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不要总是走极端。事情不都是非黑即白的。如果我认为你无法翻盘,我还提剩下那些建议干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将来还会有很多事情不能如你所愿,不要动不动就迷茫。只有你真的尽力了,尝试了,你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
其次,该说的(申了5所,两所给了录取)没说,不该说的(i think it was no need to apply for others)说得太多,说明你对于签证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思路。面谈的时候几乎每个问题你都答得不好,这种情况下,换多少个VO,签证多少次都对你没用。所以,仅仅针对这次的问答来准备而不改变自己的思路,你的通过机会仍然不大。鉴于你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要单靠你自己和网上的一些回复来帮助你通过很难,所以建议你找一些机构,彻底调整一下。(我和这些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清楚他们的服务质量,最好请比较懂留学的人帮你把关)
再次,拒签后的再签,和首次面签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很多人在这点上缺乏经验(包括我自己),我不认为我们的建议能确保你通过下一次签证,只能尽量提供一些自己知道的情况。
每次签证,系统里都有会谈记录。我们不可能知道VO记了什么。但是从你的描述看,她一直在打字,很有可能把你的大部分回答都记下来了。下次你当然可以说不同的话,可以改变重点,但是不能跟这次有太大的矛盾。否则被认为是诚信问题,你就真的真的真的没机会了。一次拒签,下次换个学校还能被认为是completely different case;诚信问题,这辈子也难翻盘了。
针对你这次的问题,有这么几种解释供你参考:
你希望自己成为全球化的人才,而美国最欢迎国际学生,文化最多元,所以你选择去美国。这所中国人创办的学校吸引了很多美国学生,国际学生,和美国教授(人数,比例,自己去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能更懂得作为中国人,如何让自己全球化,这样当你回到中国时,就能够既不放弃自己熟悉且喜欢的环境,又能获得全球的机会(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来中国与你合作)。而其他所有的美国学校,尽管可以提供给你与其他国家人接触的机会,却都不让你学会怎样最大化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优势。
正因为这所学校独一无二,所以是你的dream school,然而,为了增加录取机会,你还是申请了五所学校(如果可能,把五所学校完成申请的页面打印出来),并且有两所录取(一定要带上另一所的录取通知)。但是,当dream come true的时候,你觉得其他学校对你来说都不重要了。
如果被问到那个Chinese-American教授:事实上,那个学校还有许多和他一样出众的教授(毕业于伯克利,等等),只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你觉得更加亲切。你与他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个人接触,他并不认识你。
如果被问到教授数目的问题:你看过x个教授的档案,他们都有PhD学位,当时一紧张就说成这个数目了。这肯定不是整个学校的数字(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教授都要有博士学位)。
自费金额:你当初给学校什么金额VO不知道也不关心,她/他只看你的现金证明能否覆盖I-20上的所有花费以及父母收入足够你后三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