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Guo2 ^% S( z6 s: q/ P
2003/10/26 8 Q. ?# F9 u0 Z( Q A y; L8 S6 t7 J/ A人生太多偶然,我申请MBA就是其中一个。直到去年十月,我都没见过GMAT试题为何物,两个月以后,却在平安夜孤灯不眠写essay。一年后的今天,我坐在斯坦福校园里和大家分享申请的经历与思绪。1 s. L" W" R- |7 x
) m* S8 Q: _) y) j9 h
我是工程师出身,原以为MBA这类东西浮夸虚幻,远不及工程务实真切。硕士毕业工作一年多,GRE成绩快要过期了。想想是否该去念博士,算是完成一个夙愿,于是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mentor咨询。他以为我的性格未必能成好的科学家,又问我以后想干什么。我知道自己是想回中国去做企业的。于是他建议我可以先读一个MBA再回去。就这样,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报考GMAT,当时是十月初,考期约到11月。而我的工作也很忙,没有时间准备,考前只做过一套官方提供的模考,模了710。考试那天如有神助,竟考到了750,只是作文只写到4分。我本想如果考700以下就不必申请,但而今GMAT分数却给了我鼓励,这才认真考虑起来。6 Q& J4 r/ [% B. [- `
- ]1 M4 o. D2 N
我起初重点申请哈佛和沃顿。必须承认,写essay远比预想的痛苦与费时。若早知道那么麻烦,也许我就打消申请的念头了,但此时却已经有点“不能自拔”。初稿写好后,找到公司里一个沃顿毕业的同事帮我看简历和essay,结果被批得一无是处。虽然心里不爽,但他的很多话确有道理。我当时申请还是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当写到自己想读MBA的原因的时候自然下笔生涩。他说,你花这么大的机会成本去读MBA,最好先想清楚为什么。所以说,写essay最终确是帮我自己理清许多头绪的过程。 $ W- s5 ^5 ~5 {2 f+ f/ m6 X/ }5 H+ ~1 b2 ?# ?" G. P. ^
本来觉得斯坦福太难,但最终没有能挡住它的诱惑,在12月底决定申请。其实除了喜欢学校和硅谷之外,它的一篇essay题目吸引了我—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哈佛的六篇essay当时早把我折磨得不成人形,什么ethical dilemma, leadership, strength and weakness,写得让人头皮发麻。斯坦福的这个题目让我很开心,因为它没有逼我去写些我不想写的东西,相反它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一个如此重要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w3 d8 J) h! p8 @1 E. j
) H, v3 m; c' r1 ?7 B( K我安静地面对这个题目,很快决定了我要写中国。来美国三年多,我如此清晰地到认识到它对我有多重要。我不会忘记一个个思乡情切的不眠之夜,一次次午夜梦回的牵挂怀缅。我想起了两年前写的那篇《失望与希望—答我们为什么来美国》,也想起了六年前写的The torch has been passed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就这样,我写下了我想说的话: 2 x p4 H: k' _If our children no longer have to take TOEFL or GRE to get a good education or a promising future, we will then succeed as a generation who has ever struggled in distant lands, and who has the opportunity to shape China’s future. & L; C3 z8 ~& W2 y" V8 m/ q 6 A" `5 j# X' x; Y, }# O0 G) R$ O这篇文章,我当时没有让太多人看,因为我觉得它很personal,我不想为我的心灵真正相信的事情去做任何辩解。& a7 Q- `! U' i
: x' ^$ x0 j, m5 i \& S l- r最终斯坦福录取了我。1 k, g C1 q" A1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