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19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存在的规律ZZ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声望
0
寄托币
4767
注册时间
2002-1-11
精华
4
帖子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25 15:05: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存在的规律

作者:KXINet  编辑:心网  Time:2004-6-24 13:59  来源:www.kxinet.net  阅读:39  评分:10  评论:2  打印  

〖内容提要〗

存在的规律:真实无限,真相永恒。
墨镜使得世界色彩变幻了,事实上,思维也是如此效果地看世界。真正的难点在于自我对思维的绝对认同和自身定位锁定不放,“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描述的都是当把自身定位于观察对象中时,是不可能对这样的对象明察的



〖文章正文〗


存在的规律:真实无限,真相永恒。


存在到底是什么?它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追问答案,我们相信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百年后的灭亡,但我们更相信在我们物质性存在的背后有一个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哲学的物质概念,必然需要被赋予这样的内涵性。在这里我们将存在的概念定义为一种不可消失性的根源,是“真相”世界的所在。如此,即使是我们人类的存在,也只是在物质界的某个特定背景范围内的物质性真实,而我们眼见的宇宙时空也是某个物质界特定范围内的区域片断,只是我们物质性感知手段——思维所能够认识的那部分。


真相的永恒性源于一种创造地位的视角。就像一片蓝天中浮现了一朵云彩,注意,云彩的显现变化在我们看来是具有状态存在和变化的同时性,并且是思维感知能够捕获的。如果我们处于其中一个分子小微粒尺度里观察云时,此时的“尺度”视角定位变化使得一个时空有了更具体细节,原本的全视角尺度在跨越云彩的两个端点时是非常迅速容易直观的,而小微粒的视角却使得刚才两个端点间的事件变得极其漫长和变幻无常,这个小视角的追寻途径只是它的尺度细丝,甚至在这个微粒的显现变化期内不可能达成这种跨越认识,这情形就像我们此刻面对的浩瀚宇宙。


存在一个所谓的尺度架构内的特定极限,是这个尺度世界存在的边界膜,宇宙的这个极限实则只是物质界扩张存在的“粘滞”度上限,是物质界自身特定属性和标志,物质性存在的背后就是思维目前理喻的“不可思议”性存在,而物质界背后存在的“致密”不是物质界可以相提并论的,也不是物质界方式可以存在的,它是物质界存在的背景根源,就像云彩之于蓝天。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比喻正是叙说了当我们的视角定位不同必然造成尺度大跨越,而在某个尺度世界中的坐标表现绝不等同于另一个跨尺度的世界考察体系所呈现的感受。注意,是感受,体现的是意识感知能力的本质性,因为某个尺度中必然需要有其对应尺度的感知方式存在,这个感知对这个尺度世界具有某种相当真实性,量尺丈人的结果不是“对象”在规定尺的刻度规则,而是“量者”刻画了规则,规则的不同必然结果不同,尽管面对的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是感知结果所必然具有真实性的含义,与感知手段密切相关。所以,某个尺度世界的描刻必然具有该尺度感知手段的痕迹,站在大尺度上看,丈量结果的可能性实则是无限的,所以不应该将其中的某个具体结果作为永恒性真相世界对象来对待,自身只能在其中感受却不可“当真”了,这就是意识感知具有跨越思维性时空感知的能力表现。


云彩比喻不是很恰当但的确可以说明些问题,而我们现实的这个尺度和物质界及其背后真相尺度绝对无法用这个比喻来相提并论,在我们这个当下尺度里,我们的丈量感知手段是我们的思维,在思维的作用下,我们获得了一个世界面貌,但记得,这个描刻是思维特色的世界,物质界真相世界与它无关,确切点说,思维刻画的世界是一个可能细丝途径。这点的确难以解释,特别是意识思维不分、思维主宰时更为如此。思维并不等同于机械的感知手段,它自身可以变化而包容扩展,它可以有自身视角变化的可能,但前提必须是思维背后的自我意识能觉察感知到此点,即自我可以狭窄自身的无知蒙蔽程度,思维的任何认识输出事实上都是以意识焦点的变幻突破尝试为基点的,因为意识相对思维来说,意识焦点只要从自身撤离,必然导致自我的昏睡或死亡状态,所以,相反的焦点扩展突破自身惯性信念束缚必然导致思维认识的拓展,现实考验就在于自我意识焦点摆脱传统信念的“引力”,摆脱并非抛弃,而是更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度。我们熟悉的自我意识就是直接弥漫参与到这个宇宙尺度的真正造世者和物质界自我自身的背后设计蓝图者所投射的意识碎片,属于个体自身的一个意识层次,而思维只是背后个体意识的愿望蓝图的物质性工具执行者。一个有趣现象是,这个碎片意识即自我意识来到物质性尺度时为了真正意义地“融入”物质界创造而“牺牲”了不少自己能力范围,这个代价后果就是个体趋向于对物质性世界的认同而“遗忘”了真正的来源目的,特别是初次接触到这个世界时,几乎对物质世界的精彩具有一种疯狂性痴迷,绝对沉溺于物质性感受追逐中,这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此地智慧,即物质性经验所决定的,就像孩子总是表现出对各方面的好奇无比,大老头一个会如此大惊小怪么?所以现实中对物质性执迷的个体往往多是星球物质性经验极其匮乏者,他们需要这样的教材进行学习以达到意识认识回归后的提升和随后思维的必然拓展。


由于个体意识对这个尺度世界的选择不是像目前思维所懵懂地以为是偶然性所为的,是存在自身背后非常明晰动机目的性的——回归对意识一致性同一的思维认识,对于广泛性焦点于物质性世界而无此真相认识的自我,用思维方式来说就是:学业必须完成,没有完成只能是不断“留级”的“差生”。这在释迦牟尼看来是一种“轮回”,事实上,生命轮回说是基于思维的时间感来描述意识焦点的一种状态。意识世界的时间只有永恒性,并且星球人类性地集体焦点在某处由思维感知处理认识了的一个时空可能细线中不放,只要用自我清晰的意识来体验,物质性时间流并不是真相存在,即可以说思维理解的时间并不存在,只是思维尺度的感知效果体现,并且根本地只有思维看来的“同时性”这一种状态,即过去、现在喝未来的“同时性”,它们被一张网所关系连接,就像天空之于云彩,是意识焦点的变化加上思维如CPU般不断地“即刻”处理信息的特性导致了自身非常明确的时间流产生,事实上,思维即将处理的“可能性”就在未来“那里”存在并且不断变化着,当意识焦点集中到了那里时,那个可能性就成为了现实真实事件,是思维可以理喻的“真实”现象了,所以轮回说也是方便思维理解“个体意识碎片对物质界一种目的实现和焦点状态”的权益之说,这些的确不可能是纯粹思维的能力所及,但是只要是人就必然具备自我个体的意识(灵魂)及其根源联结,体现在一个“心门”概念的基础里,不久未来的生物遗传科学必将揭示所谓虚无的物质性基础。意识具有同时性能力,对这种意识能力的运用使得在思维看来可以领略全时空的“特异”性。但思维的物质性“粘滞”规律特征使其无法跟上意识焦点,所以一个现实世界呈现的“节奏感”是意识“放慢”它自己好让思维跟上,并在思维“跟随”的状态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这体现了思维的发展性。这情形有点像我们移动鼠标的焦点是非常随意迅速的,但CPU能否跟上处理确是另一回事,所以经常地我们需要处于等待状态中,这只是一个比喻。这种节奏感特别是在近现代的物质文明飞跃——事实上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大发展,相对历史过去以至于我们感受到的现实世界整体节奏在加快了,这是我们当前思维能力尺度相对历史过去的飞跃表现。


人活在物质界是因为思维感知能力在体现着,尽管背后的实质是个体意识对物质界的焦点选择,但无论如何,人类在物质界星球存在的发展进化就是思维的能力发展和对意识认识回归的变化为标志体现,思维的最终能力扩展就是使得意识在心网世界的能力降落并被“释放”到了物质界中被表达了,这种能力的充分表达实现就是人类自身的进化未来历程来体现的。对于物质性的着迷注定了物质界自我必然对区分差别的执著,即存在广泛的你我他、钱权性的利益执著,还不明晰自我之所以存在在这里的根本目的不是区分执著、妄念,而是回归到人类性意识“一致性同一”的认识,而这个一致性同一就是已知一切的意识碎片的来源地属性根本,就是物质界背后一个层面的“钜我”,就是意识世界的一个海洋,自我个体和一切“所有所是”是共存共享那个智慧海的意识网络,此也即心网概念的出处,也就是所谓“灵魂”的家园。个体自我对此的意识领会必将产生对自然界一切存在的美好“感动”,没有对背后“一致性同一”的共同根源的联结,这样的“感动”共振是不会发生的,这将是未来智能人与人类间的本质差别所在,思维对于人类的这种现象用的是“爱”、“慈悲”等这样的词汇描述。对上述的理解领会必然发现思维的地位在我们历史过去中已经被极度扭曲强化了,这既是我们作为人类所体现出的意识非凡能动创造的能力被“误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这个“精灵”在物质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所必需的能力挑战,就像小学的考试题和大学的考试题都是和自身的能力相对应的,否则何以体现人类性的意识能力完全有别于大自然的其它呢,所以,事实上人类历史一切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我们对自身潜能无知时的必然“误用”结果,也是我们回归自身意识道德自然的必需课程。也必将明晰现实的思维性世界呈现只是一个“无限可能”中的“一个被我们再现出来的真实”而已,而对背后一个真相的表达,几乎就有无限的真实可能,却也未必就是最好最完美的真相表达答案,这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之本意,也就是释迦牟尼说其从来没有说过法的根本所在。一个真相的永恒存在,对应地,必然是无限可能存在的二次真实世界表达,如此说来如果我们执著于自身的任何真实境遇实则已经是较真和妄念了。


未来哲学的物质概念范畴必然跨越思维世界,思维面临的世界几乎没有是永恒性质的,思维可能反驳说:时空具有无限性。而这一点恰恰是一个永恒的真相世界被思维所折射的真实结果,即一个存在的永恒性在思维理喻看来被赋予的真实无限性,思维的线性属性使得一个永恒成为了“时空”性的无限,而思维的当下感使得它永远都处于“现在”的狭窄地位。思维只要不运作而没有感知能力的话,就又麻烦了,因为此时人的状态要么是死亡,要么是深度睡死、植物人、昏迷…,所以这是让思维明白真相与真实区别的真正困境所在,即思维如何才能明白自身的狭窄地位和描述世界时必然的自身属性烙印存在呢?一方面需要思维不断拓展并自己说出那个真相世界以便所有执迷分割的个体可以共享成长,而另一方面又要明晰这个说出来的东西其实是人类自身的烙印世界而不可执不可著,因为结果真实已经不是真相,此也即思维生命“有所为”且必须“有所不为”的意识感受把握中。所以就此认识而言,思维的苦恼其实是多余的,只是因为它把一个关键搭档、自我存在的真正主角——意识——给忽视蒙蔽了,这全是由于思维在物质性欲望的助孽下一手遮天所造成的独尊必然,也是意识道德自然总是忽隐忽现的现实根源。


墨镜使得世界色彩变幻了,事实上,思维也是如此效果地看世界。真正的难点在于自我对思维的绝对认同和自身定位锁定不放,“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描述的都是当把自身定位于观察对象中时,是不可能对这样的对象明察的,除非自身能脱离这个定位,则必然“旁观者清”了,而如此“旁观”地位除了意识走上前台而别无可能让一个自我自身能够处于旁观地位,因为意识无须服从思维的物质性世界的游戏规则,意识只有准从自身所属世界的规则,如此,意识的地位回归使得自我具有了物质界参与创造和旁观者的同时身份。所以,对思维的绝对认同定位是世界模式一成不变趋势的内在根本:外在唯一决定性的信念是“众人造”的人类世界面貌的根本力量,并且这样的真实世界的确是我们的境遇,但此篇目的就是想说明这个真实只是我们共同信念的结果,并且如果信念变化了,我们的未来真实世界也将对应变化,因此如果善恶是非的确可以深深地影响着物质性的我们,而事实上痛苦就是人类对自身意识目标违背的必然,如此便发现我们完全可以执著追求一个导致我们未来美好现实的信念,这是对真实无限真相永恒存在规律的认识运用。
“人类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同类;也不能超越客观环境对他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极度‘孤寂’是不存在的。”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The cure for anything is salt water -- sweat, tears, or the sea.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E: 存在的规律ZZ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存在的规律ZZ
https://bbs.gter.net/thread-201526-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