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53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选校] 雄心勃勃的纽约大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声望
0
寄托币
4111
注册时间
2002-9-27
精华
41
帖子
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4-5 21:36: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发信人: ustc (ustc), 信区: Application
标  题: 纽约大学
发信站: 海阔天空 (Wed Sep 24 09:44:12 2003) WWW-POST


美国前一段时间流行一本讲企业发展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我
不敢说纽约大学的校长约翰.赛克斯顿(John Sexton)一定读过这本书,但我敢断言
:他整天苦思冥想的正是这个问题。怎样使一所教育学术质量都不错,但名气还不响亮的
大学,变成一所大名鼎鼎的全球顶尖名校?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创办世界一流大学,这或许是每一个大学校长的梦,不仅
处于激烈竞争中的许多美国大学如此,在北京大学百年诞辰、清华大学九十诞辰的庆祝会
上,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样的壮志豪情。

且说纽约大学赛克斯顿校长,对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胸有成竹。

纽约大学将是继斯坦福、芝加哥大学之后,又一所与常春藤盟校齐名的大学吗?从这个星
期的《纽约时报周刊》上的文章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周刊详细地报导了纽约大学的
新校长赛克斯顿上任以来的种种业绩,如何在将纽约大学变成与哈佛、耶鲁齐名的名校不
,赛克斯顿校长的目标比这还要宏伟:他想使纽约大学成为比常春藤盟校更有吸引力、更
炙手可热的大学!常春藤盟校的老招牌尽管脍炙人口,但感觉上毕竟陈旧了些。一想到哈
佛、普林斯顿的毕业生,人们脑海里不免出现世纪初那些黑白照片中古板严肃的白人男子
合影。而赛克斯顿校长的理想,是让后起之秀纽约大学成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所喜爱的朝气
蓬勃的新秀。

赛克斯顿校长雄心勃勃的理想,听来似乎遥不可及,可是,至少是在经济系,他的目标似
乎从今年就已经开始实现。纽约大学文艺科学院的院长刚刚宣布,经济系明年将会新聘八
名教授,而且将在今后的几年内再雇十几名新教授。

纽约大学有不少华裔优秀人才,图为医学院神经科学副教授甘文标博士展示研究脑神经活
动用的活体转基因鼠。(多维社记者林森摄)

一个系一年中招聘八名新教授!这在学术界是非常罕见的大手笔,有的系大概十年中也就
应聘这么多人了。何况是在经济尚未复苏、各大学财政吃紧、纷纷叫苦的时候,纽约大学
的这一举动就更为引人注目。这些新聘的教授当然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从其它名校
,如哈佛和牛津大学聘来。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名声如日中天的经济学家托马斯.萨
镇特(Thomas Sargent),他被同行们认定是最有可能的下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萨镇特本来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纽约大学这次是与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系竞
争,硬是把萨镇特挖到自己旗下。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纽约大学经济系,现在已经跻身美国
前十名最好的经济系之列了。

对于纽约大学经济系的崛起,赛克斯顿校长本人功不可没。校长本人亲自出马,游说网罗
萨镇特,发起各种各样的攻势:在经济系团结人心,亲自请贵客吃午饭,一口答应种种好
处──从提供一流的办公室、子女上私立学校的高额学费,到系里办公楼、教学楼的维修
更新,甚至到教授的“另一半”的就业……总之,费九牛二虎之力,使出浑身解数,只为
博得君子一诺:“我愿意受聘来你们学校!”

为什么大学对某一位教授会如此重视呢?不惜一掷千金的猛烈攻势到底值得吗?这与学术
界本身的运作规律有关。一个系的学术声誉好坏,完全在于这个系是由哪些教授组成的,
而学术声誉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越大越好滚。如果某个系学术泰斗云集,新秀也就更
愿意受聘于这个系,成为这个学术界的精英团队一员。一流教授济济一堂的系更容易雇到
下一个一流教授。在赛克斯顿校长等人看来,雇一个数一数二的“明星”比雇十个“还不
错”的教授要重要得多,不仅仅是着眼这一个“明星”教授本身,更着眼于“雪球”的“
连锁效应”,该系该校的学术声誉以及未来雇教授的难易程度都与之密切相连。

这就是美国名牌大学所谓的“明星制”,耶鲁、哈佛,采取的都是这个制度。教授职位如
果出现空缺,系主任和院长们都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搜罗学术“明星”教授,想方设法地
把他们从其它大学“挖”过来,待遇呢,自然一切好说。系主任、院长、校长们在这方面
做决定的权限余地相当大。像哥伦比亚大学,就给了他们的经济系“明星”杰弗瑞.萨
克斯整整一栋价值八百万美元的房子。在耶鲁,我所知道的一些明星教授们,除了拿到
优厚的薪水之外,还可以得到子女私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有的甚至得到学校许诺,给他们
专盖整整一栋教学楼或是研究中心,供他们全权支配,大显身手。

赛克斯顿校长当然深谙“明星制”的运作章程与重要性。在当上纽约大学校长之前,他是
纽约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在他上任的十四年中(这在个人生命中固然不短,在学术发展却
也只算一瞬),他成功地把纽约大学法学院从一个名次在二十名开外的二流法学院,变成
了与耶鲁、哈佛、斯坦佛齐名的一流法学院。在每年美国法学院排行榜上,纽约大学法学
院都稳坐第四、五名,比芝加哥大学、伯克莱大学的法学院更靠前,《纽约时报周刊》的
文章称此为“美国近代法律教育界中最为令人震惊的飞跃”。飞跃的直接原因,是赛克斯
顿锲而不舍、紧锣密鼓的教授征聘。从1992年到2002年这十年间,他从哈佛、耶
鲁、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的法学院“挖”来了三十多名已经得到终身制待遇的教授,使纽
约大学法学院的师资阵容焕然一新,排名自然连年向上猛窜。

进一步再问:是什么能让赛克斯顿一下在这么短时间内雇到这么多一流教授呢?这还用说
:金钱。要想给“明星”教授一流的待遇,学校当然得有能力负担得起才行。学院征聘教
授的通告背后必须要有有强大的财力后盾。赛克斯顿十分明白这一点,为了花钱,他先去
“挣钱”,创下了向法学院校友募捐的纪录,为纽约大学法学院募到一亿八千五百万美元
资金。而他在当上纽约大学校长之后的办校业绩,也有该校每年十亿五千万美元的年度预
算作为靠山。

从赛克斯顿校长的例子与纽约大学崛起的故事可以看出,美国高等院校的成功与否越来越
与“金钱”离不开干系。

斯坦福大学就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上不得台面的次等大学,只是因为它占了地
利,拥有一大片空旷校园,因而能将一部分校园租给新兴的高科技公司,促成了硅谷的繁
荣,也促成了在硅谷获得成功的斯坦福大学校友对母校的慷慨解囊,形成了良性循环的长
链,这么鸡生蛋、蛋生鸡。

耶鲁大学在八十年代中期和末期也一度因为财政紧张而陷入学术低迷状态。学校财务收支
紧张到当时的校长一度考虑是否只好让社会学系关门大吉。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不由得庆
幸耶鲁当时没有下这个狠心,否则对学校的学术声望是一个何等严重的打击,说不定就此
一蹶不振。耶鲁在九十年代初东山再起,还要归功于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
rd Levin)的化缘有方,他四处要钱使大学不但度过了经济难关,而且现在耶鲁以一百多
亿资金,成为美国大学中最富有者之一。

不过,高等院校与金钱之间的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招来了不少非议。一所大学应该是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成果的机构,但同时又越来越是一个商业竞争中的企业
,校长越来越与学术沾不上边,而更多地成为“大学公司”的总裁。像常春藤盟校之一的
宾州大学校长朱迪.罗丹(Judith Rodin),话里话外经常自称宾州大学公司的总
裁。这种似乎是赤裸裸的商业性表白,令许多观点比较保守的人十分不满。

更重要的是,书香与铜臭二者并非永远能和平共处,一个公司的终极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
盈利,而“大学公司”是否能够例外?如果不能例外,这个目标难免不与大学原有的教育
宗旨背道而驰。到了这个时候,一个大学怎样权衡自己的双重身份?在利润与学术方针、
教育宗旨中间哪个更重要?这对许多校长来是以个时时碰到的难题。如果纽约大学真的成
为可以与常春藤盟校媲美的顶尖名校,这大概就是下一个赛克斯顿校长该头痛的了。
黄昏渐逝,夜风仍暖,慢慢吹干他泪湿的衣襟。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E: 雄心勃勃的纽约大学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雄心勃勃的纽约大学
https://bbs.gter.net/thread-180311-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