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寄托天下
查看: 3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cysstc的EE申请总结(Device方向)【转载】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1034
寄托币
8038
注册时间
2011-2-11
精华
3
帖子
1957

新任版主 US-applicant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20:41: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转自陈于思同学人人日志:cysstc的EE申请总结(Device方向)
原链接:http://blog.renren.com/blog/227428502/723207462


~~~~~~~~~~~~硬件条件~~~~~~~~~~~

07微电小本,无交流,无paper,无牛推。三封RL皆为国内老师-.-

GPA 3.94/4.00,major GPA 4.00/4.00,Rank 1/102

GRE 570+800+3.5,TOEFL 105(口语22)

科研经历:大三Circuit实验室打酱油半年,大三8月至今在王鹏飞老师手下及张卫老师组里进行一些初步科研(其实也很水-.-)

申请方向:Electronic Device & Nanoelectronics



~~~~~~~~~~~~申请情况~~~~~~~~~~~

3 MS:MIT,UCBerkeley, UIUC

7 PhD:Stanford,Princeton,Yale,Harvard,UT-Austin,Purdue,Cornell



申请结果:

Offer:Stanford,Princeton,Purdue

口头offer:UT-Austin

Waiting List:Yale

Rej:MIT,UCBerkeley, UIUC, Harvard

Withdraw:Cornell

MS项目全灭-_-|||



~~~~~~~~~~~~~~~申请综述~~~~~~~~~~~~~~~~



         我其实是挺早就决定要出国的,因此也算是挺早就开始去了解一些出国申请的事情吧。不过由于本人比较懒…所以其实有很多挺不错的机会,比如交流啊,都错过了…

         我开始都是按之前很多学长说过的传统申请套路来做的,比如前几年主要精力放在GPA,等到大三了再开始进实验室。我最初进的微电子系电路组的一个做RF的实验室,不过做一一阵子发现还是不大感兴趣,于是到了大四暑假,我决定转到微电子的另外一个方向:device。Device其实是一个很交叉的方向,EE,MSE,物理甚至化学、生物的同学都可以申请。因此我在申请的时候,其实也是冒了点风险的,一方面是大四才转的方向,另一方面,是由于本系的课程设置原因,自己的物理功底不如材料或者物理系的同学那么扎实。前面一点也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就自己踏踏实实的做一些研究,来逐渐提升自己对于device这个方向的了解。后面一点,我在3封推荐信里面有一封,就找了教我半导体物理课的老师(德国马普所固态物理博士,UIUC的post-doc)来写,重点突出我的物理potential。

        下面,主要就申请的几个部分展开讨论吧:



~~~~~~~~~~申请硬件部分~~~~~~~~~~~~~





G/T
我个人认为,对于学术型的PhD申请,GRE和TOEFL还是有些鸡肋的。当然这种成绩是越高越好,比如GT满分,那估计就可以横扫了-.-但是,如果为此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又有点得不偿失。比如GRE的作文,很多同学准备了半天,也就是3.0,3.5,但是裸考估计也能有个3-_-|||

因此,我个人认为,G有个1300,T有个100,口语大于22(就是BT的Cornell的标准-,-)就基本OK了。我自己的G是570+800+3.5,T是105(口语22),都是一次考出的成绩,感觉够用了。

在这里再补充一点关于GRE考试的内容。一般来说,国内的同学选择GRE考试,都是参加国内的考试(不过8月份就要开始改革了)。其实大家也可以考虑去新加坡,泰国或者马来西亚等地考GRE,据说那里很容易刷出高分,一方面是题目相对简单,另外一方面是有很多机经,而且签证也不难搞定。因为我没有在以上地区考过,所以同学们可以去太傻/gter的相关网页看一下,那里的信息还是比较齐全的。



2. GPA

GPA这个东西,其实我觉得和GT一样,也是很令人纠结的。高GPA,比如有个3.9+,然后还是RANK1,在很多时候,的确是有决定性的帮助。有些名校,比如Princeton,Cornell,Stanford,就特别的喜欢高GPA高RANK的同学(徐教授曾经说过Princeton是高GPA的保底学校-_-|||)。

对于RANK1的同学,我建议还是尽量保证自己的排名,因为这个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当然,如果你能在其他方面做出极大的成就,那也可以无视RANK)。

但是,RANK1毕竟只有一个,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可以是RANK1。另外到了高年级,可能拼命搞个单学期4.0,对于GPA的提高也就是个0.0几,如果把这些时间花到学术上,或者出去交流,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结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Rein神,其8篇paper的实力,已经足矣cover自己GPA上的劣势(当然这个是Rein神的自嘲,其实她的GPA也很可观了-.-)。还有就是微电04级去Princeton后来随导师转到MIT的师兄,他并不是RANK1,GPA也没有到3.8,3.9的level,可是凭他在学术上的实力,就成功的征服了GPA&RANK控Princeton。

By the way,提一下major GPA和排名证明的问题。major GPA这个东西其实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美国人自己是只有一个overall GPA的。因此,怎么算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比如,可以只放自己的专业课,或者是专业课加相关的课程。我自己是放了所有的物理化学数学课程,以及信息学院开的所有课。另外就是排名证明。排名top5的同学不妨开一下,然后RANK比较低的同学其实就不用开了。对于开证明,不同的院系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吧。我们信息学院以前是到副院长应质峰老师那里开的,但是换成胡波之后就不给开了-.-我自己是找的系主任张卫老师以私人的名义开的,然后到物理楼系办公室敲了章。在这里又要赞一下张老师了,人真是超级nice啊!我觉得找系里的其他有title的老师去签这个排名证明,都是有同等效力的。



3. 交流

个人认为,有过交流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上过国外的专业课,拿到国外的成绩单(一般说来,自己稍微努力点都会很高-.-3.8,3.9是最起码的,4.0也很正常),据说比仅仅复旦的成绩单就会给力点。对于某些可能GPA不是很高的同学,拿个美国大学的单学期或者单学年的3.8,3.9乃至4.0,也可以极大的弥补自己GPA的劣势。其次,一般说来,在国外上过课,拿到好成绩,并且和教授有过一定的交流之后,人家教授都会愿意帮忙写推荐信。这肯定比国内教授的一般推荐信要给力的多。当然,对于学术型PhD的申请者,还是关于学术的内容会更有力。因此,对于申请学术型PhD的同学,我建议还是要在国外老师的手下做一些学术研究,这个可以参考wpqmanu的申请总结里的相关内容,他就在这一点做的非常好。一方面,在国外的组,可能更容易出成果,发牛的paper。比如Rein神,就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组发了一篇Infocom的一作。另一方面,就算没有paper,如果自己学术做的还是很好的,那么导师肯定会愿意帮忙写正面的评价学术的推荐信。这样,如果拿到学术型的推荐信,而推荐人又是一个在本领域有很大影响力的教授,那么恭喜你,顶级名校就向你敞开一小条缝隙啦!

而在当今的申请形势下,交流基本上已经快要成为必备的经历了。首先是复旦本身就有越来越多的交流项目,比如传统的UC系列交流,以及新出台的自己联系游学的政策,可以自己联系到哈佛斯坦福等名校交流,学校也承认学分交换。还有就是各种暑期科研项目,比如GWU,UCLA。尤其是UCLA暑期科研项目,06级出了MIT和Caltech,07也有UCLA,Harvard,Columbia等,含金量相当之高。其次,是来自国内其他学校的压力。比如交大的密歇根2+2,据说量产MIT,Stanford,Princeton等;还有像清华北大,他们的交流项目就更是好了,有斯坦福的暑期科研项目(完全由斯坦福报销,然后据说很多人拿着斯坦福教授“he\she is the most impressive student that I have ever seen”级别的推荐信拒了斯坦福去了MIT和Caltech等-_-|||),还有各种牛校一个学期的交流。

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如果没有交流经历,可能就会是一种比较大的劣势了。因此,正如杨玉良校长所说,建议每个复旦的学生,本科阶段都出国交流一次。不光是出国,就算是找工作,交流也会很给力!比如今年拿到高盛和大摩IBD offer的3位大牛,就都去Berkeley交流过。学弟学妹们既可以申请学校的项目,也可以自己去申请各个名校的暑期班(比如斯坦福,哈佛等);既可以去美国,也可以去欧洲,香港,台湾,新加坡等等。尤其是EE以及微电子的同学,去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交流还是很给力的。像港科大,台大,台湾清华,交大和成大,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都有相当出色的、有北美背景的教授们和国际领先的研究项目。因此,大家除了盯着北美,也可以考虑些其他的地方~



4. 关系

有这么一句话: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这点同样适用于申请。这里的关系有两方面。一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系。除了“我爸是李刚”之类投胎因素带来的关系以外,更多是导师的关系惠及学生。比如,你在复旦的导师认识国外的老师,然后一个电话/一封email过去,说我这里有个同学不错,你收了吧-.-如果国外老师卖这个面子,那么就搞定了。这种事情至少在复旦微电子系,我还没怎么听说过。不过外校还是有很多这种关系的,比如北大的微电子系和海外的关系就很多,也很愿意推荐人,在今年一个学术会议上,我就亲眼看到北大的老师拉着自己的学生过去找国外的老师推荐(当然,这些学生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比如清华微电子余志平老师就是IEEE FELLOW,本身在斯坦福也当过faculty,这更不用说了;还有就是交大一个叫王新兵的老师带的组,就会经常有学生到牛校,王新兵老师的关系在其中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因此,如果自己国内的导师有一定的关系,那对于自己的申请,可能就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实力。很多国内的导师推荐学生,也会考虑学生的实力,如果实力不够,到了美国表现不好,反而会损害自己和那边的关系。因此,也不必为了老师的关系,就很功利的选择国内的实验室。除了国内老师的关系,还有就是国外老师的关系。这就更可遇不可求了。想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在交流的时候,能够相当给力的得到国外老师的认可,国外的老师从而愿意通过自己的关系来推荐的话,那当然会更加给力!不过,只有绝对的大牛和有极强social能力的人才能做到啊!

另外一种关系其实更应该说成传统。传统是靠之前的学长学姐在海外努力,获取国外学校的承认所获得的。传统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在申请之前,大家不妨去调查下,自己系有哪些国外的学校,经常发offer,那么自己也不妨申请一下,这样一般结果都会还不错。如果通过传统拿到了国外的offer,当然也要感谢下替后来人打下基础的学长学姐们啦!当然,也不能过度迷信传统,很多时候,比如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会使得传统不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此,关系和传统,都是纯粹外部的内容,大家不必强求,还是应当抓住自己能够提升的东西来努力,比如下面提到的学术科研~



5. Papers & 学术科研

前面说了这么多,下面说的我认为才是PhD申请的核心:那就是学术。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学术之上的,毕竟国外学校花那么多钱和精力,招个PhD过去,就是为了你替他们做学术(这个,可以参考太傻的“青椒肉丝理论”)。因此,每一个PhD的申请者,都应当有过学术研究的经历,并且能展示出自己的学术潜力。

对于学术的实力,最直观的就是papers。如果一个本科生能发10+的paper,其中还能有给力的会议/期刊,那么恭喜你,你基本上搞定一流名校了。当然这毕竟是极少数。有的同学可能说,我发不了paper肿么办-.-那我本人就没有paper。这样的话,就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比如PS/CV/RL和陶瓷等,来表现自己的学术实力/和潜力。大家也不一定需要很功利的为了发一些paper而去做科研,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掌握学术的方法和提升自己的学术实力,这个才是关键。

此外,有的时候也会遇到,自己以前做过的东西和自己申请的学校的老师的研究,并不是特别match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本科生来说,我觉得其实还好。大家可以做一些功课,了解清楚这个研究领域,并且在ps里突出自己对于这个方向的了解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proposal,有的时候,这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国外老师,尤其是一流的教授们,可能更看重本科生的potential,因此他们也不会强求研究经历的match,如果你对于他的方向很了解,并且能有比较明晰的proposal,这也是很好的。

关于本科生做学术的问题,我其实也就是属于随大流,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做了一些项目,因此并没有很大的发言权。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去听听今年经验分享会wishingstar大神的言论,我感觉是受益匪浅啊!还有就是有很多相关的总结,以及在giantleap.us这个网站上,有关于本科生做学术不错的总结,建议大家去看看(不是做广告T.T)



6. 牛推

其实之前在的几点中,有的已经提到了牛推的概念。什么叫牛推呢?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有国际影响力大牛教授(可能是国外的,也可能是国内的),在指导你做研究,或者对你有很深的了解之后,就你的学术实力,给出正面的评价,这就是牛推。另外,自己国内的导师,对自己的研究有很深入的了解,可以站在导师的角度,极大的赞扬学生的学术实力/潜力,并且能写出吸引眼球的部分,我觉得这种也可以算是牛推,虽然没有前面一种给力。

牛推对于申请的助力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同学都是拿着牛推去了名校。这也可以从国外的老师眼中看出:

Admission into the EECS graduate program at **** University is very competitive, particularl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ypical admitted students have very strong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from professor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ir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aptitude, and have earned co-authorship on papers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r published in archival journals.

这是一封我陶瓷后老师回复的邮件。老师在邮件中突出了两点:牛推和paper。这都可以极大的反映学生的研究实力,也是很受重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在这两点上注意提升。



~硬件部分结语~

以上是我对硬件条件的一些个人看法。对于一个想要出国并且想申请PhD的低年级同学,可以早些开始进行规划。对于大三的同学来说,就要抓住自己能够提升的部分,尽量提升,尤其应当注重科研。可能你在实验室拼了半年,就能把自己的申请结果提升很多。当然,并不是要大家以上的每一点都要做到很好,我的看法是要在保证没有重大缺陷的情况下,有一些自己的亮点,做最好的自己。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如果我以上6点都比较平庸,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就是,那就要要好好做足申请的技术工作啦~





~~~~~~~~~~~~申请技术部分~~~~~~~~~~~~



选校
首先,选校需要结合自己前面6点硬件,来做到有的放矢,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水平,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选校是多方面,不是看着USnews的排名然后勾一勾就可以,需要考虑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研究经历/研究兴趣的match程度,以及传统等等因素考虑。陶瓷和选校基本上也算是同步展开的,先根据reputation,实验条件(我这个方向对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老师力量等确定一些学校名单,然后联系教授,如果自己match想跟的老师都不招人,或者不理的话,如果不是自己的dream,我就把这个学校勾掉了,节约自己的精力和金钱然后当然有些学校,比如MIT啊,Harvard啊,Berkeley啊属于dream校,不管怎样,都要申请下的么…最后我就选了10所学校。下面主要谈谈微电子device方向我申请的几个学校的情况:



a)       MIT

MIT is MIT,虽然我被他家秒据,但是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他家的。MIT的研究绝对是世界最领先的,各种fancy的idea,各种牛的老师。MIT的研究也绝对是超级有趣的,比如我一个04微电的师兄,就在那里养细胞-.-对于EE来说,MIT更是绝对的顶尖学校。具体到我这个方向的,MIT的实力也是很强的,比如他家的实验条件以及做纳米器件的实力,据说可以做到sub-100nm。老师来说,比如做HEMT的del alamo,还有做fabrication还有Heterostrucure等的Dimitri,还有一个叫jing kong的北大化学出身的女老师等。当然,MIT的录取也绝对严格,必须要有绝对超一流的研究实力才能有可能申请到啊。



b)       Berkeley

Berkeley绝对是微电子的神级学校,各个方向都有大牛级的老师压阵:在底层的Device,fabrication和CAD,有Chenming Hu这个超级大神,把台积电从破产边缘拉到世界第一,spice和finfet的发明人,还有做silicon device的Tsu-Jae King,还有做fabrication simualtion的spanos。然后到上层的电路,有Ali等做RF的,和以Rabaey等做数字的,可以说是微电子整容最齐全的学校之一了。不过自然申请的挑战也很大,复旦也没有传统,被拒也是情理之中了



c)       Stanford

根据某Stanford老师的说法,Stanford,MIT还有Berkeley属于Top3,然后和后面的学校有巨大的gap -,- 所以我也就申请了…S的Device老师非常多,而且每年招的中国学生也很多(虽然基本上就是北大+清华),比如做CNT和RRAM的Philip Wong(据说偏爱北大的mm-.-),做interconnect的Simon Wong,做III-V,Ge和存储器的Saraswat,基本上啥都做手下N个学生N个方向的Yoshio nishi,既做CNT器件又做CNT电路的Mitri等等。S校也算是Top3里比较好进的,因为他家还是比较喜欢高GPA的学生-,-不过S校的制度的确BT,一帮人除了提前联系好老师的(这个很难,因为很多S的老师喜欢从去的人里选学生),都是过一个惨无人道通过率50%的qual,然后再及其惨烈的找老师,大概最后只有一半的phd能找到老板,其他的都MS走人了…不过他家在硅谷,是EE中心的中心,周围遍布各大公司,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正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吧。

另外S很喜欢发MS的AD,据说一年会发出去1000个-.-所以成绩尚可,家里有米的同学可以果断申请下~



d)       UIUC

Device方向的殿堂级学校,有过Bardeen,萨支唐等等一代宗师,另外ECE系规模极大,排名也有第四。和Purdue,Umich等同属中部玉米地大学群,比较适合做纯粹的research,相比东部和西部可能受到的诱惑少一点。我主要关注的是做Device Physics的Eric Pop还有做Bio-MEMS的Rashid Bashir。不过没有传统也没有套到老师,直接就被秒据了…



e)       UT-Austin

UT-Austin的solid electronics的确是很强的,而且也是学校重点关注的方向,基本上撑起了他家ECE的半边天。大牛老师极多,比如现在主要做graphene device,各种牛Review狂发的的Sanjay Banerjee,还有就是和Banerjee合作,做modeling and simulation的Frank Register,还有做High-K以及CMOS的Jack Lee。另外,Austin吸引人的还有一点就是他家的地理位置,地处德州“硅山”,是EE的第二大中心,周围牛的公司,像TI,Motorola,AMD等等数不甚数,出来工作肯定不成问题。



f)        Cornell

Cornell也是做device的一只大牛校,他家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Cornell Nano Fabrication Facility,拥有似乎全美最大的高校clean room,实验设备也绝对的好,特别适合device这种拼实验条件的方向。另外老师也很不错,比如做Nanocrystal Memory和3-D Interconnect的Edwin Kan和Tiwari等。不过他家对T卡的很纯粹,是一所以T取士的学校。



g)       Purdue

Purdue可以说是做Nano Device最强的学校之一了,他家的Birck Nantechnology center的clean room条件绝对一流,同时有Datta, Lundstrom, Perriet这三个神级人物压阵。比如Datta最早提出提出Spintronic Transistor,Lundstrom则是nanoelectronics的发起人物之一,最近在Graphene的NEGF simulation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S/N也有很多。在实验方面,比如III-V device,graphene,CNT等等都有很多老师在进行研究。比如像Peter Ye老师,组里量产IEDM,现在的课题,比如III-V,Graphene,Topological Insulator,都是最顶尖也是最前沿的研究。我也去Purdue visit过,感觉真的是做nano device超级好的一个去处了。最后把他家据了,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是很确定到底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h)       Princeton

Ivy名校,综排常年第一,是数学物理的圣地。因此,他家的EE Device方向也受物理的影响,做的灰常理论-.-基本上都是在研究物理。主要还算是做EE的老师,有Nanoimprint的发明人Stephen Chou,还有做Nano和Display的James Sturm。他家比较喜欢高GPA,rank也高的同学,加上复旦微电也算有传统,每年都能有offer,所以我也拿到了-.-东部的学校,比如Princeton,感觉还是很棒的,学术氛围好,学生出路也不错,一大把一大把的去wall street做quan…不过硅谷和加州对我的吸引实在是太大的,所以只有拒掉他家了。



i)         Harvard

Harvard的EE很小,做Device的老师也基本没有。不过他家只有一个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是不分系的,因此其他系的老师也可以申请了~比如nano第一牛人,传说中的Charles Lieber…Lieber自从田博之大神之后,就对复旦青睐有加,不过都是对化学系的同学…而且他现在的重心转到bio,nanowire transistor虽然今年有一篇science,但是也是以前的项目了。所以被harvard拒掉也是情理之中啊…他家比较霸气的地方就是发纸质rej不发email,也算很有趣了-.-



j)         Yale



Yale虽然EE排名不是很高,但是device的方向实力绝对还是很强的,比如的T.P. Ma,在美国,中国的学术界工业界都影响力巨大,学生去个IBM或者INTEL工作木有任何难度-.-还有就是做bio-MEMS的Mark Reed,最近发了很多牛文,做的research也灰常有趣等。不过他家的问题就是系太小,实验条件很有限。此外招的人太有限了,如果联系不到老师就很难说了…于是我就上了WL-.-



其他的一些学校:

其实EE里面,做device好的学校还是有不少的,比如Umich,他家的MEMS就很强;还有像UC系的一些学校,UCLA,UCSD,UCSB,都有不错的老师在研究device,不过考虑到加州的经济问题我就没申请-.-此外,感觉EE device方向,有很多老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才会发现他的牛之处,比如像PSU的Suman Datta,虽然只是小ap也还没当几年,但是他是从INTEl的Robert Chau手下出来的,所以毕业出来去INTEL肯定灰常容易。所以,要综合各种因素,仔细甄别。



2. 陶瓷





陶瓷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吧,一开始是暑假和9月、10月初,那是我主要问老师有没有funding,招不招人。然后等到10月、11月之后,主要就是和教授讨论一些具体的研究问题。这就有很多种了,有的是先问问题,有的则是很直接的就问招不招人,然后谈谈对未来的proposal。这个时候如果之前搞清楚教授未来的proposal就挺不错的,因为可以吸引住教授的注意力。当然陶瓷要淡定点,10%~20%的回复率比较正常。有很多老师根本不看陶瓷的(比如我去S campust visit时候碰到的一个老师-,-)

陶瓷绝对是辛苦活,马虎不得,而且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比如tqy大神,在过年大家都在happy的时候给斯坦福的老师发了一封1000多词的邮件,成功搞定老师(搞定斯坦福的老板是很难的,因为除了关系推荐的,很多时候他们喜欢从已经招过去的学生中再招人),并且成功把AD变成了offer,无限景仰啊!



3. 文书撰写

如果没有paper的话,申请的文书(PS/CV/RL等),就是反应自己学术实力最有力的材料了。因此,我在这些方面还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的,有同学/BBY培训师/实验室师兄/海外师兄(在这里攒下siriu童鞋,其ps修改水平绝对一流,不输中介/培训机构,而且很学术!),最后我还找了国外文书修改网站(essayedge)润色,前前后后大概改了有10版+,CV也差不多是如此。具体说来,对于学术型的PhD,一定要突出学术,不学术的内容,能省则省(比如我花了不少心血努力拿到的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就基本没提)。对于PS,可以突出自己在过往的学术研究中得到的提高,同学校未来研究的关系,以及未来到了这所学校的proposal。因此,我的ps基本上是针对10所学校改动了很多,写了差不多10版。CV的话,也应当突出学术,有paper的就把paper放在前面,没有paper的就把project放在前面,然后project不要仅仅写个title,可以加几句介绍下自己做了啥NB之处,得到了啥提高和经验。对于一些个人的奖项,比如奖学金和优秀学生,也可以在title之外加一句,比如,为了奖励academic achievement,for top x%的学生之类的。

具体关于ps和CV,在BBS的精华区以及网上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我就不多说了。希望大家可以先扫一下这些经验,再去撰写自己的文书~

此外,除了这些传统的文书,我还见过有同学写了灰常灰常学术灰常灰常长的research proposal,当做附件上传到网申系统的,有精力和兴趣的同学不妨也写一下,也可以在陶瓷的时候发给老师嘛~



4. 信息的获取

这一点其实是贯穿整个申请的过程,也是贯穿了整个大学。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生产力啊!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其实是很关键的。怎样才能套到老师?老师的研究兴趣是什么?文书该怎么写?怎么样子提升科研实力?这些问题其实前人都已经做过了,因此如果能获得前人的经验,就会非常有帮助。在经验交流会的时候,我已经突出过这一点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其实也就是以下几点:日月光华bbs GA版及系版精华区;北大,清华,科大,交大等bbs相应精华区;与同学学长等交流(国内&国外的);参加WKFB活动;大型 论坛  太傻 ,gter, chasedream等;一些培训咨询机构等等。这里要再推荐两个渠道:一个是giantleap.us这个网站,里面的wiki部分将有非常全面的申请详谈,大家可以关注下;另外就是我们WKFB的队长培训活动,GA2011的学长学姐们将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申请经验,大家可以果断参加!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在申请的整个过程中,我都一直和国外的师兄师姐们保持着联系,甚至有些并不是复旦的,而是我通过复旦的师兄师姐们联系到的。其实我觉得这是挺好的,因为他们在国外的学术圈混了一阵子,毕竟比我这个小本要对美国device方向了解的多的多。另外,我对于一些目标老师,也和他们的phd有所联络,一般都会通过phd先了解清楚老师的情况。比如我申请princeton的一个老师,他最近开始转方向要做solar cell,但是还没有文章发表,如果只是看网页是不会搞清楚这一点的…我问了师兄,然后再去联系老师,效果就挺好的。



~~~~~~~~~~~~申请感想~~~~~~~~~~~~

可以简短的概括为一只双鱼的纠结历程-.-



我为什么要出国?

我很早就已经决定要出国了,这也是受到了多方的影响的。首先就是来自父母和亲戚吧,我的父母都是非常希望我能出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下不同的文化;其次,我也有不少亲戚在国外,很多都是通过出国留学之后在当地工作而留在了美国,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比较想出国看一看。其次,是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出国,去美国念本科,在我家乡那个二线小城市,还并没有如现在这样盛行,而那时候,出国的风气在北京上海的高中早已蔚然成风,优秀的同学很多都会选择去国外读本科。我的一个铁哥们就是这样,他去了美国的Princeton大学念本科。每一年他回来和我们聚会,我都会感受到他的那种自信,那种气场,还有见识、实力的巨大提升。此外,我的很多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一些比我小的人,也都纷纷到了美国加拿大读大学,我也能感觉到他们身上的变化。因此,我就很想自己出国看看,感受下国外的教育,带给人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当然我知道,美国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的教育基本上是截然不同的,本科生可能是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研究生尤其是PhD则是基本上是纯粹的学术能力培养。不过,我想,总归还是可以体验一下的。



我为什么要读PhD?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比上面一个问题更加值得思考,如果要好好写的话,是可以写出非常有感染力的文章的,比如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追求真理,等等。不过我在这里,只是想很实事求是的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大家轻拍-.-

其实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头两年,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我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的。而且在复旦吧,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会想着怎么样子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想出国做学术研究的,比起北大,清华,科大来说,可能就会少那么一点点(虽然听说现在这些学校的同学们也有很多是想在商界发展的,投行咨询的宣讲会都会比院士的讲座更加爆满)。我本身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因此自己也犹豫过。尤其是一个我认识的一个复旦文科类在学术方面很有影响力的教授,有一次我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就很坦白的对我说,如果我不是真的一根筋就是想做学术研究的话,还是不要念PhD了,去美国念一个职业型的Master或者在国内找工作,都会是更好的选择。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其实一直都处在一个比较纠结的状态中。

为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吧,我也算是参加了不少活动,比如我在本部的时候,就参加过团委啊社团啊团学联啊等等一系列工作,然后也和管院的同学们组团参加了商业的创业大赛,也和一些商界的人士有过接触,当然也进了实验室做过一些学术。在体验了这么多之后,我感觉,怎么说呢,至少我对于做研究不是很反感吧,因为我本身就是比较喜欢新的事物,比较喜欢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吧。PhD最后研究的内容,就是在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以外的事物,这让我挺感兴趣的这是我决定读PhD的一方面因素。

另外的一些因素说起来就可能没那么光彩了-.-去美国读书毕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我也不是很希望花家里的钱,而读PhD可以获得financial aid。此外,毕竟不是大富之家,如果读个Master,按照我的实力恐怕很难收回成本-.-所以还是很坑爹的决定要申请PhD了。

不过其实我最后也没有太想清楚是否读PhD这个问题(汗-.-),因此还是申请了3个Master的项目。不过最后Master全灭-_-|||这算是天意么?





为什么选择斯坦福?

其实在寒假去美国进行campus visit之前,我虽然处在一个纠结的状态中(双鱼座的你伤不起啊!!!),不过基本上还是倾向于投身于学术界,PhD之后读post-doc,然后争取一个faculty的职位。我最先到了普度大学进行visit,visit之后,感觉普度是一个很适合做研究的机构,没有那么大的外部压力,没有东西部那么多的诱惑,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都很nice,因此我当时就基本上决定要留在普度了(即使princeton给我发offer-.-)。当然,通过亲身体验,我也感受到了一个华人,在美国做faculty的压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要在美国成功成为faculty并且拿到tenure,真的要比native付出5倍甚至10倍的努力才行啊。因此,我就特别景仰那些能成为美国faculty的老师们,也对于有这种志向的同学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后来有些出乎意外,我拿到了斯坦福的offer。其实关注GoAbroad的同学们可能知道,那一阵子我是很纠结的-.-之前就听说过斯坦福EE制度的BT,比如说如果老板们一共一年要招100个phd,那么就会发100+个offer+100+个PhD AD,此外还会发1000个Master的AD(当然最后不会有这么多人来,毕竟斯坦福的学费还是很令人发指的),有的Master也会想要转成PhD。因此,这么200多号人就会为了100个最后的PhD位子拼个头破血流,加上我这个方向一些好的老板都和北大清华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都会定期招一些有关系的学生,因此其实可能available的位子远远不到100个。另外,斯坦福的PhD是出了名的累,又有极其BT通过率50%的qual,传说PhD基本上是不睡觉的-.-因此当时我是有些不想去的。

后来,在旁人的劝说下,我想至少去斯坦福看一下吧,如果将来不去的话,也算是旅游了吧。后来去了之后,很感谢霜姐,桦姐,还有高中同学YSL和ZKR夫妇的帮助吧,他们带着我很全面的了解了斯坦福。很震撼我的就是学校里各种冠名的楼,都是斯坦福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来捐的-.-比如工程学院有一幢Huang Building,是一个叫Jen-Hsun Huang的校友捐的。据说他当年PhD的qual没过,被迫Master走人,然后他就去开办了一家名叫Nvidia的公司-_-|||后来又听说我一个高中的学长,从UIUC的CS PhD quit,然后工作,加入facebook,按他的股权,现在如果IPO的话可能就直接千万富翁了-_-|||然后和很多师兄师姐们聊天(比如我一直久仰的北大的ysm大神),感觉人们都有着很多不同的想法,比如是不是真的要做faculty?是不是要去Industry工作?是不是转个方向不做Device?是不是干脆转行?这些问题我以前虽然也想过,但是后来决定读PhD之后就抛在脑后了。从斯坦福visit结束,我就一直在思考,去普度的话,人生就是一条很明确的道路了:一路向北,不断学术。我又想到身边的一些同学,比如zhenshiyuan,wishingstar,还有在斯坦福陪我参观的YSL,他们无一例外都对着学术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他们眼中,做学术是世界上最有成就感和有趣的事情了,而我是不是能和他们一样呢?相对的,如果来斯坦福的话,人生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相应的,可能会有一些别的机会吧。并且最后,必须承认,硅谷那洋溢着的entrepreneur的开拓进取精神的氛围实在是太吸引我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去斯坦福。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实在感觉是对不起普度帮助过我的师兄师姐和Ye老师,直到现在我都还是不好意思面对他们><



We are our choices

不过,不管怎样,我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我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We are our choices(其实这是2010年Princeton毕业典礼Amazon.com创始人Jeff Bezos的演讲,坑爹啊,要是早点看到我搞不好就去他家了,因为礼堂很漂亮-.-)。现在想想也真的很有趣,人的选择的确会塑造一个人。比如我和转专业时的室友,当时他从环境转到管院,我从化学转到微电子。两个人的背景可以说是完全的相同。但是他选择走职业路线,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最后成功的拿到了高盛的offer;而我,选择出国的道路,也一路走了下来,想想还真是很有趣的。



~~~~~~~~~致谢~~~~~~~~~~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

首先,在此感谢帮我写推荐信的张卫老师,刘冉老师和蒋玉龙老师。感谢给予我指导的王鹏飞老师。感谢同实验室的臧松干师兄和林曦师兄在科研中给予我的帮助。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莫大帮助的iker师兄,MEguy师兄,boren师兄,soartang师兄,李寅青师兄,dzh师兄,还有帮我改文书的小迟~尤其感谢iker师兄,是他将我从一个对device基本上一窍不通的同学带进门,对此我感激不尽。感谢超哥,霜姐,桦姐,徐教授等等一帮10fall的前人,以及在斯坦福带我参观的YSL和ZKR couple~

此外,我还要感谢GA2011的飞友们,wpqmanu,wishingstar,macbookpro,ryanmagic, djm,zhenshiyuan,NTL,Ashe,xiaogmm,PointX,sqy,Farce,版二,版三等等一起战斗过的朋友们!还有我们班的弟兄们,康爷,俊爷,学分帝,花爷,二爷,钊哥,北爷,陶大神,主席,吴大队,聪大队,马吉吉,老板,董神,帆爷以,同寝的B哥,小鸡,一直的好友彧宝,特仔在申请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还有BBY的培训师JJ们,以及战友们,如gwl,hzh,wrc,yx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指出了。还有就是感谢爹妈还有亲朋好友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我还要特别感谢寝室的prince二代同学!没有他,我想我在申请deadline前,是没有办法撑着写完10所学校的10个ps的。以前,我总是很羡慕prince同学,羡慕他可以无忧无虑的自在生活,每天玩玩闹闹嘻嘻哈哈,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每当看到他快乐的背影,有的时候就会感到淡淡的忧伤。而在申请提交的最后阶段,每当我改ps到了半夜,快要熬不住的时候,再次看到prince同学那坚毅的打足球经理/看巴萨/玩三国杀的背影时,我忽然就有了动力,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啊!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他!



最后,感谢看完我这篇又臭又长的申请总结的同学,因为我自己都觉得很纠结了= =
已有 2 人评分声望 收起 理由
ElShaarawy + 4 感谢分享
宇宙婴儿 + 1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声望 + 14   查看全部投币

R.I.P. 谨以此纪念曾经的那支王朝球队





回应
1

使用道具 举报

RE: cysstc的EE申请总结(Device方向)【转载】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cysstc的EE申请总结(Device方向)【转载】
https://bbs.gter.net/thread-1723625-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