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26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xperience] 英语的“有效交流”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68
寄托币
17926
注册时间
2003-1-8
精华
9
帖子
22

Virgo处女座 荣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12:00: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英语的“有效交流”

转自:CYOL留学网


  
  在中国学不到“有效交流”的英语

  在北美学习、生活了几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为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一些教训。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学习英语的朋友们分享,希望能使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的学好用好英语。

  我发现国人在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明显误区,即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与native speakers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 建立、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或生活中结交几个native speaker 的朋友,能够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励和帮助。而不是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为了能和“老外”说上几句诸如:How are you? I am fine,thanks. My English is poor. Bye-bye. 等幼儿园英语而转身离去,搞的“老外”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在中国,可怜的老外们,大多饱经那些被问了上千遍雷同的、无聊的、毫无创意的、有时Chinglish 式的问题的摧残和蹂躏,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类的。我发现,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说:我英语口语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几句天儿。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英语学到这程度,那由中国式的、复杂的句子结构、严谨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构成的英语能力,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因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口语。

  新加坡的一个人,前一段时间出了本书,叫“亚洲会思考吗”,说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在内,除了会模仿,不具有创新(Innovation)的能力,很难真正意义上和欧美竞争。但愿不要被他不幸言中了。

  在美国刻骨铭心学到的一个词是:Chinglish

  我在去美国留学前,自认为英文水平还可以:毕竟学了那么多年,自己也下了许多功夫,且上了不少培训班——从普通的到最高档次的,里里外外花费了上万元。应付各种考试包括留学考试,也算是一路过关斩将。但是,到了美国后,刻骨铭心地学到了一个词Chinglish——中国式的英语。即用英语和自己同胞交流时还可以应付,但是和“英语是母语”的同学、教授和其他人士进行交流时,一涉及到实质问题,双方谁也听不懂谁!至少有半年的时间痛苦异常!霎时间自己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多年建立起来的信心和信念,像是一下要被摧毁了。

  他们What's up?What's new?的说法到能应付,谈谈天气什么的也没问题。但是,就是觉得很难和他们去沟通,哪怕只是认认真真地谈谈。

  是自己的语音、语调问题吗?不是!如果你有机会领教一下印度人的英语,你或许还会为中国人的发音多少感到自豪呢。我有个印度同学叫Abe,直到毕业我才听懂他大部分话的意思! 但是,印度人“可怕的”发音,丝毫不影响他们和美国人流利、有效的交流!

  是语法和句子的原因吗?也不是!我有幸在美国的大学里,结识了一位来自中国的、才华横溢的美国籍教授,年近40岁时因为杰出的数学才能,移民到了的美国。发音就别提了,他讲英文时,你还能轻而易举地挑出很多语法和句子错误,但这丝毫也没阻碍他在美国生活近二十年,用英语给美国人上数学和工商管理课,并且取得成功。

  在国外生活几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绝对没有国内的各种人士强调的那么重要,而被国内学英语的人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语言是其文化和习俗的载体、沉淀,虽然人类的各种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有着与中华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例如,她崇尚“积极进取”positive or ambition的态度,和中国人“谦虚、艺术”的处事、说话原则,经常发生“冲突”,构成对有效交流的妨碍。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冲突和差异。

  那种用本国文化和习俗去套用英文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加之学了太多得没用的、很多讲母语的人都不曾用的甚至不曾听说过的词和过时的词句,听不懂真正的英语和不能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就毫不奇怪了!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我认为,所有学习英语的策略和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你自己安下心来,花费时间去反复记忆,记忆那些自己和别人总结、归纳的知识。这部分工作,没有人能替代你,无论是怎样的天才!(因为吃鱼有利于智力和记忆力,有人求教马克·吐温,问吃多少管用。马克·吐温答道:看来您至少要吃两头鲸鱼!)

  另一类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运用英语以达到交流目的”的经验和技巧。因为应用技巧很强,这部分技能被国内学英语的人士长期忽略。或是因为接触Native speakers有限,难以得到“真经”,大多数人乐于采用传统的、也是最安全的的学习方法:对句子、语法和词汇的执著偏爱。其实,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除非你以此作为职业,否则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它不能为“交流目的”而服务的话。

  读书和自学对提高英语有帮助。但书的缺点,和自学一样,没有反馈,没有双向的交流。理论上知道的事,实际做起来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语言,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掌握这部分的最有效方法是: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同英语为母语或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学习和交流。

  研究表明,人在交谈时,80%的信息来自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语音(intonation)和语调(tone)。此外,对交流有效性的影响,还包括双方交流的意向、谈话的内容等诸多因素,而绝不仅仅是句子、语法和词汇。

  常常能见到这样有趣的现象:一些有号称三、五万词汇量的、手持六级英语证书的硕士、博士,学了十年、二十几年的英语,面对英语为母语的人,只能说上几句最简单的不痛不痒的所谓的对话,有多少人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更不用说用English而非Chinglish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Chinglish是指: 用汉语文化、思维和习惯等去套用“英语文化”,其结果是所学到的、所谓的“流利的英语”仅限于和同胞交流,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时,双方因“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无法相互理解和沟通!

  举个例子来说明文化冲突:西方人在交谈中讲究“eye contact”,交谈的双方要注视对方的双眼,中国人对于“自己的两眼直视对方的两眼”的看法多半是:这样“直勾勾地”盯着别人不太礼貌。但西方人士却认为:说话的一方“两眼直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坦白的胸怀,听话的一方“两眼直视”表示了自己对话题的兴趣和对于对方的尊重。

  因此,西方人在见面时,配合着“eye contact”的,是自信的微笑(无论内心中怎么想)、有力的握手(礼节性的碰碰手,英语中称为“死鱼” shaking a dead fish)和正面思考型(positive thinking)的谈话,会使人产生和你继续交往的意愿。相反,如果是躲躲闪闪的目光(有的人更是因为想英文词句,而抓耳挠腮、呲牙咧嘴或上翻白眼)、木然的表情(中国人称:喜怒不形于色)和消极的谈话内容,无论你的语法、发音和句子多么纯正和优秀,也只能让别人“敬而远之”了。



摘自“21世纪”2003-11-20 (J-06)
Whistling softly in the dark
Is a better cure than anything
For a confused mind searching for an answer

Whistling loudly enough to drown out that little voice inside your head
Is a better way than any other
To prevent miscommunication of feelings

Whistling quickly for a dog
Is a necessary task
If you wish to be a best friend in return

And whistling a tune all your own
Is the only way
To survive this life in one piece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声望
0
寄托币
19
注册时间
2009-4-16
精华
0
帖子
0
沙发
发表于 2009-4-17 16:30:38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这么长时间没人顶啊,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声望
0
寄托币
25
注册时间
2009-4-18
精华
0
帖子
0
板凳
发表于 2009-4-20 19:37:25 |只看该作者
[img][/img]

使用道具 举报

RE: 英语的“有效交流”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英语的“有效交流”
https://bbs.gter.net/thread-153809-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