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对于大多数申请者来说,往往会确定1~2个主攻国家。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申请要求及录取规律各不相同,同时申请多个国家就对申请者的信息搜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zxlcc同学同时申请了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学校,并且拿到了多个学校的offer,今天咱们就来看看zxlcc同学是怎么说的吧。 个人基本情况: GRE:157/169/3.5 TOEFL:98(L22 R28 W25 S 23) 本科专业: EE(通信工程) 毕业学校:天津大学 OverallGPA: 3.84 科研:一年多的实验室经历,无paper,无牛推。 申请结果: Offer: 美国: TAMU PHD ad UFL 硕士 半奖 加拿大: Mcmaster offer Queens和mcmaster两个教授的反套 新加坡: NUS和NTU的offer Rej: 美国:圣母,弗吉尼亚理工; 加拿大:UT,UA 最终去向: NUS(新加坡)
被采访人A:zxlcc
采访人Q: 宇宙婴儿 ==============实验室生活================== Q:因为找实验经历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当时你是怎么找到这样一个机会的呢? A:我在大一下就决定出国了。然后考虑好每个阶段基本解决什么事情。在大二的时候,我就和我们院的学长学姐聊过,然后打听哪些老师可能比较愿意你去那看看,打打酱油啥的。这些老师有国际视野更好,更加开放就好。然后打听到我们院的几个老师后,我参考自己当时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找老师的几篇论文读了读。然后再email以及主动去办公室找老师,多聊聊,让他记住你。后来大三的时候,就慢慢在实验室和实验室学长学姐混熟,弄些很基础很基础的事情。实际上我觉得就是在打酱油。 Q:有没有跟导师做点项目什么的呢? A:没有。他就让我自己玩= = 然后做个很基础的关于噪声分析的一个数据工作。 Q:如果是自己玩的话 会不会觉得很没方向感?比如我看到实验室里那么多仪器,还真不知道怎么弄,要不是老师给了说明书,说可以做哪些实验什么的。 A:感觉还好。因为当我自己发现我找不到方向时,我就去求助学长学姐或者直接找老师去了。然后他们一指点,我自己花点时间弄懂就行了。我那个老师现在也忙,也没时间管我这个以后又不在他手下干活的人。所以,我觉得,主动才是关键。我们的环境和机会肯定比不上清北中,但是在一个地方就得充分挖掘一个地方的资源。不能抱怨。 版主手记:寻找进实验室的机会,积极主动是法宝。一定要主动联系老师,哪怕最初进实验室只是打打杂,只要自己好好利用机会,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迷茫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 =============高GPA的秘诀=================== Q:你的GPA很高,能谈谈学习方面的经验吗? A:额,这个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呐。自己进校的时候就想清楚了未来要走的路,然后根据这个大目标,想到一步步的小目标,最简单和最容易被自己掌控的就是GPA,GT了。GPA的话,大一打好基础课的基础。然后有个好的习惯,多思考,自然就能好了。另外大学的考试你也知道挺水的嘛,所以GPA这个东西太高也没啥用。关键是从这个获取高的GPA中,把好的思考习惯和思维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话,才有用,才不是一个只会读书考试的机器。实际上,我觉得大学关键还是大一大二,一定得打好基础,把习惯内化成能力,想清楚自己在出国,就业,考研,保研,创业,这几条路中想好一个基本方向。 Q:你是不是那种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做作业的好学生呢? A:课前预习倒是没有,但课上肯定要认真听。课下把作业写完后,就可以弄自己的事情了。当时大一大二社团的事也多,GRE也要高。所以必须要自己在课堂上做到基本消化就行。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就是,我高考完后把高数上册给自学完了。所以进了大学后,感觉轻松一些。 Q:你的自学能力很强,不知在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什么诀窍吗? A:首先是找本好书,经典的书。这个是必须要有的,我觉得。不然看其他那些互相抄的书就太浪费时间了。然后就是把握书的脉络,还是那句老话吧,先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最后就是好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吧。一本书可能在这个地方讲的不够好,但是另一本书这个方面可能讲得很不错的。 Q:高三一个人自学高数时,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A:那就不管它了,等到了大学再说,哈哈哈。 Q:在自学的时候你一般会不会做后面的习题呢? A:嗯,会的。不过基本知识点都基本能弄懂。但是课后的习题不是都会做的。反正到时候能解决的,何必让自己在那里纠结了,是不?哈哈 Q:哈哈,这种心态不错。但是大学里的课堂上内容量比较大,会不会有时候觉得有些问题一时没有想明白然后就卡壳了什么的?还有就是有些老师喜欢在课堂上扯一些跟课本什么的关系不大的内容,这个时候可能对考试和做题并没有帮助,如果是遇上这种情况,你是如何做到在课堂上就消化相关内容的呢? A:当时没想明白的,下课就抓住老师把它给问清楚了= =。当老师在上面扯淡时,我就在下面和同学在扯谈:D 其实课上消化知识的能够占到80%不错了。其他的除了问问老师,就是自己做作业的过程中就理解了。 版主手记:保持高GPA,重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版版之前采访过的Melty喜欢课下自学,而zxlcc则喜欢课上提高效率。其实方法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关键是自己更喜欢哪种。当然,不论对于那种方法,自学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正如zxlcc所言,课上能理解80%就不错了,总有一部分内容需要自己去弄懂。
=============申请那些事===================
Q:你是什么时候考的GT呢? A:G是在2011.9.3(大三开学),T是在2012.9.8(大四开学)。 Q:在申请方面你觉得那些因素对你的申请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呢? A: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陶瓷面试和我的GPA吧。 Q:陶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A:从去年10月份开始。新加坡国立截止时候早,然后当时就联系老师了。老师感觉给的是模板回复,但是我还是主动去多联系他。。后来3月份面试完后,我先是收到NTU的offer,但是我还是觉得NUS我面试靠谱的,然后我又去问导师,结果过了两天,小蜜就告诉我NUS给我offer了。。我觉得这我催老师也起了一点作用吧。所以,我觉得陶瓷(connection)是最重要的。 Q:当时有没有进行学术套呢? A:认真读某个老师论文,然后具体从学术入手吗?我还没有这么做过。 Q:你是怎么写套磁信的呢? A:我当时综合星坠和新一版大的建议,首先介绍自己,然后指出自己的亮点和科研经历,然后表达兴趣。最后附上了我的CV Q:在突出亮点的时候,一般是怎么写呢,除了写GPA比较高之外,还需要不需要写一下性格什么的? A:我认为是我的亮点的,比如说GPA。然后加国的陶瓷中,考虑到加国一般不需要GRE,我额外提了下在正文中提了下GRE。。性格方面我倒是没写。因为我觉得,这就跟老板招员工一样,他们更多的是关心你会什么,你能干什么,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也许会比较申请者的性格啥的。但是你说多也没太多用,人家一面试就对你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Q:科研经历的话,如果没有出什么成果的话,怎样写才能证实自己确实是有所收获的呢? A:我记得我当时就提了我在里面干了什么。因为套磁信不可能像PS写那么具体,所以就简单说了干的什么,最好能和教授研究的有点联系吧。 Q:在申请的其他方面还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A:其他的倒没有啥的。一万个申请者会指出一万个他认为的最重要的点。毕竟都是别人的故事。我们能够做的是,把每个方面都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好,不后悔,不遗憾就好了。 Q:你申请了很多国家,能不能把这些国家的申请异同做一个比较呢? A: 1.美国的EE PHD全奖今年感觉很难拿。 2.和美国的硕士比,加拿大的硕士申请需要陶瓷,这个感觉付出其实和美国PHD申请陶瓷也是一样的。需要自己认真去做,毕竟硕士给奖的话,人家不能白给吧。 3.我不知道是我的个人看法还是啥的。加国和新加坡学校感觉比较注重学校和GPA,很多是典型的GPA控,比如UT,NUS吧。美国的话,我由于没有拿到offer,不太好评论。 这是我的一点简单的看法。 版主手记:关于多个国家的申请,zxlcc同学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做出了各国之间的申请情况比较。在申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各国申请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展开申请工作。
注:zxlcc已授权寄托天下使用该采访稿在署名情况下用于寄托网站、寄托相关宣传、电子/纸质出版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