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楼主: wang_come_o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再见美国 [复制链接]

Rank: 4

声望
42
寄托币
442
注册时间
2006-3-5
精华
0
帖子
39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91
发表于 2014-10-9 03:04: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恒 于 2014-10-8 11:37 编辑

还好在那篇说海归博和土鳖博的回复里面看到这篇的链,才看到那么酣畅淋漓的一篇。
本人背景介绍过,美国硕士之后在校外非研究公司又继续四年多。
LZ说的情况不仅客观,而且是非常具有普遍意义的,就是很多博士项目都这样的。在美国理工的硕士也不好念。

噢对了,对于LZ提到一点的硕士情况,我补充一下。LZ那个可能是硕士和博士都有的专业和项目,我当时读了个单纯硕士项目,专业排名相当靠前,在LZ提到硕士就那边的时候,只进行到我们那种硕士项目的一半。

我修读的硕士,从一进去开始,虽然是修课,每门课玩命的考试,全是Essay,就是全大篇幅问答题,也是理工科啊,轻松的每门两周考试一次,主课每周考,考还不行,主课附带实验课,每周立题截然不同,虽然都不是大项目,并且做实验,然后完成Paper和Presentation,注意了,每周一篇像本科毕业论文那种Paper (本人在国内是很Top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意思就是繁琐严谨到极致那种)每周的还都不同方向,选的非主课的专业课是每个月,每门,都按大课那样来一回。每门课每周居然都好意思布置其他作业。关键问题是,所有作业,考试,文章,实验,全部的分数,全部要算到最后那门课的得分里面直接影响GPA。毕业前有个超大的课题论文,整个立题写Proposal部分就是按PhD那种非常繁琐,各种PeerReview,层层Committee审核,各种Presentation,Proposal基本上就是已经成形的PhD毕业论文了,全部标准格式和靠谱内容,连讨论部分都全,那好是好在硕士不是研究型,不用是要做出结果来更丰富讨论部分内容,不要求非要发文章。毕业前全部修过的课程,全部,坐下来比考G还长,连续5个多小时,中间休息两个10分钟,考试,又是全Essay,第一次一半的人必不过,需要第二次考的人至少要等一个学期,第二次再不过,不好意思,学位这辈子不用拿了。中途是刺激的,三分之一的同学,退学了,美国本地人有,留学生也有,退学的中国留学生也有。

我很诚恳告诫后面申请的人,不是排名靠前就有多好。。。当然找工作时候会有一点影响,那也要看值不值的。我申请前很理想化,跟好多人一样的,读书是会改一些,类似LZ说的情况,我本人来说真正是三观都会成长的阶段,不好意思说毁三观怕吓到年轻人,三观改变吧,中和一下,是毕业之后到工作,工作的进程又会有非常多不同的问题要解决,要享受。。。不是读书的时候不毁三观,主要是完全忙到没空想这个问题。


总之就是,因为世界上每个人都很特别,每个人的世界和看到的世界其实都不同。如果没有很多经历随便看这句会飘,其实我到现在是非常之觉得这句是最实在的话。

不只是不用跟别人对比,即便我们跟自己对比,那也不是光比个好与不好,可以跟自己比比心里舒服不舒服,怎么过舒坦。

YOLO: You Only Live Once 每个人都只活一次。自己内心的感觉,很重要。
已有 1 人评分寄托币 声望 收起 理由
wang_come_on + 50 + 1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寄托币 + 50  声望 + 10   查看全部投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60
寄托币
130
注册时间
2014-2-13
精华
0
帖子
7
92
发表于 2014-11-15 00:12:2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前辈分享,本人目前国内科院研三在读,正在考虑申请phd,但同时又觉得时间太长(毕竟国内研究生已经读了三年),也有想过到国外再读一个相关专业的硕士,毕竟还是想去美国看看。读硕读博的取舍一直纠结,这里当然会有一些个人或者专业的因素,但还是想问问前辈有没有什么大体的看法和建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声望
237
寄托币
1549
注册时间
2011-7-3
精华
0
帖子
203

美版2016offer达人 2016 US-applicant

93
发表于 2015-8-2 13:08:14 |只看该作者
加油!不知道说什么好,二楼的评论也许反映了普遍的心态,一方面知道了读博的苦逼之处,一方面又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术。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了努力了,我想就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50
寄托币
115
注册时间
2015-1-30
精华
0
帖子
45
94
发表于 2015-9-11 20:56:28 |只看该作者
出国读书好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60
寄托币
152
注册时间
2012-10-19
精华
0
帖子
24
95
发表于 2015-12-15 18:31:47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LZ现在如何?感触到心坎,祝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声望
707
寄托币
2828
注册时间
2015-8-21
精华
2
帖子
985

19周年勋章 满2年在任版主 香港offer勋章 寄托16周年纪念勋章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2015 US-applicant 寄托22周年

96
发表于 2016-6-20 22:55:12 |只看该作者
会在接下来的两年本科慢慢寻找是否真的要pursuit PhD的答案.
谢谢分享, 谢谢王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22
注册时间
2016-5-24
精华
0
帖子
7
97
发表于 2016-8-14 17:21:49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121
注册时间
2015-1-12
精华
0
帖子
21
98
发表于 2018-1-29 23:59:22 |只看该作者
前辈,感谢分享,受益颇多,祝万事如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85
寄托币
191
注册时间
2014-12-5
精华
0
帖子
26

2015 US-applicant

99
发表于 2018-1-30 01:16: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bca 于 2018-5-26 22:54 编辑

楼主这些事儿俺基本
都经历过,但因为都经历过才觉得在美国工科华人小圈子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人,事,状态,尤其在那个年代。我出国比较晚,但比楼主早,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外企工作,眼看奔30那年,我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从英国海归,这还不算事儿。由于爱运动,爱社交,又是外企高层,渐渐的我被他拉到他的那个朋友圈里。十几个同龄朋友都有美加澳英欧的留学生活经历,就我一个土鳖,成天在想着恋爱和房子。1年后,我决定出去见见市面,只为人生不留遗憾。仓促结婚,房子留在上海,也是一竿子被仍一所大学城里。很幸运老外导师是性情中人,处成叔侄,大学同学很多在美国加拿大,那个年代都是用自己钱出国,谁都不好意思给别人添麻烦,更显得每次异国相聚的珍贵和煽情。毕业后,顺理成章的导师强推留在一所当地私立大学做发考题,1年后绿卡买房齐了。所以楼主描述的那个时期的各类心情状态互动都体验过也懵懂过,那一年是2010年。有首歌,总是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浪潮。在那所大学工作2年后,一次偶然机会去到加拿大开会会友旅行,在卡尔加里,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自由行三周之后,当我再经纽约,孟菲斯回到美国,我跟我妻子说,我们应该去加拿大。我当时有两个想法,回到美国母校扎根,父母接过来,这辈子不再动了,或者去加拿大温哥华,卡尔加里定居。由于学术避讳以及大学人脉复杂,尽管是全国排名T30跳回到T50公立,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大学城母校。索性就开始折腾起加拿大移民和工作,房子,城市,操办起来。2012年移民下来,2013年在多伦多定居,妻子老家青岛人 ,离不开大海,2015年回到温哥华西海岸。出国留学生活是一个人对世界见识和意识的探索,有些人适合纵马驰骋,有些人适合在国内循规蹈矩,这不是对与错的区别,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中国,美国,加拿大,欧洲都有无尽的发展机遇,未知环境和人文理解。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读书和辨清世俗。其次,周围环境会决定或者改变着一个人的意识和认识,大部分华人会以别人标准来比较自己,甚至刻薄自己的去体验生活,有些人会挣脱束缚,享受自己的人生旅途。第三,幸福,幸福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待在一起,父母,妻儿,朋友,就这么简单。
已有 2 人评分寄托币 声望 收起 理由
LiLacS + 1 + 1 感谢分享
cvscvs + 1 原创就是给力

总评分: 寄托币 + 1  声望 + 2   查看全部投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70
寄托币
204
注册时间
2017-7-11
精华
0
帖子
6

美国offer勋章 英国offer勋章 新加坡offer勋章 法学offer勋章

100
发表于 2018-7-6 17:43:08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lol

使用道具 举报

RE: 再见美国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再见美国
https://bbs.gter.net/thread-1623974-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