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35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生活] 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 [复制链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声望
6
寄托币
55070
注册时间
2001-9-3
精华
211
帖子
415

Aries白羊座 荣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2-16 05:00: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发信人: flyincloud (烟花绽尽梦一场), 信区: Education
标  题: 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Mon Jan 27 15:02:49 2003), 转信
  
美国的教育,可谓世界之一大怪。如果你只看一流大学,看学术界的表现、拿诺贝尔
奖的数量,美国的教育无疑是世界第一。但若看基础教育,看那些不会读不会写、只
知道打篮球的高中生,你又觉得美国的教育至少在发达国家中是最糟的。美国财大气
粗,可以从世界广揽人才,维持其高等教育的水平。但即使在哈佛、耶鲁这类名校,
大部分学生和教授还是美国人,说明其基础教育还是在大量培养人才,其高等教育并
非仅靠金钱和外国的精英来维持。
  
  金钱重要,但并不能解释一切。美国的文化观念与教育哲学,也许是造成教育上
两极分化的更根本原因。
  
  美国教育的“民主病”
  
  美国有民主社会带来的诸多好处,但也有许多“民主病”,这一病症很容易就“
传染”到教育上来。
  
  在美国,选民是上帝,政治家把老百姓奉为衣食父母。每次总统竞选,挑战现任
总统的人不管来自哪个党,说的话都是一个模式:我们是美国人,所以应生活得比现
在更好;现在的种种问题,全是因为这个现任总统把事情搞坏了。美国的政治话语可
以归结为一句话:有问题不怪你们自己,而是别人的原因。主权在民,责任却不在民

  
  此一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不承认上面的权威。老百姓听惯了奉承,听不得批
评,更不用说教训了。
  
  但教育没有权威却不行。最近美国某地方高中的一位教师给了她高二班上的二十
几位学生的学期报告全部不及格,因为他们全是一模一样地从一个网站抄袭而来的。
不想惹怒了家长,家长们认为:我们的孩子不懂什么是抄袭,不该受此惩罚。那位教
师反唇相讥:高二学生还不懂为什么不能在作业和考试中抄袭,还有资格上高二吗?
事情被告到校董事会那里,最后校方当众宣布老师的打分无效。那位可怜的老师觉得
自己丧失了一个教师的基本权威,无颜再回教室上课,只好辞职。
  
  美国高中的经费是老百姓纳税提供的,谁敢说纳税人一句不是?这些“衣食父母
”会说:难道我们纳税办教育,就是花钱让你给我们的孩子一个不及格吗?他们带着
这样的成绩,怎么申请大学?
  
  精英大学里的学生要认真得多,但是在对付学生时,也要十分小心。笔者在耶鲁
当助教给学生的期中考试判分,近一半的学生都拿了90分以上,可有一位实在不像话
,我怎么高抬贵手,也只能给他62分。在他卷子后面的批语中,我这样写道:“你似
乎并不理解你所讨论的问题,你需要稍微用功一些。”
  
  不想教授看后立即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我的批语完全无法让人接受。他告诫我这
个外国人:“这是美国,这种批语是在侮辱学生。你可以说他哪里错了,你的打分也
无可非议。但你不能说人家不懂、不用功。”
  
  对于计划在美国谋教职的笔者而言,这番教导无疑是可贵的一课。但事后一想:
这个学生表现如此之差,谁都知道这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作为老师,
难道不应该警告他一下吗?
  
  高素质人才从何来?
  
  不过,无法维持基本水准的美国教育,却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道理很简单,好
学生不用督促也会用功,而且美国给他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学习条件。
  
  更重要的是,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给优异之士提供了最充分的发展空间,使
他们能够掌握卓越的技能来应付异常复杂的社会。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注意学生在种
族、文化、经济等背景上的多元搭配,并不仅仅盯着分数。这一政策,也不仅仅是照
顾黑人、穷人的问题,而确实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记得刚进耶鲁时,笔者上一个讨论班,阅读的是一篇民国时期上海妓女的研究文
章。同班的大多是些连黄河、长江都不知道的本科生,中国的事情实在不知从何和他
们讲起。可是一讨论,就发现不仅是笔者本人,连教授也处于下风。
  
  一位不足20岁的女孩问大家如何理解妓女的价值观念、阶层意识,没人能给予满
意的答复。于是她告诉大家她从小就是和妓女们一起长大的,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起自
己的观察。这样的多元性,在东亚很少见。你若观察日本那些单靠分数录取的大学生
,就会发现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比美国学生狭窄、简单、肤浅得多。
  
  教育要培养公民,而非“零件”
  
  美国的大学生一般在头两年不用决定自己的专业,甚至高年级时的专业也与自己
未来的事业无直接关系。我当年的一个同班同学本科读的是历史,毕业后却上了医学
院。这样的例子,在校园里司空见惯,没有人会感到一点惊异。
  
  在中国人看来,这么读书,简直是浪费,只能使学生博而不专。近日听说国内北
大、清华大学的本科招生,将不再一早设定具体专业,给予入校学生日后自行选择的
空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在美国,结合实际的生活体会,就会感觉到这种教
育的可贵。
  
  一次,妻子去看病。医生见面先自我介绍,聊聊家常,当知道她是一个中国人在
这里学日本文学时,马上和她讨论起南京大屠杀的问题,让你感到双方有许多共同语
言,病人与医生之间,一下子就有了信赖感。
  
  再看看东亚又如何呢?中国的大夫不用说了。在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你去医院
从来别指望医生会主动和你握手,更不用说聊家常了。日本的医生,常常让人想起电

影里的宪兵队长,你不过是他权威之下的一个有问题的东西,而不是人。我两岁的女
儿,在美国一路过医院就喊着要进去看看她的医生;可是在日本,她一见医生就哭,
乃至有了些心理问题。以美国的标准看,你若是连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的信赖都无法赢
得,还当什么大夫!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所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
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学
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而不是在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权威主
义教育体制和哲学下,掌握别人需要他们掌握的技能。
  
  教育与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不仅传授着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
人文资源。布什2002年在清华大学讲演时说“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公
民”,这话表达了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时对受着前苏联式的高度专业化训练的清
华学生乃至中国学生讲,应该是有教益的。
  
  
  
--
UA
我说人生哪,如果赏过一回痛哭淋漓的风景,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不要收藏美、钤印美,让美随风而逝。生命最清醉的时候,是将万里长江视为一匹白绢,裂帛。(简桢)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E: 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
https://bbs.gter.net/thread-81586-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