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53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异乡感言] 【原创】那些年,我们出或没出去的国之动机篇 [复制链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29
注册时间
2017-10-16
精华
0
帖子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7:3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期翻看母校北大BBS,发现虽然已经毕业近 10 年,然而学弟学妹们探讨和担心的问题和当年自己大学时候的还是一样:要不要出国,出国要准备什么,国外有什么好,等等….而小能已经出国近 10 年了,虽然这几年的国外形式和国内比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这么多年在国外学到的、体会到的东西,依然让小能受益至今。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这些路,未免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慢慢地梳理了一下自己零零散散的思路,发现居然有好多东西想要跟小伙伴们分享。这个系列,可能小能会分话题不定期更新,当然这也看小能思路飘到什么地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启发和帮助。

I. 出国动机
   
说到当年为什么决定要出国,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和我自己当年一样,多多少少是随波逐流的,无外乎是同学们朋友们都出国,或者父母期待自己出国。可能只有很少数的同学会自己思考,出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十几年前,出国基本意味着毕业后高于国内至少 10 倍的薪水,那时候的出国动机似乎根本不需要用大脑去思考。以至于有人不惜一切代价地出国,哪怕是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或者使用一些其他奇怪的手段。
   
过了几年,国内外工资水平的差距在慢慢地缩小,以至于现在有人看到个别“海龟”的薪水甚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于是提出了“出国无用论”。
   
所以当出国不再和财政收入百分百挂钩的时候,我们的出国动机还能剩下些什么?
   
事实上,在“出国无用论”横空出世的几年前,国内早就流行起了另一个观点:读书无用论。“出国无用”和“读书无用”的判断标准出奇的一致,就是前者已经不能保证带来更高的薪水。在娱乐至死的当今社会,赚钱最容易的方式一遍遍的刷新着人们的世界观,而当一切繁华褪去,是不是会有人开始思考,我们人生做的每一件事,难道就只是为了挣钱么?
  
“为了赚钱而读书”自古至今,从中到外,从来就不是一个正确的观点。
   
抛开一大堆的鸡汤原因,说它不正确,是因为读书真的从来就不赚钱,至少不能保证赚钱。古语有训“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你两手空空,比起读书,可能做生意或者种地都更能填饱肚子一点。欧美至今蓝领的工资都经常能超过白领。而欧洲历史上,读书从来都是贵族才有的情趣。所以,读书是为了育人,是一种人生的情操,而非专门用来赚钱的手段。学校培养我们的,除了技能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集体意识,比如人际沟通能力,比如竞争感,比如三观、视野的收获,这些都是其他赚钱手段无法带来的人生财富。
   
而出国读书,则是一种更高难度的“读书”。因为出国除了有“读书”的任务外,更是解锁了“背井离乡,适应新环境”的新任务。能坚持完成任务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技能点,比如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文化包容,独立生存技能,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技能都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离开舒适区” 是对年轻人非常重要的一堂课,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很多人一生都不曾上过。斯坦福有一个著名的景点“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是斯坦福大学希望教育学生学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世界观。的确,在熟悉的环境里,人可以过得舒适很多,可惜不下地的小牛是永远也学不会耕地的,而学不会离开家的孩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莫说是出国,相当多的中国年轻人,连自己的城市都不曾走出去过。“考一个本地的学校”、“找本地的工作”、“跟本地的人结婚” 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家训,孩子小的时候不敢有反抗的心思,大了便不再有改变的动力。结果一辈子蹲在一个地方,做一只具有中国特色的巨婴,或为井底之蛙,草草一生也就草草地过了。


  
虽然也有一些大城市的人会觉得“我们家乡已经这么好了,我为什么还要去其他地方”,那么小能经常在想,生下来就在所谓“终点”的人,是不是可以直接坐着等死了?人生之所以美好,却并不是因为一个结果,还是因为这精彩的过程。毕竟生命是一场这么精彩而复杂的游戏,凑合地活到死并不是终极任务,因为人生根本就没有终点。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的机会,多解锁几个支线,多走一些路,给自己增加一些阅历和经历, get 多重的技能让生命饱满而充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有的人,一生都在重复同一天的生活,而有的人,一生过出了五倍于常人的剧情。
   
川普同学可谓是生在了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终点线”上,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任何挑战自己的机会,一辈子商人也做着,娱乐圈也混着,综艺节目拍电影玩得 666,都年过 70 了还给自己加戏当个小总统来尝尝鲜。小能敬佩他,不为他的各种荣誉和富足,而是为他这精彩出几倍于普通人的剧本。
  
谁的人生都只有一次,都只有这么长的时间,游戏币都充了又何必只是挂机?
   
更何况,虽然有个别留学生归国后薪水低微,但是从统计学上看,留在海外工作的留学生和绝大部分海龟的薪水,跟国内相同岗位比依然还是有不同程度的优势。
   
II. 从梦想到行动
   
其实内心想出国的人还是蛮多的,但是最终出去了的为什么又不辣么多了呢?
   
市场调查显示,每年准备参加出国英语考试培训的人数至少在 100 万左右,最终参加了英语考试的人大概是 80 万左右,而每年的出国留学生总人数大概在 50 万左右。这说明其实每年都有大量的人都有过出国的想法,但最后走下去的人却只剩下了一半。是因为出国的门槛真的辣么高么?据可靠调查,即使 GPA 2.0+,TOEFL 60+, 也总能找到一个出国的途径。
   
那么,那些有过梦想的孩子们,到底是什么打倒了你们?
   
小能问过身边很多很多很多曾经打算出国而最后却失(Fang)败(Qi)了的小伙伴,从他们口中得到这样几个常见的原(Jie)因(Kou):
   
A. 家里没钱
B. 自己的专业不适合出国
C. 家庭或者其他情感原因不愿意出国
D. 嫌麻烦/觉得自己条件差出不去
   
其中有些理由确实是合理的,比如很多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国外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出国确实没有什么必要(仅从学术意义上讲),又或者家里有撇不开的感情因素,那远走他乡未免太过勉强。还有些觉得出国太花钱的小伙伴们或许没有勇气去争取全额的奖学金来支付自己的学杂生活费。在小能的访问调查里,“嫌麻烦/觉得自己条件差出不去” 成了近7成以上最终放弃了出国的小伙伴们的最初缘由,而最终他们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些类似于“害怕国外治安差”、“祖国发展也足够好” 之类聊以自慰而原谅自己的借口。
   
年轻的时候因为怕吃苦,怂、退缩的人,可能一辈子就此无限地妥协下去;大公司不好进,懒得刷题,那随便进一个小公司吧;升职考试太难, CPA 太难,不考了吧,现在工资也是勉强够花了;大城市物价太贵,还是在小城市呆着吧。若人的一生从不曾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他们或许从来都不会有机会知道,原来自己身上可以有那么强大的潜能。
  
其次,很多困难都是大脑里想象出来的,越是愿意挑战自己的人能接受的困难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别人眼中的困难习惯了就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小到每天坚持阅读书,定点去 gym,大胆追求一个心仪的人;大到像川普那样下决心创业,甚至从政,竞选总统。最难的,其实是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走出的第一步;其次难的是坚持走下去。很多梦想,试了不一定成功,不试一下永远不可能成功,尝试了,失败了,至少可以无怨无悔。
   
小能自己的出国之路可谓走的相当艰难。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专业正好是科研领域的热门非常适合出国,小能遂决定出国。但是由于受限于高中时候的填鸭教育,进入大学后,非常不适应自学的学习节奏并导致成绩惨不忍睹。大一第一学期,惨烈的 GPA 排到了年级倒数 15 。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到小能想要出国的决心。尝试努力地学习了一学期,大一下的 GPA 依然还是只能在 2.8 徘徊,在 GPA 上受到了严重打击的小能开始寻找其他的弥补措施。
   
于是,小能便把心思转移到了科研上。从大一下就开始找实验室项目,但是因为当时找的几个实验室方向都特别前沿而自己实在没有任何亮点,频频被教授拒之门外。终于在大二上学期,小能的积极主动打动了一个很棒的教授,最终被她收入门中。自此后,小能的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从大二到大三,小能只有一个寒假回家过,其余的假期都奉献给了实验室+新东方。同时,为了弥补不忍直视的 GPA,小能大三决定去申请summer school。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是第一届 IBT 的考生,缺乏真题,而小能的英语水平的确捉襟见肘,所以第一次考试只拿到 88 分。但小能还是用这可怜的分数申请了 5 个 summer school,最终被 Cornell summer program 录取。幸运的是在 Cornell 的 summer school 最终全部课程都拿了 A,这在小能最后的 PS 里作为了证明自己学习能力强、有能力取得好成绩的最有效的证据。
   
而在美国的那个暑假,为了把握住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小能自主大胆地联系了一个和自己本科实验室有合作的海外实验室,跟教授套磁申请到了一个暑假科研的机会。而这个暑假成为小能最终屌丝逆袭的大转折点:拿到了一个成绩全 A 的 summer school 、一段海外暑期科研和三封美国教授的推荐信。
   
小能深知自己 88 的托福成绩实在不能用,于是暑假回去后,又怒刷了 2 次托福, 2 次 GRE。最终以勉强 3.0 的 GPA、凑凑合合 101 的托福、560 的老 GRE,外加两年半扎实的科研基础、一段海外科研和三封海外推荐信,申请到了 6/10  个美国排名前 50 的全奖  PhD offer。
  
大一因为成绩备受打击的自己,虽然从未灰心放弃,但大概做梦也想不到,大学这四年,自己居然可以有这么大的魄力,一步步突破了极限。当然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贵人相助和朋友家人无限的支持。反观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年级朋友,很多 GPA 非常漂亮,各方面都比小能强很多,但因为一次英语考试不理想,甚至一次模考题做得不理想,或者单词背到一半坚持不下去而最终放弃了出国。
   
其实看看这个社会,那些最终走向了成功的人:马云、陶碧华、俞敏洪等等,他们很多都不是当年同龄人中顶尖的佼佼者,却是坚持走到了最后,并努力克服困难,走出舒适区,突破了自己重重极限的人。
   
最后,给大家贡献一个小能受益终身的小故事:有一个年轻的渔夫和老渔夫一起出海,这是小渔夫第一次出海。小渔船摇摇晃晃在海浪里跌跌撞撞,小渔夫惊慌失措觉得自己要掉到海里了要死了,惊吓中四处乱撞。老渔夫见状伸出手…..直接把小渔夫推到海里了。小渔夫呛了好几口海水,在海里挣扎中却慢慢找回了自己原本很优秀的水性,这时候老渔夫拿起船桨把小渔夫打捞了上来。小渔夫躺在依然摇摇晃晃的小渔船了,觉得全世界都充满了安全感。
   
小能深深地觉得,真正体验过困难才会不怕困难,挺过来回头看,一切都是浮云。你会感叹,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尝试错误和经历困难,好过过了中年平平庸庸却早已失去承担失败和困难的能力。年龄越小越能承受住生活的错误,也有更多的资本去试错和成长,放过了这段时间,人生很难再有这些机遇。
   
最后的最后,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出国,但小能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做出让自己未来会后悔的妥协和放弃。永远不要轻易地放弃那个自己有可能会后悔错过的机会和人。
在加州定居的一枚留学女博士、北大老学姐~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声望
50
寄托币
1592
注册时间
2017-12-5
精华
0
帖子
214
沙发
发表于 2018-1-16 22:03:27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会被长辈、前辈劝诫出去不一定真的是好的选择,但重要的真的不是过程、经历吗?安全的在舒适区踏步、一辈子都会悔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声望
204
寄托币
6676
注册时间
2018-2-4
精华
4
帖子
888

建筑offer勋章 加拿大offer勋章 满1年在任版主 寄托21周年

板凳
发表于 2019-1-23 13:57:24 |只看该作者
感谢前辈的经验。最喜欢这句话,很多困难都是大脑里想象出来的,越是愿意挑战自己的人能接受的困难难度也越来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使用道具 举报

RE: 【原创】那些年,我们出或没出去的国之动机篇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原创】那些年,我们出或没出去的国之动机篇
https://bbs.gter.net/thread-2129010-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