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30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归类] 计算机专业《大学英语》课教学实践与研究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声望
1
寄托币
945
注册时间
2007-7-3
精华
2
帖子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14:23: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仅以此文纪念我在外院三年的学习心得,此文已被 <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教育论文集>录用并发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计算机专业《大学英语》课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课教学的实践及研究,通过调查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目前学习英语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环境,增强口语交流能力,结合相关专业的优势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原文教材使专业知识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增强英语的实用性,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关键词  语境,口语,实用性,

1前言
《大学英语》是为高校大学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完该课程能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并为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计算机学院一二年级学生,调查时间为大一大二上半学期,总学时为72课时,提出以下论题。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来源于普通高中理工科背景的学生。相对而言学生男生多女生少,文科知识较贫乏,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较小,重视数学,物理等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重视专业学习,加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多以实践为主,导致学生对外语学习的不重视。
所以如何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自主的学习英语,以及如何能够发挥英语的实用性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情况分析
2.1 学习目的
笔者调查武汉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你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什么”
1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拿到学位证。
2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六级),为毕业时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3 通过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研究生学习。
4 出国深造
5 日后想要从事有关外语类的工作
6 喜欢外语,想要学习外语

在此次调查结果中显示,34%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拿到学位证。16%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六级),为毕业时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18%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研究生学习。8%的学生是为了日后想要从事有关外语类的工作。只有7%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外语,想要学习外语。还有5%的学生是为了出国深造。从调查中显示79%的学生学习外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应付国家教育机构为培养大学生所设置的基础教育课程。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学生只是为了通过考核,为了拿到学位证,或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学习外语。但就自主而又自发的学习外语而言,根本就寥寥无几。
2.2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外语的学习,所持有的态度为“一切向过级看齐”。很多学生抱着词汇书猛背,阅读书猛做,单词背到六七千,阅读做到炉火纯青。然而在面对要开口讲话,用英语交流的情况时,即使好不容易听懂了对方在说什么时,也无法回答,马上变成了结巴或哑巴。
作者调查了三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四级考试分数分别为436478536(四级考试通过分数为425)的学生,其中分数为536478的学生阅读普通报刊书籍时几乎没有障碍,分数为436的学生有点困难,但基本可以读懂,可是三人无一例外在用英文进行交流时,都存在语言障碍,全都是“哑巴英语”。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上,要求老师用全英文授课,然而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区教学水平差异导致外语学习的程度深浅不一,进而使得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以至于老师上课根本无法用全英语授课,多数老师采用“半英半中”的混合夹杂模式,更有甚者就直接用中文授课。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连基本的语境都无法拥有,又何来学习呢?
另外,由于授课任务的繁重,四级考试的指挥棒逼迫老师不得不以教授语法,词汇以及阅读技巧为主,以至于学生所学到的都是应对考试的技巧和能力,真正的语言能力却没有任何提高。
还有的老师由于自己水平低下,能力不足,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用英文授课,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提高语言实用能力。
3如何改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3.1 外语专业的教学模式
作者曾调查过外语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英语(他们的大学英语)时。发现他们在进校时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差别。可是为何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在外语上远远地超过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呢?
作者对比了英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表:
04级大学一年级(上)课程表
英语专业课程表


1-2
3-4
5-6
7-8
星期一
`基础英语(1

口语

星期二
思想品德修养

泛读

星期三
基础英语(1
听力


星期四

专业导论


星期五
基础英语(1


体育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1-2
3-4
5-6
7-8
星期一
高等数学(上)
计算机组成原理


星期二
大学英语(1
大学物理(上)
计算机组成原理

星期三
高等数学(上)
大学物理(上)


星期四
大学英语(1
思想品德修养
专业导论

星期五
高等数学(上)


体育

比较英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表,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少,空余时间多,学习任务轻,所以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学习英语。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多,空余时间少,学习任务重,相对而言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学习英语。
另外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他们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他们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全英文授课,所接受的信息也是用英文来传达,阅读英文报刊书籍、听英文广播歌曲、欣赏英文电影、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等等。使他们真正的喜欢英语,爱上英语,从而想要学好英语。两年的时间,在这种语境的烘托下,加上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他们在外语上远远的超过了其他专业的学生。
3.2 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英语环境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外语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从事软件开发、硬件研究、系统工程师等等,而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英语老师、口译员、翻译人员、导游等等。所以与外语专业所不同的是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对外语的掌握更加偏重于实用而非研究。
又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主要以数学其中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为主,计算机专业课程其中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为重中之重,再加上实验课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而言分配给外语的学时真是少之又少。可是计算机专业对外语的要求又相当高,大量教材,参考书目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如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数据库应用技术(Data Base)等,最新科研技术由原文提供,如果没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如何能够学好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呢?
所以作者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学好外语有以下三个措施:
1.老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环境,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达到可以进行交流的目的。
2.学生应尽量利用资源,多读原版教材、报刊、文献,从而提高外语的实用性。
3.学生应尽量利用社会资源,多看路牌标语、旅游景点的英文解说词、电视新闻的英语播音等为自己创造学习外语的环境。

4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外语学习研究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重,相对外语学习时间少。如何能够短时间,高效率的学习外语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4.1记忆

很多学生常常抱怨自己记性不好,要记的东西太多,大脑容量有限。但事实上根据《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调查研究显示人的大脑大约有一千亿个活动神经细胞。每个细胞又长出多达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每个细胞就像一台高功率的电脑。每一细胞,通过沿着一根长长的轴突传送电信化信息,与其他细胞相连。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只开发了我们大脑的一小部分而已。
如何记住我们需要记忆的东西才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
举个例子说明:热恋中的男女为何记性总是特别好,可以记下对方所说的每句话?我们可以把记忆看做是谈恋爱。
第一阶段当两个情侣要见面的时候都会满心期待的想象要见面时的情景。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预习,记忆的预习,我们在心中想象着我们要记忆的单词是什么意思,猜想所有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正式约会。在记忆中类比为正式学习,约会中发生的种种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就正如记忆中我们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听懂的没有听懂的。
第三阶段回家后睡觉前,在热恋中的男女,回到家后往往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在记忆中,我们类比为复习,正如我们一遍一遍地想起白天所学习过的东西,新的单词、句子、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等。
第四阶段热恋中的男女往往很容易想到对方,经常在朋友面前说起,看到一起经过的商店也会想起,我们称之为主动回忆。在记忆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运用刚学到的新内容。用新单词造句,用新句型造句,用新观点论述文章。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记忆上我们并没有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是采用的少量而又多次的分散式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大脑的一套遗忘周期,针对这些遗忘周期制定了一个抗遗忘周期。以一个学生学习一天为说明对象,在学习了一天后要去睡觉之前复习第一次,第二天早晨复习第二次,一周之后复习第三次,一个月之后复习第四次,在需要使用之前再复习一次。这样记忆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提高,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记忆力就会突飞猛进。
4.2语境
有人曾调查过美国的一个农民的词汇量是2000单词,而一个中国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标准)所拥有的词汇量为4500。一位美国农民却能够运用这两千单词进行日常的交际和生活,而一名中国大学生却无法进行。
中国学生背单词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在看到所背过的单词时,第一反映是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而不是这个单词的英文含义。中国学生在和外国人进行对话的时候的模式是:听到外国人讲话,在心中进行翻译,迅速回想如何中文做答,将答案翻译成英文说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中国学生所做的工作是翻译工作而非交流工作。
究其原因很明显,首先,美国人从他出生的那天开始他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用英语来传达,而中国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用中文来传达的。美国人看到的那个红红的圆圆的东西,爸爸妈妈告诉他那个叫:“Apple”。而中国大学生被告知那个叫:“苹果”。其次,美国人有着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他们知道耶稣基督、莎士比亚,而我们知道观音菩萨、鲁迅。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我们无法理解和听懂他们的语言。再次,有没有发现当你在中国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尽管你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是中途进来的,但过几分钟后你完全可以听得懂别人所讲述的内容。但是如果你是在开一个国际会议,中途进来很有可能你就没有办法听懂了。这是因为我们在中国参加会议的时候,我们所接触的信息在我们的大脑里早已储存了相关信息,别人说的话所起到的只是起到一个提供线索的作用。我们完全有可能根据这个线索来推理出刚才讲过的内容。而面对国际会议则不然,我们没有相关的外语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所以听到线索时对于我们来讲只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提炼精华和搜索信息的过程,所以我们没有能力听懂。
因此要想真正学好英语,熟练运用英语,需要有英语思维,了解文化背景,了解相关知识,只有当有高质量的输入时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
4.3如何实际操练
4.3.1关于口语
提高口语最基础的前提应该是提高相应的听力能力。很多中国学生听不懂外国人讲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储存在中国学生大脑里的发音、语音、语调、语汇都是中国学生自创的“中国英语发音”。当听到标准的英语发音时由于中国学生大脑里没有储存相应的内容,便会出现听不懂或没听过这个词的情况。但当阅读到相关的英语文字材料时,学生又会恍然大悟。所以只有先向大脑输送标准的高质量英语听力材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听懂相关内容的难题。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时间有限,所以采用训练方法以精听为主,训练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做精听练习。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短的文章做听写,例如《大学英语》课文的录音磁带。通过听写可以很容易发现,哪些是真正听懂了的,哪些是原来以为听懂了而事实上写不出来的,或与原文内容不相同的,哪些是缩写部分,哪些是连读、爆破,辅音着化,重音的位置等等,进一步了解英语的发音特点及习惯。
第二阶段,做加强练习。由于学生在上一阶段已经了解到基本的发音规律,也基本掌握了一些听力技巧,在此阶段要求学生以BBCVOA为听力材料进行跟读训练,从磁带说一句,学生听懂一句,到磁带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直到最后磁带开始说学生也可以开始说为止。同时因为学生听力提高了可以听懂有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口语也相应的标准化,模仿磁带的发音以及选用新闻材料为背景,可以为学生的口语陈述能力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做实战练习。学生在此阶段可以选用托福听力材料来练习,由于托福听力材料是选用美国日常对话,主要以校园生活为主,学术性话题也有涉及,所以通过精听此材料,可以很快的掌握英语中的固定用法、俚语。比如”Rain cats and dogs “如果不了解俚语的意思很有可能以为是“下猫下狗”但事实上是形容雨下的大。所以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俚语对于提高听力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提高听力能力,为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下面谈谈如何提高口语:
第一阶段“开口说话”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用英语来讲述今天所学的内容,或是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从而达到可以开口讲话的要求。
第二阶段“进入角色”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到各高校开展的英语角去练习口语,和同学交流。通过和同学交流可以增强自信,克服害羞、恐惧、心慌等心理障碍。
第三阶段“模拟演习”在高校中总会碰见几个外国留学生,或是外教,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们交谈来训练自己的口语,从而提高能力。
有了前面三个阶段的练习进入我们的第四阶段“实战训练”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专业的优势,去一些商务和白领区,以学习或交流思想为由和外国人交谈从而提高口语。
4.3.2 关于阅读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相应语法掌握得较好,所以阅读能力较强。因此应该在此基础上将英语提高到另外一个层面,应以能够看懂原版计算机专业书籍、科普文献为目标。
第一阶段:学生可以选择《21 century》,《英语世界》等篇幅不长内容贴近日常生活的文章,作为基础读物。具体方法为:从第一篇开始一字不落的读,看第一篇时可能只读懂50%,放下后读第二篇,可能也只读懂50%,此时再拿起第一篇重新阅读可能就会读懂60%,如此反复直到每篇文章可以读懂90%为止。此阶段目的为熟悉英语用法习惯,做到能够“开眼”——即在脑中的反应不再是单一的翻译,而是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能基本用英语来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阶段: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进行泛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没有时间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所以在此阶段学生应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英文书籍。最好能够选择已经上过的课程,如果上课用的是中文版本,那么就阅读其相关内容的英文版。对于比较专业的词汇,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掌握。例如一个学生如果上课时选用的教材是张龙祥编著的《UML与系统分析设计》,那么他可以选择JIM CONALLEN 编著的《Building Web Applications with UML》。学生由于已经学习过该课程,对于课程内容也有大致了解。通过阅读相应的英文教材可以比较容易的看懂文章内容。又由于计算机英语书籍和法律类原版书籍不同,法律类的原版书籍有很多复杂的长难句,语法结构相当复杂,而计算机类的原版书籍则相对而言简单的多。所以学生因为已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再阅读原版书籍,一般不会有大的障碍。通过反复阅读后,由于英文的表达习惯和中文的有所差异,翻译水平必定有限,学生可以通过原版书籍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升级到另外一层高度。再结合上文所提到的“反复阅读法”进行阅读,相信学生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收获。
相信学生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提高英语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变被动为主动,对英语产生兴趣。能够从“不得不学英语”转化为“我要学英语”。

5结束语
本文通过调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现状,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探讨了一套使学生能够运用最少的时间,提高效率,而得到收获的方法:通过改善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在英语上由传统的“翻译”变成了“思考”。通过打好听力基础,加强口语的训练从根本上克服语言障碍。另外让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的优势,来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又改善了由于原版书籍在翻译中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所造成的学习误区。相信学生通过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做到真正的使用英语,把英语当作交流和阅读的工具。
ISSUE的精髓--将辩论进行到底

https://bbs.gter.net/bbs/thread-719344-1-1.html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66
寄托币
7037
注册时间
2007-9-18
精华
10
帖子
37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3 14:39:2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269750640 的帖子

纪念帖??
先要经过苦训的试练。
流光所有汗水, 用尽所有力气。
别让身体停下,
把训练的目标定在永远达不到的地方。
但还是要达到。
你会感到疲惫,犹豫, 甚至沮丧。
但你不许放弃。
因为胜利不会是奇迹。
有一种天才, 只从坚定不移的信念中诞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E: 计算机专业《大学英语》课教学实践与研究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计算机专业《大学英语》课教学实践与研究
https://bbs.gter.net/thread-767856-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