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查看: 51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素材库] 作文可用的文章材料:尊重选择、艺术、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声望
0
寄托币
36
注册时间
2002-10-24
精华
10
帖子
24

Leo狮子座 荣誉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2-28 22:4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成老师如是说:有一个法律谚语,“偏好不争辩”,如果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选择都有主权的话,那还有什么好不好的分别呢?从终极来说没有人敢声称自己就是好的,正确的,但是即使如此,也并不等于我不能对别人的好恶发表意见,哪怕我发表的是“错误”的意见。其实有时候,大爱和大恨交织在一起,是硬币的两面。那些无话可说,没有是非,只想躲起来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爱或者大恨,所以本来也就不想说什么。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这其实也无不可,这还是个人的选择。

   为了尊重表达者和保持意思的完整性,所以引用宁长勿短!(为了稿费者除外)
   没有人没有偏好,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容忍别人的偏好。世界上的草木不是一般高的,世界上的花朵也不是一个颜色,世界上所有的”狼“里面不可能没有同类的斗殴和争夺。偏好的存在不可否认,世界的不和谐也不容逃,随时都有各种显性的或隐性的矛盾和冲突。
    公正是理性的,是没有感情色彩的,没有偏好的。我们对待“偏好”应该采取公正的态度,也就是以“没有偏好”的标准来对待“个人偏好”。这是对个人价值选择的尊重。成老师的语句里这么说:“‘如果’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选择都有主权的话……”,里面用的是“如果”两个字,说明我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完全的绝对的“公正”,不是每个人的价值选择都得到尊重的。以下还须说明几个问题:
    首先,“没有偏好”这个标准,其本身就是一个价值选择,一个价值判断。这个大世界里存在着许多地域,许多国家,许多民族,许多组织,许多小环境,又由于草木不一般高,花朵不是一个颜色,所以这个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多元”的。正如成老师所言,我们是我们,你们是你们,我是我,你是你。爱吃面食的北方人,你不能强迫他吃大米,不吃猪肉的回族,你也不能强迫他吃;你没有内急,就不能强迫你去厕所里呆个几分钟。很多人都讨厌和憎恨“强奸”这种行为,你又为什么要去强奸别人的意志呢。唯一不同的只在于形式上: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精神。但本质上,这种强奸的行为,都是对个人尊严的蔑视和侮辱。我这里用了“内急、强奸”这类词语,也许就有人厌恶。这就是个人偏好。
话已经说远了,再拉回来吧。
    “没有偏好”的标准,应该是一个普遍的标准。因为我们毕竟生活于一个社会里,如果存在国家、部落之类的公权组织,很多时候,这个标准就由公权组织来定,所定的标准,就应该照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偏好。这是一种“次完美”的状态,因为它毕竟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偏好,但它毕竟也只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偏好。通常,这个标准要么是法律,要么是习惯。
    大家也都看出了,之所以说这是“次完美”,就因为它没照顾到全部。为了追求这个“完美”,需要一种“民主、自由、开放精神”的内涵。而平时,我们所见的,只是这种精神的局部状态下的张扬,正因为“内涵的缺乏”,所以有了“外在的张扬”。但我们需要这种张扬,它是发扬,是内涵的正在进行时!只有这种精神的普遍内涵,才能弥补公权状态下制定的标准的缺陷,以“接近”于“完美”这个所追求的状态。
    其次,是关于“绝对”的问题。我说“接近”完美,而没有说“达到”完美,正是因为没有“绝对”(这里存在语言悖论,无法化解,望原谅),所以这么表达。离完美状态太远,超越了人的承受极限,我们就感到了不公正。我们渴望绝对的完美,绝对的公正,但我们可以接受“次完美状态”,可以接受“次公正状态”。人,尤其是社会中的人,都有追求完美和公正的天性,如果这个社会(世界)里太不完美,太不公正,最终只能导致矛盾的激发和不和谐的显性展示。
    再次,对每个人(或者是尽可能多的绝大多数人)价值选择的尊重,就是对完美的更加接近。这句话里的“尊重”一词,是基于主体内在的宽容和理解。不仅仅个人哲学修养和素质的体现,更是社会普遍意识的反映和文化的底蕴。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的君主是“哲学王”,因为要绝大多数人都能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同样高的修养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哲学王的统治,哲学王的教化。哲学王的统治是如今人人反对的“人治”,但它确实是最完美的公权管理状态。但它不可能实现,因为哲学王的存在就是个理想,是个完美状态,所以这个完美的公权管理状态只能成其为“理想国”!再把话拉回来吧,总结一下,人类的文化底蕴是丰厚的,但这是就整个历史而言,在某个时代或环境下,会出现断层甚至退化。为了使社会进步,个人价值选择得到尊重,就需要不断有仁人志士起来奋斗和努力,需要复兴古老的但很有生命力的文化,就象挖石油一样,让它重现光辉和力量,更要加以提炼和升华,以符合日益变化和进步的时代需要。
     这是些须感受和想法,或许辞不达意!
BACK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声望
0
寄托币
36
注册时间
2002-10-24
精华
10
帖子
24

Leo狮子座 荣誉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03-2-28 23:15:53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什么?(一)

开版不到几天,就已经有两位朋友流过汗了。以前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小说,女主人公收集了自己三年多的眼泪,因为我想探讨一下将自己的眼泪收藏起来,煮开了,然后象品茶一样饮来是怎样的况味。如今我倒是想在版里放个瓶子,将所有流在这里的汗水收藏起来,呵呵,我这样说是因为诸位在这里留下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宝贵的。不过,现在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准备流汗了,然而断翼的我给我出了这个题目,我也不得不写。众所周知,这个题目从古至今没有定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是硬着头皮写点我认为无伤大雅的东西,如果诸位另有高见,请不吝赐教,毕竟这可以算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本文部分参考了各种艺术哲学书籍,书目较多,不一一列出。
一、艺术与技术
艺术是个很古老,也很宽泛的概念。这是说,艺术的时间很长,空间很大。早在古希腊,西方就有“诗”、“音乐”、“建筑”、“造型艺术”、“图像艺术”等概念,既然能指已经出现,那么可以想见其所指也必定产生,尽管未必与今天的概念相同,但至少可以肯定很早的时候人类就有艺术了。如果不吹毛求疵,也可以说艺术是人类文明产生之后产生的,因为一些蛮荒时代产生的原始艺术,实际上是通过现代人的认证而成为艺术的。艺术是文明的一部分,这个命题基本上是对的。爱琴文明和后来的基督教文明长期是西方艺术的双乳,这里暂时不谈圣经文明,说说爱琴文明吧。艺术这个词在古希腊最初实际上是某些技艺,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艺术家与艺匠的区别,认为艺术不是技术,而在古希腊这二者的区别实在微乎其微。
比如说,古希腊占第一位置的艺术是“诗”。而那时候的诗不是写的,是朗诵出来的,而且诗既不是反省现实的,也不是表现私人化意图的,诗全部是用来反映神意的。诗歌是在酒神崇拜中,由巫师朗诵出来“模仿”神意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一种巫师们的“通灵术”。神话时代过去了,人们再也不把巫师的咒语当作诗了,不过现代的诗人的祖先其实就是巫师。达达主义声势将尽的时候,超现实主义的先驱者们开始进行借助某些精神药物的冥想试验,最终写出了一些超现实主义最早的诗篇,这项活动实际上有着他们祖先的影子。超现实主义之后,借用药物或者不用药物的自我暗示写作的“技术”仍有后继者。
“音乐”是诗的附属物。欧洲直到基督教产生以后,都没有独立于诗的音乐,古希腊没有单独的器乐作品。在古希腊,音乐实际上指一种和谐的技术,为的是让诗歌朗诵的更好听,更接近神意。乐器甚至不是很重要的音乐的一部分。大家知道,毕达格拉斯是一位数学家,不过在亚理士多德之前的希腊,数学、哲学、音乐等等没什么界限,毕达格拉斯学派就是通过在一根弦上进行数学划分,弹出了音调,确定了音阶,在这根弦1/2处弹一下,这个音就是现在的“C”了。可见,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对和谐规律的寻找,最初是感性的,说白了就是听着好听,就是和谐。后来毕达格拉斯学派认为这里面有数学的规律,对和谐认识开始理性化,同时也开始“技术化”。后人认为和谐是艺术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各种艺术都该符合音乐的规律,都该具有音乐性,再后来的圣奥古斯丁早年也有类似的论调。认为音乐反映了宇宙的普遍规律的观点没有止于古代,据说现代人将人类历史上最最优秀的音乐集中制成了一张特殊唱片,放在卫星上,长年在宇宙空间播放,试图以此和外星人沟通,其中还有中国的“高山流水”和“二泉映月”。创作“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本身是一位道士,音乐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证道”的技术。
可以说,音乐和诗一样,在古希腊都是一种“沟通”的技术。
“绘画”与“雕塑”在古希腊是没有地位的,因为这两种技术在和缪斯女神沟通中没有用处。对整个造型艺术,古希腊都是排斥的。莱辛的《拉奥孔从论诗与画的界限》可以看作是对这种对立的总结。
有趣的是,尽管某些我们现在看作是艺术的技术在古希腊没有地位,而某些我们认为不是艺术的技术在希腊却被人称为艺术,它们包括几何、算术、天文学、辩论、语法、修辞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艺术和技术在古希腊没啥区别,但是我们没必要听古希腊人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我们不是搞文艺复兴。需要考察的是现代的情况。艺术从产生开始,她的概念就越来越复杂,到今天,可以说这概念的复杂程度只有未来可以超越。本来,这个概念如果止步于“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其产品”,会省去许多麻烦。但是这句话本身存在着太多未定的概念,因此这一定义的价值被大大贬低了。不过这至少说明了我们的第一个命题:“艺术需要技术,但不是技术。”对技术范围的限定不论多么不准确,都给了艺术一种独立的可能。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技术才是艺术?”古希腊人引入了“美”的概念,然而对技术的划分并没有因为这个概念的引入而变得简单,恰恰相反,她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因为解释“美”本身并不比解释艺术更简单。在下一部分中,分开美艺术与实用艺术之后,将进一步探讨美的概念。

(未完待续)



 每一种真诚的声音都应拥有不被淹没的权利 QQ:105668649 
呼喊与细语


--------------------------------------------------------------------------------


回应人: 断翼的我 发表日期: 2003-02-13 22:27:47

我得好好看看。

ps:刚买了本《什么是文学》



 折……翅 
 断……翼 


补充日期: 2003-02-13 22:30:54

原来音乐是那么产生的。

基本读懂了先。



 折……翅 
 断……翼 


--------------------------------------------------------------------------------


回应人: 明烛天南望 发表日期: 2003-02-14 17:43:12

有人说:艺术就是在一个陈腐到另一个陈腐之间呼出的一口气。(有些记不清了)




    革命, 
   喧嚣而来,赤膊, 
   光脚,走出酷刑、 
  困惑的恐怖世纪; 
   胜利后的她仍在流血; 
   用民众的刑木,上帝 
    打造九三年的木靴。 


--------------------------------------------------------------------------------


回应人: 剩翼 发表日期: 2003-02-14 18:06:14

恩,明烛的观点似乎是说艺术的先锋性质,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后会谈到。



 每一种真诚的声音都应拥有不被淹没的权利 QQ:105668649 
呼喊与细语


--------------------------------------------------------------------------------


回应人: 行吟客 发表日期: 2003-02-15 10:37:52

艺术是什么?



简单而言,艺术是一种技能。古有“六艺”,中国画讲究工笔、意笔、钩勒、没骨、水墨等技法形式,有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西洋画也有调色、着色、填色、涂色、散点、聚焦等多种表现手法。音乐也需具备一定乐器知识和技巧的人来演奏,因此,艺术实在是一种手法,一种反映人的素质的技能。



艺术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诗歌)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因此艺术又可称为一项职业。当今从事艺术职业的不能谓少,但大部分的应该称为文艺工作者,而非职业艺术家。



职业艺术家,顾名思义,以艺术为职业,以艺术为生命的人。齐白石早年以刻印为生,五十七岁定居北京后专业卖画;赵无极为学习西洋画法在巴黎居住五十年,这些都是职业艺术家的典范。



艺术同时又是反映作者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与人性,因此艺术又与时代及人文息息相关。



但我不赞成把艺术与商业等同,艺术淡泊名利,不是为哪个人服务;艺术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与大地的气息中。











--------------------------------------------------------------------------------


回应人: 剩翼 发表日期: 2003-02-15 12:24:56

谢谢行吟客的补充,我希望把这个题目坚持做下去,不过这几乎是在写一部艺术哲学(当然比较浅白)希望你能多补充些,让这个题目充实起来。也许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发现呢!



 每一种真诚的声音都应拥有不被淹没的权利 QQ:105668649 
呼喊与细语


--------------------------------------------------------------------------------


回应人: 断翼的我 发表日期: 2003-02-18 19:49:46

倒是因为第二篇再回头读读这篇



 折……翅 
 断……翼 


--------------------------------------------------------------------------------


回应人: 桃之11 发表日期: 2003-02-19 23:28:30

我感觉回到了年少时,嘿嘿……


(二)美艺术的出现


在上一章立面,我们探讨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实际上,先写艺术和技术目的是让艺术走下神坛,免去现在许多谈艺术色变的朋友们的疑虑。


目前确实有不少人(其实他们真正的不懂艺术)拚着命的想将艺术“精英化”,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名词混淆视听,将本来很简单的道理弄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目的其实是抬高他们自己的身价。诚然,有很多艺术问题是不容易简单的说清楚的,但是绝大部分道理其实都是简单的,越是接近真理,就越发简单,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复杂,正是因为我们认识不到。相比之下,很多真正具有君子之风的理论家,他们的书籍往往非常明白晓畅,平易近人。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读萨缪尔逊的《经济学》,先看中译本,实在难读,后来去读英文原著,出人意料,竟然非常好懂,有四级水平差不多就够了,我带去的韦氏大辞典几乎没派上什么用场。这不能不说是译者的问题了。前几年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博士曾经到清华大学做过一次出色的讲座,出人意料的,这位物理学家却讲起了唐诗、宋词、国画等等,通过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将原子物理学的高深理论讲得非常浅显明白,并且言道,“全部宇宙人生的真理其实很简单,就那么几条”。可见真正的智慧是将复杂的道理讲得简单,而不是做的相反。


言归正传,艺术是一种技术,但不等同于技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加上电影,世界上目前有七大类艺术,(当然,艺术不只这七大类),这七大类艺术又分作美艺术和实用艺术(主要是工业艺术)。什么是美艺术(Fine Arts)呢?比如说绘画,我们看许多大师的作品,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或者说感受到了美。不过这些画几乎没有别的使用价值了,或者说没有工业的使用价值了。当然,现在许多达利、梵高的画作(复制品)也用来作广告画、海报等等,不过首先这些都是复制品,其次它依然摆脱不了“欣赏”这一精神目的。所以说,纯以制造美感、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艺术就是美艺术。而实用艺术就比较多了,最典型的就像服装设计,它首先是满足人们“穿”的这个使用目的,当然,一些先锋派的服装设计师,常常设计出不能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服装”,这些就应该算是美艺术了,不过我对此有些个人浅见,那就是此类服装设计倒是更像人体艺术。比较难以区分的是建筑艺术,首先,它是满足人们住的使用价值的,但是让人们参观的价值似乎也不低,人们从建筑中获得的美感也丝毫不减。说白了,这只是一种分类而已,也没必要非要让每一种艺术划清界限,只要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的性质就足够了。


我们就来谈谈美艺术。因为美艺术更接近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美艺术,顾名思义,它是以创造美感为第一目的的艺术。最早提出美艺术这个概念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弗朗西斯科.达.奥兰达最早使用了这个词,但是他是用了葡萄牙文,因此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那么什么是美呢?这个问题趋向复杂了。还得从头说起。古希腊的“美”实际上并不独立存在,在那个时候,“美”实际上指的是道德领域内的“善”。到了中世纪,“美”几乎完全变成了上帝的旨意,或者说一切美皆源于上帝,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上帝的一切就是美。直到文艺复兴,西方的美概念才具有了现代意义。无独有偶,和音乐追求的“和谐”一样,美也首先被看作一书中存在着的和谐感觉,这并非巧合,而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宇宙本体论根源,以后谈到中国艺术精神的时候我会再次谈到这个问题,大家会看到,在古老的中国,对艺术美的认识是多么的先进。


在文艺复兴时期,“美”不再是善或者上帝的光辉,它是一种由艺术的本性所散发出来的效果特质。在这以前,美甚至和艺术毫不相干,请注意这句话,美和艺术毫不相干并不等同于后来许多先锋派艺术家提出的“艺术可以不是美的”,“丑的艺术”,他们的提法实际上依然是将艺术和美(或者辩证的美的反面)拉上的关系,而这里所说的那个年代,美和艺术根本就老死不相往来。
BACK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声望
0
寄托币
36
注册时间
2002-10-24
精华
10
帖子
24

Leo狮子座 荣誉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03-2-28 23:24:09 |只看该作者
知识分子和生活


-------------------------------------------------------------




崔卫平

  知识分子是那些愿意做自己的事情的人,他既然有头脑他就不会强迫自己,只是因为他手上的工作十分具有吸引力,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有些细节不够完善,有些环节还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因此他心驰神往,欲罢不能、欲罢不忍,觉得如果离去或中断是一件可惜的事情。为此他甘愿奉献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生。某种魅惑力大到就是给他一个王国也不换。

  对他来说,最真实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斯宾诺莎一生都在磨他的镜片,康德不出他的庄园几十公里,维特根斯坦从战争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遗留下来的巨额财产送掉(据说是不给穷人,那只会败坏他们),接着又去当了小学教师。阿基米德和黑格尔都要等到敌军来到他们的院子里。他们为什么那么沉得住气、那么朴实呢?那吸引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如此坐怀不乱?那就没法说了。谁能解释智慧的快乐、思维的快乐比口腹之乐、吃得吃不动了要更快乐?谁能解释一个思想敏锐、知识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在他的书房里得到的乐趣比任何购进购出、拥有股票若干要大得多?谁能解释扩大自己头脑的界限比扩大手中权力的界限更令人情不可抑?令他着迷和难忘的是那小心翼翼、一小步一小步的攀登,是多少个殚思竭虑、夜不能寐的日子,是一千次失败、第一千零一次从黑暗和孤独中的重新起步,那种迷惘、失望乃至绝望同时是惊奇、惊喜而后的幸福满足。为此他只愿意选择日常生活,只有平静有秩序的日常生活才能使他的工作有保证。

  但我知道也有这样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只企望社会大事件,方人大悲欢,他们围绕在时代风云面前就像围观在火灾现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高谈阔论,而一旦风云过后,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思想感情苦闷得很。对他们来说,日常生活就是地狱,当老百姓就是不合理待遇。

  这种愿意比老百姓还要老百姓的知识分子和一般老百姓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太棘手了,太容易上圈套了,我绕个弯子说,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关系就像一个老百姓和另一个老百姓的关系,你和你家对门邻居的关系。你们在一起交水电费、房租费、煤气费、卫生费,其余呢,各人过各人的生活,互相之间不抱任何幻想。我住的地方有一个人家天天打麻将,我就从来不去管他,人家有人家的自由爱好。他不读书就不读书呗,人家还说你不天天打麻将哩。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我想没有人会犯糊涂,但人们往往忽略这些具体经验,放弃它们而构想抽象的关系或世界。有人一拿起笔来,就会哀叹现在“人心不古”啊,“道德水准下降”啊,“文化沙漠”啊,等等,好像一般人的生活全错了,全都迷失了方向,对不起那个“终极目标”、“终极关怀”。我就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受过这么多年教育,这一点群众观点都没有。一般人民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愿意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

  依在下之见,值得“终极关怀”的就是让大家都生活。你生活,我也生活。我让你生活,你也让我生活。其中“我生活”也是很要紧的。我先不说生活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我只想指出自己不生活给他人造成的消极影响:一个人如果不生活,没有自己的生活他就不知道别人有生活的要求,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的生活。苦出身的人总爱将一些东西称之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情调”,再三看不惯,一有可能就要加以扼杀。这不能不说是真诚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它们的好处,不知道它们对于造成人的美好的精神状态所产生的作用。这就像一个有自己个性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的个性,一个有自己自由思想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的自由思想,认为它们是宝贵的和至关重要的。他自己经验中没有的东西往往他也不习惯别人有。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知识分子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脚步要更快一些,尽量发展自己的生活,尽情享受一切美妙的东西,其中一个结果是不要养成干涉他人生活的习惯,不要喜欢向他人看齐或要他人向自己看齐。也只有尊重他人的生活,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是不受干扰和不自我干扰的。

  知识分子要热情生活,尽量享受,我这样说恐怕要违背古训“先忧天下之忧,后乐天下之乐”了。我这里的确想表达一下我对这个悠久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传统的不同看法。我曾因为有这不同看法长久地不安过,但想来想去,恐怕因为我是一名妇女,妇女就是普通人,因此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那些有更远大抱负的人就是不一样。第一我不喜欢这句话里那种居人之先或之后的特别的姿态。一会儿站在排头,一会儿站在排尾,就是不肯站到队伍里去,这样就把自己单列出来,而这已经暗含了一种特权。这种特权莫非不是和那个更大的特权集团联系在一起?第二我不喜欢这句话里的“天下”一词。“天下”是对于世界的一种想象式的、抽象朦胧的、未经证实的看法,它尤其暗示着言说“天下”者那个“天子”的位置,“天下”为“天子”所拥有,没有“天子”就不叫“天下”。有一次我给一个老外朋友念一段报纸讲到“江山”这个词,我连说带划她死活不理解。她说“江山”是美丽的风景,对美丽的风景怎么要去“打”、去“坐”呢?我一拍脑袋,对了,这里面有个封建帝王对待世界的一种占有的态度,江山是要属于谁的,是哪家的江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为妇女就不这样看问题。打江山是要让儿子们送命的,而他们是她用心用血一点点哺育出来的。争天下是要家破人亡的,妇女的工作正好就是像燕子一样一口一口垒起一个窝。第三,我不喜欢这句话里“先忧、后乐”这样的表达。在举国没有欢腾起来以前,一个人难道始终要愁眉苦脸不成?这样做没有说服力。如果你得到了真理,这真理必定是好的,好的东西是令人愉快而不是令人苦恼的。怎么能因为你得到了真理而变得愁眉不展?因为你有了一种好东西自己反而弄得痛苦不堪?如果是这样,那赶快把这个东西扔掉好了,免得让它伤害你的生活。再说你要是这样凄凄惨惨戚戚,谁还敢接近你,敢喜欢你手中的真理?这个东西既然不能令你快乐,那么也不能令他人快乐,那么何以证明它是一件好东西呢?我在生活中就怕过一些人,不是我不尊敬他们,而是他们太严峻太深刻了,令我不敢上前。我也怕读一些文章,尽管作者的学问比我好,但总让我觉得那是在一种身心极度不愉快的情况下完成的,写文章的人头疼得厉害,我就不敢看。我这么说是不是从妇女的立场倒退到儿童的立场了?有一点是确切的,我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受教育者,只是不太愉快的教育方式我不喜欢。

  在我眼里,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声音传得特别远,特别有感召力,那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他作为个人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这种贡献也是知识分子式的,那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当希特勒的铁蹄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波普尔在新西兰写出《开放社会和它的敌人》,他把这看作自己的战争著作。他所思考的不是用一种民族主义战胜另一种民族主义,而是极权主义这个人类生活的毒瘤的性质。他指出了:“崇拜权势是人类最坏的一种偶像崇拜,是牢狱和奴隶时代的遗迹。”





          
           
  
                  
   still live in the  
                     
    color  city 
没有什么比信仰更重要


--------------------------------------------------------------------------------


回应人: 剩翼 发表日期: 2003-02-19 18:33:18

这篇文章我加了酷,文章颇有可取之处,不过,文中重新估价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对文中的这个观点,在下不敢苟同。首先,作者将这句话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古训,可是这句话本身并不属于文章前面提到的维特根斯坦之类的“隐逸”或“半隐逸”型的知识分子,他应当属于富于政治理想和人类解放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群落,硬是拉过来套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自然支持了作者自己后面的结论。再有,所谓杰出的人物、所谓英雄,很多都不是自觉地将自己和群众割裂的,实际上群众要负很大责任,群众自觉地与这些人隔膜,或者将他们神话,或者客气地与他们疏远,或者干脆加以批判,因此更多的时候,是这些知识分子被排挤出了队伍,而不是他们不肯站到队伍里面去。没有人说没有“天子”就没有“天下”,如果说这是一种封建意识的话,那么最强烈的具有这种封建意识的正是作者自己,天下本身根本就与天子无关,除了语词上的提法,这个世界并不非得需要一个统治者,是作者非要将这二者拉上关系,尽管她用了否定的句式。江山这个词也不是非得和打呀、坐呀拉上关系,由此可见,作者的牵强附会昭示出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一个毛病,就是他们的知识往往不是为了求得真理准备的,而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为我所用”准备的。他们的知识是为了文章主题服务的,可是能够自圆其说并不代表真的有道理。对于“忧与乐”,作者也作了庸俗化的理解,本身这句话中的忧和乐就不是那种世俗化的忧和乐,所以并不代表范仲淹要求知识分子不能有日常的娱乐,作者总是以为自己发现了这句话中暗含着的各种价值判断,却回避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那就是忧和乐本身就有着“怎样的忧和乐”的价值判断。


作者最大的失误是“不到家的女性主义者”共有的错误,作者拿自己是个小女子的姿态来说话,事实上,知识分子的问题和男女性别没有关系,自觉地把自己摆在这样一个小女子的位置上,说明了作者潜意识里隐含的自卑,正如大家很容易看到,一些庸俗女性主义者将妇女权利宣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非要超越男性的地位才算实现了平等,其实,这是另一种误区,身为女性也不代表什么特权,正如男性也不拥有特权一样,一种力争上游的姿态正说明了其身处下游或者自认为身处下游的心理状态。






 每一种真诚的声音都应拥有不被淹没的权利 QQ:105668649 
呼喊与细语


--------------------------------------------------------------------------------


回应人: 行吟客 发表日期: 2003-02-20 13:01:18



哦,西方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是不一样的,在西方一个

知识分子可以是一个科学家甚至科学家的侍者,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在西方

是一个独立的意识形体,而在中国往往知识分子与太多的政治、经济等挂钩,

导致什么是知识分子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下定义

还为时过早,我认为随着21世纪中国改革的全面发展,随着西化的深入,中国

的知识分子也有成为经典知识分子(classical inteligence)的可能。








    
              萋萋蘅芷汀洲外,漠漠寒云楚塞开。 
              泽畔曾有行吟客,江边岂无济世才。 
    
感悟艺术


--------------------------------------------------------------------------------


回应人: 绝无此事 发表日期: 2003-02-20 15:30:41

classical intelligence


摘自xici.net
BACK

使用道具 举报

RE: 作文可用的文章材料:尊重选择、艺术、知识分子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作文可用的文章材料:尊重选择、艺术、知识分子
https://bbs.gter.net/thread-84421-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