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89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读博士的感触。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声望
19
寄托币
5365
注册时间
2004-4-1
精华
8
帖子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3:51:55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看到有一位Gter写了篇对留美博士生活的看法。我谈谈我的感想,算是积极的一面:博士的生活应该是孤单的,寂寞的。但是在这种无限平淡的生活中,你有时间细细地梳理你的一切,你的想法,你的将来。在美国,你可以接收到的信息很多,很多国内看不到的,也能看到很多国内看得到的。当你大量接触这方面的事物,你慢慢思考问题会更加全面,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此外,博士锻炼的是哲学,应该说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研究到了最后不是为了研究成果,而是锻炼研究的方法。而理工科研究的方法归结到最后,无论什么学科,基本上都可以归结到哲学。而上面说的两个能力就是我读博士的收获。是在国内十年都难以懂得的东西。我不后悔来美国的每一天,不觉得是浪费,也相信不管做什么岗位,我都可以做好。因为我知道了做事情的很多已有方法(或者是知道怎么去找到这样的方法),而且我也懂得如何去做事情。

(我曾经帮一个人录过俩分钟的录像,这是草稿)

”我,普通的一个人,一个University of Florida的计算机系博士生。来美国三年了,女儿已经两岁了。学了什么?我不知道,太多了。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首先是这里给了一个环境,迫使你不得不面对挫折,很多很多,而且各种各样,结果呢,脸皮是厚了不少,说得好听点就是面对挫折的勇气。不过也给了我信心,没有做不到,只有敢不敢去做,或是怎么去做。其次,这里很安静,不像国内,浮躁,功利,读博士和读硕士不一样,我的导师对我很宽松,除了学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观察社会,观察人,倾听每个人的声音,然后尝试去重新思考所有的事情,希望抓到事物的本质,然后让自己养成习惯,不要人云亦云,独立思考,然后就是创新。这一点国内的大学教育是很少可以做到的,大家都习惯了抄袭,模仿,背诵。好了,2分钟了。就说道这点。祝大家好运。“

(我做过一个中美教育的比较)

“看了大前研一的第一本“创业者之道”,惊讶地发现了这位大师在高呼“日本学校教育埋没创业者”,其中举了很搞笑的例子。松下的创业者,松下幸之助小学毕业就在社会混了。他的妹夫,井植岁男,心里一直有个心结,觉得超越不了松下幸之助,原因是“他比姐夫多上了三年学(相当于中国的初中),而这三年破坏了他的脑细胞”。后来井植岁男离开了松下,独自创业,为了不和姐夫竞争,侧重在国外发展,这个公司名字就是著名的“三洋电机”。

其实,这个例子,让我想起前几天我在一个论坛上和人的一场争论,不过我的那个帖子又被版主删了。其实我对论坛上一类人言论的思考,其中主要就是中国的教育问题(有可能里面暗射了版主的无能)。

中国的教育(也许包括了整个大中华区),侧重的是模仿和记忆。知识主要来自于记忆,“复制”是最常见的答案。说一个简单的事例,刚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很容易发生抄袭,原因有几点,
1)中国学生做作业,如果能从书本上或网络里直接找到权威的答案,就会做简单的复制,而且会认为自己得“满分”。这种方法在美国叫做“作弊”,换句话,叫抄袭。因为美国教育强调的是“思考”,诚然,一个人思考肯定答案不可能对,那么看过一些参考资料后,一定要合上书本,尝试总结归纳,即使不能产生新的观点,也要换种表述的方式。
2)中国学生做作业喜欢对答案,然后集思广益,得出一个公共的“正确”答案。如果这个作业是“individual homework”,这种方法在美国叫做“作弊”。其实美国学生也有讨论的,但是他们对讨论的底线很明了,可以讨论题目的相关概念,但是具体习题的解答,就会有很多细微的差别,因为他们做作业的过程是独立完成的。

这两点差别,也是最近一学期我才明白的。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导致了大家都在追求一个正确答案,希望一个权威去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然后记住,下次遇到类似的,就可以根据记忆,写下答案。这种十几年的教育模式会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定型,习惯了去人云亦云,习惯了去记忆,而不是去思考,即使偶尔思考出个性化的答案,看到“正确”答案,也会把自己的想法抹掉,甚至完全否认。

1)背诵,这个让我最痛苦的学习方式,让我的中小学生活充满了痛苦。诚然,背诵会有利于你的文学修养,但是文学之外的学科,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大帮助。人和计算机的差别,在于人脑的智能。如果非要一字不差,甚至有些人还倒背如流,我实在不能恭维这种Computer-Hard的能力,绝对是对人脑的污蔑。

以后,我要告诉女儿:对于绝大多数学科,只要能够大概(准确)意思复述一遍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有相悖的意思)。如果需要对一个概念的描述更加准确,那么需要分析它的前提,它的属性,它的论述过程,它的结论。不过绝大事物不用分析得如此细腻。千万不要浪费精力去一字不差地背诵,只要理解其意思,然后记住如何去找到它就好了。

2)海量习题,这种训练给我的后遗症,让我通过了很长时间才摆脱出来。它让我懒得思考和质疑“新学到的概念和理论”,只要不断做题就能理解,只要做对题就大功告成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想法是错的。我很羡慕大学时期的某些人,只需要看一遍书,就可以考很高的分数,因为他们一直是这样学习的,看书就在思考,理解了就学会了,做题只是对他们理解的一种考验。

以后,我要告诉女儿:题目做只是为了验证你对知识的理解,这些理解可能不完美,做一些题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没必要追求100%的理解,80%或90%足矣,如果重要,以后还会不断地去加深理解。重要的是方法,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至于知识,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记忆。

3)名人名言,这一点也是我最近发现的问题。中国人崇尚名人,相信名人说的都是对的。打心眼里希望有一个万能的领袖,带领大家走向永远正确的道路。这一点是我读博士的过程中体会到的。看了太多的论文,越到后期,越觉得很多所谓的牛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或不一定完美,你会发现很多细节他们考虑的都不好,不过他们的方法很专业,做事情很认真。而这次金融危机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中国人崇尚的所谓欧美权威倒下去大部分,他们的言论更是错误百出,就更不用说中国的“专家学者”。应该说,他们基于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合乎逻辑的想法,至于对错,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也许事物本来就没对错,而如果非要找到一个对错,那么我们必须加上一个时间段去形容。

以后,我要告诉女儿:质疑一切,无论是权威之言还是市井之言,不要怕出错出丑,实践出真知,尝试去看更多的更广的东西,然后发现别人言论里面隐含的假设,思考为什么别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不断地去完善。那么女儿,你就能够对世界的运作法则看得更加透彻了。

当然,美国教育也有缺陷,就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足,所以中小学生的数理化普遍比较差。说句实话,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扼杀创造力,扼杀创业者的基本能力,扼杀科学大家的诞生,而培养出了很多工人,高级技工(如果有人愿意称其为工程师的话),但可惜做事严谨又不够德国人,所以很少一流技工。

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这些留美读博感悟可以帮助大家教育下一代。”
已有 2 人评分寄托币 声望 收起 理由
草木也知愁 + 20 非常赞同 很受教 谢谢!
MissGoldenWeek + 2 感同身受!

总评分: 寄托币 + 20  声望 + 2   查看全部投币

回应
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9
寄托币
5365
注册时间
2004-4-1
精华
8
帖子
5
沙发
发表于 2009-2-24 13:27:13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这个帖子这么多人回复。我想说明几点。

1)虽然俺已经有了两岁的女儿,但是和大家的年纪差别不大,今年还不到26,所以俺和大家的经历和感受差别不大

2)对于背诵,我不否认它的短期功效。但是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做研究从来不是靠背诵,学知识也不是,我觉得靠理解,靠思考。当你把一个东西想透了,那就是无论你怎么写怎么说都是很正确的。

3)对于作业答案的讨论,在美国真的是不容许的,可能有些老师可以放任,但是只要碰到严格的,开除都是十分正常的。中国学生很容易被抓,我也见过不少(包括中国人),也抓过不少(不是中国人)。

4)读博士不是所有人都是家里没钱才读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兴趣才读的,比如我,是父母逼迫的。我父母都是工科本科出生的商人,但是他们都要求我读完理工科的博士。所以我一直去思考这个选择是不是正确。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这是对的。(但是,很多来自中国的博士生都一心学术,我觉得浪费了机会,当然个人目标不同。俺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商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9
寄托币
5365
注册时间
2004-4-1
精华
8
帖子
5
板凳
发表于 2009-2-25 12:10:21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如果不想搞学术,最重要的是选导师。选一个合适的导师,合适的方向。当然首先要广泛了解,然后再选定老板。因此老板太牛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我选老板的要素如下:
1. 人nice,体谅学生,否则会很郁闷的
2. 研究方向要偏应用,这个很重要。最好自己有公司。
3. 可以自由选自己的博士毕业题目。这样,博士的这么多年,所学以后很可能变成自己的产品。
4. 老板不单教你做学术,写论文,还最好可以教你做人,教你美国社会。
5. 老板最好有强大人脉。
6. 老板最好不太push,你有时间去博览群书,甚至是再修一个商学院的学位

比如,我的导师符合上面所有条件。我自己选的方向是Semantics。这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方向。
第一个老板是做database的semantics,后来竟然自己放弃了tenure去了微软。不过他走了还让我去给一个startup公司工作了半年多。。。
第二个做web的semantics。老板做过系主任,大学同窗室友是宏基的创始人,当年的四通的老大万润南也曾经跟过我老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9
寄托币
5365
注册时间
2004-4-1
精华
8
帖子
5
地板
发表于 2009-2-25 12:33:02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你们想听。我多讲点留美生活的细节。

1. 学会控制自己的时间
如果想从商,千万不能计较蝇头小利。这是商人大忌。美国的华人圈子的氛围导致很多人来了美国就在专研这个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省小钱赚小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在无限的革命事业里。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2. 广交朋友
这个要控制度,有时候闲谈也很浪费时间,不过要寻找自己的朋友圈也很重要。不能太近也不要太冷。这里的每个人基本上都是有抱负有理想,并且也有自己的独到实力。

3. 补足弱项。
比如我的弱项在于公众的演讲。我就给自己寻找这样的机会。主动申请了3个学期的Teaching TA(不是上课,有点像课后辅导小组,按照专题去讲相关内容)。每个星期都要给本科生讲Operating System。

4. 给自己布置商科的任务。
订阅最重要的杂志,比如经济学人,Inc., 企业家。
购买书籍,公司史传。比如最近我在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十家IT跨国企业。每个公司都要读一本相关书籍。

5. 不要脱离中国发展(为回国发展做铺垫)
-从dangdang购买国内流行的商业书籍
-从youtube上看每天的凤凰视频:金石财经,新闻今日谈,等等
-从youtube了解台湾的政治经济:文茜的世界周报, 中天骇客赵少康。。。

其实这只是我的生活。牛人很多,生活也可以过得很不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9
寄托币
5365
注册时间
2004-4-1
精华
8
帖子
5
5
发表于 2009-2-26 09:19:12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要有一个好父母,教你做人做事,如果父母又有人脉,又有金钱,那就最好了。
出国读博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个人内部实力的累积,外加自己可利用人脉的增加,应该说是提高了所谓成功的概率。

俺运气一直很好,我也很感谢上天的眷顾。可是,我觉得“用心”二字也异常关键。我经常觉得做事情不应该从自己方面考虑,应该把自己的高度提高到“老板”的程度。如果你是自己的老板,你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好吗?是一个好“员工”吗?设法讨老板欢心有时候很累,但其实也是对自己好。。。只有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员工”,才能将来做一个“老板”(也可能这个老板会变得异常tough,总是以要求自己的水平要求员工)。。。

其实,事业无论如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也很重要,有一个体谅自己的老婆,恩爱的家庭,聪明可爱的小孩,这会极度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俺老婆就是个好老婆。陪我一起读博士,虽然她不喜欢读博士,但是还是坚持,并且遇到一个非常非常push的老板。。。

使用道具 举报

RE: 我对读博士的感触。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我对读博士的感触。
https://bbs.gter.net/thread-920079-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