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寄托天下
查看: 826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 一本双非高校CS申请PhD的飞跃之路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声望
85
寄托币
505
注册时间
2016-3-8
精华
0
帖子
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08:36: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是2013级某一本双非高校软件工程系毕业生。我在2017年申请季拿到了美国和香港多个高校的offer,最终决定进入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 PhD (博士)项目。申请季结束啦,决定以自述的形式分享一下自己这次申请的经历和计划,以及后知后觉的一些想法。感谢从英语考试到提交文书期间,寄托论坛给我的巨大帮助。还是那句话,自己的经历不一定人人都能受用。(我出国较早,申研计划周期较长,所以有一定优势)所以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部分,没有找到的话也谢谢大家看我码字! 最后祝大家好运!

0  出国读研的申请流程
1  申请初衷
2  申请院校
3  offer选择
4  为什么读研究生?
5  准备的时间阶段
6  关于Gap Year的一些想法
7  申请材料的准备
7.1 个人陈述 (Personal Statement)
7.2 简历 (CV/Resume)
7.3 推荐信 (Recommendation Letter)
7.4 标准化考试 (雅思/GRE)
8  其他Tips
9  后记

出国读研的申请流程
在出国读研申请时我兼顾了很多不同国家的考试要求,从考试,选校,选专业,材料,背景等诸多方面考虑了很长时间。下面给大家简单参考一下我的申请流程:

首先综合自己各种方面的考虑选择一个想去的国家。我选择的是美国和香港。主要考虑的途径是通过身边的导师、寄托论坛来选校,然后自己做一些功课,最后选定适合自己的。
综合自己的成绩,英语水平,耐心程度,和各种时间的因素决定你自己是DIY还是请留学中介帮忙申请。自己DIY的话,有利于把整个流程都熟悉一遍,而且准备申请的流程会提升信息搜集能力,申请时的耐心,还有跟小米、跟老师扯皮的能力和厚脸皮(笑),关于这方面论坛上有很多DIY申请和中介申请的对比,我就不详细说了哈。
然后开始选择学校。先搞一个学校的大列表。综合你自己的各种软硬件条件还有学校的各种requirement,包括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什么的。虽说排名不是一切。不过可以整理一个排名表出来一个个学校看过去。上他们官网看他们的录取要求,你要学的课程的设置,专业排名,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因素。选择你自己申请得上的,又比较满意的学校。也可以直接找论坛上的小伙伴提供相关信息求定位。
然后根据选择的学校安排语言水平考试时间 (雅思或托福),如果选了米国或枫叶国还要准备留好GRE或GMAT的时间。 这些考试都是排考位的。建议提前到官网报名选好考位。我考了很多次雅思,感觉如果想要在申请季前在国内选到合适的考位,至少需要提前两个月报名。
然后拿着院校要求的考试分数,开始和考试战斗。准备这两门考试的时间有长有短,因人而异,但是推荐无论如何雅思或托福最多要在三个月之内搞定,否则战线拉得太长,拿着不合格的英语成绩进入申请季,会给申请带来无尽的麻烦。
进入申请季后(一般是当年九月至十二月),同时要准备申请的文书材料。文书材料一般包括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教授或老师的推荐信三封,个人简历(CV或Resume),如果读的是研究型硕士或博士,还需要研究计划书(Research Proposal)。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材料需要找校方开证明,比如说在读证明,满六个学期所有科目的成绩单(翻译成英文),如果有的话,还可以提交各种本科期间获得的奖励和比赛证书,实习项目等等。建议把所有选择学校的Deadline都列出来,免得错过了。
一般在第二年上半年时,学校会以Email的形式通知你最终结果。——如果通知结果是offer或admission,恭喜! ——如果结果是decline,谢谢惠顾,欢迎明年再来。
然后就是 签证啊,宿舍啊,机票啊这些事情了。


申请初衷
我的本科专业是软件工程 ,在大二时其实自己就有要去申请研究生的念头了,只是徘徊于软件工程硕士项目和Computer Science博士(PhD) 中间,在大三时进入了导师的实验室,学习途中发现自己喜欢后者,外加自己因为毕业那年压力过大,毕业前想在研究上歇一歇,所以决定申请相关CS专业的PhD。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以后开始准备申请,全程自行DIY完成。因为对于自己的硬条件不太自信,所以顺便申请了香港的Master高校。

总结来说,想要申请的原因为:

在实习和lab工作时,认识到自己对于学术研究需要提高的地方,以后经过相应的学术训练能提升自己的价值。

说起来好害羞,可是也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学习的感觉——那种读书,然后讨论,然后写文,然后自己搞研究的感觉 (爹!娘! 你们看到了吗,你们家儿子是喜欢学习的娃!)

这两点决定了我后来选择院校和项目的部分诉求。因为想要在研究上得到完整的经历,我申请的项目要么是PhD导向,以做Research为主的项目,要么就是可以申请进入导师实验室的Master项目。因为这些机会可以一方面提供完整的学术训练,另一方面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金钱上的收入补贴(其实就是有Money)。 因为自己喜欢研究,我申请的项目都有参与research的机会。其中一方面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申请博士积累research经历。拿想学习课程结构本身来说,除了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等,我也希望对方学校的课程设置里面能学到一些热门的相关课程,也就是现在很火的Data Science方向。

申请院校
一开始得知学校和项目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身边的导师、寄托论坛来选校,然后自己做一些功课,最后选定适合自己的。除了前一段对于PhD学校有相应学术训练的诉求,其他Master的要求则是希望学位是一年制的(因为万一今年申请的几个PhD学校全挂掉的话,读一个一年制的Master,方便以后继续申PhD),院校坐标主要在两个位置:美国和香港。

美国: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 PhD: 由于跟本科学校有某些不可描述的联系,我在申请季前都一直很熟悉这个大学,但是至今为止南加州大学还是没给我发任何通知。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PhD 是因为有一次旅游时,偶然遇见一对家住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夫妇,他们事无巨细地给我介绍了Wisconsin州大部分高校、那边的人文环境、把mid-west的优势跟东西海岸做了非常详细的对比,非常建议我去申请那边的学术项目。当时就查了一下,他们教育的口碑很好,马上就答应了,申请成功以后去他们家拜访。(Of course I will do)

University of Indiana & PhD 是因为我们学校有老师去Indiana做交流访问学者,她知道我在申请国外大学,于是给我推荐了那个高校的大牛导师和项目,说我也可以申请这里,因为都是在同一导师的实验室,我知道学校资源口碑也很好,也喜欢导师的研究项目就申请了。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PhD 是我大老板做过研究的学校,听说凯斯西储很注重学术研究,属于那种比较nerd的学校,应该和我的生活比较符合,所以也是很好的选择 (哈哈哈哈)

香港:
HKUST & Master:  如果在香港读CS,所有人应该都会第一个想到这个名校。

PolyU & Master: 当初的想法是把这个当作保底学校。结果这个学校的offer反而是最早的一个,1月31号前就叫我交留位费了。

在申请时,我考虑的除了教学质量和学位结构本身之外,对我最重要的是: 钱,学术发展。
学费对我来说一开始很重要,因为我之所以毕业以后直接继续学习就是为了省钱。在做我这个领域相关的功课时,得知了很多学校其实是给全奖的-比如说University of Conneticut,Ohio University啊等等,而现在我的资金支持其实也可以让我去读一段时间 Master 就马上回来,这样压力会小一些,而不像读PhD一样,是个极其重大的人生选择。因为自己害怕变化,害怕失去,害怕离开国内的环境 后来经过好友的鼓励,及老师家长等人的开导,决定了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出去看看,去锻炼,去能够给我学术发展的地方。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我不能得到好的学术训练,那么我的学习经历和能力可能会打折,所以坐标最后范围缩小到了以上选取的这几个学校。

这个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也很顺其自然,但是我当时还挺纠结的: 一方面是我不知道这样的录取是否值得等待,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是否能够离开熟悉的环境。后来我反复和很多走过这条路的学长学姐啊,Mentor啊,朋友啊交流,特别是16年3月份考雅思,9月份和10月份考完GRE后,得到了很多前辈的建议。他们反复重复的就是Figure out your non-negotiables。也就是自己扪心自问,究竟什么对于自己最重要,是最不能割舍的。而我最后的答案就是学习的体验和学术发展的机会。

offer选择
我最后选择了University of Wisconsin,在了解院校过程中对于他们的实习机会和灵活性非常强的课程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加上在网上提交申请整个流程的体验,所以选择了它。大家在选择院校的过程中,除了学校本身的排名和就业/学术优势等因素,也建议大家好好考量自己对于项目本身的喜欢与否。争取从"这所院校能带给我什么体验"和"这所院校有什么不同"的方面去回答"xxx和xxx去哪里好"。

为什么念研究生
不建议大家抱着为了上学而上学的态度去申请研究生。抛开就业发展和一些个人拓展为由的读研,如果你读研是为了学术科研,那么建议大家在申请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自身素质,然后考量未来要求和国内高校状态来做选择。以此预防避免盲目跟风,或者发现不适合自己的诉求。特别是前阵子看到知乎上关于留学学历高但是和收入/就业不成正比的讨论,更感觉其实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定位还是不清晰的。如果对你来说就业很重要,那么你为这方面的发展势必要有所投入: 无论是校内活动的参与和实习工作的累积,还是攻读更高学历。

偶尔会有同学问我“如何说服爸妈出钱留学”,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全程没有用到任何父母的钱。在前期的雅思、GRE考试报名费,中期提交申请费上,基本都是用自己的积蓄,共计大概用了两万左右。除此以外,PhD的项目除了前期花费以外,后期基本不需要用到自己的钱。能想到的就是其实随心所欲的前提还是应该有些底气的。即使在香港去读Master,每年12万港币的学费也真的不便宜。如果我没有获得那份待遇不错的实习(包吃包住,每月1.2K薪水,额外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und),如果我没有自己的积蓄(大学前两年到处接项目,挣了不少经费),如果自己过去的学业没有获得父母对于我能力的信任,那么我可能也无法开口和父母说这个读博的决定。毕竟读博无论结果如何,这几年内都失去了工作挣钱的机会,不能再给家里更多经济上的帮助了。能力也好,计划也罢,好好和父母沟通,用实际说话可能更容易拉到父母对于自己留学资金的赞助哦。

有人问读国外的硕士真的值得吗?我没有经历过硕士学习阶段,无法告诉你究竟什么叫值得,也无法回答那种“交这么多学费做投资究竟能否在未来受益”的问题。能想到的就是建议大家能够多和家人交流,多听业内信得过的前辈分析。很少有人能够一锤定音评判你的某种付出是否值得-无论是近期投资还是精力付出。自己做打算的时候想到自己现实情况——包括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想到自己的规划——包括职业进展和准备工序,才能更好的做出价值最大化的选择。事先想清楚自己的诉求,申请范围就会慢慢缩小,而自己也能更好的做个取舍的心理准备。

关于硕士一年制和两年制项目的选择问题,因为我在申请时,没有过多考虑硕士相关的项目,所以我建议请教自己行业里的前辈听听经验。就我个人经历来说,我所得到的信息是一年制的项目比较适合有长久工作经验,想要早一点拿到学位,或者参加一个集训类的自我扩充的人。而两年制的硕士更适合工作资历尚浅,需要借机积累知识并且经验的人。


准备时间

15年下半年

    * 重修了一部分低分科目,开始复习英语(背单词、课文、复习基础),最主要的复习办法就是背新概念英语3
    * 在学校的帮助下选择了一个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实习项目,给后续的申请季打好基础
    * 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其实并没有准备申请,更多时候还是跟一个全职学生一样,好好上课,该吃吃该玩玩。


16年上半年

    * 原定的1月份雅思考试延后到3月份,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好好准备雅思考试。
    * 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conferences和活动,做了一些专业拓展的工作,也获得了一些奖项。其主要原因除了自己喜欢以外就是为了加强CV/简历。   
    * 三月份第一次考雅思,但是口语跪了。。于是计划五月份重来一次。

16年下半年

    * 5月份开始考第二次雅思。这段时间学校也有大量课程项目设计和考试,由于雅思和专业课考试双线不幸地拉低了很多GPA。因为5~6月期末考试和雅思的缘故,原定7月报名的GRE也不得不延迟到9月再考。强烈推荐大家在准备多线作战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最好能先把英语考试事先解决掉,因为一旦进入申请季以后,就完全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准备考试了。

    * 7月份开始参加校内一个老师的学术项目(也就是我现在的大老板),慢慢开始学习Research,Academic Paper Writing,也开始慢慢整理了之前国内研究的项目,写成文章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最后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论文,投到了一篇很不错的杂志上。8月下旬考GRE。(真正开始准备GRE其实是6月份,所以加一起来一共陆陆续续学了3个月),但是不幸的是又跪了,打算10月重考。

    * 8月份是自己给自己的假期,去泰国和日本玩了一大圈,也就是在这时候遇到威斯康星夫妇的热心帮助,后来在旅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在境外考雅思的小伙伴,大多数都还保留着很好的联系。好多朋友现在已经在世界各地入学了。 :-)

    * 9/10月份开始登录各个学校的官网,正式开始申请提交资料,但因为同时GRE关系那段时间自己忙成狗,平时因为上课和准备GRE,没有专心投入于申请。一般周末两天都会蹲在实验室准备资料,包括写文书,CV,写Paper等。
    * 在11月份前其实已经准备好了除了推荐信以外所有资料,在12月初那两个月因为个人原因,还有参加的conference和感恩节的分心,直接导致后来错过了12月1号几个学校的deadline (其余学校都是1月份截止)。

    * 12月的时候有了新启发,自己突然灵感爆棚打鸡血重写了全部文书,essays和CV,因为大部分截止都是来年一月中旬,12月的自己基本上天天晚上翻来覆去的看文书,并且为了让文书更有内涵看了很多申请院校faculty的研究以及自己感兴趣的相关文献。

17年
    * 1月中旬前上交了所有资料,下旬开始收到第一份录取。
    * 2月上旬收到面试通知,下旬开始收到其他录取通知。
    * 3月中下旬,各种学校的通知如期而至,获得了所有院校的offer和decline。

关于申请时间
其实准备太早了并不一定是好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准备的周期太长了。因为准备的早所以更容易拖沓,感觉没有紧迫和时间感。完全就是"时间还很多啊"的错觉。所以我建议大家把周期改短一些,考试最多三个月内拿下,然后申请资料根据自身需求一两个月拿下就好,不一定要准备那么长时间。不过推荐信方面我感觉提前一阵子通知是可以的。我找的老师都比较熟悉,所以说事前有打过招呼。

Gap Year的一些想法
     对于想在申请前期弄gap year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不用太纠结企业大小或者时间长短,更注重的可能是身边有无一个比较支持自己的氛围,以及能否得到真正能充实文书和CV的经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来自于身边的几个故事。
     我的一个同学毕业后在咖啡店里打工,他在咖啡店里的这份工作基本上是维持温饱的(合租省吃俭用拿小费也够他自己),也因此时间上的控制非常强。在毕业后的一年里参加了很多community events,参与到了当地的志愿者工作。所以他有很多义工经历不说,自己也利用闲暇的时间设计了一个专门给大家提供资源资料的网站。虽然说他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到他用有利的时间资源去做一些不仅仅自己有热情,也能在文书/CV体现他各种能力的事情。
     换一个故事,也就是大家在乎的本科专业和申请专业不对口的故事。听说我对象那有一个博士生TA,他的本科是计算机,现在在读心理学。他的gap year很长,一直gap了三年,工作经历也很丰富,包含了在pizza店里做外卖,在私企编程,在辅导机构做tutor,以及做研究助理等工作。他的分享是其实本科本身和博士申请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他认为自己在文书上自我能力的展现,在学术上体现出来的研究功底,来自上司有利的推荐,以及在CV中给自己加分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等让他申请到了心仪的院校和教授导师。

我不否认,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申请相同的专业,还有大平台有利的学习和生长环境都很有帮助,只是想说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这个时间段去充实自己——无论是系统的还是自学的,都重要。而在这过程中了解业界也很重要: 因为我也不清楚非CS专业的项目具体是什么情况,大家可能还要自己多查查多问问。


文书

我每个学校的文书都不一样,一部分是因为有些学校自己有特殊要求,一部分是因为我想给每个学校量身定文书,从而够吸引他们并且完美展现自己。文书主干差别不是很大,因为分享的经历是差不多的,只是在阐述中有迎合学校的理念关键词做一些侧重点的介绍。比如说同样做研究的经历,在USC里面我更多谈到了自己是在第一段学术研究过程进行如何进行个人反思的,但在CWRU的文书里,因为导师做过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博后,我在文书里则是更多介绍了跟导师在学校学到的做学术研究的key points。

我的每篇文书都比较强调"连贯性"和"故事性",也就是说文中每段经历每个故事都是为了体现自己为了申请的这个科目做的某种准备,无论说是兴趣学习上的延续(做软件项目/拿certificate),还是工作上的参与(加入专业组织/相关拓展经历),都是为了把注意力引导"我有兴趣"和"我准备好了"两个点上。为了避免像流水账一般的干巴巴的举例,我把大部分的文笔积累在四个小故事里。着重的讲述这几段经历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思考锻炼,什么样的收获积累等等这种简历里无法体现的内心活动和感触,希望能够呈现一个既连贯又饱满的文书。

每份文书的最后一段我也有说自己想要和某位教授合作,录取后想要注重于某某处的发展,或者自己未来的事业学业规划等大方向的目标。比如说HKUST有一个Games for Learning Institute的研究中心,我就谈了一下自己对于游戏和教育结合的想法,USC有一个教授专注于globalized education的研究,我就表述了一下想和他学习的意愿等等。

    * Wisconsin: 通过我的询问和查询中发现这是一个很讲究personal reflection的项目,我的文书里就有体现自己是如何在工作学习里反思的
    * USC: 有着重阐述自己研究经历和研究方向
    * HKUST: 侧重于写你的未来学习课程的规划,在课程中最想学习的经验等
    * CWRU和Indiana: 他们俩的文书很像。改动的地方在于想要和哪个教授合作学习。

在这里我想说的地方在于写文书之前自己要做功课。也不建议一份文书哪里都送去,首先每个院校的字数要求不一样,要求的内容虽然大同小异,但是我总感觉去做修改斟酌不是什么坏事。
关于如何写作和了解院校: 原则性的规则就是不要乱答题和不懂装懂,也不要加工一些特别笼统的例文回答,更不能抄袭作假。我很建议大家了解每个院校项目的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来就能知道知道如何取长补短,在文书里面好好露一手。具体了解的方式以前有写过,可以在微博里搜一搜关键字。至于文书究竟怎么写,介于大家文笔程度的不同不好做指点。如果不知道如下笔,可以多找一些范文看看人家的文章结构和构思。然后从头脑风暴开始,写下来自己想要分享的亮点。大部分文书都是想让你借此机会回答两个问题: why and how。Why-为什你想来这里念书,想进修研究生。How-你是如何为了你的目标准备的,为了攻读研究生准备的。文书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把你的亮点和院校项目联系起来,让院校发现你是适合这里的人,并且你是一个有准备的学生。最后找信任的他人帮助修改(注意是修改不是帮着写)。

CV
我申请的院校都没有特定要CV还是简历,我自己选择了CV——原因是它能写下我更多的经历,同时也能给我空间写下自己研究的意愿。总体来说我的CV是参照我的教授和网上一些资料写的,文书是参照一些网上的文书和攻略写的。前者在修改CV时,导师给了很多相关的帮助。大到编写CV中各种获奖内容的选择,小到从Research,Career和Certificate的先后顺序,还有论文引用格式和标点符号等等。我有收藏一些有帮助我写文书的网页和范文,之后再分享给大家。

推荐信
推荐信在之前的介绍中有说到,所有找的写推荐信的教授都是事先打好招呼的。我找的教授大部分都是很熟悉我的。为了方便他们,我也做了一个letter of rec的coversheet,并且附上了自己的文书和CV初稿(12月份之前的那份,因为12月初突然忘记了几个学校的deadline,结果手忙脚乱就忘记发给一些老师了) 在这个coversheet里面列出了自己的一些和这个项目以及以前交流中的闪光点,另外自己写了一个推荐信的模板,给老师相关的参考意见,方便老师直接套用,也给大家提个醒哈哈。

我一共找了三个推荐人,两个属于Academic recommendation(研究导师和班主任),一个属于Director (专业的系主任)。选择他们的原因一部分是我和他们互相都很熟悉,相互了解,同时也对他们的工作很有信心;另一部分是因为从这三个不同的方向,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我学习中的闪光点。大家都是直接把推荐信发到学校里,我没有看内容。但是我有通过这个cover sheet以及平时会面中强调希望大家在心里提到的某些点:

    * 拿我的班主任来说,我就和他说希望他能够多谈一些我的自觉,热情,以及前几年在学习上的主动性。
    * 在研究导师那边,我希望老师能花笔墨在我做RA时的努力,投入,以及获得的荣誉等。道理和上面一样,希望能够从各个方面展现一下自己。

雅思 & GRE
关于雅思考试我很惭愧,前后总共考了三次,耗时将近半年。不断辗转于各个城市,目标是为了考出7分。说实话,刚考完的时候,真的不想再看任何关于雅思的事情。但后来又非常怀念那种完成计划后,达到自己目标的满足感。总的来说,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每天复习什么内容做什么题目,我认为很重要。如果能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能督促你、指导你的老师,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虽然在准备途中经常很烦躁,但只要按计划做了就会有效果。我也许在方法上帮不了你,但是希望能告诉你,一切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踏实地完成复习计划,就能尽快和雅思分手。

关于GRE,自己的分数其实不高。由于考出来时候已经临近申请季了,我自己只能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打听,在确定自己的GRE过了分数线后决定不再考。备考的资料有买来的二手书——200元买了一堆书,然而只用了ETS官方书,Mahanttan的数学,vocab podcast,再要你命3000,以及网上的Magoosh生词和做题安排。最喜欢Magoosh的素材。具体背单词学英语以前也有讲过,可以搜一下。另外,后期在做题模拟的时候也用了考满分网的真题模拟训练,考试模拟界面和ETS考试几乎一模一样,需要的同学可以去试一下。http://gre.kmf.com



用心申请

申请结束后不仅对于院校本身和业界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每个院校问的问题都是思考性的,也让我不得不通过讨论,查资料,和自己反省写作的方式反思。这个过程让自己对于很多事情有更多的认识,对于自己的Research的未来想法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我有把做实验的经历写在文书里-在担任Research Assistant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分享那么强烈的想法,也没有深入查找申请的专业在最近发展时的文献。 Indiana在申请老师的项目时,有要求写分析Sematic Similarity的分析和研究报告。我一开始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只好临时在网上买了书狂看,恶补相关知识,然后写了综述文章才好不容易上交。

写完这么多Proposal的结果就是让自己轻松地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和最后理想的院校,同时也让自己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学业燃了一把: 在实验室周末一大早没什么人时一个人看资料,从早坐到晚修改了一天的文书和研究报告后晚上11点回家,心里是满足外带有一丝丝兴奋的。 "学习使我快乐"原来是可以亲身体验的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则让我想起来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喜欢搞研究,为什么会喜欢写代码做实验,相应的一些学术训练的能力也慢慢培养起来了。 换句话说,写文书和准备申请变相地成了对过去经历,现有能力和未来方向的一次整顿,也因此到最后越来越有动力,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让自己变得Memorable

申请研究生不像申请本科,大家都是有目标和专业经验的人士了,所以说所谓的"相关经历"其实人人都有。 就拿CS专业的申请者来说,大多数人都有参加相关编程比赛和写过很多项目。我知道的有很多比我经历更丰富的学生(本科出国交流两三次的啊)有专业能力更强的学生(在Github上commit并修改了几百个bug的啊)也有就业了好几年以后回来读硕士博士的申请者(比如创业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啊),有比自己获奖多或者能力强的人。那么我自然希望能够给学校一些能够记忆的地方,以此让大家记住我的能力和不同。

做Research Assitant和通过组Rock Band的灵感做相应的音频识别开发,成了我文书中强调的几点之一,也成了面试中的几个亮点之一(通过反馈得到的信息)。这让我联想到关于memorable的一点: 找到能够让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并且通过这些不同体现自己对于这个院校项目的契合。这是我写文书草稿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我把本科前两年组Rock Band的经历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连接起来,说到最后对音频识别,乐谱识别的技术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方法,还有16年时参加Research Assistant,经历过挫折、失败到最后成功的经历,以此来体现自己本科专业课的基础,以及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

我建议大家在写文书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一些学业上的成就啊奖项啊,我当然有说,但是如何在众多超级优秀的人才中给大家留下印象也是我有下功课的地方。


有一个支持你的氛围很加分 (前方有狗粮和鸡汤)


漫长的申请中需要承受众多的压力,但现实就是这样,大家只关心申请的结果,很少有人看过程,只要成功了,过程中所有的黑暗都会被无视掉的。2016年以来导师的指导给了我申请中最大的帮助。如果没有当初加入导师实验室的决定,估计我就会沉沦下去,简单申请几个靠后的学校了事,最后放弃追求学术目标;要是没有半年来每周开会各种brainstorming,我也不会有对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更不能做出那篇impressive的文章了。在后期对各个学校的教授套磁时导师也帮了我很多忙,几乎是一手包办我读博的终身大事(笑),后来拿到offer以后又鼓励我不要松懈,一直帮我修改毕业设计,push我做出更好的结果。看着同级的考研工作的同学都尘埃落定,因为有她的鼓励和支持,我自己才能放下顾虑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目标。

陪伴我申请过程中的最多的时候还是我的乐队成员,为了隐私就不写名字了哈。因为这一年多来准备申请的原因,我们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继续一起排练演出,但无论是哪个成员都非常体谅我,他们是我见到最频繁的人,也是给我打气最频繁的人。每次我失望时他们都会由衷地体谅我的压力。贝斯手为了鼓励我还特意分享了他因为本科学历的问题失恋的故事,好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去申请更好的学校,"不要错过青春"。主唱今年去了杭州的浙江日报集团入职,但是大老远也要给我张罗来个庆祝。我知道有一个这么合作的氛围不容易,也知道自己特别幸运,毕竟不是每个申请者身边的环境都是如此和谐,有如此支持我的朋友去学习。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找到的自己support system: 无论是防着身边的小人,还是分享给身边的友人,营造适合自己的鼓励氛围会让压力大的你更容易得到缓解。

我不得不再一次庆幸小蓝三的陪伴,压力再大她都在我的身边鼓励我。会永远记得每天晚上她对我说: "如果你为我放弃了你想要的东西我会很伤心,因为最后的最后我希望你快乐,希望你去追求你想要的东西。 她对我压力大抓狂的包容,对我自卑低沉的鼓励,对我迷茫紧张的安慰,让我能以笑颜和正面继续加油。而且无论以后如何去哪,她都会一直坚定地支持我。 同时我也感谢父母没有天天问我学校申请咋样,而是听从我的建议,给我很多新颖的灵感,等我主动有消息后和他们分享。他们告诉我,无论我选择哪里他们都会为我开心。因为他们的鼓励,支持,和尊重,自己才能全身心的努力,也能无压力的做出自己期许的决定。

还有很多其他学长学姐们的支持,老师的鼓励,有了他们我才能专心准备考试和申请。他们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容我每天一大早就在实验室读新概念课文吵到大家(笑)。所以借此希望大家能够和亲近的人好好沟通,也对那些帮助过支持过你的人心存感谢; 而亲近的人也可以给那些在努力的人他们需要的支持和空间,给予焦虑和压力中的申请者一些善意。

后记
给大家推荐一个论坛:Grade Cafe,也就是专门给申博申研同学们开放的一个论坛平台。里面有人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和讯息,还有一些其他比较细致的如funding资金啊,院校选择啊,城市适应啊等等所有和读博读研相关的讨论。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能让你感觉不孤单又被受到鼓励的氛围-特别是等offer的时候。

最后还是送大家在寄托里写的那段经典,共同勉励,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飞跃蹉跎志
寄托尤温暖
别叹桑榆晚
朝霞尚满天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找到自己调节心态的方法,压力别太大,也要注意身体。等offer的时候的确让人感动焦虑。不过既然努力了,那就没什么好可惜,没什么好后悔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尽人事听天命,以后无论身在世界的天涯海角,都会依然努力依然加油,也会达到当初自己心里的目标,给大家最真挚的祝福。祝大家好运!

End
2017.4.18






回应
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声望
45
寄托币
1492
注册时间
2016-10-4
精华
0
帖子
285
沙发
发表于 2017-4-19 10:12:53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下楼主 好帖不多 楼主认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声望
159
寄托币
1638
注册时间
2017-4-20
精华
0
帖子
174

2015去香港 香港offer勋章 美国offer勋章 澳洲fall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7-4-20 18:44:58 |只看该作者
同学你是去了哪个分校啊?我哥哥在麦迪逊的CS,他说没查到今年新录取的phd有本科是大陆非211大学的。Oshkosh?大瀑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48
注册时间
2017-6-7
精华
0
帖子
7
地板
发表于 2017-7-21 01:02:45 |只看该作者
赞楼主,写的很详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声望
75
寄托币
1264
注册时间
2017-4-19
精华
0
帖子
225

美国offer勋章

5
发表于 2017-8-21 08:36:02 |只看该作者
认真又包含情感的经验贴,感谢分享,也祝楼主做PHD. 的过程中一切顺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声望
51
寄托币
270
注册时间
2017-8-4
精华
0
帖子
232
6
发表于 2017-8-24 13:59:27 |只看该作者
楼主好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24
注册时间
2017-8-19
精华
0
帖子
8
7
发表于 2017-9-12 04:25:55 |只看该作者
感恩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3
注册时间
2017-11-4
精华
0
帖子
2
8
发表于 2017-11-4 22:28:12 |只看该作者
仔细研究了一下 lz去的是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CS没有排名) 的一个生物医学系的bioinfo相关专业的PHD,  不是CS系或CS专业的, 这个U of Wisconsin也不是我们常提到的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两者实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具体信息就不提供了 以免暴露楼主的隐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3
注册时间
2017-11-4
精华
0
帖子
2
9
发表于 2017-11-4 22:31:10 |只看该作者
单妈妈 发表于 2017-4-20 18:44
同学你是去了哪个分校啊?我哥哥在麦迪逊的CS,他说没查到今年新录取的phd有本科是大陆非211大学的。Oshkos ...

是Milwaukee, osh和大瀑布没有博士学位我印象中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声望
159
寄托币
1638
注册时间
2017-4-20
精华
0
帖子
174

2015去香港 香港offer勋章 美国offer勋章 澳洲fall勋章

10
发表于 2018-3-3 16:29:13 |只看该作者
asidqiwebgdjnfa 发表于 2017-11-4 22:31
是Milwaukee, osh和大瀑布没有博士学位我印象中


说句不好听的,去个这档次的大学,那他装什么逼。。。。

使用道具 举报

RE: 一本双非高校CS申请PhD的飞跃之路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一本双非高校CS申请PhD的飞跃之路
https://bbs.gter.net/thread-2083060-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