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29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陶瓷] 平凡申请:港新高校工科 PhD 申请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Rank: 2

声望
70
寄托币
141
注册时间
2019-3-22
精华
0
帖子
7

香港offer勋章 新加坡offer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23:27: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CamChen 于 2020-7-7 23:40 编辑

还是没有摸索到寄托怎么用 Markdown,我实在没有力气重新排版一次,寻求阅读体验的朋友请移步我的博客阅读:
https://cameron-chen.github.io/PhD_Application/

另外,需要交流的朋友们可以在博客里面留言,现在不常逛寄托。





博士申请

上半年完成了 PhD 申请之后,陆陆续续有朋友问到申请相关的事情。本身我在申请的过程中有赖于前辈、朋友的帮助,同时逛论坛、帖子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这里把申请流程和我的经验教训分享出来,也作为我整个申请的总结。

定位

由于留学,甚至于就谈申请这件事情,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无法用一篇文章讲清楚整个申请这件事,所以本文在此声明定位:

  • 申请期的操作:只分享申请期的经验,不涉及申请前期背景准备,也不涉及关于志愿选择、是否读博的建议
  • 申请区域:局限在新加坡/香港
  • 专业:我个人的背景是工科转 CS ,所以本文内容可能对工科同学更有效。本文不涉及跨专业申请的建议

另外,为了让大家知道在这篇文章里面能够得到什么,我将本文回答的问题列出来:

  • 港/新申请有什么环节,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是什么?
  • 申请材料包含哪些?写好这些材料的方法是什么?
  • 我在申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坑?
流程
  • 材料准备 「材料」指申请期间的文书材料,一般包含「CV」、「PS」、「Research Proposal」、「推荐信」等。这在后面「材料」章节会详细介绍。
  • 套瓷 「套瓷」就是大家常提的,给感兴趣的教授发邮件表达自己想要读博的意图,提前和教授建立友好关系。以我的经验来看,套磁在申请中是有效并且必要的。理由如下:1. 有的老师只关注套磁的学生,比如:香港某大学我投了就没管,一直等不到消息,我开始发邮件联系教授,教授于是才关注到我,并且约了时间面试。后来教授告诉我,他们更多时候就在邮件联系他们的学生里面面试和录取,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学生是更有意愿、更积极的学生。2. 邮件联系表现了积极的态度。PhD 是一件动辄 4、5 年的事情,教授作为 PhD 学生的合作者,他除了在意自己学生的能力,还希望学生热爱这个学科,能够长久保持科研的热情。而积极联系教授就是一个信号。 关于套磁,我还有一点经验(惨痛教训)分享:联系老师,请避免第一位联系自己意向强烈的老师。一般来说,刚开始套磁的申请人因为经验欠缺,文书也需要在套磁过程中逐渐改进,展现给老师的观感(给老师的印象)不会很好。如果在这个阶段贸然联系自己心仪的老师,很容易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而错失机会。这是战术性失误,应该避免。 字数有限,大家可以广泛搜集网络中的资料。套磁值得大家下功夫。这里推荐大家看王树义老师讲国内研究生套磁导师的文章,逻辑上和留学申请是一致的。文章链接:给导师的套磁信该怎么写?
  • 递交材料 递交材料需要关注两点。1. 不要在要提交了才去关注申请学校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提前看具体要求,流程也可以模拟完成一次,到最后提交确认前停止就行。2. 递交材料的时间点。一定要去踩第一轮递交(有的学校只有一轮),因为二轮三轮一般是补招了。在第一轮这个时间段内,什么时候提交就取决于申请人的材料准备情况了,能越早提交越好吧。
  • 面试 导师约申请人面试,说明他已经非常感兴趣,申请人已经躺在他 Waitlist 里面了。面试准备就是熟悉所有的文书材料(非常熟悉),特别是和申请专业相关的经历。除此之外,申请人可以去论坛找一些面经,如:gter.net
  • 录取 拿到 Offer,那么恭喜你,这轮申请至少有去处了。这个阶段需要做好 Offer 的管理:截至接收时间,梦校 Offer 预判等。如果决定了选哪个 Offer,需要尽快通知其他给 Offer 的老师,让他们能够把机会给其他申请人。

上面列出了申请的一般流程。在准备材料之前,想必做好打算的申请人(当然这不包括我)已经考出语言成绩,为申请也做了一些背景上的准备(科研、竞赛等)。如果申请人能够在准备材料前把语言和背景准备好,对后期平稳申请以及节奏把控很有帮助。是的,节奏把控很重要,这事关申请人能不能申请到心仪的老师,讲套磁已经简单提到。了解到申请有哪些环节,下一小节会讲到这些环节的时间节点可以如何规划,以及港/新高校的一般申请时间。

节点

时间节点应该根据所申请学校的申请通道开放区间来确定。不同的学校情况往往不同,需要申请人根据自己的选校意愿决定。流程节点可以作为一个案例,以供参考。

流程节点

以申请 NUS Engineering PhD 2020 秋季入学为例:

  • 申请期前
  • 材料准备:7 - 10 月,2019
  • 套磁:11 月,2019
  • 递交材料:12 月中旬,2019
  • 面试:2 月下旬,2020
  • 录取:5 月

这不是我的真实案例,因为出录取结果之前,我已经接收了其他学校的 Offer,也就告知了教授。5 月这个时间点来自于我就读于 NUS 的朋友。但材料准备、套磁和递交材料这三个时间与 NUS 的申请通道关闭时间的相对关系是可以参考的。说简单点,不要压线提交材料,至少提前一个月(当然越早越好,不过你的材料也会随着申请进行越来越好,所以,自行掌控平衡)。

另外,由于可能在教授指导下写 Research Proposal(见「材料」部分,Research Proposal),套磁和材料准备这两个环节会在时间上重叠。请保持好节奏,持续的联系教授,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材料。

材料投递节点

材料投递时间会因为学校、专业不同而不同,准确的信息一定来自项目官网。我列出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这些信息一般藏在官网的什么地方,以供参考。

  • NUS: School of Engineering
    ⏳ Time: 1 February 2021 Close for August 2021 Intake (全年都可递交)
    🔗 Link: NUS Eng PhD Application Period
  • NTU: 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Time: 1 October 2020 to 31 January 2021 for August 2021 Intake
    🔗 Link: NTU CEE PhD Application Period
  • SM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 Time: 1 August 2020 to 31 January 2021 for August 2021 Intake (全年都可递交)
    🔗 Link: SMU SIS PhD Application Period
  • HKU: School of Engineering
    ⏳ Time: 1 September 2019 to 2 December 2019 for August 2020 Intake
    🔗 Link: HKU Eng PhD Application Period
    📍 Note: 由于香港地区有港府奖学金,申请会复杂一些,详见上方 👆 link
  • HKUST: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Time: To 2 December 2019 for August 2020 Intake
    🔗 Link: [url=file:///C:/Users/17816/OneDrive%20-%20Nanyang%20Technological%20University/Desktop/[https://prog-crs.ust.hk/pgprog/2020-21/mphil-phd-civl%20](https://prog-crs.ust.hk/pgprog/2020-21/mphil-phd-civl%20)]UST CEE PhD Application Period[/url]
    📍 Note: 由于香港地区有港府奖学金,申请会复杂一些,详见上方 👆 link

材料
  • CV: Curriculum Vitae
    CV 就是简历了。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学术向的简历不需要严格限制长度。虽然说学术简历依然讲究言简意赅,表述准确,但并没有工作向的简历那样有严格的篇幅限制。学术简历里面,学术背景、科研经历、学科竞赛(特别是与申请专业相关的)是教授们关注的,所以请把这些内容朝前放。
    对学术简历没有概念的同学,可以去参考一些较为「权威」的简历。个人认为在 PhD 申请阶段最有参考价值的就是目标学校 PhD 公开出来的 CV(在这些 PhD 的主页上可能会有)。当然可能申请人目标学校的 PhD 信息没有公开,也可以参考一些年轻 Assistant Prof 的 CV。
  • 推荐信
    之前看过很多写推荐信的教程,发现有一点提到的不多。推荐人你一定要足够信任,或者说推荐信的内容,你一定要足够自信是对你有利的(不然还推荐什么...)。理由是教授对于你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可以通过推荐信相对客观的了解你(因为其他内容都是你提供的,只有推荐信来自于第三方)。所以推荐信在教授们那里分量很重。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某个厉害的学长找了一位大牛写推荐信,但大牛在推荐信里并没有细致描述他的经历,或者说没有热情的推销他。在后面的面试中,面试官就问到,为什么他的推荐人对他的评价不咸不淡。当然,最后这个厉害的学长没有拿到这个学校的 Offer。我认为找一位能够信任的教授,比找一位大牛教授更加重要。
  • PS: 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简述,主要内容是个人情况,以及为什么会申请这个学校,这个专业。PS 有非常多写得足够详细以及有切实帮助的攻略,这里不展开讲。
    需要提一下的是,PS 相当于申请人和老师的一场交流,是申请人推销自己的工具,请把握好这个机会。
    另一点是,要是能够找到一位博士学长/学姐辅导你写 PS,这将帮你增色不少。博士阶段都会接受学术写作的训练,或者说他们的论文训练会让他们在文本写作上拥有足够的经验去指导你。谈到这里,要特别感谢给我的文书提供了诸多帮助的学长。
  • Research Proposal
    科研计划,这一项并不是申请所有的学校都是必须的。NUS,NTU 的工学院是不需要科研计划的,而香港的学校是需要这一项的。这一点可以在做学校调研的时候确认。
    学校要求学生写 Research Proposal 是为了从几个维度评估学生:1. 对申请项目的了解,能不能写出与申请项目相关的科研计划;2. 学术写作能力,能不能完成一份完整的学术计划等等。所以我认为好的 Research Proposal 一定是和申请人的意向教授研究高度相关,并且体现出「准 PhD」的写作水平。以这样的标准来写 Research Proposal,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在申请期间能写出 1 到 2 份高水平的计划就不错了。这时申请人就难以抉择了,希望多申请几所学校(这也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必要操作),但是 Research Proposal 又不能每个学校写一份。怎么办? 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在自己的意向老师中选择一位,尝试与其沟通写 Research Proposal 的事情(比如给老师几个你的意向选题,同时请附上你的分析),在老师的建议选题下写出初稿,并不断和老师交流。这样在一位意向教授的支持下,你既写好了一份高质量的计划,又和这位教授有了不错的联系。
    在写完一份 Research Proposal 的时间点,申请人可以选择继续写下一份 Research Proposal,也可以就投递这一份。顺便提一下,既然已经有写好的计划了,那么申请其他不需要 Research Proposal 的学校也可以附上,不要浪费了你的努力。

Q&A
  • 如何给自己定位:能不能申请上这个学校?
    这又是一个可以展开讲的问题,个人背景、意向学校、意向团队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申请结果。我个人有如下建议:
    以申请人学校的前辈为参考。申请人可以打听一下同系的学长学姐都去了什么学校,这个学长学姐的水平如何。如此,申请人既可以了解本校的前辈能去到什么级别的高校,也可以和前辈们比较自己的水平。
    教授的招生(生源)取向。是的,教授是有招生取向的。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教授以往或者目前有一个来自某高校的得力学生,他会有印象,这个学校来的学生靠谱,有时还会请他的学生给他推荐 PhD。反之,他要是遇到了来自某一高校很糟心的学生,那就有可能在之后的招生中回避同一高校的学生的申请。
  • 选学校还是选教授?
    我硕士老师常跟我们说一句话:如果有一个万全的选择,那我们就不用做选择了。
    所以有这个问题的申请人一定是遇到了:或是学校好,教授很年轻;或是教授职级或者声誉不错,但是学校不能在 QS Ranking (手动滑稽.jpg)上面名列前茅。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在「教授声誉」或者说教授个人能力上增加一些比重,学校的因素少考虑一点。当然,最终的抉择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 关于博士奖学金
    博士奖学金分为基本的校设奖学金,如:NTU Research Student Scholarships,和特设奖学金,如:Nanyang President Graduate Scholarships。大部分带奖学金的博士项目涉及的奖学金都是基本的校设奖学金。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是,博士奖学金到底是在学院层面统一分配,还是绑定到每位教授?因为在某些申请策略中提到,大可按照正规的申请流程走,学术委员会会负责审核材料,不需要提前联系教授。这种策略是默认了奖学金分配在学院统一进行。然而,从我了解的信息来看,亚洲几大 TOP 高校工学院的博士奖学金几乎都分配到了教授名下;商学院在这方面可能比较特殊,如:NTU NBS 在第一年不会指派导师,第二年才选导师,那么奖学金就在学院层面分配了。
    讲了这么多,是希望申请人知道其中有这么一个差别,其次是在申请策略选择时有个判断,不要一股脑想着不联系教授直接给学院递材料。

回应
3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50
寄托币
30
注册时间
2020-6-22
精华
0
帖子
12
沙发
发表于 2020-7-8 09:12:05 |只看该作者
顶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声望
702
寄托币
3612
注册时间
2012-3-14
精华
0
帖子
19040

香港offer勋章 经济offer勋章 寄托22周年 加拿大offer勋章 英国offer勋章 人文版offer勋章 美国offer勋章 19周年勋章 中秋勋章 寄托兑换店纪念章 23周年庆勋章 FALL祈福章

板凳
发表于 2020-7-8 10:31:1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E: 平凡申请:港新高校工科 PhD 申请经验分享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平凡申请:港新高校工科 PhD 申请经验分享
https://bbs.gter.net/thread-2357957-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