联想到的是政党政治、种族,populism之类)这让我和非中国的老师交流(或者确切说,陶瓷)起来非常没底。毕竟对中国之外的经验还是不熟悉的。

不知道几位对于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
作者: 秋江暝泊    时间: 2011-10-14 11:57:38

美国的政治学的确非常忠于自己的那一套,但这也不是说其他西方国家的理论在美国就是heterodox. 政治学的很多奠基性的理论都来自其他的学科和其他国家的理论,社会科学总的看山去还是一脉相承的。CP相对来说发展还是比 ...
waterdanny 发表于 2011-10-1 02:29



很同意“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文献和方向,并有自己的切入点”。不过,PS应该写成自己对一个问题、通过阅读和研究的探索过程呢?还是展示自己在研究和学术方面的品质?不知道waterdanny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作者: wsasndqm    时间: 2011-10-14 21:39:30

41# taxcollector
不管是TA/RA或者是fellowship,都是按月支付stipend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15 01:35:02

看到一些关于ps的问题,想在这里一并说说我的理解。每个人对ps的认识都处于不同的层面上,我的理解也是来自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同朋友和教授的交流。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哪一种写法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有很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我主要针对政治学博士申请的ps展开,对硕士(不论是学术还是职业项目)有一定但不完全的借鉴意义。具体的区别我会稍微提及。

1. 为什么要写ps?
对于很多学校而言,ps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your application. 这是唯一可以表现who you are, why you & subtle indication of your passion, perseverance, creativity and prospects of a scholar. 如果没有ps, 录取委员会看到的只是一些数据,只需要列个表格排排序就可以决定录取谁。相对于推荐信而言,很多学校喜欢通过ps来自己判断一个申请者是否优秀。另一个实际操作上的功效,是可以让adcom决定你的研究兴趣同系里的特长是否吻合,是否有教授可以指导你,是否满足系里对于diversity的需求。每个系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你申请MIT的IR但是兴趣不在strategic and policy studies, 申请rochester但是兴趣不在定量研究,那么录取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 应该写点什么?
ps应该大致包含两块内容,首先是你的research interest, 可以是你的一些idea, arguments you would like to try out, or approaches/concepts you would like to explore etc. 对于博士的ps, 避免过于narrow的research interest, adcom is not interested in your dissertation proposal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and British schools). 很多人把ps写成proposal,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原因有二,第一,你的兴趣必然会发生变法,尤其是在博士阶段接触到更多话题之后,no one will hold you accountable for what you write in your ps, it is an exercise of fiction! 第二,过于narrow的兴趣会让adcom觉得你不愿意成长,不愿意被push out of comfort zone, 这是学者的一个大忌,博士阶段应该是一个继续成长的阶段,广泛的兴趣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做研究。所以,在写之前,仔细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what are some inquiries that is worth spending your life with? why are they so important to YOU? why should the adcom choose YOU to do the research you find interesting?

其次,是personal narrative of your growth. 需要支出的是,博士的ps应该focus o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 boring list of your past achievement will almost definitely kill your application. 不要说什么我从小就对政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be mature and professional. 每个学者的研究兴趣多多少少是来自于自己的个人因素,可能是教育的影响,可能是亲生的经历,talk about those and only those that are relevant.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subtle clues about your personality present themselves. 从这个层面来说,写之前想想这几个问题: what made you so passionate about w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what prepared you to further develop your interest? what are some concise but compelling examples to show (note: show! not tell!) that you are ready to embark on a challenging life that is known as academic?

关于怎么处理一些弱点,eg. low GPA, bad test scores, simply put, deal with them in a positive light and never fixate on them.

3. what tone is appropriate?
You are supposed to convey your passion and your idea in the ps, DO NOT write a critical review. Treat yourself as peer scholar as whoever that is going to read your ps. 简单来说,watch your language. 你可以critique, but have to be in a constructive way. Remember that the adcom knows where the filed you are interested in stands, they are less interested in your critique than your idea. 从这个角度来说,Marin提出的写法可能更适合于写paper而不是写ps. 在ps里,应该把更多的笔墨放在阐述你的兴趣是什么,准备如何研究,以及你的研究和现存的文献是什么关系。你的研究如果能够补充现存研究的不足,那就是一种最好的critique.  Again, show instead of tell! 最得到同行认可的学者,是那些能够创新,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critique写的好的人。

4. 关于fit
fit很重要,在这里我想说两点。第一,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寻找fit, 不要局限于你的impirical interest. 这点我在之前的帖子已经说过了。第二,是为了每一个学校来“construct” fit 还是简单的阐述你的兴趣再来寻找与其fit的学校,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我说过ps is an exercise of fiction. 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完全可以根据每一个学校的强项来tailor你的ps.

这些是我的理解,需要再次强调的是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way to write a ps,所以,仅供参考。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15 08:25:39

学习了!

waterdanny对我的那点批评很正确。critique在我的PS中起的是过渡与转承的作用,解释我兴趣的发展。

另外分享GradCafe上几篇PS,数篇作者拿到了一流政治系的录取。
http://forum.thegradcafe.com/top ... personal-statement/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15 09:15:01

47# IluvatarMartin
谈不上批评,只是我的理解而已。
gradcafe上最近蛮冷清的,不过这篇帖子值得推荐。
作者: ncm12    时间: 2011-10-16 02:01:58

本帖最后由 ncm12 于 2011-10-17 08:28 编辑

写PS的建议太好了。看着这些guidelines能写到哪一步,能不能让人信又看个人了。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7 08:05:37

Waterdanny这些建议非常有营养,谢谢!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18 03:55:42

47# IluvatarMartin

Matin,我在gradcafe上听说Mertha有可能会move,具体哪里忘记了。你有没有耳闻?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20 03:01:33

gradcafe?能否给个链接?我感觉相关信息在political science job rumors上会比较多一点。我向政治系另一个教授打听了下,被告知没听说。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20 05:00:25

52# IluvatarMartin

Martin,多谢!我又回头找了一下,没有找到,只是前一阵看见有个人提过,但不知道他背景,应该不会比你专门问的更权威。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20 13:13:17

最近China job似乎在top school没有什么大动静,流言多于事实。只有Ang去了Michigan, Shin去了UCSD, Landry去了Pittsburg。Columbia在招CP faculty, 但是focus不在中国。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21 09:49:05

54# waterdanny

L.Tsai呢,有没有什么相关消息?前两周Martin提过Fravel已经tenure了,她可能还没有
作者: waterdanny    时间: 2011-10-21 11:03:45

55# taxcollector 我不知道。tenure和去留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你真想知道只有去问她本人了。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21 11:36:37

56# waterdanny

多谢了!
作者: IluvatarMartin    时间: 2011-10-21 12:28:42

taxcollector,这个帖子或许对你有帮助。
http://www.poliscijobrumors.com/topic.php?id=25580
作者: taxcollector    时间: 2011-10-22 00:16:10

58# IluvatarMartin

多谢,疑惑大概算解决了,这篇帖子也蛮有意思
你真强啊,一年多前的东西都翻出来了
作者: polarbear0627    时间: 2012-1-3 17:16:51

本帖最后由 polarbear0627 于 2012-1-3 17:19 编辑

to IluvatarMartin

Cornell研究生裡目前並沒有政大本科畢業的學生,你說的那位應該是曾來敝校短期交流的,她大學唸的是喬治城大學。至於你說的其他建議都很好,大家加油!

其實申請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然後在sop/ps一針見血地說清楚,不要打高空,也不要賣弄。我跟同學們都談過,大家當初寫的,其實都很平實。提個簡單但有深度的問題,能讓老師查覺出當中的理論意涵,加上一個好的writing sample,其實整個profile就很強。
作者: vendya    时间: 2012-11-19 09:47:50

waterdanny 发表于 2011-8-7 07:43
直接申请phd是挺困难的,排名低一些的或许有希望,top的就困难了,但是读phd的conundrum就是top的难进一般的 ...

hi~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electoral system方向在欧洲哪些学校比较好呢?
作者: sophialzz    时间: 2017-6-25 10:28:51

此贴太有营养,谢一个




欢迎光临 寄托家园留学论坛 (https://bbs.gter.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