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89072|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总结] 你为什么(不)来 cemfi 呢?——2014 cemfi 申请结果 及 自己的申请流水账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20:13: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7-1 02:43 编辑

首先感谢寄托经济版,在这里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当年知道cemfi,然后还要谢谢在这里认识的很多战友,诸如Max摇滚兄还有Maine等大家在群里面的扯淡,给自己的波澜起伏的申请过程带来了诸多安慰与欢乐,还有给我PS提意见的David,韬光养晦等待真爱的饭神,以及许多其他帮助我的师长朋友。本来严格按照学科分类的话,这个帖子应该放在商学院版或者Chasedream上面的,不过自己在寄托经济受益良多,也是在这里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算是最终给娘家一份答卷吧。

帖子主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 cemfi 2014年 PhD 申请结果,以及谈一谈cemfi对外申PhD同学的支持;
第二部分主要是自己的申请流水账,没太多营养,不过以后如果涉及需要面试的,尤其是Finance PhD的同学可以看看。

关于cemfi的种种科普,请见当年Leo师兄的神贴:
项目介绍:Master/PhD at CEMFI
https://bbs.gter.net/thread-1307556-1-1.html



2014申请概况
简单粗暴——先直接说今年cemfi的PhD申请结果吧。我们在申请的时候第一学年三学期的成绩也全部出来了,大概80分以上的有我、五个老外和其他三个中国同学,大概成绩排名是递减,但是不严格,结果如下:

我(Financ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最后要去的学校),London Business School,Swiss Finance Institute - Leman,Swiss Finance Institute - Zurich,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UT-Austin(口头),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Columbia Waitlist

五个老外同学申请 Econ PhD ,拿到了:
Berkeley*1+Waitlist*1,
Columbia*2+Waitlist*1,
Northwestern*2+Waitlist*1,
Wharton Applied Econ*1,
Minnesota*1+Waitlist*1,
UCLA*3,
LSE*2,
UCL*1,
Oxford*1,
Toronto*1(interview后decline掉了,对方表示很遗憾,面试中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经济系由于是政府资助,所以每年只能给外国人两个offer,所以以后大家申请记得考虑这个因素),
UPenn Waitlist*2,
Brown*1,
Toronto-Rotman Business Econ*1,
Boston University*1,
这些offer基本是平均分配在五个人头上。

其他中国同学: US不错的项目,Tilburg Finance,Brown Waitlist,Simon Fraser,Zurich Waitlist


其实应该还可以拿到更多的offer的,不过由于好多同学拿到比较好的offer过后,就把后面学校的申请withdraw了。
已有 3 人评分寄托币 声望 收起 理由
wang_come_on + 20 + 5 感谢分享
MaxFeburarybird + 20 + 5 弓虽!
伪摇滚爱好者 + 20 + 5 语文功底相当不错

总评分: 寄托币 + 60  声望 + 15   查看全部投币

Well, that is the truth.
So please realize and admit it, and be a better self.

吐槽微博,欢迎关注。
回应
3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沙发
发表于 2014-5-2 20:13: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24 编辑

这个申请结果,除了LSE的EME以外,我估计世界范围之内没有其他master program能够dominate这个结果了,所以我觉得,cemfi真的是能够找到的性价比最“低”的经济金融学术跳板项目了。为什么说是最“低”呢?因为性价比是性能除以价格,而cemfi因为不收学费还提供奖学金,价格完全是是负数,所以性价比就“低”了。

对于大多数学生,除去学杂费和包括牙医的保险之外,cemfi都给了大概每年一万欧元的奖学金,马德里生活便宜,会过日子的话,每个月500欧都能够活得很滋润,至少每天有大肉吃。对于我来说的直接后果就是,完全没有去计算过每个月到底花了多少钱,因为一方面,钱花不完,另一方面,自己不会乱花钱,所以就懒得记了。有个博士生习惯很好,已经有个理财的行动,每个月要从博士奖学金1350欧元里面拿出500欧存到一个基金里面。我倒是挺有信心,因为觉得自己permanent income足够高,现在不borrow from future都不错了,干嘛还存钱呢。所以这两年还真是把奖学金用得干干净净,除了吃住以外,主要就是购物和旅行,主要成就:给家里带了超过10条羊绒围巾,超过20件羊绒衫,N多橄榄油红酒,完成跨越亚非欧三大洲27个国家的旅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板凳
发表于 2014-5-2 20:13: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24 编辑

当然,一个比较容易并且经常受到攻击的要点是:cemfi这么牛逼,但是中国人的placement也并不是特别出彩呀。这个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我觉得中国人的profile确实不如那几个老外强,说实话,来cemfi的中国学生并不是国内最顶尖的那一批;第二,就是中国人申请的问题,确实各个PhD项目的中国申请者都太多了,内斗太严重,而且据说中国申请者都是给系里面的中国教授审,所以如果你没有在你本来的项目里面stand out的话,很容易就被挤出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如果你是在国内已经就很厉害了,来这里拿到一流推荐信去个名校,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如果这边的老师见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TOP学生的话,他们肯定会吃惊到狂推猛推的。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一个fixed effect的问题了,我们是不是中国人,我们自己i本来的实力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αi,短时间内,这个fixed effect我们是很难改变的,而其中的中国学生的国籍因素,则基本无法改变,而各个不同的跳板项目j可以给我们的帮助βj,才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再控制住αi的情况下,cemfi能够给你的β,在诸多跳板项目里面,非常高的,这从历年cemfi的placement里面,都可以看出来。
已有 1 人评分寄托币 收起 理由
Enolate + 8 不能更认同

总评分: 寄托币 + 8   查看全部投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地板
发表于 2014-5-2 20:14: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25 编辑

cemfi今年的申请结果,总的来说比去年好很多,虽然TOP不如去年,但是整体申请结果非常好。不过其实很奇怪的是,我们这一级其实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主要原因是我们这一级同学的成绩都不高。上一级最后去Stanford Finance和Berkeley Econ的前两名学长,申请时的学积分都在92左右,而我们这一级最高也就86,外申的老外同学都在80到85这个区间,要知道平均分在这个区间的话,成绩单上面就会有很多70+的分数,甚至还有60+了,所以成绩上面,我们比起很多美国的straight A申请者来说,完全不占优势。

那我们这一级的朋友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推荐信!而一份好的推荐信主要来自两个渠道:第一,上课和考试stand out;第二,暑期RA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拿成绩相对低一些的某国外同学来说,虽然他的平均分并不高,但是他在Macro I里面拿了100的满分,这里会有一封强推,然后他在暑假也给教授做RA,教授也特别喜欢他,也是强推。虽然这两个老师都还年轻,评上副教授不久,不过推荐力度非常强,最后这位同学的申请结果也非常好。个人觉得,对于大多数中国同学来说,除了实力上可能会有差距以外,这一个方面和外国人一比,劣势就特别明显了,所以无论去哪里的朋友,一定要学会经营自己的推荐信

对于第一点stand out来说,光是写好作业,然后最后考一个很好的分数,肯定是不够的,如果想要任课老师给你写一封有内容的强推,课上积极讨论发言,课下思考去office hour和老师讨论,从各个方面给老师留下印象,让他从小事小问题上面开始慢慢记得并且了解你,这样他在写推荐信的时候,才能够更充实地写出来。这个稍微想想也是,如果你作为一个教授,有个同学只是平时默默无闻地上课交作业,然后考试一鸣惊人地考了个全班第一,然后他让你写推荐信,你能写得出很有说服力的东西吗?或者写一句“嗯,神秘的东方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5
发表于 2014-5-2 20:14: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29 编辑

对于第二点Research Assistance,这就得得益于cemfi非常成功的Summer Internship Project了。从六月底到九月底,cemfi的学生们都会享受一个漫长的暑假,然而对于在学业事业黄金期的同学们来说,这么重要的三个月必然不能够轻易浪费。所以cemfi特意为大家组织了summer internship计划,大概在三月第二学期末就会开始统计大家的意向,主要集中为professional找工作型和academic学术型。不同于其他很多program的是,cemfi是直接帮你找intern,而且找到的intern也都算是世界一流的公司:咨询公司Compass Lexecon和Oliver Wyman,西班牙语世界的支柱银行Santander和BBVA,还有往年去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而对于希望搞学术做RA的同学,cemfi则会有老师专门负责对同学们的兴趣和老师的研究方向做双向匹配,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当然并不是三个月假期全部占完,学生们也可以和雇主或者老师商量休假,而且本来老师自己也要休假嘛,比如我有朋友抽了一个月从南欧意大利一路玩到北欧芬兰,我也分别去了东欧诸国和巴尔干。

在结束了暑假过后,cemfi还会专门对所有同学进行summer internship的满意度调查,而且根据本届经验,每个人交上去的report,他们是都会认真阅读的。落实到推荐信上面,这次申请大获成功的几个同学,他们都跟对了导师,一方面他们都很enjoy做的东西,另一方面,这些老师也都是各自领域里面的大牛,相信如果你好好对cemfi的师资做一些研究,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所以,能够得到这些人的强推,去一个TOP项目,至少最基础的necessary condition是具备了。

cemfi专门有教授负责学生的PhD申请,首先帮忙大家定位,然后申请过后会向大家要最后的申请list,开始出结果的时候会积极问大家的进展,当有不如意的时候,他们还会帮你去催你的推荐人赶快和对方department联系一下,勾兑勾兑。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cemfi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开放的项目:他们这么多年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自己的硕士毕业生推向各大顶级博士项目,这就是cemfi的传统文化!我也实在搞不清楚这一群西班牙经济学家怎么想的,拿奖学金招国际学生过来,然后培养出来写强推送走,以至于我在当年出发来西班牙临走前,我父亲非常郑重地跟我讲:“儿子,如果他们是花钱让你当间谍,让你做破坏党破坏国家破坏社会主义的事情,你可一定不要干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6
发表于 2014-5-2 20:15: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5 11:06 编辑

以下都是我的申请流水账了,记录生活,朋友闲谈之用。

我的申请准备
两年前,我也做过一次申请,最后拿到了NUS、cemfi以及Miami的offer,最后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来cemfi,当时还写了个帖子,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8dbe5f010114w3.html

虽然不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来到cemfi,不过心底里面肯定还是抱着跳板的愿望,不过自己深知尽力了就是最好的原则,心态上面倒是放得很开。这个尽力并不是说,尽力得每天学习20小时,睡四个小时,而是说在自己的约束集里面,比如要有生活要有休闲,要有聊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的前提下,好好学习。当然,这就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我秉持的观点是,如果现在能在保持一定生活质量的基础下,然后我的表现能够让我去的项目,相信也能让我保持现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生活质量。打个不切实际的例子,如果我现在每天拼命学习,然后去了MIT,我相信以我的智商在那里就属于那种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的人,那我真的会快乐吗?

在cemfi这种比较selective的项目里面,组内竞争,就算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不仅仅所有同学之间有竞争,我们几个中国人之间更有。想跟的老师就那么两个,想要的推荐信就那么几封,看见有香馍馍,谁不想要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过后来想想,如果当年去了汉青,那里全是中国人,而且我觉得那里的中国人实力会更强,估计争得更厉害。而其实最让人伤感和纠结的,你的这些竞争对手,都是你身边平时一起上课看书插科打诨的好哥们儿,所以有些时候觉得特别无奈甚至还会自责,然后又无能为力。

记得GTER上面有个清华的版友哥们儿imstupid,是经管学院的,那可是每年全国各地的状元级别人物才能去的地方,12年他申请的时候,排名是5/141,最后去NYU stern的econ项目读phd。他后来在某个帖子里面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不去竞争激烈的地方,怎么更快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如果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地方stand out,又怎么能在top phd program里stand out?就算不能在竞争激烈的地方stand out,如果能力足够最终还是会reveal出来,不用过于担心。某五道口理工学院和某圆明园南侧文理学院内耗都这么严重,但出来了以后就能展现能力了啊……如果你重视的是signal,那么去当鸡头;否则的话就算是凤尾也要当啊。当然这几家的差距本来就没那么大,我说话可能过分了……”
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早作心理准备吧,不然到时候,真的是一种煎熬。一方是和自己关系很不错的同学朋友,一方是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学业前程,很难的。

之前说过了,我们这一级同学们的成绩都不是特别出众,而我自己也是大水人一个,虽然平时上课比大学时候认真了不少,不过下来下的功夫并不太多,毕竟是考试嘛,主要还是考前突击两周。可能因为国内从小到大训练了很强的应试能力,所以成绩还算不错,最后均分86,问了一圈下来,居然我还是最高,一不小心水了个top ranking,而我觉得其实在我申请里面,这个ranking给我的帮助不小,至少信心上面。我觉得因为其实在很多项目里面,中国申请者占了接近一半的比例,鉴于举世公认的中国人强大应试能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很高的学积分,所以如果分数或者排名不够高的话,很容易就被直接刷掉。

推荐信最后找了给自己上过课和帮他们做过RA的三位老师,我称他们为456组合,因为IDEAS里面他们分别排在top 4%、5%和6%(最新的排名中第三位推荐人成功挤进了5%)。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7
发表于 2014-5-2 20:15: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34 编辑

我的申请过程
背景基本确定了过后,就开始正式进入申请季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选校。最开始的时候,本来除了Finance之外,还准备申请一堆US的econ program,不过后来在得知了更多的信息过后,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有了finance的推荐信能够敲开商学院大门了,就别再去掺和了,所以最后还是主申finance。另外的两个不申请Econ原因是:首先,金融学相对于经济学,其圈子更小,推荐信的connection作用更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虽然总体上竞争更为激烈,不过我并不认为我进入top program的概率更小,当然这是相对来看,绝对上来讲就就都很小了;其次,我的成绩虽然算是top ranking,但并不strictly dominate其他几个老外同学,而他们都很激进地只申请Econ TOP15 program,考虑到一个项目不可能从cemfi招太多人,所以还是避开为妙,当然最后结果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们还真从一个项目招两三个人。

上一级最后去Stanford Finance中国人Q师兄,因为他兴趣在Banking,而cemfi的Repullo和Suarez在这个圈子里面已经算是特别厉害的教授了,所以他最后只申请了美国TOP10经济或金融里面的九个项目,如果最后没能去成,就留在cemfi跟着这俩教授做也特别满足,毕竟PhD,除了看重学校光环以外,导师和方向也尤为重要。

到了我自己,其实情况也差不多,不过我有个地理diversification偏好,喜欢到处玩到处走,所以这在西班牙住了两年过后,还是想换个地方呆一呆。所以在欧洲,就申请了一大堆,北到Suarez推荐的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然后就是分别位于洛桑和苏黎世的两家Swiss Finance Institute,以及Zurich的Econ Department(他家的macro finance还不错),接着就是伦敦的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以及London Business School。老师给我的定位是至少前面三家肯定可以中一家,不过为了保守起见,还是都申了,反正也不要钱嘛。北美呢,为了移民方便申了加拿大的Toronto和UBC,然后紧接着就是美国从Austin往上一直到Wharton的一堆finance 项目,其中有一个Stern的Econ,因为他们有Acharya。Austin以下的商学院都没有申请,再往后的也不愿意去了。当然前面的并不是所有TOP10都申请了,因为有个朋友我认识,profile绝对dominate我,所以他申请的我基本没申请。最后确定了一共17个项目,就开始慢慢等结果了。

申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翻越比利牛斯,跨越英吉利海峡和飞跃大西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8
发表于 2014-5-2 20:15: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35 编辑

翻越比利牛斯
比利牛斯山,把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大陆分开了,据说当年拿破仑征服西班牙过后,觉得西班牙的军队不堪一击,甚是鄙视,留下了一句“欧洲止步于比利牛斯”。春节前两天,收到第一个消息,来自Wharton的拒信,然后过了一个甚是悲凉的春节,其后的两个星期,一个消息都没有,而Gradcafe上面,美国各大商学院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发起了面试,而我一个都没收到。有些时候我看着邮箱(申请单独的一个),都在想这邮箱是不是被屏蔽了,怎么这么安静呢?后来终于有天坐不住了,去找新派给我的tutor谈了一谈(因为我之前的tutor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离职了,之后我会详谈一下。)他说会帮我问一下。第二天,继续在图书馆最里面的桌子坐着,心不在焉,时不时刷刷邮箱,学习效率也不高。这时候旁边的J同学问我,有什么新消息吗?我说不知道,然后看了看邮箱,两分钟前新邮件。点开进去,Swiss Finance Institute - Leman校区的director给我发来的,第一个offer就这么入手了。J同学笑着祝贺我,而巧合的是,他还正好在洛桑待过一年半载的,他说你去洛桑的话,会是最幸福的日子。一周过后就又收到了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的录取,虽然已经被SFI dominate了,不过这是一种对我的肯定,也非常开心。

左等右等,按照往年经验Swiss Finance Institute - Zurich应该已经在一月下旬就发出了面试通知,不过到了二月中都还没消息,无奈,忍不住发信问了下,小秘说今年二月底才会有结果,没过几天就收到邀请去面试的邮件,报销500瑞郎,利用这个机会再玩了玩瑞士,也顺便先考察了下洛桑,当然这时候也顺手把Zurich Econ的申请给withdraw了,毕竟班里有同学也申请了。Leman湖边实在是太美了,穿着短袖短裤在草地上踢球晒太阳barbecue,看着湖光闪烁,水波湛蓝,远处还有阿尔卑斯的雪峰,实在是神仙生活。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紧挨着,除了参观大气的校园,在天台俯瞰苏黎世城之外,还和版友Sevennick吃了食堂喝了咖啡,确实对于我这种小地方来的人来说,这种大学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这个金融大国的金融中心,能够到这里读书的话,我也特别开心,给钱多,环境好,以后好找工作,而且推荐人和这边都有很好的关系,磨刀霍霍要拿下的!Zurich的面试就实在是太可怕了:首先是小秘工作失误,我这边邮件预约是两点半,不过教授那边是两点,所以就先等他把他两点半那个帅哥面过了,我才进门跟他聊,然后就是悲剧的开始,简单的寒暄过后就开始学术面,涵盖金融学几乎所有的分支,从CAPM到MM理论到B-S模型,每个理论的假设、关键结论、重要的创新点都会问,他会不断地创造问题来考察你对这些理论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整个金融学的思考,虽然自己也是前一阵准备了不少,不过在从业十几年的教授面前,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够熟练或者深刻。而自己也是很不服气,很多问题在他给我答案之后,我就开始和他争,结果最后本来半个小时的面试拖到了一个小时才搞定,因为觉得自己有些回答得不是太好,还特地和他check了一下我的表现,他也很坦诚,说,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绝对above average,也让我放心不少。之后,直接去找另外一个教授把本来明天上午的面试直接面掉了。

第二天空出来的时间去看了欧洲最大的莱茵瀑布,以及阿尔卑斯山区里面的Chur小城,回到苏黎世中央车站,准备去机场回马德里,连上Burger King的免费wifi一看邮箱,高效的苏黎世大学已经给我了offer,至此,欧洲大陆申请结束,比利牛斯山翻越成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9
发表于 2014-5-2 20:16: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37 编辑

跨越英吉利海峡
二月十四日情人节的那天,伦敦商学院给我发来邮件邀请我月底去伦敦参加面试,报销一切费用。自己特别开心,毕竟伦敦作为唯一一个可以和纽约相提并论的金融中心,绝对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之一。然后马上开始查办理签证的问题,结果网上预约已经约到三月十一号,多方打听,也是无能为力,两周之内办下签证机会渺茫,最后只能改成Skype面试。去年的二年级学生,现在的cemfi博士生,其实也拿到了LBS的面试,也是由于签证问题未能成行,所以改成了Skype,不过最后很遗憾没能拿到offer。其实我心里面我对这个面试成功的期许是不大的,因为我看过一切其他申请人的背景,我觉得比我强太多。所以这次,只是遗憾不能去伦敦免费玩一次。

于是有两个星期让我准备,中途还有见另外一个来cemfi讲文章的Columbia教授,以及Master Thesis Presentation等各种事情,自己也算是忙里偷闲,虽然不抱希望,但是还是好好准备,去网上下了一些关于金融学这个学科以及其发展历史的论文,慢慢开始看,不过后来越看越有兴趣,最后还复习了一下cemfi上过的几门金融课。倒数第二天那边的秘书Nicola给我邮件说不能和我面试了,因为他很忙,不过因为和他就聊一些关于LBS的general问题,所以也无所谓,我说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可以推迟到有了结果之后。到面试前一晚的时候,居然有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快感,就像操练了很久是士兵,明天要上战场去一展身手的那种兴奋劲儿,竟然一点睡意没有。这里有个小段子,这时候其实那边的F教授已经加了我的Skype了,这么晚了,他还在线,我就纳闷儿了:嘿,你说我一个学生面试,兴奋得睡不着正常,您这怎么也睡不着了?结果一看,我这边是十二点多接近一点,对方时间十一点多接近十二点!糟糕,欧洲大陆和英国还有一个小时时差呢!幸亏我意识到了,不然明天时间安排就悲剧啦!不过想想还好,因为是我们比英国早一个小时,所以明天我这里到了约定时间的时候,他们没有联系我,我自然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第二天上过Development课过后,自己也就早早跑到顶楼没人的Room 4去,没有暖气,微凉,开着电脑,对好摄像头,等着时间一点点过。十二点半,约的S教授并没有加我Skype,六分钟后,手机震动,号码显示:Unavailable。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10
发表于 2014-5-2 20:17: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42 编辑

Stefan Lewellen教授是美国人,耶鲁博士毕业过后来到伦敦商学院做助理教授,一口美国英语很快进入了面试节奏,他先简单介绍了下伦敦商学院,然后就开始问我问题:首先是问了下我的申请情况以及我对金融感兴趣的原因,因为他说他觉得五年十年这么一个长时间的commitment需要一个信服人的理由;然后就进入比较technical的了,问我在金融各个领域里面,最喜欢的Paper是哪一篇,我直接坦白还都在上课,读的论文不多,稍微想了下,说自己cemfi导师的paper估计他没看过,于是就说CAPM那篇,然后他简单问了下原因;接着就聊到我的Master Thesis,以及我的研究兴趣,领域内之前别人的paper,以及paper中不够全面的地方,听我说了一堆过后,他提出了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现在看到很多discretely model capital requirements的文章,而continuous的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我直接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容我稍微想一想。然后大概说了两点,第一,央行的capital requirements不是连续变化的,是在某个时间点进行调整,第二,既然capital requirements和bank lending很相关,而bank lending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实现,基本是monthly或者quarterly。他对我的回答还比较满意,然后继续跟我解题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就进入我提问的环节。我没有问太多,只是好奇了一下我申请材料里面想做theory,为什么却安排了两个empirical教授来面试我,他笑了笑,说应该是随机assignment吧。一共25分钟,就这么紧张而短暂的结束了。回到楼下,罗马尼亚姑娘和菲律宾室友已经还在那里,见我下来,就问如何,我说,还成,反正Be Myself了。

中午稍微休息了下,下午是Julian Franks教授的第二场面试。F教授是个地道英国人,操着一口绝对纯正的英国腔,一接通Skype,打完招呼,就开始咄咄逼人地问起问题:C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about your research interest?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about your studies at cemfi?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y bank needs capital?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y there is market friction?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y some banks in UK do not raise capital to make more lendings?每次都是我要用十句话去回答他的一句话问题,然后刚回答完,又是一个关于我上次回答的一句话问题,不让我有思考时间,马上我又得组织十句话去回答他。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这个真得赞叹我再次运气好,这个问题前两天Thesis Presentation过后和Suarez聊过,所以正好把Suarez的观点放上来:用Asymmetric Information来解释market friction。这么几轮下来,真是让人特别疲惫,好在最后一个问题终于结束,然后他说我有很好的背景和推荐信,希望我考虑LBS,接着让我问他问题,因为他也是做empirical的,所以我就问他怎么channel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然后他就开始大说特说,比如他最近的一篇研究不同国家破产法的文章,选取了航运企业,因为航运企业的船到了他国,可以以他国的法律来进行经济审理。我说很有意思,然后也给他讲了下去年好像中国有一艘游轮开到韩国济州岛,然后在那边被告了在济州法院审理经济纠纷,结果中国政府还不得不派飞机去把一船游客接回来,最后弄得很ugly。他说是的,然后悄悄跟我说,做实证最好的一点是:文章好发啊,特别对于PhD来说,你们得找工作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11
发表于 2014-5-2 20:17: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42 编辑

面试过后,大概说一周给offer,自己也是满心等待,无奈却没能拿到第一轮,加上事多,就先准备苏黎世那边的事情了。在苏黎世的最后一天,突然收到我们phd申请协调人的邮件,我还以为是他怪我没告诉他出来面试无故旷课呢,第一封说让我马上去他办公室,第二封看来是意识到我没在马德里,就说是LSE对我有兴趣,可是那边找我没找到,让我和他们联系。于是晚上回到马德里,我就给他发邮件说可以给我打电话啦,结果他说他说的是10am,我心急以为是10pm。

第二天去学校,忘了带摄像头,于是前室友K把他的Macbook借给我,又一个人跑到顶楼的room 4去了,本来以为还是学术面,结果原来就是他来问问我的情况,然后再简单介绍下他们那边的项目,然后我说我这周末会有exploding offer,所以希望如果有结果的话,能够快一点。面完过后,去找脸皮姐聊聊打发打发时间,回到图书馆自己的电脑前一看,有封新邮件,LSE offer入手。自己真是开心坏了,赶快又去脸皮姐那里,我张开双臂说,give me a hug。脸皮姐一脸疑惑地站起来,拥抱我,说咋了?我抱住她,说,LSE!

回头也跟LBS那边发了邮件说了LSE的情况,我说你要是再不给我offer的话,我这边就答应咯。LBS赶紧说,再hold一下。周内,LBS又给我打电话了,问我是不是还available,得到确定答复了,就说准备给我发offer了,希望我好好考虑!当天下午,LBS的offer也入手,至此,欧洲申请结束,成功跨越英吉利海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12
发表于 2014-5-2 20:19: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43 编辑

飞跃大西洋
北美的申请就是一片悲凉了,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好消息还是有几个,除了Columbia只招6个人却有23个Waiting所以不可能转正的Waitlist之外,北美还有两个结果就是UBC的Sauder Business School和UT Austin,后者打电话来希望我能够过去,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美国梦,以后再去实现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13
发表于 2014-5-2 20:19: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43 编辑

选择offer
对于我这种学金融的水人来说,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能够在世界金融中心读书更爽的事情呢?所以随着申请结果渐渐明朗,自己的就是准备去三个金融中心——苏黎世,伦敦或者纽约。

苏黎世是第一个被排除掉的,这也跟我这两年在西班牙因为自己懒没学西语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去苏黎世的时候,觉得瑞士真是好啊,风景如画,雪山湖泊,滑雪划船,草地奶牛,钱多税少,英语不错,怎么看怎么舒服,不过在我坐火车的时候,还是发现了我最不喜欢的一点,他们的报纸是德语的。我曾经在寄托群里面说过这个问题,然后就有朋友问,报纸是不是英文跟选校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有个朋友帮我回答得很好:报纸里面,有生活。

是的,我是非常看重生活质量的一个人,比如在苏黎世大学里面,虽然说英语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在他们学校的展板上面,还是几乎只能看见德文的海报——各种party讲座live活动,我是蛮想要参加的,尤其是在西班牙跟着一个会说西语混得很地道的哥们儿一起参加过一些社区活动过后,更觉得参与这种活动会让我非常开心。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我不会学德语,我认为这个假设是非常合理的。当初来西班牙的时候,也是信誓旦旦好好学西语,想法是:两年嘛,再不济走之前把《百年孤独》原著看一遍吧。直到今天,呵呵。而在苏黎世看了两天德语过后,果断放弃,impossible,朋友原话:德语单词长得跟火车一样长。想想还是算了,谁叫我懒呢,所以在拿到英语国家还不错的offer过后,就和苏黎世说再见了。

这里插一句,当时在苏黎世的时候,碰见一名在那里毕业,现在接着做博后的中国师兄,他的态度主要是如果想做学术的话,瑞士这三家里面去洛桑是最好的,那边对学生上市的推荐力度最大。相对来说苏黎世这边就在这个方面要差一些,不过总体来讲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对于那些以后希望进这边银行的同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14
发表于 2014-5-2 20:20: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2 12:44 编辑

纽约的NYU干干脆脆把我拒了过后,就慢慢等Columbia那边Waitlist的消息,不过在得到四倍于招生人数的无rank Waitlist的信息过后,加上我对这个结果多处于人情的判断,而且欧洲这边催得紧,我就果断放弃了等待,当然最后415之前,Columbia还是发了个email说没能继续招Waitlist的人,这种情况往年并不多见,非常抱歉。

伦敦,有city金融城呢。而且在世界金融的地位,也绝对是举足轻重,虽然纽约在美国有华尔街,但是至少我觉得伦敦说自己是第二的话,纽约也不敢有绝对的底气说第一吧。记得那句话是这么说的:美国提供全世界所需要的科学技术,英国提供全世界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相比之下唯一不足的,就是不知道伦敦有没有法拉盛那样好吃的中餐,以及对于我来说,好像伦敦近郊没有高山,可以让我周末出去运动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那么最后的选择就留在了LBS和LSE之间,那可是多么纠结的一种选择,纠结到我曾经一度希望如果只有其中一家给我offer我没得选择直接从掉就好了。两家都是在伦敦一流的学校,但是两个学校完全又没有可比性,真是个有千秋,而这,反而还增添了选择的难度。不过这也让我理解了为啥张无忌总是那么一副蛋疼的表情,周芷若和赵敏之间,真的很难短时间内做出选择。还好那几天正好计划了一次去巴伦西亚的旅行,所以旅途的新鲜感也帮我减轻了不少纠结的痛苦。

LBS伦敦商学院,欧洲最顶尖商学院,依托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供并只提供金融和管理学方向的研究生项目,主要招收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其MBA长期世界排名前三。金融学领域,也是在美国之外唯一一所可以和美国TOP商学院叫板的学校,金融系庞大,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都有很好的教授。

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剑桥和牛津并称“金三角名校”,校友及教员之中出过17名诺贝尔奖得奖者,知名经济学家更是不计其数,比如现在如日中天的Acemoglu。不说远了,cemfi的老师中,超过三分之一都毕业或者曾工作于LSE,虽然金融学研究比不上LBS,但是听见LSE三个字,我这种也算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的人也会是全身一麻啊:那可是LSE啊!

一个重要的区别,也跟着两个学校的性质有关系,一个是已经成为招收职场精英的商学院,一个是搜罗世界各地一流学生的大学,简单点说,LBS是御姐学校,LSE是萝莉学校。御姐经验丰富处事得当,跟她们打交道能够学到她们身上需要时间才能沉淀下来的很多经验教训,以后估计也能帮自己很多忙。而萝莉们天真活泼,加上老教授们也喜欢和这些小朋友玩了,去LSE的话,就能够感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以及体会各个大师的风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164
寄托币
4554
注册时间
2009-10-25
精华
1
帖子
508

US-applicant 商学院 Economist

15
发表于 2014-5-2 20:20: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akpon 于 2014-5-9 11:08 编辑

自己欲望不小,各有各的好处自然都想占有,无奈在这个伪命题之下,必须做出二选一的选择,跳出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意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导师,朋友长辈,以及网友。

大导师直接建议我选择LSE,因为他觉得LBS好多教授都去外面搞咨询赚钱去了,而且他和LSE关系好,可以监督我,并且过两年他估计还会去伦敦修一年的学术年假。小导师则对两个学校没有太强的偏好,不过后来决定的时候,他正好去LSE做seminar,碰到了一些新面孔过后,还是很支持我最后去LSE的决定。

其他朋友们的意见也是支持LSE的多:西班牙央行的Christian,他在英国央行干过一段时间,他说如果想去央行的话,他推荐LSE;David也是推荐LSE,他的理由是那里有强大的经济系,可以对冲以后兴趣改变的风险;而另外一个美国的华人教授则建议我去LBS,毕竟是欧洲金融顶峰;从北京开始就给了我很多帮助的何叔叔建议去LSE;而我打酱油的父亲,则出乎我的意料没有被LSE的名校光环吸引,而是在网上找了些帖子看了过后,对我说他发现LBS比LSE更精英更难申请,让我去LBS,弄得我哭笑不得。

网友回复就更是乱七八糟了,ejmr上面专门有讨论这两个学校金融系的帖子,里面挣得不可开交,我也主动出击希望看一看非博士人群里面对这两个学校的看法,于是去ChaseDream的Master版里面发起了投票,最后LBS 33:24 LSE,商学院略胜一筹。

当然,最后让我决定的,还是要到了LBS的placement。一直以来都说的,如果想做学术,那么就去LBS,无论是师资还是最后的placement都完胜LSE,然而我在看了近年两个学校的placement,尤其是近两年的,LBS的学术placement并没有dominate LSE的,而LSE除了不输LBS的学术placement之外,还有很多的public sector的placement,例如各国央行。在我深知自己的水人特质的情况下,有更好地非academia的outside option肯定是好消息,而且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就算我要做学术,两个学校的实力微小差距,也不足以成为到时候限制我的瓶颈。

所以最后决定,LSE。

当然,LBS那边让我纠结的还有一点是,LBS和我打电话的时候跟我说,你好好选吧,反正我们还从来没有输给过LSE。这句话一说出来,让我觉得好像如果我选择LSE的话,就非常stupid一样。无奈,那就让我开这个不好的头吧,本来就stupid。而且最后一天,我把我的考虑发给他过后,本来我还想就试探试探他口风,他直接就“谢谢知会我们,祝你好运了”,弄得我无可奈何只好选择LSE。当然后来他还是发信问问是不是我还在最后纠结,他们还能再劝说我一下不。经过刚才那么一折腾,哪儿还有半点为难的必要,就说已经定了,谢谢他的赏识,希望以后还能有合作。

想想两年前,自己用了将近两万的申请费申请了十几个学校,结果最后来了当时不需要申请费不需要GT送分的cemfi,这次本来还以为又要白交申请费最后去不需要申请费的地方,还好LSE还收了我,最后我也选了他家。当然,最讽刺的是,当时申请LSE的时候,自己交上去了essay,后来在发给LBS的时候查错发现居然有两个错别词,当时还抑郁反省悔恨了好久,结果后来却是我最后的归宿,真是奇妙的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RE: 你为什么(不)来 cemfi 呢?——2014 cemfi 申请结果 及 自己的申请流水账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你为什么(不)来 cemfi 呢?——2014 cemfi 申请结果 及 自己的申请流水账
https://bbs.gter.net/thread-1725424-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