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寄托天下
查看: 4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  关闭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声望
3
寄托币
2985
注册时间
2002-10-21
精华
19
帖子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3:45: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发信人: SeraphL (9.16 * SEE YOU IN ENGLAND!), 信区: EconBiz
标  题: ZZ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
发信站: BBS 大话西游站 (Fri Aug  8 11:55:58 2003), 转信
  
有point,转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
  
C C C––简评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
  
张晓晶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教授, 一位是哈佛大学的罗伯特·默顿(Rorbe
rt Merton),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两人因在基础金
融理论(主要是期权定价理论)方面的贡献获此殊荣实在情理之中,但恰恰在今年,在
另一位杰出的合作者费希尔·布莱克(Fisher Black)死后两年才颁发此奖,不能不说
与近年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及全球性的金融动荡有关。当人们(甚至整个国家)
为金融市场的变动大喜大悲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是谁打开了潘多拉
的盒子?于是,我们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被“请”了出来。
确实,在经济学中,我们还很难找到象期权定价模型这样的例子:一个模型一个公式会
这么有用,能够直接应用于现实(七十年代以来很多金融工具的创新几乎都与期权定价
模型有关)。人们当不会忘记,在关于期权定价模型的经典性论文正式发表的前一个月
(而论文的写成实际上要早得多,这将在后面提到),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正式开张营业
。如今,这一天才的公式已造就了一大批投资银行家(萨缪尔森语)。这些都表明该理
论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联系主要体现在该理论提高了人们
在现实生活中对抗风险的能力。
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叫《对抗上帝》(Against the Gods)。这里的对抗上帝不是
指《失乐园》中的众神反叛,而是指对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严格就来,风险是
可计算的,不确定性是不可计算的)。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上帝在掷骰子,是上
帝制造了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人类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世界中生存,自然要(
并且不得不)对抗上帝了。
有史以来人类与风险的对抗从未中断过。没有那种与风险对抗的精神,海上冒险、远程
贸易很难出现;而如果人类在对抗风险的技术方面没有突破,这些活动更是无从进行,
统一的经济世界也不会形成。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提到,市场经济制度的演进根
本上是为应付经济生活中的风险。考察一下金融制度的发展历程,则完全可以把它看作
是对抗风险技术的发展。银行也好,保险公司也好,股份公司也好,还有其它各种形式
的基金也好,种种金融工具及相应的金融市场的出现,才使人们分散、转移风险提高流
动性(流动性不足也是一种风险,比如遇到意外变故手中的资产无法变现)成为可能。
默顿在1995年的一篇论及金融的文章中指出,金融体系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在不确定
的环境中,通过对风险的时空(intertemporal and intersectoral)配置达到经济资源
的有效利用。在金融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五个作用中他也把便利风险的集中(pooling)、
分散(diversifying)、套头交易(hedging)和交换(trading)放在了第一位。而在提高
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当前发展势头极猛的衍生金融工具更是达到一种极至,因为它交易
的对象可以说就是风险。现任美联储委员会主席阿伦·格林斯潘(1994)曾经对衍
生金融工具这样评价:本委员会认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批衍生金融工具提高了经济效
率。这些合约的经济功能是使以前被绑在一起的风险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而把每一部分
风险转移给那些最愿意承担和管理这些风险的人。
以上是默顿和斯科尔斯的理论在提高人类对抗风险能力方面所作的贡献。需要补充的是
,市场为对抗风险引入衍生金融工具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风险,这是亟待进一步研究
的课题。
下面要谈谈他们的理论在整个经济学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正式论述之前,需要提及
诺贝尔奖背后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那篇期权定价模型的论文的。
说起来颇有意思,当人们对布莱克与斯科尔斯1973年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上
开创性的经典论文表示惊叹的时候,恐怕想象不到,这篇文章实际上在1970年10
月份就投到了该杂志。但编辑很快将其退了回去,理由是文章中涉及金融太多而涉及经
济学太少。当时哈佛的《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也让他们吃了闭门羹。后来幸亏有了芝
加哥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出面才使得这篇论文得以在三年之后发表。
第二个是关于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可维茨的。
与今年获奖的领域相似,90年的诺贝尔奖授予了金融方面的三位专家。其中一位是马
可维茨。马可维茨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弗里德曼令他很尴尬:认为
他的资产组合理论不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因而不能授予他经济学博士学位。在1991
年的一篇文章中,马可维茨说:现在我愿意承认,在我论文答辩的时候,资产组合理论
还不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但现在它是了。
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尽管金融已经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金融经济学与一般
经济学还存在一段距离。而这一距离给我们正确评价期权评价模型这类基础金融理论在
经济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带来了困难。
客观地说,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突破斯密《国富论》百科全书式的方式逐步专业化,从
而各分支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说是一个进
步,是值得庆幸的事。但这里强调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还有距离,也并不是多此一
举,指明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更不是企图取消学科差别做什么统一综合,而是想说,
在研究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总是囿于学科的界限,各自为政,这样对现象对问题
势必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要特别提出来的是对于实际经济部门(商品、劳务)与
金融部门相互关联的研究。由于历史上的两分法(dichotomy)(人为制造的距离),对该
领域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所谓两分法,就是将经济理论研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绝对价格水平的价格理论
,另一部分是研究相对价格水平的价值理论,前者注重实际层面,后者注重货币层面。
这一分歧由于维克塞尔、凯恩斯、帕廷金等人的努力得到了某种缓和,但看来并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凯恩斯革命导致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于是有了宏观经济
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分(于是有了距离)。宏观与微观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这当然是无
可非议的;但这种分工似乎还将实际层面的分析与货币层面的分析分离开了,前者大都
归了微观,后者大都归了宏观,传统两分法的阴魂并没有散尽。非但如此,两分法还进
一步拓展到了关于国际经济的分析中:一方面是关于“实际的”国际经济学,也就是国
际贸易,考察国际间的商品劳务的交易;另一方面是国际金融,考察国际间资本(未来
的权益)的交易。目前为止,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交流或交叉并不算多,有点井水不儿犯
河水的味道。
两分法的格局造成了各自为政:注重实际层面研究的学者主要分布在诸如国际贸易、应
用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公共经济学等领域;而关注货币、金融层面研究的学者
则主要分布在诸如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资产组合分析等领域。这一“
距离”的结果就是对于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实际层面与货币、金融层面的关联很难从
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正确评价期权定价模型在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位置就必须超越距离,
打破分歧,实现理论上的某种贯通。笔者以为,实现贯通的突破口在于:二者有一个共
同点,就是都关注经济中货币、金融因素的作用。但贯穿宏观经济学的主线是探讨货币
等名义变量与实际经济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条线有时也并不十分明显),而金融经济
学主要是研究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问题,倾向于在金融领域之内作
文章,有些划地为牢的意思,似乎金融以外的事情与它无关。为了实现贯通的目的,就
需要适当地运用金融经济学来探讨货币、金融与实际经济的关联。换句话说,就是要探
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对资源配置到底起一个什
么样的作用;就是要探讨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对宏观经济波动有什么样的影响。此外,
由于金融经济学偏重于微观,二者的贯通还意味着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贯通。
在宏观经济学中引入微观金融理论的分析来探讨金融部门与实际部门的关联,到目前为
止,基本上只有以托宾为代表的耶鲁学派最为活跃。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q理论一下子
将我们考察宏观经济的视野扩展到了微观层次,扩展到了企业、股票市场及其它的资产
市场。可惜的是,这一思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使得宏观经济学分析金融部
门与实际部门相互作用的水平多少年来(从希克斯正式引入IS-LM模型至今已经整
整60年了)并没有太大提高。一提到二者的关联,人们想到的就是IS-LM模型中
典型的以利率为渠道的货币传导机制。其实,由于现实的变化,利率已经不能作为唯一
的传导渠道了,此外的如信贷渠道、其它资产渠道都被揭示出来。如果我们仍然满足于
在IS-LM模型中多考虑进几个市场(如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再加上衍生

品市场等等),让LM曲线代表更多些的内容,恐怕是远远不够了,现在或许到了改变
原有范式的时候了(尽管有了一些替代IS-LM模型的新的宏观分析方法,但在探讨
实际部门与金融部门关联方面还未见到有效的分析框架)。这一方面是金融大发展的现
实对原有的范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微观金融理论的大发展也为突破原有范式准备了
条件。如果说期权定价模型这类基础金融理论在经济学发展中起一个什么作用(它在金
融经济学中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这就要看当前的宏观经济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吸收
这类金融理论来改变自身的面貌。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间的距离或许永远存在,但我们至少应该能在一般经济学中找
到金融经济学的位置。
  
  
--
Goldman Sach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 Wall Street
茶室设在一家玉石店的楼上,红木桌椅靠着朱红漆就的窗子,窗外是早春淡薄的的暖意。我也许会讲到她的快乐,她在望着他时心中升起的至深的亲近。但我不会描述他们眼睛里共同的悲伤——我不会描述那一刻的震动,当他的手臂终于穿过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他的手握住她的手指。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E: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
https://bbs.gter.net/thread-133567-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