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2-6
- 在线时间
- 547 小时
- 寄托币
- 609
- 声望
- 37
- 注册时间
- 2007-12-4
- 阅读权限
- 25
- 帖子
- 1
- 精华
- 1
- 积分
- 449
- UID
- 2434591
- 声望
- 37
- 寄托币
- 609
- 注册时间
- 2007-12-4
- 精华
- 1
- 帖子
- 1
|
本帖最后由 guangzhianwu 于 2011-6-9 11:15 编辑 0 y+ c( C8 b: D4 B$ z" b
9 M. Y, t9 W/ G/ J$ ]野百合的MArch & MLA申请总结+作品集6 G7 I7 W- _( I) F
* }6 c7 d! s- A! _- W7 G! D# O9 f
个人背景 0 C$ J& ^' L5 f- f* ^+ j/ [& J7 T G
05川大景观本科
* [/ i. R3 E* _, G; O& \GPA:3.21 (Major 3.31)
/ G8 c0 c0 ^3 n) hGRE:470+780+3.5
+ N) q" W* `, u1 V/ B: lIBT:98= R29,L22,S23,W243 S/ [, N3 W3 F, G0 Q
RL:两封川大本土老师(设计课老师和副院长),一封清华实习的老板
( O9 L4 L, q8 ^) D# ^- u* j9 e' q$ a. V' J
选校与申请结果
, x# y- v7 `5 \( a& r2 U: P: l共申14个学校16个项目,除了3个MLA Ⅱ(2年)其余都是MArch I(3年)4 o+ L% x$ I4 f: s8 Z
幻想档:GSD, Yale, Upenn) D$ V0 N: y# \
希望档:WUSTL, UTA, UW, UIUC MLA, USC, Syracuse, PSU,' w5 @: w3 \# `8 d2 U
保底档:TAMU, UMD, IIT, UIC
5 X! C! y! o) K$ Y! _- u ^
1 ]/ k* y4 ~3 L结果
$ \0 b' ]9 w& E- P% U* `3 n4 l8 [Offer:
$ h C5 R$ c: x! S# K7 fUpenn MArch I & MLA Ⅱ $2500/y# H' E( j% [& j. L5 f( @2 I6 [
Wustl MArch I $17,730/y$ w) E/ c* | a1 @7 H
USC MArch Ⅱ $20,200/y
9 M r* T$ k. X6 g0 d" ]UW MLA Ⅱ$26,338 MArch I数目未知% f& `1 |* z" @6 Q6 f! _" A: y# D* O
AD: * ]8 D: I: N$ g( Y" h: u# A
UIUC, PSU, TAMU, IIT, UIC% N& j. f5 T5 }0 g% ?* O
Rej: % i$ ?3 L0 }, ~$ {
Yale, GSD, UT-Austin, UMD, Syracuse5 w& Z- L% P- R$ \
Destination: 6 V& O, t& `4 X1 {; k5 ~
Wustl MArch I" G- G& L7 c4 F6 k# v4 J; Z
# S$ b" N9 o/ x' ?关于出国 0 W8 N" p0 k1 _+ U& B" a9 M
高中时候其实就想过出国,但是在一次失败的考法国经历后就再没有多想。上大学本来报的都是数学和生物,全军覆没后被调到了景观建筑设计,对建筑类是一无所知,也没有绘画基础,前途未卜,只得边走边看。大一还去数学专业听了不到一学期课,才发现原来自己喜爱的是相对自由的竞赛而不是相对枯燥的数学专业。转念之间却发现无意间误打误撞学习的建筑设计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需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兼备,也需要一定的原则和原则下的叛逆。我开始沉醉于这样突然间的自我,任思绪的野马肆意乱跑或是原地打滚,不加控制,比如我那很有笑点的鲨鱼大门、正十七边形花台、熊猫烧香指示牌等等。- O; G% t5 P9 \7 A$ `9 ^
1 t1 v" G2 @7 a0 N而真正打定主意应该是大二的时候,主要源于对现实与教学的失望。当然,对于一个建院时间与我同岁的建筑与环境学院,我本不应有过高的奢求。只是缺乏系统理性的教学方式,浮躁与急功近利的环境,使我不愿再妥协适应和周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08年我渐渐开始大幅度翘课,将80%的时间分配于自我学习,烧掉记忆里被强迫种下的杂草,让春风也吹不生,建立全新的设计体系,穿过大师的黑发我的手,去体会每一个建筑体的精神秩序和灵魂。同时我会用最短的时间用最符合老师思维的方式完成他/她最想看到的东西来保证GPA不至太低,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些带有大学体制色彩的漫不经心的作业无法用到作品集里。我就在这样的自我分裂中成长,一边请求公瑾的鞭挞,一边为得到的牌而暗自喜悦,用真实的热情面对在乎的竞赛和出国准备,用假面的告白面对不在乎的课程,痛并快乐着。
z$ l! O8 L% b0 b6 Z
: K# P5 g' E; C2 }关于GT ( Y; e: X+ ?2 q! |* u
我也是先G后T,08年的10G,09年5月和9月的T。回想起整个申请历程,不能否认GT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我英语基础一般,从小就不具备对英语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因为中间经历了不少曲折,有所耽误。G是在08年过年前,上了万泉河的新东方,当时还没怎么看红宝,所以只能说励志效果和学习气氛的感染要大于英语提高的效果。当时计划是考6G,后来因时间安排和512地震的缘故,改到了7月底机考,10月底笔考,等于5、6月就又扔下了。G的分数出来的时候我楞了,Verbal低于了我能接受的底线,觉得自己应该是离好学校无缘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啊。当时荡定的想着二战,而且报了09年2月底机考,却又在询问诸多前辈后,戏剧性地在考试前几天取消。最终看来那时的决定还是勇敢且明智的,还好不是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 T3 p% y& X% P* k$ R
3 Z9 c; D q) H! ^T也是一波两折的,开始报的5月中旬是我申请进度安排中的最佳时间,结果却弄出尴尬的9分听力惨案。7月忙完了交流活动8月回家,抢考位成了用心良苦的难题,且不知抢成都、西安还是北京,单人还是双人。最终抢到9月的双人北京,二战的压力可想而知,况且没有再考的时间,没有退路。那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看来是申请过程中最艰巨也最关键的时刻,由于好学校托福都卡的很严,分数的档次就直接决定了申请学校的档次。对于被“考试失常综合症”一直困扰的我,压力之下,成绩总是难副,此次背水一战,对我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况且T不像G那样可以仰仗记忆和逻辑思维,考核的是纯粹的英语交流应用能力,而无法短时间突击的听说能力正是我的软肋。我记得我是靠严格掐算每天学习时间来抵制娱乐休息,坚持不下去了就反复听老罗的演讲,反复看两三部电影,互相诉苦与鼓励,盼着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刻。成绩出来我还算满意,只是遗憾的距100差了2分,复议也很难办,因为口语没有25、写作没有26,而我恰好是23和24,复议任何一项都得加3分才行,难度之大想想还是做罢,维持原判好了。
- ^+ P& q9 x7 [ }( `$ U# b6 {3 M! U; L; g6 V
感想:我个人认为,先考G再考T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是心理上的优势,毕竟在攻克了红宝书以后,再翻翻薄薄的托福词汇,感觉完全不一样;其次是T的阅读比起G来容易很多,而作文又相似,准备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最后考完G以后,T不用参加任何辅导班,主攻听说能力,多做模考即可。还要提醒一点,对于我们建筑类,G的成绩在申请中的确不是很重要,差不多就行,但是T就相当重要,很多学校并没有对G有最低要求,但T却有,100以下就基本可以和Columbia、MIT、Cornell、Rice这几个说再见了,有的学校还对各单项成绩也有限制,比如Harvard的两个23两个22和今年Cornell MArch恶心的4个25。2 Z/ {, }1 f6 ?! B) r5 h
0 H/ s. U6 t: s; x F) d2 D
关于经历
0 q1 k' M% R( l$ ]" r- C真正算得上经历的应该是从09年下半年起,先是5月参加了一个国际竞赛,为此去了都江堰灾区考查,与都江堰城规研究院有过短暂合作,也帮瑞士某大学干了点活。6月去听了国际景观界一姐的Martha Schwartz在成都的演讲,面对面的提问让我结识了她和她儿子Jake Walker。7月初有幸参与了一个中美震后重建的活动,我们SCU与UW-Seattle的师生合作进行了大约半个月的灾后调查分析与重建设计的工作。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UW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视角以及以人为本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我的能力也得到了UW景观系主任Jeff的赏识,申请UW的MLA有了很大把握。9月开始联系实习单位,因为不想学景观了,所以联系的都是建筑单位,所以本想去Jake在北京的事务所,可遗憾错过了时间,要11月才有机会,又想去中建院和五合,多方面考虑后最终和女友一起去面试了清华的设计所。实习的历练让我呈几何倍数般迅速成长,抛弃景观去干累死人的建筑,应接不暇的项目,不停切换的角色,罕有休息日的加班,委以重任的古建方案,中国特色的省市领导,实在而不忽悠的风水等等。, W+ t v, }7 u7 D- ~* M) x5 n
1 X- w8 w: Q: W
关于选校/ r* B3 G' Q a5 E1 e. z- _3 P
选校差点就整悲剧了,想着大部分学校是1月份截止就没着急,实习很忙碌直到11月20几号上网偶然发现USC的奖学金截止是12.1,这才幡然醒悟,赶紧移交手上的工作,结束了实习,然后又火速回学校办了成绩单和推荐信。弄完这些俨然也快12月了。选校也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毕竟学校的建筑系登不上席面,学长学姐们罕有出国的,很难通过纵向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但另一方面又怀揣牛校梦,不愿在保底学校上浪费过多的申请。于是基本参考了gter上诸位前辈的选校列表、综合排名和专业口碑,以及iBT等硬性要求,初步列了20个学校。再加上和女友一起申请,不敢奢望能去一个学校,近一点就好,就把学校分成了几个圈,如加州圈,芝加哥圈,宾州圈等,为此也放弃了不少不在圈内的好学校。我主申MArchⅠ女友全申MLA,于是我们申的一大半学校都一样,出于不清楚景观申建筑的难度不自信且不情愿地申了3个MLA,都录取的结果证明当时可以更自信点。还有就是需要注意全面了解学校的信息,比如从版大Jesse11111那得知Berkeley今年极低的录取指标而果然放弃,还有Umich的MArchⅠ要求6月中开学,也得作罢。类似这样的消息了解越多,对选校帮助很大。
+ n$ ?7 L- E- d" Z' Z
, O- E, s) @6 \" E6 v9 Y8 [( ~关于作品集
+ g1 A2 ?8 K" l$ G% d本想利用实习的时候晚上做作品集,没想到几乎天天要加班,实在是难有精力。开始做作品集已是12月初,争分夺秒的战斗打响,先是在版式上纠结了几天,后来还是根据自己作品长幅较多的特点选择了横版蝴蝶装,摊开尺寸是19cm*55cm。我一共挑选了7个作品,其中2个是实习期间主要参与的实际项目,2个竞赛的方案,1个帮忙做的概念设计,1个与UW的合作方案以及1个鸡肋的学校作业。其中3个都做了很大调整,重做了模型且改了很多图,另4个改动不是很大,补了些diagram和完善了概念。紧张的时间让我懊恼错过了15号截止的心仪的UCLA,半个多月每天不足5小时的睡眠才终于在新年的钟声前赶上了Yale。之后又是不断争分夺秒地修改,每次寄出都是卡在每一个deadline当天寄到,相当的狼狈。直到1.15大部分学校截止之后,才可以喘口气正常呼吸。
, o5 A5 j% q9 c$ m' g* U" p! [. W$ P4 D
个人感觉作品集不同于设计方案,我们无需罗列硕多的分析图和文字来解释设计的来龙去脉、背景环境以及合理性,我们需要展示的是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将想法付诸现实的手段。这一点是思路上需要转换的地方,中国的甲方看的就是平立面效果图以及各种类别丰富但意义不大的分析图,而美国教授注重的是独特的视角以及思维的可塑性。如果你已经被中国特色所同化并且谙于此道应用起来模式化般的轻车熟路得心应手,那么你的可塑性就很低,再教育的意义不大,申请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2 V, p, |( n$ Q8 M! e) U- C v% z9 |% X, b& U1 _! ?* i
关于PS/CV! _! f( X/ |5 \3 P0 z' P4 O
因为本来时间就不够用,用在文书上更是能省就省。PS和CV都是两三天内写好,且没时间找人修改,就自行了断。PS我写了针对申请MArch和MLA的两个版本,写的比较个人化,基本上是散文和记叙夹杂进行,严肃幽默冷静活泼,但是根据不同学校的Dean's Letter, 在每篇最后都投其所好有的放矢的做了选校理由的陈述以及继续景观/转建筑专业的告白。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几个Dean的录取信中都不同程度的表达了对我PS的认同,所以有的放矢而不是万箭齐发是非常重要的。关于ps的语言我还要多说一下。一份好的ps其实也和好的作品集一样,以前的积累必不可少,突击是无法尽善尽美的。思想的积累是一方面,语言也是另一方面。CV则是能写就写,个人的追求、性格和特长也是能打动评委的一个机会,关键是你怎么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总而言之,文书的写作应该更多地建立在对自我认识和剖析的基础上。 - a) m' \& p6 ^/ ~. O
# d5 @2 {! `, c) M关于Deadline/寄送
( K5 g) X! s" i1 Q) W5 Z/ }7 m3 Q这点可以算是我的教训,所以单独拿来谈谈。在我的选校列表中,除了UC-Berkeley,以及Upenn的MArch可以发电子版作品集,其他学校都是要求寄送作品集,并且几乎所有学校都分别有网申和寄送。我的几次悲剧都出在时间太紧卡着deadline上面。比如1.15是很多学校网申的deadline,结果那天我对应的北京时间没算好,全部晚了一天才操作。结果悲剧的很多学校网申系统都截止了,Harvard GSD、USC、UIUC、TAMU、PSU,还有我最有把握的UW。没办法只好发信询问,还好我是信息都填了只差上传资料和交钱,大部分学校还可以允许完成网申。有变态者UIUC直接就关闭系统了,发信请求小米等到了半个多月后才同意给我重开系统,不过这也间接暗示我被录取了。再比如寄送有一次去晚了,清华的UPS都下班了,要不是打电话在门口堵住UPS的车,又有几个学校要悲剧了。所以给大家血的教训就是千万提前一点时间去完成网申和寄送,因为这样的失误而错过申请真是太可惜了。" r6 T: c! \6 s* g m4 P. O; [
* v- h: t7 w4 b) P) g0 k6 t) y最后是一如既往的感谢贴" C! k8 `* t% E
先感谢父母,再感谢国家。感谢sir L给我实习的机会并放手让我参与,您让我第一次领略了大师的魅力。感谢sir Q百忙中给我详述最新鲜的MIT和GSD信息。感谢薛哥和道哥带我进入建筑领域,跟你们一起工作我重新认识了独挡一面的含义。感谢嘴狠心热不断迁就我的SY老师,感谢给我们带来与UW合作机会的LW老师,感谢低调内敛却暗含杀气的ZX老师。感谢申请路上一直给我建议和鼓励的Jeff,虽然最终放弃了UW但我的确是非常欣赏您,感谢Bob和Tim长期慢性的邮件支持。感谢402的所有哥们,由于我一直忙碌呆在寝室的时间较少,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室友在此我深表歉意。感谢睡在我三面的B室成员,感谢我们难得却珍惜的全勤机会,以及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鼓励。感谢GRE小组的真圆、荣鱼,想起那些一起奋斗一起北漂一起图书馆一起好伦哥的日子,总带给我无尽的鼓励和感触,我们的友谊终将地久天长。感谢大年和yiyo,你们都是嘴硬心软有才的碎子子,愿你们今后学习感情皆顺利。感谢所有桃坪之旅结识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靠谱哥的支持。感谢WTY小朋友给我了很多机会和帮助,感谢希哥的有问必答,感谢颂智的随时在线,感谢村长无私提供帮了我大忙的模型。感谢上一届出国的万金和舒姐,申请前期我没少麻烦你们,也希望这样的传统能级级相传。感谢高中同学流天给我很多THU的信息和资料,感谢一起出国相互打气分享offer的橙子,感谢USC的方方和即将去Caltech的大常。感谢gter上所有给过我帮助的各位版大、前辈和同仁,这样无私的奉献精神才是中国留学事业进步的中流砥柱。
2 q# n6 ~. f7 f3 ~2 ?" o; M; g9 t/ V6 O2 M3 T u" c
最后感谢我最爱的她,一路上有你,才有我们携手走来一起去Wustl的今天。% W/ G, A# u. N
/ G; k I/ i* ]; m" S$ r
说完了 本着一贯的自我怀疑精神,节选部分作品集以供大家拍砖。
7 I7 P. g" o) b6 [ http://photo.renren.com/photo/224584535/album-365845601?albumpage=1#thumb |
-
总评分: 寄托币 + 46
声望 + 12
查看全部投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