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527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寄托杂锦集] 一个著名的配音演员的遭遇-[转贴]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0
寄托币
14581
注册时间
2003-6-16
精华
43
帖子
12

荣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4 00:5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著名的配音演员的遭遇-zt


      送交者: dddddd 2003年11月10日19:23:30 于 [五味斋]http://www.bbsland.com

      
      小时候看了很多他配音的节目, 非常喜欢他.
      刚来上海时,有一次冒充“子夜书社”的成员到上海图书馆参加一个小型朗诵会,
      叶沙主持的,T竟是特约嘉宾。
      事后记忆很深的是T当时朗诵了一篇献给自己女儿的文章,台上朗诵还没有完,他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台上泪流满面,台下众多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也不禁为之感动。
      印象之中T的形象一直是一个优雅潇洒的年轻绅士,见到其本人之后我却发现了T早已年过半百。
      后来在中央台看到了一个介绍他节目,我相信T拥有的也就是“艺术人生”了。
      此人在配音界大大有名,曾配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角色,人们形容他的声音,往往
      会用一个词:性感。
      明说了吧,配佐罗那个,知道了吧?好吧,用T来代表他。
      跟T同时代的,还有两个配音演员,一男一女,互为搭档,也很出名。我们不妨称为Q和D。
      Q和D是很善于钻营的人,出名不久,即走上领导岗位,T则不行,T是那种敏感而脆弱的人,配音是他的生命,他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配音不用看稿子的人,因为所有台词,他都已经化在心里了……
      Q走上领导岗位后,始终看不惯T,于是处处为难T。先是在业务上,6年间,竟只给T分配过几个几句台词的小角色。这也就是这些年,人们总也听不到T声音的原因。
      然后,在生活上,拼命的对T进行打压。厂里所有人都分了房子,只有T,始终住在石窟门里,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干预下,勉强分了两间房子给他,一间7平,一间9平。
      Q是厂长,隔三差五找T的麻烦,虽然不分配T角色,却也不准T离开厂里半步,有一次,元旦放假,T到外面参加一次演出,Q以不准走穴为名,勒令T全厂检查。T争辩是在放假期间,但Q蛮横的拒绝。
      须知,这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而不是那已经过去的“十年”
      于此同时,Q和D到是整天到处参加演出。就在前几天,美国一演公司,给T发来邀请函,希望他去美国演出,Q扣下信,对美国方面说,要去就是Q和D去,要么谁也不能去……
      前面说的是背景,下面说说这几天的事儿。
      这几天,央视《新闻夜话》和《艺术人生》要做T,结果Q极为恼怒,用尽一切手段加以阻止。
      先是给栏目组打电话,以组织的名义告诫栏目,要注意政治影响。
      栏目组没理他,他又给中央台台长发了公函,是T是个不老实的人,要台里注意影响……
      结果,台长批示,建议不要再做了……
      《新闻夜话》决定放弃,转做Q和D了。
      《艺术人生》没有放弃,亲自去上海,亲眼看到了T的生活情况……
      T每年只打一次车,就是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不愿同学们看到他的惨状。
      T和他的妻子,身上没有一件衣服超过50元,因为厂里不许他出来演出,他除了有限的工资,没有别的收入,女儿又考去了加拿大……
      因为中央台要做他,厂里又给他施加了压力,T的妻子一下子病了……
      《艺术人生》决定顶住压力,还是要做T。不过要策略一些,给台里报的是,做一期关于配音的节目。台里含糊的批了。
      T一下飞机,一看见央视接站的牌子,当时就哭了……
      其他的,可以看节目。
      一个花絮是,T的妻子,临走的时候,跟T说,咱再坚持几年,等你退休了,咱一定要来北京,这里有自由啊……闻者无不泣下……
      T-童自荣
      Q-乔榛
      D-丁建华



      所有跟贴:

        丁建华怎么着呢了? /无内容 - lattice 11/11/03 (0)
        对童自荣的配音的电影太息欢了 - lattice 11/11/03 (0)
        I like 童自荣 too /无内容 - ete 11/11/03 (0)
        喜欢童自荣, and now I don't like Q&D anymore. - suyu1 11/11/03 (0)
        谁还记得,李连杰的《少林寺》就是童自荣配音的? /无内容 - 滿人 11/11/03 (1)
          刚才还兀自琢磨,不敢确定,感情的确是他呀。好得很! /无内容 - Iremember 11/11/03 (0)
        性格决定命运,董行佶在人艺也如此, - 黑的猫 11/11/03 (0)
        童自荣的声音的确很棒,可惜了的。为什么不换一家单位呢? /无内容 - Man1 11/11/03 (4)
          人事科科长不放档案 /无内容 - yht 11/11/03 (0)
          我更喜欢这位 (照片) /无内容 - 老五道口 11/11/03 (2)
            他的声音 - 小昭 11/11/03 (0)
            也是一位走得匆忙的,永生难忘的"简爱". /无内容 - 黑的猫 11/11/03 (0)
        俺也喜欢童自荣的配音 - 可称空前绝后 11/10/03 (0)
0 0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0
寄托币
1260
注册时间
2003-2-15
精华
1
帖子
9
沙发
发表于 2003-11-15 01:03:24 |只看该作者
I don't know if it is the fact. But I like his voice.

http://www.cctv.com/performance/20031111/100662.shtml

穿越时空的声音——童自荣做客《艺术人生》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1日 12:50

  这是前进的25年,这25年有尘埃乍起的潇洒,也有坐看风云的娴静。有人在这25年中意气风发,有人在这25年中一时风华。而今回首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感慨。人生的起伏跌宕,社会的日新月异。记忆中的面孔,记忆中的声音,记忆中的画面,记忆中的名字。他们也许无法代替时代,但是他们是时代的旋律中的一个鲜活跳跃的音符。而我们以我们的方式——“四分之一世纪”的主题策划来纪念这段岁月和这段记忆。

  主角是谁——童自荣?佐罗?电影?

  还记得那些曾经让我们疯狂不止的译制片吗?这是开放的最鲜明、最具像的符号和标志。金发、碧眼、华贵的服饰、浪漫的爱情、疯狂的追捕等等,最初懵懂未觉的我们通过这些影片接触了另一些地域的生存方式和另一类人群的故事。于是,如上的种种画面成了我们所有的关于“外国”的记忆,而我们的偶像也在和平年代自然地从现实英雄转移到了银幕英雄,比如深深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的“佐罗”——阿兰•德隆。

  和阿兰•德隆一样历久弥新的还有角色背后的声音,因为给予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佐罗英俊洒脱的形象,还有他激昂意气的声音。二位一体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不能忘却声音的魅力。是否激扬悦耳的声音一样拥有王子般的外表和潇洒英勇的气质?于是,我们请来了这位有着王子般声音的幕后英雄——童自荣。

  其实邀请童自荣,也是期待以其为符号来对那段疯狂的电影岁月再回首。人都免不了身处一个时代和一些文化的错综复杂之中。于是对于人的记忆也难免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节目现场罕见的大银幕和电影放映机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他的样子

  节目始,朱军登台,一番寒暄,场面灯光暗了下来,清暗的烟雾般的光束中,电影放映机转动,大家屏住呼吸,电影开场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叫《佐罗》的老电影。

  又见蒙面黑衣的佐罗,又闻矫健悦耳的声音,画面有些模糊,却恰符合那份怀旧的心情。这样的情怀中与老友见面必有一番难得的感动。

  的确是这样,当白光收回,银幕卷起,聚光灯又起的时候,童自荣从席间站起与观众点头招呼。那一刻我们的神经尚未从久远的故事中收回,感觉瞬间依旧停留在身穿斗篷,手拿佩剑的蒙面侠客的侠肝义胆中,面前的这位朴实儒雅的男人着实有些游离于这样的感觉。但是,错位稍纵即逝,现实的力量始终胜过过去。

  他的样子是朴素的,粉色的西装让他显得年轻,但是神情的肃穆和面对观众的稍显拘禁又给人一些沧桑的感动。59岁的年龄包裹着的沧桑不能掩盖的是他的面容的清朗依旧,猜测年轻时一定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直觉告诉自己,其实无形中又在从他身上找寻佐罗甚或更多的有魅力的角色的影子。理智却在争辩,角色与声音本就是二位一体,这样的感觉也无可厚非。

  真假“佐罗”

  简短的见面并没有言语,关于这个神秘人物,似乎声音以外的东西也极具魅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具魅力的依旧是他的声音。有人说,他的声音是上海滩最为华美、最富磁性的声音,私下以为这样的声音恰恰与上海的都市浮华的城市气质契合的纯然一体。他成了高贵、华丽的代名词,引得了无数观众竞追捧。

  20年过去了,是否声音依旧,是否对其挚爱不改的音迷依旧能够辨析出他的声音,现场编导设计了“真假环节”,邀请几位音色相近的朋友模仿,抛砖引玉,引出我们的真正主人公——王子般声音。

  《佐罗》的无声版开始播放,三位真假童自荣身处幕后,开始了真真假假的模仿。第一位声音极像,华丽动情;第二位感情饱满,情到极致有些相像,模仿的痕迹稍有暴露;第三位情感饱满,华丽中可见清脆,声音稍显年轻。孰是孰非?观众多数拥举第一位,华丽中见浑厚的音色似乎与这个年龄更相符。有些推说是第三位,年龄并不能遮盖声音的清脆,音域使然,不能与年龄勾连。的确,第三位才是真正的“佐罗”。童自荣镇定有嘉的一句“我好像是最后一个”,让我们如同会见侠客“佐罗”般惊喜。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整场谈话让我们沉浸于电影,一部由“佐罗”主演的真实电影。

  不能没有你——把生命献给艺术

  童自荣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干了一件自己最想干的工作,最有兴趣干的工作,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即便是落入低谷,也得到了观众的牵挂和认可,这是最大的幸福。能够做客《艺术人生》,在他看来是极大的褒奖,比金钱更珍贵难得。

  一千部作品

  30年过去了,回首身后的作品,一千部的数量足以使之骄傲,童自荣却说“一千部只有几十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不能不说有一种失落。”其实,能够留下几十部的经典在这个日见浮躁的文化风潮中已经是一种难得,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守望者,童自荣对自己太苛求。其实细细分析,这诸多的角色与本色似乎有更多的勾连和关系。

  《佐罗》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了童自荣的代表作,他把坚强与脆弱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似乎与他的正义的天性十分契合。

  《少林寺》,“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汝今能持否?”“能持。”一句承诺,两个字,许下了终生的修炼,终生的坚持,在艺术的道路上注定一辈子的拼搏。

  《黑郁金香》,哥哥成熟老练,弟弟脆弱虔诚,我们更爱弟弟,因为他的腼腆如童自荣本色一样显出优雅让我们青睐。

  《铁面人》,声音告诉了我们高贵背后的善良和坚强。

  ……

  《水晶鞋与玫瑰花》,年华老去的王子依然是王子,能听到他声音的地方,都是他的王国。

  十二年圆梦

  能够进入这座艺术的殿堂,童自荣说经过了十二年的憧憬和梦想。年轻时身处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梦想却极度地超前和时尚。他喜欢西方名著,喜欢优雅华丽的教堂胜过寥落的寺庙,喜欢远处的东西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其实,这是经历禁闭之后的人们的普遍向往。只是,童自荣真正地愿意用十二年去等候实现梦想的一刻。

  1960年高中的时候,童自荣看了大量的翻译片,配音演员的语言魅力极大地吸引了他,于是在心里暗下决心,立志成为一名配音演员。性格的内向和行为的腼腆不容得童自荣将理想外露,只是默默地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曾经给一个导演写过类似于求职的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结果是石沉大海,没有了音信。

  1973年,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表演系毕业,经历了七年的等待,童自荣得以进入配音的殿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童自荣说其实坐在《艺术人生》的现场有些许的不自然,因为艺术更为精致的老前辈才有这样的资格,比如邱岳峰、陈述一还有毕克。这些都曾经并且时至今日依旧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牵引着自己走入了这一行当,并教会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远行,不断求索。邱岳峰老师的《卓别林》脍炙人口,他教导自己的心中有戏,声音在演戏的技巧值得自己一辈子去琢磨。陈述一老厂长重艺术更重人品,他给予自己这样一个新手更多的展示和学习的机会。他们功力深厚却极度谦虚,经常的奇思妙想、神来之笔让人拍手叫绝。他们一起创造了80年代译制电影的辉煌。

  变化在三十年

  1973年,童自荣进入了上海电影译制片,这是12年的憧憬和梦想的一个圆满结局,也是未来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

  之后的5年是丰富、学习日子,跑龙套是每个新手必备的阶段,能够和大师一起思考和琢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978年,当童自荣已经足够成熟能够担当重任的时候,老厂长陈述一给了童自荣第一个主角的机会,也就是《未来世界》中的记者查克。得到第一个主角,自然是分外地激动,吃饭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想,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

  1983,进入上译厂的整整十年,十年磨一剑,《佐罗》大获成功。

  之后的《蒲田进行曲》,童自荣尝试改变戏路,饰演反面角色,依旧反响热烈。80年代,那是译制片辉煌的年代,童自荣便身处这样的时代中。

  进入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娱乐更倾向于多元化发展,新新人类似乎更倾向于多元化的声音,厌烦了所谓的经典。同时,译制片被盗版碟抢占了市场,即便是真正走入影院的人也倾向于听原版声音加上中文字幕,似乎这样的观赏方式更加亲切和时尚。此刻,童自荣面对的似乎是整个时代的挑战。

  铁面人——世多变,能持否

  角色与本色

  本色与角色差别有多大,是否本色也如同佐罗一样洒脱奔放?童自荣说自己其实是一个性格极度内向腼腆的人,“角色和我的性格没有像的,都不大像,我在塑造角色,跟我生活里不一样的。但是有时候我冲动起来也是拍案而起。真有一点侠义心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味道。”

  戏比天大

  配音事业在心底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童自荣说可能有80%,“我是事业高于一切的一个人。因为我是主张男子汉大丈夫那就得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平平淡淡才是真需要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进取,都没什么追求,大家都甘于平淡的话,我想我们国家振兴就比较困难了。”

  这样一位不甘平淡的艺术工作者,身后是一千部左右的配音作品,三百部主要角色的真挚演绎。他说,“回头看来,也许还是外国的侠客戏和王子戏比较适合我。”

  戏比天大,“我不是凭什么小聪明的,要下工夫,认真工作塑造一个角色可能总是要花很多的精力。”童自荣说自己的人生原则大致如此,因而很多的人情世故都不情愿地舍弃。父亲弥留之际,仅仅是为了准时上下班,没有守候在其身边,老人没有见到儿子失望地离去,没有了再弥补的机会;儿女远在国外求学,童自荣说但凡自己能够灵活一些,多找些挣钱的机会,他们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吃苦艰辛;妻子至今陪伴自己居住在30平方米的淮海路的闹中取静的一处阁楼里,过着清苦的日子。

  能持否

  这个社会愈加地复杂和错综,面对多变的世事人情,面对日见稀少的表演的机会,腼腆而内向的童自荣是否能够坚持?他说,“能持,忍辱负重吧!” 《少林寺》中的小方丈克服了很多的心情障碍,说出了这个,因为他说出这个意味着他将永远跟他最心爱的人就要分手了,不可能再在一起了,这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事情。近年来自己的角色日见稀少,有人甚至猜测去了国外或是与这个世界永远地隔绝,童自荣说,其实自己一直在坚持,即便都是配角,即便是四年来一直赋闲等待角色,也要固守,因为这是自己一直的挚爱的事业和曾经的梦想,再大的诱惑都不可能动摇。

  面对整个译制片的低谷状态,童自荣说其实还是创作队伍的水平的欠缺,“我相信大多数的,尤其配音爱好者,他们还是愿意听一听我们配音的,关键在于配音的质量,要高一点,这个工作做的细腻一点,导演的要求严格一些,不要光考虑从经济效益考虑,那么你把时间挤掉了,讲究速度这样跟艺术是有矛盾的。”

  但是,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盛行的时代,经济利益成了制作者不得不考虑的关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也同样摆在了童自荣的面前,“真是很矛盾,一种情况要看原汁原味的,还有的观众反感于怎么又是这两个人,怎么又是他呀。从前我们不会的,从前我都巴不得每部片子都是邱岳峰、毕克他们配。情况真的出现了很多情况,加上盗版冲击着我们,真感到现在举步维艰,越是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我就更怀念从前那个美好岁月。”面对矛盾,童自荣选择的是怀念。

  向往崇高

  没有了表演的机会,童自荣把这样的表演欲望以及观众对于自己的喜爱全部熔铸在了这个名为《向往崇高》的诗歌朗诵会上。两年来,不善言谈的童自荣奔波于朗诵会的各项准备事宜中,终于找到了赞助。只是,朗诵会没有借助更多的媒介宣传,只是小范围的团聚与相守,就像朗诵会的节目预告单上写的一样,“没有什么奢望,只愿在这个夜晚,我们一起度过。”在这个崇尚炒作的年代,注定这仅仅是大海一石,即便是溅起的浪花也微不足道。

  他说个性使然,不愿意太张扬,也不愿意去争抢吵闹一番,众所周知的矛盾应该摆到桌面上来理论,家丑外扬多少让人反感。只是,自己习惯了被动,到如今一切顺其自然。也许只有像他这样天性淡泊的人,才有资格做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轻谈名利吧。

  未来世界——生活中让自己做主角

  艺术,不能让污渍沾染了纯粹,童自荣这样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配音艺术。59岁了,岁月的流转安排童自荣在这个落寞和孤独的季节退出舞台,对于观众是一种失落,对于童自荣我想应该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他应该安排好未来的生活。因为不必太多的牵挂容许他进行更多的人生角色尝试,以改变现状。如何构想,夫人说可以陪着一起逛逛商店和书店,两个人一起,不至于走失。知情人才知道,童自荣没有所谓现代化的设备手机、电脑之类,这是现有的条件不允许的,也是本能的一种拒绝。如何改变现状,童自荣说并没有具体的打算,只是等着一双儿女回国享受天伦之乐。我们的编导精心为童自荣设想了这样几种角色。

  新闻播音员

  节目邀请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康辉,一段配音虽然有模有样,童自荣一下就认定是个外行。朱军适时让童自荣外行地来一段新闻播音,果然是佐罗的感觉,有些滑稽搞笑。

  儿童节目主持人

  刘纯燕建议为什么童老师不给孩子们讲故事,那是童老师的强项,一段即兴的故事《天鹅湖》,果然不同凡响。

  还有人支招,说童老师可以录制几个故事专辑,正是童老师的音迷做妈妈的时候,一定火爆。

  或许,在即将落幕,摒弃那些或英雄或浮华的角色之后,童自荣应该蓄势待发的是如何饰演另一部“未来世界”中的角色,而这个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其自己。1980年,《佐罗》使童自荣大获成功。我想,生活中这样的成功应该也在不远处,他是一个有心人,我们为他祝福。

  文:赵凡 周敏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0
寄托币
14581
注册时间
2003-6-16
精华
43
帖子
12

荣誉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03-11-15 01:09:38 |只看该作者





童自荣 我是一个普通的配音演员[专题·那些熟悉的声音③]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07: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贾野

  找童自荣采访,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译制片逐渐离我们远去的今天,那些老牌配音演员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先是找到他的工作单位,著名的上译厂,工作人员以一种淡然的口气,说,他没有配音任务的时候一般是不在厂里的。那么,什么时候会有片子呢?他说,不知道。

  然后找到重庆的媒体同行那里,因为他们前几个月做过一档童自荣的节目。几番辗转,得到的消息却是,他们也没有直接的联系方式。

  最后,终于从央视《艺术人生》的朋友那里,得到了童自荣的电话。立刻打电话过去,电话那头的人,以极其熟悉的声音说,关于我个人,没什么说的,如果谈配音,谈邱岳峰,谈陈老头,我们可以聊聊。

  于是,8月5日晚上,记者拜访了住在上海淮海路附近一个闹中取静的小楼里的童自荣。

  我的偶像是邱岳峰

  记者:说说您是怎样喜欢上配音的?

  童自荣:现在想起来,绝对是兴趣使然。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西方名著,我喜欢教堂胜过寺庙,喜欢那些在远处的东西。学生时代,我就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也看了很多的译制片,这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个很重要的积累。那时候的上译厂,真是人才济济啊,有一批包括邱岳峰、毕克、尚华、杨成纯等在内的名家。邱岳峰常常配反派人物,而毕克大多是配正面角色。看他们配的片子,我就逐渐迷恋上配音这门艺术了。现在想起来,那种感情就像初恋一样的,近乎痴狂。

  记者:能不能这么说,邱岳峰是您年轻时候的偶像?

  童自荣: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笑)。我在配音上没什么好说的,但邱岳峰绝对可以配得起艺术家、大师的称呼。他配的几百部片子,在角色的声音塑造上,没有一处是雷同的。往往是电影刚开始,影片里的人物一开口说话,你就听出来了———是邱岳峰。但三句台词一过,你就忘记他是邱岳峰了,他已经和角色融合在一起了。那么多配音演员,能做到这一点的,我看也只有邱岳峰。

  我进厂的那会儿,正是邱岳峰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为《简爱》、《巴黎圣母院》、《基度山伯爵》的配音熨帖极了;特别是卓别林,只有邱岳峰才可以配卓别林,卓别林只有一个,而邱岳峰也只有一个(说到这些,童自荣的声音有点儿低沉了下去,他指着记者带给他的报纸,写邱岳峰的那篇《我承认,我曾听见沧桑》),是讲邱岳峰的沧桑么?

  记者:大致是说,那篇文章的作者从邱岳峰的配音里听出沧桑来了。

  童自荣:你们年轻,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也了解得不多———邱岳峰是个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身上带了很多出身等等诸如此类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在他在上译厂的工作期间,头上的“右派”帽子也都还没摘。只有我们的陈老头,会用人,敢用人,顶住压力把他保了下来。邱岳峰那个人啊,真是历尽沧桑的一个人,一个好人,去世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这以后,是一段长长的沉默)。

  记者: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对您来说是个机会吧,1966年,您从上戏毕业了,终于能从事和邱岳峰一样的工作了。

  童自荣:说不上机会,但确实是个好的开始。在那几年里,我一心就想毕业以后从事配音工作。

  记者:是啊,等您进了上译厂,那就算是邱岳锋的同事了。

  童自荣:经过一番周折,总算进了上译,真的是很兴奋。虽然一开始的几年时间,都在跑龙套,常常一部影片里,就那么一两句词让我配,但当时和我在一起的都是邱岳峰、毕克、乔榛那些优秀演员,和他们在一起交流向他们学习,就足够让我很快乐了。当我站在话筒面前,完成一句台词的时候,心里啊,真的充满了幸福感。

  我想念陈老头

  记者:1973年进的上译厂,这以后您跑龙套跑了几年?

  童自荣:差不多有五年。那几年里,我也一直在盼:一个大学生、科班毕业的演员,今年配不上主角,明年总能配得上了吧?所以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录音棚的角落,听别人配音,自己用心揣摩。说实话,确实算是用功的。这样一直到1978年5月,当我已经足够成熟能担当重任的时候,我们的陈老头,也就是老厂长陈叙一,指派我为《未来世界》里的记者查克配音,那是个主角。

  记者: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么?

  童自荣:很激动,也很紧张。那段时间里,我心里想着的全是角色的性格特征:吃饭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想,当然睡着了之后想不想不知道(笑),但每天临睡前总还在想。

  (记者:1982年的一期《上影画报》上还提到您因为琢磨配音的事儿,一不小心骑自行车撞了大卡车,有没有这事儿?)是有那事儿(笑),那是在配《加里森敢死队》的时候。

  记者:《未来世界》之后,您就配《佐罗》了,那应该算是您的成名作吧?

  童自荣:《佐罗》是1980年配的。就像大家说的,《佐罗》成功了。记得当时有位同事跟我说“你真福气啊”,意思是说和邱岳峰、毕克那些演员相比,我算是靠运气,碰上了“佐罗”这个最适合我的音色的角色。但我觉得,我的成功有老厂长陈老头的一份功劳。

  想当初,如果不是陈老头慧眼独具,而是把我拒之门外,那么,“佐罗”的声音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承认我这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点成功,除了我独特的音色,更多的是靠我的用功。陈老头从不明确对我有什么表扬,事实上他对别人也一样,这一方面他极吝啬。在录《未来世界》的时候,他曾对我说“你用功,这很好。”说实在的,我所以有今天,跟老厂长敢于让我挑担子、放手使用分不开的。

  记者: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邱岳峰、毕克,却不了解你说的陈老头,能跟我们说说他的事儿么?

  童自荣:在翻译片这个领域中,陈老头是个奇才,是个绝对的权威,可以说空前绝后。在配《加里森敢死队》的时候,对“我”这个中尉,部下该怎么称呼,成了一个问题。你知道———用“大人”、“先生”、“中尉”来称呼,都太一般化了。当时老头子本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发动大家一起动脑子。但最后还是陈老头提出的方案最有味最传神,就是后来我们在戏里叫开的———“头儿”,短短两个字,现在想来好简单,可当时真颇费了一番心思。说实在的,这也只有老头子才想得出来,因为他既懂戏,又懂翻译,三教九流都接触研究过,知识面特别广,遣词造句又琅琅上口,做配音演员的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念陈老头译的本子,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他的去世,让我们这些人感到有一种特别的无可弥补的失落感,从此在我的心目中再也没有了掌舵的权威。有时候我在幻想:陈老头要能回来该有多好(说到这里,他的眼角泛着泪光)。

  我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配音演员

  记者:《蒲田进行曲》是哪一年配的?我记得您在里面配一个坏家伙,最有印象的台词是:“你没看见我的背上写着孤独的‘孤’字吗?”

  童自荣:《蒲田进行曲》里的银四郎确实是个坏家伙,那句台词的意思是说,像银四郎那种在演艺圈混的家伙精神生活是极端空虚的。配那片子是在1983年,这片子当时反响也还不错,比起来,这几年中影引进的外国片水准就很不尽如人意了。

  记者:1983年,您进上译厂10年了,来了个大转弯,开始配反面角色,是您自己为拓宽戏路的选择么?您有没有过做译制导演的想法?

  童自荣:这也完全是陈老头的决定,那时候在上译厂每部片子的配音名单都是由老厂长最后敲定的。说实话,我的配音戏路不是很宽,由于声音上有局限性,音色、音域都固定了,要想改变很困难。但是这种转变,我也是乐于尝试的。至于你说的导演的工作,我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想法。要知道,有时候能做好一个好演员,却不一定就能做好导演的工作。就像踢球的,是个好运动员,但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教练。像陈老头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至于我,比较有自知之明,跟陈老头、邱岳峰他们没法子比的。我只想努力去配好音,这才是我的本职工作。

  记者:一般来说,译制一部影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童自荣:译制影片的大部分时间是前期的翻译工作,先根据原剧本译出一个翻译本子,再对口型,然后才是配音。而真正用于配音的时间也就是一两个星期左右。照这样算下来,我们厂的年译制电影能力大概有40到50部,而现在每年只能译到二三十部,今年因为“非典”的干扰,就更少一些了。

  记者:听说前一阵,在译制片事业正滑坡的大背景下,上译厂又开始招收年轻人了,您是怎么看的?

  童自荣:应该说,眼下是一个娱乐多元化的时代。一方面,比起七八十年代,现在除了看电影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娱乐方式;另一方面,从译制片生产角度说,一批有经验的、大师级的翻译、导演、演员都不在了,译制片的水准也大幅滑坡,译制片的生存就显得更加艰难。上译厂最鼎盛的时候有30多个演员,现在大概连一半都不到了,培养新鲜血液是必须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希望能有个年轻人,他有华丽漂亮的音色、有特殊的魅力———不是说要跟我的声音完全一样———我就可以退休了,毕竟人总是会老的。

  记者:这阵子正在上映的由李亚鹏配音的《黑客帝国2》,您看了没有?

  童自荣:电影我没看。说实在的,外国电影公司找明星配音扩大影片的影响,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得找对合适的人选,最好是多找几个人比较一下,找一个声音和电影原型最妥帖的。

  记者:您这一阵子都在忙些什么?

  童自荣:这一两年来,除了不多的配音工作,我主要策划了几次朗诵会。比如今年9月份将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的“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也是我策划、牵头的。届时孙道临、李梓、曹雷等老配音艺术家也将和热爱配音艺术的观众们见面、交流。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0
寄托币
14581
注册时间
2003-6-16
精华
43
帖子
12

荣誉版主

地板
发表于 2003-11-15 01:10:39 |只看该作者
ZT 童自荣:孤独中的痴迷

--------------------------------------------------------------------------------

所有跟贴·加跟贴·虹桥科教论坛 http://www.rainbowplan.org/cgi-bin/edu/mainpage.pl

--------------------------------------------------------------------------------

送交者: 离乡客 于 October 31, 2003 16:26:09:

回答: (向星探DJ学习,ZT) 回首童自荣:他在灯火阑珊处 由 离乡客 于 October 31, 2003 16:21:04:

东方网9月3日消息:这个男人可能是上海滩最为华美、最有磁性的嗓音的拥有者。除了体育解说员唐蒙先生那来自语言本身的奇妙魅力或许能有一拼之外,我想象不出至少是本埠的汉语文化圈中,还有第三种配得上“华丽”一词的声音。

我发觉行文至此,我的文风已经深受唐蒙式“饶舌般的华美”的影响。好了,闲话打住。上边说的这个男人是童自荣,一个在30岁以上的中国人中拥有大量FANS的配音演员。

童自荣的魅力和昔日帅哥阿兰德隆一样历久而弥新——或许在很多影迷心中,这两个人是二位一体的。24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见识了银幕上的蒙面侠佐罗,那英俊飘逸的影像和激扬悦耳话音的双重震慑,让人无法不为之倾倒。很久以后,我还是没弄明白:阿兰德隆和童自荣究竟是谁沾染了对方的荣耀更多一点?是庄生晓梦迷蝴蝶,还是蝴蝶晓梦迷庄生?

今天,59岁的“老佐罗”就坐在我对面,平常、儒雅,嗓音依旧华丽,只是多了几丝颤音。

两年奔波“向往崇高”


童自荣把身体陷在客厅的藤椅中。说客厅,其实那是70年前的功能。童宅位于淮海中路一幢连排旧式民居的二层,客厅电视柜后还有当年的壁炉。从父母一辈算起,他们一家已经在这套建于1930年代的旧屋中住了50多年。30多平方米一共两间房住着童自荣夫妇俩,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旦在国外留学的一双儿女回来,只能在客厅打地铺了。”

为了一台名为“向往崇高”的音乐朗诵会,童自荣四处奔波长达两年。如今,他的心愿即将实现,在上海城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赞助下,因为SARS延迟的这台音乐朗诵会将于9月21日夜晚在上海商城剧院上演。

“朗诵会的名字来自于光远的一篇散文。”童自荣说,“如果想让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崇高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那么,这个朗诵会对童自荣本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童自荣解释说,译制行业近年不景气,他本人的事业一直在低谷徘徊,因此想做点事情。一来他非常喜欢朗诵会的气氛和感觉,可以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艺术上的追求;再则虽然现在银幕上童自荣的声音已经沉寂,但广大影迷对他还是很关心。既然暂时不能以新的配音角色回报影迷,童自荣打算通过与配音异曲同工的朗诵形式,来向影迷作个交待。

近5年未当过“主配”


说到这些年的事业低谷,童自荣脸色沉郁:“我……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我真的不知道。厂里已经快5年时间没有安排我配主要角色了,他们一直没给我解释,我也没好意思去问。”童自荣夫人在旁边补充道:“他不去问,是怕别人说他争角色。”

有传闻说,握有进口大片分配权的中影公司曾给上海译制片厂下过电话指令:“童自荣不适合配主要角色;观众不喜欢。”童自荣表示,的确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但在适当的时候,我会讨个说法的,否则不是太窝囊了?!”童自荣淡淡一笑。

当记者问及“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为何没有上译厂在职的“大腕”们参与时,童自荣沉吟片刻后,说:“现在情况比较复杂,很难再邀请谁参加了。”有影迷的支持“很知足”

从不上网的童自荣可能不会想到,尽管译制业陷入低潮,但在互联网上,关于译制片昔日的辉煌,甚至对他本人的“怀旧”却日益升温。

“对网友们的爱护、期盼和声援,我非常感激,”童自荣的语速慢了下来。“想到这个,我想我应该知足了。”

数月前,上海卫视上门采访了童自荣。“录节目时,卫视的记者一进门就问:哎,你家的厅呢?”童夫人杨倩华说。家里实在太小,连镜头都无法切换。报道播出后,影迷才恍然:原来童自荣是这个样子啊。此前关于童自荣的传言众说纷纭,有说他“出国”、“转行”的,甚至还有“童自荣已经去世”的说法。

现代传媒手段的效果颇让童自荣惊讶。采访节目“上星”后,在全国反响热烈。不久前,重庆卫视又邀请童自荣夫妇前去做了一档节目。昔日的“配音王子”走到前台,与会影迷的热情更让童自荣感慨不已。

有一点孤独


你感到自己有一点孤独吗?我问。

有一点,童自荣说。

失去“主配”位置的这几年中,在失落与迷惘中苦苦求索的他像在进行一场不知何时终结的“一个人的战争”。

“我前几年还在做这样的梦:我们的译制片能够有第二次辉煌。”童自荣苦笑,“现在看来大概是不可能了。但我还是幸运的,至少从事了我钟爱的配音事业,并赶上了第一次辉煌。”

童自荣对自己的认识相当客观。“我最大的优点是音色华丽,有魅力;最大的缺点是音域不够宽,声线的局限性比较大。”童自荣这样分析。

虽然现在已难有“开口”机会,但童自荣对和声音相关的创作还是魂牵梦萦的。在世界文学经典中,最让他情有独钟的是《牛虻》。

“如果有机会,我想把《牛虻》做成长篇连播。牛虻和小说旁白部分可以我来,但像蒙泰利尼那样具有金属性和穿透力的声音我不适合,一定得找孙道临老师。”童自荣说,“孙道临老师在我们上译厂配制的《王子复仇记》、《基度山伯爵》和《白痴》等片子,都是译制片经典中的经典。”

“你觉得孙道临作为电影演员和配音演员,哪个更加出色?”

“同样出色。”童自荣很郑重地说。

应该有人写写邱岳峰


童自荣也有自己的偶像——去世已20多年的原上译厂配音演员邱岳峰。

谈到这位前辈,童自荣字斟句酌:“这可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还有一个毕克老师也是。邱岳峰老师是我年轻时崇拜的偶像,后来成为我工作上的良师益友。应该有人好好写写他……”

1980年代初,正处事业顶峰的邱岳峰令人费解地选择弃世。迟至今日,此事在热爱配音的影迷心中,仍然令人唏嘘不已。

“他这个人太自尊,怕人误会,也是性格上的弱点哪……”童自荣话音黯然。

当年童自荣在配《绝唱》时,曾请教邱岳峰如何才能“含蓄地表达一种克制而又心潮澎湃”的情绪。邱岳峰告诉他:“首先,你的心里得有事,不能脑袋空空地站在麦克风前。”邱岳峰的意思是:强调内心的情感抒发,比单纯的宣泄更能打动人。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童自荣日后的配音探索。

不会再拒绝广告


前些年,曾经有商家找上门来,让童自荣录一则金饰品广告。童自荣以一句“这种广告是不是太俗气了”,回绝了对方的好意。

几年过去,童自荣谈起这件事时多少还有点不好意思:“当时我的想法的确有些问题。不过现在我也在改变,好的广告当然也是艺术。今后如果有适合我又不乏艺术性的广告找我,我会考虑的。”

当初的矜持,令童自荣至今与清贫结伴。为了把儿女送到国外深造,童自荣长期承受了经济重压。“但是为了配音,我们家老童可以不谈钱。”夫人杨倩华半是埋怨半是自豪地对记者说。

论明星配音热


这几年,引进大片请国内大腕配音的风气渐起。童自荣认为,出于上座率的考虑,这倒无可非议。

对于网民议论颇多的李亚鹏版《黑客帝国》,童自荣也有耳闻。“我认为李亚鹏不适合配那个角色,”他说。“李的气质和角色不吻合,我不明白外方挑选李亚鹏主配的原因何在。其实明星配音不是不可以,但应该先找几个气质接近的明星试音,再作慎重选择。”

对于近年越来越多的观众宁愿看带字幕原版的现象,童自荣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配音制作趋于粗糙;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引进的大片往往艺术性比较缺乏,只强调视觉的冲击力。

“9·21”之夜的几个小秘密


21日晚将在上海商城剧院举行的朗诵会演出时间将超过2小时。童自荣透露,朗诵会将以休闲随意的方式进行。上海一些“著名的声音”如孙道临、曹雷、陆澄、刘家桢、叶沙等届时都将出场。他本人也将多次“献声”——既有《佐罗》的经典片断,也有和曹雷联袂的《浦田进行曲》对白。

在东方电台名主播叶沙的现场“主持秀”中,童自荣将扮演一个夜间拨打《相伴到黎明》节目热线的听众,和叶沙探讨“情人”话题。

“没有什么奢望,只愿在这个夜晚,我们一起度过。”《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的节目预告单上,印着童自荣说的这句话。

童自荣档案


1944年生,江苏镇江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1973年进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在当年中国观众还很难看到外国电影时,几乎成了进口电影的代名词。他因给《佐罗》配音而一举成名,以至于后来成了阿兰德隆电影的专业配音师。

童自荣先后为电影《佐罗》、《黑郁金香》、《苔丝》、《国家利益》、《啊,野麦岭》、《茜茜公主》、《水晶鞋与玫瑰花》、《铁面人》、《沉默的心》、《绝唱》以及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等外国影视剧配音,有“配音王子”的美誉。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0
寄托币
14581
注册时间
2003-6-16
精华
43
帖子
12

荣誉版主

5
发表于 2003-11-15 01:12:01 |只看该作者

want to go to shanghai to see him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0
寄托币
1260
注册时间
2003-2-15
精华
1
帖子
9
6
发表于 2003-11-15 01:15:02 |只看该作者
Sigh...

"近年来自己的角色日见稀少,有人甚至猜测去了国外或是与这个世界永远地隔绝,童自荣说,其实自己一直在坚持,即便都是配角,即便是四年来一直赋闲等待角色,也要固守,因为这是自己一直的挚爱的事业和曾经的梦想,再大的诱惑都不可能动摇。

  面对整个译制片的低谷状态,童自荣说其实还是创作队伍的水平的欠缺,“我相信大多数的,尤其配音爱好者,他们还是愿意听一听我们配音的,关键在于配音的质量,要高一点,这个工作做的细腻一点,导演的要求严格一些,不要光考虑从经济效益考虑,那么你把时间挤掉了,讲究速度这样跟艺术是有矛盾的。”

  他说个性使然,不愿意太张扬,也不愿意去争抢吵闹一番,众所周知的矛盾应该摆到桌面上来理论,家丑外扬多少让人反感。只是,自己习惯了被动,到如今一切顺其自然。也许只有像他这样天性淡泊的人,才有资格做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轻谈名利吧。"

Best wishes for him! Hope to hear his voice more!

举报

Rank: 1

声望
0
寄托币
16
注册时间
2001-2-19
精华
0
帖子
0
7
发表于 2003-11-16 15:25:52 |只看该作者
听他说起邱岳峰,邱说站在话筒前面脑子里不能没东西没感情(大意),我觉得象他们那样能在平淡生活以外,用细腻的心灵体会多种另外的人生,也真是幸福啊。难怪会如此痴迷和淡泊呢。

举报

RE: 一个著名的配音演员的遭遇-[转贴]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一个著名的配音演员的遭遇-[转贴]
https://bbs.gter.net/thread-148262-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进群抱团
26fall申请群
微信扫码
小程序
寄托留学租房小程序
微信扫码
寄托Offer榜
微信扫码
公众号
寄托天下
微信扫码
服务号
寄托天下服务号
微信扫码
申请遇疑问可联系
寄托院校君
发帖
提问
报Offer
写总结
写面经
发起
投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