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95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 [复制链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声望
53
寄托币
31146
注册时间
2001-10-7
精华
284
帖子
171

Sagittarius射手座 荣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8-10 12:06: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ug  6 22:54:45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

    我是在2001年底开始联系出国, 前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拿到offer, 是弗吉尼亚州的一
个学校――George Mason University,工作是博士后,签证是J1。今年4月正式开始办离
校手续,之后是办护照,顺便还向女朋友求了个婚,领结婚证。仅为了办结婚介绍信就不
知道往工字厅跑了几回,真是ft, 再一次领教了人事处的低效率。在国内结婚主要是觉得
以后要在中国大使馆办结婚手续还更麻烦,比较起来国内的手续还算简单些,而且与女朋
友也谈了四年了,再天涯海角的没有名分心里还真有些打鼓。当然这结婚手续其实算是很
简单了,只要你真想结婚,那还真没谁能拦得住你(呵呵,除非有什么医学不宜的因素)
。比较而言,去美国使馆签证那才让人真是从心里觉得不爽。从最初辛辛苦苦冒着高温酷
暑上新东方,然后考托考G,写申请写简历,交报名费,与教授套磁,忐忑不安地等offer
,欢天喜地地拿到offer后再跑断了腿办护照,要是偏偏最后一关被拒签,那感觉绝对让人
愤怒之极,几近砍人。

    自从911之后,现在的签证形式真是很艰难的说。我周围的朋友里到处听说的是谁谁被
锯了,谁谁被迫去欧洲了,或是熬了半年多终于把J1改成H1了,根本就没听说J1签证能过
的。所以5月我去大使馆签证的时候 ,心里并不认为立马就能签过,颇觉得最好能先被锯
掉,这样就有借口留在国内多陪陪新婚的老婆,还能很爽地看看世界杯。没料到鬼子居然
放了我一马,弄得我还真有些措手不及,有好多旅游休闲计划被迫取消,改为四处奔波采
购出国用品。

    6月初在西安与父母、妻子洒泪而别,先到北京取签证、换美元。6月8号从北京出发坐
上美国西北航空的波音747,经过颠簸不定的十几个小时飞行、转机,先抵达美国新墨西哥
州的州府Santa Fe, 参加了一个美国能源部资助的免费数学暑期学校。hehe,很不好意思
,没在暑期学校里学到什么东西,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不是看新浪的世界杯新
闻,就是在BBS上看琼瑶、古龙的小说,大概最大的收获是吃了一个月的免费西餐,算是对
美国饮食打了个基础。反正鬼子的暑期学校也没有考试,最后凑一篇作业交差了事。7月7
号飞抵首都华盛顿DC附近的巴尔的摩机场,还好老板亲自开车来接我,省得我自己找出租
车的麻烦,经过1小时的高速公路来到弗吉尼亚州的Fairfax市。

    早就听说留学生新到美国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租房, 然而就像不下游泳池你无法体会呛
水的感觉, 在国内的时候怎么也想象不出找房到底有多郁闷.  用一句BBS常用语, 租房这
种事情真是ft极了。不过我初到Fairfax时并没有觉得找房子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因
为我在新墨西哥州的时候就在Fairfax提前预定了一个临时住处,是一个留学生夫妇住的卧
室。他们的老板刚好出国旅游去了,所以就叫学生看房子,空出来的卧室闲着也是闲着,
所以就转租给我了。在美国,一般来说房子分几种,有single house, 是指那种独门独院
的别墅,一般还附带有草坪,这种房子一般要40万美元;还有是townhouse,就是连在一起
的别墅,相当于把single house连在一起,把草坪挤掉了,这种房子一般要20来万;还有
就是apartment, 类似与国内的单元房,有three bedroom、two bedroom和one bedroom三
种,大部分留学生倾向于租three bedroom和two bedroom,因为一个月的房租要一千来块
,一般的留学生不可能一个人能负担得起,几个人合租一个apartment大概平摊下来一个人
交个三、四百块钱,再加上utility(水、电、气),也几乎要花掉全奖的小一半。老生告
诉我说新生大部队一般在8月15号左右到达,所以我还有1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找房子。这
么一说我还真觉得不慌不忙。

    然而年轻人就是冲动,我在第一个星期里就向CSSA(Chinese Student & Scholor As
sociation, 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mail list发信,询问租房事宜。有一个中国人给我
回信,说是他的房子townhouse离学校很近,大概走路只要20分钟,去超市也只要10分钟,
看了这个email 后我还真动了心,打了这个房东的手机,约了个时间去他的地方看了看,
第二天就把$320的security deposit(押金)交掉了,然后又过了一个星期在周末的时候
搬了进去。然后又交了$320的第一个月房租,本来是欢天喜地的,谁料到天有不测风云,
晚上的时候才发觉我住的地方居然只是个厅,没有门?! 简直是把我气坏了,立刻操起电话
质问房东,这个赖皮居然还说我之前看过房子,没有就这个问题表示过反对。我靠,当时
看房子的时候我只顾看屋子里面的情况了,那料得到屋子居然没有门。这个房东真是个无
耻之徒,还说要装门的话我还要share这个费用,真是气死我了。更难以忍受的就是这个t
ownhouse的中央空调的大风扇就装在后院,紧挨着我的门口,整个晚上都充斥着高分贝的
噪音,简直是折磨死我了。第二天挣扎着爬起来,脑子里晕乎乎的,跟老板谈话都在打哈
欠。实在是不堪忍受,所以当即立断立刻搬走,真是可惜那$320押金就便宜那个王八蛋了
,哼哼,让他那这昧良心的钱给他自己买棺材吧。

    之后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找房子,现在有经验了,心里说那种townhouse是绝对不会再考
虑了,single house也不好,你跟房东住在一起,实在是别扭,动不动就会给你提意见。
Two bedroom相对来说比较贵,而且只有一个bath room(就是卫生间、洗澡间),现在没
什么,但以后我老婆来的时候肯定会觉得不爽,所以最好的选择是three bedroom里面的m
aster room,master room的好处就是带独立卫生间,而且房间大,窗户也大,住起来感觉
很爽。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就是开始四处寻觅各个物业公司,从网上查到电话号码后到处
打电话,鬼子的英语本来就听不大懂,在电话里交谈就更是费劲。唉,初到美国的日子就
是折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地方,结果签租房合同又是个麻烦事情。
这个物业公司特恶心,他明明知道中国现在根本不用信用卡作为主流支付手段,从中国来
的新生根本就没有信用记录可言,但鬼子就是说只有我们提供信用记录,他们才能把房子
租给我们。Ft! 他一开始又不说,等我们把$20块钱申请费和$150块钱的security deposi
t交掉后,他们才说,明明是设个套让我们钻嘛!要早知道需要信用记录的话,我们就换别
的物业公司了,因为有的物业公司就不需要信用记录,你只要提供I-20表,上面的奖学金
就足以证明你的收入,三、四个学生的奖学金之和就足以拿下一个apartment了。

    我和另一个新生(就是roommate了啦)跟鬼子negotiate,到底怎样才能拿下这个thr
ee bedroom apartment。鬼子一开始说我们需要找第3个roommate,把他的I-20表和申请表
传真过来就可以了。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好不容易联系到了一个新生,他人还在中
国,等到差不多我们办完了,鬼子又说No, 必须要亲笔原始签名,传真里的签名无效,ft
! 他怎么不早说!鬼子又说我们必须要找个担保,我靠,担保这个东西真是费劲死了,你
想啊,谁愿意莫名其妙地脖子上多一个枷锁给别人担保?鬼子又说没担保也行,我们必须
出示在中国的银行信用记录良好的证明。唉,我只好打国际长途请北京的朋友帮忙问一下
,结果又是当头一棒,说是国内的银行从来不给任何个人出具公章证明,说是有风险。真
是怪了,我在银行里的所作所为难道银行还不知道,出个证明又有什么了不起,居然还拒
绝,实在是不可理喻。在美国你要想开一个financial statement,只要交10个美元就可以
了,谁知在国内你想交钱都没门去交。几近绝望之际,终于峰回路转,roommate的老板愿
意给我们作担保。真是感激涕零,上个周末大伙颠颠地赶去填写co-signer表格,等待着m
anager赶紧批准我们的租房申请(ft, 我们是给他们塞钱啊,怎么还要批准?都是拉登这
个王八蛋,搞得美国现在人人自危,把外国人都看成潜在的恐怖分子)。今天都8月6号了,唉,我
临时住的这个房子也要保不住了,因为那留学生夫妇的老板8号就要回来,所以我必须要在
明天搬走,但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我们的租房申请到底批准了没有。天啊,我真是有些悲愤
啊!

--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二)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ug  7 01:55:36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二)

    上回说道,今天必须要拿下three bedroom apartment, 否则明天有可能就要睡大马

路了。刚才看了几篇re的文章,说是不是可以一人拿下one bedroom。hehe,不行的理由一

个是房租太贵,一个月怎么说要近900美元;另一个是要租one bedroom你必须出示工资证

明,表明一年收入超过$35,000(在这里大概是这个数,不知到其他州如何),我的工资还

搞不定这个下限呢!

    几分钟前给leasing office打电话,鬼子还是说租房手续还没办完。ft! 鬼子还假惺

惺地问我:how are you doing? 我当时特怒,一大堆的话堵在嘴里想骂他,只是可惜全都

是中文,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所以最后挤出来的却还是:Good, I just wonder whethe

r our application has been approved or not。鬼子也跟我发牢骚,说现在活特多,人

手不够,co-signer的信用记录要确认,总而言之他办完后会给我打电话。这话我最不爱听

了,这个星期我都不知道给他们办公室打了多少次电话,每次他们都说会给我会电话,但

从来都没兑现过。

    以前总是抱怨国内办事效率低下、相互扯皮,现在算是领教了,美国鬼子也好不到哪

里去。更可笑的是去年911的恐怖分子都把世贸大楼炸了半年以后,移民局还给两个早就死

掉的家伙发学生签证。这简直是跟911一样“骇人听闻”!倒霉的是美国国务院决心收拾旧

山河,签证形势从此雪上加霜、每况愈下,最近还听说好像中央情报局和移民局争夺签证

审批权,于是有一大批签证被冻结。惨啊!

   记得我是准备在5月中旬签J1的,那时我住的楼里在5月总共有五个人要去签,我之前有

1个人,之后有3个人。最终结果只有我一个人过(不过其他人也还不错,有去北京外企的

,也有去欧洲的)。现在回想起来,签证这件事情真是很没有道理,象我准备签证的时间

和楼道里的哥们比起来其实是最少的,简历、PS等东西还是前一天的晚上跑到实验室临时

打印的(幸好当时拿到offer后这些文件还在硬盘里,没删掉),最最经典的“签证25问”

也没怎么背熟,就来得及练了两个:一个是你去美国作甚,另一个就是你回不回中国。以

前也去飞跃重洋吸取营养过,不过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啦,看了几个我就昏了。心说有

这么麻烦么,干脆懒得看了。hehe, 其实当时心里并没打算一把签过的,因为我是去作博

士后,博士后没有开学一说,什么时候拿到签证都可以,所以我跟大部分读研究生的同学

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当时心里还想在国内多玩两个月呢。

    那天电话预约的是早上10点钟到秀水街的大使馆排队,结果我到8点半还在看一个抗日

战争的小说,等到发觉快9点了,才觉得不妙,匆匆忙忙奔出门,又发觉穿的只是T shirt

,好像有点太随便。唉,当时真是天人交战,实在不知到是就这样一身冲到大使馆,还是

应该回去换身西装的说。想了足足一分钟,终于决定还是回去换西装,叮呤咣啷了一番,

结果又不会打领带。唉,真是分特,好不容易冲出来跑到校门口,打了一个出租,又赶上

大塞车,郁闷啊!最后冲到大使馆已经是10点20了,hehe, 运气还行,因为一个武警dd说

到10点半就不让人进了(I am not sure)。到了排队大厅,昏头昏脑地等了一个半小时,

终于见到了签证官。xixi, 这个鬼子似乎对我做的专业方向(计算生物)很感兴趣,说计

算机跟生物怎么会有关系,hehe,这个问题虽然不属于签证25问,但可难不住我,当下滔

滔不绝跟鬼子侃了好几分钟,从历史讲到将来,也不知鬼子听懂了没有,最后他咔嚓一下

给我一个小条,说我被check了,下个月来拿签证。嗯,鬼子居然没有问我准备最充分的“

是否回国”,搞得我还有点失落。

    唉,现在已经是6号的中午了,也不知道下午能不能搞定房子。干别的事情也没有心情

,干脆就呆在办公室里继续灌水好了。初到美国的日子感觉其实挺无聊的,白天在办公室

里干干活似乎还不觉得什么,到了晚上真是颇寂寞。现在每天必给国内打20分钟国际长途

,这里的电话卡不是很贵,一般是20美元一张,分好几种,有600分钟的,也有400、350分

钟的(都是国际长途),象600分钟的在weekday质量还行,但到了周末就只能用400分钟的

电话卡了。除了打电话,晚上最主要的节目就是看电视了,象abc、nbc、cbs等几大电视台

的电视新闻那是每天必看的,这里一般的电视机都有字幕功能,所以象我们这种老外跟着

字幕电视练听力感觉还不错。听了一个月左右自我感觉好像听力有点提高?hehe,也不知

是不是真的。不过象什么美国又要收拾伊拉克啦,什么以色列又遇到自杀袭击啦,这种新

闻还能听个半懂,要碰上棒球联赛、高尔夫球大奖赛,那是正儿八经根本不懂。现在是刚

来,自己还没有计算机,在屋子里也没法上网,在办公室里倒是方便。把Windows XP设好

中文装上紫光拼音后,感觉跟在国内是一模一样,每天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第一个看的是

yahoo信箱,第二个看的就是新浪新闻、多维新闻(在国内是看不到的),有时还看看中央

4套国际频道的网络电视。唉,总而言之刚来的感觉还是很无聊的。


--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三)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ug  7 03:34:47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三)

    今天老板好像不在,呵呵,我就继续灌水啦,一边灌一边等leasing office给我回电
话,希望老天保佑这回不会再有麻烦。

    来了美国不长时间,陆陆续续联系到了好些以前的同学,有研究生同学、大学同学,
还有不少中学同学,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小学同学?估计小学同学即使见面也不认识了吧。
在这里和同学打电话,聊得最多的是工作、绿卡之类的话题。在这里,如果能够硕士毕业
找到工作的话,就一般不会去读博士。不过现在美国经济糟糕的要命,好像未来半年的就
业形势堪忧,大量公司裁员还来不及,哪儿还顾得上招聘新人?更何况裁下来的老员工就
是新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工作经验更丰富,所以这几个月即将硕士毕业的人都倾向于读个
博士。在美国要活着自如些还真是不容易啊。

    记得当时准备“签证问答”里最关键的问题“你回不回中国”的时候,很是费了番脑
筋,因为几乎所有的理由都已经被大伙讲过了,无非是1)本人是独生子女,以后需要照顾
父母啦;2)具备海外留学经验,以后在国内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吃穿无忧啦;3)美国不
是我的家乡,我怎么能够抛弃我自己的家乡到异乡过一辈子啦。这三个说法几乎涵盖了所
有可能的理由(至少对于我来说),所以真要想一个怪异的、大家都没用过的理由还的确
是个问题,更何况现在签证官几乎就不相信中国学生会“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生活,回归
祖国”。呜呜,所以我想了至少半个小时,也没有想出第4个理由。干脆就不想了,心说到
时候就把这三条扔过去,鬼子爱信不信,结果最后鬼子居然还忘了问了!

    其实也怪不得鬼子,只要在这里看看周围的中国人,你还真不能确信有多少中国学生
毕业后会回国。至少目前我在美国的同学是没有一个人打算回国的,每个人的近期目标是
赶紧办个绿卡,长期目标是在这里买个房子,好像没人提到说如何订个计划回国发展的。
虽然其他还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现在还无法论及他们将来的去向,不过要说谁谁是海外赤
子般的热血青年,似乎真不多见。如此年复一年,留在美国的留学生是越来越多。前面的
人就是后面人的榜样,你说签证官如何相信中国学生会回国?仔细想想,这还真是个问题
。但是即便如此,签证官也不应该故意刁难学生,有的时候鬼子他就是连你的材料看也不
看,随便问几下就咔嚓一下盖一个拒签章,不知道有多少人惨遭毒手,这种签证官是最最
可恨的!

--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声望
53
寄托币
31146
注册时间
2001-10-7
精华
284
帖子
171

Sagittarius射手座 荣誉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02-8-15 11:43:31 |只看该作者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四)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ug 14 23:14:06 2002)

这篇文章是8月6号写的,当时忘记贴了

---------------------------------------

初到美国的日子(四)

    呵呵,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
    Great! 刚才leasing office的鬼子终于打来电话说our application has been appr
oved! 明天就可以乔迁新居啦!乖乖,真是so great! 一下子鬼子的英语似乎也亲切了许
多,窗外的阳光也明媚了起来。颠簸流沛了近一个月,终于明天就可以睡个安稳觉啦。he
he,特此再灌水一篇庆祝!
    看来这个进入美国的第一个难关已经搞定,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干活。这一个月尽忙
着找房子了,狼狈得四脚朝天,老板布置的project还没开始干呢,paper也没看,真是够
分特的。
      刚才瞅了一眼,老板今天还没出现,难道他知道我今天要逛BBS,所以不出现,以免
得我心里惶惶,逛得不爽?hehe,正好我可以放心地继续灌水。唉,房子搞定以后,这心
里的话儿飞出心窝窝,想不说都不行。
现在再来说说美国。
其实我才刚来还没到两个月,要说对美国有什么理解,那还太粗浅,远远比不上这里的老
江湖了解得那么透彻。不过初来乍到,总还是有些印象,印象之一就是在美国,everybod
y has a car! 这个其实在国内的时候就好像听说过,不过当你身处北京拥挤的公共汽车里
,走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上,看见校园里每一个教学楼下密密麻麻地都是自行车的时
候,是难以想象这句话的背后景象的。
现在才算是真正领会什么叫做“每个人都有一辆车”。It is unbelievable!不管男女老
幼(hehe, 当然要18岁以上了)都开着车,满街都是跑来跑去的car,马路上根本就见不到
几个步行者,最高峰时刻的公共汽车里还有一半的座位是空着的,校园里停车场的面积至
少占了校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呜呜,小时候在课文里学的是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
物博,其实应该说是人口众多,资源稀少(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比较起来美国才
是真正的地大物博,地广人稀。
唉,如果中国人口能在几十年前就计划生育,估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能加速许多。现在
的问题就是人实在是太多了,看看北京现在的交通,简直就是恶梦!这根本就不是再修几
条地铁,建几个立交桥的事情,实在就是人太多了!咣当!北京现在还大力鼓励私人购买
汽车,真要是这样搞几年,等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估计政府都被迫要号召大家先把汽
车疏散到内蒙古,然后才能敞开那“宽广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声望
53
寄托币
31146
注册时间
2001-10-7
精华
284
帖子
171

Sagittarius射手座 荣誉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02-8-15 11:43:45 |只看该作者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五)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ug 14 23:14:28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五)

这个星期忙着搬家、购物,还要对付老板的任务,没时间接着写。看来要把水长期地灌下
去,仅有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时间、精力。以前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容易,要一
辈子做好事那就难了。推而广之:灌一次水容易,要一辈子勤勤恳恳地灌水那可实在难得
很。这周一老板找我谈话,实在不好意思,我简直无话可说,因为我实在没干什么东西,
我又不能拿BBS上灌的水来交差。呵呵,幸好老板还比较宽厚,没怎么扁我。其实明天老板
又要和我谈话了,不过这回不怕。活虽然要干,但是水还是要灌的。这叫做“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
   
上回说到,在美国的第一个感觉是车特多,满大街看看就没几个走路的。这第二个感觉就
是:在美国你可以有机会认识以前在国内很难认识的人。比如6月份的时候我在新墨西哥州
住了一个月,就认识了一个台湾人莫先生 (已加入美国国籍了),和他聊天很有意思的。
莫先生来美国有26年了,跟我的岁数几乎差不多,真是前辈。他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理
解得非常精辟,说起论语、康德来真是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有好多典故我是闻所未闻,
真是汗颜。莫先生给我介绍了许多关于美国的事情,从历史讲到哲学,从政治讲到旅游,
听得我津津有味。不过没想到的是他到现在居然还是单身!所以说起怎样追女孩还是我更
有经验,于是乎我先精神抖擞地把国内BBS各个LOVE版的精华区回忆了一下,然后结合自身
的经历滔滔不绝地向这位台湾同胞介绍我们祖国大陆的热血青年是如何如何追PPMM的,而
祖国大陆的PPMM又是如何如何以各种理由锯掉热血GG,或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鸳鸯织就欲双
飞。说到兴起处抚掌大笑,莫先生则是拍案惊奇心领神会。呵呵,看来我们与台湾同胞在
非政治层面上还是很容易沟通的嘛。

    不过说到政治层面,那聊得真的是困难得很,因为这位莫先生是“反统”的。举一个
例子来说:有一次莫先生他就“不怀好意”地问我,他说你们大陆总是说两岸亲情血浓于
水,那我本人到底对台湾人民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真是分特,我瞠目结舌想了半天,
说莫先生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台湾人,之前要说对台湾人有什么“深厚”感情那还真谈不
上。莫先生可得意了,说是啊,本来这两岸已经分开50多年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深厚”
的感情。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可是又想不出来怎么反驳,真是不爽。然后莫先生又说
,为什么大陆对当年蒙古人民的独立要求不加制止,而非要对现在台湾人民的独立要求绝
对禁止?呵呵,这个我还是知道的。我说那是因为蒙古人民想独立那会儿咱伟大的新中国
还没有建立,都是国民党反动派把大好蒙古河山拱手送给了斯大林,要是毛主席那会儿执
政,哪里还会让蒙古跑掉!说起来还都是蒋介石干的(忍不住想起小时候看电影最熟悉的
一句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不过话又说回来,蒋介石在台湾坚持一个中国,到
死也没答应台湾独立,比起现在的李登辉、陈水扁那又要强多了。呵呵,也不知说得对不
对,反正莫先生听完也是作昏倒状。

6月下旬有一个周末,莫先生到Santa Fe市里租了一辆车,他带着我和其他几个人去一个旅
游点去(Bandelier National Monument)溜达溜达。Bandelier这个地方是美国印第安人
原著民的遗迹,大概有700年的历史了。在遗迹陈列馆里转了转,发现美国以前印第安劳动
人民过的男耕女织田园生活还是很有情调的说,和黄梅戏里唱的你浇水来我种田也差不多
。陈列橱里的榔头、斧头还挺锋利的,不过让我爆笑的是解说牌说这些斧头是prehistori
cal!我心里琢磨咱老祖宗在1000年前的时候都已经是大唐盛世了,这里居然700年前还以
为是“prehistorical”! 感觉这“史前”一词好像只能拿来形容侏罗纪,用在区区700年
前总觉得滑稽,说得厉害点简直是不懂文化!呵呵,情不自禁对泱泱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又自得起来,心说咱爷爷的爷爷跟洋人比起来还是很牛的嘛。于是睥睨四方、踌躇满志,
手背在身后信步踱出。


--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声望
53
寄托币
31146
注册时间
2001-10-7
精华
284
帖子
171

Sagittarius射手座 荣誉版主

地板
发表于 2002-8-30 14:57:46 |只看该作者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六)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ug 17 01:48:31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六)

    前天是8月15日,57年前小日本战败投降。不管历史学界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末
扔到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确实是人类战争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早就听说新墨西哥州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
nal Lab,LANL), 它是全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源地,到现在也仍然是美国最重
要的核武器研制机构。刚好LANL就坐落在Bandelier旁边,所以从Bandelier出来顺便也去
LANL瞧了瞧。呵呵,所谓瞧了瞧也就是坐在车里在公路上跑了一圈,真正的实验重地是不
可能进得去的,否则说不定也会象李文和一样被关起来。不过LANL有一个很不错的科学博
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所以我们几个人在LANL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博物馆里看看。

    博物馆里有一个房间专门介绍核武器的发展历史,其中有很多原件真迹,比如爱因斯
坦等科学家向美国总统建议发展核武器的亲笔信,60年前的纽约时报等等,它们按照年代
顺序依次排列。让人惊讶的是电影《飘》也作为一个标志事件出现在核武器发展大事记里
,事隔半个多世纪,当年电影海报里的费雯丽依然是光彩夺目美丽动人,呜呜,只可惜昔
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怅怅之余,心里不禁琢磨,费雯丽又不是程序员也不是
物理学家,她怎么会在原子弹的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想来想去不明白,大胆猜想是
当年研制核武器的时候,所有人员高度紧张,封闭式的生活极其枯燥,这个时候费雯丽小
姐挺身而出,她的美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原子弹科研人员的工作士气,加速了原子弹的研
制步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所以LANL决定专门设置一个特别的席位
纪念她。呵呵,姑妄写之,姑妄看之。其实电影《飘》在亚特兰大公演的时候,原子弹八
字还没一撇呢!除费雯丽外,在这个房间里大量介绍的是真正杰出的物理学家,不过我都
没记住,没办法,他们既不是美女又不是帅哥,印象不深刻嘛。

    在博物馆里还见到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男人”的实物1:1模型。1945年8月
“小男孩”先被扔到广岛,然后“胖男人”再被扔到长崎,它们分别造成14万人死亡。站
在这两个原子弹模型旁,实在很震撼。原因是它们的个头实在是太小了!小男孩只有一辆
汽车那么长,胖男人也不过胖点,居然能够顷刻间造成这么大规模的毁灭。唉,亲眼看到
的感觉确实远远超过历史课本带来的模糊印象。

    随行的还有一位日本人,他还真客观,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完全错误的,美国是为
了其国家利益决定向日本扔原子弹的,好像并没有因为自身是日本人而对美国很愤愤,着
实出乎我的意料。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高中毕业后就没呆在日本了,之后受到的教育都
是西方教育,他说他受到日本本土教育的同事就不这么认为。难怪如此!看来这出国留学
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还能影响其历史观。所以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
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修改:·yangki 於 Aug 30 02:18:21 2002 修改本文·[FROM: 129.174.150.34]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发信人: yangki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七)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ug 27 00:25:40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七)

Aug 26, 2002

    上个星期有一位在加拿大的朋友来马里兰休假,于是周末的时候就几个人结伴去新泽
西旅游。我们早上8点半从弗吉尼亚州出发,一直往北,先到马里兰州与她们会合,然后途
经特拉华州,大约在下午2点到达新泽西的海边城市Ocean。晚上就在当地的一个中学同学
家里落脚,同学的家就在新泽西的海边,距海滩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地点相当的不错。

    初秋的美国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我们驶在州高速公路上,沿途所见尽皆
繁茂的绿树和大片的草坪,路边点缀着些许小花,随风摇曳,色彩缤纷,观之赏心悦目美
不胜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镇里的别墅,每栋别墅都各有特点,风格迥异互不雷同,有些
气势恢弘如泰国皇宫,有些则玲珑雅致若江南小筑。一路驶过,耳中听着罗大佑、童安格
的抒情老歌,眼里欣赏着精致的建筑情调与令人惊叹的色彩搭配,将旖旎风光收入心中细
细品味,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用古人的话来形容,真可谓人间处处是美景,只羡
鸳鸯不羡仙。

    沿着新泽西州的海岸开了好一阵,来到了海滩入口。先将车停在海滩边的一个停车场
,然后取下沙滩椅和遮阳伞,背着饮料和相机,赤足走在软软的沙滩上,寻了一个人少的
地方支起伞,架起椅子,惬意地躺下。听着浪花拍岸,微眯着双眼,看着近处的孩童戏水
,眺望着远方无边无际的海天一色。阵阵海风丝丝缕缕般轻轻掠过,浑身上下每根毛发都
在感受着大海的温情,舒畅之极。大家手里拿着饮料随意聊天,话题穿越中外纵横古今,
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在海风吹拂中品味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享受着美好人生和花样年华
。聊了一阵天后,大家开始打沙滩排球,轻飘飘的排球一打就飞得老高,捡球的时间大大
多于击球的时间,于是干脆划线为界,踢起沙滩足球,只见左一个腾挪扭转,右一个大脚
抽射,踢了好长时间,势均力敌,最终只能互罚点球一决高下。

    然后大家相邀走下沙滩,追逐着海鸥,清凉的海水抚摸着赤足,细细的海沙流过指缝
。时不时弯腰拾起小小的贝壳,奋力扔出,落在海水中,激起丁点水花。想起还在国内的
心爱的妻子,心中祝福她一切如意,于是弯腰在沙滩上用手指划出她的名字,无奈海潮太
急,每每几划过后,一个海浪打来,沙滩又变成平滑如镜的一片。几番努力后终于在两次
海潮的间隙刻下了妻子与我的全名,还写下了“2002.8.23大西洋海滩留念”。凝视数秒,
心中充满了喜悦。虽然字迹旋即又被海浪卷走,但大西洋可以作证:我和妻子的感情曾经
铭刻在了这里,不管这铭记只存在弹指般的刹那还是有海枯石烂的亿万年,总之在烽烟万
丈的滚滚红尘和擦肩而过的芸芸众生中,在飞逝的人生岁月和永不回头的时空中,我和我
的爱人曾经在大西洋的海滩倾心过。

    忽然想起拍照,于是三两好友一起,以清风白云、点点海鸥和广袤无垠的大西洋为背
景,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到了黄昏时分,金色的阳光穿透云间的空隙斜斜地洒在沙滩上,
飞翔的海鸥和飞溅的浪花也闪耀着落日的光辉。同是夕阳西下,马致远的心情是“断肠人
在天涯”,我们的心情则是“明天更加美好”。海面上的风开始吹得急了,海浪也变得汹
涌起来,不时袭来阵阵凉意,于是在夜幕降临之前大家开始收拾遮阳伞和沙滩椅,冲洗双
脚,返回车里,结束了这一天美好舒适、神清气爽的大西洋海滩之旅。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
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修改:·yangki 於 Aug 30 02:16:09 2002 修改本文·[FROM: 129.174.150.34]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声望
53
寄托币
31146
注册时间
2001-10-7
精华
284
帖子
171

Sagittarius射手座 荣誉版主

5
发表于 2002-8-30 14:58:04 |只看该作者

初到美国的日子(八) ―― 谁愿意做中国人?

发信人: yangki (深夜,我在凝望星辰),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初到美国的日子(八) ―― 谁愿意做中国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ug 28 10:07:38 2002)

初到美国的日子(八) ―― 谁愿意做中国人?

Aug 27,2002

    有一次周末和几个朋友吃饭,其中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baby,是一个小女孩,正
处于呀呀学语的时候。小女孩在美国出生,所以她生下来就具有美国国籍,也就是美国公
民。忘了怎么聊起来的,有人说到绿卡、公民等话题,说现在申请绿卡如何如何麻烦,工
作也不稳定,总是要担心被裁员,如果被解雇的话不但日子难过而且工作签证也会受影响
。说着说着,就感慨起来,说还是小丫头幸福啊,生下来就是美国人,根本不需要操心什
么签证失效、申请绿卡等等麻烦,那像咱们辛辛苦苦从小到大读了这么多年书,然后考托
考G,签证出国,熬了数年拿到学位,再找工作,苦干数年到现在还没拿到绿卡,费了老鼻
子的劲还不如一个小姑娘,真是够郁闷的!

    后来有人提到,说父母非美国人但本身出生在美国的小孩长到18岁的时候,可以自己
决定是保留美国国籍还是加入父母的原国籍。这件事情我以前好像也听说过,感觉美国还
比较民主,能够让小孩在法定成年的时候让他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不过在我来美国的
两个多月里,感觉愿意定居美国的人是如此之多,而愿意归国的人是如此之少,所以心里
并没有期望会碰到海外赤子。

    然而,尽管如此,当小女孩的妈妈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语气说了一句“好不容易拿
到了美国国籍,谁愿意做中国人?”的时候,我还是震惊,特别特别的震惊,不仅震惊于
她如此轻松愉快的语气,也同时震惊于其他人的深有同感。在印象中,“谁愿意什么什么
?”这个句型只应该适用于那些生活艰难的弱势群体,比如说旧社会里的穷苦人家无力抚
养孩子,被迫把孩子送人,当时可以说“如果还有一口饭吃,谁愿意把孩子送给别人?”
;或是农家子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交不起学费,以至于说“如果有钱,谁愿意放
弃读书?”等等。这些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有好些亲戚现在还在农村,也知道他们
生活的不容易。可是万万没料到,这个句型居然也能这样地被使用!而且使用这个句型的
人是受过国内高等教育、生活不愁温饱的人,是被期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的人。说真的
,听完这句话,心凉了大半截。

    一般来说,能够在美国拿到硕士博士的人,回国后至少也能进入小康阶层,这有车有
房的生活应该说不会是个问题,即使1个人民币等于1/8个美元,我相信实际购买力也不会
相差8倍。所以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想起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曾
经学过的一句古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当年那也是从小辛辛苦苦
地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高中状元,他费的力气我想决不会少于现在的托福670 GRE 2400
。可是当文天祥被俘面对元朝的高官厚禄的许诺时,他怎么就没有轻松愉快地说“有这么
好的待遇,谁愿意做宋朝人?”

    对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来说,面临的选择没有这样严酷,我们也不必在回不回国
的问题上做生死抉择。现在国家对待留学的政策非常宽松,鼓励留学,来去自由。即使留
学生出于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回国,国家也不会做什么惩罚,可以说我们这一代的留学生
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背景。可是怎么就会有人觉得做中国人是如此地郁闷,以至于居然
说“好不容易拿到了美国国籍,谁愿意做中国人?”

    以前在国内和朋友聊天谈及留学生在美国工作定居申请绿卡等话题时,很多人都不以
为然乃至指责,认为人才流失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有很多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应聘者其实不分是国内还是国外,
大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就看谁的实力更强能够抓住机会。中国现在刚刚加入世贸,虽然
国内的精英也大量涌现,但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人才还非常缺乏,所
以具有海外背景的留学生的回归确实能有助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不过虽然我赞同回国,我
觉得也不必指责那些愿意选择留在美国的留学生。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
的权利和自由,这应该也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不管留学生身在何处,从事
什么工作,只要还愿意做中国人,总能有报效祖国的方式。

    好在中国很大,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愿意做中国人的人很多。


------------------------------------------------------------------------
    “还记得那个秋季,我们同游在一起,我握了一把红叶,你采了一束芦荻,山风在
树梢吹过,小草在款摆腰肢。我们相对注视,秋天在我们手里。你对我微微浅笑,我只
是默默无语,你唱了一支秋歌,告诉我你的心迹,其实我早已知道,爱情不需要言语。
我们相对注视,默契在我们眼底。”
※ 修改:·yangki 於 Aug 30 02:48:25 2002 修改本文·[FROM: 129.174.150.34]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29.174.150.34]

使用道具 举报

RE: 初到美国的日子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初到美国的日子
https://bbs.gter.net/thread-37847-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