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442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答] 36套阅读Ex2的两个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4

声望
10
寄托币
666
注册时间
2010-11-23
精华
0
帖子
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4:33: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By 1950, the results of attempts to relate brain
processes to mental experience appeared rather
discouraging. Herring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modes of
sensation, such as pain, taste, and color, might be
5 correlated with the discharge of specific kinds of nervous
energy. However, subsequently developed methods of
recording and analyzing nerve potentials failed to reveal
any such qualitative diversity. Although qualitative
variance among nerve energies was never rigidly
10 disproved, the doctrine was generally abandoned in favor
of the opposing view, namely, that nerve impulses are
essentially homogeneous in quality and are transmitted as
“common currency” throughout the nervous system.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it is not the quality of the
15 sensory nerve impulses that determines the diverse
conscious sensations they produce, but rather the different
areas of the brain into which they discharge, and there is
some evidence for this view. In one experiment, when an
electric stimulus was applied to a given sensory field of
20 the cerebral cortex of a conscious human subject, it
produced a sens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modality for
that particular locus, that is, a visual sensation from the visual
cortex, an auditory sensation from the auditory cortex,
and so on. However, cortical locus, in itself, turned out to
25 have little explanatory valu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e
author‘s opinion of the suggestion that different
areas of the brain determine perceptions produced
by sensory nerve impulses?
(A) It is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but it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proved.
(B) It is the best explanation of brain processes
currently available.
(C) It is disproved by the fact that the various areas
of the brain are physiologically very similar.
(D)There is some evidence to support it, but it fails
to explain the diversity of mental experience.
(E) There is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confirms its
correctness.

答案是D,我就想问A有什么问题。





A Marxist sociologist has argued that racism stems
from the class struggle that is unique to the capitalist
system—that racial prejudice is generated by capitalists
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workers. His thesis works
relatively well when applied t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Black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his definition of racial
prejudice as “racially-based negative prejudgments
against a group generally accepted as a race in any
given region of ethnic competi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also including hostility toward such ethnic groups as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and the Jews in medieval
Europe. However, since prejudice against these latter
peoples was not inspired by capitalists, he has to reason
that such antagonisms were not really based on race.
He disposes thusly (albeit unconvincingly) of both the
intolerance faced by Jews before the rise of capitalism
and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riental people in California, which, inconveniently,
was instigated by workers.

4. The passage supplies information that would
answ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EXCEPT?
□AWhat conditions caused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riental people in Californi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What evidence did the Marxist sociologist
provide to support his thesis?
□C What explanation did the Marxist sociologist
give for the existence of racial prejudice?

不明白A为什么没有提到。最后一句里作者指出,这个马克思主义者无视了加利福尼亚对东方人的歧视这个事实,而这种歧视是由工人所煽动的,这个就应该算是causing the discrimination的condition吧。

喔喔
1 0

举报

Rank: 1

声望
19
寄托币
27
注册时间
2012-6-24
精华
0
帖子
13
沙发
发表于 2012-6-25 15:54:28 |只看该作者
第1个问题
文中后面几行用实验说明了这个理论是被proved,虽然你可能说没有被completely proved,但是是否completely这一点已经超出了文章的讨论范畴

我觉得你混淆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决定了(determine)多样性”和“解释了(explain)多样性”之间的区别

第2个问题
文章给出的是这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并且 作者 认为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albeit unconvincingly)你可以看到这个多选题的问题B,C都带有maxist,就是问maxist本身,文章作者给出了这个maxist的信息,而A选项是一个general的question,这个回答必须与文章作者观点一致,而作者没有提出自己的condition,仅仅是表示了对这个maxist的否定

举报

Rank: 4

声望
10
寄托币
666
注册时间
2010-11-23
精华
0
帖子
40
板凳
发表于 2012-6-25 16:23:16 |只看该作者
想问下“决定了(determine)多样性”和“解释了(explain)多样性”之间的区别

举报

Rank: 1

声望
19
寄托币
27
注册时间
2012-6-24
精华
0
帖子
13
地板
发表于 2012-6-25 19:19: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绫小路 于 2012-6-25 19:20 编辑

决定就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确立,解释是用逻辑和公理或其他知识里论证这种关系的原因

比如DNA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而不是反过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目前DNA是如何实现蛋白质的多样性的单单从DNA无法得到解释(比如人类所包含的蛋白质是DNA能编码的蛋白质的10倍以上)

比如气象预报 科学家早就知道影响气象的几个因素,但是实现预测(解释,混沌理论)还是近代的事情

这一题即是,很轻松利用实验就知道了不同区域决定了这种多样性,但是如何去解释,这种多样性是怎么具体实现的,还未知

举报

Rank: 4

声望
10
寄托币
666
注册时间
2010-11-23
精华
0
帖子
40
5
发表于 2012-6-25 22:39:47 |只看该作者
谢谢回答!

举报

声望
16
寄托币
374
注册时间
2007-5-25
精华
0
帖子
70

分享之阳

6
发表于 2012-6-26 22:48:35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声望
16
寄托币
374
注册时间
2007-5-25
精华
0
帖子
70

分享之阳

7
发表于 2012-6-26 22:52:0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声望
16
寄托币
374
注册时间
2007-5-25
精华
0
帖子
70

分享之阳

8
发表于 2012-6-26 23:01:3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声望
16
寄托币
374
注册时间
2007-5-25
精华
0
帖子
70

分享之阳

9
发表于 2012-6-26 23:05:02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举报

Rank: 1

声望
19
寄托币
27
注册时间
2012-6-24
精华
0
帖子
13
10
发表于 2012-6-27 00:07: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绫小路 于 2012-6-27 03:12 编辑

你对我回答的臆想很有意思,我每次回答36套的问题都是看自己做的思考笔记(小女36套在规定时间内每套错误平均在3个,做过后会仔细思考自己的正确但是迷惑的or错误的答案,不敢说自己的思考一定正确,不过楼主问的这2题至少和他给的答案是一样的,绝不是什么生搬硬套),没有看过什么所谓大牛笔记,我认为讨论题目应该和谐,就问题讨论问题,你非要讨论别人回答的动机和态度以此来推断(你通篇在讨论所谓“生搬硬套”,甚至连我的回答都没仔细看),那我只能耸肩摊手(好吧,我还想吐舌头!),认为你过于盲目自信了

就题论题:
3.
(1)determine和explain确实是很不同的概念(退一步说,不谈commons sense,这也并非同义词),这点我想你去问任何一个学生物的人都会同意这一点,我就是学生物医学的,这种例子再熟悉不过了;或者你可以说出你的专业,我可以尝试举出一个你的专业的例子。
你所说的“但是你的解释中说这个假说已经被证明了,我觉得不妥,文中确实提到:and there is some evidence for this view. ”这个所说的是determine的支持,而非explain
(2)关于"至于D,其中的 but it fails to explain the diversity of mental experience 似乎有些空穴来风。"
我认为,However, cortical locus, in itself, turned out to have little explanatory value.这个重要的结论句对应了这个选项,因为这句说的就是这种cortical locus本身对多样性的“决定性”缺乏对多样性的“解释价值”。我到是想反问一句,A的“but it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proved. ”的“not completely”是哪来的,这段文字有讨论最后那个实验证明的充分性即"completely“吗?你或许会用末句来说,have little explanatory value= not completely,如果是,我还要继续问,这能划等号吗?这根本就是在说不同的事,一个是determination( not completely),一个是explanation(have little explanatory value),参见(1).文章已经提供了一个实验,这已经可以prove这个determination了,但是充分性,如我前面帖子所言,out of the scope,我觉得你举了这个文章的全文,反而更能说明这个充分性是一个out of scope的话题

4.
(1)关于2个表明态度的副词
我想你应该做过态度题(即问作者对某个观点或事件态度),很常用的判断依据是副词,GRE的文章里常穿插表示作者而非描述对象态度的副词来表示作者观点,比如unfortunely,ironically,这里也是一样的,unconvincingly,inconveniently,表明的作者对这个马克思主义者观点的态度(再强调一次,在别人的观点和论证里穿插这种态度副词是表明的作者对这个观点的态度,而不是说这个观点就是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并不是这个副词是持那个观点的人的态度),我认为是你理解错了,你可以参考一下其他一些态度题的判断依据,很多都是依靠表示作者观点的副词。而且,作者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特意用括号和逗号隔开了这类副词
(2)关于dispose of
dispose of 在这里是解决疑问的意思(请查字典,这里可以与answer,solve做替换。如果你在这里做“废弃”来说,thusly根本说不通---还让你的翻译不得不加入了“无法自圆其说”这个文章里根本没出现的东东,albeit也应该换成since)。前面有人提出了这2个疑问,而这个maxist 先是提供了一些历史信息,然后(thusly)给出了2个解释。1,犹太人before the rise of capitalism ,2,对东方人的歧视 which was instigated by workers.
你仔细看这个句子的结构,可以发现是dispose of (both) aa [bb] and cc [dd],方括号是表示原因的状语(一个是介宾短语一个是定语从句),[bb]是before the rise of capitalism,[dd]which was instigated by workers,从英语语法的对称性来说2个都是原因,退一步说,如果你认为后者是作者给的,那么也应该认为前者也是作者给的(而前文无可争议的表明了这是maxist的观点)

对这题而言,如果A是正确答案,我认为应该这么问(类似B和C):
According to the Maxist sociologist,what conditions caused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riental people in Californi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举报

Rank: 4

声望
10
寄托币
666
注册时间
2010-11-23
精华
0
帖子
40
11
发表于 2012-6-27 15:31:02 |只看该作者
我在做马克思那道题的时候想法和dvd627是一致的,把dispose of理解成了舍弃。如果理解成解决的话,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工人激发了对东方人的歧视,为什么这个解决途径作者会认为是unconvincingly的呢?整个作者的观点是批判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社会阶级斗争引发种族歧视”的,作者认为工人激发论unconvincing,那是什么原因引发对东方人的歧视的呢?在这个环境下似乎只有资本家了,这就与作者的观点相矛盾。更何况,如果跳出这个题来考虑,马克思主义者既然要争取工人们的支持,怎么可能会在自己的著作里批评工人们对东方人种族歧视?

举报

Rank: 1

声望
19
寄托币
27
注册时间
2012-6-24
精华
0
帖子
13
12
发表于 2012-6-27 16:18: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绫小路 于 2012-6-27 16:53 编辑

“为什么这个解决途径作者会认为是unconvincingly的呢?”
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原因(也就是文章认为的真正原因),因此不选A。
理解成舍弃,最大问题是这几个副词以及thusly 和albeit逻辑根本说不过去(如果采取“舍弃”,前文没有说到mxist无法自圆其说,thusly根本不构成因果;albeit也根本构不成转折,而应该是承接或者since)


“在这个环境下似乎只有资本家了,这就与作者的观点相矛盾。”
我想问下,“在这个环境下似乎只有资本家了”这个推理是怎么来的?我给你举个例子,5+4i和 8比较,因为8不小于5+4i所以8只能大于5+4i了?答案是实数和复数在虚部不为0的情况下根本不能比较!
这里也一样,作者并没有认为这个maxist 的class struggle论从划分class开始就是正确的,他仅仅说这种划分以及进而提出的理论对黑人(例如说,绝大多数黑人都是工人)可能适用,却并不能解释其他2种人(比如东方人可能一部分是资本家,一部分是工人,没有鲜明的阶级性),作者的立场是不赞同这个理论的基础,而不是在赞同这种阶级划分的基础上认为不是工人就是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者既然要争取工人们的支持,怎么可能会在自己的著作里批评工人们对东方人种族歧视?”
我也从文章外的角度和你讨论(与这题无关),第一,在中国,或许你说的是对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形成爱国统一战线,要团结最广大人民,也许就不会提出工人对东方人的歧视;第二,在一些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许拥护马克思理论是第一位的(理论者首先要拥护理论,为了政党利益对理论委曲求全,那是我国特色),那么在这个前提下,阶级社会(包括资本主义)万恶的根源来自于阶级剥削,凡是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都应该用阶级分析法来解释,比如民族歧视这种矛盾。
现在假设,东方人有的是资本家,有的是工人,我们假定各是50%。但是加州存在对东方人的民族歧视,于是有人质疑马克思主义者,按照你们的阶级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矛盾,被歧视的东方人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拥护自己的理论,说,这种矛盾首先是因为东方人中50%的资本家(可能在当地占资本家的大部分)过分地剥削了当地工人,于是工人对资本家的阶级矛盾成为了契机(在这里就转化成了仇视,歧视,出现了与民族歧视相关的过激行为,因此说instigated by workers),进而引发了民族矛盾。(提醒一句,这也许在中国人看来很正确,但是实际上,是存在alternative explanation的,西方学者根本不理这套,大都从具体历史和社会心理学原因去分析,而不是阶级分析法)
最后,这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这个是解释的原因,怎么代表他在批评工人了?还请明示。我只能体会到他在批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带来的问题

你有没有听说过尼泊尔有个毛 泽东派?他们的毛 泽东思想和我国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早就根据他们的国情改的面目全非了
政治问题还是少谈吧。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命题人不是中国人,是ETS,尤其是在政治方面的文章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加入自己的成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ETS范式(范式也不是必须记住的,文章里肯定会有蛛丝马迹表达这个范式)可以参考2003-爱一个美女好难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一定是反对的,作者一定是主张从人性角度思考的。

举报

Rank: 4

声望
10
寄托币
666
注册时间
2010-11-23
精华
0
帖子
40
13
发表于 2012-6-27 18:14:27 |只看该作者
你的思辨能力确实很强,佩服!Thusly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是舍弃的话比较合适的用语是however。关于文章最后阶段,我没有考虑这么多,只觉得当马克思主义者指出对东方人的歧视是由工人煽动的的时候,他就不易得到工人的支持了。你指出的这个例子确实可作为令工人阶级理解这种看上去是批判工人的事例的一种手段。如果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全文可以见到的话,或许会有这方面的阐释。

补充说一句,为了政党利益对理论委曲求全并不是我国特色,事实上任何国家任何政权都可能会对理论(无论是否是政治理论)做曲解并将歪曲后的版本做宣传,比如拯救伊拉克人民于水火之中等等。

举报

Rank: 4

声望
10
寄托币
666
注册时间
2010-11-23
精华
0
帖子
40
14
发表于 2012-6-27 18:14:44 |只看该作者
你的思辨能力确实很强,佩服!Thusly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是舍弃的话比较合适的用语是however。关于文章最后阶段,我没有考虑这么多,只觉得当马克思主义者指出对东方人的歧视是由工人煽动的的时候,他就不易得到工人的支持了。你指出的这个例子确实可作为令工人阶级理解这种看上去是批判工人的事例的一种手段。如果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全文可以见到的话,或许会有这方面的阐释。

补充说一句,为了政党利益对理论委曲求全并不是我国特色,事实上任何国家任何政权都可能会对理论(无论是否是政治理论)做曲解并将歪曲后的版本做宣传,比如拯救伊拉克人民于水火之中等等。

举报

Rank: 1

声望
19
寄托币
27
注册时间
2012-6-24
精华
0
帖子
13
15
发表于 2012-6-27 18:25:21 |只看该作者
我做题的时候也么有考虑那么多,就是按照做阅读的方法去做
1.读tone,作者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判断方法:副词判断态度,带不带"according.."之类的话,分清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
2.搞清楚题目问的是作者还是其他人的观点

举报

RE: 36套阅读Ex2的两个问题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36套阅读Ex2的两个问题
https://bbs.gter.net/thread-1389360-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进群抱团
25fall申请群
微信扫码
小程序
寄托留学租房小程序
微信扫码
寄托Offer榜
微信扫码
公众号
寄托天下
微信扫码
服务号
寄托天下服务号
微信扫码
申请遇疑问可联系
寄托院校君
发帖
提问
报Offer
写总结
写面经
发起
投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