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5-18
- 在线时间
- 32 小时
- 寄托币
- 85
- 声望
- 70
- 注册时间
- 2018-5-12
- 阅读权限
- 15
- 帖子
- 6
- 精华
- 0
- 积分
- 88
- UID
- 3883304

- 声望
- 70
- 寄托币
- 85
- 注册时间
- 2018-5-12
- 精华
- 0
- 帖子
- 6
|
本帖最后由 uxbirdy 于 2022-5-6 17:53 编辑
申请准备:
我是自己diy的。不找中介是因为身边找过中介的朋友对他们鲜有好评。强势的中介有可能还会误导你对自己的定位(我已经毕业这么久了,不想遭受一些可能年纪比我还小的“老师”对我的指指点点)。
选校:
1,获取信息:主要是在寄托天下和chasedream,微博几个美研超话主持人上面搜跟你专业相关的帖子看。可以发微博问那些博主自己定位是否合理。
当然,因为不同背景,不同申请时间,有可能会让你的选校产生较大偏差。
比如我看了cd上面一个疫情当年跟我背景类似逆袭拿到南加大offer的案例,导致我几乎就相信自己会被录取。
结果。。遗憾收获拒信一枚。所以,前人经验只能拿来参考,真正的情况要看每年实时的申请人数和自身特点。
2,项目分类:为了避免全聚德,我严格按照冲刺,比较稳,和保底三个类型划分项目。这样稍微分散一下风险。
传媒我就申了那三所,还准备了几个商科项目作为后路,最后因为保底offer下的比较快就只申了两个。
时间线:
时间规划上我出了很大的问题。我7月辞职了就先准备的gre。但是后果就是战线拉太长,导致后面托福要在很短时间出分,才能赶到很多申请ddl。
托福和gre哪个更重要。我觉得是托福,因为它一定要有。而gre已经逐渐式微(赶紧拜拜吧您)
所以跟我一样有ddl癌的朋友,托福一定要早考,就算先拿个低分去申请,后面还可以用更高的分去换。
不然12月份,人家第一轮都投完了,我还在考托福,焦虑到不行。
标化准备:
1, GRE
GRE,正如一个油管上满分的大神所说,考的是语言的艺术。短时间内要参透的话,只能靠投机取巧找方法。
分享几个我觉得有用的技巧:
单词:背分类的单词。我最开始花了很多时间记词根,法语拉丁语希腊语那些,后面发现还是直接背分类单词来的快哈哈。
填空:b站的视频。这个没发现讲得特别系统的,随便看看吧。然后准备个错题本时习之,总结错的点是什么。
阅读:b站和油管上的讲技巧的视频。有一个叫做GRE阅读核心方法论视频讲解,讲得超级清晰。强推。
写作:寄托论坛里的issue范文帖子。
数学:刷题。
说了这么多但是实际上我心态崩了考得不咋地,最后压根根本没提交GRE。(因为我后面问了上一届同学才了解到,就算是bu ems这种phd跳板项目,去年的录取者都没多少交gre)
So…要是能重来,我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打磨文书甚至托福刷分上。
2,托福
托福我也没什么话语权,成绩高不成低不就的(考试苦手)。但是我看过一句话深以为然,就是托福是用来筛人的。也就是说,过了筛之后,让申请者脱颖而出是要靠文书这种更能凸显你的个性的材料。(简而言之,差不多过线了就行了)
总结一下我的复习策略:
听力:下载kmf app不停地听里面的听力原文,一个词没听懂就倒回去看看是哪个词。
阅读:我觉得掌握技巧适当刷题即可,因为30多道题做下来身心俱疲,得刷小视频两个小时才能缓过来。保持好良好心态吧(我考的时候又是心态崩了完全看不进去)
口语:kmf把所有的题都练一遍。里面还有别人的录音可以借鉴一下(有些很搞笑听着都会觉得没那么焦虑了哈哈)
写作:推荐看看procon.org这种网站,里面全是比较有争议的议题,正反论点全罗列出来了。
3,文书
最开始我根本不懂文书要写些什么。然后我分析了大量的文书,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文书就是讲一个打动人心的励志故事(想想看过的那些名人传,当幸福来敲门这种电影)大致思路就是,why major,why you, why school。why major主要写你读这个专业的契机,why you就是你的相关经历展示环节,why school就是讨论这个学校特殊在哪里。不管字数多少,都是这个逻辑。
why major:像我一样转专业的朋友们,这个契机一定要说得合情合理,才够能说服人。我先交代了我的工作经历,然后偶然的一次工作机会引出我对于自媒体平台的热情。
why you:说你的相关课程,项目,实习经历,最后一定要总结出你学到了什么,并且想更加深入地学习这个专业。
直接扩写简历的话让人感觉很生硬,最好写得层层递进,又能突出你的研究探索过程。
比如这一部分我分了两个层次写,开头我写“my interests in media first ignited when i xx ” 我提到我大学时学过一门大众媒体的课程。写了我们讨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用的巧妙的话会是全文的引子,甚至可以当做你去这个学校的理由)引发了我对此领域的兴趣。
第二个层次 就是我主动探寻。我带着对大众媒体的好奇,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到某一类群体,观察到他们的行为跟我之前课本里学的不太一样。然后我惊喜地发现新兴社交媒体给大众传媒带来很大的变化。然后通过调研我发现贵校对于这一研究非常可谓是业内翘楚,然后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为什么我选你们学校。
why school:我上学校官网搜他们的最新研究,然后花式夸奖他们的师资力量,校友资源,再提一下这些对我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我觉得比较花时间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给每个学校的文书都要根据他们官网项目的特点,做出调整。真的很像谈恋爱,互相看对眼。比如有些项目注重分析能力,有些注重创新和领导力,你就要在文书中凸显自己具备他们注重的这些点。而且你在文书中大谈他们的研究,证明你也觉得他们与众不同,他们才能确保你会在各式各样的项目里选择他们。
我写完后用grammarly过了一遍语法错误,然后找认识的native看了一下文字是否通顺,就直接交了。
4,writing sample
转文科专业的同学跨不过去的一道坎。为了表现我的诚意,我硬生生地憋出了一篇学术论文。为了赶ddl还熬了大夜。虽然教授一看就知道是门外汉,但是,尽力了就好。
5,简历
简历一定要量化成果。就比如,你参加一个项目,别写啥participate a project这种词语。直接写你的成果,类似于Grew a marketing blog from zero to 25,000 visits/month in eight months这样的。
提示:可以参考一个网站叫做zety.com的,上面罗列了各种职业的简历术语。
6,推荐信
推荐信一定要是强推。强推一定包含下面几个点:
1. “在我认识的中排前5%”
2. 结合实际例子写真诚的推荐
3. 加个strongest recommend without any reservation之类的(虽然我大学老师拒绝给我写这句话)
上面第二点的实际例子,你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建议以下几点:
1,写你的课堂表现,突出自己的学术能力。
2,写你和同学的交往,突出社交能力。
3,写你和老师的讨论,突出自己的critical thinking。
7,面试
我觉得kira面试的作用并不是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啥的,只是用来确认你的英语水平是否和递交的材料还有语言成绩相匹配。所以我就大概准备了一下。
总结:
我写这个分享帖的初心就是想要给跟我的背景类似的朋友们一些参考。因为我刚开始申请时,根本找不到集合了转专业,工作党,diy这些因素的分享贴,导致我内心非常地惶恐不安,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走偏了。事实上,这条路可行,而且我做到了。
DIY的过程中最艰难的莫过于担心自己势单力薄,获取的有效信息太少。这种时候多加几个群,或者能有几个一起申请的战友,心里会宽慰些。(虽然我也没加,infp emo惯了)
当然,DIY真的很香,整个申请季我只花了考试费,申请费和grammarly会员费。而且因为听到的中介差评太多(最新的消息,还有中介不给人邮箱账号,还以此威胁人家)即使不差钱的朋友我都建议半diy,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此时我在坐高铁去面签的路上,真的非常感慨,1年前的现在我还在被sb上司pua,怀疑自己是个垃圾。而现在,我不受到任何人的束缚,勇敢地向前迈出人生的一大步。从作出留学决定,到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我都是一个人支撑着自己。爸妈从当初的反对到现在支持,朋友也齐齐祝贺我,事实证明,努力去做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感谢大家听我絮絮叨叨这么多(在家呆久了真的什么都想讲)朋友们如果有其他关于工作,留学的问题,也欢迎找我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