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0-3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寄托币
- 746
- 声望
- 1
- 注册时间
- 2006-4-8
- 阅读权限
- 20
- 帖子
- 4
- 精华
- 0
- 积分
- 652
- UID
- 2204338
 
- 声望
- 1
- 寄托币
- 746
- 注册时间
- 2006-4-8
- 精华
- 0
- 帖子
- 4
|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e%3D1#pid1768845091
这是不是非常混乱的提纲?
1专家容易陷入传统理论和过去经验,而做出错误判断;相反新人因为头脑中没有各种既定习惯和观念的约束,做事有时反而更有想象力和热情,有时会得出重大的突破。在某些特殊领域更是如此。比如在绘画研究领域,有时也是要靠研究者的灵感与艺术家的契合,所以有更多的重大成就是由初学者完成的。
2但是,知识总是有某种延续性和继承性的。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新手的想象常常只能是空想,创造力因此大打折扣。比如在比较文学领域之中,常常需要寻找两个作家或者两部作品之间的某种联系,才能展开进一步的inquiry。新手可以大胆提出假设,但是如果缺乏对作家作品资料的透彻掌握,很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要注意的是,基础知识不仅仅包括概念也包括方法。因为没有经验,新手要把很多错误再犯一次。
3在有些学术领域(比如天文观测,地质研究以及某些医学领域)不仅仅需要基础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常年的观察才能积累第一手资料。
4所以,专家和初学者各有优势,都有可能取得创新和突破,但新手常会受到很多局限。总体上来说还是专家更有可能获得重要的发现。初学者要保持自己的热情,但是也要不能太过自以为是。专家也要经常和新手交流以及多了解新的思想。最理想的情况是新手和老手能共同合作,就更有可能取得成绩。
ISSUE87-"In any field of inquiry, the beginner is more likely than the expert to make important discoveries."
在所有的研究领域中,新手要比专家更有可能获得重要的发现。(你对XDF的这个翻译有异议吗?)
[赞同,关键在于我们理解inquiry,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把范围限制更小,但最好不要扩大,虽然李虹桥教我时说可以限制,也可以散。]
@ 你觉得它应该属于哪个范畴?@
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修锐老师的八大类)
行为类 (修锐老师的新分类)
(行为类很抽象,新与旧吧)
@ 你在机经中关注它了吗?@
从05.2到06.4该题出现总频为69次,在上个作文季度中,该题出现频率为23次。
[注意到了。发表的是10天的旧作,哈哈]
@ 你是怎么审题的?@
① 你对in any field of inquiry这个前提是怎么理解的呢?你对inquiry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field是仅限于研究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还是对包括艺术创作之内的所有知识的渴求?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帖子,然后谈谈你的看法: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ield%2Bof%2Binquiry
[看过了这个帖子。其实我是学艺术的,但不敢把艺术创作也写上,很头疼的写了艺术研究,不过真的有人研究艺术啊]
② 你对beginner和expert这两个对立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它俩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前者注定代表着发现和创新,而后者只能意味着保守和顽固吗?你是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我都写了优缺点,新人没有经验,很多错误要多犯一次,专家可能就是经验主义,在结尾说了应该共同工作,那个俗啊....]
③ 你是站在作者的立场(认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呢,还是反对他的观点(姜还是老的辣)?你是想围绕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二者的方方面面进行比较呢,还是觉得不同领域应该由不同人做主?
[我文章问题就出在想两者兼顾,结果搞的十分混乱, 大家看看.]
——————————————————————
@ 可以谈谈你的写作思路和提纲吗?@
如果你支持中庸观点,那么请先看看这个提纲:
提纲
1 观点:新手和专家各有优缺点,很难说谁更有可能有重大发现。如果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很有可能有重大发现。
2 新手思维活跃,有干劲,思维不受禁锢,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经验不足。
3 专家经验丰富,但是常常会受到名利的困扰。
[提纲如上,我觉得专家受到名利困扰这个观点太CHINESE了,真正的学术巨人才不是呢,我不愿这么写]
④ 你觉得她的提纲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再看这篇文章: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ield%2Bof%2Binquiry 你认为第四段的论述能升华文章的主题吗?
[我觉得不象是升华了, 范文都很少能作到嘛]
⑤ 你觉得这道题能写出新意吗?先看看这篇文章: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ield%2Bof%2Binquiry 你注意到第三段的过渡了吗?你认为他通过inquiry上的立意完成从新手向老手的过渡是一种创新还是离题?
[我觉得离题了,但我相信ETS的老师也是看法不一]
⑥ 你觉得这样写跑题了吗?先看看这篇:
https://bbs.gter.net/viewthr阿e ... %2Bany%2Bfield%2Bof 如果换个角度,不写新手和老手的关系,而是写important discoveries需要的是什么?新手的创新抑或老手的经验?这样写算不算跑题呢?再看一篇: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ield%2Bof%2Binquiry 再换一个角度,从making an important discovery需要哪些factors,这样又算不算是边缘文章呢?
[第一篇,有点跑了。怎么都是新手老手成因啊,牛顿例子有点老,其实表述的还不错]
第二篇,跑了,其实他可以把TS换一下,看不仔细就没事,例子还不错.]
⑦ 你尝试过完全赞同的写法吗?先看看修锐老师的英文提纲:
1)Beginners have intense curiosity about the unknown and great courage to try new things, while experienced experts tend to be more conservative.
2)Furthermore, beginners are highly motivated and enthusiastic people who are eager to establish their career and fame.
觉得有什么启发?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我觉得那是大牛的写法,写过一次第三段让一句步的,感觉很幼稚,上面写的真好,问题是他就靠这写一篇文章吗,19世纪理想主义者转世]
@ 你看过这两篇参考文章和点评了吗?@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2Bany%2Bfield%2Bof
https://bbs.gter.net/viewthre ... p;highlight=issue87
[看了.赞]
@ 你有更多更好的参考资料吗?共享一下吧?^_^ @
[没有啊:L]
[ 本帖最后由 缪斯之心 于 2006-8-2 00:4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